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作业
[VIP专享]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表现是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关贸总协定)2.两极格局形成但苏联在经济上还是无法与美国抗衡3.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4.西欧和日本相继崛起20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5.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国家相继崛起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强、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1.原因:经过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完全被破坏;英、法等战胜国经济实力大大被削弱;苏联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唯独美国经济在战争中不仅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大地膨胀起来。
2.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现(1)194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出口贸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2)美国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领先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巨大经济实力和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3.美国夺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步骤(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即《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 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等战 败国国内经济百废待兴,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 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且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 外汇黄金储备。在这种背景下1944年夏召开了联 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 一体系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积极作用: ①此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 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 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持 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 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 (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请拟订一下我国应对这一 挑战的措施。
答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因势利导,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2)坚持对外开放,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 原则,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企业,学习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
化迅速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 发展的机遇。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重建 1.
(1
(2)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 (3
特权福利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专题概述】 在国际经济方面,二战使人们 认识到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支撑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 大支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实现了合理流动,各 种资源在更大空间的生产领域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最早产生于美国, 能源:核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领域: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3)标志:电子 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5)计算机产生最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 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国际互联网的开通;(7)生物工程的核心: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8)出现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9)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①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 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成立的必要性(原 因、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欧洲一些资本主义 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促进经济的 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③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 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 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 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 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5)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卷版)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
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
这表明A. 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 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 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2. (2021·广东卷)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3. (2021·湖南卷)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
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 修改宪法无法阻挡B. 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 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4.(2021年1月浙江选考)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
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 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 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C. 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 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5. (2021·山东卷)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
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A. 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 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D. 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6. (2021年1月浙江选考)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东道主克林顿总统提出一项计划,推进实行“安全与经济、双边与多边并重”的战略合作。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
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
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误区1】 世界银行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 不平衡 诊断: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世界银行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 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增长。 【误区2】 在通向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欧洲共同体开创了主 权成员国统一的先例 诊断: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67年,欧洲煤钢 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所以说,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创了主权成员国统一的先例。 【误区3】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北美自由贸 易区的正式成立 诊断: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 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1994年开始生效,北 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主要趋势之一;关贸总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 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建立:1994年4月决定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意义: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 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系。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帮助 西欧国家恢复发展,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另世纪70年代前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走向联合的欧洲和崛起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考点(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小聂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2.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3.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4.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
主要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①杜鲁门主义提出②马歇尔计划实施③北约组织建立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的措施是A.出台“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实行冷战政策6 小亮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历史小论文。
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争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D.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欧共体7.某校学生拟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文献可以参考的是A.《凡尔赛和约》B.《杜鲁门回忆录》C.《古巴导弹危机始末》D.《两极格局的终结》8,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要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相继成立,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平时作业(1-4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次平时作业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和。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和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为依托,以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的核心是。
5.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
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主要特征,以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个超级大国是,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日本、俄罗斯、、印度和。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
9.中国主张建立、、、的新秩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A.国家利益B.生存利益C.全局利益D.发展利益2.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力包括:( )A.资源力B.经济力C.科技力D.军事力E.文教力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 ( )。
A.布雷顿森林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复兴欧洲计划4.(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A.跨国公司B.国际金融C.能源D.国际贸易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的旗帜。
A.经济全球化B.新科技革命C.信息技术革命D.新经济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不给分)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国家B.国际组织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2.国家利益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①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使用单一货币:欧元;②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见知识点第24页;②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21新高考历史课后限时集训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由此可知,该机构(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D[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不仅仅是材料中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故A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世界各国”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但不一定会推动各国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相符,故正确。
]2.(2019·广元一模)下图是关于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SDR(即特别提款权)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经济衰落,美元不断贬值B.贸易壁垒打破,促进自由贸易C.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D.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由美国占主导的不合理状况,使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故选C项;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美国经济衰落无关,故排除A项;世贸组织的成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促进了自由贸易,故排除B项;虽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使SDR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但并不能说明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排除D项。
]3.(2019·柳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
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年】1.(2020·新课标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
这些规定旨在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
故选C。
2.(2020·新课标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
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
这表明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
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
故选C。
3.(2020·新课标III)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逐渐走上 了一体化的道路,形成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20 世 纪 80 年代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促进了 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市场 经济被更多国家接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5.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①成立:1945 年 12 月 27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 于 1947 年 3 月 1 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 盛顿。现有成员国 180 多个。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 国之一。 ②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 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 供短期贷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 支的逆差。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两大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 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 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主题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史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 30 多年中,这个 世 [解界读一] 直史是料事一实中上的的前美两元句本话位体制现。美美元元在是国核际心货的币货体币系,中大的多霸数 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 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
