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合集下载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在全球占44%,死亡数占50%,全球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的新发胃癌患者,其中约有50万都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

关于诱发胃癌的因素,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因素(过量摄入高盐、烟熏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和习惯因素(喝酒、抽烟、缺乏运动等)。

在这些因素中,最大的外因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估计,我国有50%以上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总数超过了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布过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该研究使用我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并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癌为92.2%,普通人群为75.6%。

这项研究表明,不管是贲门癌还是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我国人群患胃癌的巨大风险。

我国大约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60%以上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幽门等位置的胃粘膜上,在繁殖生长的时候会产生毒素,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还会激发人体免疫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而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至胃癌,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二、2种食物或加速胃癌进展,少吃为好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摄入下面几种食物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展,最好要少吃。

1、烧烤如果长期大量吃烧烤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的副主任雷敏提到,肉类在经过高温烘烤后,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变性,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胃癌的发生。

2、腌制食物在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的元凶终于找到了,医生说尤其这3种食物,千万不能吃

幽门螺杆菌的元凶终于找到了,医生说尤其这3种食物,千万不能吃

胃病在我国似乎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胃癌发病约98.9万例,有70万例在亚洲,而中国就有46.3万例,占总发病例数的46.8%,导致胃癌的因素很有很多而且又复杂,除了和我们的基因、人种,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外,最重要的还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所以胃病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寿命,我们必需重视起来。

老话说的好,病从口入。

胃癌用这个词用在我国在适合不过了,那我们日常需要通过什么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的发生呢?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罪魁祸首:(1)喜欢吃腌制食品:腌腊制品、泡菜以及辛辣食物,这些东西长期对胃产生刺激,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漫长的过程中便可能“累积”成胃癌,所以增加患胃癌风险比日常人高4-5倍。

(2)霉变食物: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如果多吃的话会造成胃癌的。

常见的霉变食物有霉大米、霉玉米、霉花生等。

调查发现,吃发霉粮食的人比不吃发霉粮食的人的胃癌发病率显著增高。

研究表明,霉变食物中的真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致癌毒素,同时还可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类的合成,具有双重致癌作用。

有些真菌本身可能会导致癌变,有的真菌可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的含量提高,从而为这些物质合成为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提供了基础。

(3)饮酒:长期饮酒有可能会得胃癌的,经常过量饮洒,致使胃部屡屡遭受乙醇的劣性刺激,特别是乙醇含量较高的烈性酒,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

这种胃癌的病因是较为常见的。

除了饮食因素外,与胃癌有关的因素还包括遗传因素。

幽门螺杆菌肆虐的原因是胃粘膜损伤,给幽门螺杆菌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单杀菌不修复胃粘膜复发率极高,卫乐舒益生菌针对胃粘膜修复,专利复合益生菌杀幽门螺杆菌,增强胃粘膜的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了胃病的复发。

有研究证明,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4倍。

此外,胃癌发生还与胃溃疡、胃息肉以及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息息相关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还应该及时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做到养胃护胃的工作,日常可以多吃些益生菌卫乐舒,调节胃部的微生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中仍排在第二位。

2016年1月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二位[1]。

从病因学上说,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环境、宿主遗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2]。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的能够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西方发达国家HP 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等环境影响,感染率会更高,可高达80%;有文献报道HP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癌前疾病、胃癌以及胃溃疡的重要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各方面机能衰退,全身器官以及自身免疫了均下降,随着胃粘膜变薄,粘膜屏障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粘膜上皮细胞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一些癌前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上皮的正常细胞随之减少,对HP的自我清除能力也下降,故导致HP感染的发病率升高,一定程度也提高了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3]。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1994年将其列为了第一类致癌因子,目前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4]。

但是,目前尚未明确HP感染与上消化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屏障学相关,HP 感染对上消化道的肌肉张力的变化产生影响,属于上消化道的胃食管的屏障功能的改变;HP感染可以对胃内容物的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壁细胞的功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因素[5]。

已有动物实验提示,HP感染会产生壁细胞的抑制蛋白,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因胃癌前疾病中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病时也会因HP感染导致胃酸分泌的抑制[6]。

故HP感染以后,会导致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侵蚀,对胃粘膜细胞类型变化产生影响,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均为胃粘膜重要的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它存在于大约一半以上的人体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以下是一些试题供参考。

