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下设办公室、技术支持组、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2. 各组成员职责

(1)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组成员开展工作。

(2)技术支持组:负责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预警等工作。

(3)现场救援组:负责地质灾害现场救援、人员疏散、财产转移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防疫等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等工作。

(6)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宣传等工作。

三、预警与响应

1. 预警

(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2)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等级,发布预警信息。

(1)根据地质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现场救援、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3)对受影响区域进行人员疏散、财产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应急处置措施

1. 人员疏散

(1)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进行疏散,确保生命安全。

(2)对疏散居民进行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2. 现场救援

(1)组织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部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部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单位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办法》

4. 《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3. 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4. 齐抓共管,责任到人。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六、应急响应

1. 预警阶段:当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 应急响应阶段:

(1)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2)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

(3)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灾害发展情况;

(4)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5)及时上报灾情,请求支援。

七、应急处置

1. 人员疏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2. 道路抢修:组织抢修受损道路,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畅通;

3. 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抢修:组织专业人员抢修受损设施,确保正常供应;

4. 灾害调查与评估:组织专业人员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犹如自然界中隐藏的猛兽,一旦发作,往往给人们的生

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这一潜在的威胁,对地质

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及时、科学的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要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随着时间的

推移,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人口的分布和活动范围也有所改变。新的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的拓展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都

可能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和复杂性。同时,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

供了更先进的监测手段和预警技术,原有的应急预案可能无法充分利

用这些新技术,从而影响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在修订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每种灾害都

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发生规律和影响范围。比如,滑坡通常与山体

的坡度、岩土性质以及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泥石流则多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激发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形成;崩塌往往发生在陡峭的悬崖

或陡坡处;地面塌陷则可能与地下开采活动、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有关。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修订应急预案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风险评估。这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气象因素、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分析,结合实地勘察和专业的地质评估,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内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程度。对于高风险区域,要制定更

为严格和详细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提前疏散居民、加强监测预警等。

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也是修订的重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

为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应急组织体系

1. 国家级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地方级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指挥、协调和监督

工作。

3.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处置和恢复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

1. 预警阶段

(1)监测预警部门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阶段

(1)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情况,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开展应急

救援工作。

(2)受影响地区政府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3)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地质灾害处置和恢复工作。

3. 应急恢复阶段

(1)受影响地区政府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专业救援队伍完成地质灾害处置和恢复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

1. 物资保障:各级政府要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各级政府要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4. 通信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强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信息畅通。

六、应急响应级别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0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
国务院成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 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 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 部,负责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相应成 立本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 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
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工作组
应急指挥机构下设应急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交通保障组、医疗 卫生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新闻工作组等。
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01
组建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灾害现场
的抢险救援工作。
加强培训与演练
02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地质
灾害的能力。
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03
建立应急救援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
救援行动。
物资与装备保障
储备重要物资
提前储备应急救援所需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如帐篷、食品、药品 、救援工具等。
03
预警和预防机制
预警级别
01
来自百度文库
02
03
04
Ⅰ级预警
表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地质灾 害,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调
动各方面资源进行防控。
Ⅱ级预警
表示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需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调配主

中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中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

三、组织体系

(一)领导小组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应急指挥部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三)应急专家组

成立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情况。

2.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防治任务和责任。

3.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地质灾害发生。

4.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二)预警措施

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2. 制定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部门

和公众。

3. 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相关预警信息。

五、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流程

1. 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

2. 组织专家对灾害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灾害等级。

3. 指挥部根据灾害等级,决定应急处置措施。

4. 组织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投入救援行动。

5. 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巡查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二)应急处置措施

1. 疏散转移受灾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2. 进行抢险救援,恢复基础设施和交通。

3. 开展卫生防疫和医疗保障,防止疫情发生。

2024年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二篇)

2024年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二篇)

2024年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____年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第一章绪论

一、地质灾害的背景

____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进一步,地质灾害频发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乡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对地质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防范体系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二、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

本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护乡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提前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增强村委会及相关部门的应急灾害处置的能力,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防灾抗灾与救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组成和责任

一、预案的组成

(一)预案的编制工作要求

1. 本预案由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编制。

2. 预案编制小组由村委会委派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调研、把握村级地质灾害形势、确定预案制定目标和应急响应预案等工作。

3. 预案编制工作应依据各类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历史资料、科学研究资料等进行编制。

(二)预案的具体内容

1. 地质灾害情报分析与预警,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和常规的灾害预警方案等。

2. 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疏散与转移、救援与抢险、避险场所、物资储备与供应等方面的详细预案。

