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讨论题解答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第二章 吸收习题解答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 。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1)求H 由33NH NH C P H*=.求算.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31000/kg m .则:333331170.582/100110000.5820.590/()0.987NH NH a NH C kmol m C H kmol m kP P *==+∴===⋅ (2).求m .由333333330.9870.00974101.331170.0105110017180.009740.9280.0105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x y m x ****======+===2: 101.33kpa 、1O℃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3.31×106x 表示。
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222266101.330.2121.2821.28 6.4310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所以:溶解度6522322()()6.4310321.141011.4118()()kg O g O kg H O m H O --⎡⎤⨯⨯==⨯=⎢⎥⨯⎣⎦3.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转化和传递过程等内容。
其中,吸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吸收原理,以下将介绍一些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某化工厂需要将氨气从废气中吸收出来,工艺流程如下:氨气从废气中通过气体吸收塔进入吸收液中,吸收液中的氨气通过反应与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生成盐类。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什么样的性质?2.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浓度?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如何变化?答案一: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具有较强酸性的物质,例如硫酸、盐酸等。
这样的酸性物质可以与氨气快速反应生成盐类,实现氨气的吸收。
2. 吸收液的浓度应根据氨气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如果氨气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更好。
因为酸浓度越高,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盐类的速率越快,吸收效果也就越好。
习题二:某化工过程中,需要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二氧化硫。
已知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10%,请回答以下问题:1. 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会对吸收效果产生什么影响?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如何确定?答案二:1. 在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溶剂与待吸收气体的亲和力、反应速率、溶解度等因素。
合适的吸收液应能够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产物,并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吸收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吸收。
例如,如果溶剂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产物不稳定,会导致产物再次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从而无法实现吸收的目的。
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根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如果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溶剂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化工原理(下册)_第六章吸收习题问题详解
6-1 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氨气分压为987 Pa 。
试求:(1)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Pa -1); (2) 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表压)时的H ,E ,m 值。
(假设:在上述围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10003/m kg )解:(1)根据已知条件Pa p NH 987*3=3/5824.01000/10117/13m kmol c NH ==定义333*NH NH NH H c p =()Pa m kmol p c H NH NH NH •⨯==-34/109.5333(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0105.018/10017/117/13=+=NH x根据定义式333*NH NH NH x E p =可得Pa E NH 41042.93⨯=(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00974.0101325/987/**33===p p y NH NH于是得到928.0333*==NH NH NH x y m(4)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3NH H 和3NH E 不变;而p E px Ex px p x y m ====**,与T 和p 相关,故309.0928.031'3=⨯=NH m 。
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容之一。
6-2 在25℃下,CO 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1) 含CO 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2250CO CO Ex kPa p ==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1 查出()kPa E CO 51066.1252⨯=℃ 所以可以得到4*1001.32-⨯=CO x 又因为()()34525/10347.3181066.11000222m kPa kmol EM H OH OH CO •⨯=⨯⨯=≈-ρ℃ 所以得34*/0167.05010347.3222m kmol p H c CO CO CO =⨯⨯==- 于是:(1)为吸收过程,3/0067.0m kmol c =∆。
吸收知识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问题详解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问题详解一、吸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吸收是化工过程中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技术,它通过将气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到溶剂中,从而实现对溶质的分离和回收。
吸收过程中,溶剂与溶质之间发生物质传递和质量转移,达到了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吸收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收剂:吸收剂是指用于吸收过程中溶解溶质的溶剂。
吸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吸收过程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等综合考虑。
2. 溶质:溶质是指需要被吸收的气体或液体物质。
溶质的选择应根据吸收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3. 吸收塔:吸收塔是吸收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它通常由填料或板式结构构成,用于增加吸收剂与溶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质量传递和物质转移。
4. 质量传递:质量传递是指吸收过程中溶质从气相或液相传递到吸收剂中的过程。
质量传递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质量传递系数、液相浓度、气相浓度、温度等。
5. 质量传递系数:质量传递系数是衡量吸收过程中质量传递速率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质量传递量。
质量传递系数受到吸收剂和溶质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6. 质量平衡:质量平衡是吸收过程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描述了吸收剂和溶质之间质量传递的平衡状态。
质量平衡方程可以通过质量传递系数、液相浓度、气相浓度等参数来表示。
二、吸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吸收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吸收效果和过程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吸收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1. 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吸收过程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等综合考虑。
吸收剂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较低的蒸汽压、稳定性好等特点。
2.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性质对吸收过程有重要影响。
溶质的溶解度、相对挥发性、稳定性等特性会影响吸收过程的效果和稳定性。
3. 温度:温度是影响吸收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质的溶解度和质量传递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能耗和操作难度。
吸收讨论题解答
y2
0.00046
NOG y1 ym y200.0 .002342 71.3925
h=HOG·NOG
=7.325×0.85=6.23m 精选可编辑ppt
13
(II) y2=ye2 =0.00044 。已经平衡
ye=mx
若h不变,qnL只有趋近无穷大,才可实现; y1
若qnL不变,只有h无穷大,或降低x2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变化要求?