试题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请简要描述其传播途径。

另外,列举一些可能存在传染风险的情况。

试题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组织后,通过哪些机制导致炎症反应和胃部病变?请从细菌特性、毒素产物、免疫反应等方面进行论述。

试题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描绘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胃部不适、疼痛、恶心等症状。

并简述为何部分人感染后无明显症状。

试题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列举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方法,并简要说明各自的适用情况、优缺点及操作原理。

试题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请简述常见的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联合治疗、药物选择、治疗方案等,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试题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要求以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试题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备受关注。

请简要阐述二者之间的关联,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癌风险的机制等。

试题八: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特殊人群中的处理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提出适用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请从安全性、疗效和特殊情况等角度进行讨论。

总结:通过以上试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问题,包括传播途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检测方法、治疗策略、预防措施以及特殊人群的处理等。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防治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及防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及防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第34卷第11期2018年6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4 No.11Jun. 2018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及防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豆传辉(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胃部疾病演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研究也得到了进展,同时在临床应用中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癌的治疗和预防的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

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治疗状况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癌中图分类号:R735.2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1982年由Marshall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

之后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同时,使用幽门螺旋杆菌制造胃癌动物模型的成功更加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

1998年日本watanabe T等<1]报道了通过建立蒙古沙土鼠H p模型研究H p的致癌性。

结果显示所有感染H p的蒙古沙土鼠很快出现慢性胃炎,26周后2/3的动物出现肠上皮化生,54周后有1/4发展为胃癌。

再次验证了H p对胃癌的发生有影响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之内居第四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

易发生胃癌的胃部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増生。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的致病因子,H P感染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相当高。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关系密切,然而这种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和未知。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 直接的炎症反应:当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胃部后,会引起胃部的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其他细胞的调节等等。

长期的炎症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和修复,而修复过程中会形成许多细胞异常,如结节状胃病和肠化现象等,这些都是胃癌可能的前期病变。

2. 菌素作用: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细菌菌素CagA是其致癌作用的关键因素。

CagA可以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途径,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基本生理过程。

此外,CagA在诱导恶性细胞增殖上有着独特的角色,它可以触发胃黏膜细胞生长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3. 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包括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等。

然而,幽门螺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深度免疫抑制,这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风险。

总之,以上三个机制都与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进程有关。

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化现象存在紧密联系,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表明通过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肠道炎症可能是预防或延
缓胃癌的有效策略,此外,对CagA和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精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其感染往往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通常通过口-口、口-手、口-食物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后,它会侵袭胃黏膜并繁殖,导致胃炎、胃酸过多以及溃疡的形成。

长期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与许多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息息相关。

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常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毒素侵袭胃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患者常常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可引发严重的胃炎并进一步发展成胃溃疡。

其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胃溃疡是一种胃黏膜损伤的疾病,其主要病因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酸侵蚀黏膜,最终形成溃疡。

临床上,胃溃疡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疼痛、胃灼热感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第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据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长期慢性胃炎可能进一步演变为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胃炎、胃溃疡,还对胃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然而,并非每个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问题。

有一些人身体的免疫力较强,能够抵御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从而不会产生明显的胃肠道疾病。

而一些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没有临床症状的人,则被称为“健康菌携带者”。

这也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引发胃肠道问题,个体差异和其他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菌药物联合酸抑制剂。

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酸分泌,可以有效根治感染并缓解胃肠道症状。

专家答疑: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专家答疑: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专家答疑: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吗?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

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许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下面是大同消化病医院著名胃肠病专家、东方胃肠病研究中心段连胜主任为大家所做的解答。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段连胜主任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内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中,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发的。

不过,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并不表现出症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进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肠疾病。

除一般途径,如经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感染外,特别要注意经医疗器具传播。

在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时,内镜及活检钳、治疗器械如果清洗及消毒不彻底,即可通过其传播给从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医护人员和病人。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肠疾病的关系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 胃癌;(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

世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

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主要是饮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或早期胃癌术后,也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不过,段主任告诫人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株种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演变为胃癌。

这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种株有很大关系,只有毒力很强、致癌机会高的菌株方才有可能导致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定居在胃黏膜上。

多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免疫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并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的疾病。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胃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受损,并释放自身抗原。

