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_波数域面波衰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速度频散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科研热词 衰减 频散关系 无损检测 频散曲线 频散方程 频散 面波频散 面波层析成像 面波 非均匀介质 青藏铁路 锚杆 锚固质量 错格虚谱法 鄂尔多斯 遗传算法 速度频散 路基 超薄膜层材料 超声表面波 超声导波 西太平洋 能带结构 背景噪声 群速度分布特性 群速度 稳定性 禁带效应 礁、滩相储层 瞬态面波探测 相速度反演 病态 瑞雷波 瑞利型槽波 煤层 波场正演 波传播 欧亚大陆 横向不均匀性 机械特性 有限元法 方位特性 方位各向异性 快速匹配算法 微腔 弹性波 层析成像 孔隙弹性方程 多年冻土 声子晶体 埃里相频率 地壳构造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频散曲线 2 频散 2 弹性波 2 导波 2 多重散射 2 反演 2 黏滞流体 1 频率-波数域 1 频时分析 1 频散方程 1 频散和衰减 1 面波频散 1 铝板 1 遗传算法与单纯形法混合算法 1 超高频(uhf) 1 超声检测 1 被动监测 1 行波追踪方法 1 联合反演 1 缅甸弧 1 粒子群优化(pso) 1 积分方程 1 瞬态响应 1 相速度分布 1 相速度 1 相干波 1 电力设备 1 瑞利波 1 灵敏度 1 渗透率 1 波结构 1 模拟退火算法 1 模态 1 板块俯冲 1 时间延迟 1 无限长方柱 1 数值模拟 1 散射截面 1 插值加反向相移 1 探测深度 1 拟谱 1 拐点法 1 径向分层 1 开放系统 1 平均波 1 常速度 1 层面位置 1 局部放电(pd) 1 小波变换 1 孔隙介质 1 壳幔结构 1 地脉动台阵 1
VSP地震勘探讲义
8.反褶积 9.走廊叠加(VSPLOG)
1.编辑(编排)
• -将采集记录变为计算机格式。剔除不工作道, 不正常道,并把所放炮次按深度大小,由浅而 深进行编排。
2.垂直叠加—叠加,提高信躁比。
• 当震源较弱时,为了加强信号能量,常 采用叠加的方法,目的提高资料的信噪 比,
6.静态时移(静校正和排齐)
• a图射线路径图 • b图排齐之前的记录 • C上行波排齐后的记
录 • d将坐标转动90度的
结果,这种显示方式 便于与地表地震剖面 对比。
三、资料处理
6.静态时移(静校正和排齐):
• 对于零偏移距水平界面的VSP观测,假设井中检波器 都接收到直达波(t1)、上行波(t2)、下行波(二 次)(t3),地面接收到的反射波(t0),有t2+t1= t3-t1=t0,
t 1 2Hh2d2
v
v*dddhtv
2Hh2d2
h2H
>0
当d=0时,二次下行波反射波同相轴近似为直线;
当d≠0时,二次下行波反射波同相轴双曲线。
视速度为正值。
一、基本原理
2.VSP时距曲线分析
讨论: 当d=0时,直达波及二次下行波时距方程为
h tdv
2Hh tdn v
• 对于零偏移距水平界面的VSP观测,假设井中检波器 接收到直达波、上行波。下行波(二次),到达时间 分别为t1、t2和t3,地面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为t0, 它们具有如下关系:
• t2+t1=t3-t1=t0 • 如果将上行波各道都加上初至时间,相当于将检波器
放在井口地面处接收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则上行波将 按其从地表到界面的双程时间排齐,将加初至时间的 过程叫静态时移(静校正和排齐)。与此同时,初至 波也增加了一倍时间,同相轴的斜率也将增加一倍
频率波数谱
频率波数谱三、频率波数域中的面波面波的各个模态,在时间和距离上往往是相互穿插叠合的。
在频率波数域中,可以清楚地区分开面波不同模态的波动能量,从而能够单一地提取出基阶模态的频散数据。
频率波数谱、相速度、谱振幅面波沿地表传播的波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解为正弦和余弦形式的波动组份,转换成二维的频谱。
单个波动组份在时间上的频度,以每秒中的波动次数来计量,就是一般称的频率(F),单位为赫芝(Hz),而在空间(距离)上的频度,以每米中的波动次数来计量,称为波数(K),单位为1/米(1/m)。
由频率波数谱中某个波动组份的频率和波数,可以确定它的周期(T = 1/F)和波长(L = 1/K)。
这个波动组份的波形在波场中传播时,每个周期的时间前进一个波长,计算出的速度就是它的传播速度(Vc = L/T, 或Vc = F/K),也称为该组份的相速度。
由波动组份正弦和余弦分量的振幅,可以合成该组份的谱振幅,反映了该组份传播的弹性能量的大小。
运用二维富里叶变换,可以将时间距离域的弹性波场数据,转换为频率波数谱数据,表现为二维座标中的图形。
一般其左上角为座标原点,纵座标为频率轴,沿纵座标向下波动频率增高,也就是在时间上波动越快。
横座标为波数轴,沿横座标向右波数增多,也就是在空间上波长越短。
各个波动组份谱振幅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的色标来表示,一般色度越亮,表示谱振幅越大。
波动组份座标点(F,K) 和原点联线的斜率(F/K),体现了它的相速度。
这条联线越陡该波动组份的相速度越大,越缓相速度越小。
离散数据的二维富里叶变换,对于转换的频率和波数区间,都有相应的限定。
转换的频率限(Fmax)是采样时间间隔(dT)的倒数的的一半(Fmax = 0.5/dT)。
转换的波数限(Kmax)是采样道间距离(dX)的倒数的一半(Kmax=0.5/dX),对于单向传播的波场,最大波数可以扩大一倍(Kmax=1/dX)。
在频率和波数限定区间以外,会出现变换折叠造成的干扰。
面波测试方案
基于动测仪的面波测试方案1测试原理简介均匀介质或分层介质在点或面振源作用下,表面波场包含P、SV波及瑞利波,由于在表面P、SV波衰减快于瑞利波,当距振源一定距离表面波场以瑞利波为主。
在大多数情况下,瑞利波能量集中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频率越低,波长越大,影响深度越深。
在剖面参数(剪切波速、密度、泊松比)不同分层状态下,随着波长的增加,瑞利波穿越的层数也增加,瑞利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瑞利波传播出现频散现象,即瑞利波传播速度随频率(或波长)的变化,如图1所示,频散曲线的变化与分层参数、分层厚度等有关,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分析可以得到场地分层剪切波速。
图1瑞利波波长与穿透深度及传播速度间关系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测试要求也不同,目前分析方法主要有f—k分析及互相关分析(SASW)。
2、基于互谱分析测试方法互谱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两道信号作互相关分析,只要有两道信号就可以得到面波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
目前,动测仪,如RSM、FD系列,一般最多可采集四道。
这样,在互谱分析用动测仪作为采样设备是可行的。
