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的制备
二氧化硅制备
二氧化硅制备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iO2。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许多岩石和矿石的主要成分之一。
二氧化硅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硅石熔融法硅石熔融法是制备二氧化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硅石粉碎成粉末,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为熔剂。
然后,在高温下将硅石和熔剂混合熔融,使其反应生成硅酸钠或硅酸钾。
随后,将得到的硅酸钠或硅酸钾溶液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沉淀。
最后,将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硅。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低温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
首先,将适量的硅源(如硅酸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胶体溶液。
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水解、缩聚等反应,使溶液中的硅源逐渐聚合成二氧化硅凝胶。
最后,将凝胶进行热处理,去除有机物,并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硅。
3. 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高温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硅源(如硅酸酯)蒸发成气态,然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反应过程通常在高温和低压下进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气相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细的颗粒大小。
4.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
首先,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硅源(如硅酸酯)和溶剂(如水)混合,并进行加热。
在水热反应的条件下,硅源会逐渐水解和缩聚,生成二氧化硅。
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二氧化硅,如电解法、溶液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工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硅,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子技术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性质二氧化硅的需求。
SiO2的制备
改进众所周知的Stober 方法[135],通过正硅酸乙脂(TEOS)在含有水(H2O)、氨水(NH3OH)的乙醇混合溶液中水解,制备了不同尺寸(300,500,900 和1200 nm)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
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单分散、尺寸分布窄、不团聚,尺寸大小依靠反应物的浓度。
典型的实验是混合正硅酸乙脂(TEOS)、水(H2O)、氨水(NH3OH)、乙醇(C2H5OH),在室温下搅拌 4 小时,结果得到白色的SiO2胶体悬浮液。
用离心机把SiO2从悬浮液中离心出来,之后用乙醇洗三次。
比600 nm 大的SiO2,不能直接通过Stober 方法制备,需要种子生长过程。
在种子生长过程,把一定量的SiO2加入NH3,H2O 和C2H5OH 的混合溶液之后,加入TEOS 和水,这个过程与Stober 相似。
表3-1 列出了制备不同尺寸的SiO2的实验条件。
3.2. 2 SiO2@Y2O3:Eu3+ 核壳材料的制备利用Pechini 型溶胶-凝胶法在SiO2球上包覆Y2O3:Eu3+层,制备SiO2@Y2O3:Eu3+核壳发光材料[136-138]。
搀杂的Eu3+的浓度占基质Y2O3中Y3+浓度的5%,这是最优化条件[138]。
称取化学计量比的Y2O3 和Eu2O3 (Y1.9Eu0.1O3),用硝酸溶解,冷却到室温,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体积比为7:1),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1,再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0.08g/ml)作为交联剂, 溶液搅拌2 小时形成溶胶,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SiO2 粒子,搅拌5小时,用离心机把悬浮液离心。
所得试样在100 oC 干燥两个小时,然后以每小时120oC 的升温速度烧结到900 oC,并保留2 小时。
这样的过程反复几次,以增加Y2O3:Eu3+层的厚度。
实验过程如图3-1 所示。
为作对比,把包覆之后的溶胶蒸发形成凝胶,烧结到相应的温度,制备纯的Y2O3:Eu3+粉末。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产物纯度高、粒度均匀等优点。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结构和性能的SiO2材料。
本文主要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的过程、实验结果及其应用,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实验主要采用了硅酸酯、氢氧化钠、去离子水等原料,将硅酸酯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得到溶胶。
将溶胶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得到干凝胶。
将干凝胶在高温下焙烧,去除有机物,得到最终的SiO2产物。
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溶胶时间、固化温度等因素,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工艺参数的SiO2样品。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胶时间、固化温度等因素,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粒度的SiO2材料。
