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贵州名贵中药材的种植
贵州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在贵州开发利用的350余种中草药资源中,不少的品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那么贵州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呢?下面店铺带你看看种植的植物。
仅供学习参考。
贵州名贵中药材的种植1、发展质优木本药材生产贵州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多种木本药材生长。
杜仲、黄柏、吴茱萸、厚朴、乌梅是贵州传统的5大木本药材,以质量优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吴茱萸产量居全国首位。
桃仁、木瓜、喜树、枳壳、栀子、银杏、川楝子、木蝴蝶、辛夷、官桂等也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
结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GAP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木本药材生产,有着广阔前景。
2、开发别具特色的“小三类”品种“小三类”品种是不属国家统管的地方品种,基本来源于野生。
贵州是此类品种的著名产区。
能出口的有钩藤、白藤、地榆、夏枯草、天南星等。
供应国内的有独角莲、山豆根、乌头、小玉竹、土茯苓、黄药子、白茅根、百部、白及、石韦、鹿衔草、九香虫、斑蝥等。
开发“小三类”品种既是“贵药”的传统,也是“贵药”的特色。
3、开发矿物药材品种贵州有矿物药78种,居全国第一位。
除朱砂、雄黄驰名全国外,铅丹、代赭石、自然铜、胆矾、鹅管石、石膏、长石、钟乳石、云母、石英等都能提供商品。
杜仲的形态特征杜仲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
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
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
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一、规划概要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一)发展基础1、中药材资源现状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
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
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
是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
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
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
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
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
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
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2)沙河乡灵芝种植基地,全乡灵芝种植面积达500多亩。
25万亩 GAP 中药材基地实施方案
药材基地实施方案一、项目提出的必然性及依据1、发展中药产业化的意义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几千年医疗保健事业成功经验的结晶,同时在国际医学领域中也享有较高声誉,特别在当今回归自然的呼声中,中药在医药、保健等方面尤其显得重要。
贵州省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第四大中药材产区。
而且遵义市又是贵州省的主要名贵中药材产地,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天麻、吴茱萸、半夏、天冬、五倍子等名贵中药材。
大力发展遵义药业,对推进遵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药发展与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联系人类病种的变化和人类亚健康群体的出现以及防病代替治病的观念不断提高,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和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并从立法上认可中药食品添加剂和植物保健品。
如德国每年平均有150万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专用支出达6亿马克,占德国医疗保险支出的33%;而英国是目前欧洲最大的中药材消费与集散市场,年贸易额达数十亿欧元。
因此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是使我国中药合法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服务。
因而中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必然的联系。
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须发展中药产业。
3、家诚药业的发展思路(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的机遇,按遵义市“十五”规划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快建立具有遵义特色的中国现代化药业科技产业。
(2)技术创新:随着中药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家诚药业利用现代中药先进萃取技术,进行工艺技术创新,提高中药的有效成份和含量。
利用分子分散技术,进行剂型创新,使中药实现体积小、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和高效、速效、长效等三小三效以及服用方便的功能。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中药资源丰富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地形多样,植被丰富,适宜中药材生长。
据统计,贵州省拥有常见中药材品种超过3000种,其中有5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
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遵义、铜仁、毕节等地,全省中药材面积近300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是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基地之一。
二、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攀升。
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中药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中药产业在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当地中药产业以板蓝根、黄精、丹参等为主要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产值超过50亿元。
三、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贵州省正在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中药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贵州省中医药大学、贵阳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引进和培养中药产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贵州省加强中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动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药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而有些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药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国内中药市场饱和,出口市场受到国际贸易壁垒和竞争的限制。
中药材资源开发存在浪费和过度开发现象,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五、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扶持,贵州省中药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积极拓展中药产品的出口市场,拓展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四是推动中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药+”产业发展新模式。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陈宁;宋雪;陈琳【摘要】根据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数据,对“十二五”以来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省中药材的发展对策.【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贵州;中药;民族药;现状;对策【作者】陈宁;宋雪;陈琳【作者单位】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药、民族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贵州山川雄奇,气象万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多种类型的中药材资源,是全国著名的地道药材主产区。
《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材,贵州出产204种;目前,全省共有中药资源品种4802种,位居全国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位居全国第三,中成药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十强。
同时,贵州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与自然、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医药,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民族药销售产值达到180亿元。