当采用两个测点时,如图2所示,测点可按共中心方式布点,即(1)测点距、振源与最近测点距相等;(2)按测点中心线位置不变,不断增加测点距;(3)通过正反敲击来消除分层倾斜及传感器不一致性的影响。
如图3所示。
图2 两测点布置图3 共中心测点布置两点实测信号、互谱分析及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变化,见图4,相速度表示面波在两测点间平均相速度。
(a) (b)(c)图4 两测点信号(a)、互谱分析(b)及相速度随波长变化(c)当采用三个测点,如图5所示,通过对三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2+CH3组合,可以得到三条剖面的相速度。
见图6。
图5 三测点布置(a) (b)图5 三测点信号(a) 及由信号3种不同组合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变化(b)当采用四个测点,如图6所示,通过对四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1+CH4、CH2+CH3、CH2+CH4、CH3+CH4组合,可以得到六条剖面的相速度。
超声波衰减方程
超声波衰减方程:理解声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现象
超声波衰减方程是描述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随距离增加而减少的数学模型。
超声波衰减是由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介质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散射、吸收和扩散等,导致声波能量逐渐减小。
理解超声波衰减方程对于声波的传播、探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波衰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A₀e^(-αx),其中A(x)表示在距离声源x处的声波振幅,A₀为声源处的振幅,α为衰减系数,表示声波振幅随距离衰减的速度。
衰减系数α与介质的性质、频率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衰减系数α是超声波衰减方程中的关键参数。
它的大小反映了声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程度。
衰减系数α越大,表示声波衰减越快;反之,衰减系数α越小,表示声波衰减越慢。
衰减系数α与介质的声阻抗、声波频率以及介质中的散射和吸收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超声波衰减方程对于声波探测、成像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医学超声成像中,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衰减程度,可以推断出组织的声阻抗、密度等物理性质,进而得到组织的结构和病变信息。
此外,在声波通信、无损检测和材料科学等领域,超声波衰减方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超声波衰减方程是描述声波在介质中衰减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通过研究和应用该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超声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面波处理的方法
面波处理的方法面波,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常见干扰波,常常会对有效信号的识别与处理带来不小的困扰。
因此,针对面波的特性,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处理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面波的基本特性在深入探讨面波处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面波的基本特性。
面波主要在地表附近传播,其能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面波具有低速、低频、高振幅的特点,且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地震记录上,面波通常表现为一种连续、规则的波动,与有效反射波在时频域上有所重叠,从而给地震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
二、面波处理的方法1. 滤波处理滤波处理是面波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等。
滤波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信号,同时压制面波。
2. F-K域滤波F-K域滤波是一种在频率-波数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频率-波数域,可以利用面波与有效波在波数上的差异进行滤波处理。
F-K域滤波可以有效地压制面波,但同时也会对有效信号造成一定的损失。
3. τ-p变换τ-p变换是一种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截距-斜率域的方法。
在τ-p域中,面波通常表现为高斜率的直线,而有效信号则表现为低斜率的直线或曲线。
因此,可以通过在τ-p域中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τ-p变换对面波的处理效果较好,但计算量较大。
4.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在时频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分离面波与有效信号。
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和分解层数,可以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保留有效信号。
小波变换在面波处理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 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完整版)面波频散特征和地层结构
(完整版)面波频散特征和地层结构面波频散特征是指当面波在地表上传播时,不同频率的波长在传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和速度变化的现象。
这种频率衰减和速度变化的差异称为频散。
频散特征可以通过频率-波数谱分析来研究。
在研究面波频散特征时,常用的方法是面波分析法。
