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14b5c14693daef5ef73df5.png)
xx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文件精神,我院在省教育厅和省供销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xx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始建于xx学校,1994年更名xx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
经过36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 8万多名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xx人。
占地面积xx亩,建筑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xx万元,馆藏纸质图书xx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800多台。
学院下设会计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商务工程技术系、国际商务系、科学与人文系和继续教育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
现有招生专业xx个,有专任教师xx人,兼职教师xx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xx名,省级教学团队xx个,院级教学名师xx人。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情况一、总体设计,持续推动自2008年第一轮评估以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总抓手,尤其是新评估方案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颁布后,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每年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指标找差距,针对问题进行总体设计。
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结合“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制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和管理过程,形成了“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专业人才培养-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河南推拿职业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53ec5ce6294dd88d1d26b17.png)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文件院字〔2018〕89号签发人:娄赟河南推拿职业学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自评报告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职业院校评估制度,促进职业院校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18〕270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1—教督办〔2016〕3号)(简称两个《办法》)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文件精神,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评估工作,现将2018年我院自评情况汇报如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院内自评和校外专家及社会测评,认为学院在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地适应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能够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办学基础能力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是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及2001年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合组建的“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职业学院”。
学院由省委高校工委领导,省民政厅举办和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才培养质量高,招生就业两旺。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86494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e.png)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Self-Evaluation Report of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Talent Training ProgramI. IntroductionOu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ims to cultivate well-rounded and competent professionals with solid language skill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II. Curriculum DesignThe curriculum is well-structured,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literature,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courses are carefully designed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abilities. The programalso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through internships and research projects.III. FacultyThe faculty members are highly 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They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students. Thefaculty's expertise and enthusiasm have greatly enriche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IV.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teaching methods employed in the program are diverse and innovative. The use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group discussions, presentation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has made the learning process engaging and effective. The program also encourage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research, 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academic growth of the students.V. Student DevelopmentThe program has provided variou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language clubs,cultural events, and study abroad programs, have broadened students' horizons and enhanced thei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VI.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The program is well-equipped with modern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including language labs, libraries, and online databases. These resources have facilitated students' research and study, enabling them to explore diverse topics and perspectives.VII.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ou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has been successful in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and quality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The program has effectively equipped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excel in their future careers. We are committed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are dedicated to nurtu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glish professionals.自评报告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一、介绍我们的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9a0721711cc7931b716cf.png)
xx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文件精神,我院在省教育厅和省供销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xx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始建于xx学校,1994年更名xx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
经过36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 8万多名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xx人。
占地面积xx亩,建筑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xx万元,馆藏纸质图书xx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800多台。
学院下设会计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商务工程技术系、国际商务系、科学与人文系和继续教育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
现有招生专业xx个,有专任教师xx人,兼职教师xx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xx名,省级教学团队xx个,院级教学名师xx人。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情况一、总体设计,持续推动自2008年第一轮评估以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总抓手,尤其是新评估方案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颁布后,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每年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指标找差距,针对问题进行总体设计。
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结合“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制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和管理过程,形成了“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41f1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f.png)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2011年11月)根据省教育厅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部署,2010年3月我院启动评建工作。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理念,积极完善“工学结合,校局(所、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院整体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现将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学院概况学院建于1982年,前身为山东省法律学校。
2006年,升格为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同年,司法部批准将学院列入评授警衔范围,教师授警衔,学生统一着警服,学院实现了由中专学校向高职学院、由普通院校向警察类院校的转型。
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5部委确定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建有济南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550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
