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8单元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检测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习题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考点 1资源跨地区分配以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表示图。
读图回答1—2 题。
1.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福建段线路所经地域()A.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 农作物主假如小麦、玉米C.天气以热带季民风候为主D.多河流但不合适发展航运2. 对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要素是地形B. 铺设管道需要战胜的最主要困难是台风C.有益于江西省能源花费构造的优化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主要连通彭村、龙门滩、山美、惠女、菱溪、陈田和泗洲7 个大中型水库(7 个水库总库容约为9.85 亿立方米 , 占泉州全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的78%), 工程竣工后 ,可建立现代水网系统, 使水资源获得优化配置, 实现泉州版的“北水南调”。
以下图是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表示图。
读图回答3—4 题。
3. 泉州实行“北水南调”的根来源因是()A.南部农业用水紧缺B.北部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固C.南部降水量较少D.水资源散布不平衡4. 泉州七库连通工程建设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是()A. 地势北高南低, 全程能够自流引水B. 沿线地域地质条件稳固, 工程防震系数低C.沿线地域多水库、河流, 水源比较稳固D.输水干线主要经过武夷山区考点 2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晋煤外运以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照图。
读图回答5— 6 题。
供水用水5.与 2003 年对比 ,2013年 ()①水资源利用率提升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构造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A. ①②B. ②③C.①③D.②④6.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①有益于改良生态环境②水资源欠缺问题获得解决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有益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A. ①④B. ②③C.①③D.③④7.(12分)读我国资源跨地区分配部分工程表示图, 达成以下各题。
(1)剖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入区水资源缺少的社会经济原由。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共13张PPT)
( 2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 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如下图:
( 1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 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 业和重工业转移。如下图:
03
角度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例剖析
[课标全国Ⅲ2016· 1~3]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 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 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 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 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 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专题18 区际联系与区域 协调发展
专题18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4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47 产业转移
考点4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法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角度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角度2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角度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全国通用)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
12.下图为 1980 年至 2004 年我国服装产业空间集中度示意图,由 图可以看出,该类产业将直接导致我国( )。
A.能源跨区域调配 B.人口流动 C.服装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D.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图示服装产业越来越集中,说明该产业正在转移。 服装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伴随着产业转移 , 必然直接导致 人口的流动。 【答案】B
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1. 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差异应着重分析区域产业结 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分析转移方向的规律 (1) 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 , 再向市场和交 通优势地转移。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即接近能源 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由原来 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 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加强,钢铁工 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 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8.扩张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生的正效应 是( )。 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第 7 题,根据题意可知,衰退产业是行业生产能力明 显过剩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业,多为传统产品和市场需求增长率 下降较快的产业 , 以及资金投入减少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业 ; 而处于产品周期开发期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不可能是衰退产业。 第 8 题,扩张性产业转移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 减少,也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重其 环境污染。 【答案】7.D 8.A
(全国通用)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讲详细课件
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 ,然后是资 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 转移方向 :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 区转移。
(2)上海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悉,2011 年上海已集聚跨国公 司总部超 900 家。总部落户上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租金 B.政策优惠 C.市场开拓 D.设施完善 (3) 为了让技术和产品更适合中国环境 , 美国某企业将研发 部门移至中国,但总部及生产部门仍在美国。该企业最有可能生 产( )。 A.服装 B.汽车 C.软件 D.饮料
因素;④
因素;
的调整 , 原生产地用地紧
【答案】①原生产地 ②利润 ③劳动力 ④内部交易 成本 ⑤国家政策 ⑥产业结构 ⑦地理环境 ⑧空间分布
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 ,然后是资 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 转移方向 :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 区转移。
对比项目 考查落点 求同教材
解读与说明 产业转移的原因 试题考点源于教材关于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 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② 。
Hale Waihona Puke 转移到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③ 市场因素。 2.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 ⑤ 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共44张PPT)
2.(2016江苏单科,26,3分)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答案 AD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
南水北调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B项错误。远距离
调水提高了水的使用成本,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B项。原因是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不够了解,调水只是缓解水资 源短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教师专用题组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 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3江苏单科,23,3分)“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 要原因有(双选) (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 AC 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短;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长。滇池
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少,进出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水体更新周期长,因此A、C正确。 2.(2013江苏单科,24,3分)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双选) (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 BD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水
答案 B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工厂不断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故B项正确。 审题技巧 判断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关键,因此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 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2018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过关检测专题18区域联
专题18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气东输主干线在陕西靖边转弯的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不得不转弯B.补充气源,稳定供气C.考虑到靖边城市的需要D.工程设计的失误答案:B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把长江水调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因此受益。
据此完成第2~4题。