免疫系统为了清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会产生自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的胃黏膜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生。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等胃部病理改变,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和炎症反应可能是促进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溃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溃疡是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时,胃酸和胃黏膜融合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溃疡的发生。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干扰胃黏膜的修复过程,延长溃疡的痊愈时间。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性疾病的关联除了胃相关疾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与免疫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关联。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并加重免疫系统性疾病的病情。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主要策略是采用抗生素联合酸抑制剂。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情况而定。

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以达到彻底清除感染的目的。

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自述:胃癌如何恋上我

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自述:胃癌如何恋上我

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自述:胃癌如何恋上我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被幽门螺旋杆菌所感染。

在中国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数,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9%,大约有7亿的人口被螺旋杆菌感染。

这就意味着,每五个人当中就会有三个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致癌物,它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非常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会发生胃癌吗?应该如何进行检查与治疗?今天终于抓住了一支幽门螺旋杆菌,在严刑拷打下,它终于向大家交代了自己的秘密。

一、幽门螺旋杆菌介绍大家好,我是幽门螺旋杆菌,英文名是HP,这些年我的名气非常大,名气几乎要超过了乙肝病毒与人类乳头瘤病毒。

我出名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发现我与胃溃疡和胃炎有直接的关系。

我由澳大利亚的沃伦与马歇尔发现,他们取得了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使我的身份直线上升。

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胃癌也和我有直接的关系。

今天我将在大家面前剖析一下自己,大家可以都过来听听。

二、我是胃里唯一存在的细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和HPV不同,我是细菌,并不是病毒。

我喜欢呆在酸性的环境中,我不喜欢有氧气的地方。

我的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然而胃里的环境非常满足我的需求。

我是在胃里生存的唯一一种微生物。

,更让我自豪的是没有任何种族与我进行抗争,我是胃里唯一生存的微生物。

三、人类是如何招惹我的人类对于我来说是唯一的传染源,我会隐藏在人类的胃里、牙菌斑中、唾液里以及粪便中。

因此,人类若招惹我,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

第一,口口传播,大家在一起共餐时,尤其是在外就餐时是感染我的主要途径之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人类在接吻时,研究表明,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会残留在唾液中,而人类在接吻时是唾液进行交换的非常直接的方式。

温馨提示一下,我还可以在人类的龋齿与牙菌斑上生长与繁殖,大家一定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千万不要共用一把牙刷。

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通过肉制品到达胃里,发生感染。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2017-02-10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胃痛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癌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我们的胃液是一种pH值为0.9~1.5的酸性液体,绝大部分细菌都无法生存。

而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类胃里面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当人体胃粘膜免疫屏障受到损伤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突破胃粘膜屏障,从而寄生在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作为胃中唯一的生物种类,它却没起到好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等,这些个个都是有毒物质,它们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直至诱发胃癌。

因此WHO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主要诱发因子。

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应及时清除,以当前医疗水平,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感染者经过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基本能被杀灭。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方法是3联疗法或4联疗法,并在停药后1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检。

如果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家中的其他成员也要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否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治疗时最好全家感染者一起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再次交叉感染。

四、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极易感染1、筷子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中国人的共餐方式使得幽门螺杆菌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同理,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使用公筷。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因胃癌而死亡的人数超过78万,胃癌是各类癌症中的第三高致死率。

因此,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相关机制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一、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1. 流行病学证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

此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越早,胃癌发病风险越高。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菌毒素、细菌产生的酶等,引起胃黏膜损伤与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突变,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亚型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亚型的胃癌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弥漫型胃癌相关,而不是与肠型胃癌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不同亚型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机制1. 幽门螺杆菌的特有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毒力因子,如细菌细胞外分泌系统(CagA和VacA)、尿素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CagA蛋白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干扰细胞生长和凋亡机制,改变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突变。

2. 免疫反应的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异常,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增多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的 研究进展
目录
OUTLINE




本PPT将从以下三个时间点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 展做一简要介绍。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目录
研究背景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在人胃中发现幽 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 对于Hp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经 明确,而Hp与胃癌的关系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 究。
目录
周丽雅,崔荣丽.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十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646-647.
目录
研究背景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均证实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增加胃癌 发病的危险性。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将Hp列为人类一级致癌因素。
目录
目录
展望