通过在地表上布设多个地震仪,可以得到不同位置上的地震记录。
然后,使用频率-波数谱分析方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得到面波每个频率下的相位速度和衰减系数。
由于地震波的频率、波长和地层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分析面波的频散特征,可以反演地层结构的信息。
面波的频散特征对地质勘探和地震工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分析面波的频散特征,可以反演地下结构的速度和衰减参数。
这对于地质勘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
其次,面波频散特征可以用于反演地震波的散射衰减和速度模型,从而为地震工程提供重要的参数和依据。
要分析面波频散特征对地层结构的影响,需要考虑地下的速度变化和衰减分布。
地层结构越复杂,地下的速度和衰减变化也越大,面波频散特征也会呈现出较强的变化。
因此,通过采集地震数据和进行频率-波数谱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地下的速度和衰减分布,进而确定地层结构。
总之,面波频散特征与地层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通过分析面波的频散特征,可以反演地下的速度和衰减参数,从而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
面波频散特征在地质勘探和地震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地质和工程参数,为地球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声学基础 第四章 声波的衰减
第四章声波的衰减§4.1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声波一直是在理想介质中传播,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能量耗损。
实际上,严格的理想介质是不存在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总会伴随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能量损耗,声衰减就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声衰减具体表现主要有:随着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距离的增加,声波动的振幅减小;声强或(平均)声能密度下降;色(频)散或声速变化等,其实色(频)散程度本身就反映声传播能耗的大小。
声波衰减的程度不仅与声波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波矢等)有关,还与介质的特性(如均匀程度、完整程度、连续程度、介质微观粒子的质量密度和弹性性质等)密切相关。
同时还严重依赖声波长与介质内不均匀区域尺度的相对大小。
根据引起声衰减的原因或微观机制的不同,可以把声衰减划分为①几何衰减;②散射衰减;③吸收衰减。
几何衰减主要考虑声波传播中因波阵面的面积扩大而导致的声强(或声能密度)减弱。
它仅取决于声源辐射的波形及声束状况,而与介质特性无关,如球面波的声强反比于传播距离的平方。
声波的扩散衰减因其不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而无法纳入衰减系数中,因此在讨论与介质特性相关的声波衰减问题时,通常不考虑扩散衰减。
对扩散衰减的分析只能根据具体波型及其相应的指向特性单独来进行估算。
另外从能量的角度看,扩散衰减过程声源辐射声波的总能量并未变化,只不过因声扰动体积的扩大而使声能密度减小,即使在理想介质中,扩散衰减也照样可以发生。
散射衰减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碰到由另外一种介质组成的障碍物而使部分声波偏离原方向,从而导致原方向声波减弱的现象。
因此广义的散射可以认为是声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各种散射体而发生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的总效应。
所谓的散射波是指在声传播方向有散射时实际接收到的波与假设无散射时应收到的波之差。
散射衰减不仅与介质的性质、状况有关,还与障碍物的性质、形状、尺寸、分布和数量有关。
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
7.4.2 冲击电晕的影响
因为此时波在传播过程中每单位长度线路上的磁能和电能之比恰好等于电流波在导线电阻上的热损耗和电压波在线路电导上的热损耗之比即的存在不致引起波传播过程中电能与磁能的相互交换电磁波只是逐渐衰减而不至于变式728叫做波传播的无变形条件或叫无畸变条件
7.4 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
波在实际线路中传播,总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衰 减和变形。 本节主要讲两个因素对波传播的影响:
就 落 后 了
时 间 而 图7-14 电晕引起的行波衰减和变形图 变 成 图 中 点
A '
将是行波传播距离和电压u的函数,规程 《SDJ7-79》建议采用(7-31)经验公式计算 。
0.008u l ( 0 . 5 ) h
(7-31)
式中l为行波传播距离(km),u为行波电压(kV), h为导线对地平均高度(m)。
出现电晕后将导致导线间耦合系数的增大。输电线路中
导线和避雷线间的耦合系数k通常以电晕效应校正系数来修正, 如(7-30)式所示
k k0 k1
(7-30)
它是几何耦合系数,取决于导线和避雷线的几何尺寸 和相对位置;电晕效应校正系数;我国《电力设备过电压保 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建议按表7-l选取。
小 结
波在实际线路中传播发生衰减和变形,有两个原因: 线路电阻和绝缘电导的影响 冲击电晕的影响
返回
信号衰减同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知乎
信号衰减与频率和波长都有关系。
在自由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中,信号衰减与频率和波长呈正相关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信号衰减就越大。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通常用赫兹(Hz)表示。
而波长则是指一定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通常用米(m)表示。
频率和波长是波动现象的两个基本特征参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倒数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关系,可以想象一下水波的传播。
