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中档题目强化练——立体几何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专题五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例 1】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问题
如图,四棱锥 P-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ABCD中, AB⊥ AC, AB⊥ P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 PB, AB, BC, PD, PC 的中点 . (1)求证: CE∥平面PAD; (2)求证:平面 EFG⊥平面 EMN.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ABCD中, AB⊥ AC, AB⊥ P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 PB, AB, BC, PD, PC 的中点 . (1)求证: CE∥平面PAD; (2)求证:平面 EFG⊥平面 EMN.
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 所以EF∥PA. 又EF⊄平面PAD,所以EF∥平面 PAD. 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 面PAD. 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 PAD. (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例 1】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问题
如图,四棱锥 P-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ABCD中, AB⊥ AC, AB⊥ P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 PB, AB, BC, PD, PC 的中点 . (1)求证: CE∥平面PAD;
方法二
连结CF.
数学
苏(理)
专题五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第八章 立体几何
考点自测
自我检测 查缺补漏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④
解析
④ ②④ 5 平行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例 1】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课件苏教版
(2)如图①,在直观图中,过点 A 作 AE⊥BC,垂足为 E,
∵在
Rt△ABE
中,AB=1,∠ABE=45°,∴BE=
2 2.
∵四边形 AECD 为矩形,AD=1,
∴EC=AD=1,∴BC=BE+EC= 22+1.
1.原图形中 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 的夹角为 45°或 135°,z′轴与 x′轴和 y′轴所在平面垂直.
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 行于 x 轴和 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 在直观图中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所以截面上方部分的侧视图为选项 A 中的图形,故选 A.
方法技巧 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 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 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2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 底面,再根据正视图或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面与侧棱的特征,调整虚、 实线对应的棱、面的位置,可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3 由 几何 体的 部分 视图 画 出剩 余的 视图 . 先根 据已 知的 一部 分 视 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状,再找出其剩下部分视图的可能形状.
1.(2019·浙江卷)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 “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 体积公式 V 柱体=Sh,其中 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B )
A.158 C.182
步步高苏教版新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配套练习9.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含答案详析)
第4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填空题1.若直线l:ax+by=1与圆C:x2+y2=1有两个不同交点,则点P(a,b)与圆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圆心(0,0)到直线ax+by=1的距离小于1,即d=1a2+b2<1,所以有a2+b2>1,∴点P在圆外.答案在圆外2.设圆C与圆x2+(y-3)2=1外切,与直线y=0相切,则C的圆心轨迹为________.解析设圆心C(x,y),由题意得(x-0)2+(y-3)2=y+1(y>0),化简得x2=8y-8.答案x2=8y-83.若圆C:(x-h)2+(y-1)2=1在不等式x+y+1≥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h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h取最小值时,直线x+y+1=0与圆O:(x-h)2+(y-1)2=1相切且在直线x+y+1=0向右上方,所以|h+2|2=1,h=-2±2,所以h min=2-2.答案2-24.过点(-1,-2)的直线l被圆x2+y2-2x-2y+1=0截得的弦长为2,则直线l的斜率为________.解析将圆的方程化成标准方程为(x-1)2+(y-1)2=1,其圆心为(1,1),半径r=1.由弦长为2得,弦心距为22.设直线方程为y+2=k(x+1),即kx-y+k-2=0,∴|2k-3|k2+1=22,化简得7k2-24k+17=0,∴k=1或k=177.答案 1或1775.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直线2(x +1)-y +λ=0,即2x -y +2+λ=0与圆(x +1)2+(y -2)2=5相切,所以|λ-2|5=5,λ-2=±5,所以λ=-3或λ=7.答案 -3或7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x 2+y 2=4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 -5y +c =0的距离为1,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画图可知,圆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 -5y +c =0的距离为1,该圆半径为2即圆心O (0,0)到直线12x -5y +c =0的距离d <1,即0<|c |13<1,∴-13<c <13.答案 (-13,13)7.从圆x 2-2x +y 2-2y +1=0外一点P (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 圆的方程整理为(x -1)2+(y -1)2=1,C (1,1),∴s in ∠APC =15,则cos ∠APB =cos2∠APC =1-2×⎝ ⎛⎭⎪⎫152=35. 答案 358.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a =0(a <3)相交于A ,B 两点,若弦AB 的中点C 为(-2,3), 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圆的方程可化为(x +1)2+(y -2)2=5-a .