2.影响东线工程的关键因素是( )A.工程进度快慢B.水质好坏C.南方水资源数量的季节变化D.北方地区的干旱程度答案:B3.东线工程引水主要是满足沿线地区( )①农业灌溉用水②城市生活用水③工业用水④河流补给用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4.东线工程建成的生态意义是(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促进农业持续发展③减少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④减轻海水倒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读下图,完成第5~7题。
图甲西气东输工程图图乙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变化情况5.“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意义表现为( )A.缓解能源短缺B.带动相关能源产业的发展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D.促使能源结构多样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D6.图乙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 C.ⅢD.Ⅳ答案:C7.解决Ⅳ地带能源短缺的措施不包括( )A.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B.即刻停止发展高耗能产业C.调整产业结构D.发展风能等答案:B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图),完成第8~10题。
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答案:A9.若下图是IT产业全球化生产联系模式图,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加工和组装环节C.市场和运输环节D.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答案:D10.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有利于转出区和转入区环境的改善③缓解转入区的就业压力④缓解转出区的就业压力⑤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⑤答案:D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中西部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总结学案
响。无论试题的答案是
有利影响多还是不利影
响多,这两方面都要考虑
到,这样回答问题才全面
(续表)
2
基本思 路
分析方法
具体案例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
别要从对经济、社会、
生态三个方面去考虑。
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要考
虑到对第一、二、三产
业分别的影响,对产业结
构的影响,资源开发的、
在回答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时,可以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
2.常见问题
答题方
问题 向
组织答案注意问题
和角度
有利影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
响 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水利 工程 不利影
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 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 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
导致耕地数量减少
有利影 产业
响 转移
不利影
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 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 对承接产业转移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容易造成转出区产业“空心化”和就业压力增大
5
响
人口 有利影 改善了人口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了人口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迁出
迁移 响 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迁入地区与人口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版《大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十八单元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72021/11/17November 17, 2021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问] 3.怎样作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完成下表。
意义 方面
资源
对调入地区 缓解资源短缺 问题
对调出地 资源消费结构 的调整
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 产业 和设施的 带动地区 城市化 发展,提
电力资源不足
地区
经济优势
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
轮南输
源短缺和能源结构不合理
改善东部的能源
往上海、
西气 的现状长期不能得到解决;
结构和大气环境;
霍尔果
东输 西部拥有四川盆地、柴达
将西部资源优势
斯输往
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陕
转化为经济优势
香港
甘宁盆地四大气区,天然
气资源丰富
南方水资源丰富; 南水 北方水资源紧缺, 北调 限制了经济发展,
概况
线路(主力电源)
西电东送工程 北线:晋、陕、内
对输入地的 影响
对输出地的 影响
指开发贵州、 蒙古(火电)和黄
①把资源优势
西
电
云南、广西、 河上中游(水电) ①缓解能源紧 转化为经济优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十八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滚动训练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2.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此时期( )。
A.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B.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C.胶东地区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解析】第1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第2题,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
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答案】1.A 2.B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3~5题。
3.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①运距短②相对安全③交通运输方式单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下列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③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④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关于昆明的环境问题中,没有随着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而明显改善的是( )。
A.粉尘污染B.地面下沉C.酸雨D.煤烟污染【解析】第3题,中缅油气管道与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要近1200多千米,而且相对安全得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题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1 资源跨区域调配[2014浙江文综卷,1—2,8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题组2 产业转移[2016海南地理卷,7—9,9分]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4.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5.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2015海南地理卷,3—5,9分]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6—8题。
6.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7.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8.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9.[2015天津文综卷,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8单元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检测
第十八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2、8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胶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无关,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
第3题,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答案 1.D 2.D 3.A(2016·河南开封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A.①c ②a③b B.①a②c③bC.①a②b③c D.①b②a③c5.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了区域工业发展方向。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二)-答案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答案一、选择题1~5.DCCDC 6~10.AADAD 11.C二、综合题12.(1)能源、原料(矿产、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地价低。
(2)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引进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业,有利于促进煤炭产生升级(或者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等。
(3)向其他省区迁出的人口减少;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13.(1)原因: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影响:迁出地:改善北京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达到最优配置。
迁入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有利条件:交通便利;保定自身水、土地资源充足;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国家政策的支持。
影响:本次承接过程,(升级)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将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将大幅提高,而第一及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则有所下降。
(优化)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等。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一、选择题第1题,从产业链看,组装为最低端,研发和售后服务为最高端,图中④处于售后服务一侧,故可排除A.B两项;而产品维修属于售后服务,故④为国际营销网络。
第2题,与②相比,①处于附加值更高位置;一般附加值越高,其科技含量和工资水平也更高,故C 正确。
第3题,依据题意可知,“再工业化”背景是国内工业投资不足,导致工业比重下降,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空洞化而提出的。
在此过程中国内劳动力成本并没有下降,故选C.第4题,美国技术先进,应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生物制药属于高技术工业,故D正确。
美国工资成本较高,不适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故A.B不正确;金属制品制造业属于机械工业,同时消耗资源多,美国不具有优势,故C不正确。
2018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2018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练习含分析)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题组 1资源跨地区分配(2016 江苏地理卷)以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照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 与 2003 年对比, 2013 年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B. 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构造发生了明显变化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利于改良生态环境B. 水资源欠缺获得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分析: 1.AC 2.AD 1. 跟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当增添,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 A 对。