校内建有模拟法庭、速录室、安全防范监控室、警体训练馆等19个实训场所,8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0余万元,馆藏图书29万余册。
学院设有法律实务系、警务与安保系、公共管理与技能系、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5个教学部门和高职教育研究室、实习实训中心、图书馆3个教辅部门。
设有办公室、政治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5个管理部门。
建有法律类、警务类、技术类3个专业群,共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司法警务、监狱管理、劳教管理、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司法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社区管理与服务等11个专业,其中司法警务专业在今年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中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208de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4.png)
⼈才培养⽅案⾃评报告(⼀)学院概况:云南⼯商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春城昆明,是⼀所师资⼒量雄厚,学科特⾊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平较⾼的应⽤型⼤学。
学院主校区位于嵩明职教基地,占地1103亩,图书馆藏书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政⽤房等资产总值近10亿元。
学院下设11个⼆级学院,开设有50多个本、专科专业。
⽬前已形成了以⼯学(建筑⼯程、计算机⼯程、机械⼯程等)和商学(经济学、会计学、⾦融学、管理学等)为优势特⾊,⽂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学院坚持应⽤型⼤学的发展⽅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道路,着⼒为国家和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动⼿能⼒强、职业素质⾼的⾼素质应⽤型⼈才。
学院⾼度重视内涵建设,获得批准⽴项的省级教学质量⼯程建设项⽬达到44项,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云南省地⽅本科⾼校转型发展试点⾼校,被推选为教育部全国应⽤技术⼤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才强校战略。
⼤⼒培养引进⾼层次⼈才,全⾯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有⼒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加强队伍建设。
到⽬前为⽌,现有教职⼯千余⼈,其中具有副⾼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51名,具有研究⽣学历的教师355名。
并拥有著名经济学家、博⼠⽣导师顾幼瑾教授,两岸著名学者⾼宏华教授,著名信息专家李国彬教授等⼀批学者享誉国内外。
学院注重毕业⽣就业⼯作。
连续五年毕业⽣就业率⾼于97%,2015 年就业率⾼达98.7%,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作⽬标责任考核⼀等奖。
2015年,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就业典型经验⾼校暨全国⾼校就业⼯作50强,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校⽰范性就业指导机构。
同时,教育部直属项⽬滇西青年创业学院也顺利落户我院。
学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校和科研机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向周边国家的⼈才联合培养、知识产权转让,⾯向发达国家的⾼⽔平合作研究⽅⾯,逐渐形成了⾃⾝的特⾊和影响⼒。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f8b7ab168884868662d6b1.png)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自评报告 (1)一、学院概况 (1)二、评建工作 (3)三、分项自评 (9)(一)办学指导思想 (9)1.1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9)1.2 产学 (12)(二)师资队伍建设 (14)2.1 结构 (14)2.2 质量与建设 (15)(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7)3.1 教学基础设施 (17)3.2 实践教学条件 (20)3.3 教学经费 (22)(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24)4.1 专业 (24)4.2 课程 (27)4.3 职业能力训练 (30)4.4 素质教育 (33)(五)教学管理 (35)5.1 管理队伍 (35)5.2 质量控制 (37)(六)教学效果 (40)6.1 知识能力素质 (40)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43)(七)特色项目简介 (44)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46)第二部分自评结果汇总表 (49)第三部分学校分项目自评结果一览表 (50)湖北省教育厅: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于2005年正式启动迎评工作。
3年多来,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现将自评报告呈请各位专家审阅。
第一部分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政上隶属于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教育教学业务接受省教育厅指导,是全国计算机NIT 等级考试培训基地、全国移动商务应用能力考试点、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考点、湖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湖北省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学生3869人,教师222人。
办学历程学院前身为1987年1月建立的湖北省税务学校。
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独立招收高职生,为学校申办高职打下良好基础。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aaf9667e21af45b307a8f9.png)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学院基本情况 (1)一、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 (1)2、校区基本建设及环境美化 (2)3、实训基地建设 (3)4、教学经费投入 (4)5、专业建设 (4)6、师资状况 (5)7、社会影响与荣誉 (5)二、办学思路 (6)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工作成效与特色 (9)一、依托行业、整合资源,打造学院事业发展平台 (9)1、理顺办学体制,排除发展障碍 (9)2、发挥行业优势,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10)3、整合行业资源,促进校企互利双赢 (11)二、校企互动、分层递进,推动“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11)1、引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12)2、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高质量“双师素质”队伍 (12)3、夯实基础、分层递进,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13)三、规范管理,过程监控,完善多元化质量保障体系 (15)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建设,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16)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17)3、实施多元化评价,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7)四、全程合作、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8)1、深度融合,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18)2、立足行业,加强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20)3、全程合作,创新“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21)五、资源共享、分类建设,推进“双化型”实训基地建设 (22)1、着力职业能力提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2)2、创设职场环境,建设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 (23)3、合作共建,建设课堂化校外实训基地 (24)六、促进就业、服务社会,扩大社会影响力 (25)1、明确责任、加强指导,提高“双率一度” (25)2、产学合作、互惠双羸,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7)七、德能并举,以德为先,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28)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28)2、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29)3、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30)第三部分评建工作情况 (31)一、提高认识,全面动员 (31)二、周密部署,真抓实干 (32)三、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34)第四部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35)一、存在问题 (36)1、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36)2、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6)3、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36)4、精品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7)5、高职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7)二、整改措施 (37)1、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37)2、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7)3、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38)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 (38)5、探索高职教育发展,适应学院可持续发展需要 (39)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的通知》(苏教高〔2009〕39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苏教高〔2011〕19号)等文件精神,我院从2009年12月21日起,全面启动迎评工作。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b39f3b5ef7ba0d4a733bf1.png)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1)一、历史沿革................................................................................................................. . (1)二、基本现状................................................................................................................. ......................2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成效. (3)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更加明确 (3)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5)五、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规范 (5)六、教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5)七、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 (6)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7)一、学院领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7)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9)三、以增强职业技能为重点,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0)四、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2)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切实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5)六、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16)七、以学生就业为宗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8第四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9)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二、遵循职教理念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2)三、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和《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开展评建工作。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fb825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3.png)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通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成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注重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实验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深度合作,我们成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总的来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b8d17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我单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我单位一直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培养方式多样化。