当水的振动频率越高时,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水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更多,这意味着波长越短。
而波长越短,意味着单位距离内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就越多。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距离下,高频信号的波动次数更多,与介质的相互作用也就越强,信号的衰减也就越大。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具体请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信号衰减同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知乎
信号衰减同频率和波长的关系知乎
【最新版】
目录
一、信号衰减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二、信号衰减与频率、波长的关系
三、如何降低信号衰减
正文
一、信号衰减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信号衰减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强度减弱的现象。
信号衰减的影响因素包括传输距离、传输介质、信号频率等。
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严重;传输介质的损耗越大,信号衰减也越严重;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明显。
二、信号衰减与频率、波长的关系
信号衰减与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衰减 = 10 * log10(A2 / A1)
其中,A1 为信号源的振幅,A2 为接收点的振幅。
此公式中的衰减是以分贝为单位的。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信号衰减与信号频率成正比,而与波长成反比。
也就是说,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严重;波长越长,衰减越小。
三、如何降低信号衰减
为了降低信号衰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信号源的功率:提高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可以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减小。
2.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不同的传输介质对信号衰减的影响不同,选
择损耗较小的传输介质可以降低信号衰减。
3.优化信号传输系统:通过调整信号传输系统的参数,如增加信号放大器的增益、选用滤波器等,可以降低信号衰减。
4.选择合适的信号频率:在满足通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信号频率可以降低信号衰减。
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曲线
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曲线在通信领域中,杂波衰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衡量了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杂波衰减与中心频率f0之间的关系,更是影响通信信号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生动、全面的解释,为您介绍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杂波衰减的概念。
杂波衰减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衰减。
而信号的传播往往会受到环境、设备、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衡量杂波衰减的大小,以评估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常见的衡量指标是杂波衰减系数ca。
杂波衰减系数ca衡量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杂波干扰的强度。
它描述了信号传播过程中信号强度与接收信号前的信号强度之比。
通常情况下,杂波衰减系数ca的单位是分贝(dB)。
在信号灵敏度测试中,ca的值越大,表示信号受到的干扰越小,信号传输质量越好。
而中心频率f0指的是信号的主导频率,即信号能量最强的频率。
在无线通信中,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中心频率。
中心频率f0的选择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关。
它需要在不同频段之间进行选择,以避免频谱叠加和干扰。
在信号传输中,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中心频率f0的增加,杂波衰减ca会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相比于低频信号更容易受到环境中的干扰。
因此,在设计通信系统时,我们需要注意在选择中心频率f0时要兼顾杂波衰减ca的大小。
另外,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之间还受到传输距离、信号功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信号传输距离越远,杂波衰减ca越大。
这是因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而信号功率越大,杂波衰减ca越小。
这是因为信号功率越大,相对于干扰信号的干扰作用就越小。
