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
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
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Feb.2021NO.2VOL.312021年2月第2期第31卷0引言长江中下游宜昌站至大通站干流河段长约1183.0km ,其中宜昌站至湖口站为中游河段,长约955.0km ,其间接纳清江、洞庭湖四水(湘、资、沅、澧)、汉江、鄱阳湖五河(赣、抚、信、饶、修)及其他支流入汇;宜昌站至枝城站河段长约60.8km ,属山区性河道向冲积平原河道过渡河道,枝城站至城陵矶河段(俗称荆江河段)全长约347.2km ,城陵矶至湖口站河段长约547.0km ;湖口站至大通站河段长约228.0km ,大通站受潮汐影响不大(图1)。
2012年8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2012年度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进行水库群联合调度;2019年,联合调度范围已扩展至全流域,包括40座控制性水库、46处蓄滞洪区、10座重点大型排涝泵站、4座引调水工程等在内的100座水工程,充分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汛期水库拦洪削峰引起坝下游洪水过程发生一定的改变[1-3],大量学者研究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有的学者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案对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的影响[4-6],也有部分学者采用还原计算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的防洪效益[7-9]。
尹志杰等[10-11]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江“2012.7”“2017.7”暴雨洪水特性,认为三峡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
1雨情概况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统计的长江流域雨情概况(图2),2020年6—8月,长江流域累计面雨量636mm ,其中长江中下游面雨量735mm ,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800mm ,中游干流北部部分地区超过1200mm 。
6—7月,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姚仕明郭小虎陈栋刘心愿(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10)摘要: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流经华夏大地的长距离和广阔流域,常年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的特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长江洪水知识点进行探讨,包括洪水形成原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洪水形成原因1.区域性降雨: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其容易受到来自海洋和周边陆地的水汽供给,形成区域性连续降雨。
当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时,往往会造成河道内的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流域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降水集中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
降雨的不均匀性会增加河道水位波动,进而引起洪水。
3.山地地形和水土流失: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当大范围的土地被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时,容易导致降水径流增大,进而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影响1.生命财产的损失:长江洪水常常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水会冲垮河岸,摧毁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植被减少等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长期恢复。
3.经济发展的阻碍:洪水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洪水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机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堤防加固、蓄洪区建设、水库建设等,以减轻洪水的洪峰冲击和洪水威力,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
4. 河道治理和管理:加强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和管理,航道疏浚、河道规划和水文监测的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总结: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长江干流宜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且看以下分解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发生暴雨或大暴雨,其中主要暴雨区有:以赣东北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鄂南,中心区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以川西为中心,包括川东、川北、陕南、鄂西、滇黔西北,中心区年均雨量约2000毫米。
两个多发暴雨区的暴雨,前者多发生在5、6月,后者多在7、8月。
暴雨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上升运动紧密相连,且与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一致,一般是:4~6月份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及湘江;沅、资、澧水为5~7月,清江、乌江为6~8月,金沙江下段及四川盆地各水系为7~9月,汉江7~10月。
在中下游干流7、8月出现洪峰最多,为长江主汛期。
10月份以后,长江汛期结束。
这种时空的分布,洪峰错开,且平原区有巨大的湖泊水网调节,是有利于河道宣泄与防御的。
但有的年份各区域或支流洪水赶前错后,雨期延长,雨区增大,干支流洪水发生不利遭遇,湖泊洼地排水不畅,从而使河道流量急剧增大,乃至超出安全泄量,造成防洪上的紧张局面,甚至产生严重灾害损失。
流域内洪灾为害很广,而中下游平原区,则因暴雨洪水汇流,干支流洪水遭遇,可形成巨大洪流,其中武汉市,特别是荆江区受洪水威胁最大,是全江防洪的重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为了回报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包容与厚爱,近期我们还会给大家分享一下遭遇水灾该如何逃生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能来献计献策。
长江洪涝灾害原因及治理
长江洪涝灾害原因及治
理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人为原因:
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综合治理措施:(学生讨论小结)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一些水库、
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
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
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综合治理措施: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
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刘振南