(2)1971 年 8 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 35 美元兑换 l 盎司黄 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 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 年 3 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 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 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 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 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题十四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1.【2012•南京一模】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解析】 C 经济全球化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项错误;从分布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C项正确。
2.【2012•嘉定区调研】11、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西欧成为“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C. 一体化进程的推动D. 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解析】 C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同时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A项主要是美苏主导的,B项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D项时间是1993年,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2•石家庄质检】 24.1988年1月1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
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
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日本A.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继续追随美国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试图称霸世界【解析】 C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带来了全球的重塑,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战后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全球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全球格局的重塑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首先,战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
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以其共产主义理念和东方集团的形成,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中心。
这两个大国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架构,也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福利国家制度。
许多国家在战后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来保障人民的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最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开始明显增加。
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机构进行合作与协商,以促进和维护全球秩序。
此外,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1. 重工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的崛起二战后,许多国家的重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很多国家需要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重工业的兴起。
同时,战争后的和平使得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扩大与自由化战后世界,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各国也逐渐放宽了贸易限制,逐步实现了自由贸易的目标。
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国际贸易创造了稳定的规则。
3. 跨国公司的崛起战后世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角之一。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投资和跨国生产组织,将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展到全球范围内。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着各国之间的关系、领土变化、国际组织的崛起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种双超格局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美国作为西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苏联则在二战后成为了东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政治发展。
在这种双超格局下,世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全球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列强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二战后逐渐丧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权,成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较弱国家。
而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欧洲国家也在二战后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历史说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高考历史说题的示例,供您参考:
题目: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说教材
本题属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主要考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这一知识点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和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分析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和特点。
3.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广安月考)美国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B.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答案 B解析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也是世界上拥有黄金最多的国家,怀特计划的提出表明美国试图主导世界货币体系;英国主张“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英国想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答案为B项。
A项只涉及英国,排除;美国确立固定汇率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而材料所述只是提出怀特计划,排除C项;美国希望通过怀特计划主导世界货币体系,排除D项。
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对“最好的时代”的理解准确的是()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B.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C.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D.缓解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的“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来看,“最好的时代”应当是指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故B项正确。
A项与“最好的时代”所蕴含的积极影响不符,排除;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国际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激烈,排除。
3.(2019·山西临汾一中月考)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
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此次危机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B.美苏两国“冷战”加剧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答案 A解析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1960年出现美元危机,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两国冷战加剧,故B项错误;二战至今美国一直是全球的经济霸主,故C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确定了世界经贸和金融的秩序,仅一次美元危机无法说明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故D项错误。
4.(2019·云南昆明摸底)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B.成功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C.致力于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D.延缓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答案 C解析材料“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平稳发展,故C项正确。
关贸总协定致力于打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金融组织,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项说法错误。
5.(2018·陕西榆林一模)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的结果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答案 D解析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A项错误;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世贸组织诞生于1995年,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战后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制度化、体系化的体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8·辽宁阜蒙月考)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
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答案 B解析材料中“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说明世界贸易组织遵循规则,故B项正确。
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没有依据,故D项错误。
7.(2018·山东宁阳模拟)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已达100多个。
材料说明()A.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到来B.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共识D.政治格局影响经济秩序答案 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幅增加来看,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故答案为C项。
材料不能反映全球化,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内容,故排除D项。
8.(2018·江西南昌二中期末)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
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当时欧共体()A.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B.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D.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答案 D解析从材料“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等信息可以得知,西欧签署《单一欧洲协定》,加快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增强了西欧与美国竞争的实力,故D项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设置贸易壁垒,故A项错误;西欧的一体化并没有动摇两极格局,故B 项错误;材料与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无关,故C项错误。
9.(2018·湖北孝感期末)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
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A.大国主导B.政治合作C.贸易自由D.经济互补答案 A解析从材料的描述可知,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相比,美国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自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具有很强的制约力,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大国主导,故A项正确。
B项既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无体现;C、D 两项材料信息均无体现。
10.(2018·辽宁五校期末)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
这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B.国际分工日益深化C.跨国资本全球扩张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答案 C解析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迁并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达国家仍然是最大受益者,故A项错误;国际分工主要指生产的各个环节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进行,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特点,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美国耐克公司不断搬迁生产厂体现了跨国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2019·浙江温州联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
这反映了()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发展中国家谋求国际政治新秩序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D.区域集团化助推实现经济全球化答案 C解析峰会的大量出现,体现了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互相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信息,排除A项;“G20峰会”“欧盟峰会”等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故B项错误;G20峰会、金砖四国不是区域集团,排除D项。
12.(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据统计,1948~1966年世界自由贸易额增长了66%,1967~1977年增长了9.29%,20世纪90年代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两倍。
这反映出()A.联合国的核心作用日益提高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两极格局决定世界贸易增长D.区域集团化趋势成为主流答案 B解析材料没有提到联合国与世界贸易增长的关系,排除A项;世界贸易不断增长是全球化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没有揭示两极格局与世界贸易增长的关系,且“决定”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区域集团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3.(2018·山西太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是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的,而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
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
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摘编自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材料二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摘编自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如何认识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1)实质问题: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认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2)现象:60年代末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外债增多。
原因:西欧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的军备竞赛和扩张使财政赤字扩大,国际收支恶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