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波疗法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ppt课件

禁忌证 注意事项
2
概述
❖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千赫兹)以上,不能引 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是应用超声波 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 法,一般常用频率为800kHz~1000kHz。
精品课件
3
概述
❖ 超声波的性质 ❖ 超声波的产生 ❖ 超声波的吸收与穿透
宜小。 ④治疗时间:5min~10min,可酌情延长。 ⑤治疗结束时,将输出调回“0”位,关闭电源,取出声头。 ⑥6~10次为一疗程,可酌情调整。
精品课件
25
治疗方法:固定法
❖ 操作方法: ①涂耦合剂,声头轻压治疗部位。 ②常用剂量:0.1 W/cm2~0.5W/cm2,最大量约为
1/3移动法。 ③每次治疗时间3min~5min。 ④开通、关闭电源顺序及治疗疗程与移动法相同。 ⑤治疗时注意观察,避免过热。
精品课件
31
超声综合治疗法:超声雾化吸入法
❖ 操作方法:
①雾化器水槽内加水,检查各部位连接情况。 ②配制雾化液放入雾化罐中。开启电源,调节雾化量。 ③接上面罩或口含管,嘱患者做慢而深的呼吸。 ④每次治疗10 min~20min,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⑤治疗结束,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拔除电源。 ⑥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面具和螺纹管,清洁雾化罐及水槽。

精品课件
4
超声波的性质
❖ 波的概念 ❖ 超声波的传播 ❖ 超声波的声场
精品课件
5
概述:超声波的性质
❖ 波的概念:
❖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
电磁波 机械波
❖ 声波属于机械波
次声( <16Hz ) 声 音 ( 16Hz~20kHz )

超声波疗法.ppt

超声波疗法.ppt
机械作用
热作用
作用人体
空化作用
血管壁蠕动增加, 局部组织血流加快,
血液循环改善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离子重新分布,新陈代谢旺盛, 组织中氢离子浓度减低,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
加强组织再生修复能力,肌肉放松,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或缓解
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对超声波非常敏感;大剂量的超声波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害;在一定剂量之内,其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是使神经兴奋 性增高,传导速度加快,减轻神经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损伤愈合——可用臂丛 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和恢复期;中枢神经促进血流加 快,加速脑细胞的恢复,我科可以脑循环或经颅磁,操作方便,剂量也容易把握, 所以虽有这样的作用,但不是首选。
超声波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 急性全身性感染 高热 活动性肺炎 出血倾向 严重支气管扩张 孕妇腹部 儿童骨垢 感觉神经异常的部位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产生声压,产生 的声压使液体中出现细小的空腔,即空化现 象。
空腔在声压的作用下来回振动,空腔周围产 生局部的单向的液体流动,这种非常小的液 体流动叫作微流
微流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膜两侧 的钾、钙离子的分布,因而加速组织修复过 程,改变神经的电活动,缓解疼痛。
超声波的治疗原理
体或液体激起固体强烈的振动产生,也可以 应用电声转换系统产生(电转换为声波机械振动)。
电声转换:利用高频电振荡经换能器把电能转换成机械振荡,产生超声波。
临床常用的超声参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的超声频率:
80~100万Hz
超声治疗剂量(声强) 瓦/平方厘米 W/cm2
常用的超声剂量在3 W/cm2以下,我科 的最大剂量2 W/cm2
不规则的人体表面,如手指、足趾、踝、肘等部位,需

超声波疗法宣讲课件

超声波疗法宣讲课件
宜小。 ④治疗时间:5min~10min,可酌情延长。 ⑤治疗结束时,将输出调回“0”位,关闭电源,取出声头。 ⑥6~10次为一疗程,可酌情调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超声波的性质
❖ 声场: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空间范围,即介质 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域。
❖ 主要物理参量: 声压:声能的压力 声强: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 (W/ cm2 )
治疗技术:设备
❖ 声头、耦合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治疗技术:设备
输出形式 连续超声波 脉冲超声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超声波的产生
❖ 利用压电效应由超声发生器获得
❖ 压电效应:具有压电效应性质的晶体受到压缩或拉 伸时,在其受力面上就会产生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超声波的吸收与穿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 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治疗作用
超声波 性质
超声波 产生
超声波
生物学效应
吸收与穿透 (温热、机械、化学)
对组织器官影响
(神经、心脏 、 肌肉、骨骼等)