由圆的几何性质可知圆心(-1,2)与点C (-2,3)的连线必垂直于l ,∴k AB =-2-3=1,∴l 的方程为x -y +5=0.答案 x -y +5=09.已知圆C :x 2+y 2=12,直线l :4x +3y =25.(1)圆C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________;(2)圆C 上任意一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2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1)圆C 圆心坐标为(0,0)、半径r =23,l :4x +3y -25=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4×0+3×0-25|42+32=5.(2) 如图所示,当OM =3时,AB ︵上的点满足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2.由平面几何知识可求得∠AOB =60°,故所求概率为AB ︵的长度与圆周长之比,所以所求概率为16.答案 (1)5 (2)1610.由直线y =x +1上的一点向圆(x -3)2+y 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设直线上一点P ,切点为Q ,圆心为M ,则|PQ |即为切线长,MQ 为圆M 的半径,长度为1, |PQ |=|PM |2-|MQ |2=|PM |2-1,要使|PQ |最小,即求|PM |的最小值,此题转化为求直线y =x +1上的点到圆心M 的最小距离,设圆心到直线y =x +1的距离为d ,则d =|3-0+1|12+(-1)2=∴|PM |的最小值为22,∴|PQ |=|PM |2-1≥(22)2-1=7. 答案 7二、解答题11.已知:圆C :x 2+y 2-8y +12=0,直线l :ax +y +2a =0.(1)当a 为何值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2)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2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将圆C 的方程x 2+y 2-8y +12=0配方得标准方程为x 2+(y -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1)若直线l 与圆C 相切, 则有|4+2a |a 2+1=2.解得a =-34. (2)过圆心C 作CD ⊥AB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得⎩⎪⎨⎪⎧ CD =|4+2a |a 2+1,CD 2+DA 2=AC 2=22,DA =12AB = 2.解得a =-7或a =-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7x -y +14=0或x -y +2=0.12. 如图,已知位于y 轴左侧的圆C 与y 轴相切于点(0,1)且被x 轴分成的两段圆弧长之比为1∶2,过点H (0,t )的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M 、N 两点,且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1)求圆C 的方程;(2)当t =1时,求出直线l 的方程;(3)求直线OM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位于y 轴左侧的圆C 与y 轴相切于点(0,1),所以圆心C 在直线y=1上.设圆C 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由圆C 被x 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2∶1,得∠ACB =2π3.所以CA =CB =2.圆心C 的坐标为(-2,1),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4.(2)当t =1时,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1. 由⎩⎨⎧ y =mx +1,(x +2)2+(y -1)2=4,得⎩⎨⎧ x =0,y =1或⎩⎪⎨⎪⎧ x =-4m 2+1,y =m 2-4m +1m 2+1.不妨令M ⎝ ⎛⎭⎪⎫-4m 2+1,m 2-4m +1m 2+1,N (0,1). 因为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O (0,0),所以OM →·ON →=⎝ ⎛⎭⎪⎫-4m 2+1,m 2-4m +1m 2+1·(0,1) =m 2-4m +1m 2+1=0,解得m =2±3. 所以所求直线l 方程为y =(2+3)x +1或y =(2-3)x +1.(3)设直线MO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知|-2k -1|1+k 2≤2,解得k ≤34. 同理,得-1k ≤34,解得k ≤-43或k >0. 由(2)知,k =0也满足题意.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 ⎛⎦⎥⎤-∞,-43∪⎣⎢⎡⎦⎥⎤0,34. 13.已知圆M :(x -1)2+(y -1)2=4,直线l :x -y -6=0,A 为直线l 上一点.(1)若AM ⊥直线l ,过A 作圆M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P ,Q ,求∠P AQ 的大小;(2)若圆M 上存在两点B ,C ,使得∠BAC =60°,求点A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 (1)圆M 的圆心M (1,1),半径r =2,直线l 的斜率为-1,而AM ⊥l , ∴k AM =1.′∴直线AM 的方程为y =x .由⎩⎪⎨⎪⎧ y =x ,x +y -6=0解得⎩⎪⎨⎪⎧x =3,y =3,即A (3,3).如图,连结MP ,∵∠P AM =12∠P AQ ,sin ∠P AM =PM AM =2(3-1)2+(3-1)2=22, ∴∠P AM =45°,∴∠P AQ =90°.(2)过A (a ,b )作AD ,AE ,分别与圆M 相切于D ,E 两点,因为∠DAE ≥∠BAC ,所以要使圆M 上存在两点B ,C ,使得∠BAC =60°,只要做∠DAE ≥60°. ∵AM 平分∠DAE ,∴只要30°≤DAM <90°.类似于第(1)题,只要12≤sin ∠DAM <1, 即2(a -1)2+(b -1)2≥12且(a -1)2+(b -1)2≥12<1.又a +b -6=0,解得1≤a ≤5,即a 的取值范围是[1,5].14.已知圆C :(x -3)2+(y -4)2=4,直线l 1过定点A (1,0).(1)若l 1与圆相切,求l 1的方程;(2)若l 1与圆相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中点为M ,又l 1与l 2:x +2y +2=0的交点为N ,判断AM ·AN 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 (1)①若直线l 1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x =1,符合题意.②若直线l 1斜率存在,设直线l 1为y =k (x -1),即kx -y -k =0.由题意知,圆心(3,4)到已知直线l 1的距离等于半径2,即|3k -4-k |k 2+1=2,解得k =34.所求直线方程是x =1或3x -4y -3=0.(2)直线与圆相交,斜率必定存在,且不为0,可设直线方程为kx -y -k =0.由⎩⎨⎧ x +2y +2=0,kx -y -k =0,得N ⎝ ⎛⎭⎪⎫2k -22k +1,-3k 2k +1. 又直线CM 与l 1垂直,由⎩⎪⎨⎪⎧ y =kx -k ,y -4=-1k (x -3) 得M ⎝ ⎛⎭⎪⎫k 2+4k +31+k2,4k 2+2k 1+k 2. 所以AM ·AN = ⎝ ⎛⎭⎪⎫k 2+4k +31+k 2-12+⎝ ⎛⎭⎪⎫4k 2+2k 1+k 22· ⎝ ⎛⎭⎪⎫2k -22k +1-12+⎝ ⎛⎭⎪⎫-3k 2k +12=2|2k +1|1+k 21+k 2·31+k 2|2k +1|=6为定值,故AM ·AN 是定值,且为6.。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7.6数学归纳法
2)· „· (n + n)= 2 · 1· 3· 5· „· (2n -1)(n∈N ).
