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
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章产业发展现状 (1)
一、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1)
二、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种植模式多样 (1)
三、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2)
四、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 (2)
五、科研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推广加强 (3)
第二章发展优势与市场前景 (4)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4)
(一)中药资源丰富 (4)
(二)政策导向有利 (4)
(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充足 (5)
(四)区位和交通优势凸显 (5)
二、市场前景分析 (6)
(一)中医中药理念符合时代潮流, 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6)
(二)中药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6)
(三)我国中药材产业市场正逐步扩大 (7)
(四)我省中药工业发展迅速,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7)
第三章制约因素 (9)
一、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不力,药材品质得不到有力保证 (9)
二、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范化种植规模小 (9)
三、品牌打造有待加强,“黔药”、“苗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 (9)
四、政策扶持不够集中,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农户生产积极性 (10)
五、科技支撑体系尚待完善,生产水平亟待提高 (10)
六、中药商业发展滞后,中药材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11)
第四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原则 (12)
(二)坚持重点突破、规模发展原则 (12)
(三)坚持企业主体、助农增收原则 (13)
[知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00
000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1]00000
00000
1发展形势000000
2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00000
▪指导思想00000
▪基本原则00000
▪发展目标00000
3主要任务000000
4保障措施000000
1发展形势00000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
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00000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
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00000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管部 门协 同推 进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 法进行 了总结, 分析 了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快速发展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中药材产业; 发展 对策; 贵 州省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2 6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贵州省 ( 以下简称我省 ) 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孕 育了丰富 的 中药材 资源 , 是全 国最重要 的 中药材产 区之一 _ 1 ] , 素有“ 黔地无
0 . 6 7万 h m , 喜树 、 桃仁 、 钩藤 、 香桂 、 吴茱萸 、 生姜 、 养麦 、 艾 纳香 、
首乌 、 太子参 、 头花蓼 G A P基地 已通过 国家 G A P认证 , 淫羊藿种 植基地 已通过国家 G A P认证现场 检查并公告 ( 见表 2 ) , 吴茱 萸
种植基地 已通过省药监 局 G A P初审 。太子参 、 石斛 、 钩藤 、 何 首
全省 中药材总面积 、 总产量 、 总产值对 比情况见表 1 ㈨。 1 . 3 中药材标准化研究取得 突破
1 我 省 中药材 产业 发展 现状
1 . 1 中药 材种 植 规 模 不 断扩 大
2 0 1 1 年, 全省种植中药材品种 1 2 0余种 , 全省 中药材种植 和 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达 1 9 . 1 7万 h m : , 比2 0 1 0年增长 2 1 . 6 %。其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篇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 (2)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 (2)精选2篇(一)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了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以下是可能的行动方案:
1. 制定保护政策:建立中药材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原则,加强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同时,要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和采集的管理,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2. 促进中药材种植:通过扶持政策、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3. 加强中药材采集管理:设立中药材采集许可证制度,规范中药材采集行为,控制采集量,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同时,鼓励研发和推广中药材的人工栽培技术,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4. 推动中药材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修订和强制执行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加强中药材研发和创新:增加对中药材研究的投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展中药材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研究,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加强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广中药材的国际认证和贸易。
综上所述,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推动研发和创新,可以有效保护中药材资源,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 (2)精选2篇(二)
1. 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
中药材项目实施方案(精选)
中药材项目实施方案(精选)【中药材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药材是我国宝贵的传统医学资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药材资源严重匮乏并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为了保护和利用中药材资源,精选了如下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保护中药材资源: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加强对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2. 促进中药材种植: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3. 优化中药材加工:建立规范的中药材加工流程,提高中药材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4. 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国家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三、项目实施内容
1. 中药材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a. 选定合适的地点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并确保其生态环境的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b. 制定中药材资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加强对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
的巡查和保护。
c. 开展中药材资源的调查评估工作,确定资源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2. 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计划
a. 针对优质中药材的种植,推广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b. 鼓励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
c. 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培训和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
3. 中药材加工质量改进计划
a. 制定中药材加工流程规范,提高中药材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b. 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厂,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c. 开展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提高加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4.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计划
a. 组织专家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和讨论,制定国家
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分析
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分析
江维克;魏升华;孙庆文;胡成刚;周涛;周茜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开展贵州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使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更好地为国家和当地中药产业服务.方法:通过整理普查数据、资料,梳理和凝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结果:经过的努力,贵州省完成了33个项目县的中药资
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结论:贵州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经验,对下一步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普查成果,也成为当地科普中药知识、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支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8(020)010
【总页数】4页(P1221-1224)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贵州;中药资源
【作者】江维克;魏升华;孙庆文;胡成刚;周涛;周茜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阳 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药资源普查是获取中药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贵州省作为全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几个省区之一,经历多次规模大小不等、目的对象不一的中药资源及其相关的调查,