当溶胶时间为60分钟、固化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SiO2样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分散性。
XRD结果表明,制备的SiO2为结晶度良好的α-石英相。
SEM表征显示,该条件下制备的SiO2粒子呈球形,粒度分布较窄。
通过控制原料浓度、水解速率等因素,可以进一步调节SiO2的粒度和形貌。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可以获得具有高纯度和良好分散性的SiO2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溶胶时间和固化温度是影响SiO2形貌和粒度的关键因素。
当溶胶时间为60分钟、固化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SiO2样品具有最佳的性能。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制备过程中有机物的挥发和残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
为了提高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原料浓度、水解速率等参数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并尝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添加剂的使用来改善产品的性能。
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工艺的应用领域。
由于SiO2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透明度、低热膨胀系数等,可以将其应用于光学、电子、催化剂等领域。
二氧化硅的工业化生产
二氧化硅的工业化生产1.1 二氧化硅的种类二氧化硅也称硅质原料,不仅包括天然矿物,也包括各种合成产品,其产品可分为结晶态和无定形状两类。
二氧化硅天然矿物通常包括结晶态二氧化硅矿物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和无定形硅矿物硅藻土。
合成产品要紧是白炭黑(无定形二氧化硅),包括气相白炭黑(气相二氧化硅)、沉淀白炭黑(沉淀二氧化硅)。
石英是二氧化硅天然矿物的要紧矿物组分,化学成分为SiO2,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
贝壳状断口,莫氏硬度7,密度2.65~2.66 。
颜色不一,无色透亮的叫水晶,乳白色的叫乳石英。
按其结晶习性分,三方晶系的为低温石英,又叫 -石英;六方晶系的为高温石英,又称 -石英。
石英砂是一个矿产品的专门名词,它泛指石英成分占绝对优势的各种砂,诸如海砂、河砂、湖砂等。
地质学按成因将它们划分为冲积砂、洪积砂、残积砂等。
石英砂的矿物含量变化专门大,以石英为主,其次包含各类长石、岩屑、重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辉石、角闪石、榍石、黄玉、绿帘石、钛铁矿等)以及云母、绿泥石、黏土矿物等。
石英砂岩,是一种固结的砂质岩石,常简称为砂岩,是自然界最常见、最一般的硅质矿物原料之一,其石英和硅质碎屑含量一样在95%以上,副矿物多为长石、云母和黏土矿物,重矿物含量专门少。
常见的重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磁铁矿等。
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
脉石英是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脉,其矿物组成几乎全部为石英。
粉石英是一种颗粒极细、二氧化硅含量专门高的天然石英矿。
粉石英这一词过去叫法专门多,它既包括天然的粉石英,同时也包括了由硅质矿物原料(石英岩、脉石英)加工而成的石英细粉。
硅砂是以石英为要紧成分的砂矿飞总称。
以天然颗粒状态从地表或地层中产出的硅砂,以及石英岩、石英砂岩风化后呈粒状产出的砂矿称为“天然硅砂”(或简称“硅砂”)。
与此对应,将块状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碎成粒状则称“人造硅砂”。
1.2 二氧化硅的性质1.2.1 性质二氧化硅在自然界分布专门广,如石英、石英砂等。
纳米SiO2制备实验方案
纳米SiO2制备实验方案
1.试剂
正硅酸乙酯(TEOS)(A.R.);无水乙醇;25% 浓氨水(A.R.);去离子水
2.实验过程
Si02胶体粒子的制备参考Stöber法,利用碱性条件下硅醇盐水解制备单分散SiO2粒子。
实验过程:.
先将16 mL水、50 mL无水乙醇,9 mL氨水二者置于一锥形瓶中,在搅拌下条件下使之混合均匀,60℃恒温30min。
然后滴加4.7 mL正硅酸乙酯。
反应6h后得到均匀溶胶,100℃下蒸发溶胶得到凝胶粉,凝胶粉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真空抽滤后在120℃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粉体,研磨后得到SiO2粒子,密封保存。
3.研究内容
合成条件对粒子粒径及分散度影响
3.1.1反应物浓度用量对SiO2粒子合成影响。
考虑氨水;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硅源浓度—TEOS浓度的对SiO2粒子粒径,分散度等的影响。
3.1.2其他条件的影响
3.2 纳米SiO2粒子表征
3.2.1纳米SiO2粒子表面形貌
3.2.2 纳米SiO2粒子FTIP分析
3.2.3 纳米SiO2粒子TG-DSC分析
3.2.4 SiO2粒子的稳定性分析
其中3.1为近期要完成的任务。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综述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综述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溶液中生成沉淀,再将沉淀物进行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二氧化硅。
下面将对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行详细综述。
一、基本原理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化学反应基于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xSio2•yH2O+yH+→Sio2+(x+y)H2O其中,x和y是反应物的系数,表示硅酸盐与酸的比例。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粒径和纯度的二氧化硅粉末。
