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最新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最新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略无慕艳意()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15.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1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12. (1). 汤:热水。
(2). 被,通“披”,穿着。
(3). 敝:破旧(4). 略无:毫无13.(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4.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15.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
16.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解析】1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李承之传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那守任情执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有所作假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回实词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评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铁,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有改动)【注释】①曹掾(yuàn):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正为掾,副为属或史。
文中代指下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辞.不受()(2)人莫.敢忤()(3)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4)神宗语.执政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中进土第而.山不加增B.公自为之则.已则.汉室之隆C..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徒以.有先生也D.今以命汝,异恩也.当余之从师也.第1页共10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1分)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
为楚怀王左②。
博闲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今,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团队整理】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重点题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2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先主器之______(3)先主遂诣亮______(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2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9.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答案】26.(1)亲身、亲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27.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8.(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29.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库独家】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发扬光大)先帝遗德.(《出师表》)B.饿其体肤,(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今(死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D.(通“嘱”)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C.亡:逃跑.句子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久之(失望)辍耕垄上(去,往)大泽乡(驻扎)大计(发动)B.天大雨(适逢)楚人之(可怜)休将于天(吉祥)蕲以东(攻占)C.令(私自)长跪之(道歉)寡人已(懂得)请于君(扩充)D.城(全)也泛轻舟(打算)马的卢飞快(像…一样)语(到处)【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怜”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用法:①<动>怜爱;疼爱.②<动>同情;怜悯.【解答】B.怜:爱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蒋氏大戚,汪然出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A..涕:流泪B.生:使…活下去C..向:从前D..病:困苦不堪【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生”是词类活用现象.【解答】A.涕:眼泪.句子翻译:蒋氏很悲伤,眼泪汪汪地说:“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今异义现象.4.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风起因:凭借(《咏雪》)B.不能其一处也名:说出(《口技》)C.诸君勿复言愿:但愿((《隆中对》)D.国可乎死:为…而死(《陈涉世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正确;B.正确;C.愿:希望.句子意思: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5.下列选项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非丝非(管乐器)猛浪若(奔跑)选贤能(通“举”)每有意(体会,领会)B.出入无完(裙子)不以也(快)锦游泳(代鱼)夕日欲(坠落)C.迎而上(逆流)之怠(不)沆砀(冰花)百废兴(全、皆)D.人鸟声俱(消失)若神人(光彩照人)属凄异(延长)之者谁(名字)【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作名词;B.裙:泛指衣服;C.正确;D.名: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6.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徧:同“遍”普遍,遍及B.牺牲:指猪、牛、羊等C.福:保佑 D.狱:案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B.宋何罪之•有?(《公输》)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考点】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用在主谓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变主谓句为主谓短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B.相同.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指示代词,“这样”.D.结构助词“的”.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8.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A.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B.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C.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D.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考点】古今异义.【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和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或词义来推断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想用五十里地来交换安陵;“易”,在这里指交换.“交易”指:双方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易”,在这里指交换.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可”,值得.“可爱”: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可”,值得.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为: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山上住着仙人就能天下闻名;“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名”,表达,说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为:烟雾全都散尽;“一”,全.“一家人”:全家人;“一”,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易:寒暑易节(交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易以百金(交易,买)名: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余之也久村中有此人B.臣知不如徐公美此危急存亡之秋也C.奇山异水,天下独湖中人鸟声惧D.今齐地方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考点】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很久了;“闻”,听说.后句句意为: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的人;“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诚”,确实.后句句意为: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生死时刻呀;“诚”,确实.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绝”,绝妙.后句句意为: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绝”,消失.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里”,长度单位.后句句意为: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里”,长度单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绝:沿溯阻绝(隔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陡峭的)10.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给予)陛下.(《出师表》)B.惟(危险)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C.戴珠缨宝饰之帽,(动词,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D.圣人非所与(同“嬉”,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考点】文言实词;词义辨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解释正确;B.“危”的意思是“高”.C.解释正确;D.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正确;C.国:国都;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屋舍(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陶渊明《桃花源记》)B.(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疑),俯身倾耳以(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友人惭,下车(拉)之,元方入门不(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质理”的意思应该是探问道理.D.词语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大意地基础上来掌握词语的含义,本题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积累和运用.1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A.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长跪而之曰(道谢)B.诲知之乎(女儿)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C.其筋骨(使…劳累)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D.马无故而入胡(死亡)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谢:道歉;B.女:通汝,你;D.亡:逃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14.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其一犬/坐于前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考点】文言断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句意,按照意义划分,还要注意个别的倒装现象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现象.【解答】A.正确;B.正确;C.其一/犬坐于前(本句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主谓之间停顿;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犬”的翻译,是“像狗一样”,主语是其中一只狼.1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考点】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要结合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重点的文学、文化常识,熟记重要作家的作品、年代等.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重点记忆、牢固掌握.【解答】A.表述正确;B.宙斯是众神的首领,赫尔墨斯是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作家的介绍必须要牢记,包括作家的字号、代表作品、朝代、国籍等.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16.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C.《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解答】A.正确;B.正确;C.曹操,字孟德;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了解识记古代作家的字、号及朝代.1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五言律诗《饮酒》B.