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五(学生卷)

合集下载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结合文章内容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 文》比较:
► ►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毛泽东撰写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永垂不朽! ►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 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 ►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永垂不朽!
课文背景介绍
► 纪念碑事情的缘起

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 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 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 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 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 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 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 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 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 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 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 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 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 可谓一稿二用。
(2) 用比喻的方法将三校的交 流合作比喻作“五色交辉、相 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合且 平”,化用了古代典籍的句子, 顺手拈来、造化天成。 (3)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起到的 学术中坚、转移风气的作用概 括到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一句话中,极为凝练。 (4)作者的还擅长用精警的句子 作煞尾,增加文章的力度和节 奏感,如“违千夫之喏喏,作 一士之谔谔”,都是思想和艺 术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冯友兰与哲理文章
► 冯友兰的著述以哲学著作为主,
如果有同学感兴趣,不妨找他 的《中国哲学史》来略读一下, 了解中国哲学的概貌。若对哲 理性的文学感兴趣,可以读读 纪伯伦的散文诗,泰戈尔、冰 心的小诗或者卡夫卡、昆德拉 的小说等,细细品味其中含蓄 隽永、发人深省的理趣。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第四、六章正文)(8月27号)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第四、六章正文)(8月27号)

第四章西南联大的教学管理及其思想西南联大八年,教学自然为其主要活动之一。

其课程的设置、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无不显示出西南联大教学方面的独特之处。

联大“通识教育”思想则是其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识教育成功应用于其教学活动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其独特价值。

此外,研究生教育及留学生的选派,也显示出西南联大教学方面的特别之处。

第一节联大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以后,即开学开讲,其继承原三校课程设置传统,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着手制定西南联大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在课程设置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值得总结。

一、联大课程设置早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渡联合组设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之时,即行制定《长沙临时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分院系设置教学课程。

西迁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1937年至1946年分学年度分别制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如1937至1938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1938至1939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1945至1946年度必修选修学程表等等。

这些学程表,规定各学院各系专业所开课程,以及每门课程的学分、必修或选修情况、授课教师等。

以下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给予具体陈述与适当分析。

(一)各学院各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分学年分别制定学程表,对各学年所开课程做出明确规定,此处即以1940年至1941年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各院系必修选修学程表》为代表做一描述,以呈现联大课程设置的一些具体情况。

①1940年至1941年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共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五大学院。

每一学院又分若干系,如文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学系、社会学系、哲学心理学系,共五系;理学院系分为算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质地理气象学系、生物学系,共五系;工学院分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共五系;法商学院分为政治学系、法律学系、经济商业学系,共三系;师范学院分教育学系、公民训育系、国文系、英语系、史地系、算学系,共六系。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罗玲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罗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罗玲(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0047)摘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是抗战时期国内著名的两所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抗战促成了联大的诞生,也成就了中大的辉煌。

两校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汇集了大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杰出人才。

在抗战期间,两校除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不懈努力外,在迁校过程、发展背景、组织形态、教育理念诸方面异多于同,各有优缺。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西南联大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13)02-0018-0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与国立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大”)是抗战时期著名的两所大学,也是内迁大后方高校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两所大学,他们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抗战促成了联大的诞生,也成就了中大的辉煌。

两校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汇集了大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杰出人才,两校校友在海内外各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抗战期间内迁高校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西南联大的研究,而对同时期中央大学研究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建都北京,中央大学不只失去‘首都大学’的光环,更因其与国民党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受到严重质疑乃至压抑。

”[1](62-63)本文拟从两校迁校过程即办学环境、学校的管理及行政组织、教育理念诸方面比较两校在抗战期间的发展情况,以期有助于深化对抗战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

一、迁校过程:一气呵成与一波三折就迁校而言,中央大学明显比西南联大有计划和效率。

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因为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2](141),所以对于中国抗日的政策稍有了解[3](442),“我是略略知道国防政策的一个人,知道中枢是如何积极的准备抗日”[4],故罗家伦深知对日本战争必然会发生,故对于中大迁校早有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在昆八年期间,高举“爱国、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促进云南的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7·7”芦沟桥事件不久,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临大)。

