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空谈,为何屡见不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人物事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人物事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示。
这一理念强调了实际行动对于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人物事例都体现了这一观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事例:一、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民生凋敝。
王安石主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强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在他的推动下,实施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变法内容包括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等,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加强财政税收、选拔贤能等。
尽管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张居正改革明朝时期,张居正秉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整顿官场,选拔贤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制,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举措使明朝国力得到短暂恢复,但张居正改革同样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未能持续推动。
三、洋务运动清朝中期,西方列强崛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引进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发展近代教育等。
尽管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革命领袖们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饱受战乱和动荡之苦。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领导人深刻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重要性。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如土地改革、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
这些举措使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迈向现代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发展经济,积极应对国内外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上所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事例贯穿于我国历史。
这一观念启示我们,只有摒弃空谈,立足实干,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
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以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空谈是指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具体行动和实践的言论。
在国家发展中,光有空洞的口号和空谈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兴盛和繁荣。
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空谈的层面,而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误国是指由于错误的决策、无能的领导或者糟糕的管理等原因导致国家发展受阻或者倒退。
空谈往往容易导致误国,因为没有实际行动,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推动国家发展。
实干是指具体的行动和实际的工作。
国家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实干精神。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实干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要付诸实际行动,通过努力和汗水来实现。
兴邦是指国家的兴盛和繁荣。
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兴盛和繁荣。
空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国家的发展。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实现兴盛和繁荣。
因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是,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实际工作,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
空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国家的进步。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国家的兴盛和繁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空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经济的进步。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兴盛和繁荣。
在社会治理中,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民生。
空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兴盛和繁荣。
在教育领域,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的人才。
空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教育的兴盛和繁荣。
清谈误国 世说新语 -回复
清谈误国世说新语-回复中括号内的主题是《清谈误国世说新语》。
清谈误国,是指清谈之人唯空谈而无所为,甚至误国误民。
《世说新语》则是一本古代中国文化名著,记录了晋朝时期的历史典故和身边的故事。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清谈误国和《世说新语》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清谈误国的含义和危害清谈是指人们以议论、辩论为乐,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行动的一种思维方式。
而误国则是指这种空谈主义将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清谈误国意味着只过于关注理论,并将实践置之度外,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次发生,例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唯心主义的思潮等。
清谈误国的危害包括:使政策无法付诸实践、导致社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让国家发展陷入停滞等。
第二部分:清谈误国在中国历史中的案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可以说明清谈误国的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晋朝时期的王恽。