实际上是解吸塔的气体量要变化(qnG’)
解吸塔:液膜控制,h’和qnL不变→HOL’不变→NOL’不 变→试差求A’→由物料衡算求(qnG’/qnL) 结果是qnG’增大
x 1 0 .0,0 x 2 ' 2 x 1 0 .1,2 y 1 7 0
N OL1 1A L n 1A x x2 1 y y 1 1 //m m A 1.3 1
二在解吸塔中用过热水蒸气做载气将进入解吸塔的吸收液进行脱苯操作已知解吸塔的操作气液比为033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吸收剂用量及吸收塔出塔液的饱和度溶质的回收率
吸 收 章 讨 论 题 2010.4
用一逆流吸收塔与一逆流解吸塔共同作用,以脱除煤气中所
含的苯蒸气。(一)在吸收塔(塔径为0.5m)中,用洗油作吸收
已知:qnG’/qnL=0.33
是否在常规经济范 围内?
qnG qnG /qnL 0.331.24
(qnG )min [qnG /qnL ]精m 选可i0 n 编.辑2ppt 66
9
(4)若要求吸收塔出塔气中苯浓度分别变为
0.09%、0.044%、0.04%,在入塔吸收液浓度不 y2=0.001
y '1 m'
0 .002
NOL'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
第二章 吸收习题解答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 。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 求H 由33NH NH C P H *=.求算.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31000/kg m .则:333331170.582/100110000.5820.590/()0.987NH NH a NH C kmol m C H kmol m kP P *==+∴===⋅ (2).求m .由333333330.9870.00974101.331170.010*********0.009740.9280.0105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x y m x ****======+===2: 101.33kpa 、1O℃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3.31×106x 表示。
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222266101.330.2121.2821.28 6.43103.31106 3.3110O O a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即:2266.4310O O X x -≈=⨯所以:溶解度6522322()()6.431032 1.141011.4118()()kg O g O kg H O m H O --⎡⎤⨯⨯==⨯=⎢⎥⨯⎣⎦3.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
化工原理下吸收讨论题答案
y2
x2
h=HOG·NOG =6.88×0.89=6.12m
y1 x1
(3)若解吸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72m,求 解吸塔的填料层高度;
y2
x2
y'1
x'1
y1
y'2
X2
X1
x2`
x1`
x1
x'2
(3)若解吸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72m,求 解吸塔的填料层高度;
解吸塔 x'1 x1 x'2 x2
已知: y1 0.025, y2 0.001, x2 0.004 , y'1 0, qnG 300 kmol / h
D 0.5m, m 0.11, m' 3.64, L / G 1.8L / Gmin G' / L' 0.33, H 'OL 0.78m, K ya 1798 kmol / m3h
塔高不变,液气比变化,L,x1'' 变化
气膜控制:G不变→Kya不变→HOG不变→NOG不变 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子法A L
NOG
1
1
1 A'
Ln 1
1 A'
y1 mx2 y2 mx2
1
A'
A L mG
求出 L''
G''( y''1 y''2 ) L''(x''1x''2 ) 求出 x1''
y2
x2
y2极限 考虑两方面:物料衡算制约
相平衡制约浓度
( y2 )max mx2
0.004 0.11 0.00044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化⼯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第⼆章吸收习题解答1从⼿册中查得、25℃时,若100g ⽔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的氨⽓平衡分压为。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1) 求H 由33NH NH C P H*=.求算.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如下⽅法算出:以100g ⽔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相同.并取其值为31000/kg m .则:333331170.582/100110000.5820.590/()0.987NH NH a NH C kmol m C H kmol m kP P *==+∴===? (2).求m .由333333330.9870.00974101.331170.0105110017180.009740.9280.0105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x y m x ****======+===2: 、1O ℃时,氧⽓在⽔中的溶解度可⽤p o2=×106x 表⽰。