超声波疗法教学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教学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
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一、概述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不能引起正 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将超声波作 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 波疗法。频率500〜2 500kHz的超声波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现在理疗学中常用的频率 一般为800〜1000kHz。
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 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 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 因此超声波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 种特殊超声疗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 的无损伤剂量疗法)两种。同时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波不仅用于治疗,还 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及实验医学、因此 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3.传播速度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 声波的频率无关。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为340米/秒,在液体中为1500米/秒,在 固体中为5000米/秒,人类软组织与在液体 中相似,平均约为1540米/秒,人类骨组织 约为3380米/秒。声波的传播速度都随介质 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气温增高1℃,声速增 加0.6米/秒。
三、超声波的生物物理学效应及其
作用机理
(一)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是超声波的一种基本的原发的作用。超 声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 张形成交变声压,不仅可使介质质点受到交变压 力(在治疗剂量下,每一细胞均受4-8mg压力变化 影响)及获得巨大加速度而剧烈运动,相互磨擦, 而且能使组织细胞产生容积和运动的变化,可引 起较强的细胞浆运动(原浆微流或称环流),从而 促进细胞内容物的移动,改变其中空间的相对位 置(据观察,强度不大的超声波能使嗜伊红细胞的 原浆颗粒旋转,剂量大时甚至颗粒被抛出细胞外), 显示出超声波对组织内物质和微小的细胞结构的 一种微细按摩的作用。

超声波疗法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PPT课件
药物浴一般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15~20次为1个疗程。
21
气泡浴:在浴水中通入适量的气泡进行浸浴的 治疗方法为气泡浴。多采用温热浴水。浸浴时气 泡附着于人体体表,因其导热性小于水而形成温 差,加强了温热浴水的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气泡 破裂时所产生的机械力对体表起微细按摩作用。 适用于肢体瘫痪、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
水的浮力还可减轻负重关节的负荷,便于活动和进行运动功
能的训练。缓慢的水流对皮肤有温和的按摩作用。水射流对 人体有较强的机械冲击作用,可引起血管扩张,张力提高, 神经兴奋性增高。
(3)化学作用:水是良好的水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中加 入某种药物或气体时,对皮肤、呼吸道具有化学刺激作用, 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神经痛等。超声波药物透入适用于皮肤癌、乳癌 等表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心脑血管疾 病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超声波抗癌药物透入时例外), 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小儿骨骺部。
眼与睾丸部慎用超声波疗法。
8
四、磁疗法
9
1.概述
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
(1)磁场的分类:
10
(2)作用机制: ①磁场对神经和经络穴位的刺激:磁场可以通过对
神经的刺激反射作用于全身,或作用于人体一定 的穴位出现类似针刺穴位样的感传效应。 ②产生感生微电流:磁场作用于人体时可以改变人 体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可感应产生微弱的 涡电流,影响体内电子运动的方向和细胞内外离 子的分布、浓度和运动速度,改变细胞膜电位, 影响神经的兴奋性。
热传导:两种不同温度的物质直接接触时,热 能从温度较高的物质传递至温度较低的物质的方 式,称为热传导。石蜡疗法属于传导热疗。
28

超声波疗法 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  ppt课件

连续超声和脉冲超声

输出方式 连续超声波:机械作用和热作用

脉冲超声波:机械作用、热作用

脉冲通断比 :脉冲作用时间/脉冲重复时间

常用的脉冲通断比为1:5和1:20
超声波治疗方法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治疗方法的影响
1、声头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空隙:
要求声头紧密接触皮肤,尽量不留空隙,并
应用耦合剂填充声头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空隙。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的定义
1、声源的机械振动能引起周围弹性介质的振
动,振动沿着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
械波——声波。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1、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微细按摩作用是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最基本的机制。
2、超声波对细胞的微细按摩作用可以改变组织细胞的体积,减轻肿胀, 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谢物质的交换,改变细胞的功能,提高组织 细胞的再生能力。
超声波治疗方法
2、声头与治疗部位之间的关系:
声头对准需要治疗的部位
声头应尽可能地垂直于治疗部位表面,减
少反射。
超声波治疗方法
3、声头移动的意义:
超声声场内声强的不均匀性
入射波和反射波可能发生的干涉现象
超声波的传播方向
超声波治疗方法
4、超声波频率的选择:
治疗部位表浅,选择3MHz频率的超声波
治疗部位较深,选择800KHz~1MHz频率的超声

