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对易经的评价
对易经的评价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哲学的根本"。
它是一部古老的文化经典,记录了古代中国哲学、卜卦、哲学、伦理和宇宙观等方面的思想。
以下是对易经的评价:
1.深刻的哲学思想:易经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哲学、五行学说、变化哲学等。
它提出了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的哲学观点,对于人类存在、道德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2.预测与卜卦:易经的六十四卦和爻辞被用于占卜和预测未来的实践中。
它帮助人们理解自身所处的情境,并提供了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建议。
3.伦理和道德价值:易经中提出了众多关于道德、仁爱、忠诚和正直等伦理价值观的思考。
它强调了正确行为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文化传承: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5.应用广泛:易经的原理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决策制定、领导管理、心理学、医学和风水等。
它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指导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智慧。
6.文学价值:易经的文学价值也备受推崇。
其卦辞和爻辞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总的来说,易经被认为是一部富有智慧和思考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研究。
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对世界观、伦理和生活方式仍
然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易经解析之天人合一探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易经解析之天人合一探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象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
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天人合一。
本文将对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进行探讨和解析。
天人合一是易经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易经中,天代表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人则代表人类社会的活动和行为。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
首先,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例如,易经中的卦象变化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易经还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其次,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然而,这些个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易经中的卦象变化也可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易经中的“乾卦”代表着刚健的阳刚之气,而“坤卦”则代表着柔顺的阴柔之气。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需要阳刚的力量,有时又需要阴柔的包容。
只有在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此外,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还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易经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
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才能与天地万物相通,与自然界达到和谐的状态。
易经中的“君子”就是追求道德完善和精神升华的典范。
君子不仅要修养自己,还要影响和帮助他人,以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综上所述,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综合性思想。
它强调了人类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周易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
首先,周易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原则构成的: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宇宙中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
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生成、相互克制,构成了宇宙的变化和发展。
周易将宇宙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系统,万物皆在变化中,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其次,周易的人生观强调人与宇宙的密切关系。
周易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宇宙的影响。
周易以卦象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地间的气场所决定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与宇宙同步变化。
周易还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对命运的影响。
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的卓越并将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周易的道德观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和谐、平衡和道德的境界。
周易认为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它以道德的表现形式(卦象)存在,能够指导人类的行为和判断。
周易主张人应该遵循天道,与道德同行。
道德的境界包括慈爱、正直、忍耐、谦虚、勇敢等,这些品质可以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还将道德与智慧相联系,认为道德境界的提高可以增加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总体来说,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以宇宙观为基础,以人生观和道德观为支撑的。
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变化的整体,人应该与宇宙同步变化,顺应自然。
人的命运受到宇宙的影响,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
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和判断,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的生活、修养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它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阴阳互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相生,互相转化。
世间
万象都存在阴阳之道,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等。
万事万物由阴阳之道生发,互相作用,互生转化。
2.变化之道:周易的“变”字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随时随地
都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时机,创新发展。
3.厚德载物:易经强调“厚德载物”,即人要具备承载、包容、
化育万物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品德包括了仁爱、诚信、谦逊、谨慎、恒心、宽容等。
4.刚柔并济:易经中的“刚健中正”和“柔顺谦逊”是两种不同
的力量,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大事。
5.人生之道:易经中强调了人生之道,如“自天佑之,吉无不
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立身和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总之,《周易》中的智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指导,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的“生生”之道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和指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文字中找到对“生生”之道的阐释。
在《周易》中,“生生”一词是指事物的生长发育和循环变化。