但临大办学局面并没维持多久,12月13日,南京沦陷。

武汉震动,战火危及长沙,临大再次决定西迁昆明。

1938年2月临大师生分水、陆两路正式西迁。

4月胜利完成迁滇任务。

4月2日,奉教育部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

5月4日开始上课,开始了联大在昆八年的历史。

联大基本沿用临大时的行政体制,仍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校常务委员会总理校务(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是梅贻琦),下设总务长、训导长和教务长协助管理。

最初,联大工学院和理学院设于昆明,工学院借用拓东路迤西会馆、全蜀会馆和江西会馆上课,学生以盐仓货栈为宿舍;理学院租用昆华农校、昆华师范学校为校舍。

而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因在昆校舍无着,只好暂设蒙自,一个学期后蒙自分校回迁昆明。

1939年夏,联大新校舍建成。

8月,遵照教育部令,西南联大增设师范学院。

1940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属学校开学,包括中、小学两部分。

至此,西南联大成为了一个设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一个先修班、附中、附小及相继恢复了各校研究所的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联大以“刚毅坚卓”作为校训,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刚强、有毅力而又卓尔不凡的人。

其校歌采用《满江红》的词牌名而填写,内容极赋爱国之情。

在八年艰苦办学环境中,校训和校歌极大地鼓舞着联大师生不断追求“爱国”、“科学”与“民主”的光明道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主要著作及成就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
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 《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 《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 《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 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 哲学家。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
的一页。
三、文本解读
(一)碑文体简述 碑文,指刻于石碑上的志传文辞,亦称碑记、 碑铭、碑志、碑版、碑表、碑碣、碑榜、碑颂等。 古代著名碑文如秦始皇《泰山刻石》、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等。 铭,本指刻或铸于器物、金石上的文字;碑铭, 则为碑文之别称,或为碑文中结束部分。通常有韵。 或为警戒后人,或为歌颂功德,以及单纯为纪念。
陈寅恪 钱钟书
李楷文

沈从文 费孝通 林徽因
陈岱荪 华罗庚 吴 晗
闻一多 钱 穆 朱光潜 赵九章 吴 宓 潘光旦
西南联合大学的贡献
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 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 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 下了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刚毅 坚卓、厚德至爱的高尚品格;至诚至真、兼 容并蓄的学术品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 进取意识;潜心治学、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
主要著作及成就
1931年和1934年, 他的《中国哲学史》 上下卷出版问世。 该书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之 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 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课件

六.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金先生特点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 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
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七.写作特色:
1.漫画式的笔调. 2.细节的描写. 3.简洁的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合成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址在昆明。其间人才辈出,如朱自清、杨振宁、 汪曾祺、沈从文、金岳霖、钱钟书等一大批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现代 教育事业做出过卓著的贡献。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校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图书馆
三。课文生字词:
• 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文中找出 • 标上拼音.
四、自学要求: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 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 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 位”
•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徽
二.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 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 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 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 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 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金岳霖是 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 多逻辑学者。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大学38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平日不苟言笑,偏有学生“调皮”,给他出一个题。

梅贻琦与韩咏华育有五个子女:梅祖彬、梅祖彤、梅祖杉、梅祖彦、梅祖芬。

长女梅祖彬读联大外文系,次女梅祖彤读生物系,三女梅祖杉读经济系。

独子梅祖彦读机械工程系,在参军热潮中,他应征入伍做翻译官。

他的二姐梅祖彤也应征参加了英国人组织的战地志愿医疗队,她是西南联大唯一参军的女生。

梅祖彬在联大很活跃,参加文艺演出、举办募捐。

她长得亭亭玉立,相貌清秀姣好,在联大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到众多爱慕的目光。

她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个特别奇葩。

赵宝煦接受张曼菱采访时,讲到这个“奇葩”追求梅祖彬的故事。

赵宝煦说:这是一个“宝贝”学生,不太动脑子,一根筋,只知道吃喝玩乐。

同学们都拿他穷开心。

有一天,他宣布,要追求梅祖彬。

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同学们都觉得好玩又好笑,这下有好戏看了,还“热心”帮他出谋划策。