我单位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开展了实践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师资力量雄厚。
我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单位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他
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五、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我单位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
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培养体系,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
的成就。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0bb0040b4c2e3f57276343.png)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改科研促教学,以特色创名牌,为经济发展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合格
总评
合格
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二级指标
序号及名称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自评
分值
合格
指标内涵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依据说明:
一、依据省、市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是我省一所主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商贸发展、培养服务、经营管理、会计等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我省、市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势,我院2007年1月24日修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报省教育厅。
3.专业结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专业设置培养的标准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调整结构,以财经类中的市场营销、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专业类为特色专业类,其中的特色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务实、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财会、金融、旅游为重点专业类;汽车机电、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为重点发展专业类。到2010年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0个,到2020年专业数稳定在35个左右。
(二)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理念先进,条件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办学优秀。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62a5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5.png)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一、引言自评报告是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二、评估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估,分析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并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3.加强学科建设。
评估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评估方法1.学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
2.教师自我评估。
教师对自己参与培养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师德师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3.学生成绩评估。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进步情况。
四、评估结果1.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满意,认为教师能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学生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虽然学生的学术水平整体较高,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学科设置方面,尚有一些冗余和重复现象;教学内容方面,有些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五、改进措施1.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加强图书馆建设,购买更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3.加强实践环节设计。
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4.优化学科设置。
对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和调整,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六、结语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84573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0.png)
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范文Self-evaluation Report on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Talent Training ProgramIntroductionAs an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institu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holistic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imed at nurturing students with solid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stro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is self-evaluation report, we will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faculty, and facilities in achieving our goals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our students in the ever-changing global landscape.Curriculum DesignOur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trong found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core cours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English grammar, phonetic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s well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choose electives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and career goals, such as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or English teaching.The curriculum also includes practical training components such as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study abroad programs, and research projects. These experiences allow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ettings and gain valuable skills that will benefit them in their future careers.Teaching MethodsOur faculty members are dedicated professionals who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 to our students. They employ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lectures, seminars, group discussion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addition, technology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room through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online resources, and virtual learning platforms.