比如在《周易》的卦象中,有一些卦象体现了“生生”的意义,如乾为天卦中的“玉出昆冈”,坤为地卦中的“炎阳刚健”,这些都体现了事物生生不息的本质。
《周易》通过“八卦六十四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从而表达了“生生”之道的精神内涵。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哲学思想中深入探讨“生生”之道的意义。
根据《周易》的观点,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这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周易》告诉人们,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只是短暂的,而生命的喜悦和美好是永恒的。
人们应当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生生”之道也体现了《周易》的和谐思想。
在《周易》的哲学中,天人合一、阴阳互补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
天地万物均以阴阳之道相生相克,而《周易》中的卦象和六爻则是通过阴阳的相互变化,体现了世间万物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存续不息的动力,也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条件。
“生生”之道还反映了《周易》观念中的“变通”理念。
《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状态。
《周易》主张人们应当以变通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而不是僵化固执。
只有不断变通,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生生”之道中找到对人生的启示。
在古代的中国哲学中,人们一直对生命和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而《周易》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生生”是一种追求永不止息的生命力、生命循环的哲学思想。
那么,“生生”之道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生生”之道是一种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
在《周易》中,“生生”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能量。
“生”是指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和孕育的力量。
“生”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生命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万物的生命中,是人类和自然永远紧密相连的重要因素。
同时,“生”的过程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对万物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其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生命态度。
“生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信念,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对于人类而言,要实现“生生”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进步。
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生命的永恒不息。
再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
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协调共生关系。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万物才能繁荣生长并得以延续。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之,“生生”之道是一个顶层的哲学思想,也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实现“生生”之道,并努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旗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共同的繁荣与进步。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引言《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涵盖了广泛的哲学思想。
它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一,深受学者们的研究和推崇。
本文将探讨《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起源和概述起源《周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创造。
它最初是用作占卜的一种方法,用来预测天地人事的变化。
随后,人们开始将这些卦辞和爻辞解释为哲学思想的表达。
概述《周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卦和辞。
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象征图形,而辞则是对卦的解释和分析。
它使用象征和隐喻的语言来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行为准则。
两仪与四象两仪《周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两仪”。
两仪是指宇宙中两个互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其中一仪是阴,代表阴暗、柔弱和消极的一面;另一仪是阳,代表阳光、强大和积极的一面。
两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使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得以平衡和运行。
四象四象是《周易》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事物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太初”、“阳生”、“阴成”和“物化”。
太初代表事物的起源和未来的潜力;阳生和阴成则代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物化则代表事物的最终成就和实现。
先天与后天先天先天是指宇宙中存在于事物生成之前的状态。
在《周易》中,先天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先天包括了天地之气、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它们相互融合、转化和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运行规律。
后天后天是指事物生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在《周易》中,后天代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过程。
后天包括了事物的生长、繁衍和衰退,它们受到先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事物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
伦理道德与仁义伦理道德《周易》中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仁”和“义”。
仁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的情感和行为。
《周易》认为,人类应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仁心,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天地,男女,太阳,月亮等都以阴阳为构成,故《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所以应该将阴和阳进行适当地调和,如果阴阳不和谐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观规律。
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谐。
因此孔子说:“人生的价值是参与天地的化育而帮助它(参赞天地之化育)”,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并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视自然,破坏自然,一定要与自然进行同化或者亲和,就像中国圣人曾所说过的那样,要“天人合一”。
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人与自然的阴阳和谐。
追根溯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从而产生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
为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获取财富。
经典常谈周易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周易文学常识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深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周易》所阐述的哲学思想深刻而广泛,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易理、道德等方面。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政治等领域,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2. 文化底蕴:在《周易》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象征性解释,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