式中:P o2为氧在⽓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充分接触后的⽔中,每⽴⽅⽶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2226101.330.2121.2821.28 6.4310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故可以认为X x ≈即:2266.4310O O X x -≈=?所以:溶解度6522322()()6.4310321.141011.4118()()kg O g O kg H O m H O --==?=?3. 某混合⽓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
混合⽓体的温度为30℃,总压强为。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第二章 吸收习题解答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 。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1) 求H 由33NH NH C P H*=.求算.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31000/kg m .则:333331170.582/100110000.5820.590/()0.987NH NH a NH C kmol m C H kmol m kP P *==+∴===⋅ (2).求m .由333333330.9870.00974101.331170.0105110017180.009740.9280.0105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x y m x ****======+===2: 101.33kpa 、1O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3.31×106x 表示。
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222266101.330.2121.2821.28 6.4310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所以:溶解度6522322()()6.431032 1.141011.4118()()kg O g O kg H O m H O --⎡⎤⨯⨯==⨯=⎢⎥⨯⎣⎦3.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
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 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 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05 Pa ,亨利系数E 为。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 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吸收习题参考答案 (2)
4-2 已知亨利常数510412⨯=.E kPa ,平衡蒸气压为50.65kPa 。
当溶液实际浓度0100.c =kmol/m 3时,试问传质进行的方向(溶液的密度1000=ρ kg/m 3)。
解:因为该溶液浓度很低,计算总摩尔数时可近似看为纯水,则摩尔分数41081100018010⨯=⨯=./.x A ,根据式(4-1)的亨利定律可得:384310811041245...Ex P A *A =⨯⨯⨯==-kPa因为p A =50.65 kPa ,而p A *=43.38 kPap A >p A * 所以,该过程式吸收。
注:此题也可以用液相的平衡浓度来判断:根据亨利定律有: C A =0.01 ,C A *=0.0117 , C A <C A * ,所以,该过程为吸收。
答:此时为吸收过程。
4-4 总压P 为101.3 kPa ,温度T =293 K 时,查得CO 2的亨利系数E=14.39×45*101.21041.265.50-⨯=⨯==E p x A A 0117.0101.218100400*=⨯⨯==-A A x M C ρ104 kPa 。
试计算:(1)H ,m (对稀水溶液30/998m kg =ρ);(2)若CO 2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0.13 kPa ,求与其平衡的水溶液浓度,分别以x(摩尔百分数)和c (kmol/m 3)表示。
解:不同形式的亨利定律表达式分别为:A A A A A A mx y H C P Ex P ===***,,所以341042.13.1011039.14⨯=⨯==P E m)/(1085.3189981039.14113440m kPa kmol M E E C H ⋅⨯=⨯⨯=≈=-ρ(2)kPa P A 13.10=所以 541004.71039.1413.10-*⨯=⨯==E P x A A 334/1090.313.101085.3m kmol HP C A A --*⨯=⨯⨯==答:(1) 亨利系数H=3.85×10-4 kmol/(kPa •m 3),m=1.42×103;(2) 与气相平衡的水溶液浓度为x=7.04×10-5,C=3.90×10-3 kmol/m 3。
吸收解吸简答题与答案(化工总控工中级)
吸收解吸简答题与答案(化工总控工中级)
1、吸收岗位的操作是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什麽说这
样的操作条件对吸收过程的进行有利?