3. 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包括灾害易发区域划分、安全居住规划、防灾减灾措施计划等。

4. 灾害案例分析与借鉴,包括历年地质灾害案例分析、经验总结与借鉴等。

二、预案的责任

(一)应急预案制定责任人员

1. 村委会主要负责人: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

202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篇)

202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篇)

202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前言

地质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需要我们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我们制定了202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工作。

二、预案目标

本预案的目标是迅速应对和处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缩小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体系

1.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部署和决策。

2.应急救援队伍: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组成,负责现场搜救、救援和紧急排险任务。

3.应急物资保障队伍:负责及时调配储备物资,确保救援队伍和受灾群众的应急需求。

四、预警和监测

1.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各级政府和受灾地区。

3.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知识普及率,加强灾害风险教育和预防意识。

五、响应和处置措施

1.听到地质灾害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安全转移工作。

2.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灾区,进行人员搜救和救援工作。

3.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疏散受灾群众,确保其人身安全。

4.实施紧急排险工作,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5.启动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受灾地区的食品、水源、医疗等基本生活所需。

六、应急救援

1.组织开展现场搜救和救援工作,确保被埋人员生命安全,及时转移受伤人员。

2.遵循先救助伤员、后救助财产的原则,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2024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4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02
地质灾害类型与特点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01
崩塌
02
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 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
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 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 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 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03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人员组成
国家级应急指挥部
设立在国土资源部,由部长任总指挥,相关副部长任副总 指挥,成员包括各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省级应急指挥部
设立在各省级政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要负 责人任总指挥,相关副职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地级市 (自治州)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告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04
05
应急处置措施与资源保障
先期处置措施和现场指挥权移交程序
先期处置措施
在地质灾害发生初期,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 灾害评估、危险区域划定、人员疏散 等基础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权移交程序
随着灾害形势的发展,现场指挥权由 地方政府逐级上移,直至国家级应急 管理部门。指挥权移交过程中,需确 保信息畅通、责任明确、指挥有序。
复杂性
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因素复杂多样,增加了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应急预案

一、总则

1. 目的

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的防范、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组织体系

1. 领导机构

成立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工作机构

(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调度,下设办公室、监测预警组、现场处置组、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2)监测预警组: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

(3)现场处置组: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现场的救援、抢修、重建等工作;

(4)转移安置组:负责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临时生活救助;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资金等保障工作;

(6)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收集、报送、发布和宣传报道。

三、预防与预警

1. 监测与巡查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及时发现和报告险情;

(3)加强对气象、水文等灾害性因素的监测预警。

2. 预警信息发布

(1)根据监测预警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置

1. 启动应急响应

(1)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最新版本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最新版本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最新版本

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1 灾害等级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地质灾害划分为轻微、一般、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等级。

1.2 应急响应级别

•Ⅰ级响应:特别重大地质灾害或灾情发生

•Ⅱ级响应:重大地质灾害或灾情发生

•Ⅲ级响应:一般地质灾害或灾情发生

•Ⅳ级响应:预警信号发布、预防准备

1.3 任务分工

•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调查评估、疏散转移、救援救治等工作

•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

•受灾群众:配合政府工作,听从指挥,迅速有序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1 预防措施

•清理河道,加固次生灾害危险地段

•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风险意识

2.2 处置措施

•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流程

•建立高效率的信息通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

•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以应对各类地质灾害情况

2.3 救援救治

•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尽快转移受灾群众

•设置临时救援点和医疗点,对伤员进行救治

•进行事后评估和信息整理,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结语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常见且危害巨大的一种。只有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希望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广大民众都能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共同努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总则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管理

01总则

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依据

目的和依据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不适用范围

本预案不适用于人为因素导致或虽由自然因素导致但已经转化为人为灾难的事件。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范。

预防为主

分级负责

科学抢险

资源整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层响应,建立健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联动机制。

加强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0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

负责指导协调本行业、本领域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军队和武警部队

根据需要,负责协调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国务院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整治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整治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

三、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高防治能力。

2.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高效

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地质灾害

整治工作。

4. 社会参与,群防群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局面。

四、组织体系

1. 成立地质灾害整治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地质灾害整治工作。

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策措施,协

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3.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抢险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

1. 预警:当监测到地质灾害发生征兆时,立即启动预警响应,发布预警信息,通

知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2. 应急响应: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