《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是宋濂为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写的一篇赠序【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饮酒》不是律诗;B.《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正确.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D.《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作品,《醉翁亭记》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9.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晏子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寡人反取焉.”A.避席:离开座位B.其实:它们的果实C.熙:同“嬉”,开玩笑D.病:毛病【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病”是词类活用,被人取笑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本题易错点是D项,要注意词类活用的用法.20.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西山B.革非不坚利也不厌诈C.三臣于草庐之中此失彼D.执而临之日:“天下无马”束手无【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两个“薄”均解释为“迫近”;B.第一个“兵”解释为“兵器”,第二个解释为“用兵”;C.第一个“顾”解释为“拜访”,第二个解释为“顾及、照顾”;D.第一个“策”解释为“鞭子”,第二个解释为“办法、计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2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恒亡.A.过:犯过失B.喻:明白,了解C.拂:通“弼”,辅弼D.国:国都【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国”在这里是国家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对于多义词,要准确掌握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股•战战(大腿)若•为佣耕(倘若)临表涕•零(鼻涕)闻•寡人之耳者(听到)B.苦•其心志(痛苦)以大易•小(交换)是知•也(知道)鞭•数十(用鞭子打)C.又何间•焉(私自)轻•寡人与(轻视)渔人甚异•之(诧异)媵人持汤•沃水(热水)D.窥谷忘反•(通“返”)蹴•尔而与之(用脚踢)哀转久绝•(消失)丹书•帛曰(写)【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若:你涕:眼泪闻:使…听到;B.苦:使…痛苦知:有智慧;C.间:参与异:以…为奇怪;D.正确.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3.选出下列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沿溯•阻绝(顺流而下)D.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溯:逆流而上;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所以:用来;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5.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虽:即使 B.察:弄清楚C.情:情况 D.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情:实情;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墨子•公输》)【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正确;D.寇:动词,入侵.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7.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一(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 一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②咨诹.善道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④锋棱顿.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最全制作】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强化练习优质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按要求完成题目杜祁公衍①,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
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
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②河阳钱氏。
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
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③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
乃诣河阳,归其母。
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④以自资。
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举进士,殿试第四。
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
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注释)①杜祁公衍: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
②适:女子出嫁。
③重橑(l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
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7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B.会山水暴至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74.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
75.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答案】73.D74.示例1: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
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杜衍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
示例2: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
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
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
75.示例1:能。
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020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词义曲解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强加关系文言文断句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卷十一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卷十一邹忌讽齐王纳谏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河伯始旋其面目B.吾妻之美我者/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D.朝服衣冠/朝而往,暮而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B.时时而间进/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D.王之蔽甚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扁鹊见蔡桓公B 闻寡人之耳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C.朝服衣冠,窥镜/蔽林间窥之D.欲有求于我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B.期年之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性公廉,不受私谒D.旦日,客从外来/旦辞爷娘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020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①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②,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④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⑤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垄,指坟墓。
②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
这里指丰盛的饮食。
③丽都:华丽。
④制:制作,雕琢。
⑤尊遂:尊贵显达。
1.下列句中的“而”与“则再拜而辞去也”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云归而岩穴暝D.君子和而不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颜斶的做法遭到了左右大臣的反对。
B.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C.颜斶以璞喻士,委婉合理地表明自己不图荣华富贵,但求形神两全的人生态度。
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团队整理】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老师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羡/施氏之有B.孟氏/之一子之秦C.当今/诸侯力争D.遂/宫而放之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2)反(3)愠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8.B9.(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10.(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1.(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
(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
(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学¥科网【解析】8.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一(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6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
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伤叹息。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1、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2、青衣捕盗①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
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
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
青衣,古代指婢女。
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
④稔(r ěn):熟悉。
⑤渠:第三人称。
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B. 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C. 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D. 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17.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3、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B. 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C. 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 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19.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4、与子俨等疏①(节选)【东晋】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
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⑧至心:至诚之心。
14. 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15. 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16.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 “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 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5、【甲】宋买臣(节选)[东汉]班固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
担来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駐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乙】越妇言【唐]罗隐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
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
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注释】毋:wú,不要。
②经:上吊。
③乞:qì,给,④蔑:消失。
⑤矜:夸耀。
18. 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而宋妻认为是“”19. 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A. 好读书B. 不治产业C. 求去D. 妻自经死20. 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6、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n):玷污。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2)三日而后汲.视(3)悦.人襟灵15. 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