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教学文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d80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4.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急危重症护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急危重症定义及分类2.急危重症危险因素及常见疾病3.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急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监测1.急危重症患者评估的原则和方法2.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项目及意义3.急危重症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第三讲:心肺复苏与危急症护理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技能2.危急症患者的护理要点3.预防和处理危急症的措施第四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2.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3.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作用第五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1.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管理原则2.常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及作用3.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第六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3.并发症护理的注意事项第七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2.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3.心理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练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室实践中,学生需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核、课堂表现等。
教学评估:通过考核和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学生能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程》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重症护理教学总结范文
![重症护理教学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9668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1.png)
重症护理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重症患者的救治、护理、康复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重症护理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重症护理人才,我院在重症护理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现将重症护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程设置:根据重症护理专业特点,我们设置了重症护理学、重症监护学、急救护理学、重症患者心理护理、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康复护理等课程。
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临床实践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重症护理教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具备了一定的重症护理能力。
2. 临床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为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科研能力提高:部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重症护理相关课题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
4. 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在重症护理教学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重症护理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重症护理教学质量,为我国重症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8516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5.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1紧急危重护理:208
紧急危重护理学指在实施护理时,根据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必要时迅速采取科学助护措施,以保护、利用和调整患者体内系统正常行为,调节患者健康状况,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护理学科。
2紧急危重护理的特点
-时间驱动:紧急危重护理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因此对护士的反应要求很高。
-团队合作:紧急危重护理依赖于专业技术和技能,因此要求护士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目标驱动:随着技术的发展,护士在紧急危重护理中有更高的目标,比如抢救生命,保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3紧急危重护理的主要内容
-诊断病因:紧急危重症护理应先迅速诊断病因,知道被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危机,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监测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采用急救护理,常规护理,监测护理等护理模式,或者组合这些护理模式。
-积极治疗:护士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推动创新护理技术,治疗危重病人更好、更快。
-精准回归:重症护士在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状况时,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尽快实现患者的恢复。
4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现状
由于科技的发展,护理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也相应大有改观。
护理医师在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社会经济的尊重,还有护理培训质量的提升,现在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得到了很多认可。
护理医师更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知识,,对重症病人的护理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良好的效果。
紧急危重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护理学研究,一般使用专业技术和多学科学者协作来研究,它是当今医疗护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医疗护理实践提供可靠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帮助我们精准的回归,实现病人的有效恢复。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ef61b88bd63186bcebbcad.png)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d5f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7.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
3、学生能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能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策略1、采用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材料1、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
2、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3、教具:演示用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讲解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讲解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5、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六、教学评价1、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12835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5.png)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doc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引言《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医学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在急危重症情况下的护理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本课程总结旨在回顾课程的核心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并对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
学习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监测和护理技能。
培养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
2. 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3.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模拟实训与临床实习相结合。
第二部分:核心知识点回顾1. 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休克的识别和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创伤护理和多发伤的处理。
3.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快速评估和全面评估的方法。
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
4. 护理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心理支持和家属沟通。