由气液相平衡关系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加大;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气体分压的提高,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加大。
加压降温可以提高气体的溶解度,对吸收操作有利。
2、请从节能的角度对换热器E-103在本单元的作用做出评价
3、结合本单元的具体情况,说明串级控制的工作原理
4、操作时若发现富油无法进入解吸塔,会有哪些原因导致?应如
何调整?
解吸塔压力高,增大塔顶冷却器的冷水量,增大回流罐的放空量来降低解吸塔压力;吸收塔压力低,减小气液分离罐的放空量来提高吸收塔的压力。
5、假如本单元的操作已经平稳,这时吸收塔的进料富气温度突
然升高,分析会导致什麽现象?如果造成系统不稳定,吸收塔的塔顶压力上升(塔顶C4增加),有几种手段将系统调节正常?
吸收效果差,吸收塔温度提高,压力上升。
手段:增加吸收剂的用量;增加冷却器E-102盐水量来降低吸收剂的温度。
6、请分析本流程的串级控制;如果请你来设计,还有哪些变量间可以通过串级调节控制?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7、C6油贮罐进料阀为一手操阀,有没有必要在此设一个调节阀,使进料操作自动化,为什么?
没有必要。
因为吸收剂循环使用,损耗小。
所以随着生产的进行,定期观察C6油贮罐D-101的液位,补充新鲜C6油即可。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问题详解
第二章吸收习题解答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C 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 衡分压为0.987KPa 。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 H(kmol/ (m 3 kPa))及相平衡常数 m 。
由 F N H 3已知:F N H / =0.987kP a .相应的溶液浓度C NH 3可用如下方法算出:33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31000kg / m .则:1000CNH30.582=0.590kmol/(m 3kP a)0.98762: 101.33kpa 1OC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 p o2=3.31 X0 x 表示。
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并取其值为C NH苗"582kmol/m 3PNH 3y NH -mNH 3XNH 3y NH竝二皿"00974 P 101.33XNH170.01051 100 17 18m=74=0.9280.0105 XNH3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 .故 屯 二 Py O =101.33 0.21 = 21.28kRP O2因X O 2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 x 即:X O x^2 =6.43 10占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
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C,总压强 为506.6kPa 。
从手册中查得30C 时C0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E=1.88x105KPa,试求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kPa 、))及相平衡常数m,并计算每100克与该气体相平 衡的水中溶有多少克CO 2。
P解:(1).求H由H=EM HO 求算H 1000 2.955 10,kmol/(m 3kP,)EM H O 1.88 1 051 8 ⑵求m E 1.88 105 m371P 506.6 ⑵当y =0.02时.100g 水溶解的CO 2 F C O/ -506.6 0.02 =10.13kF a ⑶ 眈 10.13 上 x 」 5 =5.39 10E 1.88^10因x 很小,故可近似认为X x二 3.31 106 二 3.31 106 二6.43 10所以:溶解度=驾晋“14廿器O=九4眉盟H 2OX =5.39"0j 沁型]=5.39“0入(兰)段"kmolgO) 18 "kggO)=1.318灯0' ]kg(C°2) [kgMO) 一故100克水中溶有CO 20.01318gCO 24•.在101.33kPa 0C 下的O 2与CO 混合气体中发生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
吸收专题操作型问题的讨论
LR xb Lxa (LR L) xa
xa’
(xb,yb) y=L/Gx+(yb-L/Gxb) (xa,ya) yb xb
LR y=mx
xb
x
溶剂部分回流(循环)对传质的影响
提高了吸收剂的入口浓度,降低了传质推 动力,增大了NOG。 提高了填料的润湿面积,降低了传质单元 高度HOG 用途:当吸收过程有显著的热效应,或者 当新鲜吸收剂量过少,以至于不能保持塔 内填料良好润湿,应采用吸收剂循环
补充题