二、制备方法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料:通常使用硅酸钠、无机酸(如盐酸和硫酸)作为原料。
也可以使用含有硅酸盐的天然矿物,如海泡石、坡缕石等。
2.化学反应:将硅酸钠或硅酸盐矿物与无机酸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生成硅酸沉淀。
3.分离:将生成的硅酸沉淀与溶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沉降等方法。
4.洗涤:将硅酸沉淀洗涤干净,去除其中的杂质。
5.干燥:将洗涤干净的硅酸沉淀进行干燥处理,得到二氧化硅粉末。
6.煅烧:在一定温度下对二氧化硅粉末进行煅烧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有机物等杂质,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三、影响因素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反应条件、洗涤和干燥等步骤的操作条件。
具体如下:1.原料质量:原料中杂质的含量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因此,应选择纯度较高的原料进行制备。
2.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硅酸的生成和结晶过程,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度和纯度。
3.洗涤和干燥:洗涤和干燥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也会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如洗涤次数、干燥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四、应用领域沉淀法制备的二氧化硅粉末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陶瓷、玻璃纤维、涂料等领域作为高性能填料,也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器件、电子材料等领域。
同时,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纯度的二氧化硅粉末,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x
1. 实可溶性硅酸的性质,掌握一种破坏凝胶
的方法。
2. 预习要点
2.1《无机化学》中有关可溶性硅酸盐部分的 内容,尤其是水玻璃的性质。 2.2 预习有关溶胶的性质。
3. 基本原理
二氧化硅是地壳中存在量最大的氧化物,在 橡胶、塑料工业上作为补强填充料使用的二氧 化硅则大多为人工制备。人工制备二氧化硅的 一般途径有:气相法和溶液沉淀法。 气相法:利用硅的蒸气态的卤化物如SiCl4与水 蒸气在高温时水解: SiCl4 + 2H2O(g) = SiO2 + 4HCl(g)
实验流程
水玻璃 除杂稀释 稀硫酸 产品检验 >80℃ pH= 7~8 交替滴加 电解质 溶液
烘干
除杂
5. 实验步骤
5.1 水玻璃稀释
称取30 克水玻璃,加70 cm3水稀释,混匀后,置于 带橡皮塞的150 cm3细口瓶中静置数天,此操作要求提
起完成。
5.2 酸化沉淀
在250cm3 烧杯中,盛放80cm3 15%Na2SO4溶液, 加热至80~85 oC ,剧烈搅拌下,交替加水玻璃清液和 1moldm-3硫酸,使体系的pH值维持在7~8之间(用什么 方法检查?),水玻璃加完之后,恒温20分钟,用倾析法 弃去上层清液,然后用热水洗涤沉淀至无SO42-为止, 抽滤出沉淀,110oC 烘干,得成品。
5.3 性质检验
取少许产品于试管中,分别试验其与碱和酸的作用
情况,若无变化,加热观察有何现象?
6. 问题与讨论
6.1 反应体系中硫酸钠的作用是什么?若不加硫酸 钠,反应结果如何? 6.2 水玻璃溶液和酸液如果不是交替加入对结果有
何影响?
4. 仪器和药品
磁力搅拌器,台秤,抽滤装置、烘箱等;
工业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
工业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工业制备粗硅的主要反应是通过石英砂和木炭的高温还原反应。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SiO2 + 2C → Si + 2CO在这个反应中,石英砂(化学式为SiO2)作为硅的原料,木炭(C)作为还原剂。
反应产物为粗硅(Si)和一氧化碳(CO)。
解释:工业制备粗硅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石英砂的预处理,然后是高温还原反应。
石英砂矿石经过破碎、洗涤等预处理工序,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石英砂。
石英砂是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它是硅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反应的纯度和效果。
接下来,将预处理后的石英砂与木炭混合,放入高温炉中进行还原反应。
在高温下,木炭作为还原剂与石英砂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木炭中的碳与石英砂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同时石英砂中的硅氧键断裂,释放出硅元素(Si)。
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气体,会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挥发,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最终,反应产物中的粗硅被收集和提取出来。
这个反应方程式反映了石英砂和木炭的高温还原反应。
石英砂中的二氧化硅(SiO2)被还原为硅(Si),而木炭中的碳(C)被氧化为一氧化碳(CO)。
这个反应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反应,通过加热和还原剂的作用,将石英砂中的硅元素提取出来。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描述:在工业制备粗硅的过程中,石英砂和木炭的高温还原反应是关键步骤。
这个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石英砂和木炭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粗硅和一氧化碳。
工业制备粗硅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因此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纯度非常重要。
石英砂作为硅的主要来源,必须经过预处理来去除杂质。