*
证明时注意等式两边从 n= k 到 n=k+1 时的变化 .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证明
①当 n=1 时, 等式左边=2,
【例 1 】
求证: (n + 1)(n + 右边=2,故等式成立;
2
5
2k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例 1 】
求证: (n + 1)(n +
2)· „· (n + n)= 2n· 1· 3· 5· „· (2n -1)(n∈N*).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例 1 】
求证: (n + 1)(n +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3 2 【例 3】 已知函数 f(x)=ax- x 2 1 的 最 大 值 不 大 于 , 又 当 (1)利用题中条件分别确定 a 的 6 1 1 1 范围,进而求 a; x∈[ , ]时,f(x)≥ . 4 2 8 (1)求 a 的值; (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 (2) 设 0<a1< , an + 1 = f(an) , 2 1 * n∈N ,证明:an< . n+1
所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 n∈N*等式都成立.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3 2 【例 3】 已知函数 f(x)=ax- x 2 1 的最大值不大于 ,又当 6 1 1 1 x∈[ , ]时,f(x)≥ . 4 2 8 (1)求 a 的值; 1 (2) 设 0<a1< , an + 1 = f(an) , 2 1 * n∈N ,证明:an< . n+1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理
§8.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内容 索引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答题模板系列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练出高分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1
知识梳理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定义
图形
定理
性质
条件
a∩α=∅
a⊂α,b⊄α,a∥b
a∥α
a∩α=∅
a∥α,a⊂β,α∩β=b
E为PD的中点,AB=1,
求证:CE∥平面PAB;
解析答案
(2)如图所示,CD,AB均与平面EFGH平行,E,F,G, H分别在BD,BC,AC,AD上,且CD⊥AB.求证:四边 形EFGH是矩形.
证明
∵CD∥平面EFGH,而平面EFGH∩平面BCD=EF,
∴CD∥EF.
同理HG∥CD,HE∥AB且GF∥AB,∴EF∥HG.同理HE∥GF,
③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
④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② 3.设l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若l∥α,l∥β,则α∥β; ②若l⊥α,l⊥β,则α∥β; ③若l⊥α,l∥β,则α∥β; ④若α⊥β,l∥α,则l⊥β. 解析 l∥α,l∥β,则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①项错; 由“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可知②项正确; 由l⊥α,l∥β可知α⊥β,故③项错; 由α⊥β,l∥α可知l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l⊂β,也可能相交,故④项错.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图形
A∪B= {x|x∈A A∩B= {x|x∈A ∁sA= {x|x∈S, 符号
或 x∈B}
且 x∈B}
且 x∉A}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4.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A∪∅=A;A∪A=A;A∪B=B∪A;A∪B=A⇔ B⊆A . 交集的性质: A∩∅=∅;A∩A=A;A∩B=B∩A;A∩B=A⇔ A⊆B . 补集的性质: A∪(∁SA)= S ;A∩(∁SA)= ∅ ;∁S(∁SA)= A .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 子集.即∅⊆A,∅ B(B≠∅).
n 2 (4)若 A 含有 n 个元素,则 A 的子集有 个,A 的非空子集
n 有 2 -1 个.
(5)集合相等:若 A⊆B,且 B⊆A,则 A=B
.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3.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跟踪训练 1 (1)已知集合 A={(x,y)|x,y∈R,且 x2+y2=1},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思维启迪 解析 答案 思维升华
【例 1】
(1) 已 知 集 合 A =
当 y=4 时, x 可取 5, 有 1 个.
{1,2,3,4,5},B={(x,y)|x∈A,
故共有 1+2+3+4=10(个).
y∈A,x-y∈A},则 B 中所含 (2) 因 为 {1 , a + b , a} = b 10 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 0, ,b,a≠0, a (2)设 a,b∈R,集合{1,a+b, b 所以 a+b=0,得a=-1, b ,则 b-a= 0 , , b a} = a 所以 a=-1,b=1. 2 ________. 所以 b-a=2.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5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课件 文
c.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d.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②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a.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b.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③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 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线 线平行.
