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与经济全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陈刚
班级:艺术设计系公共三班学号:35
经济全球化与公共观念创新
21世纪是充满变化的时代,正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说,“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所有变化中,呈现为世界性、主导性的趋向应首推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如同不可阻挡的大潮扑面而来,所有企业都被裹挟其中交受到深刻影响。相应地,企业所处的公众环境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急剧变化,这一变化给公共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置身其中,企业惟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清晰识辨公共关系的新格局,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公关战略目标和方向,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潮流——经济全球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潮流。所谓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紧密的过程;是一种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规模及形式不断增加,各种次源通过国际分工合作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配置,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回顾历史,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中叶前就曾经出现过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是这一进程被资本主经济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近10年来,在信息技术的直接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潮流来势凶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全球化流运。
首先,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84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00多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就增长速度而言,1980年~1998年,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均高于周期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其次,国际投资日趋活跃,众多大型或超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35000亿美元。间接投资的数额更大,1996年底世界股票市场的资本总额达20.2万亿美元。全球资本市场交易的资本存量由1980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35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持续的、无止息的扩张冲动和国际渗透,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再次,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突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交易网络,由此使得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规模。每天经过纽约、伦敦和东京金融市场的货币交易量,已由10前的19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上万亿美元。
最后,国际互联网迅速扩张,国际信息流动快速便捷,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几年,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增加了1000倍。20世纪80年代一条通迅线路只能传输一本书容量的内容,而现在一秒钟能传输8万至9万卷书的信息量。信息网络技术的产业及其迅猛发展,使得运输和通迅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的,使整个世界经济借助信息和网络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述趋势长期的量的累积,已经使国家经济关系乃至国家政治关系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可以说,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密。
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它有利于促进各国各地区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这种生产社会化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任何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不应也不可能置身其外,而只能顺应潮流,加入其中,就会被闭锁,被孤立,被边缘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公共关系面临的重大变革
受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性潮流的裹胁和冲击,经济社会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有的关系上升了,有的关系消失了;有的关系被强化,有的关系受到削弱;更多的是各种利益关系被重新拆分整合,由此使得经济层面的公共关系呈现出错综复群众复杂的局面。为此,公共关系作为现代企业协调与相关利益群休整之间关系的重要战略武器,也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找破、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资源的重组与配置,而且不可避免地对原有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社会群体关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冲击,使之面临全新的关系格局。其中企业组织——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参与者,受到的冲击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组织,其面对的关系格局的变化也将更加复杂。由此,公共关系作为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系统或集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裹胁和影响,而发生重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关系趋于全球化、紧密化
近50年来,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以比世界GDP年均增长率高一倍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世界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23.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家贸易就无法实现,且这一趋势在21世纪将继续得到加强。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愈来愈多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采购供应链和产品销售网,实行全球采购,全球销售。这一趋势直接引起企业公共关系中供应商关系和经济商关系的变化。
从供应商关系看,在全球资源整合的今天,许多国际集团开始把采购触角伸向那些成本低廉的地区,用来自全球最廉价的零配件组装成品,以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由此,全球型的采购供应商关系大量结成。例如,作为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巨头之一的爱立信从1997年开始就实施全球供应链计划,并将其作为公司全球化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供应链体系,就是企业建立一个由
我极供应商组成,集产品分系统或单元制造、研发于一体的供应网络。在这一全球供应网络中,爱立信将全球划分为亚太地区、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四大区域并分别建立供货枢纽。其中亚太地区的供货枢纽建在中国,负责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的供货。在供货枢纽下,爱立信设立一级供应商并负责建立为其供货的二级供应链,而二级供应商又会在本地建立其下一级供应链,其中每一级供应商都可以从全球范围的选择,由些形成全球化的多极供应链体系。这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使得爱立信公司的供应商关系不仅完全国际化,而且趋于多极化。如何协调好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处于不同层级的众多供应商与本企业的关系,以及各个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公共关系面临的新课题。
就经销商关系而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愈来愈多的企业将目标市场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进行海外销售,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本国市场饱合、产品供应过剩的情况下,纷纷把目标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未饱和市场。而为降低销售成本,减少进入障碍,最便利的方式就是与目标市场所在国的销售商,包括经济、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他们现有的销售渠道网络进行产品销售。例如,如湾地区的半导体无器件制造商每年将70%以上的产品销售到美国,主要依靠的就是当地的经销商网络。而日本松下、索尼、夏普等家电制造商在美本土的大量销售,更是以遍本全美的大型家电专卖店加BEST BUY等为主要通道。这趋势使得企业面对的经销商关系也在趋于国际化、全球化,从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竞合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使生产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突破了地域和国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和建立伙伴关系,进行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国际分工合作。例如,美国与中国合作在中国组装飞机,德、法、日美与中国合作在中国生产汽车,都是利用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与中国汽车制造厂商进行紧密型合作。而爱立信在2000初,宣布撤销其设在巴西、马来利亚、瑞典和英国的手机制造工厂,将手机生产环节外包给新加坡制造商,也是其在全球化战略结构成调整中,将生产过程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生产在全球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企业的竞争对手由本土同行企业扩展为世界同行企业。为了在更加广泛、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许多企业一改视同行企业为敌人,彼此之间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传统竞争观念,与往日的竞争对手携手合作,以求优势互补,共同做强做大。美国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有意合作建立一个通过互联网交易的单一零部件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又如沃尔沃、爱立信和TelidAB正在合作开发新的业务组合.
由于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跨国兼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愈来愈多的企业投身于跨国兼并中,始于1993年的兼浪潮持续至今势头未减。1999年全球企业兼并总额高达3.4万亿美元,比1998年的2.5万亿美元增长了35%,兼并的主角是美国和欧洲,分别占兼并总额的52%和36%。这一趋势在21世纪仍将继续下去,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企业兼并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