永州市双牌一中。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灾害复习一.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二)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下游平原地区, 易涝耕地达 JLL 万 )$F[ J], 每年因涝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而洪水风险区划是评价洪水风 险空间分布程度的方法, 而洪水风险分析是指在防洪措施中引进概率的概念, 定量地估计某地出现某种类型 洪水的可能性。风险分析 ( 风险评价) 最早盛行于金融界,风险评价应用于自然灾害这一不确定性事件,还 是 DE 年代中后期的事情。灾害风险性评价是目前国内外灾害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也是灾害预测预报和 减灾防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在灾害风险性区划及评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张行南等以气象、
;$&1)%61 : [NTJY 5O 9WJ YIRI9N6 95V5RGNVWI8N6 ZNV NOY 9WJ YN9N N\5Q9 !% WJNHX U655YT TIO8J !;<% IO 9WJ ]NOR9^J *IHE JG \NTIO ,N VGIZNGX ^5OIOR NOY NTTJTTZJO9 5U U655Y GIT_ IO 9WJ ZIYY6J NOY 65KJG GJN8WJT 5U 9WJ ]NOR9^J *IHJG WNT \JJO T9QYIJY QTIOR ,G8HIJK F12 V6N9U5GZ KI9W T9G5OR UQO89I5O 5O TVN8J NON6XTIT NOY 5HJG6NV7 .IGT96X 9WJ U655YENUUJ89E JY NGJN ZNVVIOR U5G 9WJ !% WJNHX U655YT KNT 85OYQ89JY \NTJY 5O WIT95GI8N6 GJ85GY YN9N ;TJ85OY6X 9WJ U655Y GIT_ NTE TJTTZJO9 ZNV U5G 9WJ ]NOR9^J *IHJG \NTIO IT ZNYJ \X 5HJG6NVVIOR 9WJ !% U655Y NUUJ89JY NGJN YIT9GI\Q9I5O7 /WJ GJTQ69 TW5KT 9WN9 9WJ YIT9GI\Q9I5O 5U WJNHX U655YEIOQOYN9JY NGJN WNT T5ZJ 6NK IO 9WJ ZIYY6J NOY 65KJG GJN8WJT 5U 9WJ ]NOE R9^J *IHJG KI9W 5\HI5QT RJ5RGNVWI8N6 8WNGN89JGT7 /WJGJ NGJ " JP9GJZJ U655Y GIT_T NGJN ,I7 J7 05OR9IOR -N_J \NTIO, L5XNOR -N_J \NTIO NOY 9WJ Y5KOT9GJNZ 5U 9WJ F5OR ’ NO 85QO9X N65OR 9WJ ]NOR9^J *IHJG , JTVJ8IN66X IO ’IORSINOR *IHE JG NOY 9WJ ‘NOSINOR L6NIO KI9W 65KE6XIOR 6NOY \J9KJJO 9WJ ]NOR9^J *IHJG NOY 9WJ ‘NOSINOR *IHJG7 ,G5QOY 9WJ JPE
[论文]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
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关键词: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
长江中下游的灾害类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区包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冬凉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春夏之交的洪涝、伏秋期间的干旱是主要气象灾害,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以及台风、冰雹等也可造成一定危害。
(1)雨涝:本区是全国多涝区之一。
春夏期间(5—7月),特别是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雨集中,雨量大,持续性的大雨、暴雨是造成水涝的直接原因。
此区丘陵多,急骤的暴雨产生大量径流,倾注入湖区和江河,如果上游同时有洪水下泄,则更易造成江湖泛滥,冲毁堤垸,淹没房屋、农田,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受涝次数较多的是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2)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旱象,但春季和初夏雨水丰沛,旱象少,且范围小、程度轻。
一般7月以后梅雨结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常常出现伏旱或伏秋连旱。
此时正值中稻和晚稻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严重干旱可致使稻田龟裂,稻禾枯黄。
伏秋连旱是各类干旱中危害最重的灾害,多集中在7—9月。
重旱区多出现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3)春季低温阴雨:3,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如遇冷空气南下,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早稻烂秧。
(4)寒露风:“寒露风”(粳稻型)初日的平均日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最早日期一般为9月上、中旬,最晚日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寒露风”初日的出现规律大体是北部早,南部迟;内陆早,沿海迟。
“寒露风”总日数的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5)台风:7—10月都曾有过台风在本区登陆,但主要集中在8月份。
台风主要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狂风暴雨常使农田被淹,作物倒伏,鱼船翻沉。
但台风深入内陆后带来的降雨往往对解除或缓和这一地区的伏秋干旱有利。
(6)冻害:秋季基本无冻害,春季也较少,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季。
入冬后,如受强冷空气影响,在降温的同时往往伴有降雪、冻雨,发生冻害,这不仅对小麦、蚕豆、油菜等冬作物有危害,而且对交通、电讯及牲畜也有危害。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06级气科5班王修莹20061301198摘要: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98年夏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灾二度梅低频气旋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与98年夏季降水概况及主要特点: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持续的特大降水,造成长江全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洪水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更是多达1600多亿元。
那么时隔这么多年,那场降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造成如此大的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工作者及气象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场降水的?下面来分析下:(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及雨带活动位置[1]我国夏季降水特点是雨带先后经历两次北跳三次停滞过程,具体如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5月中旬—6月上旬,我国华南进入华南前汛期,雨带位于15ºN左右;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盛行梅雨,降水量很大,暴雨集中,雨带位于20-25ºN;7月中旬—8月下旬,我国华北东北进入雨季,雨带位于30ºN左右。