易忽略“a∩b= O”或“c∩d= O′”
思考辨析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直线与平面平
行.( × )
(2)若直线a∥α,P∈α,则过点P且平行于a的直线有无数条.( × )
(3)若a⊥b,b⊥c,则a∥c.( × )
(4)α,β,γ为三个不同平面,α∥β,β∥γ⇒α∥γ.( √ )
(2)证明空间中垂直关系的方法: ①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a.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 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b.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c.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 在平面即可. ②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a.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答题模板系列
6.立体几何平行、垂直的证明问题
典例
(14分)(2014· 北京)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
如 图 , 四 边 形 AA1C1C 为 矩 形 , 四 边 形 CC1B1B 为 菱 形 , 且 平 面
CC1B1B⊥平面AA1C1C,D,E分别为边A1B1,C1C的中点.
求证:(1)BC1⊥平面AB1C;
步步高苏教版新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配套练习8.1空间几何体及其表面积与体积(含答案详析)
第八章立体几何第1讲空间几何体及其表面积与体积一、填空题1.已知三棱锥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那么该三棱锥的侧视图可能为________.解析这个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题知这个空间几何体的侧视图的底面边长是3,故其侧视图只可能是②中的图形.答案②2.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形体的四个顶点,这些几何形体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解析①显然可能;②不可能;③取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连接各棱端点构成的四面体;④取正方体中对面上的两条异面对角线的四个端点构成的几何体;⑤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D1-DBC满足条件.答案 ①③④⑤3.在三棱锥S -ABC 中,面SAB ,SBC ,SAC 都是以S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 =BC =CA =2,则三棱锥S -ABC 的表面积是________.解析 设侧棱长为a ,则2a =2,a =2,侧面积为3×12×a 2=3,底面积为34×22=3,表面积为3+ 3.答案 3+ 34.在直观图(如图所示)中,四边形O ′A ′B ′C ′为菱形且边长为2 cm ,则在xOy 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 为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cm 2.解析 由斜二测画法的特点,知该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原图,即在xOy 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 是一个长为4 cm ,宽为2 cm 的矩形,所以四边形ABCO 的面积为8 cm 2.答案 矩形 85. 如图所示,已知一个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由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4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组成,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 由题知该多面体为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1,斜高为32,连接顶点和底面中心即为高,可求得高为22,所以体积V =13×1×1×22=26.答案 266. 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a ,∠A 1AB =∠A 1AC =60°,则其全面积为________.解析 如题图,过B 作BD ⊥AA 1于D ,连接CD ,则△BAD ≌△CAD ,所以∠ADB =∠ADC =90°,所以AD ⊥CD ,AD ⊥BD ,所以△BCD 为垂直于侧棱AA 1的截面.又因为∠BAD =60°,AB =a ,所以BD =32a .所以△BDC 的周长为(3+1)a ,从而S 侧=(3+1)a 2,S 底=12×a 2sin 60°=34a 2.故S 全=S 侧+2S 底=⎝ ⎛⎭⎪⎫332+1a 2. 答案 ⎝ ⎛⎭⎪⎫332+1a 2 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M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平面ABCD 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M =2,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为5,则点P 的轨迹是________.解析 由PM =2,知点P 在以M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又由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为5,知点P 在与BC 平行且过AB 中点的直线上,故点P 的轨迹是它们的交点,即为两点.答案 两个点8.已知矩形ABCD 的面积为8,当矩形ABCD 周长最小时,沿对角线AC 把△ACD 折起,则三棱锥D -ABC 的外接球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 设矩形的两邻边长度分别为a ,b ,则ab =8,此时2a +2b ≥4ab =82,当且仅当a =b =22时等号成立.此时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其中心到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均为2,无论怎样折叠,其四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的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4π×22=16π.答案 16π9.已知点P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四个点,且P A 、PB 、PC 两两成60°角,P A =PB =PC =1 cm ,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cm 2.解析 如图,取AB 的中点M ,连接PM 、CM ,过P 作棱锥的高PN ,则垂足N 必在CM 上,连接AN .