供水总量可直接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2003 年为8.3+25.4+2.1=35.8;2013 年为 3.9+17.9+8.0+ 3.5=33.3 ,明显供水总量减少, B 错。
工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添,用水构造变化明显, C 对。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 D错。
2. 南水北调为该市供给了充分的水资源,有益于改良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情况,但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欠缺问题;此外,由于调水道线较长,修筑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
(2014 浙江文综卷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达成3~4 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能够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益于改良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能够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可促进长江的泥沙向大海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大海潮汐的规律分析:第3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致使华北平原部分地域地下水位上涨,惹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加,有益于改良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没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必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一)-答案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答案一、选择题1~5.DDBDB 6~10.DCDBC 11.B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一、选择题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不经过第一级阶梯、阴山山脉和寒带地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正确。
第2题,该工程是从中亚国家输入天然气,可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A 错误,D正确;该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排除B;该工程不经过沪、浙,排除C.第3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分布和需求不匹配。
第4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使汉江下游径流量减小,冲刷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加重,A错;主要是在枯水期调水,B错;调水量有限,能缓解北京用水紧张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错;沿线大中城市和生活用水来源增加,D对。
第5题,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水能为主,煤炭、石油主要位于北方地区,能源生产重心位于北方。
南方水能资源丰富,随着西部石油资源开发和南方水能资源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重心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故c对应能源生产总量;相对于能源生产总量重心位置,我国经济重心位置一直偏南,长江沿线经济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故a对应GDP重心;随着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活跃度的增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向南移动非常明显,但由于重工业中心一直集中在北方,故能源消费总量重心比GDP重心位置要偏北,b对应能源消费总量,故选B项。
第6题,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从而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间距。
故选D项。
第7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
第8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9.略10.略11.略二、综合题12.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气源地的变化。
第(2)题,图乙说明能源自给率低,图丙说明能源需求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2、8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胶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无关,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
第3题,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答案 1.D 2.D 3.A(2016·河南开封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A.①c ②a③b B.①a②c③bC.①a②b③c D.①b②a③c5.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了区域工业发展方向。
①表示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该为a产业和技术扩散;②表示加工型区域向其他区域提供的c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③表示资源型区域向外提供的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选项B正确。
第5题,本题考查了区域经济联系。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是在京津冀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经济联系。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属于京津冀区域与区域外进行的联系。
选项C正确。
答案 4.B 5.C(2016·福建莆田一模)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并集中布局。
据此完成6~7题。
6.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劳动力廉价②资源丰富③技术先进④土地租金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产业集中布局的目的是( )①促进专业化②取得规模效应③实现资源共享④扩大城市规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6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但具有资源优势;另外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要低于东部地区。
第7题,产业集中布局利于加强协作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可以促进专业化,取得规模效应。
产业布局方式选择目的在于利于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关系不大。
答案 6.D 7.A二、非选择题8.(2017·甘肃嘉峪关高三六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
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
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9.(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解析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及输入区都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线路布局尽量照顾沿线的重要城市。
根据区域分布位置,甲经济区位于西部内陆,乙经济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技术等优势明显。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接2014·浙江文综卷,1~2)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工程(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解析第1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
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
故A项正确。
第2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
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答案 1.A 2.C[对接2015·广东文综卷,41(4)~(5)]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4.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5.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
第4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
第5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 3.B 4.C 5.B命题角度二产业转移(对接2016·课标Ⅲ,3~5)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
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
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耐克制鞋 B.可口可乐饮料C.通用汽车 D.波音飞机制造7.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④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
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抓住材料中企业的去向(东南亚、非洲)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最有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备选项中只有耐克制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故选择A项。
第7题,该类企业的发展与降低能耗,改善基础设施关系不大。
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不现实。
加强设计、研发投入,重视品牌培育,扩大市场影响力,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6.A 7.B(对接2014·海南地理卷,1~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
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③甲乙两地区都实现了产业升级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解析第8题,阶段Ⅰ甲地处于产品的低端,乙地处于产品的高端,乙地生产产品销往甲地;乙区地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甲地区;阶段Ⅱ甲、乙两地产业都升级了,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
A正确。
第9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的价格、素质及数量,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及政策、税收等;阶段Ⅰ乙地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甲地,乙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到甲地区,主要是劳动力因素,乙的市场更大,A、C错;阶段Ⅱ甲地产业升级,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B错;阶段Ⅰ后期乙地区因劳动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高,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区位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