1.
但尚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比如:
Hp感染致癌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进一步的研究 将有助于开展靶向治疗、分子筛查诊断等; 目前尚没有研究将细菌毒力因素、宿主免疫反应、环境 因素等多种信息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综合性筛查模式, 从而有效地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 迄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施了普遍的Hp检测和根除计划 来初级预防胃癌的发生,该策略是否可行的确需要更多 的研究来权衡利弊。
目录
2.
3.
周丽雅,宋志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5):349-351.
目录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目录
目录
研究内容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关系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关系的探讨
p t nsCo cu i n No —c r i c n e lt dt fci n a i t. n ls o e s n a d a a c ri r a e Hp i e t . se o n o
【 e rs at ne H loa epl R p e ee Ky Wod】G r c c ecbc ry r aiu a s si a r c i t o i d r tt s H 阳性率 为 7 . p 3 %。贲 门癌 2 例 , p阳性 者 1 例 ,阳性 率 4 6 H 2
学确诊 的 胃癌 患者 18例 , 2 进行 Hp检测 , 采用快速尿素酶 试验 与病理 染色相 结合 , 两种检 测方法 中任 意一种
阳性定 为 Hp阳性 , 两者均 阴性定为 Hp阴性。 结果 1 8 胃癌患者总的 Hp阳性率为 7 . 贲 门部 胃癌 Hp 2例 34 %, 阳性率 为 4 、 非贲 门部 胃癌 Hp阳性 率为 8 . 两者 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 < .5 ; l 6 %, 2 04 %, P 00 )HpF, 胃癌患者 中, E陡的 贲 门部和 非贲 门部 胃癌 的人数 构成比为 1 . 28 %和 8 . Hp阴性 的 胃癌 患者 中, 门部 、 72 %; 贲 非贲 门部人数 构成 比 分别为 4 . 1 %和 5 、 P O 1 。结论 非贲门部 胃癌与 Hp感染关 系密切。 2 88 < 、 ) %( 0
Z a au ,a i jn T eP ol opt usa on Q ehn H nnPo i e C ia hoD g o PnJ nu. h epe H s ilfQ  ̄hnc u ̄, usa ea r n ,】 O jc v T xl eh li si bt e ecbc r y rietnadt oi n A s at bet e o p r t rao h e enH loat lin co n epsi s f r i e o e e tn p w i o p o f i h t o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生活的人,一起“中招”——并不只是巧合。
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是目前所知能
唯一 够在人胃中生存的
微生物种类。
1984年,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胃部感染幽 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 胃癌等胃病的最主要原因,并因此获得了
诺贝尔医学奖。
“帮凶”
1、分泌毒性物质:氨和磷脂酶以破坏胃黏膜,
都有
胃癌存在家族聚集性现象, 有研究称患者家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 高2-3倍。
1.中国胃癌的患病率是全球的多少倍? 2.为什么中国的胃癌患病率如此高?
长期吸烟喝酒、 吃油炸、烟熏、腌制食品, 高油高盐、 食物过烫、 饮食不规律、 暴饮暴食
胃癌它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癌症。
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
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上皮 细胞。
2、分泌化学物质: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
细胞DNA突变的机会。
幽门螺旋杆菌
已被 世界卫生组织
列为:
“一级致癌物 ”
不仅致癌,几乎100%的慢性胃炎、67%-80%的 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是由这种病菌引 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水源、食物传染,中国人吃饭不
分餐,互相夹菜,通常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几乎全 家都会被传染。这也是为什么有家族胃病史的人,要
格外注意幽门螺旋杆菌。
2 据调查,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59%,几乎每 1 个人中就有 人感染。
胃病及胃癌有“家族聚集”现象
1、家庭的饮食习惯; 2、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
根除幽门螺杆菌 可以让得胃癌的风险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根据今年国际胃癌大会的报告,中国胃癌
发病率大约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

中国的每年新发胃癌的病例,占到全球新
发病例的

最小的发病人群已低至25岁,
的胃癌发病率将
,其中
发病率增长尤为显著。

发病的高峰年龄段。
如饮食不规律、吃霉变食物、 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熏制食品等。
癌变的危险。
降低
约39%
碳14?碳13?
碳14?碳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图、一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