而木炭作为还原剂,通过与石英砂中的氧发生反应,促使硅元素的释放。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器的选择等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反应的高效和产物的纯度。
工业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它描述了原料和还原剂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这个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到石英砂和木炭的反应机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调整和优化。
纳米二氧化硅制备
1.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到目前为止,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包括气相法和电弧法,湿法有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超重力反应法和水热合成法等。
1.1 气相法气相法多以四氯化硅为原料,采用四氯化硅气体在氢氧气流高温下水解制得烟雾状的二氧化硅。
2H2+ O2→2H2OSiCl4+ 2H2O →SiO2+4HCl2H2+ O2+SiCl4 →SiO2+4HCl1.2 沉淀法1.2.1沉淀法是硅酸盐通过酸化获得疏松、细分散的、以絮状结构沉淀出来的SiO2晶体。
Na2SiO3+HCl →H2SO3+NaClH2SO3 →SiO2+ H2O该法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简单,能耗低,投资少,但是产品质量不如采用气相法和凝胶法的产品好。
目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技术包括以下几类:(1)在有机溶剂中制备高分散性能的二氧化硅;(2)酸化剂与硅酸盐水溶液反应,沉降物经分离、干燥制备二氧化硅;(3)碱金属硅酸盐与无机酸混和形成二氧化硅水溶胶,再转变为凝胶颗粒,经干燥、热水洗涤、再干燥,锻烧制得二氧化硅;(4)水玻璃的碳酸化制备二氧化硅;(5)通过喷雾造粒制备边缘平滑非球形二氧化硅。
1.2.2实验部分以Na2SiO3·9H2O为原料“浓H2SO4”为酸试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1)原料与试剂:水合硅酸钠,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聚乙二醇(PEG)6000,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
(2)设备与分析仪器:Avatar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KBr压片,美国;D/Max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TEM-2010型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日本日立公司;HPPS5001激光粒度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S-570型扫描电镜(SEM),日本日立公司;紫外可见光吸收仪(UV-Vis),日本日立公司;WDT-20,KCS-20型万能试验机,深圳凯强利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抽滤瓶、烘箱、马弗炉。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粉末SiO2又称。
在分布很广,如石英、等。
白色或无色,含铁量较高的是淡黄色。
2.2 ~2.66,1670℃(鳞)、1710℃(方石英),沸点2230℃,为3.9。
不溶于水微溶于一般的酸,但溶于氢氟酸及热浓磷酸,能和熔融碱类起作用。
用于制、、陶器、、耐火材料、、型砂、单质硅等。
中文名称: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 相对分子质量:60.08 化学品类别:非金属氧化物是否管制:否二氧化硅简介管制信息本品不受管制,但不可带入飞机。
名称中文名称:二氧化硅中文别名:硅氧,硅土,硅石,硅酐,砂英文别名:Silicon dioxide SiO₂ ,Silicon(IV)oxide ,Silicic anhydride ,Quartz sand:14808-60-7[1]储存密封保存。
用途硅标准液。
水玻璃,硅的的制备材料。
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中作杂质扩散的掩蔽膜和保护层,制成二氧化硅膜作集成电路器件。
玻璃工业。
AR质检信息指标值水可溶物,% ≤0.2(以Pb计),% ≤0.005钙(Ca),% ≤0.005铁(Fe),% ≤0.005(Cl),% ≤0.005硫酸盐(SO4),% ≤0.005中不挥发物,% ≤1.0干燥失量,% ≤3.0性质物理性质[1]二氧化硅又称,式SiO₂。
中存在有结晶二氧化硅和无定形二氧化硅两种。
沙状二氧化硅结晶二氧化硅因不同,分为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三种。
纯为无色晶体,大而透明棱柱状的石英叫水晶。
若含有微量杂质的水晶带有不同颜色,有、、等。
普通的砂是细小的石英晶体,有黄砂(较多的铁杂质)和白砂(杂质少、较纯净)。
二氧化硅晶体中,硅的4个价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硅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角上,SiO₂是表示组成的最简式,仅是表示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和氧的原子个数之比。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SiO₂中Si—O键的键能很高,、较高(熔点1723℃,沸点2230℃)。
纳米sio2的制备
纳米sio2的制备
纳米SiO2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材料:
1. 水玻璃
2. 硫酸
3. 氨水
4. 氢氧化钠
5. 高纯水
步骤:
1. 将水玻璃溶液和硫酸溶液按体积比1:2慢慢滴入搅拌中的高纯水中,同时加入氨水控制pH值在8~9范围内;
2. 搅拌15分钟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以调整溶液pH值至9~10;
3. 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将混合物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超声处理;
4. 将处理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通过离心和滤纸分离固体沉淀;
5. 将固体沉淀洗涤至 pH值为7左右,之后进行干燥处理。