此时华南进入后汛期;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其中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淮河秋雨期,雨量小,位于20ºN左右。
(二)、98年夏季降水主要特点图1 1998年6~~8月降水量[2]上图可看出,1998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雨为全流域型偏多,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系6~8月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中澧水上游总降雨量超过2000mm。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51卷第1期2222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Vol.51,No.1Dec.,2222文章编号:1021-4179(2220)1-214-272222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M•,邢—蕙,p™(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01武汉43001)摘要:为更好地认识2022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的暴雨特性,利用长江流域721个3站多年6~8月逐H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NCAR逐E]再分析资料,对2222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水异4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①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有2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和3个降水中心,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和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水系、嘉岷流域。
②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具有入梅早、出梅晚、梅雨量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暴雨阶段性分布明显、各阶段强雨区重叠度高等特征。
③6~7月,欧亚中高纬度为稳定的两脊一槽双阻型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异4,多次北跳未成,导致切变线和梅雨锋长时间维持在长江干流沿线附近;来自南海及太平洋上的东南气流异4强盛,加上极地U涡活跃、高空U槽活动频繁,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暴雨频繁。
④8月,欧亚中高纬度转换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四川V地附近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偏强,受多个西南涡及多轮U空气的影响,加上地形和台风的助力作用,导致8月中旬嘉岷流域的极端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位置稳定。
关键词:暴雨特征;降水异4;梅雨期;大气环流;2222年长江洪水;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TV15文献标志码:A DOI:1.1232/kU121-419.2222.1.2212020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水过程。
其中,6〜7月,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累积面雨量达61mm,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6成,自161年以来排名第1位,特别是中下游干流地区降水较同期均值偏多1倍以上;8月,暴雨区移至长江上游,嘉岷流域月面雨量达290 mm左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近1倍,特别是支流涪江和沱江月面雨量分别达529和477mm,161年以来均排名同期第1位。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2020年特大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引用格式:王佳妮,罗倩.长江中游武汉河段2020年特大暴雨洪水特性分析[J ].水利水电快报,2021,42(5):1-5.收稿日期:2021-01-27作者简介:王佳妮,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监测工作。
E-mail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2020年特大暴雨洪水特性分析王佳妮,罗倩(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武汉430012)摘要:2020年7月长江中下游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中游干流河段高水位持续居高不下。
基于汉口水文站暴雨洪水资料,对此次暴雨强度、洪水特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与典型年1998年和2016年大洪水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对此次特大洪水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表明:2020年梅雨期降水总量大,降雨历时长;2020年洪水峰高量大;2020年汉口站洪峰比1998年和2016年同流量的水位偏高,洪峰水位落差相比1998年和2016年要低。
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水文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洪水;洪水特性;洪水过程分析;汉口水文站;武汉河段;长江中游中图法分类号:TV122.1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74/ki.slsdkb.2021.05.001文章编号:1006-0081(2021)05-0001-051概述2020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遭遇恶劣暴雨洪水袭击,从7月2日起,长江干流在上游相继形成5次编号洪水。
三峡水库出现自2003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洪峰流量75000m 3/s 。
长江中游干流发生特大洪水,河段高水位持续居高不下,多数控制站点超警。
为对此次暴雨洪水进行全面分析,选取了代表控制站和不同典型年。
(1)控制站选取。
长江干流武汉河段内主要控制站为汉口(武汉关)站,该站始建于1865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关,为长江中游干流汉江入汇长江后的第一个国家重要控制站(位置示意见图1)。
本文将以汉口站为代表站,对此次暴雨洪水进行全面分析,并与历史典型洪水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具有实质性意义。
洪水分析报告
洪水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为洪水分析报告,旨在对洪水的成因、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的回顾以及洪水频率分析,旨在为相关地区的洪水防灾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 引言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
洪水的发生不仅对人类和物质财富造成巨大损失,还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洪水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至关重要。
2. 洪水成因洪水的成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洪水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时间、大强度的降水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超过地表的承载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2.2 河流水位上升当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河道容积时,河水会溢出河道,形成洪水。