综上所述,杂波衰减ca和中心频率f0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合理选择中心频率f0能够降低杂波衰减ca,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杂波衰减ca的影响,如传输距离和信号功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散射成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相位信息提取 目标识别 目标探测 电磁计算数据 电磁特性 电磁散射 生物医学成像 球形缺陷 玻尔兹曼传播方程 热波散射 点目标 点散射模型 点扩散函数 激光遥感 海面 流体动力调制 波数域成像 波动模型 沁色 正向问题 正交频率分集 模拟 楔型模体 果树 极化特征 极化散射矩阵 极化 板结构 松质骨 有机物加亮效应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时间反转 时域扩散光学层析 方位角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散射点模型 散射光子比 散射中心 散射 提取算法 损伤监测 拉曼显微成像 扫描数据 扫描参数 扩散方程 成像 徽波成像 微血管重建 广州市 宽带超声衰减 实时识别 子孔径拼接误差分析 大气辐射传输 大气点扩散函数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
地震波是地震震源在地球介质中产生的扰动。在有介质分界面存在时,地震波除了像反射波和折射波那样在整个介质体内传播的体波外,还存在一类沿介质自由界面传播的面波,当它沿着自由表面传播时,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自由表面附近,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能量迅速衰减。面波按其类型主要有瑞雷面波和勒夫面波两大类。
检波器:用于接收地震波信号,面波采集时应采用低频检波器。
触发开关:触发开关通过导线连接震源和地震仪,以保证震源的激发的同时地震开始记录数据,使所采集的地震信号具有时间特性。
震源:一般的浅层面波勘探常采用锤击震源,也可采用落重或炸药震源。
电源:根据不同的仪器要求,配备相适应电源。
2.2.2数据采集
1、侧线布置
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解释
3.1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解释
要利用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地层划分,首先要确定面波波长与深度的转换系数β,以便将面波f-V 曲线转换为H-V 曲线。
lambda的物理公式
lambda的物理公式
Lambda是一个物理学中的概念,它是指波长,也可以用来表示衰减常数。
lambda的物理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波长或衰减常数,这些参数对于我们理解光、电磁波等现象非常重要。
在物理学中,波长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波的长度。
波长是光谱学和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光的颜色和频率。
波长的计算公式是λ = c / f,其中λ表示波长,c表示光速,f表示频率。
在这个公式中,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衰减常数是指波沿垂直方向传播时的衰减率。
衰减常数与波长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电磁波传播中,衰减常数可以表示为α = 4πλ / λ0^2,其中α表示衰减常数,λ表示波长,λ0表示自由空间中的波长。
衰减常数与波长成正比。
波长越长,衰减常数越小,波长越短,衰减常数越大。
Lambda的物理公式在许多物理学和电子学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在光学中,波长是描述颜色和频率的重要参数。
在无线通信中,波长可以用来计算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衰减程度。
在电子学中,波长可以用来计算电子束的聚焦和散射。
总之,lambda的物理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在物理学和电子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波长和衰减常数,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光、电磁波等现象。
- 1 -。
剪切波换算面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剪切波换算面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剪切波是地震波中的一种波动形式,具有重要的地球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面波则是地震波中的另一种波型,具有独特的传播特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探讨剪切波与面波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剪切波换算为面波的方法和意义。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剪切波是一种横向波,其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相比起纵向波(例如纵波和压力波),剪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衰减较快,波长较短。
它主要通过作用于介质的剪切力来传播,因此得名为剪切波。
剪切波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地下结构识别和地震灾害研究等领域。
面波是一类介于体波和界面波之间的波动形式,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
其中,Rayleigh波是一种地震波的表面波,其振动轨迹为椭圆形,同时具有类似剪切波和压力波的性质。
Love波则是另一种地震波的表面波,其振动方向只与水平方向有关,与垂直方向无关。
面波在地震学、地质学和工程地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勘探地下结构、评估地震风险和工程设计等方面。
剪切波与面波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在波动理论中,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将剪切波转换为面波,从而实现波形的转换和分析。
剪切波换算为面波的方法和意义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剪切波换算面波,可以探索地下结构、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评估地震风险以及解决工程地震等问题。
本文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剪切波和面波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中的应用。