“同学哄他,说你追啊,你得送花。

还说,街上买的花太一般了。

咱们宿舍外种了好多花,送这个就行,还省钱。

”这个“奇葩”马上跑到宿舍外边,打算摘花,付诸行动。

一个同学追出去对他说,这怎么行,你追求梅小姐,得写呈文,得到梅校长的批准后,再摘花去送。

这个“花痴”果真听从了这个建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刘义庆大学39议,按照格式写了一个呈文。

这样一个近乎调侃的条呈,日理万机的梅校长并没有回避,照样给了明确的批复——不准。

他维护了呈请制度的一贯性。

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大量西南联大珍贵老照片

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大量西南联大珍贵老照片

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大量西南联大珍贵老照片文章来源:戈叔亚的博客西南联大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撤退到昆明合并成立的。

这所大学存在的时期很短,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最伟大的学生和老师,还是更多的成百上千的最勤恳的学生和老师,所有这些不得了的成绩,却偏偏是在中华民族最为艰难的时刻产生的。

西南联大是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大学,乃至到现在也无法模仿复制、克隆和“山寨”,甚至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以下几组照片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如何在最简陋最、最艰苦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的。

每一张照片背面都有英文说明,原封不动介绍给大家。

这是章东磐、晏欢团队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收集来的照片,这样的照片约有24000多张。

(梅贻琦)0389:Chinese universities carry on inUnoccupted China areaDr, Mei Yi-chi, presid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ince 1931, is shown outside one of the building housing his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wo other refugee universities now banded together in Kunming as the National Southwestern Associated University. Dr. Mei and Tsinghua flod westward from Peiping whon the Japanese attacked in 1937.翻译:中国的大学在没有被日本人占领的国统区继续生存。

梅贻琦校长,自从1931年以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校长,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梅贻琦和清华大学从北平逃出来,在昆明和另外两所逃难的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现在他在视察教室的施工情况。

西南联大述学文体与鲁迅传论的生成——从朱自清、闻一多到王士菁、王瑶

西南联大述学文体与鲁迅传论的生成——从朱自清、闻一多到王士菁、王瑶

①王士菁:《王士菁文集》(第1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0页。

2〇王士菁原名葛秉曙,师承于闻一多,1943年度毕业论文《吴梅村研究》,由闻一多指导。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第3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3〇陈平原:《学术史视野中的述学文体》,《读书》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聚焦西南联大时期朱自清、闻一多的述学文体、授学理念及学术训练中将鲁迅作为范例的语体侧重,及在王士菁、王瑶身上的接受与传承情况。

彼等对于语体文范例意义上为求“修辞立诚”“新语式”的鲁迅形象“韩愈化”之内在逻辑,与借此生成的对于言文一致问题进行再表达的述学策略,以及鲁迅在师生两代人中间逐渐被标出,而脱离一般创作类文本之存在方式:由“集部”入“经部”的价值确定,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嫁接等变易。

既是学院派鲁迅传论之生成的前奏,也是当代鲁迅研究乃至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语体、法式走向自觉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西南联大;鲁迅;朱自清;闻一多;述学文体西南联大述学文体与鲁迅传论的生成———从朱自清、闻一多到王士菁、王瑶朱天一作为中国第一代鲁迅专家的王士菁先生和王瑶先生,1940年代都曾就学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他们为新中国汉语言文学研究事业开拓了道路。

王士菁晚年回忆,二人同届毕业,并曾“共同选修朱(自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开设的一些课程”,王瑶后来考入清华研究院,成为朱先生的研究生,紧接着便提及两人青年时代的学术兴趣。