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故可得CM =PM =32,从而CN =23CM =33,在Rt △PCN 中,可求得PN =63,连接AO ,则AN =CN =33,设AO =PO =R ,则在Rt △OAN 中,有R 2=⎝ ⎛⎭⎪⎫63-R 2+⎝ ⎛⎭⎪⎫332,解得R =64.∴球的表面积S =4πR 2=3π2(cm 2). 答案 32π10.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下部是一底边长为2,高为4的长方体,上部为一球,球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S 1=2×2×2+4×2×4=40,长方体的体积为V 1=2×2×4=1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S 2=4×π×12=4π,V 2=43×π×13=4π3,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S 1+S 2=40+4π,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V 1+V 2=16+4π3. 答案 40+4π;16+43π二、解答题11.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QA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1)证明:PQ ⊥平面DCQ ;(2)求棱锥Q -ABCD 的体积与棱锥P -DCQ 的体积的比值.(1)证明 由条件知四边形PDAQ 为直角梯形.因为QA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DAQ ⊥平面ABCD ,交线为AD .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C ⊥AD ,所以DC ⊥平面PDAQ ,可得PQ ⊥DC .在直角梯形PDAQ 中可得DQ =PQ =22PD ,则PQ ⊥QD .又DQ ∩DC =D ,所以PQ ⊥平面DCQ .(2)解 设AB =a .由题设知AQ 为棱锥Q -ABCD 的高,所以棱锥Q -ABCD 的体积V 1=13a 3.由(1)知PQ 为棱锥P -DCQ 的高,而PQ =2a ,△DCQ 的面积为22a 2,所以棱锥P -DCQ 的体积V 2=13a 3.故棱锥Q -ABCD 的体积与棱锥P -DCQ 的体积的比值为1.12.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 沿对角线BE 折起,使AC = 6.(1)求证:平面ABEF ⊥平面BCDE ;(2)求五面体ABCDEF 的体积.解 设原正六边形中,AC ∩BE =O ,OF ∩BE =O ′,由正六边形的几何性质可知OA =OC =3,AC ⊥BE ,DF ⊥BE .(1)证明:在五面体ABCDE中,OA2+OC2=6=AC2,∴OA⊥OC,又OA⊥OB,∴OA⊥平面BCDE.∵OA⊂平面ABEF,∴平面ABEF⊥平面BCDE.(2)由BE⊥OA,BE⊥OC知BE⊥平面AOC,同理BE⊥平面FO′D,∴平面AOC ∥平面FO′D,故AOC-FO′D是侧棱长(高)为2的直三棱柱,且三棱锥B -AOC和E-FO′D为大小相同的三棱锥,∴V ABCDEF=2V B-AOC+V AOC-FO′D=2×13×12×(3)2×1+12×(3)2×2=4.13.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2,AD=4.将△CBD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BD⊥平面ABD.(1)求证:AB⊥DE;(2)求三棱锥E-ABD的侧面积.(1)证明在△ABD中,因为AB=2,AD=4,∠DAB=60°,所以BD=AB2+AD2-2AB·AD·cos∠DAB=23,所以AB2+BD2=AD2,所以AB⊥BD.又因为平面EBD⊥平面ABD,平面EBD∩平面ABD=BD,AB⊂平面ABD,所以AB⊥平面EBD.又因为DE⊂平面EBD,所以AB⊥DE.(2)解由(1)知AB⊥BD,因为CD∥AB,所以CD⊥BD,从而DE⊥BD,在Rt△DBE中,由DB=23,DE=DC=AB=2,得S△BDE =12DB·DE=2 3.又因为AB⊥平面EBD,BE⊂平面EBD,所以AB⊥BE.因为BE=BC=AD=4,所以S △ABE =12AB ·BE =4,因为DE ⊥BD ,平面EBD ⊥平面ABD ,所以ED ⊥平面ABD ,而AD ⊂平面ABD ,所以ED ⊥AD ,所以S △ADE =12AD ·DE =4.综上,三棱锥E -ABD 的侧面积S =8+2 3.14.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EF 中(图中数字表示线段的长度),将直角梯形DCEF 沿CD 折起,使平面DCEF ⊥平面ABCD ,连结部分线段后围成一个空间几何体,如图(2)所示.(1)求证:BE ∥平面ADF ;(2)求三棱锥F -BCE 的体积.(1)证明 法一取DF 的中点G ,连结AG ,EG ,∵CE 綉12DF ,∴EG 綉CD .又∵AB 綉CD ,∴EG 綉AB .∴四边形ABEG 为平行四边形.∴BE ∥AG .又∵BE ⊄平面ADF ,AG ⊂平面ADF ,∴BE ∥平面ADF .法二 由题图(1)可知BC ∥AD ,CE ∥DF ,折叠之后平行关系不变.∵BC ∥AD ,BC ⊄平面ADF ,AD ⊂平面ADF ,∴BC ∥平面ADF .同理CE ∥平面ADF .∵BC ∩CE =C ,BC 、CE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ADF .∵BE ⊂平面BCE ,BE ⊄平面ADF ,∴BE ∥平面ADF .(2)解 法一 ∵V F -BCE =V B -CEF ,由题图(1),可知BC ⊥CD ,又∵平面DCEF ⊥平面AB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CD ,BC ⊂平面ABCD ,∴BC ⊥平面DCEF .由题图(1)可知,DC =CE =1,S △CEF =12CE ×DC =12,∴V F -BCE =V B v CEF =13×BC ×S △CEF =16.法二 由题图(1),可知CD ⊥BC ,CD ⊥CE ,∵BC ∩CE =C ,∴CD ⊥平面BCE .∵DF ∥CE ,点F 到平面BCE 的距离等于点D 到平面BCE 的距离为1,由题图(1),可知BC =CE =1,S △BCE =12BC ×CE =12,∴V F -BCE =13×CD ×S △BCE =16.法三 如图所示,过E 作EH ⊥FC ,垂足为H ,由图可知BC ⊥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平面DCEF ∩平面ABCD =CD ,BC ⊥DC ,BC ⊂平面ABCD ,∴BC ⊥平面DCEF .又∵EH ⊂平面DCEF ,∴BC ⊥EH ,∴EH ⊥平面BCF .由BC ⊥FC ,FC =DC 2+DF 2=5,S △BCF =12BC ×CF =52,在△CEF 中,由等面积法可得EH =15,∴V F -BCE =V E -BCF =13×EH ×S △BCF =16.。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8.6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解析
90°
P1
40 15 7 ,- 7 ,4
3
4
5
2∶3∶(-4)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例 1 】
证明平行问题
(2013· 浙江改编 )如图,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在四面体 A- BCD 中, AD⊥平 面 BCD,BC⊥ CD,AD= 2,BD = 2 2, M 是 AD 的中点,P 是 BM 的中点,点 Q 在 线 段 AC 上,且 AQ= 3QC. 证明: PQ∥平面 BCD.
v=xv1+yv2 .