护理记录和文档管理。
第三部分: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 模拟实训通过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的练习。
模拟急危重症情景,进行团队协作和决策训练。
2. 临床实习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学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案例。
讨论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课程反思与展望1. 学习收获对急危重症护理有了全面的认识。
掌握了关键的护理操作技能。
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2. 存在不足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实践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熟练。
3. 未来展望继续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持续关注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新进展。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敏锐的临床思维。
《急危重症护理》慕课建设经验分享与思考
![《急危重症护理》慕课建设经验分享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392441503d8ce2f00662337.png)
第18页
part
2
建设思路
LOGO
第 19页 第 21
01
建 设 思 路
建 设 思 路
我的课程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一个 个完整的知识点为线索进行编写,同时结 合FLASH动画、三维动画及微视频展示攻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 进行在线学习、讨论、练习和考核,学生 可以随时随地开启学习模式,系统地学习 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通过线下考 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证书。
LOGO
第 20页 第 22
01
建 设 思 路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碎片化
学习方式个性化 建 设 思 路
• 结构完整
• 短小精悍 • 自主选择主题
拓 展 学 习
• 自主选择内容
• 相对独立 • 微粒化
学习设计模块化
个 自 性 定 化 步 调
LOGO
第 21页 第 23
01
建 设 思 路
学习活动
• 学习笔记 • 学习轨迹 • 互助讨论
LOGO
第 39页 第 41
线上过程考核要求
评 运 用 价 与 实 施
完成课程视频中的测试 题。
完成技能篇里至少2个技 能的本人操作实录并上 传。
1
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 习。
完成至少5次主题作业 及对其他学员的点评。
完成至少1次分享 作业;分享的内容 全部上传到网上。
LOGO
第 40页 第 42
学分证书
MOOC
Open
4
Online
LOGO
第2 第 3页 页
01
建 设 理 念
cMOOC
时间 典型项目 理论支持 模式特征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98ce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0.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本文主要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体内发生严重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类情况。
此类疾病的护理相对复杂,需要护理专业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一、严密的监测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
此外,还需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脑电图监测等。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生命体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例如,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调整呼吸道储备,采用药物进行调节等措施。
三、保证患者的舒适感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给予必要的病痛缓解治疗。
例如,给予镇痛剂等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四、防止并发症急危重症患者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掌握必要的治疗技能。
五、精心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常需长时间留院观察治疗,因此需要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精心护理。
此外,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舒缓情绪,保持精神状态的平稳。
六、严谨的医嘱执行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医疗行为得到科学合理的实现。
同时还需及时记录患者的状况监测数据,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学到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更能使我们拥有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b541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4.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呼吸支持、心脏监护、神经监护、消化系统护理、肾脏护理等方面。
下面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变化。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方面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3)肺部评估:包括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4)心脏评估: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的评估,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呼吸支持:(1)氧气给予: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决定给氧方式和浓度。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饱和度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3)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塞严重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3.心脏监护:(1)心电图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
(2)血钾监测: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高钾或低钾情况。
4.神经监护:(1)瞳孔监测:监测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5.消化系统护理:(1)肠内营养: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以维持营养平衡。
(2)胃肠减压:对于胃肠道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6.肾脏护理:(1)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液输出情况,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2)肾功能监测: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护理技术。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急危重症护理设备和药物。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述:(1)定义和范围(2)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人卫版(护理、助产)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人卫版(护理、助产)](https://img.taocdn.com/s3/m/76549169ee06eff9aef807f5.png)
护理系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 课内实践学时:16执笔人:高仁甫审核人:督导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急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和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学科界限,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而进行设置。
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将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整个课程包括急诊服务体系(院前救护、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的一般知识,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重症监测技术和急救技术。
该课程理论、实践并重,教授临床急救所需的部分操作项目。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两个环节。
教学总时数48学时(包括操作训练及考核)。
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1、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掌握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
3、掌握迅速识别、配合抢救危重症病人。
4、掌握心肺复苏、四大技术等常用急救技术的运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5、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管理知识。
6、了解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任务、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院外急救1、掌握现场评估与呼救(重点)。
2、掌握现场救护的分类和要点(重点、难点)。
3、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
4、理解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5、了解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管理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常用的分诊公式(重点、难点)。
2、理解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设置。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2)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4e8503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4.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是一本关于急危重症护理的教
