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知识点填空城市与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S”型曲线
100
80
城
镇 人 60
口
比 40 例
(%)
20
中期阶段 初期阶段
后期阶段
0
时间
思考: 逆城市化出现使得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产业 空心化现象,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市区环境,积极开发 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 这种现象叫再城市化
05、世界城市化进程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现 成因
(整理)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
城市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
2.理解城市的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4.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3.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
②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等
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2
1.城市的发展使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是、、、
3.改善环境的措施是建设: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污染的建筑和
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循环。
课后练习:
1.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4、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理解记忆]
功能
分区
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
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
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
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40%
-60%),是城市主要
功能分区,工业化后
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
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
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
展
高
级
城市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低
级
内城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填空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填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科学。在高一必修
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下面是对其
中一些知识点的填空总结:
1.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可以用椭球来近似表示。根据测量结果表明,地球
的赤道半径大约是 _________ 公里,极半径大约是 ________ 公里。
2.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
_________ 小时,而公转周期大约是 _________ 天。
3.地球的构造
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构造层: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的厚度大约在 _________
公里左右。
4.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表面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板块
构造理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地壳被划分为许多个板块,这些
板块在地球上进行 _______ 运动。
5.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和地表环境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常见
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和洪水等。地震是由地壳发生的
震动引起的,常常伴随着剧烈地面摆动和地壳破裂。
6.气候的形成
气候是一定时期内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气候的形成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等因素的影响。
7.全球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的纬度和地理条件,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温带气候位于赤
道与极地之间,寒带气候位于极地。
8.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居住的人的总数。近年来,全球城市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半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第二产业比重
B.户籍政策
C.城乡差异
D.人口密度
某学校就该地区“居民常去哪里买衣服”为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他们发现该地区居民买衣服常去四个城镇,如图所示(图中线条为居民居住地与买衣服的地点之间的连线)。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图中四个城镇规模最大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立交桥下、低洼地区往往积水成灾,出现交通中断,甚至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现象,影响城市正常运转。读“某城区降雨径流与不透水面积关系图”回答下列两题。
3.该城区()
A.降雨量相同,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径流量越小
B.径流量相同,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降水量越大
C.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单位降水量产生径流越大
D.降雨量越大,不同透水面积比例对应的地表径流的差值越小
读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地租水平
D.建筑水平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下列两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2.4城市化
提问:城市化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用地发 生哪些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人口城市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土地城市化: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交通用地、工商业用地)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11. 可推测该市 B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 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拥挤的交通
• 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便利,有完善发 达的交通 • 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居住,人口稠密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 础好 • 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 科技水平高 • 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
3 、城市化的动力 读图2.17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
第三节 城市化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图2.17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大 乡村变为城市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人口向_____ _______ 城市 的过程。 乡村变为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
知识点总结: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
3.城镇化过程
城镇化初期→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
(1)城镇化初期: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乡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的现象。
(2)郊区城镇化:由于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所以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或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规模扩大的现象。
(3)逆城镇化:由于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加上城中心居住环境相对变差,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4)再城镇化:城镇中心区产业结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后,人口迁回市区的现象。
(5)其他城市化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3节《城市化》ppt课件
对点演练 3.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的溶蚀厚度已 超过了1cm,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出现的国家和 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加速阶段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 交通拥挤、住房紧
城市化推进很快
张、环境恶化等问
题
出现了郊区 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2.从空间上看——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 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以统计图的形式考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 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城 市人口总数的变化特点,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202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拓展练+答案解析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地理·必修2·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
A.①商业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居住用地
B.①商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农业用地
C.①居住用地 ②商业用地 ③农业用地
D.①居住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商业用地
2.由图可知,该城市地形( )
A.以山地为主,平原可能分布在西南外围
B.以山地为主,平原可能分布在东南外围
C.以平原为主,山地可能分布在东南外围
D.以平原为主,山地可能分布在西部外围
1.B 【解题思路】 读图可看出,①土地利用类型距市中心0—5 km范围内占比最大,距市中心越远,用地占比越小,①应为商业用地;②土地利用类型距市中心5—10 km范围内,占比最大,②应为居住用地;③土地利用类型距市中心10—15 km占比最大,③应为农业用地。B项正确。
2.D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故该城市地形以平原为主;从第三幅图中可看出,农业区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可知山地可能分布在西部外围,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四川省某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3—4题。
3.某房地产开发商欲在该市新建一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建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下列关于该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布局不合理,交通不方便
B.工业废水对城市环境影响大
C.城市各功能区的实际分界线明显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PPT课件
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即可)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示意图
同心圆 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 平原地形,各功能区经过
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 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 图2.6a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 最大程度的接近消 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
工业生产占地
方便上下班,又要 较大,地租占成本
方便购物
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 距离的影响
最大。因而位 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 区,在A区商业支付 的租金最高
较小。因而位 于距市中心较近的 B区,介于商业区 和住宅区之间