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使贵州赢得了“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
1.1 国外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国际社会对传统中医药的认识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中药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和养生,占世界人口的80%。
中国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占比较小,只有3%,而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其余份额则为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品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型产品需求国。
我国出口美国的中药产品,多数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原料使用,产品应用渠道相对较为简单,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仅仅承担着原料供应商的角色。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2.23•【字号】皖政办〔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5〕7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2月23日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精神,促进我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提出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协调服务,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整合社会资源,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加大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力度,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3. 质量优先,绿色发展。
强化质量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体系建设,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4.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二)行动目标。
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品质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药事管理与法规自测题
第一章1.下列不属于药事的是(患者购买使用药品)。
2. 下列不属于药品的是(兽药)。
3. 由国家主管部门从目前应用的各类药物中经过科学的评价而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可供临床选择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
4. 非处方药的英文简称为(OTC)。
5. 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底白字)。
6. 药事管理与法规学科的基础是(药学)。
7.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简称为(GMP)。
8.《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简称为(GSP)。
9.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简称为(GLP)。
10.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简称为(GCP)。
第二章1. 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属于(药事规章)。
3. 《药品管理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4.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提出期限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
5. 行政复议的提出期限为(六十日)。
6. 组织制定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的部门是(国家医疗保障局)。
7. 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注册管理、标准管理、质量管理的部门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部门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9. 承担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管理和国家药品储备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
10. 负责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商务管理部门)。
11. 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2. 负责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13.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相关工作的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14. 组织制定与修订国家药品标准的是(国家药典委员会)。
第三章1. 新药研发的主要阶段不包括(试验研究)。
2. 新药临床试验的批准机构是(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
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为确保“十一五”时期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2010年》、《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2〕13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保障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优先发展原材料基地、民族制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突出重点和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名牌,提高中药现代化产业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全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生产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产业规模化的进程;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凸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带动作用,使我省中药产业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
1 产业规模:到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4 0—160亿元,年均递增22%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30—50万亩,全省通过GAP认证的品种达到5—8个,重点培育10—15个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2 产业集群: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中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制药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将医药工业园建成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全省中药产业集群的区域构架。
贵州在中药材方面的优势
贵州在中药材方面的优势
1.贵州省的丰富植物资源:贵州省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1000多种本地物种,是中国中药材产品研发利用的最佳植物来源。
2. 稳定的气候条件: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四季气候分明,温暖湿润,是长期稳定种植中药材的最佳地点。
3. 环境良好:贵州省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重要保护地。
在这片崇尚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土地上,中药材种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 优质农田和独特的土地质量:贵州省的农田占地面积广阔,土壤性质和品质上乘,富含有机物、微量元素营养充足,可以种植出最优质的中药材。
二、贵州省对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贵州省正在积极发展中药材,不仅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而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生态技术,更好地发挥中药材的综合效用。
目前,贵州省正在大力发展中药材栽培、育种、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等领域,力争将中药材发展成多元化、高新技术的绿色现代农业。
结束语
贵州省对中药材的发展在丰富的植物资源、稳定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农田资源以及独特的土地质量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贵州省正在大力开发中药材,为提高全省的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发[2016]7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发〔2016〕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2016年3月20日贵州省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对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牢固树立行政管理法治思维(一)加强法治教育培训。