神经系统

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可引起皮温升高,
血液循环加快。
皮肤

提高皮肤血管的通透性,使皮肤轻微充血,但无红斑。

超声波可增强皮肤汗腺分泌,促进皮肤排泄功能,增强真皮再生能 力。

优选超声波疗法演示ppt

优选超声波疗法演示ppt
疗部位1~5cm
➢ 其余同移动法
第三十六页,共53页。
辅助器治疗法
➢ 适用于眼部、面部、颈部、脊柱、关节、阴道、前列腺、牙齿等不 平之处
➢ 水枕法:在水枕或水袋与皮肤及声头之间均涂以耦合剂, 将声头以适当压力置于水枕或水袋上
➢ 水漏斗法:用塑料等材料制成漏斗,内盛经煮沸而驱除气体 的温开水,将漏斗的小口端置于治疗部位,声头放入大口内
➢ 大剂量→皮肤可有明显的热感及灼痛,甚至会引起表皮及 真皮坏死
➢ 疼痛是超声波治疗剂量超过阈值的标志,对有皮肤感觉障碍者, 应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灼伤
第二十三页,共53页。
对眼睛的作用 ➢ 小剂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及
组织修复,刺激角膜再生,对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视 网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有较好疗效 ➢ 大剂量→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晶状体和玻 璃体混浊、交感性眼炎、眼底变性等
➢ 大剂量→改变肌肉的形态,引起肌肉损伤
➢ 结缔组织:对超声波的敏感性较差
➢ 对有组织缺损的伤口,小剂量超声波有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
➢ 对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如瘢痕及增生性骨关节病,中等剂量的超声波有软化消 散的作用
第二十二页,共53页。
对皮肤的作用
➢ 敏感性:面部>腹部>四肢 ➢ 治疗剂量→无明显红斑,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真皮再生
第三十页,共53页。
辅助设备
➢ 水槽
➢ 水枕、水袋
➢ 水漏斗
➢ 反射器 ➢ 凹镜和透镜 ➢ 声头接管
第三十一页,共53页。
常规剂量 治疗法
直接治疗法
间接治疗法
移动法
固定法
水下法
辅助器治疗法
第三十二页,共5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三、治疗原理
固定法>移动法 直接接触法>水下法 连续输出>脉冲输出 产热特点:
a.局限性 b.近声头处>远声头处 c.中心部位>周围区域
-
17
三、治疗原理
超声波的热效应与频率有关,频率与穿过的 深度成相反关系,3MHz声波的能量在浅层 组织就被吸收,而1MHz的减弱作用较少, 能量可穿透至较深层组织,可选择性地加热 他们。
-
5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
2、穿透与吸收 吸收越强,波衰减越快,穿透越浅。 吸收越小,波衰减越慢,穿透越深。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震动能量会
不断地被介质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因此波的能量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步衰 减)
-
6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
3、频率、周期与波长
频率:单位Hz,常用有KHz、MHz, 它对超声波的传播形式、穿透能力、吸收 作用及理化作用都有重要影响。
-
14
三、治疗原理
产热的因素 频率越高,越易被组织吸收,产热也越多。 机体不同组织吸收声能不一样,产热也不等。 超声波的强度越强,产热越多 治疗方法不同,产热多少不等
-
15
三、治疗原理
不同组织对1MHz超声波的吸收比值
组织 水 全血 脂肪 肌肉 周围神经
吸收比值 1 60 390 663 1193
稳定性空泡,经过许多声波周期,气泡都对应著规则性 重复的压力改变而膨胀与收缩,产生治疗上的作用。
不稳定性空泡,仅经过数个周期,气泡的体积有巨大的
变移后产生破裂或崩陷,崩陷时产生压力增加及高温可
能造成局部组织伤害,因此要避免产生不稳定空泡。
-
10
三、治疗原理
2. 声波流
声波流产生高的粘滞性压力,造成C膜的渗 透性及穿达C膜的扩散率的改变,这种作用 促进钠、钙、钾及其他离子代谢物进出C内 外,促进合成胶原,分泌趋化性物质,增 加纤维母细胞对钙的吸收及增加纤维母细 胞的活动,对产生功能性,健康的肉芽组 织与疤痕组织非常重要,所有这些作用都 有助于愈合过程的完成。
深部组织烫伤。固定法时,作用于骨骼处,易形成驻波,
剂量要小,避免烫伤。
驻波——能量保存在振动体系内,既没有“跑动”的波形, 也没有能量的传播。
非热效应——脉冲波形
1:3
1:5
1:10
70%
50%
25%
-
13
三、治疗原理
产热的主要原理 a、通过组织时,声能被吸收,转变为热 能 b、通过组织时,正负压力的变化产生热 能 c、通过不同界面,产热不一样