3. 文学形式:作为一部占卜书籍,《周易》的文学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卦辞,不仅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也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些特点使得《周易》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1942年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对《周易》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不仅介绍了《周易》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也深入剖析了《周易》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通过朱自清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易》的文学价值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体现在思想深度、文化底蕴和文学形式等多个方面。
而《经典常谈》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欣赏《周易》文学价值的重要视角和思路。
《周易》的哲学探讨
《周易》的哲学探讨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卜筮等领域。
它不仅是一部卜筮经典,同时也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周易》进行哲学探讨,探究其深层理念与思想。
1. 变化与无常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与无常。
在《易经》中,变化被看作是宇宙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演化、转变。
这与哲学中的“变化论”有相似之处。
《易经》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这种观点给人们带来了对命运的认知和对个体自由意志的思考。
2. 两仪哲学《周易》中引入了两仪哲学,即阴阳哲学。
它描绘了世界上最基本的两个相对且互补的力量,阴和阳。
阴阳的概念可被用于解释一切事物之间的对立与互动。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都是阴阳概念的具体表现。
通过阴阳的辩证观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并在生活中达到平衡与和谐。
3. 四象哲学《周易》中还包含着四象哲学,即乾、坤、坎、离。
这四个象征着天、地、水、火等自然元素,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
乾代表着天,象征着刚健和进取;坤代表着地,象征着稳定和柔和;坎代表着水,象征着险陷和困难;离代表着火,象征着热情和光明。
这四象哲学不仅用于卜筮,也被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领导力的培养等方面。
它们对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德行和天命《周易》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对于个体的影响。
它认为一切都是由于天命而产生,而人的德行与行为决定了他在命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易》中提到的“德行”指的是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遵循。
依据《周易》的哲学观点,积极发展德行有助于一个人改变自身,获得更好的命运。
5.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周易》探讨了宇宙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它还主张人类应该积极地与宇宙互动,努力探求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人们通过《周易》的学习和应用,更加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并尝试与之协调一致。
“弥纶天地之道”,包蕴寰宇之理——《周易》哲学思想探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周易》 又 称《 易经 》 , 历 来 被 推 崇 为 群 经 之 《 象传 》上 下 、 《 系 辞 传 》上 下 、 《 说卦传》 、 《 序 卦
首 , 是 我 国 的文 化 瑰 宝 , 义理丰富 、 内 涵 深 刻 。 长 传 》 和《 杂 卦传 》 。口
学书” , 即《 周易》 。…: “ ……《 易》 已 非 止 为 筮 用 组 进 行 评 说 [ 2 ] 5
之书, 而为 涵有 各 种 意义 之 书矣 。 ”[ 1 1 2 1 6“ 《 易》 与 天地 准 ,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 ”[ 2 ] 3 7 9 换言之 . 占 测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文
“ 弥纶天地 之道 " ◆ 包蕴寰 宇之理
一
化 纵
横
《 周 易》 哲 学 思想 探 析 李 晓 晗
四川外 国语 大学研 究生院
摘 要 : 《 周 易》 是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中的 一颗 璀 璨 明珠 , 是 一部 具 有 深 刻 哲 学 内涵 的 著 作 。 通过研读 可3 , X 发现 , 《 周 易》 中蕴 含 着 诸 如 “ 变易” 、 “ 简 易” 、 “ 不 易” 和“ 天人合一” 等丰富的哲理 . 这 些 哲 学 思 想 对 于 中华 文 化 的 弘 扬 和 中华 民族 的 进 步 来说 具 有极 其 深 远 的 意 义 。 有鉴于此 , 应 进 一 步推 动 对 《 周 易》 及 其 哲 学思 想 的探 究 , 以期 助 力 于 中华 文 明的 日益繁 盛 。
分。
质 是 运 动 的 物 质 .运 动 不 仅 是 物 质 的 存 在 方 式 .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
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统一在物体形态中的功效。
《周易》中的哲学思考与占卜教学方案
周易中的哲学思考与占卜教学方案简介《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
它以卜筮为基础,通过六十四卦象的排列组合,探讨人类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并提出了重要的哲学观点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周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境,提出占卜教学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周易》中的哲学思考1. 八卦与万物变化《周易》通过八个基本卦象(乾、坤、艮、震、巽、离、坎、兑)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包含了对立统一、生克制衡等哲学原理,在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阴阳与相互转换阴阳是《周易》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相对而又相互渗透的事物属性。
通过阴阳关系的不断转换,万物得以生成和演化。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道德准则与人生哲学《周易》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行为原则,如诚信、正直、谦逊等,这些准则体现了古代智者对人类行为与道德的思考。
同时,《周易》也提出了关于人生哲学的看法,包括顺时应变、守正出奇等原则,为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占卜教学方案设计1. 基础知识教学首先,需要对《周易》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八卦、阴阳等。
可以通过文本资料、图表以及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哲学内涵。
2. 实践操作训练占卜作为《周易》最具特色的应用之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设计实际场景,引导学生使用六十四卦象进行个案分析,并组织讨论和分享经验。
3. 文化背景融入《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联系不可忽视。
可以通过探讨《周易》与其他哲学经典、宗教信仰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4. 思辨能力培养《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辩论,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周易》中的哲学思考和占卜教学方案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智慧和文化,也为当今社会营造出更加平衡、谐和的环境。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1. 引言1.1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源自于先秦时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