同时,将重点阐述剪切波换算为面波的方法和意义,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论文的整体组织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逻辑顺序。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这一部分中,将对研究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剪切波换算面波的背景和意义,引发读者的兴趣,并解释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简述地震资料去噪的两种方法
简述地震资料去噪的两种方法作者:李继伟陈骜卓周旸肖吉星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5期摘要:地震资料去噪是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不同噪音的形成机制、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高保真度的去噪方法,使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达到预期的最高,从而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难度,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在众多的地震资料去噪方法中,频率域滤波和f—k域滤波是最基础的去噪方法,也是地震资料处理人员最常用的去噪方法。
频率域滤波可很好的压制面波等规则的干扰波,f—k域滤波去除折射波、直达波等线性干扰波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字:地震资料,去噪,处理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地震资料去噪是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首要任务,去噪的效果直接影响了地震资料处理的精确度,间接的影响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度。
地震资料去噪的整个过程就是根据不同的噪音形成机制、特性,选择不同的高保真度的去噪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即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使得地震反射波同相轴能够更好的真实的反映地下反射界面的特征,方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更好的解释地下构造,描述油藏圈闭。
地震噪音是由于地表和地下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地震野外激发、接收、检波器组合、外部环境噪音等因素引起而存在于野外地震记录中,强噪音会覆盖我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弱噪音会隐藏于地震记录中,这些噪音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寻找油气圈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更好的去除这些噪音,我们可以选择室外去噪和室内去噪。
室外一般是选择合适的激发、接收、组合等方式压制一些有规则的干扰波。
室内去噪则是根据有效信号与噪音的各种特征差异,选择设计去除噪音、提高信噪比的方法。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方法原理、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1]。
所以,分析噪音在地震记录上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去噪方法是地震资料去噪的关键。
1 地震噪音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噪音亦称干扰波,根据噪音的形成机制可以将噪音分为规则干扰波和无规则干扰(随机干扰)波两大类。
超声衰减的计算公式
超声衰减的计算公式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衰减影响,衰减会使得超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小,因此了解超声衰减的计算公式对于超声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传播和接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超声衰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本身的吸收、散射和衍射等影响,这些影响会导致超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小。
超声波的衰减可以用衰减系数来描述,衰减系数与介质的性质和超声波的频率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介质的性质和超声波的频率来计算衰减系数,从而对超声波的传播和接收进行补偿或校正。
超声波的衰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α = 2πf/c η。
其中,α表示衰减系数,单位为dB/cm;f表示超声波的频率,单位为MHz;c 表示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单位为m/s;η表示介质的衰减常数,单位为dB/(MHz·cm)。
在这个公式中,衰减系数与超声波的频率成正比,与介质的传播速度成反比,与介质的衰减常数成正比。
因此,当超声波的频率越高、介质的传播速度越小、介质的衰减常数越大时,衰减系数就会越大,超声波的能量衰减得越快。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介质的性质和超声波的频率来计算衰减系数。
例如,对于生物组织这样的软组织介质,其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衰减常数约为0.5dB/(MHz·cm),而对于金属这样的硬组织介质,其传播速度约为6000 m/s,衰减常数约为1.5 dB/(MHz·cm)。
通过计算衰减系数,可以对超声波的传播和接收进行补偿或校正,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超声成像结果。
除了介质的性质和超声波的频率外,超声波的衰减还受到传播距离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距离的衰减,衰减系数与传播距离成正比。
因此,在进行超声成像时,需要考虑传播距离对衰减的影响,从而对超声波的传播和接收进行补偿或校正。
总之,超声波的衰减可以用衰减系数来描述,衰减系数与超声波的频率、介质的传播速度、介质的衰减常数和传播距离等因素有关。