王恽是晋惠帝时期的进士,他以才誉著称,但他沉迷于空谈和纠缠于琐事之中,导致疏忽了国家大事。
他时常参与宴会、写诗,而几乎没有时间用于管理国家。
这种清谈误国的行为使得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最终导致晋朝的灭亡。
第三部分:《世说新语》的价值《世说新语》是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编纂于刘义庆的《初学记》之后。
它收集和整理了晋朝及五代时期的典故和佳话。
《世说新语》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被后世推崇为一部艺术瑰宝。
它不仅提供了关于古代名人的历史记载,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成就。
这些故事和语录可以启示现代读者,帮助他们了解古代思想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第四部分:如何避免清谈误国的现象为了避免清谈误国的现象,我们需要重视实践并将行动付诸实践。
首先,政府和领导层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积极推动其实施。
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辩论。
此外,有关教育和媒体也应该加强对这个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关注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空谈误国与清谈误国
空谈误国与清谈误国习近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发上下共鸣。
这句话的由来,是邓小平同志。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邓小平在月台散步。
邓小平当时有个谈话,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
”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讲话,如春雷一般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推动了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成为推进中国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
习近平同志今天讲这句话,其实也是想向外界说明,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
该说法应该源自清代顾炎武先生的总结。
习近平同志十八大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纵论中国历史,也曾经提过到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之说。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谈之风,其实是有渊源的。
早在魏晋之前,辩论求理之风就长期存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东汉时期的“夺席谈经”,都是士人间的思想学术辩论活动。
魏晋清谈直接承继了东汉后期“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清议运动。
清谈后来不仅是魏晋时期士人的学术交流方式,也成了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在乐此不疲的辩论中实践着一种哲学化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名士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高自标置,箕踞啸歌,白眼世俗,居丧食肉,临吊抚琴,纵酒酣畅,放荡形骸。
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最终影响国体和国运,确实让魏晋从此沉沦下去。
晋武帝时期的傅玄曾说过,“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
”没想到,傅玄的“亡秦之病”一语成谶,西晋灭亡似乎验证了他“清谈误国”的论断。
不管怎么说,专家怎么解释,“清谈误国论”确是一种历史现象。
唐太宗李世民推动主修《晋书》,其目的就是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他其实最想总结的,就是魏晋没落的原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理念。
国家之事,非一家之事,所以要找到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而这个办法我想应该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古之有训:“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历来,各国官员都存在这样的通病:空谈国事,话都说的很大,盲目自大,感觉一切做起来都毫不费力……历史上更是有很多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空谈误国,这个词语最早追溯到两晋时期,当时的官员大多是文人墨客,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干本领,更有甚者花言巧语,欺上瞒下,最终导致统治者不能看清事实,遂亡国。
战国时期更有赵括“纸上谈兵”,导致40万赵军覆没,从此赵国开始走下坡路。
现实中,更不乏空谈的种种表现。
为了听会而听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
各级官员为了在自己任期内作出些所谓的“功绩”,做出一些“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的勾当后就开始整天鼓弄宣传了,将自己的“功绩”夸大,完全没有一点实干的精神!甚者,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都不做,整天就只会玩弄“一张嘴”业绩的游戏,真是厚颜无耻!言必行,行必果。
古人教育的好,我们分析了这么多的问题后我们该怎样办?该怎样拿出自己的实干精神来呢?怎样做到实干呢?就官员个体而言,我想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具有敏锐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还很尖锐,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更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直面这些问题有时就很考验我们的政府官员们。
有句话说的好啊,“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政绩”。
这就是在告诫我们首先要有敏锐的智慧,能够及时地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还要我们能够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抓住问题本质,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人民做些实事。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我们该看到有些官员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这都是所谓的虚荣心在作怪,眼光不长远,一定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业绩”来,不惜竭泽而渔,不能长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的理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的理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也就是说不要纸上谈兵,要将计划付诸于实际。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味着我们党在当前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方和智慧。
党群、干群关系之所以在一些领域略显紧张和不和谐,根本来说是与我们党做得“不够”有关。
因为有效供给不足,所以在政治和生产、生活领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都是“效率”与“公平”领域的问题。