生生,即生生不息、生生不已,代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变化。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被视为宇宙和人类生命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万物生成、生长、衰败、再生的规律。
这一思想贯穿于《周易》的各篇卦象中,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普遍价值的修养和生活指导。
根据《周易》的观点,宇宙万物皆有其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是源源不断地生成和流动的。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强调了变化和运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变通和适应能力。
这种思想教导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理解《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人们可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和变化,拥抱生命中的变迁和挑战,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修养和生命的价值。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之一,它是由伏羲氏编纂而成的。
伏羲氏是中国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神灵之一,被认为是八卦的发明者。
据传,《周易》最初由伏羲氏以八卦为基础而创作,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传承了古代先贤的智慧,集合了占卜、哲学、天文等多种学科知识,成为一部涵盖广泛内容的经典著作。
2.2 《周易》中的“生”的意义《周易》中的“生”的意义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刻的概念。
在《周易》中,“生”代表着万物生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生”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首先,“生”在《周易》中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律动,是宇宙间各种事物运行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生”从无到有、从微小到庞大,一切皆由“生”而来,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这种“生”的力量贯穿于整个宇宙,使得万物都能源源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周易所蕴含的道理
周易所蕴含的道理《周易》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阴阳互补、变化与恒定、命运与自由、天人合一以及道德与智慧等道理,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阴阳互补的哲学观念在《周易》中得以充分体现。
世界被视为由阴阳两种基本元素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这种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注重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事物的和谐发展。
其次,变化与恒定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周易》中,世界的变化是永不停息的,而这种变化是由“易”的力量推动的。
“易”可以理解为一种规律性的力量,它推动着世界的运转。
同时,《周易》也强调了恒定的原则,即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本质是永恒的。
再次,命运与自由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所强调的。
在《周易》中,命运是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
然而,《周易》也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即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观念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此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之一。
在《周易》中,人与自然是视为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道德与智慧的哲学观念在《周易》中也得到了强调。
《周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道德与智慧的境界,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悟性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观念鼓励人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以达到道德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54TSCAH0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06090010 姓名:孙培军得分:
易经与哲学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尤其对《易经》中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人们同时也在判断中寻求着《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本文就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关键词:易经哲学思想宇宙观唯物观发展观人生观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
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然后力行”。
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
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易经》中包含终始观。
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易经》中包含唯物观。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
《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
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
《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
《易经》中包含联系观。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
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
《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易经》中包含着“遵道重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于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具体体现为终始观、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这就是中国道德哲学的遵道重德观念。
人与人的关系不分民族、国家,不分历史朝代,自始至终表现为君臣(上下)关系,父子(先后)关系,夫妻、兄弟、朋友(左右平等关系)儒学称为“五典”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自我为原点、履盖全人类的科学的人生观(类似于宇宙观,宇宙观是以观测者为原点的时空无限,天地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等警句名言都是深刻的写照。
由此可见,《易经》是一本教人进德修业,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不明确这一点专求卜筮,其预测水平永远也提不高。
《易经》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
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易经》在科学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立说和论述,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一部完完全全的人文科学著作。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易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抛弃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易经》的立场和观点,确立其科学地位,使之尽快进入理论殿堂,进入国民教育的正式内容,为以德治国,人格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易经的哲学与智慧》作者:郑元森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时间:2005-03
2.《易经的智慧3》作者:曾仕强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01
3.《现代易学院》作者:曾仕强、刘君政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日期: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