超声波衰减方程
超声波衰减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超声波衰减方程是描述超声波传播过程中声波强度衰减的数学模型。
在声学领域,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受到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衰减的影响,超声波衰减方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并且对于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可听到的声波的声波,通常在20千赫兹到100兆赫兹的频率范围内。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学领域中的超声波成像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超声波清洗技术等。
超声波衰减方程的数学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表示为:I = I0 * exp(-α * x)I表示传播距离为x时声波的强度,I0表示声波的初始强度,α为超声波的衰减系数。
衰减系数α反映了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程度,衰减系数越大表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损耗越大,声波的衰减速度也越快。
超声波衰减方程的研究对于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领域中,超声波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可以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等情况。
了解超声波在组织中的衰减规律对于超声波成像技术的精度和准确性具有关键的影响。
在工业领域中,超声波清洗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清洗技术,了解超声波在清洗过程中的衰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清洗效果。
第二篇示例: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穿透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衰减,导致能量逐渐减弱。
超声波衰减方程是描述超声波衰减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衰减,其中主要包括吸收、散射和折射三种机制。
吸收是指超声波能量被介质吸收而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主要由介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引起。
散射是指超声波在介质中发生方向的随机变化,导致波束能量分散。
折射则是指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声速等性质的变化而发生的能量损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滤波器频波谱限制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是为
方便求取滤波因子, 但实际噪声的频谱是否真正具
有这种规则的分布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使滤波
器频波谱的几何形状不受限制, 充分发挥 F - K 滤 波的去噪能力, 可以直接在频波域内进行 F - K 滤 波, 其具体思路或实现步骤如下:
¹ 对炮集记录 g( t, x) 进行二维离散付立叶变 换, 得 G( f, k) ;
谷, 称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为视波长
K* , 它表示在一个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 视波长的
倒数称视波数 K * . 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
表示:
K* =
T* V*
=
V* f*
( 1)
k* =
1 K*
=
f* V*
( 2)
式中 V * 为波传播的视速度。有了上述基本概念和
消除面波的基本思路后, 就可以讨论 F - K 滤波的
º 求 G( f , k) 的频波谱ûG( f , k) û和相位谱 U( f,
k) ;
» 生成滤波器的频波谱ûH( f , k) û= 1;
¼在ûG( f , k) û上寻找噪声分布区域 D( 任意多
边形) ;
½ 将噪声分布区域 D 映射到滤波器的频波谱
上, 即ûH ( f, k) û= 0, f, k∈D;
图 3 规则型滤波器的频波谱
2007 年第 2 期 廉桂辉等 频率—波数域面波衰减
123
由于形状规则的滤波器频波谱, 可以很容易地
求出滤波器的时空特性 h ( t , x ) , 于是 F - K 滤波便
可以用如下二维离散卷积来实现。
LP
∑∑ y ( n, m) = 1
h( l, p ) g( n - l, m - p ) ( 9)
波数谱) 和相位谱分别为:
ûG( f , k) û = R 2( f , k) + I 2( f , k) ( 7)
U( f , k) =
tg
-
1
I(f R( f
, k) , k)
( 8)
式中 R( f , k) 是 G( f , k ) 的实部; I( f , k) 是 G( f , k) 的虚部。频波谱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4〕。
h( t, x ) e- 2Pj (f t+ kx ) dt dx ( 5)
- ∞- ∞
而输出信号是上述两信号乘积的二维付立叶反
变换, 即:
+ ∞+ ∞
∫∫ y ( t, x ) =
g( t, x ) e2Pj( tf + kx ) df dk
( 6)
- ∞- ∞
由式( 4) 可求得二维付立叶变换的振幅谱( 频率
视振幅之间的时间间隔; 视周期的倒数称为视频率
f * , 它表示质点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当 t 为某一特
定值时, 质点位移的二元函数 f ( t , x ) 可以看成距离
X 的一元函数 g ( x) , 它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
或接收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通常称它为剖面波。在
波剖面中, 称最大正位移为波峰, 称最大负位移为波
线上某一接收处, 二元函数可以看成时间 t 的一元
函数 g ( t ) , 它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随时间变化的