一方面生产不足,总量存在部分短缺;另一方面分配不公,结构性短缺经常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后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
该说法应该源自明朝末年顾炎武先生的总结。
习近平同志十八大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纵论中国历史,也曾经提过到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之说。
一、历史由来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抵达武昌火车站,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邓小平在月台散步。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
”正是这一最响亮、最浑厚、最雄壮的声音,把全体中国人民从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中彻底唤醒,中国改革开放走上新的征程。
二、现代意义在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借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机发表了新一届班子施政宣言,再次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论断。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当年首次用这个口号结束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争论和禁锢,重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号角,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的再次重申,就可以看作是对邓小平同志改革遗志的真切继承和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深入的伟大宣誓。
20年的改革实践,是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最好注解。
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一脉相承、今昔守望,就是由于这种内在的学问机理和始终如一的精神气质。
从这种历史和精神的高度出发,结合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围绕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作风建设具体形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重要论断的具体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路,做好各自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时间、空间、主体和价值四个方面,对这一论断进行剖析和探讨。
从时间维度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讲到,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
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在空话连篇,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言辞之上,而不是真正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国家的状况,那么任何美好的理想都只是泡影。
只有通过真正的实干和务实的行动,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空谈往往是伴随着政治阶层的腐败而产生的。
政治家们口才很好,能胡说八道,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却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他们会通过演讲来取悦选民,收买民心。
然而,通过说服、取悦来争取政治资源,并不能真正改变国家或地区的状况。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纳税人所交税费的浪费,也让政府部门在形式上更像是个巨大的油漆罐子,只看起来很华丽,而其实却缺乏实质性的内涵。
此外,对空谈的依赖和过度实践也可能会使人民开始对政治事务失望,从而产生不信任感和情感疏远。
这必然会消耗国家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正是因为空谈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政治家们大言不惭地宣传自己的理念和政策,却不付诸实践的情况。
实干提倡的是,不是单靠空话或演讲就能够改变国家或地区的状況,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行行动。
这种实干的精神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是区别能推动国家进步的政治家和不能的标志。
在实干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为行动做出指导和规划。
这个计划可以是战略,也可以是具体的行动。
这样的战略和行动必须是实际可行的,并且能够有计划地推进。
有了这样的政策和计划,国家就有了完整的发展计划,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干事。
实干也强调了实际的实践、勤奋的工作和成就的价值。
这意味着,我们要想真正改变国家的现状,需要不懈地工作,不断地尝试,不断创新,并通过实际的实践来实现目标。
对于一个有远见却没有交付能力的政治家来说,他们难以有效地推动国家进步。
相反,那些能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成就的人可能会更受社会舆论和口碑的赞扬并拥有更长远的视野。
总结: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是强调实际行动可以更好地改变国家的状况和繁荣,而简单的空谈或政治宣传只会白费口舌。
究方向的误导和追风误国殃民
究方向的误导和追风误国殃民精选已有 15825 次阅读2012-12-31 11:16|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误导与追风习总书记近日讲“空谈误国”,其实科技界的误国之风也不可小视,这就是研究方向的误导及追风之恶习。
先举氢能研究的事例,再说说新材料研究,最后谈谈二氧化碳的捕集、埋藏或转化研究。
氢能研究的热度从1997年Nature发表一篇碳纳米管储氢文章开始升高。
我国的研究热情被1999年Science发表沈阳金属所的一篇文章、且被两院院士选定为1999年我国基础研究10项重大进展的第二项所点燃。
(顺便问一句,这篇文章接近1999年底才发表,那麽多院士是怎么在评选之前都读到的?)我从不主动看Science,但院士的评选结果在各大报发表引起我的重视。
基于我有限的学识,知道碳纳米管不可能成为储氢介质。
于是翻出Science发表的那篇文章看了看,发现那根本就不能算是科技论文。
研究吸附的论文,至少要给出相关研究的吸附等温线。
所谓等温线,就是在恒定温度、不同吸附压力下的吸附量,因此坐标系的横轴是平衡压力。
而该文给出的三条线根本不是吸附等温线,其横轴是时间,所以实际上只给出三个点。
只给出三个点并由此作出结论的论文,恐怕只能在Science这样影响因子高的刊物发表。
恰好2000年初基金委在汕头大学开了一个会,使我有幸结识作者,并询问了他的实验情况。
测量氢气在吸附材料上的吸附量当时都是采用容积法,那时微天平还极少见。
容积法是通过测量密闭空间内吸附前后的压力变化来计算吸附量的,因此恒温与压力测量精度以及氢气压缩因子的计算方法是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决定因素。
他们只有10毫克样品,用波纹管压力表测量这10毫克碳纳米管吸氢引起的压力变化,也没有严格的恒温措施。
这样得到的常温下4wt%的储氢量,怎么就被院士们选定为我国基础研究10项重大进展的第二项呢?我的实验室做同样的研究,样品量是几克到十几克,恒温精度不低于正负0.1度,压力测量采用在瑞士定制的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万分之五,以我在加拿大氢研究所工作时使用的热力学软件计算氢的压缩因子。