1〇王士菁的回忆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西南联大学习对其与王瑶今后学术道路的技术影响和知识准备。

2〇王士菁1946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鲁迅传》,王瑶则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以专论形式对鲁迅进行研究。

两部重要著作均完成于受教朱、闻二先生,西南联大学习结束后的数年之内,而分别绳矩着传记和文学史论两方面学院派研究的标准。

西南联大_苦难辉煌写传奇

西南联大_苦难辉煌写传奇

丨/目的地Destination104西南联大 苦难辉煌写传奇/目的地106联大旧址 结茅立舍育英才冬日的春城昆明,依然清风徐徐,艳阳高照,趁着这美好的时光,踏上了寻访西南联大旧址的行程。

步入云南师大校园,但见绿草茵茵,树木参天,校园宽阔,称得上是一个花园学校。

穿梭在林荫之下,整个校园给人的感受是古朴厚重、典雅纯粹,沿着联大路在一处教学楼右拐,便看到了西南联大的旧址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旧址大门,两根粗大的石柱支撑着中间一块横匾,上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八个大字。

穿过大门进入其内,草坪中是西南联大三位校长的半身石雕像,分别是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日本对华发动全面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最严重危机。

为了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1937年11月1日,北大、清华和南开3所高校南移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南京沦陷,长沙告急。

为了让学校继续办下去,全校师生继续西迁,迁往远离前线且能保持对外畅通的昆明,于1938年4月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3位校长组成了西南联大校常委会,共管西南联大。

三位校长以“刚毅坚卓”的校训,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结茅立舍,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作育英才,谱写了一曲曲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时代赞歌!再往里走就看到了“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广场中间用青铜铸成的雕塑上,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组成了“12·1”的字样,表现了学子们争取自由、反抗黑暗、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为镇压联大师生反对内战、追求和平民主的要求,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1名教师和3名学生英勇牺牲。

以潘琰同学为代表的莘莘学子,在颠沛流离和内忧外患中,依然敢于斗争,敢于献身,回望这段历史,难抑热泪?站在雕塑前,仿佛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那一股长存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刚毅不息,薪火相传!“三绝碑” 珍贵石刻书历史循着旧址遗迹,可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和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等历史遗存。

回望西南联大——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作品座谈会

回望西南联大——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作品座谈会

作者: 李菁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出版参考
页码: 10-10页
摘要:为一所已经不存在的学校编写史料,为一所已经不存在的学校召开其史料作品的座谈会,这在中外教育界、学术界都是不同寻常的.近日,在西南联大生息8年之久的昆明市,由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在云南教育出版社教育书店" 书香阁"内, 举办了一次由有关学者以及西南联大老校友参加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作品座谈会.。

西南联大的校歌是谁写的?

西南联大的校歌是谁写的?

西南联⼤的校歌是谁写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北京⼤学、国⽴清华⼤学及私⽴南开⼤学迁往湖南长沙,合组为国⽴长沙临时⼤学。

翌年1⽉迁往云南,更名为国⽴西南联合⼤学,5⽉4⽇在昆明复课。

1946年5⽉4⽇,三校重返京、津故地,在滇时间长达⼋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校歌歌词的作者到底是谁,⾃上世纪80年代起在学术界便争论不休。

直到台湾学者翟志成的考证⽂章发表,才使各种不实的说法式微。

1980年4⽉27⽇,清华⼤学迎来69年校庆(1911年2⽉,游美学务处与游美肄业馆迁⼊清华园,正式改名为清华学堂,同年4⽉29⽇开学。

此后,清华⼤学便以每年4⽉的最后⼀个星期⽇为校庆⽇)。

在唱校歌时,联⼤师⽣选择了当年曾传唱了⽆数遍的《满江红》: 万⾥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衡⼭湘⽔,⼜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质,九州岛遍洒黎元⾎。