响应。

3. 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

(1)转移受威胁人员,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封闭危险区域,防止灾害扩大;

(3)开展抢险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质体性质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自然灾害。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

1. 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单位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提高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范围:本预案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三、预案编制和修订

1. 编制机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国家自然资源部牵头组织编制,各级地质灾

害防治部门和相关单位参预。

2. 修订周期:预案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期修订,修订周期为3年一次或者根

据需要进行暂时修订。

四、应急响应级别

1. 一级响应: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即将启

动应急预案。

2. 二级响应:发生较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需要启

动应急预案。

3. 三级响应:发生普通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启

动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组成

1. 预案名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 预案编号:GAZHY-2022-001

3. 编制日期:2022年1月1日

4. 修订日期:2024年1月1日

5. 预案主要内容:

5.1. 灾害评估与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

区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灾情信息。

5.2. 预警发布与信息传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向相关部

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制定适合本地区的
应急预案。
地方实际情况
03
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实际
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应急预案。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 为应急预案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 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为主
注重预防,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置地质灾害风险。
灾害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致灾因素、承灾体和灾情等,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监测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巡 查、观测和检测等。
异常情况报告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 应措施。
预警机制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划分预警级别。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总则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监测 • 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措施 •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 •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保障措施 •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实施
01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总则
目的和意义
1 2 3
减少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制定应急 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应急处置评估
对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重建效果评估
对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进行评估,分析重建过程中的成效和问题,为 后续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06
附则
预案管理与更新
01 02
预案修订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的需要。修订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如遇重大地质灾害或应急管理需 求,可随时进行修订。
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为受灾地区提供专业服务,如心理疏 导、灾后防疫等,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3
监督与公示
加强对社会救助款物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捐赠 资金用于救灾和重建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使 用情况。
总结评估
灾害原因分析
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类似 灾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预案实施时间
• 实施日期: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订,自修订内容公布之日起执行。各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应按照本预案 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级预案,并抓好贯彻落实。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 预案概述 • 应急响应机制 • 应急处置措施 • 应急保障措施 • 后期处置 • 附则
01
预案概述
预案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2)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2)

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应急组织机构 (3)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

2.3应急工作组 (6)

3. 预防预警机制 (7)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7)

3.2预警 (8)

3.3预警支持系统 (9)

3.4预警级别及发布 (9)

3.5预警预防行动 (10)

4. 应急响应 (12)

4.1应急响应分级 (12)

4.2应急响应行动 (13)

4.3情况通报 (14)

4.4特别情况处理 (15)

4.5信息共享和处理 (15)

4.6指挥和协调 (16)

4.7应急处置 (17)

4.8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8)

4.9群众安全防护 (18)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9)

4.11信息发布 (19)

4.12应急结束 (20)

5. 善后工作 (20)

5.1善后处置 (20)

5.2社会救助 (20)

5.3总结分析 (20)

6.应急保障 (21)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21)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21)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23)

7.监督管理 (23)

7.1宣传、培训与演练 (23)

7.2奖励与责任 (24)

7.3监督检查 (24)

8.附则 (24)

8.1名词术语解释 (24)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

8.3预案解释部门 (24)

8.4预案实施时间 (24)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及时、科学处置地质灾害,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依法规范,快速反应。依法应对和处置地质灾害,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3)分级负责,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当地人民政府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

1.5地质灾害现状

1.5.1地质灾害特征

根据我市地质结构和人文工程活动特点,地质灾害的成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布于山地丘陵区、高强度矿业开采区的崩塌、滑坡、泥(碴)石流灾害及地面沉陷灾害;二是分布于湖区、病险水库堤坝地段的堤岸崩滑和管涌灾害。

1.5.2地质灾害规模

1.5.3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我市7个省级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是:

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1 应急组织机构

2.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领导和指挥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本预案,研究决定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重大问题,部署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信息的统一处理,及时向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援助;指导县、市、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工作,必要时,直接指挥较大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完成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2.2.2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收集、综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险情、灾情等信息,提出防灾救灾建议;传达、落实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和指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技术机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协调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组和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组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组织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对策和措施,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实施;汇总和整理地质灾害有关信

息,负责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办理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3 专家组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立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专家组,由各方面地质专家组成,参与、指导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并对突发地质灾害直接或潜在影响进行评价,为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2.2.4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负责组织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掌握实时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及时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避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和发放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军分区司令部负责组织指挥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负责协助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疏散并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协助灾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维护社会治安,制止、查处恶意夸大传播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