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
谈谈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警句。
它告诉我们,光有空洞的谈论和理论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空谈是指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议论和承诺,而没有实际行动和成果。
空谈者往往只关注权力、地位和个人利益,他们善于说空洞的大话,却很少能将其变为实际行动。
他们喜欢在会议上发表演讲,制定各种计划和政策,但却很少能真正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
这种空谈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反而会浪费国家的资源和时间,阻碍国家的发展。
相比之下,实干是指实际行动和努力,通过努力工作和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实干者往往具有实际的能力和实践经验,他们不仅懂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他们注重实际效果和成果,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实干者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踏实肯干的人,他们不张扬,但却能够在实际中取得显著的成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意思就是说,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空谈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实干才能取得实际成果。
一个国家如果只停留在空谈阶段,不去实际行动,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发展壮大,只能一直停留在原地。
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注重实际行动,努力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不断进步,实现兴盛和繁荣。
实干兴邦的理念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实干的原则,不断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实际行动和努力。
在当今社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例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例子误国实干兴邦,是指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误判形势、误解发展方向、误用资源等原因,导致国家发展受阻甚至倒退的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别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误国实干兴邦的危害及其原因。
一、历史的例子1. 秦朝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这一举措导致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和知识被焚毁,丧失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 清朝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由于对外国的恐惧和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这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离,错失了机会和变革的机遇,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滞后,在世界上逐渐衰落。
3. 晚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误解:晚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实施了洋务运动来强化国防和发展国力。
然而,政府在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着误解和误用资源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对外国技术的认识有误,追求外来的新奇技术,但忽视了国内优秀传统技艺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在投资洋务时,大量的资源流失,导致财政赤字,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二、现实的例子1. 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在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经济增长的“GDP第一”,开发矿产资源、排放废物等行为严重,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于长远发展来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将成为巨大的隐患,误国实干兴邦。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十分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误区。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过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集中,使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发展受阻。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政治成绩,注重短期的教育项目,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导致人才培养不合格,对国家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技术创新滞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技术创新是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国家对于技术创新的投资和支持不足,导致技术进步滞后,依赖进口技术和产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论文1000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论文1000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想要让一个荒园重现生机,但因彼此意见不合,彼此争执,甚至是大打出手,从清晨直到月上梢头,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时间悄然流逝,而荒园依旧还是荒园。
讨论的虽激烈,但却未有一件实事。
这就是空谈误国的血淋淋的例子。
所谓的空谈误国:脱离实际的谈论,看似益于苍生,实则只会霍乱天下。
纵观中华千年文明史,空谈误国的例子如恒河之沙一样数不尽数:春秋战国时的赵括,因纸上谈兵而致使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乃至于被全数坑杀;魏晋南北朝时的士大夫之流,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无视苍生,也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巨殇。
空谈误国的例子不仅在古代有,在近代也有:如中共历史上的王明,就是一个典型的空谈家,他曾被誉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滔滔不绝。
但是王明只知道理论知识,完全不了解新中国和党的实际状况,他在武汉和延安与毛泽东对抗,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力量又一次遭到严重损失。
严重打击了国内的革命事业。
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若要兴邦,必要实干!所谓的实干兴邦:根据自己的实际,脚踏实地去做事。