尽笳吹、弦诵在⼭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杰。

便⼀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此歌唱罢,校友在交谈时提出疑问,这⾸流传了⼏⼗年的校歌到底谁是真正的词曲作者呢?关于歌词作者的说法有罗庸、冯友兰、朱⾃清、闻⼀多、罗常培、蒋梦麟等数种;曲作者亦有马约翰、沈有⿍、张清常等之分歧。

有⼈建议去请教原西南联⼤⽂学院院长、时年85岁的冯友兰。

据冯友兰回忆,当⼏⼈说明来意后,冯认为他们找对了⼈并说:“现在我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1938年联⼤制定校歌校训的时候,设了⼀个委员会主持其事。

我是五个委员之⼀,并且是主席。

现在其他四⼈——闻⼀多、朱⾃清、罗庸、罗常培都不在了,只有我⼀个⼈还在,并且还没有失去记忆⼒。

有⼈来问,我就凭我的记忆说是我作的。

” 此⾔⼀出,引起⼀阵骚乱,张清常⾸先向冯友兰发难。

1980年11⽉1⽇,张清常在《北京晚报》发表《西南联⼤校歌的作者》,声称⾃⼰是联⼤校歌谱曲者,《满江红》歌词真正作者是联⼤中⽂系教授罗庸⽽⾮冯友兰,冯所作的是⼀⾸“现代诗体的歌词”,与罗同时应征,但没有⼊选。

西南联大与国立大学的三次统一招生考试_朱端强

西南联大与国立大学的三次统一招生考试_朱端强
按 《大 纲 》规 定 ,同 年 7 月 25 日 ,昆 明 地 区 “招 生委员会”成 立。 这 时,国 立 西 南 联 大 业 已 迁 滇。 由云南当时国立大 学 校 长 和 著 名 教 授 蒋 梦 麟 (主 席 )、梅 贻 琦 、张 伯 苓 、熊 庆 来 、潘 光 旦 、程 璟 、胡 适 、 吴 有 训 、陈 序 经 、施 嘉 炀 、樊 际 昌 、黄 钰 生 、冯 友 兰 、 陈 縂 、饶 毓 泰 、林 同 济 、何 鲁 、杨 克 嵘 、范 秉 哲 18 人 组成“招生委员 会”。 在 昆 明 市 崇 仁 街 46 号 国 立 西南联大办事处内 设 立 “招 生 委 员 会 办 事 处”,以 西 南 联 大 教 务 长 潘 光 旦 为 办 事 处 主 任 ,樊 际 昌 、程 璟为副主任。 为 节 约 起 见,一 切 公 文 信 函 也 多 用 联大信函,8 月 28 日,蒋 梦 麟 主 席 在 云 南 大 学 第 11教室召 开 了 “命 题 讨 论 会”等。 决 定 借 用 云 南 大学为“统考”考 场、阅 卷 之 地。 试 卷 统 一 在 昆 明 市 报 国 街 财 政 厅 印 刷 局 监 制 。 “招 生 委 员 ”决 定 聘 请以下教授为命 题 及 阅 卷 人,他 们 大 多 为 西 南 联 大著名教授:
《公 民 》题 :张 奚 若 等 5 人 。 《国 文 》题:朱 自 清、罗 常 培、闻 一 多 等 13 人 。 《英 文 》题 :陈 福 田 、吴 宓 等 7 人 。 《史》、《地》题:刘 崇 鋐、姚 崇 吾、钱 穆、郑 天挺等9人。 《数 学 》题:杨 武 之、赵 访 熊、华 罗 庚 等 12 人 。 《物 理 》题 :饶 毓 泰 、吴 大 猷 等 9 人 。 《化 学 》题 :杨 石 先 、曾 昭 抡 等 10 人 。 《生 物 》题 :李 继 侗 等 3 人 。① 本届昆 明 考 区 的 考 试 时 间 是 1938 年 9 月 1 日至5日。其 中,9 月 5 日 下 午 为 师 范 类 专 业 考 生 口 试 。 口 试 由 黄 子 坚 、陈 雪 屏 等 5 位 教 授 主 持 。 9月6日上午9时开始阅卷和统分。随后将考生 试卷、成绩单等寄交重庆 教 育 部。9 月 15 日 开 始 复核和录取工作。录取办 法 是:先 统 计 出 全 国 12