试讨论书P71页第5题给出的第一个双塔 装备,如果俩塔填料高度一致,但其中一 塔采用了新型填料,Kya较高,试讨论如 何安排进料顺序(先使用塔1还是塔2)才 能使分离效果更好?并说明原因。
例题
在逆流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氨中 的氨,yb=0.025,吸收率为0.88,填料层高度 为1.2m,采用最小液气比3倍的液气比操作, 吸收过程亨利系数为0.5atm,操作压力为1atm ,试求塔中部的气液相组成。
分析
由于已经知道塔顶的两个浓度了,因此如 果知道塔上半部的传质单元数,也即可确 定第三个浓度。 已知塔上部的塔高,因此问题就集中在求 取传质单元高度 传质单元高度可由全塔高度和全塔的传质 单元数求出
§8.4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计算项目主要有:
Ga ya
La xa
(1)吸收剂用量,出塔浓度; (2)塔的主要工艺尺寸; 填料层高度H或塔板数N; (3)塔径D;
D
H
Gb yb
Lb x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G、L-----kmol/s or kmol/(m2s) ; y(或x)-----摩尔分率;
附加题:试证明如下命题(任选两题): (1).对于同一个填料塔和同一传递任务(传递量相 同),如果流向相同(同为逆流或者并流),吸 收和解吸的传质单元数互为相反数。 (2).证明教材P715-3的双塔吸收,若两塔一样,且 L1=L2,离开第一个塔的气相组成yc为yb和ya的几何 平均值 (3). 证明如果操作线方程为y=ax+b, 则NOG=a/b(xb-xa) (4). 试推导出当操作线方程与平衡线方程平行时,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公式。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解析
6-1 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氨气分压为987 Pa 。
试求:(1)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Pa -1); (2) 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表压)时的H ,E ,m 值。
(假设: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10003/m kg )解:(1)根据已知条件Pa p NH 987*3=3/5824.01000/10117/13m kmol c NH ==定义333*NH NH NH H c p =()Pa m kmol p c H NH NH NH ∙⨯==-34/109.5333(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0105.018/10017/117/13=+=NH x根据定义式333*NH NH NH x E p =可得Pa E NH 41042.93⨯=(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00974.0101325/987/**33===p p y NH NH于是得到928.0333*==NH NH NH x y m(4)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3NH H 和3NH E 不变;而p E px Ex px p x y m ====**,与T 和p 相关,故309.0928.031'3=⨯=NH m 。
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6-2 在25℃下,CO 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1) 含CO 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2250CO CO Ex kPa p ==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1 查出()kPa E CO 51066.1252⨯=℃ 所以可以得到4*1001.32-⨯=CO x 又因为()()34525/10347.3181066.11000222m kPa kmol EM H OH OH CO ∙⨯=⨯⨯=≈-ρ℃ 所以得34*/0167.05010347.3222m kmol p H c CO CO CO =⨯⨯==- 于是:(1)为吸收过程,3/0067.0m kmol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ϕ ' '1 = 97%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变化要求? 实际上是解吸塔的气体量要变化( 实际上是解吸塔的气体量要变化(qnG’) ) 解吸塔:液膜控制, 和 不变→H 不变 不变→NOL’不 解吸塔:液膜控制,h’和qnL不变 HOL’不变 不 试差求A 由物料衡算求( 变→试差求A’→由物料衡算求(qnG’/qnL) 试差求 由物料衡算求 结果是q G 结果是 nG’增大
求:解吸塔的气体用量是最小用量的多少倍? 解吸塔的气体用量是最小用量的多少倍? 知实际用量, 知实际用量,应求最小用量
′ ′ q ′ nG = x2 − x1 = 0.128 − 0.004 = 0.266 ′ ′ qnL ye 2 − y1 3.64 × 0.128 − 0 min
2
判断! 判断!