纳米SiO2由于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陶瓷、
催化剂、涂料等领域。
高纯硅的制备
高纯硅的制备一般首先由硅石(SiO2)制得工业硅(粗硅),再制成高纯的多晶硅,最后拉制成半导体材料硅单晶。
工业上是用硅石(SiO2)和焦炭以一定比例混合,在电炉中加热至1600~1800℃而制得纯度为95%~99%的粗硅,其反应如下:SiO2+2C=Si+2CO粗硅中一般含有铁、铝、碳、硼、磷、铜等杂质,这些杂质多以硅化构成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粗硅的纯度,可采用酸浸洗法,使杂质大部分溶解(有少数的碳化硅不溶)。
其生产工艺过程是:将粗硅粉碎后,依次用盐酸、王水、(HF+H2SO4)混合酸处理,最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可得含量为%的工业粗硅。
高纯多晶硅的制备方法很多,据布完全统计有十几种,但所有的方法都是从工业硅(或称硅铁,因为含铁较多)开始,首先制取既易提纯又易分解(即还原)的含硅的中间化合物如SiCl4、SiHCl3、SiH4等,再使这些中间化合物提纯、分解或还原成高纯度的多晶硅目前我国制备高纯硅多晶硅主要采用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硅烷热解法和四氯化硅氢还原法。
一般说来,由于三氯氢硅还原法具有一定优点,目前比较广泛的被应用。
此外,由于SiH4具有易提纯的特点,因此硅烷热分解法是制备高纯硅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上述三种方法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原理。
1. 三氯氢硅还原法(1)三氯氢硅的合成第一步:由硅石制取粗硅硅石(SiO2)和适量的焦炭混合,并在电炉内加热至1600~1800℃ 可制得纯度为95%~99%的粗硅。
其反应式如下:SiO2+3C=SiC+2CO(g)↑2SiC+SiO2=3Si+2CO(g)↑总反应式: SiO2+2C=Si+2CO(g)↑生成的硅由电炉底部放出,浇铸成锭。
用此法生产的粗硅经酸处理后,其纯度可达到%。
第二步:三氯氢硅的合成三氯氢硅是由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和粗硅粉在合成炉中(250℃)进行合成的。
其主要反应式如下:Si+3HCl=SiHCl3+H2(g)(2)三氯氢硅的提纯由合成炉中得到的三氯氢硅往往混有硼、磷、砷、铝等杂质,并且它们是有害杂质,对单晶硅质量影响极大,必须设法除去。
sic热氧化sio2
sic热氧化sio2SiC热氧化SiO2SiC热氧化SiO2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iC是碳化硅的简称,SiO2是二氧化硅的简称。
热氧化是指在高温下将SiC与氧气反应生成SiO2的过程。
本文将对SiC热氧化SiO2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SiC热氧化SiO2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湿法和干法。
湿法制备是将SiC样品浸泡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SiO2。
干法制备是将SiC样品置于高温下,与氧气直接反应生成SiO2。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SiC热氧化SiO2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SiO2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用于制备绝缘层,用于电子器件的隔离。
其次,SiO2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器件,如光纤和光学涂层。
此外,SiO2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制备耐腐蚀和耐高温材料。
SiC热氧化SiO2在半导体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SiO2是半导体器件中常用的绝缘层材料,用于隔离不同的电路元件。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热氧化条件来调节SiO2的厚度,从而实现对器件性能的调控。
此外,热氧化SiO2也可以用于制备光掩膜,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光刻工艺。
除了半导体领域,SiC热氧化SiO2在光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SiO2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和低折射率,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器件,如光纤和光学涂层。
此外,SiO2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用于制备抗酸碱腐蚀的光学器件。
SiC热氧化SiO2在材料科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SiO2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制备耐腐蚀和耐高温材料。
此外,SiO2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和高硬度的材料。
SiC热氧化SiO2是一种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材料。
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SiO2材料。
SiC热氧化SiO2在半导体、光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硅酸的制备
硅酸的制备硅酸(S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酸,是一种多种物质的原料。
其制备方法灵活且简单,并且制备过程较为安全。
硅酸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制备:一种是通过硅烷和弱酸反应产生交联硅酸;另一种是通过钠硅烷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活性硅酸。
硅烷与弱酸反应硅烷与弱酸可以通过反应产生交联硅酸,制备方法如下:1.适量的硅烷和弱酸放入容器中,充分混合后保温进行反应。
2.反应液中的游离的反应物用电离水洗净,将滤液收集反应结束。
3.液中的结晶硅酸用烘干机加热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硅酸。
钠硅烷与氢氧化钠反应采用钠硅烷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活性硅酸,制备方法如下: 1.适量的钠硅烷和氢氧化钠放入容器中,充分混合后保温进行反应。