河流水位上升的原因可以是长时间的降雨,或者上游来水量的突然增加。
2.3 水坝破坏水坝的破坏也是洪水发生的原因之一。
当水坝的建筑结构发生破坏或失效时,大量的水流会蓄积并迅速释放,形成洪水。
3. 洪水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洪水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洪水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3.1 洪水频率分析洪水频率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的整理和统计,计算不同程度洪水的出现频率和概率的方法。
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洪水事件,并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
3.2 气候变化对洪水趋势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洪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可能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降雨强度增加,可能导致更多的洪水发生。
4. 洪水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洪水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水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洪水来临时,人们可能无法及时疏散,造成人员伤亡。
同时,洪水还可能造成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财产损失。
4.2 生态系统破坏洪水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长期的。
洪水会破坏土壤,冲刷植被,颠覆生态平衡。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长江的中下游气候较温和,有较多的多雨期,但也有较多的旱季,缺乏均衡的降水,易造成干旱灾害。
2.季节性降水:中国陆地主要降水部分集中在汛期,也就是主要雨量集中在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不足,容
易造成干旱灾害。
3.山地降水分布不均:长江上游以西南季风为主,成都以西大部分以及西部山地上的降水较大,而低劣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通常
较少,导致旱涝灾害。
★二、社会因素
1.耕地面积过大:耕地比例过大,耕地部分降水和地表运动减弱,致使降雨减少,容易出现干旱灾害。
2.自然湿地缺失:过去保持了水源稳定的湿地现在大量被大型水利建设、垃圾填满,归还自然水体的水量减少,强烈的水的循环不良。
3.人口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全国人口集中的主要地区,人口较密,至今还是农耕经济占比较高的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自然资源的
消耗,影响了水循环,造成旱涝灾害。
★三、生态因素
1.江河改道:很多改道系忽略江河水文。
改道会降低水位,容易造成旱涝灾害;除此之外,大小桥梁多,改道会改变了江河水体淤堤的形态,致使江河中的淤泥不易流走,造成水位升高,也会造成洪涝灾害。
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森林覆盖率降低,荒漠化加剧,林草丧失,河流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水土流失,使得洪水不易减弱,同时减少了江水
的深度,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3.减少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降低,土壤失去把水分子吸附特性,使得降水以水流形式直接流入河渠,不再充分得到分散,引起洪水泛滥,以及造成的旱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超标准洪水情景风险分析
第21卷 第5期2023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Journalof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ResearchVol.21 No.5September,2023收稿日期:2023-05-17;网络首发时间:2023-09-13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0.1788.TV.20230912.1328.00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006400,2022YFC3006403);长江联合基金项目(U2240203)作者简介:李娜(1973-),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洪减灾研究。
E-mail:lina@iwhr.com文章编号:2097-096X(2023)-05-0403-09长江中下游超标准洪水情景风险分析李 娜1,2,王 静1,2,王艳艳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摘要:流域发生超过其时现状防洪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长期存在。
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超标准洪水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综合采用情景分析、水文分析、洪水淹没和影响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未来到2035年、2050年和2100年的10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共9个情景方案,其中,3个未来年份情景下的降雨径流分别按较现状增加5%、10%和15%考虑。
通过分析得出,在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组合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遇1000年一遇洪水,2035年、2050年和2100年淹没区受影响人口将由基准年(2020年)的1768万人分别增加到2888万人、3536万人和3065万人,经济损失将由基准年的12669亿元分别增加到30533亿元、52599亿元和87264亿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
其流域涵盖了中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和农田。
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面临着洪涝灾害的风险,这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洪涝灾害是由于长江流域降雨过多、水位上涨迅速而导致的。
这种洪水灾害不仅给土地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洪涝灾害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居民和土地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我们可以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降雨量是影响洪涝灾害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长江流域的降雨量超过土地的承受能力时,洪水就会发生。
因此,通过研究历史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
其次,地形对于洪涝灾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而且土壤含水量高。
这使得洪水更容易在这些地区形成,并导致更大规模的洪涝灾害。
因此,通过对地形和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洪涝灾害在不同地区的可能程度。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供水排水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当降雨量超过排水系统的容量时,洪水就会迅速积聚并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减少洪涝灾害风险的关键。