h = H OG • N OG = 0.85 × 6.88 = 5.85m
吸收因子法: 吸收因子法
q nL 0.193 1 A= = = 1.75, = 0.57 mq nG 0.11 A
N OG 1 y1 − mx 2 1 = ln 1 − + 1 A y 2 − mx 2 A 1− A 1 0.025 − 0.11 × 0.004 = ln (1 − 0.57 ) + 0.75 = 6.92 1 − 0.57 0.001 − 0.11 × 0.004 1
求出x’’ 试差 求出 1 、qnL’’
措施2 液体量不变,提高h 措施2:液体量不变,提高h
q nG x1 = ( y1 − y 2 ) + x2 q nL 0.025 − 0.0009 x1 = + 0.004 = 0.1286 0.1935
如何求h 如何求h?
∆y1 = y1 − ye1 = y1 − mx1 = 0.025 − 0.11× 0.1286 = 0.0109 ∆y 2 = y 2 − ye 2 = 0.0009 − 0.11× 0.004 = 0.00046 ∆y1 − ∆y 2 0.0109 − 0.00046 0.0104 ∆y m = = = = 0.00329 0.0109 ∆y 3.162 ln ln 1 0.00046 ∆y 2
y1
ye=mx
y2= = ye2
(III)y2=0.0004<ye2 ,在平衡线下方 ) 无论qnL多大,都不能实现。 无论 多大,都不能实现。 若要实现,必须降低 若要实现,必须降低ye2至y2 以下。 如何降低?
ye2
y2
x2
x1
xe1
ye=mx
y1
x2
x1
xe1
(5)在吸收塔气量、液量及两塔填料层高度均不变的条件下,欲 在吸收塔气量、液量及两塔填料层高度均不变的条件下,
(3) 解吸塔计算
用平均推动力法:qnG’/qnL=0.33,m’=3.64 平均推动力法: , x1’=x2=0.004,y1’=0 ,
x2' = x1 = 0.128 x2' −x1' y2' = + y1' = 0.376 qnG' qnL
′ ∆ x1' = x1' − x e1' = x1' − y1 / m ′ = 0 .004 ′ ∆ x 2 ' = x 2 ' − x e 2 ' = x 2 ' − y 2 / m ′ = 0 .025
当y2 = 0.001 ≥ y e 2
y1=0.025
x1
此时可通过加大qnL实现新的分离要求。 •此时操作线如何变化? 此时操作线如何变化? 此时操作线如何变化
(I)y2=0.0009>ye2(=0.00044),可以实现的操作 ) ,
对气膜控制过程: 气膜控制过程:
h不变
qnG不变→ Ky a不变→ HOG不变→ NOG不变
q nL q nL = 1 .8 q q nG nG q nL
= 1 . 8 × 0 . 107 = 0 . 193 min = 0 . 193 × 300 = 58 . 04 kmol / h
溶质回收率: 溶质回收率:
0.001 y1 − y2 y2 ϕ= = 1− = 1− = 96% y1 y1 0.025
已知: 已知:qnG’/qnL=0.33 是否在常规经济范 围内? 围内?
q nG q nG / q nL 0.33 = = 1.24 ( q nG )min [ q nG / q nL ] min 0.266
′
′
出塔气中苯浓度分别变为 (4)若要求吸收塔出塔气中苯浓度分别变为 )若要求吸收塔出塔气 0.09%、0.044%、0.04%,在入塔吸收液浓度不 、 、 , 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 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 哪些? 哪些?
使吸收塔入塔液体浓度降至 入塔液体浓度降至 , 使吸收塔入塔液体浓度降至0.2%,则吸收塔出塔净化气组成变 为多少? 为多少?