(3)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u,则 l∥α 或 l⊂α⇔
v⊥u
.
(4)设平面 α 和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1, u2, 则 α∥β⇔ u1 ∥u2 .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知识回顾 理清教材
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设直线 l1 和 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v1 和 v2,则 l1⊥l2⇔
方法二 在线段 CD 上取点 F, 使得 DF=3FC,连结 OF,同证法一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A、B、C 的坐标,设点 C 坐标为(x0,y0,0).
→ 1→ ∵CF=4CD,设 F 点坐标系(x,y,0)则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例 1 】
证明平行问题
(2013· 浙江改编 )如图,
v2 =0. v1⊥v2 ⇔ v1·
(2)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 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u, 则 l⊥α ⇔ v∥u .
(3)设平面 α 和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1 和 u2,则 α⊥β⇔
u1⊥u2
⇔
u1· u2=0 .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理
方法与技巧
(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①线面垂直的定义:a与α内任何直线都垂直⇒a⊥α;
m、n⊂α,m∩n=A ⇒l⊥α; ②判定定理 1: l⊥m,l⊥n
③判定定理2:a∥b,a⊥α⇒b⊥α;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
⑤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α,a⊥l⇒a⊥β.
解析答案
(2)若四棱锥PDFBC的体积为7,求线段BC的长.
解析答案
题型三
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PA=AB=BC, E是PC的中点. (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析答案
(2)证明:AE⊥平面PCD;
解析答案
返回
思想与方法系列
思想与方法系列
16.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
典例
(14分)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 求证:(1)AN∥平面A1MK; 思维点拨 要证线面平行,需证线线平行.
思维点拨
解析答案
(2)平面A1B1C⊥平面A1MK.
思维点拨
线线垂直.
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需证
思维点拨
解析答案
温馨提醒
返回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方法与技巧
1.三类论证 (1)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 ②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③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③若m⊥β,n⊥β,n⊥α,则m⊥α;
④若m⊥n,n⊥β,β⊥α,则m⊥α.
【步步高】高三数学大一轮复习 中档题型规范练 向量与三角函数课件 理 苏教版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6.函数 y=sinπ2+xcosπ6-x的最大值为__2_+_4__3__.
解析
y=sinπ2+xcosπ6-x=cos x·cosπ6-x
=cos xcos
π 6·cos
x+sin
π 6·sin
x
=cos
x
3 2 cos
x+21sin
x=
23cos2x+21sin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 f(x)=2cosωx+φ+π3, 由题意得T2=π2,∴T=π.∴T=2ωπ,∴ω=2.
又∵f(0)=2cosφ+π3,x=0 为 f(x)的对称轴, ∴f(0)=2 或-2,又∵|φ|<π2,∴φ=-π3.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6.函数 y=sinπ2+xcosπ6-x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又φ∈0,π2,所以φ=π6, 故f(x)的解析式为f(x)=2sin2x+π6.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9.(14分)已知函数f(x)=Asin(ωx+φ)(其中A>0,ω>0,0<φ<
π 2
)的图象
与x轴的相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π 2
,且图象上一
个最低点为M23π,-2. (1)求f(x)的解析式;(2)当x∈1π2,π2时,求f(x)的值域.
解析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1
2
3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专题三 高考中的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解 f(x)=sin2x-2sin xcos x+3cos2x=1-sin 2x+2cos2x π =2+cos 2x-sin 2x=2+ 2cos(2x+ ). 4 (1)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T=π.
19π 11 π 9π (2)因为 24 ≤x≤π,所以 6 π≤2x+4≤ 4 . 2 π 所以 2 ≤cos(2x+4)≤1. π 所以3≤2+ 2cos(2x+4)≤2+ 2,即3≤f(x)≤2+ 2. 所以函数f(x)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2+ 2.
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的讨论, 首先要化成y=Asin(ωx+φ) +k(一角、一次、一函数)的 形式;根据 (2)中条件可确 定 ω.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例 1】 已知函数 f(x)= sin(ωx 3 1 π π 2 ωx + )+ sin(ωx- )- 2cos , 解 (1)f(x)= 2 sin ωx+2cos ωx+ 6 6 2 3 1 sin ωx- cos ωx-(cos ωx+1) x∈ R(其中 ω>0). 2 2
3 2 (2)由(1)和cos Acos B= 可 5 α.