超声波疗法
-
1
一、概述
声波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波:频率为16~2000Hz 次声波:频率低于16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Hz
-
2
一、概述
利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超声波疗法。常用
于治疗的超声波频率为 800~1000KHz。声强在 3w∕cm2以下(声强表示超 声波剂量的大小)
反射与折射
超声波传播与光波类似,当它射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 会发生反射与折射。
反射:被界面反射回原介质中。
折射:透过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中。
二个介质声阻相差小,则声压、声强反射都小,波绝大部 分都透入第二介质中;二种介质声阻相差大,则反之。如 声头(石英片)声阻与空气的声阻相差很大,因此,如果 把声头置于空气中(空载)则石英片发出的超声能量几乎 100%在石英与空气的介面上被反射,故在操作时超声头 上要涂上一层耦合剂。
-
11
三、治疗原理 (二)热效应
临床生理效应 1. 增加肌腱和关节囊内的胶原纤维的伸展性 2. 减低关节的僵硬度 3. 减少肌肉的痉挛 4. 减缓疼痛 5. 增加血流 6. 轻微的炎性反应帮组解除慢性发炎状况 7. 改变神经传导速度
-
12
三、治疗原理
热的传导与散失
热量是通过组织传导和血流而散失,作用于人体不会引起
-
3
一、概述
康复科常用低强度超声波,引起人体组织 和器官功能的变化,这种改变是可逆的, 对人体无害。
高强度超声波(3w∕cm2~数千w∕cm2)的强 度作用于人体,使器官、组织发生不可逆 的器质和形态改变。如超声治癌法、超声 体外碎石法、超声去脂法、超声节育法等。
-
4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
1、超声波的传播
3MHz的超声波加热速度是1MHz的3倍——4 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8
四、理化效应
是继超声波的机械效应与热效应而产生的. 触变作用、聚合与解聚合作用.改变组织氢 离子浓度、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总之,超 声波可加快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的 营养作用。
-
19
五、超声波的作用机制
1、直接作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胞 膜通透性增加,代谢加快,细胞增生。促使组织 的修复和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
周期:声波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单位 s或ms。
波长:在一个振动周期的时间内,声波传 播的距离称为波长。
-
7
三、治疗原理
1、机械效应 超声波是机械波,机械效应是一个最基本的作用。 由于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压力变化,可以形成对
细胞物质及细胞结构的按摩作用。可改变细胞膜 的通透性,弥散过程加速,新陈代谢加快,改善 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提高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 机械作用还可以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粘 连的组织松解,所以,超声波在修复伤口,软化 疤痕,松解粘连,促进代谢,刺激神经系统功能 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8
三、治疗原理
2、热效应、非热效应 热效应:组织内的生理效应全是因超声波能
提升组织温度直接造成的结果。 非热效应:组织内的生理变化主要是受到超
声波能产生的机械效应而来。
-
9
三、治疗原理 (一)非热效应
包括空泡作用,声波流效应,尤其脉冲式超声波更能增 加非热效应。 1. 空泡作用 超声波的波在组织内膨胀与压缩,产生组织液体的压力 改变,形成充满气体或水汽的微小气泡,空泡可分为稳 定性空泡及不稳定性空泡。
2、神经-体液作用是通过影响局部末梢神经感受 器传到中枢,反射性的影响体液系统,起到治疗 作用。
▲如超声波作用于腰骶部可使下肢皮肤温度增高;
作用于家兔的一侧耳朵,可使对侧耳朵的血管扩 张,白细胞增多。
-
20
六、超声波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一)皮肤 部位不同,敏感度不一样。 适当剂量,无明显感觉。敏感部位有轻微震颤感。 大剂量,则有热感。骨突处有难忍的痛感。 超声波可提高血管渗透性,血管扩张,改善皮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