西南联合大学学生的日常生活

西南联合大学学生的日常生活

2020年第34期(总第880期)丈敖冬‘科西南联合大学学生的曰常生活王虹吴涛(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西南联合大学八年办学,在教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作为教育主体的联大学生,消费生活匮乏,衣着、饮食、住宿简单,但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生活充实,业余生活丰富,展现了战争年代的学生风采。

关键词:西南联合大学学生i常生活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陷落。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只得辞却故地,暂驻长沙,后又辗转周折,最终西迁入滇,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而后西南联大八年弦诵不绝,培育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史上熠熠生辉,传为一段佳话。

正如当代学者所讲:“学校依托学生而形成,学生构成了学校的本源,是学生让学校成为生动的学校。

”咏1—22"西南联大的学生是联大教育的,者平,的联大学生的生入,联大学子的学习成长生实况。

一、西南联大学生的消费生活消费生是学生生的基础,对于绝大多数联大学生,、、不尽如人意,但消费生,学的$(一)衣着:破衣破衫,联大学生在北平、津的特点,上出学生所学校。

清华学生西,,,一子的形;北大的学生一,,一'大,胡子得长,,生本+南开的学生最,成,一,一,脸上总是即22切$子了,,只“膏药”。

至于鞋袜也“高档”不去,大学生本地制造价值3元的鞋,也不少同学选择胶底鞋和4角一双的粗鞋。

真丝袜或许有一两双,露脚跟的线袜更占优势,甚至缀一层层的各色补丁、沾3400里征尘的粗湘袜也人即368),为了省钱脚适履的也大人在$联大女生的简单朴素,比较整洁$军阀商人的小姐拥几华贵的,大女生都是一阴丹士林旗袍,上一件红的毛;低年级的女生则爱“工”——劳动的长,上面有两很宽的带子,白或钱花的衬,据原是北京的女中学生的叫本的本地学生联大女生的$对况,联大教钱写道:“远望女学生一队队,孰为联大学生,孰为蒙自学生,衣装迥异,一望辨。

但不是联大学生,更不见蒙自学生盖衣装尽成一色矣$”即206联大女生可谓为昆明带来了一$(二)饮食:简单粗糙云南是拥很的地方,对于正值青年,食欲正旺又钱的联大学生是去$各子,各:食全$在校的上的,面、、,的冏伸0)$不:是一较的联大学生的,对、陷的学生,校的大才是选$—“”最为出名,。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南联大的办学特色
• • • • 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通才教育
学术自由
• 教学管理灵活: 学分认证 转系普遍,凭才能转学 • 提倡师生平等对话 • 学生管理上坚持学生自治 • 还体现在教授治校这一点上
• 民国初年,蔡元培在中国推行教授治校 • 他作出的努力之一:任中国民国教育总长时,亲 自起草民国第一个“大学令”,“大学设评议会, 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 校长可以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大学 各科各设教授会,以教授为会员,学长可随时召 集教授会,自为议长”,,争取教授治校;1929 年7月民国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 之二:任北大校长时,作出的努力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
• 促成深圳大学必须进行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一个动因,是 深圳市投巨资创建、即将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而随着南 方科大的诞生,深圳大学作为深圳高等教育标杆和象征的 地位,或许会就此终结。 • 章必功总结了深大近些年来的“八大积弊”:官本位浓厚、 人事制度僵化、师生关系疏远、教学声望下跌、泡沫学术 抬头、计划体制影响严重、人文精神模糊、改革步伐缓慢。 “深大近些年来的改革 就是围绕着这八大 积弊展开的。” ——深大校长章必功
教授治校的成效(举例)
• 教授治校不但充分发挥了教授们在教学、科研以 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才能, 也为联大知识分子 争取学术自由、思想自由, 坚持文化创造与学术 传播, 创造了有效的形式和途径。
《教务会议呈常委会函》
• “ 夫大学者为最高学府, 包罗万象, 岂可以刻板文章, 勒令从同。世界 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 未有千篇一律者, ” “ 教育部为有权者, 大学为 有能者, 权、能分职, 事乃以治。” “ 如何研究教学, 则宜予大学以回 旋之自由”, 若“ 教授所授之课程, 课程之内容” 都要听命于教育部, 则教授难以自展其才, 学术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了。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这直接推动了() A.第一次国共合作B.南昌起义的爆发C.秋收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下图的建筑始建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3.蒋先云,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随第七十七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与蒋先云参加的战争有关的歌曲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C.“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4.到1927年1月,中共推动建立的湖南农民协会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江西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猛烈攻击不法地主和土豪劣绅,几千年来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些举措()A.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有利于打击北洋军阀的势力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5.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记载: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在1927年5月为5.7万多人,1927年8月为1万余人。