古有张居正改革不拘一格选实干型人才,对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甚至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今有改革开放,除文革之漏病,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简单的八个大字,凝聚着辉煌的思想精华。
这是言简意赅,中心思想突出,一语切中要害、对那些空谈阔谈不务实的人,只注重口头做文章的人,应该是当头棒喝,应该清醒的时候了,不要再做口头文章了!国家复兴发展需要实干家,就向罗阳同志那样,为国家的发展,大干,特干,为国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后一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解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解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个成语,常用来指责那些只会空谈而不具备实际行动能力的人,认为他们只会说空话而无法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解释,内容尽量丰富:1. 空谈:指的是只会口头上说大话、发表空洞的言论,而缺乏实际行动的人。
他们往往只懂得充斥空话,却无法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 误国:意味着这种空谈的行为会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国家的发展进步。
空谈者不具备实际能力,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国家发展,反而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3. 实干:指的是实际行动和具体实施的能力。
实干者注重实际问题解决,能够制定具体计划、执行任务、解决实际困难,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实际力量。
4. 兴邦:指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发展壮大。
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使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
5.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意义:这句成语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承诺和空谈,而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6. 实干精神的重要性:实干精神是指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工作的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大力倡导实干精神,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7. 实干与空谈的对比:实干和空谈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实干者注重行动、勇于担当,能够迅速解决问题;而空谈者只会发表空洞的言论,缺乏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8. 实干的实质:实干强调实际行动的力量,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结果和效果。
实干者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想法付诸实际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际行动与空洞言论之间的对比,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这句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实干精神,注重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由来
上 有 许 多空谈 误 国的 教 训 ,比 如 战
国 时期 的 赵括 , 只会 “ 纸 上谈 兵 ” ,
专家开头提 到 “ 尊敬的王书记 ” 时,
话 还 没 说 完 ,就被 王岐 山打 断 。 王
以致 4 0万 赵 军全 军 覆 没 ,赵 国从
此 一 蹶 不振 直 至 灭 亡。 此 类 误 国之
岐 山请 在 场 的 专 家 少说 客 套 话 ,言
筒意赅 。 “ 参加 王某人 的会 ,不准
还是听资本 家的’迷 茫。 ” 就在 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之后
鉴 。发 人 深省 。
党 的十 八 大之 后 , “空 谈 误
念发言稿, 要学会深刻思气。 ”王
岐山国家建设好 ,把
史上 , “ 清谈 误 国” 多次被 用 来评
价 两晋 时候 的政 治 。
鸯们民族发展好。 ”
李克强、王岐山等均要求务实
、
邓 小 平武 昌谈话
1 9 9 2年 1月 1 8日至 2月 2 1
经常 出席 国务 院会议 的地 方领
导同志都知道 ,参加李克强副总理
来A . 4 1 ' 1 从 历 史 经验 教 训 中总 结 出来
的 治 国理政 的 一个 重 要 结 论 。 历 史
“ 上 世 纪八 十年 代 初 我 刚 来 到 这 里 , 尚 能听 到 企 业 职 工发 出的 ‘ 革命 先 烈 前 赴 后 继 赶 走 的 资 本 家 又 回 来 了’ 的慨 叹 ,以及 ‘ 是 听共 产 党 的 ,
历史 风云
2 0 1 2 年 l 1月 2 9日,中共 中央总 书记 习近平在参观 《 复兴之路》 展 览时 ,特 别强调 了
“ 空谈 误国 ,实干兴邦 ” 。这 8个字 ,曾 由邓小平 同志在上世纪 9 0 年代初提 出。彼时 ,他正 在南巡的路上。这一段 出处也注定 了 “ 空谈误 国 ,实干兴邦”与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等观念
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误国
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误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古诗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和理论,而不付诸实践,是无法真正理解和解决问题的。
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更是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误国。
历史上,有不少因纸上谈兵而导致失败的例子。
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
然而,当他真正率军作战时,却因不懂得灵活应变,生搬硬套兵书上的理论,结果导致赵军大败,四十多万士兵被坑杀。
赵括的失败,正是由于他只会空谈理论,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和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
在现代社会,虽然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些政策制定者,坐在办公室里,仅凭一些数据和理论模型,就制定出所谓的“宏伟计划”,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真实需求。
这样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比如,在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中,有些干部只是简单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文件要求,发放扶贫资金和物资,而没有深入了解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和致贫原因。
这种“一刀切”的扶贫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