位移, 通常称它为振动图或一道地震记录。地震记录
是一种非周期脉冲振动, 〔3〕可以用视振幅, 视周期和
视频率来描述。视振幅 A * 表示质点上下振动时, 离
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视周期 T * 表示两个相邻最大
图 7 对 未做顶部切除的炮集地震记录的频波谱
3. 4 对图 4 所示的炮集地震记录进行 F - K 滤波, 得到图 8。
图 8 滤波结果
当图形为规则的几何图形的时候, 很容易提出 滤波因子; 但是当图形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时候, 很难提出滤波因子, 却在频率域中可以找出滤波因 子。
4 结论 面波斯地震勘探中广泛存在的一种 规则干扰
c os 2Pf s1
1s1
+
1-
cos2 Pf s2
1 s2
-
1-
c os 2Pf s3
1s3
-
1-
cos2 Pf s4
1 s4 ]
( 11)
» 扇形带通滤波因子
h( l, p ) =
A[
cos2 Ps 1f
1
s1
c os 2Pf
1s2
+
cos2Pf s2f 1 s2
cos2Ps2 f 2 ]
盖层的横波速度时产生这种波, 拉夫波是一种平行 地面的 SH 波, 其速度介于无限介质的横波速度和 盖层的横波速度之间。第三类是斯通利波, 在两个均 匀弹性介质之间, 理论上存在着一种类似瑞利波的 面波, 它就是斯通利波。在地震勘探中, 斯通利波拉 夫波不如瑞雷波那样重要, 因此衰减面波的方法主 要以瑞雷波为研究对象来开展讨论。我们先观察一 下地震波的频率谱。视波长谱和视速度谱, 如图 1 所 示。〔2〕由图 1a 可知有效波的低频盛饭与面波的频率 成分相重叠, 若用一维频率滤波, 视可以将面波去掉 的, 但是失了有效波的低频成分, 而且还有部分面波 包含在有效波内, 由于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域中无 明显差异, 显然用频率波是不可取的。
上的差异来思考问题。那么, 如何计算地震波的视波
长谱或视速度谱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
此需要引入视波长, 视速度, 波数等有关概念。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在测线上不同位置 x
和不同时间 t , 其质点振动的位移是不相同的, 可用
函数 g ( t , x ) 来表示。当 x 为某一特定值时, 即在测
△) , s4 = ( p ý / V 2 - l △) , A = ý △/ ( 2P2p ý ) 则图 3
所对应的滤波因子分别为:
¹ 扇形滤波因子
1 - cos2Pf 1 s1
h( l, p) = A [
s1
+
1-
cos2Pf 1s2
s2
]
( 10)
º 切饼式滤波因子
h( l, p) =
A[ 1-
基本原理。
2 F- K 滤波的基本原理 设炮集记录 g ( t , x ) 为输入信号, h( t , x ) 为二维
滤波因子, y ( t , x) 为滤波输出信号, 则二维滤波可以
用如下二维褶积公式表示:
+ ∞+ ∞
∫∫ y ( t, x ) =
h( S, N) g( t - S, x - N) dSdN( 3)
(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 切饼式带通滤波因子
h( l, p) = A
cos2Ps1f 1 - cos2Ps1f 2 c os2Pf s2f 1 - c os2Ps 2f 2
+
]-
s1
s2
cos2Ps3f 1 - cos2Ps3f 2 c os2Ps4f 1 - cos2Ps4f 2
-
s3
s4
( 13)
业出版社, 1981. [ 2] 李庆忠.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 高分辨率地
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 北京: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 3. [ 3] 俞寿朋.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北京: 石油工业出 版社, 1993. [ 4] 地震衰减研究在我国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报. [ 5] 付立叶相关系数滤波的实践. 地球物理学报. [ 6] 地震衰减研究在我国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报. [ 7] 夏洪瑞, 陈德刚, 周开明. 地震资料处理中随机 干扰消除方法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 8] 陆基孟等. 地震勘探原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74 . [ 9] 北京大学等. 地震勘探数字技术( 第二册) 科学 出版社, 1974. [ 10] 程乾生. 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学原理. 石油工业 出版社, 1979.
图 1 地震波的频率谱、视波长谱 和视速度谱
从图 1b 和图 1c 可以看出, 有效波与面波在视 波长或视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 消除面波的
X 收稿日期: 2006- 10- 02
122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年第 2 期
处理方法, 应围绕有效波与面波在视波长或视速度
- ∞- ∞
如果对时空域信号 g( t , x) 和 h( t , x ) 分别求二
维付立叶变换, 则可得到频率波数域信号, 它们分别
为:
+ ∞+ ∞
∫∫ G( f , k ) =
g( t, x ) e- 2Pj( f t+ kx ) dtd x ( 4)
- ∞- ∞
+ ∞+ ∞
∫∫ H ( f , k) =
图 4 炮集地震记录
图 5 顶部切除后的炮集记录
3. 2 对顶部切除后的炮集地震记录求频波谱, 以便 观察面波谱的分布区域, 如图 6 所示。
图 6 顶部切除后的炮集地震记录的频波谱
12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年第 2 期
3. 3 对未做顶部切除的炮集地震记录求频波谱, 并 在该图上确定面波的分布区域, 如图 7 所示;
L P l = 0p = 0
其中 n, l 是地震信号和滤波因子的时间取样序
号; m , p 是地震信号和滤波因子的空间取样序号。
设△ 为时间抽样间隔, ý 为 空间抽样间隔, s1= ( p
ý / V 1+ l △) , s2 = ( p ý / V 1 - l △) , s3 = ( p ý / V 2 + l
图 2 频波谱的示意图
当我们算出炮集记录的频波谱, 并知道面波或 地滚波在频波谱上的分布区域之后, 就可以求出二 维滤波因子 h( t , x ) 或 H ( f, k) , 进行对炮集记录实现 消除面波的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