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our faculty members also organiz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lubs, 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s, and cultural events. These activitie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ild confidence, and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within the department.Faculty and FacilitiesOur faculty members are highly 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They undergo regula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to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tren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addition, our department is equipped with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including language labs,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a library with a wide range of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s.Furthermore, our department maintains strong partnerships wi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hich provides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ships, study abroad programs, and networking events. These partnerships help students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build connections with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Student Support ServicesWe offer a range of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to help students succeed academically and professionally. These include academic advising, counseling, language tutoring, career guidance, and job placement assistance. Our dedicated staff members are available to assist students with any academic or personal challenges they may face during their time at the university.In addition, we have established a mentorship program where senior students are paired with freshmen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throughout their academic journey. This program has been highly successful in helping students adjust to university life, develop study skills, and build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eer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ou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our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dedicated faculty,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and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we aim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their future caree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community. We are committed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look forward to further enhancing our program to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of our students and society.。
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2653d7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3.png)
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公司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我们的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们对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环节,让新员工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学以致用。
我们还加强了新员工的导师制度,确保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我们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案也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内部培训课程,涵盖了各个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我们还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我们鼓励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还建立了员
工轮岗制度,让员工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中锻炼和成长。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涵盖了领导力、战略规划、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得到了增强。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的员工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谢谢大家!。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df08c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总结和汇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特撰写此文,以期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引入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次,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开设了一系列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这些举措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
我们开设了一系列职业规划和个性发展课程,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这些举措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还不够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性发展还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社会的对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改进工作,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cbc225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3.png)
人才培养总结汇报人才培养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我们的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我们为每位员工制定了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根据其职业目标和能力水平,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培养机会。
通过这一举措,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我们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
我们定期组织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团队合作培训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们的员工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鼓励员工参与外部培训和学习。
我们支持员工参加各类行业会议、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这些外部培训和学习机会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与同行交流的平台,还为公司引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我们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
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为员工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这些活动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还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3c20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a.png)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11月目录一、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科学进行办学定位 (4)1、实现办学体制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4)2、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5)3、突出领导能力建设,引领学院改革发展 (6)4、注重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7)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打造教学团队 (7)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 (8)2、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培养教学名师 (8)3、突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 (8)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课程建设 (9)1、切实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9)2、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1)3、重视教育内涵建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 (11)4、着眼专业课程建设,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12)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3)1、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3)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高质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14)3、?订单教育?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5)4、规范管理顶岗实习,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6)五、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与学生管理 (16)1、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16)2、着眼于学生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 (17)3、建立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18)六、努力搞好社会服务,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19)1、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19)2、就业指导坚强有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21)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2)1、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有待继续更新 (22)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23)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24)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和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一)学院概况:云南工商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春城昆明,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主校区位于嵩明职教基地,占地1103亩,图书馆藏书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行政用房等资产总值近10亿元。
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0多个本、专科专业。
目前已形成了以工学(建筑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等)和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学院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着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获得批准立项的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44项,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被推选为教育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到目前为止,现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5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55名。