高考题型突破
性质可知,y=f(x)的周期为π,
2π 所以 =π,即ω=2. ω
π y=-1的两个相邻交点间的距 所以f(x)=2sin(2x-6)-1, π 离为 ,求函数 y= f(x)的单调 再由2kπ- π ≤2x- π ≤2kπ+ π 2 2 6 2
高考数学苏教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中档题型规范练立体几何
第二人称,有亲切感,便于直接对话;也增强 语势,便于抒情。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灵活。
(二)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 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了解表达方式 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考点分析】 《盐城市2018说明、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能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 达效果。”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 说明 议论 描写 抒情
(一)记叙。记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 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 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 交代。
常见考点三:其他描写作用 1.描写角度: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 描写
答题模式:衬托、突出……特点。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
答题模式: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描写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答题模式: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常见考点一:本段(本句)运用了……表 达方式,有何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的 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 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常见考点二:描写及作用 1.肖像、神态描写及作用 答题模式: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
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 想性格等。
2.语言、行动描写及作用 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 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培养解题能力精讲系列 专题八 立体几何课件 理 苏教版
因为 A(- 3,0),B( 3,0),所以A→C·D→B+A→D·C→B= (x1+ 3,y1)·( 3-x2,-y2)+(x2+ 3,y2)·( 3-x1,-y1) =6-2x1x2-2y1y2=6-2x1x2-2k2(x1+1)(x2+1) =6-(2+2k2)x1x2-2k2(x1+x2)-2k2 =6+22k+2+3k122.(12 分) 由已知得 6+22k+2+3k122=8, 解得 k=± 2.(13 分)
直线与椭圆交于 C,D 两点.若A→C·D→B+A→D·C→B=8,求 k 的值.
解(1) 设 F(-c,0),由ac= 33,知 a= 3C. 过点 F 且与 x 轴垂直的直线为 x=-c,
代入椭圆方程-a2c2+by22=1,解得 y=± 36b,(2 分)
第十页,共19页。
于是236b=43 3,解得 b= 2,(3 分) 又 a2-c2=b2,从而可得 a= 3,c=1,(4 分)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32+y22=1.(5 分) (2) 设点 C(x1,y1),D(x2,y2), 由 F(-1,0)得直线 CD 的方程为 y=k(x+1),(6 分) 由方程组yx3=2+ky22x=+11,消去 y, 整理得(2+3k2)x2+6k2x+3k2-6=0.(8 分) 因为直线过椭圆内的点, 无论 k 为何值,直线和椭圆总相交。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则 x1+x2=-2+6k32k2,x1x2=32k+2-3k62,(9 分)
答案 x=-1 或 y-2=m+1 1(x+1)
第五页,共19页。
2、方法优化
利用(lìyòng)几何性质巧设方程求
典例22、在平面直角半坐径标系 xOy 中,曲线 y=x2-6x+1 与坐标轴
步步高苏教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配套课件10.2排列与组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知识回顾 理清教材
2.组合 (1) 组合的定义:从 n 个 不同 元素中取出 m(m≤ n) 个元 素 并成一组 , 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 个组合 . (2)组合数的定义: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 的 所有不同组合 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位数的个数为 A4 4=24; 第二类:0 不在十位位置上,这时,由于 5 不能排在十位位置 上,所以,十位位置上只能排 1,3,7 之一,这一步有 A1 3=3 种 方法.又由于 0 不能排在万位位置上, 所以万位位置上只能排 5 或 1,3,7 被选作十位上的数字后余下的两个数字之一,这一步 有方法 A1 3=3(种).十位、万位上的数字选定后,其余三个数字 全排列即可,这一步有方法 A3 3=6(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第 1 3 二类中所求五位数的个数为 A1 · A · A 3 3 3=54. 由分类计数原理,符合条件的五位数共有 24+54=78(个).
中间和两端有 A3 包括甲在 8种排法,
6 A3 · A 8 6= 336× 720= 241 920(种 )
(2)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两端; 内的其余 6 人有 A6种排法, 故共有 6 (3)男女相间.
排法 .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一 排列问题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例 1】 有 4 名男生、5 名女 方法三 (等机会法)
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 Cn 表示 . n! m A n m!n-m! (3)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Cm n = m= Am nn-1n-2„n-m+1 m! = , 由于 0! =1, 所以 C0 n= 1 . n-m m m-1 m m C C C (4)组合数的性质: ①Cn = n ; ② Cn+1= n + n .
【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12.3几何概型名师课件 理 苏教版
径BE上任取一点F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当弦为CD时,
就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此时F为OE中点),弦长大于
CD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到弦的距离小于OF,由几何概型公式得: P(A)=12×2 2=12.
题型二 与面积、体积有关的几
出的概率.
(4)结论:将解出的数学模型
跟踪训练3 (2014·重庆)某校早上8:00开始上课,假设该 校学生小张与小王在早上7:30~7:50之间到校,且每人 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刻到校是等可能的,则小张比小王至 少早5分钟到校的概率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由小王(x)和小张(y)到校的 时间对应的点(x,y)所构成的平面区域,再画出小张比小 王至少早到5分钟对应的点(x,y)所构成的平面区域,计算 出两区域的面积,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思维点拨
解析
思维升华
A的面积 所求概率为 P(A)=Ω的面积
一可昼能夜的内.如到果达甲该船码停头泊的时时间刻为是1等h,=24-12×122+4224-22×12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求它们中 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
=550766.5=11
013 152.
出的概率.