造成党员数量急剧变化的原因是()A.北伐战争伤亡巨大B.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C.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6.从这一刻开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一路走向辉煌;从这一刻开始,一支新型军队以信仰淬火百炼成钢,一路走向胜利;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有了对抗黑暗的强大力量、实现复兴的坚强保障。

“这一刻”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7.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西南联大背景介绍

西南联大背景介绍

西南联大背景介绍2008年01月17日19: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来源:搜狐读书频道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令人难忘的一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一学期后,学校迁昆明,1941-1945年8月的西南联大正是其教学科研成就最丰硕的时期。

西南联大从长沙临时大学时起,先后几次校分两地。

1941年叙永分校撤消,全校作为一个整体才告安顿。

以后虽然还曾有过日军窥伺滇西南,日军直驱入桂黔的紧急军事战况,但联大均以岿然不动的态度以应之,校内教学如常,有序不紊。

1941年-1945年8月,这是西南联大教学科研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

文科的教授,大多数都是中西兼通的学者。

专长外国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名教授,无不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以及对本国国情较深入的了解。

擅长中国文史哲方面研究的名教授,有的将外国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来处理中国传统的学科,已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陈寅恪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研究,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等。

有的是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如朱自清,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陶渊明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尊重。

联大几位中文系和历史系的教授,虽未曾出国留学,但其学术造诣很深。

如罗常培不仅是中国音韵学专家,对国外研究中国学的状况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在理工科方面,联大的几位年纪稍长的教授,称得上是中国近代若干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开创者、奠基人,如饶毓泰、吴有训、叶企孙、黄子卿、孙云铸、袁复礼、吴大猷、施嘉炀、李辑祥、顾毓王秀等。

而一些在抗日战争前后回国的年轻教授,如华罗庚、陈省身、王竹溪等,学术造诣较高,了解国外学术发展的情况,因而使联大的教学能接近国际水平。

早期西南联大的学生,原是北大、清华、南开的肄业生,学生素质较高。

1938年后,由于报考联大的人数较多,且多属高分段学生,因而学生质量在全国范围内仍位列前茅。

西南联大文案

西南联大文案

西南联大文案听说过西南联大,也看过一些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当我走近它的旧址的时候,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是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聚集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青年才俊。

最初三校是迁至长沙的,最初成立的是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开始上课。

奈何日寇步步紧逼,战火烧到了长沙,1938年三校又迁往昆明,师生分两路辗转入滇,直至1946年迁返北方,历时八年。

云南昆明这个西南一角净土造就了一段教育佳话,所以,最后,学校迁回北方的时候,为了答谢云南人民的鼎力支持,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昆,也就是现在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