针对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应急响应能力和防治设施。
当洪水发生时,快速响应和救援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进行演练和培训,变得至关重要。
同时,建设防洪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堤坝、护岸和排洪沟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并保护人员和土地的安全。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研究降雨量、地形、城市化进程和防治设施等因素,我们可以了解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金沙江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洪水遭遇规律分析
金沙江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洪水遭遇规律分析郑静1,周鹏飞2,许银山1【摘要】摘要:按照《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安排,金沙江中游已建及在建的6座梯级水库每年7月份共预留防洪库容17.78亿m3,配合三峡水库进行长江中下游防洪。
基于金沙江攀枝花站和长江中游螺山、城陵矶、宜昌站的洪量和洪水过程并考虑泄水传播时间及区间来水过程,详细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洪水与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遭遇规律。
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效益。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5(046)018【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洪水遭遇规律;金沙江中游;长江中下游【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yangtze-river_thesis/0201215209640.html按照《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安排,金沙江中游(以下简称金中)已建及在建的6座梯级水库(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7月份共预留防洪库容17.78亿m3,防洪任务为配合三峡水库分担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必要时,与上游水库群联合运用减轻川渝河段防洪压力,其中观音岩水库还承担攀枝花市的防洪任务。
目前除梨园、鲁地拉、观音岩仅部分机组投产发电以外,其余电站已全部投产运行,金中梯级即将由建设期转入运行管理期。
因此,分析研究金沙江中游洪水与金沙江下游、川江及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遭遇规律,合理拟定金中梯级水库的联合防洪调度方式,以充分发挥金中梯级水库的联合防洪效益势在必行。
目前对洪水遭遇规律的分析主要采用水文分析法进行。
赵英林提出洪水遭遇可以分为洪峰遭遇和过程遭遇两种情况,若多个洪峰(用最大日平均流量表示)同日出现,即为洪峰遭遇;若最大7 d或最大15 d洪水过程超过1/2的时间重叠,即为洪水过程遭遇,并基于该理论分析了洞庭湖洪水遭遇规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
作者:许有鹏, 于瑞宏, 马宗伟, XU You-peng, YU Rui-hong, MA Zong-wei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卷(期):2005,14(5)
被引用次数:11次
1.胡宝清.刘顺生.张洪恩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及综合自然灾害区划[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2001(03)
2.Ying Xu.Xuejie Gao.Zongci Zhao21st Century Impact of Greenhouse Effects 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2004
3.陈辉.施能.王永波长江中下游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期刊论文]-气象科学 2001(01)
4.熊安元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期刊论文]-应用气象学报 2001(01)
5.杨秀春.朱晓华中国七大流域水系与洪涝的分维及其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2(03)
6.龚胜生长江中游洪灾的历史地理考察[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7.骆承政.乐嘉祥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 1996
8.刘沛林长江流域历史洪水的周期地理学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0(05)
9.张光斗1998年长江大洪水[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1999(07)
10.蔡述明大洪水后的反思-关于长江中游防洪建设的初步设想[期刊论文]-科技导报 1999(01)
11.许有鹏.陈钦峦.朱静玉遥感信息在水文动态模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1995(02)
12.Marco Gemmer.Lorenz King New Demands for Flood Prote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2004
1.李霞.魏建苏.朱贵刚.曾山泊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对农村安全的影响[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9)
2.苏筠.刘南江.林晓梅社会减灾能力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的区域对比——基于江西九江和宜春公众的调查[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
3.黄俊雄.徐宗学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
4.马宗伟.许有鹏.钟善锦水系分形特征对流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赣江中上游流域为例[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2)
5.叶长青.甘淑.王文玲.邓卿艳.陈文华.李运刚元江-红河干流径流时序特性及突变分析[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6)
6.苏筠.李娜.张美华.高立龙公众信任及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对比[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7)
7.Yang Zhiliang.王章野.柯晓棣.Peng Qunsheng多相流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期刊论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8(8)
8.韩杰.陆桂华.戴科伟分形维数在洪水分期的应用[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4)
9.刘德地.陈晓宏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洪水灾情综合评价模型[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3)
10.段飞舟.刘雪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3)
11.郭华.殷国强.姜彤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jlyzyyhj200505020.aspx
授权使用: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0a793bd4-0585-46e6-a894-9e95016707b4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