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30多年来,不仅贵州省的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量值和应用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药资源家底不清、保护及开发利用依据不足的状态,严重影响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我国现阶段中药资源管理主体不清,涉及医药、农业、林业、环保和海洋等多个部门,缺少中药资源普查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面临的重要问题[1-3]。为了探索经验、完善方案,为全面开展第四次
药师管理_第六章 中药管理(1)
第六章中药管理单元概要
一、中药与中药创新发展
二、中药材管理
三、中药饮片管理
四、中成药管理
单元一中药与中药创新发展
大纲框架:
单元细目要点
中药与中药创新发展1.中药的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2.中药创新体系建设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中药的分类
1.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2.中药饮片:广义是指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为“饮片”。
提示:狭义则指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如片、块、丝、段等称为饮片。
3.中成药: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二、中药创新和发展体系建设
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体目标:
(1)传承和创新;
(2)互补融合;
(3)应用与弘扬。
2.《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具体指标:
(1)100种《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2)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3)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4)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5)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6)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7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 -2020年)》发展目标:
(1)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2)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
(3)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Z h i f u j i n g y a n
一、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中药材资源丰富
贵州省黔东南州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奇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黔东南州境内现有中药资源种类达2779种(其中植物药2680种、动物药物107种、矿物药物12种),素有“苗侗药都”、“天然药库”之美称,占全省的66.1%,全省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黔东南州占328种,蕴藏量1080万吨,其中以太子参、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桔梗等几十种道地药材而闻名。同时,黔东南州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疾病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苗侗瑶医药文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并创办了《苗族药物集》和《侗族药物集》,为发扬黔东南州民族医药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种植中药材100余万亩,主要有太子参、钩藤、天麻、杜仲、淫羊藿、石斛、茯苓、白及、半夏等75余个重点品种.按照省级农业园区标准,黔东南州累计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形成了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区;以剑河、锦屏、黎平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区;以黄平、凯里、丹寨为中心的白芨产业区;以雷山、台江、施秉为中心的天麻产业区;以黎平、锦屏、剑河为中心的茯苓产业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廖、剑河钩藤、黎平茯苓、雷山乌杆天麻、榕江葛根6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
3、中药材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
通过招商引资及培育,进一步壮大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底,全州参与药品生产企业15家,种植生产经营企业132家,如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贵州同源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等。
【精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精心整理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节规划协调性分析
附件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2017-2020)》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影响评价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铜仁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节规划协调性分析
将本规划所拟定的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城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与国家、贵州省、铜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与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本规划与相关各项规划的协调性较强。
从人口规模角度看,本规划提出铜仁成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城市,向打造120万人口中心城市迈进的目标,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提出的2030年规划城镇人口230 万,市区人口120万的规模相符。不会因人口过快增长超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从空间布局上看,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一轴两带两组群”城镇空间结构,构建城市、县城、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级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建新城、疏老城、提升全城”的发展思路以及“一城四区九组团”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建设。着力打造省级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德思印一体化发展,整体推进特色县城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提出的“一轴两带两组群”空间结构相一致并进行了优化。与《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构建“一轴两带两组群”的城镇体系、着力构建“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体系,着力构建“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建设目标体系相一致并细化。受评规划提出了更为突出的发展思路,有主有辅,相得益彰。
石斛研究报告-石斛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2020-2023年)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品种改良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改良石斛品种,提高其药 用成分含量和产量。
栽培技术优化
研究石斛生长发育规律,改进栽培技术,实现石斛的高产、优质 、高效栽培。
深加工产品开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石斛深加工产品,如石斛保健品、石斛 化妆品等,丰富产品种类,提高附加值。
挑战识别与应对策略制定
CHAPTER 06
政策法规支持与行业标准制 定
国家政策法规支持情况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将石斛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品种之一,提出加强资源保护、推进产业发展等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强调发展中药材产业,鼓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和加工,提高中药材质量。
《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法》
02
临床试验与验证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验证,评估石斛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市场
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03
市场拓展策略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市场拓展策略,如针对中老年
人的保健品市场、针对女性的化妆品市场等。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营
销推广,提高石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CHAPTER 05
石斛产业链构建与优化升级
CHAPTER 01
石斛产业概述与发展背景
贵州省重点鼓励发展的中药材规划布局
贵州省重点鼓励发展的中药材规划布局
贵州省重点鼓励发展的中药材规划布局(一)
2003年—2010年,在黔北、黔西北、黔中、黔东南、黔西南等地,重点发展天麻、杜仲、何首乌、半夏、石斛、淫羊藿、头花蓼、艾纳香、黄柏、太子参、吴茱萸、金银花、山慈菇和喜树等14种中药材。
1.天麻
天麻具有平肝熄风、止痉定惊功能;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天麻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名贵常用中药,是贵州著名地道药材和重要民族药,历版《中国药典》均已收载。
【生产现状】
贵州是国内外最为著名的天麻主产区、我省天麻具个大肥厚、饱满体重、色黄白、质坚实、半透明等特点并有“贵天麻”誉称。贵州天麻几乎全省皆产。据2003年3月省农业厅调查统计,全省9个地、州、市均有天麻生产,面积共约5600多亩。其中,生产面积较大的地、市、州是:毕节地区(2700多亩),遵义市(1400多亩),铜仁地区(1100多亩)。现天麻规范化生产主要由贵州宏宇药业公司领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及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十五”攻关项目《贵州天麻等地道药材规范化生
产基地建设》等课题,正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 农户”模式,成立了GAP专家指导组,在贵阳市乌当区等地开展了贵州天麻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与试验示范,现己取得一定进展。【发展目标】2003-2005年:全省天麻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其中,重点建设5—6个规范化生产基地,规范化生产基地面积0.2万亩,并力争有1 个基地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2006-2010年:全省天麻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其中,重点建设8—10个规范化生产基地,规范化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并力争有1个基地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庭坤.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8):166-168,178.