真正有效的扶贫应该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着纸上谈兵的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看似完美的经济理论和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行不通。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关系、政策环境、国际形势等。
如果只是单纯地依据理论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不考虑实际的市场变化和经济运行规律,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比如,在股市投资中,有些投资者盲目相信所谓的“专家”推荐和技术分析理论,不考虑公司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形势,频繁买卖股票,最终导致亏损。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意思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意思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只有真正的实际
行动才能使国家强盛,而空洞的空谈则会导致国家的失败和挫折。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句成语强调了实际的行动和工作对于国家
兴旺发达的重要性。
政府和领导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
国家的经济、教育、医疗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只是空谈理论而不
付诸实践则会导致国家的倒退和停滞。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句成语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空想。
只有通过实际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成功和成就。
空谈理论虽然有其重要性,但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
取得成果。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句成语也告诫我们要重视实际工作
和努力,而不是只是说空话。
社会需要实干者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而只有空谈而不实践则无法真正改变社会现状。
总的来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句成语强调了实际行动和
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从政治、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空想。
从马谡的清谈误国谈起
从马谡的清谈误国谈起作者:孔见来源:《中华魂》 2017年第9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既是对我们现实工作的警示,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
大家熟知的戏曲《失街亭》,讲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用人不当、空谈误国的教训。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
他少时就表现出才气过人,有比较丰富的书本知识,并好谈论军事,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喜爱。
刘备却看出此人的弱点,他临死前曾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望加注意。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仍委以参军之职。
诸葛亮喜爱和重用马谡也有他的片面经验,马谡毕竟读了许多书,两人谈论军旅之事很是投机,而且马谡的书本知识也对诸葛亮用兵起过一定的作用。
建兴三年(公元225 年)诸葛亮进军云南,解除蜀国的后顾之忧,此时马谡建议: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人心归顺,才能服人,才能免除后患。
这个正确的意见,受到诸葛亮的重视,于是有了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使西南边境获得安定;但诸葛亮忽略了马谡缺乏实践经验、好夸夸其谈的毛病。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攻打曹魏,意在北定中原,完成统一大业。
这时,诸葛亮不听有的将领的劝告和用人建议,任用马谡为先锋。
马谡自恃精通兵法,实际上没有实战经验,缺乏临阵指挥和应变能力,他既不遵诸葛亮所授的机宜,也不听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率军抢据远离水道的街亭山头。
结果,被魏将张隔断水源,四面包围,蜀军大败,只有副将王平带领余部千余人,临机应变,得以退却。
这次街亭失利,迫使诸葛亮退兵汉中,并按照军法把负有战败责任的马谡杀了,诸葛亮也在惋惜和自责的复杂心情下痛哭了一场。
像马谡这样空谈家误事误国的教训,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战国时期,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在救韩拒秦中立下赫赫战功,赵王赐其为马服君。
他的儿子赵括自幼聪慧,攻读兵法,能说得头头是道,几乎无人能说得过他。
然而,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夫人说:打仗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可是赵括说的那样轻易,今后如用他作将军,赵国军队必败在他手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作文素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作文素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别做“嘴强王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这可是咱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南呢!你们看看周围,是不是总有些人,说起大道理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
他们能把未来描绘得无比美好,仿佛只要他们动动嘴皮子,一切就能变成现实。
但等真到了要行动的时候,嘿,这些人就开始“焉巴”了,不是找借口推脱,就是干脆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可不就是典型的空谈家嘛!就像那光会嗡嗡叫却不酿蜜的蜜蜂,中看不中用啊。
我就知道这么一位仁兄,整天鼓吹自己要创业,要成为大富豪。
逢人就讲他那宏伟的商业计划,什么行业前景啦,市场需求啦,说起来那叫一个带劲。
别人一听,哎哟,不错哦,觉得他肯定能行。
结果呢,几年过去了,他还在原地踏步,计划还只是个计划,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
每次问他咋还没开始呢,他就一堆理由,什么资金不够啦,时机不成熟啦,反正总能找到借口。
这样下去,别说成为大富豪了,不被别人笑话就不错了。
再想想咱们国家的发展,那可不是靠空谈得来的。
那是无数实干家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像袁隆平爷爷,他可不是只嘴上说说要让大家吃饱饭,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稻田里,研究杂交水稻,这才真正解决了咱们的吃饭问题。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学那些空谈家。
我们要有梦想,有目标,但更要有行动。
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拼搏、去奋斗。
遇到困难也别退缩,咬咬牙坚持下去。
就像那句话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别再做那个只会空谈的“嘴强王者”了,让我们都成为实干的勇士,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毕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真正干起来,我们才能实现梦想,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国空谈,为何屡见不鲜?