材或参考书籍。
它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1. 急危重症概述: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等基本概念。
2. 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如早期识别、及时介入、综合治疗等。
3. 急危重症的评估与监测: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方法,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血液和尿液检查等。
4. 急危重症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
5. 特定急危重症的护理:介绍特定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如心肺复苏、创伤护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6.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护理,如
心肌梗死、中风、骨折等。
7. 急危重症护理的新进展:介绍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新进展,如新药物的应用、新技术的使用等。
总之,《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可能是一本系统地介绍
急危重症护理的教材或参考书籍,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756f0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2.png)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引言1.1 课程概述简要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在医疗护理领域的作用。
1.2 学习目标列举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
课程内容回顾2.1 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知识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急危重症护理的特点和原则2.2 急危重症护理评估病人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急危重症病人的特殊评估需求2.3 急危重症护理干预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和调整2.4 急危重症护理管理急危重症护理团队的构建和管理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质量控制2.5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常见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术高级生命支持技术2.6 急危重症护理伦理和法律问题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伦理决策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法律问题和患者权益保护2.7 急危重症护理研究和发展当前急危重症护理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急危重症护理的未来发展学习体会3.1 知识掌握分享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2 技能提升描述在护理技能实践中的应用和进步。
3.3 态度和价值观反思急危重症护理学对个人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课程实践4.1 临床实习经历叙述在临床实习中的具体经历和学习点。
4.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急危重症护理的实践应用。
4.3 团队合作讨论在团队合作中的经验,以及团队合作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重要性。
课程反思与建议5.1 课程内容反思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5.2 教学方法反思评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5.3 课程资源利用分析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资源优化的建议。
结语6.1 课程总结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
6.2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在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计划。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b93e4d5bbfd0a79567351.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篇一: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12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34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5【篇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文案【篇三:《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学时,实验0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秀华,2版,2008年4月第2版。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98b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6.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2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任务1.3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专业组织和认证1.4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二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2.1 患者的初步评估和评估2.2 监测方法和设备的使用2.3 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解读2.4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报警处理第三章: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术3.1 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技术3.2 循环支持和血管通道建立3.3 急性疼痛管理和疼痛评估3.4 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疾病护理4.1 心跳呼吸骤停和紧急复苏4.2 急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支持4.3 急性心脏骤停和心脏急救4.4 严重创伤和创伤护理第五章: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5.1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5.2 心理护理技巧和沟通方法5.3 患者家属的支持和护理5.4 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第六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6.1 急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特殊性6.2 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护理要点6.3 药物治疗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6.4 药物过敏和紧急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第七章:感染控制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7.1 急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7.2 常见感染病的护理和治疗要点7.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控7.4 感染控制措施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第八章:急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管理8.1 急危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性8.2 护理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8.3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步骤8.4 患者安全和护理风险管理第九章: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9.1 急危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需求9.2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护理措施9.3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并发症护理9.4 营养支持和代谢管理的监测和调整第十章:急危重症护理的持续专业发展和教育10.1 持续专业发展的意义和目标10.2 继续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资源和方法10.3 临床教学和模拟培训的应用10.4 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难点解析:准确、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命危险状况。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_学第四版课程总结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_学第四版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c1082c02020740bf1e9b15.png)
由损伤(创伤、休克、感染)—SIRS—脓毒症—MODS(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各致病因素——炎症介质释放过度(全身炎症损伤)
分期:
局部反应期(促炎抗炎症介质皆释放)
全身炎症反应始动期(MARS存在,全身未失控)
严重全身反应期(炎症介质占优势,SIRS)
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呈序贯特点,最先受累的器官常见于肺和消化器官
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器官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不相一致,以细胞组织水肿、炎症
细胞侵润和微血栓形成为主
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或对症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器官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是可逆的、治愈后器官功能可望恢复到病前状态。