2.反应液中的游离的反应物滤过,滤液中的结晶硅酸用烘干机加热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活性硅酸。
应用硅酸具有抗热性、抗老化性、抗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艺术品保护、涂料、橡胶、建筑材料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
例如:用于建筑材料中的硅酸既可以防止水的渗透,又可以有效抗凝固和膨胀,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此外,硅酸也可用于生产陶瓷,电子元器件和光学元件中。
另外,在水泥、玻璃、磁性材料和催化剂中也存在硅酸的应用。
安全措施在制备硅酸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
例如:在使用强酸或强碱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护目镜,并确保实验室环境通风良好;在使用热源时,应注意距离,避免受烫伤;应定期检查实验仪器及防护设备,确保安全正常。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采取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结论硅酸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酸,它的制备方法灵活、安全,并且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很好地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它的需求。
在制备硅酸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免出现意外。
二氧化硅的制备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与表征一、实验目的颗粒。
1、学习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物相分析和粒径测定。
2、利用粒度分析仪对SiO2颗粒进行表征。
3、通过红外光谱仪对纳米SiO24、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煅烧温度。
二、实验原理纳米SiO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拥有庞大的比表面积,表面上存在着大量2的羟基基团, 亲水性强, 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
图1 纳米二氧化硅三维网状结构图2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利用活性较高的前驱体作为原料,在含水的溶液中水解,生成溶胶,然后溶胶颗粒间进一步发生相互作用,与溶剂共同生成凝胶,干燥后、煅烧获得前驱体相应的氧化物。
第一步水解:硅烷的水解过程ROH−→-+--2-−Si+OHOSiHOR第二步缩合:硅烷的缩聚过程O−→−-------+SiOH-SiSi+HOSi2OH总反应:ROH--−---+−→Si22+SiOOSi2ORH硅烷的浓度,硅烷溶液的pH 值,溶剂成分,水解时间与温度均会影响到硅烷的水解缩聚过程。
其中,pH 值能影响硅烷溶液的水解缩聚反应速率。
一般认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有利于硅烷的水解反应,而碱性条件下更能促进缩聚反应的进行。
因此,选择合理的pH 值能控制硅烷的水解与缩合反应速率。
水含量除了影响硅烷的水解与缩聚反应速率外,还影响其溶解性;而醇溶剂对硅烷分子起到助溶与分散的作用,还起到调节水解速率的作用。
三、仪器及试剂仪器常规玻璃仪器,不同型号移液枪,坩埚,研钵,水浴锅,磁子,磁力搅拌器,烘箱,马弗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粒度分析仪;试剂乙醇(AR),去离子水,TEOS,1:1 氨水,浓氨水、浓盐酸,精密pH 试纸。
四、实验步骤①Stober 法制备纳米SiO颗粒2取75mL 无水乙醇于烧杯中,加入25mL 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均匀。
高纯硅制备的化学原理
高纯硅制备的化学原理(1)高纯硅的制备一般首先由硅石(SiO2)制得工业硅(粗硅),再制成高纯的多晶硅,最后拉制成半导体材料硅单晶。
工业上是用硅石(SiO2)和焦炭以一定比例混合,在电炉中加热至1600~1800℃而制得纯度为95%~99%的粗硅,其反应如下:SiO2+2C=Si+2CO粗硅中一般含有铁、铝、碳、硼、磷、铜等杂质,这些杂质多以硅化构成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粗硅的纯度,可采用酸浸洗法,使杂质大部分溶解(有少数的碳化硅不溶)。
其生产工艺过程是:将粗硅粉碎后,依次用盐酸、王水、(HF+H2SO4)混合酸处理,最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可得含量为99.9%的工业粗硅。
高纯多晶硅的制备方法很多,据布完全统计有十几种,但所有的方法都是从工业硅(或称硅铁,因为含铁较多)开始,首先制取既易提纯又易分解(即还原)的含硅的中间化合物如SiCl4、SiHCl3、SiH4等,再使这些中间化合物提纯、分解或还原成高纯度的多晶硅,其工艺流程大致如图1:目前我国制备高纯硅多晶硅主要采用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硅烷热解法和四氯化硅氢还原法。
一般说来,由于三氯氢硅还原法具有一定优点,目前比较广泛的被应用。
此外,由于SiH4具有易提纯的特点,因此硅烷热分解法是制备高纯硅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上述三种方法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原理。
1.三氯氢硅还原法(1)三氯氢硅的合成第一步:由硅石制取粗硅硅石(SiO2)和适量的焦炭混合,并在电炉内加热至1600~1800℃可制得纯度为95%~99%的粗硅。
其反应式如下:SiO2+3C=SiC+2CO(g)↑2SiC+SiO2=3Si+2CO(g)↑总反应式:SiO2+2C=Si+2CO(g)↑生成的硅由电炉底部放出,浇铸成锭。
用此法生产的粗硅经酸处理后,其纯度可达到99.9%。
第二步:三氯氢硅的合成三氯氢硅是由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和粗硅粉在合成炉中(250℃)进行合成的。
发泡 透明 sio2
发泡透明 sio2
发泡透明SiO2,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材料。