作者:思泉
来源:《月读》2014年第01期
说起空谈误国,很多人会下意识想到西晋清谈亡国的惨痛教训。
可悲的是,西晋亡国的教训并没有使清谈之风销声匿迹,后来的精英阶层仍醉心虚诞、不屑世务,高谈有余、治国无术。
南梁末期,魏师已将临江陵城下,素好玄谈的梁元帝萧绎仍不慌不忙召集群臣“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巡城之际不忘“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
最终身死国灭的梁元帝再一次将清谈之风演绎到了极致,也提醒我们,杜绝空谈、重在实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多么难!
清谈是空谈的重要表现,其实,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清谈、空谈的现象屡见不绝。
特别是一些王朝末期,往往都能看到空谈的影子。
空谈种种
冗长拖沓的废话。
此种文风动辄鸿篇巨制,令人目眩神迷,其中纵有真知灼见也被淹没于浩瀚文字中,虽披沙沥金而不可得。
洪武年间,刑部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上陈时务,煌煌万言,朱元璋用了两天才让人念完,不禁又生气又无奈,说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
文词太多,便至荧听。
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于是下令规范奏折格式,“伸陈得失者勿繁文”。
脱离实际的空话。
此种文风以宋代文人策论最为典型。
毛泽东曾评论,“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空话连篇”,“皆书人欺人之谈”。
同样,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大量守旧官僚仍对新事物新变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百般抗拒。
内忧外患之际,大学士倭仁还在高谈“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反对“以夷为师”,主张“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简直迂阔不堪。
自欺欺人的平安话。
此种文风反映的是掩耳盗铃、鸵鸟式的心态,似乎只要不去提,不去想,危机就不会存在。
南北朝时期,当隋兵已磨刀霍霍准备大举南下,陈朝君臣仍在高谈“长江天堑自古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陈后主“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文墨日繁,其政日乱”的陈朝最终被不喜文词、注重实务的隋朝所灭,也许实属必然。
沽名钓誉的漂亮话。
此种文风在明代后期言官中最为盛行。
本来,上书言事、指陈得失是言官本职,但当时许多人却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建言,而是将之作为博取名声的手段,言辞尖酸刻薄,极尽讽刺谩骂,结果不但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唯一作用是树立了自己的高大形象。
万历之后,言官与内阁水火不能相容,内阁每一项决策无一例外都遭到
言官激烈抨击,致使内阁畏首畏脚、循默避事。
一句“讪君卖直”,既道尽其本质,也说出了万历皇帝的无奈。
道德至上的意气话。
本来,政治固然不能不讲道德,但同时更是利益博弈的艺术,有时还免不了需要妥协,但一些人却罔顾其他,一味高举道德大旗,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而这种语言由于占据道德制高点,往往令人难以辩驳。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大军逼近,此时明王朝尚可选择南迁以赢得时间,“徐图后策”,孰料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等人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坚决主张固守京城。
此言一出,谁复敢再提异议做“秦桧”?终使明王朝坐以待毙。
缘何空谈
产生空谈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求虚名,二是为党争,三是为媚上。
道理很简单,既然大小官僚都无心做事,只对虚名虚誉孜孜以求,只顾拉帮结派互为奥援,只知巧言媚上以邀恩宠,则必然聚言语之汹汹以实现个人之目的。
其实,即使是崇尚清谈、外表清高的魏晋南北朝,其清谈背后也不过是权位利益罢了。
正如朱熹所指出:“晋宋人物,虽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
有鉴于此,最旗帜鲜明反对空谈的当属明代政治家张居正。
张居正在未任内阁首辅前曾上《陈六事疏》,其中第一条就是“省议论”。
他指出,“顷年以来……文藻竞工,览者每为所眩”,“读其辞藻,虽若灿然,究其指归,茫未有效”,“语曰…多指乱视,多言乱听‟,此最当今大患也”,伏望“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
担任内阁首辅后,张居正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中,进一步指出,“今或一事未建而论者盈庭,一利未兴而议者踵至,是以任事者多却顾之虞,而善宦者多遁藏之术”,“今人平日都会说利道害、沽名任事,及至着落他实干,便百计推诿,只图优游无事、捱日待时,讵肯视国如家、忠谋远虑者?似这等人,如何靠得他成功济事”,“天下事岂有不从实干而能有济者哉”!可惜的是,张居正死后,言路又回到空发议论、追名逐利上来,一切政事又陷于口舌之争、意气之争,成为明代中后期一大痼疾。
清初思想家颜元更是借宋儒讥讽明代群臣“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更可恨的是,有的人只逞意气之快,放言与国存亡,事到临头又不敢以死报国,城破之日,迫不及待投靠李自成,为天下耻笑。
警惕空谈
从空谈的表现及成因分析中不难发现,这些情形在今天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有的甚至十分严重。
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发表“重要讲话”,洋洋洒洒气势如虹,仔细一看,却是空话、废话连篇,真正管用、实用的没有几句;有的分析形势任务,成绩一片大好,问题少之又少,陶醉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对危机挑战毫无警觉;有的车轱辘话说来说去,光停留在纸上,就是没有落实措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还有的看上去好像也提出不少“硬举措”,实际上却是未经调研论证、脱离现实条件、不计成本考量的“拍脑袋”大话、漂亮话。
古人说,“轻诺必寡信”,这些承诺通常无法按期兑现,引来群众严重不满,损害了党和
政府的公信力,但主事者却早已在当初一片喝彩声中远走高升,留下一大堆“烂尾工程”给继任者收拾。
需要指出的是,反对空谈并不是拒绝一切“谈”。
广开言路、广纳群言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方式,空谈固然误国,言路闭塞、万马齐喑、鸦雀无声一样可怕。
广泛、充分、有效的民主讨论只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操作性,古人亦曾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原则问题,必须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取得思想共识。
我们所反对的,是空谈大义而无视现实,故弄玄虚而不切实际,是凡事上纲上线却对解决具体问题闭口不谈,“以虚理害时务,以小义妨大理”。
我们所追求的,是谋定而后动,真正将谈与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议政建言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方式。
治国理政应当摈弃空谈,议政建言同样要防止空谈。
议政建言不是漫无目的的空发议论,不是陷于口舌之争、意气之争的无谓争执,更不是为反对而反对的非理性攻击。
今天我们反思空谈的教训,必须努力提高言论质量,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建言献策,为实干兴邦代替空谈误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托和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