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庭坤
(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贵州贵阳 550081)
摘 要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逐步显现。为进一步促进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介绍了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投入短缺、种苗供应能力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力度较小等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强化项目建设、强化人才支撑、构建产品流通体系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08.053
近年来,国家、贵州省及各地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主要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贵州省中医药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贵阳市贵安新区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当前中医药、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贵州省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中医药及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成为各级部门和学者调查、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对贵阳市中药材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对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对推动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XX地方特色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传承,加强民族医药古籍保护挖掘,形成并推广一批地方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推动搭建中医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理论和诊疗技术突破,推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
一、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力度,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和替代品研发利用。充分利用XX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建立XX省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据库和标本库。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食药物质资源原产地、主产区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产品保护和商标注册工作。
推进道地药材种植。围绕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十大名药材”重点品种,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和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推进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培育做强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一批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把我省建成全国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
范等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推动中药制药技术升级,促进中药生产工艺标准化和现代化,鼓励生产企业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推动一批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滇产中药品牌化发展,培育中成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建立健全第三方质量监测体系,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溯源体系建设。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产品质量。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
中药材种植中医药行业主要政策汇总2020
指出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平台,突破传统中医药市场化的瓶颈,将会彻底 破除传统中药材贸易信息不透明、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病,改变了中药材 流通的秩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017.10 2017.10.3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 稿)》
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 局编制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 设规划纲要》
2016.02.26 2016.03.11 2016.06.02
2016.08.11
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纲要(2016-2030年)》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促进医 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 发〔2016〕11号) 商务部《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 设指引》
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中医药发展“十 三五”规划》
加强对中药材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促进中药 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壮大
中药材种植业主要政策-2015年
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5.04.27 2015.05.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等16个部委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 展规划(2015-2020年)》
国务院《中医药法(草案)》
部署产地市场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 按照《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在优势 产区和特色产区建成一批直接服务农户营销的产地市场,其中全国性产地 示范市场30个、区域性产地示范市场300个、田头示范市场100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精神,推动中药材保护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坚持“大企业、大品种、精准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经济、社会、扶贫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250亿元以上。建设1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累计达8个以上。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成,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60%;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全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其中,2016年完成中药材面积550万亩(含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培育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12个。推进2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建设,200个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1.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重点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我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农科院、省林业厅)
2.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在全省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县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掌握中药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
3.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根据国家要求,建设我省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
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农科院)
(二)强化优质中药材生产和供应保障。
4.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建设3-5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加快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配套品种的繁育,选用优良品种,在适宜产区开展5种以上我省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
5.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结合我省中药材生产特点,重点建设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创新中药等方面18种大宗原料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结合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19种中药材生态基地。(责任单位: 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科院)
6.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培育20家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有关要求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培育10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鼓动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
造品牌中药材。(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计生委)
(三)增强中药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7.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选定3-5个品种及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省产道地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
8.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挖掘和继承太子参、何首乌、淫羊藿、金钗石斛、头花蓼、金(山)银花、刺梨、杜仲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技术,形成5-7种道地大宗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的力度。(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
9.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选育3-5个优良品种,开发3-5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
10.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计生委)
(四)推进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
11.加快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培育发展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
12.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积极推动省内优势中药生产骨干企业、中药流通企业与省内外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共建跨省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林业厅)
13.切实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加快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责任单位: 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