它可以在高温下形成一种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同时,它的透明度也使其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泡透明SiO2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将适量的硅酸盐溶液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凝胶。
然后,在凝胶中加入一种发泡剂,如氢氧化铝。
这种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形成微小的气泡。
最后,将凝胶进行干燥,使气泡固定在二氧化硅凝胶中,形成多孔的结构。
由于发泡透明SiO2的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这使得它在建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保温材料的制备。
同时,它的透明度也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光学材料。
在光学仪器制造中,发泡透明SiO2可以用来制备透镜、光学棱镜等光学元件,以满足各种光学设备对透明材料的要求。
除了在建筑和光学领域的应用外,发泡透明SiO2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可以用来制备药物载体,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在环境保护领域,它可以用来制备高效的吸附剂,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在能源领域,它可以用来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发泡透明SiO2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
透明度。
它在建筑、光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能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发泡透明SiO2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工业制粗硅方程式
工业制粗硅方程式工业制粗硅方程式是描述工业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工业制备粗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高温还原法,即将二氧化硅与还原剂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
工业制备粗硅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SiO2 + 2C → Si + 2CO其中SiO2表示二氧化硅,C表示还原剂,Si表示粗硅,CO表示一氧化碳。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二氧化硅与还原剂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的过程。
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硅被还原成了粗硅,而还原剂被氧化为一氧化碳。
工业制粗硅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二氧化硅和还原剂。
二氧化硅通常来自于矽石矿石的提取,还原剂可以是石墨或石油焦等含碳材料。
2. 混合:将二氧化硅和还原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通常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
3. 炉内反应:将混合物加入高温炉中进行反应。
炉内温度通常高达1500℃以上,通过加热使二氧化硅和还原剂发生反应。
4. 反应产物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炉内生成的粗硅和一氧化碳会随着炉内气流一起排出。
通过合适的设备,将粗硅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
5. 粗硅的后续处理:分离后的粗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包括磨碎、洗涤、过滤等,以得到符合工业要求的粗硅产品。
工业制粗硅是粗硅的一种制备方法,粗硅是工业上用于制备电子级硅等高纯度硅材料的重要原料。
粗硅的纯度较低,通常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提纯过程,才能得到高纯度的硅材料。
总结起来,工业制粗硅方程式描述了二氧化硅和还原剂在高温下的反应过程,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
工业制粗硅是粗硅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后续的处理步骤,可以得到符合工业要求的粗硅产品。
工业制粗硅是制备高纯度硅材料的重要步骤之一。
胶态sio2
胶态sio2胶态SiO2,即固体二氧化硅在液态介质中的形态。
胶态SiO2是一种稳定的胶体溶液,具有高度透明性和黏稠度。
它常用于涂料、润滑剂、填料和光学材料等领域。
胶态SiO2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溶胶-凝胶法。
首先,通过溶剂处理二氧化硅粉末,使其分散成纳米级颗粒。
接着,加入稳定剂和调节剂,使颗粒保持均匀分散,并调控其粘度。
最后,通过控制温度和pH值等条件,使溶胶凝胶化,形成胶态SiO2。
胶态SiO2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由于其纳米级颗粒的存在,胶态S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尺寸效应,能够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其次,胶态SiO2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如高透明度、低散射和高折射率,因此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制备领域。
此外,胶态SiO2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
在涂料领域,胶态SiO2常被用作增稠剂和抗沉降剂。
由于其高黏稠度和稳定性,能够使涂料更易于涂覆,提高涂层的光泽和平滑度。
同时,胶态SiO2还能够增加涂料的耐候性和耐磨性,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在润滑剂领域,胶态SiO2常被用作增稠剂和润滑剂添加剂。
由于其高黏稠度和润滑性能,能够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胶态SiO2还能够吸附和分散润滑剂中的杂质,提高润滑剂的纯度和稳定性。
在填料领域,胶态SiO2常被用作增强剂和填充剂。