吸收塔:气膜控制, 和 不变, 减小到0.002 吸收塔 气膜控制,h和qnG不变,x2减小到 气膜控制 HOG不变→NOG不变 → y2变化→A不变,由物料衡算求 1 不变, 不变 不变 由物料衡算求x
(2)吸收塔填料层高度: )吸收塔填料层高度: NOG的求法:吸收因子法
平均推动力法
1 1 e1
h = H OG ⋅ N OG H OG G = K ya
∆y = y − y = 0.025 − 0.11× 0.128 = 0.01092
∆y = y − y = 0.001− 0.11× 0.004 = 0.00056
y1
ye=mx
y2=0.001
y2’=0.0009 =
ye2=0.00044
x2
′ qnG ( y1 − y 2 ) = qnL′′ ( x1′ − x2 )
' ′ ∆y1 = y1 − ye1 = y1 − mx1′ = 0.025 − 0.11x1' ∆y 2 = y 2 − ye 2 = 0.0009 − 0.11× 0.004 = 0.00046 ∆y1 − ∆y 2 y1 − y2 0.0241 ∆y ′′ = N OG = = = 6.88 m ∆y1 ′′ ∆y′′ ∆ym ln m ∆y 2
物料衡算: x1 = q nG ( y1 − y 2 ) + x 2
q nL 1 = × (0.025 - 0.001) + 0.004 = 0.128 0 . 193
饱和度:
x1 x1 ς = × 100 % = × 100 % y1 x e1 m 0 . 128 = × 100 % = 56 . 3 % 0 . 025 / 0 . 11
1 y1 − m x 2 1 N OG = Ln 1 − + = 6.92 , 1 A y 2 − mx 2 A 1− A 求新的 y 2 1
q nG ( y1 − y 2 ) + x 2 x1 = q nL
参考值:y' ' 2 = 0.000785 x' '1 = 0.127
∆ x2 '− ∆ x1 ' 0.025 − 0.004 ∆xm ' = = = 0.011 ∆x2 ' 0.025 ln ln ∆ x1 ' 0.004
x ’=0.004 x2’ y2 ’
解 吸
y ’=0
x2 '− x1 ' 0.128 − 0.004 = N OL ' = = 11.3 ∆x m 0.011 h′ = N OL '⋅H OL ' = 11.3 × 0.72 = 8.12m
(1)吸收剂用量及吸收塔出塔液的饱和度、溶质的回收率 ; 吸收剂用量及吸收塔出塔液的饱和度、溶质的回收率 吸收剂用量及吸收塔出塔液的饱和度 (2)若吸收过程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 ya为1798kmol/(m3·h), 若吸收过程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 为 若吸收过程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 , 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 求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 (3)若解吸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 若解吸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72m,求解吸塔的填料层 , 若解吸塔的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 高度;解吸塔的气体用量是最小用量的多少倍? 高度;解吸塔的气体用量是最小用量的多少倍? (4)若要求 吸收塔出塔气浓度分别变为 若要求吸收塔 出塔气浓度分别变为0.09%、 0.044%、 0.04% 、 、 若要求 吸收塔 出塔气浓度分别变为 ,在入塔吸收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 入塔吸收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 的情况下 (5)在吸收塔气量、 液量及两塔填料层高均不变的条件下 , 欲使 在吸收塔气量、液量及两塔填料层高均不变的条件下, 填料层高均不变的条件下 在吸收塔气量 吸收塔入塔液体浓度降至0.2%,则吸收塔出塔净化气组成可降 , 则吸收塔出塔净化气 出塔净化气组成可降 吸收塔入塔液体浓度降至 至多少? 至多少?
2 2 e2
∆ y1 − ∆ y 2 0 .01092 − 0 .00056 ∆ym = = = 0 .003488 ∆ y1 0 .01092 Ln ln ∆y 2 0 .00056
y − y 0.025 − 0.001 N = = = 6.88 ∆y 0.003488
1 2 OG m
H OG
G 300 / (0.785 × 0.5 ) = = = 0.85m K ya 1798
y2=0.001
X2=0.004
措施1:塔不变,保证正常操作 先计算出塔气体极限组成: 出塔气体极限组成: 出塔气体极限组成
高度、 高度、分离 要求及进料
ye 2 = mx2 = 0.11× 0.004 = 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