题型三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 例3 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 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
思维升华
例3 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 A为图中阴影
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 部分,全部结
一昼夜内到达该码头的时刻是等 果构成集合Ω 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时间为1 h,为边长是24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求它们中 的正方形及其内部. 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 AB=CD,PD>PA 知③正确;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5.底面直径和母线长相等的圆柱称为等边圆柱 .已知一
16π 等边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2,则其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圆柱的高为 4,则 V=π·22· 4=16π.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6.三棱锥 P-ABC 中,PA⊥底面 ABC,PA=3,底面 ABC 是边
解析 如图1知①错;如图2知②错;如图3在正方体中,两侧 面α与β相交于l,都与底面γ垂直,γ内的直线m⊥α,但m与β不 垂直,故④错;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3.设α、β、γ为平面,l、m、n为直线,则下列是m⊥β的一个充
② 分条件为________.( 填序号)
①α⊥β,α∩β=l,m⊥l; ②n⊥α,n⊥β,m⊥α; ③α∩γ=m,α⊥γ,β⊥γ; ④α⊥γ,β⊥γ,m⊥α.
解析 连结 B1C,AC,则 B1C 交 BC1 于 F,
且 F 为 B1C 的中点,
1 又 E 为 AB1 的中点,所以 EF 綊 AC, 2
而 B1B⊥平面 ABCD,所以 B1B⊥AC,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4.如图, 在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 柱)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AB1、BC1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
④ 是________.
①EF 与 BB1 垂直;②EF 与 BD 垂直; ③EF 与 CD 异面;④EF 与 A1C1 异面.
所以 B1B⊥EF,①正确; 又 AC⊥BD,所以 EF⊥BD,②正确;
1 显然 EF 与 CD 异面,③正确;由 EF 綊 AC,AC∥A1C1, 2
得 EF∥A1C1.故不成立的为④.
解析 对于①,若α⊥β,β⊥γ,α,γ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 ①错; 对于②,若m∥α,n∥β,α⊥β,则m,n可以平行,可以相
交,也可以异面,②错; 对于③,若α⊥β,m⊥α,则m可以在平面β内,③错;
易知④正确.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2.设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 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α⊥β,β⊥γ,则α⊥γ; ②若m∥α,n∥β,α⊥β,则m⊥n; ③若α⊥β,m⊥α,则m∥β; ④若α∥β,m⊄β,m∥α,则m∥β.
3 长为 2 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 P-ABC 的体积等于________. 解析 ∵PA⊥底面 ABC,
∴PA 为三棱锥 P-ABC 的高,且 PA=3.
1 ∵底面 ABC 为正三角形且边长为 2, ∴底面面积为2×22×sin 60° 1 = 3,∴VP-ABC=3× 3×3= 3.
A组
1 2 3 4
解析 对于①,当A∈l1时,结论不成立;对于②③,当l2⊂α 时,结论不成立.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2.设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 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④ ①若α⊥β,β⊥γ,则α⊥γ; ②若m∥α,n∥β,α⊥β,则m⊥n; ③若α⊥β,m⊥α,则m∥β; ④若α∥β,m⊄β,m∥α,则m∥β.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7.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底面 ABCD, 点 E、 F 分别是棱 PC、PD 的中点,则 ①棱 AB 与 PD 所在直线垂直; ②平面 PBC 与平面 ABCD 垂直; ③△ PCD 的面积大于△PAB 的面积; ④直线 AE 与直线 BF 是异面直线.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由n⊥α,n⊥β,得α∥β.又m⊥α,则m⊥β,故②正确.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4.如图, 在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 柱)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AB1、BC1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 是________. ①EF 与 BB1 垂直;②EF 与 BD 垂直; ③EF 与 CD 异面;④EF 与 A1C1 异面.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由条件可得 AB⊥平面 PAD, ∴AB⊥PD,故①正确;
若平面 PBC⊥平面 ABCD,由 PB⊥BC, 得 PB⊥平面 ABCD,从而 PA∥PB,这是不可能的,故②错;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7.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底面 ABCD, 点 E、 F 分别是棱 PC、PD 的中点,则 ①棱 AB 与 PD 所在直线垂直; ②平面 PBC 与平面 ABCD 垂直; ③△ PCD 的面积大于△PAB 的面积; ④直线 AE 与直线 BF 是异面直线.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对于③,若α⊥β,m⊥α,则m可以在平面β内,③错;
易知④正确.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3.设α、β、γ为平面,l、m、n为直线,则下列是m⊥β的一个充 分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 ①α⊥β,α∩β=l,m⊥l; ②n⊥α,n⊥β,m⊥α; ③α∩γ=m,α⊥γ,β⊥γ; ④α⊥γ,β⊥γ,m⊥α.
数学
苏(理)
中档题目强化练——立体几何
第八章 立体几何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A组
1 2 3 4
专项基础训练
5 6 7 8 9 10
④ 1.已知直线l1,l2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
序号) ①若l1⊂α,l2∩α=A,则l1,l2为异面直线; ②若l1∥l2,l1∥α,则l2∥α; ③若l1⊥l2,l1⊥α,则l2∥α; ④若l1⊥α,l2⊥α,则l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