最小。在距市 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 业出的租金最高
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区位
通达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最高 较高 较低
最高 较高 较低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地租):主要因素 (2)其他因素:
①收入(工资水平)——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 级住宅区。 ②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 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③民族与宗教:——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 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 利区等。 ④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 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纲要求:
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章节复习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
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
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课堂检测 学以致用】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 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 热岛 效应。产生 的原因是 城市地面硬底化和人为热量的排放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 近地面风向。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2)由郊区吹向城市。由于城市气温高形成低气 压,垂直气流上升,加之城市空气中尘埃较多, 所以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3)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 A.扩大绿地面积 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地形
气候
城市化的影响
评
价
水文
生态
对
2015年12月20日11时42分,深圳光明新区发
地
生山体滑坡
形
影
响
自然环境 地形
影响
评价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 气 候 影 响
自然环境 气候
影响
评价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
人口密集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城市病 住房困难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知识点填空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人口容量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类型有:
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普遍存在于广
大国家。
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增长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如新加坡、中国三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多数为国家。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
2、人口与环境
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
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
(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当然上述说法同时用"往往"二字避免了绝对化,因为有些时候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段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填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的,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
4.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5.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6.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7.自然增长率=
8.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9.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0.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2.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1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15.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
2.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
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3.商业区多位于、的两侧或街角。
4.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是主要因素。
5.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6.城市等级通常是以来划分的
7.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
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地理必修2
1、(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___________;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__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是型,我国是型。
2、(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4、(1)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请画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5、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
越;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_____。
6、(1)城市化的3个主要表现为、、
。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它体现了发展水平。(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7、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细化展示: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 ______________ 用地、 ________ 用地、政府机
关用地、 __________ 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功能区的特点
① 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② 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③
每种功能区
以
某
种
功
能
为
主
,
兼
有
其
他
功
能
2.城市内部结构: ①城市中普遍具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特点比较见下表: 功能区 主要特点 分布位置(布局趋向)
住宅区 分布最广泛;出现高级、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及文化区; 低级住宅区分
布于内城及工业区
商业区 面积较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繁忙, 人流、车流昼夜差别大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交汇处) 工业区
面积适中,集聚成片;环境相对较差
沿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需求高) 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减轻污染)
②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服务中心;建筑 高大密集(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区
内有垂直分异(零售在底层)和水平分异(零售在中央)
③ 城市的行政区往往位于环境较好的区域, 其附近常形成高级住宅区。 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 心,但并非城市中心都是商业区, 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④ 经济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 主要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 区的形成基础;社会因素如收入高 低(社会地位)、知名度、种族和宗 教等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行政因素 如城市规划等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也起重要作用。
⑤ 经济因素的具体影响:见下 图。地理位置一土地租金由市中心 向外递减;交通便捷度一与地租水 平正相关;城市外缘主要公路交会 处,交通便捷度较高,形成次一级 商业中心。市中心附近,如果远离 主要公路,交通便捷度较低,可能 成为住宅区。
3. 功能区合理规划: 城市功能区的 合理规划。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① 要有便利的交通一一工业区多沿交通干线布置,住宅区与工业区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② 合理布置工业区一一工业区应布置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及河流的下游地区。
③ 设置卫生防护带一一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④ 少占耕地、留有发展余地一一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 留有余地(空间)。 ⑤ 城市工业布置原则一一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导向、
劳动力导向、市场导向型工业可布置在城区;
污染较轻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近郊;污染严重或有危险的工业则要布置在城市远郊。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
- 与市中心距离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的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
市
2、我国城市等级划分:超大城市>1000万特大城市500万一1000万大城市100万-500万中等城市50万一100万小城市<50万
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限。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记忆]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上海发展的优越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
市,也位于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和巨大的市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形平坦开阔。二、德国南部城
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从德国南部城市的研究中得出(理论模式):
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呈大小不一的六边形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互排斥的。
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
城市等级城市职能服务级别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相互距离高多高多大少远n低少低—少小—多—近
思维,从影响城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①自然因素:地形一平原地形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场所(但并非所有平原均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
湿热的亚马孙平原);气候一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优越,城市密集;河流一具有供水、运输及军事防卫功能,所以河运的起迄点、河流交汇处(但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
易发洪水及泥石流,不利于城市形成)、河流入海口及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城市。
②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一资源开采可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交通一城市分布趋向交通便利的位
置(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线可以形成城市的轴线);政治一行政中心城市如省会城市,世界
四大政治首都是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宗教一宗教中心如基督
教城市梵蒂冈、伊斯兰教城市麦加、佛教城市拉萨、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③其他因素:科
技、旅游等。
第三节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厂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人口城市化
v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I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域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