并拥有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顾幼瑾教授,两岸著名学者高宏华教授,著名信息专家李国彬教授等一批学者享誉国内外。
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
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7%,2015 年就业率高达98.7%,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2015年,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
同时,教育部直属项目滇西青年创业学院也顺利落户我院。
学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人才联合培养、知识产权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
学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被云南授予学习型d组织建设示范点、创先争优先进基层d组织,被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被昆明市命名为园林单位。
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教育袁贵仁,云南书记李纪恒,副书记仇和,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等数百位领导亲临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对学院发展应用型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面向未来,云南工商学院将继续秉承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创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二)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以评促建,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观念转变为先导,先后邀请了省内外多名专家来校举办高职教育讲座,学院领导带头做学习落实16号文精神系列专题报告,组织教职员工考察了省内多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全校范围内掀起高职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大学习、大讨论,以此推动全面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
经过两年的努力,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
学院确立了质量第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此基础上,学院修订完善了‘十二五’规划,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发展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负责任的公民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立足嵩明杨林开发区,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地区,把学院建成一所开放性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专业布局合理、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师资队伍数量足、结构优、教学模式融工学研为一体、社会认可度高、综合实力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政企校联动,实施三元一体办学显成效。
学院地处嵩明职业教育园区,区内的.丰富资源成为学院发展的基石。
五年来,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与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三元一体的办学特色逐步凸显。
1.实施三元一体办学,构建了高效的运行机制。
航空服务是东方航空与云南工商学院设计学院共同投资的政企校合办的高等院校。
2012年,为配合嵩明杨林职教园区、空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与东方航空等空公司积极探索合作办学之路,以政府为主导,民营化运作的模式,共同投资发展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与学院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使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通过双方合作,将政府在政策、信息上的优势与民办学校灵活、高效的运作模式相结合,使政企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办学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两年来,学院秉承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理念,与昆明市政府、嵩明杨林职教园区内40多家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建立了政府、企业、学院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了学院办学的活力,有效地加快了学院的发展。
学院与嵩明杨林开发区组建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嵩明杨林开发区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昆明市四区一县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全方位开展紧密合作。
嵩明杨林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向学院通报园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建设规划、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学院专业建设紧跟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定期召开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合作联席会议的决议,使众多企业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实训场所和兼职教师;由区管委会、学院、企业领导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联席会议,帮助学院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主动满足开发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
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赢。
学院依托嵩明县政府职能优势,不断加强校企合作。
嵩明县政府充分运用区内法规、政策、项目、资源配置等手段,积极引导和调动区内行业企业共同支持学院发展。
学院充分共享企业的信息、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2015年,由嵩明杨林开发区、嵩明县劳动局、嵩明县校企合作秘书处主办,云南工商学院承办了两届,嵩明杨林开发区、开发区人大、劳动局、开发区教育局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学院的校企合作,多次参加校企合作会议,汇集了40多家企业单位的代表。
学院与嵩明杨林开发区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聘请开发区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积极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始终坚持紧贴区域经济建设对职业人才需求脉搏,优化专业结构,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院专业建设的内涵建设思路;紧密围绕嵩明杨林开发区、红河等产业发展的需要,新建了建筑系、装潢系与艺术设计系,新增了建筑技术设计、中国古建筑设计、影视动漫设计等专业,调整了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并将多个专业划分为装饰设计类、建筑设计类类、艺术设计类等9个专业群,逐步形成与开发区产业对接的专业链。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出发,通过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根据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技能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课改思路构建课程体系。
先后完成了全院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职业范围、岗位分析,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习领域、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条件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已与80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较好地落实了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其中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等已经与紫苹果装饰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高薪班,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实施2+1培养模式过程中,各教学系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学结合、实训室加工作室等。
2.紧贴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开发成效显著,基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嵩明杨林开发区及领秀知识城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构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每个专业对应学生就业岗位设置了2-3个方向,使课程体系实现了就业岗位—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一一对应。
根据生产一线的要求,将职业岗位证书的培训和考证纳入正常的课程体系,实现课证结合,推行特色鲜明的双证书制度。
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仿真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先进方法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做一体化。
学院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成立了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完成了全院100多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建设与评定了《3dsmax》、《装饰设计材料》《航空服务》等12门校级精品课程,开展了突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在各教学系深入开展。
学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投入二十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课程与教材建设,重点支持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主的专业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
2011-2015年度立项和出版自编教材6本,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多门课程,共同编写高职教材5部,教材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3.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大,专业教学团队水平不断提升学院以相关文件和评估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为标尺,在保证师资充足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专任教师的企业经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近年来,共投入二十多万元资金引进、培训和优化师资队伍。
学院重点抓几件事:一是抓好专业教学团队组建工作。
先后形成了6个专业教学团队,确定了专业带头人(负责人)6人,骨干教师30名,双师素质教师20名。
二是着力抓好专任教师基本素质和企业经历的培养。
采取学历培养、课程进修、短期培训、到企业实践进修等多种方式,结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等政策导向,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出台了《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或校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接受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011年以来,学院组织了30人的岗前培训,组织6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高师培训基地的教师技能培训,有10位教师参加了学历、学位进修。
三是制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30多名来至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兼职教师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