由于其纳米级颗粒的存在,能够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此外,胶态SiO2还能够填充材料中的微孔和缺陷,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韧性。
胶态SiO2作为一种稳定的胶体溶液,在涂料、润滑剂、填料和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独特性质和优异性能使得胶态SiO2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胶态SiO2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信在未来,胶态SiO2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氧化硅提纯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硅提纯的化学方程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也称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它是许多矿物中的主要成分,例如石英、玻璃和陶瓷等。
二氧化硅在工业和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高的熔点和硬度,以及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二氧化硅进行提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二氧化硅提纯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硅提纯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提取原料、净化原料、提取目标产品和最终干燥。
原料通常是含有杂质的粗石英矿石。
这些杂质可能是其他金属氧化物、水合物或有机物等。
为了提取出纯净的二氧化硅,首先需要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
净化原料的过程通常包括酸洗、溶解、沉淀和过滤等步骤。
在酸洗步骤中,矿石经过浓硫酸、盐酸或氢氟酸的处理,去除表面附着物和一部分杂质。
然后,在溶解步骤中,将矿石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使二氧化硅溶解形成硅酸盐。
接着通过沉淀和过滤等操作,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硅酸盐。
提取目标产品时,硅酸盐经过热解或水解等反应,得到初步提纯的二氧化硅。
在热解过程中,硅酸盐经过加热分解,生成硅酸铝、氧化铝等氧化物,并将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硅。
在水解过程中,硅酸盐经过加水反应,生成硅酸和其他离子,然后通过加热干燥,将硅酸转化为二氧化硅,得到提纯的产物。
最终,在干燥过程中,将二氧化硅产物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脱除水分和溶剂等残留物,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硅。
整个提纯过程中,需要精密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硅产品。
二氧化硅提纯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多个步骤和反应。
通过适当的处理和操作,可以将含有杂质的原料提取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为二氧化硅提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第二篇示例: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化学式为SiO2。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二氧化硅进行提纯,以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用于电子器件、玻璃制品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众所周知的Stober 方法[135],通过正硅酸乙脂(TEOS)在含有水(H2O)、
氨水(NH3OH)的乙醇混合溶液中水解,制备了不同尺寸(300,500,900 和1200 nm)
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
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单分散、尺寸
分布窄、不团聚,尺寸大小依靠反应物的浓度。
典型的实验是混合正硅酸乙脂(TEOS)、
水(H2O)、氨水(NH3OH)、乙醇(C2H5OH),在室温下搅拌 4 小时,结果得到白色
的SiO2胶体悬浮液。
用离心机把SiO2从悬浮液中离心出来,之后用乙醇洗三次。
比
600 nm 大的SiO2,不能直接通过Stober 方法制备,需要种子生长过程。
在种子生长
过程,把一定量的SiO2加入NH3,H2O 和C2H5OH 的混合溶液之后,加入TEOS 和水,
这个过程与Stober 相似。
表3-1 列出了制备不同尺寸的SiO2的实验条件。
3.2. 2 SiO2@Y2O3:Eu3+ 核壳材料的制备
利用Pechini 型溶胶-凝胶法在SiO2球上包覆Y2O3:Eu3+层,制备SiO2@Y2O3:Eu3+
核壳发光材料[136-138]。
搀杂的Eu3+的浓度占基质Y2O3中Y3+浓度的5%,这是最优化
条件[138]。
称取化学计量比的Y2O3 和Eu2O3 (Y1.9Eu0.1O3),用硝酸溶解,冷却到室
温,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体积比为7:1),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
剂,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1,再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0.08g/ml)作
为交联剂, 溶液搅拌2 小时形成溶胶,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SiO2 粒子,搅拌5
小时,用离心机把悬浮液离心。
所得试样在100 oC 干燥两个小时,然后以每小时120
oC 的升温速度烧结到900 oC,并保留2 小时。
这样的过程反复几次,以增加Y2O3:Eu3+
层的厚度。
实验过程如图3-1 所示。
为作对比,把包覆之后的溶胶蒸发形成凝胶,烧
结到相应的温度,制备纯的Y2O3:Eu3+粉末。
表3-1 制备不同尺寸SiO2 的实验条件:C 是浓度,单位是mol/L, N 是反应次数,t是反应时间
图3-1 核壳SiO2@Y2O3:Eu3+发光粉的制备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