休克、感染、创伤等是其主要病因
机制:
分期:
诊断:
循环系统: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呼吸系统: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肾脏:血Cr >177μmol/L伴有少尿或多尿,或需要血液透析
肝脏: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血清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有肝性脑病
4急性酒精中毒:
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mg/dl: 欣快、呼气酒味
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150mg/dl: 醉酒
昏迷期:血乙醇浓度>250mg/dl:昏迷
注意事项:
酒精半衰期6h
抗生素避免用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
防止窒息、喝酒脸红(代谢差)
用纳洛酮(禁用吗啡、氯丙嗪)
5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洗胃、导泻、利尿、血透
危重症护理总结文案范文
![危重症护理总结文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f9f4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9.png)
危重症护理总结文案范文近年来,危重症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危重症护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危重症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工作,要求护士具备优秀的护理技能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
本文将对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工作要点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危重症护理是重要而迫切的。
危重症患者的疾病状况较为严重,需要专业的护理措施和救治手段。
护理人员在危重症区必须具备应急处理和救命抢救的能力,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可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危重症护理的工作要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汇报。
其次,要做好多样化的护理措施,如体位转换、呼吸道管理、药物给予等,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此外,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科学的救治方案,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为了提高危重症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第一,要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护士需要紧跟医学发展的脚步,掌握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
同时,要持续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危重症护理工作需要与多个专业组成的团队紧密配合,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第三,要提高应急处理和心理疏导能力。
危重症护理中常常会面对紧急情况和患者的恐惧不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和心理疏导的能力,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践中,我们还总结了一些危重症护理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注重细节观察。
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明显,因此,护士要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合理利用护理仪器和设备。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c2f4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4.png)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
这类患者的病情变化快,病情危急,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呼吸机等设备的监测,以及对患者的疼痛、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监护。
3.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输液、药物治疗等。
4.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口服、鼻饲、胃肠外营养等。
5.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人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
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
一:ICU的设置与管理:
1:三集中:病情多变、危重患者;众多先进仪器;最新理论技术
2:设置:床护比:1:2.5~3 床位占总床2%~8%,使用率75%
辅助区:医疗区=1.5:1
3收治原则:可能从监护中恢复的患者;(精神病、慢性病、终末期患者都不要)
4转出指征:已纠正;转为慢性病;没救了
第十章:环境及理化损伤:
1中暑:
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下降过量热蓄积热指数>41,易发生(温度湿度计算)
●先兆中暑:头晕胸闷,大汗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重症:热痉挛:(低钠、低氯)腓肠肌痉挛
热衰竭:(血容量不足为主)
热射病:(中暑高热)谵妄、休克、DIC
脱离高温、降温、补液、对症。
密切监测循环呼吸
2淹溺:
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等食源性疾病,以及摄入非可食状态(如未成熟水果)食物和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
☐原因:食物被污染;污染菌繁殖;未彻底加热
☐特点:潜伏期短;与食物相关;胃肠症状为主;无直接传染
2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蒜臭味、难溶于水、碱性失效(除甲拌磷、三硫磷、敌百虫)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摄入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
●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记水压)用阿托品对抗
●N样症状:烟碱受体持续刺激(肌纤维颤动、呼吸肌麻痹)用解磷定
●辅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CHE)<70%即有意义
处理:防自身中毒、清水洗胃、清理全身、解毒药使用、对症
●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
●阿托品中毒症状要严重
病情观察:
●反跳:毒物未清除干净;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后期未复能);
●中间型综合征:肌无力
3一氧化碳中毒:240*3600的压制
●轻度:COhb:10%~20%:头痛四肢无力
●中度:COhb:30%~40%:口唇粘膜樱桃红
●重度:COhb:40%~60%:去大脑皮质状态
高压氧(长期)、亚低温治疗
4急性酒精中毒:
●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mg/dl:欣快、呼气酒味
●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150mg/dl:醉酒
●昏迷期:血乙醇浓度>250mg/dl:昏迷
注意事项:
●酒精半衰期6h
●抗生素避免用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
●防止窒息、喝酒脸红(代谢差)
●用纳洛酮(禁用吗啡、氯丙嗪)
5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洗胃、导泻、利尿、血透
6:蛇咬伤:
●神经毒素:伤呼吸肌、及时救治无后遗症:银环蛇
●血液毒素:伤循环、脏器出血、严重后遗症:蝮蛇
减少吸收、增加排泄、血清、阻断淋巴回流
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
1:心脏电复律: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
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下三项外;与R波同步
●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室颤、室扑、无脉室速;找不到R波
操作步骤:
●准备:导电糊可用生理盐水纱布代替;患者有无起搏器
●评估:确认室颤等心律
●开机:机器默认“非同步电复律”
●选择能量:单相360J 或双相200J (儿童2J/kg、第二次加倍)
●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纱布
●正确安放电极板(两种方法)
●充分接触:加压为5kg,再次评估心电图
●充电、clear、
●放电:电极板不立即离开
●继续5个循环胸外按压(5~6cm、100~120次/min)
●观察效果
注意事项:电极板起搏器均10cm;人员离开;
2人工气道建立:确定性/非确定性
目的:
○1口咽通气管:平卧、后仰;口咽喉一线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步骤:反向插入法:180度;横向插入法:90度
○2鼻咽通气管:
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
●不能使用或者耐受口咽通气管
●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者
禁忌证
●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
●鼻腔各种疾患,如鼻息肉、鼻腔畸形、鼻外伤、鼻腔炎症
●鼻腔出血或者出血倾向
○3喉罩置入术:不需要口咽喉一线
适合证:短时间外科手术
困难气道难以气管插管
颈椎活动度差
紧急复苏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使用前禁食
●喉罩不能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不适用于长期机械通气
●使用后观察呼吸及听诊
●拔出前避免咽喉部的刺激
○4环甲膜穿刺: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5气管内插管术:
适应症:
禁忌症:
体位:口咽喉一线;肩部垫高10cm
导管插入深度:自门齿计算:男(22~24cm);女(20~22cm);
小儿深度=年龄/2+12
○6气管切开术:
●常规: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骨上窝、沿正中线4~5cm。
●经皮:2、3、4气管环间横切、扩张钳
第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
由损伤(创伤、休克、感染)—SIRS—脓毒症—MODS(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各致病因素——炎症介质释放过度(全身炎症损伤)分期:
●局部反应期(促炎抗炎症介质皆释放)
●全身炎症反应始动期(MARS存在,全身未失控)
●严重全身反应期(炎症介质占优势,SIRS)
●过度免疫抑制期(抗炎介质释放,CARS)
●免疫功能紊乱期(炎症反应失控,损害自身器官)
临表诊断:含2项及以上
●T<36或>38度;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
●心率>90次/min;白计数>12*10^9或<4*10^9,或未成熟粒细胞>10%
2脓毒症:伴感染?