西南联大旧址在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内,对面就是云南大学,两所大学内都有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是当时西南联大师生办公学习生活的场所。

春城的天空湛蓝如水。

在师范大学门口东面的墙壁上我看到有两行金色的大字,“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字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众帅之帅”朱光亚先生题的。

走进校门,先看到联大校训碑,一面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这些字,另一面是校训:刚毅坚卓,这四个字代表了联大的精神,也鼓舞着所有的师生刚强坚毅地渡过那段峥嵘岁月。

然后是三座朱红色飞檐翘角攒尖顶的小亭子,分别在碑左碑右和碑前。

亭子上都挂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的匾额,。

三座亭子成三角形,分别代表三所名校,象征着三校合办,这被称为三校亭。

中间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三校亭记》,原来这三座亭子是1988年联大校友聚首旧址,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之余集资建成的,为了纪念五十年前三校合办的丰功伟绩。

旁边有一小池塘被称为“砚池”。

池子前面是民主草坪,正中央竖立着闻一多先生的雕塑。

先生围巾长衫,气度不凡。

我不禁想起来中学时的那篇课文《最后一次的演讲》。

就是那时知道闻一多先生大名的吧,联大里有先生的衣冠冢,很是佩服他的这种气节。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

蒋梦麟



在北大,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构想, 蒋梦麟具体实施建立新的行政组织,其中 评议会为北大首创。 评议会是校内最高立法机关,会员中包括 由教授互选而产生的教授代表,目的是让 教授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机会。 由蔡元培提倡,蒋梦麟贯彻实施而得以在 北大出现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风, 在日后的西南联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致力于《诗经》和《楚辞》研究 的闻一多先生带领学生深入民间 采风,收集西南民间诗歌。
他的学生刘兆吉把收集到的三百 多篇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 一书,后来被称为现代的《诗》 三百。


任继愈时为哲学系学生,这次“湘黔 滇旅行团”的经历引发了他深深的思 考:“探究高深的学问,不能离开哺 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 从此,任继愈确立了学术研究的方 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 并把一生都投入了这个事业。


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 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 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 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 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 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 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 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云南。二十 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 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话少,更少下断言,时人称之为“寡 言君子”。 梅贻琦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在他 任校长之前,清华师生赶校长、赶教授是家 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 琦有何秘诀,梅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 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教授才有大学,大学是 依赖教授而存在的”
梅贻琦
• “校务公开、责任分担、 师生合作”
• “教授治学、学生求学、 职员治事、校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著名教授,可谓大师 云集,群星灿烂。他们大都有留学美欧、日本的经历,据统计, 联大179位教授中,仅23位未留过学。文科教授中有国学根底深 厚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 家。如中文系有闻一多、朱自清、王力、罗庸、唐兰、刘文典、 沈从文等;历史系有雷海宗、陈寅恪、钱穆、吴晗等;外文系 有吴宓、冯至、钱钟书、吴达元、叶公超、闻家驷等;法商学 院有张奚若、陈岱孙、陈序经、钱端升、潘光旦等;哲学心理 系有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等。理工学科有华罗庚、江泽涵、 杨武之、姜立夫、陈省身、周培源、吴有训、赵忠尧、吴大猷、 张文裕、王竹溪、杨石先、曾昭伦、苏国桢、李继侗、赵九章、 刘仙洲等。据统计,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61人,其中 曾在西南联大任过教的教师共27人,数理组28人中有11人,生 物组25人中有6人,人文组28人中有10人。
8
自治传统
• “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 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 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 响。”
•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 命的校长。”
•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 大学校长。”
• “世界上有这种不自由的大 学么,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 鼻息么?” ——蔡元培
9
• 由于延续了北京大学的自治传统,西南联大对于政府当局 发出的有可能损害大学发展的种种要求敢于抵制,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学的独立性和正当利益。
13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 也不讲,现在只讲未 曾有人讲过 的。” ——陈寅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