Sepsis 3.0:诊断步骤先qSOFA、后SOFA—再血压、乳酸(脓毒症休克?)
救治原则:
●紧急生理支持:A气道, B呼吸, C循环, D神经系统, E内环境
●早期液体复苏、循环支持:平衡液、白蛋白;血管活性药
●控制感染:切除病灶;菌培
●器官功能支持:通气、透析、输血、营养支持
即刻护理:
液体复苏:6h内达到:CVP6~8cmH2O;平均动脉压>65;
尿量>0.5ml/kg/h;ScvO2或SvO2>70% 器官功能检测:中枢神经、呼吸、循环、肾、消化、凝血、
3MODS:一般14~21d;有休克、复苏、高代谢状态、衰竭四个期
特征:
●发病前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或器官功能受损但处于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
●从初次打击到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间隔时间,常超过24小时
●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原发致病因素直接损害的器官,而发生在原发损害的远隔器官
●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呈序贯特点,最先受累的器官常见于肺和消化器官
●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器官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不相一致,以细胞组织水肿、炎症
细胞侵润和微血栓形成为主
●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或对症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器官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是可逆的、治愈后器官功能可望恢复到病前状态。
●休克、感染、创伤等是其主要病因
机制:
分期:
诊断:
循环系统: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呼吸系统: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肾脏:血Cr >177μmol/L伴有少尿或多尿,或需要血液透析
肝脏: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血清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有肝性脑病
胃肠道:上消化道出血,24h出血量>400ml,或不能耐受食物,或消化道坏死或穿孔
血液系统:血小板计数<50×109/L或减少25%,或出现DIC
代谢:不能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糖耐量降低,需用胰岛素;或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GCS<7分
评分标准:PAR:压力校正心率=心率*右房压(CVP)/平均动脉压
4ARDS:肺内外因素——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急性呼衰
(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透明膜变)——肺不张、肺水肿
诊断:
发病时机:有明确的致病因素且在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胸部影像学a:双肺透光度减低,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不张或结节解释
肺水肿来源: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功能衰竭或液体负荷过多解释如果没有危险因素,则需要客观评估(如心脏超声检查)排除静水压升高的肺水肿
低氧血症b
轻度:PEEP/CPAP≥ 5 cmH2O时,200 mmHg < PaO2/FiO2 ≤ 300 mmHgc
中度:PEEP/CPAP≥ 5 cmH2O时,100 mmHg < PaO2/FiO2 ≤ 200mmHg
重度:PEEP/CPAP≥ 5 cmH2O时,PaO2/FiO2 ≤ 100mmHg
a.胸片或CT扫描
b. 如果海拔超过1000m,应根据如下公式进行校正:[PaO2/FiO2x (大气压/760)]
c. 轻度ARDS患者
可能接受无创通气
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
●PEEP的调节:从5cmH2O开始调,一般为8-18cmH2O,以维持PaO2>60mmHg而
FiO2<0.6
●小潮气量:潮气量设在6-8ml/kg,平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允许一定程度
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7.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