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完善学法制度,全年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至少举办两期法治专题讲座,使市、县两级政府和省直各部门领导班子都能接受依法行政或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
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
(二)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
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制度。
优化公务员录用考试测查内容,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
探索推进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三)坚持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牢记职权法定,切实保护人民权益。
贵阳市中草药野生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关键词 : 贵 阳市 ; 中草 药; 资源 ; 枯竭 物种 ; 保护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一l 1 0 8 . 2 0 1 4 . O 1 . 0 0 0 1
竭, 严重影 响医药产业的健 康发展 , 如贵州 道地 药材 天麻 ,
中药栽培是保 护 、 扩大、 再生 利用 药 用植 物 资源 的最 直 接、 有效 的手段 。任何 中药 被开 发利 用 时 , 野生 资 源就
贵 阳中医学院 学报
第3 6卷
第 1期
许 召林 , 吕兴文 , 魏 俊莲 , 等. 贵 阳市中草 药野 生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4 . 2 开展 中药野生变家种及野 生抚 育研 究
・ 3・
3 贵 阳 市 中 药 野 生 资 源 枯 竭 于各 种 因素 造成 资 源濒 危枯
的持续发展 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2 贵阳市中药野 生资 源濒 临枯 竭的品种
对 中药 资源 进行 了掠夺式 的过度 采收 , 目前 许多 中药资 源 产藏 量下 降 , 甚 至耗 竭 , 一些 种类 濒f 晦灭绝 , 因此 , 对 贵 阳 市 中药 资源进行保护 已迫在 眉睫 , 本文从 贵 阳市珍稀 濒危
和 临床 用药 , 需 要对 中药 资源 进 行 保护 已迫 在 眉 睫。见
( 表1 ) 。
品种介绍 , 探 讨贵 阳市珍稀 濒危 中药资 源保护 存在 的问题
及相关的对策 。 1 贵 阳市中药野生资源 枯竭的现状
据我们调查研 究以及文 献资 料考证 , 贵 阳市现 有 中药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9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苗药是苗族同胞长期以来与艰苦自然环境、各类疾病、伤害不屈斗争的智慧结晶。
我省是全国苗族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做大做强苗药,既是传承苗族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我省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巩固发挥我省苗药特色优势,支持苗药产业加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力争取苗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进药典、明身份”作为当前我省苗药产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要务,充分借鉴藏药、维药、蒙药等民族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成功经验,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对照国家药典委员会有关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列出苗药以民族药身份进入中国药典的“任务单”和“进度表”,支持和帮扶企业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力争中国药典尽快对苗药的民族药身份给予明确,力争我省更多苗药品种进入中国药典。
(牵头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省民宗委、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二、夯实苗医药理论基础(1)在贵阳中医学院既有基础上,整合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等省内苗医药理论研究力量,2016年前组建省苗医药研究院(在三个自治州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苗族自治县设立分院),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苗医药资源普查,建立“苗医药基础理论库”和“贵州苗药药材、产品资源数据库”,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实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收稿日期:2023-04-11作者简介:凡 迪(1990 ),男(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410509115@q q .c o m )㊂通讯作者:冯文豪(1979 ),男(汉族),遵义仁怀人;硕士,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326354390@q q.c o m )㊂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凡 迪, 唐成林, 刘佳慧, 冯文豪(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550001)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O r i g i nP r o c e s s i n g o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F A ND i ,T A N GC h e n gl i n ,L I UJ i a h u i ,F E N G W e n h a o 摘 要:为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提供参考,针对贵州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深入分析了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㊁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㊁破解资金难题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㊁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㊁强化中药材加工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㊁推进产地初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F 326.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8-2239(2023)05-0146-04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药材采收后除了极少数种类需要新鲜和保持原样,大部分需进行产地初加工㊂标准化的产地初加工,根据品种和初加工环节不同,可显著提升药材综合产值㊂笔者以贵州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为重点,收集汇总了全省各市(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情况,走访了调研县区的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种植基地及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从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视角,简要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剖析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㊂1 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1.1 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对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中药材产业被列为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中药材总面积44.8万h m 2㊁总产量193.8万t ㊁总产值1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50.3%,40.8%,带动贫困农户13.1万户㊁贫困人口41.8万人增收㊂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既为产地初加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产地初加工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需要㊂1.2 全省产地初加工增值效益明显经对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情况调度分析显示,全省共有298家规模化初加工经营主体,年总初加工能力42.4万t (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8.9万h m 2(占总面积的19.88%)㊂全省年初加工总产值42.17亿元,通过标准化产地初加工,共新增总产值20.32亿元,增加13.71%(注:根据全省15个重点品种面积㊁鲜品产值㊁初加工产值等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鲜品产值3554.15元/667m 2,初加工后产值5076.56元/667m 2,新增产值1522.41元/667m 2,增加42.83%)㊂产地初加工带来的增值效益明显,例如:太子参鲜品价格14~16元/k g ,经过清洗㊁干燥(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干品药材统货产地价格至少80元/k g,价格提升2倍,挑选分级后,选装货价格最高可达140多元/k g ,价格可提高3倍以上;天麻鲜品价格一般为12~16元/k g ,经清洗㊁蒸透㊁烘干后(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价格至少可达100元/k g ,价格提升3倍,挑选分级后最高可达300元/k g 以上,价格提高10倍以上;前胡鲜品价格10元/k g ,经去须㊁芦头,烘干㊁分级㊁扎把后(3k g 鲜品干燥成1k g 干品),统货达100元/k g 以上,价格提升3倍以上㊂1.3 重点产区产地初加工体系初具雏形贵阳㊁安顺㊁遵义等9个市(州),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黔南州最强,为13.41万t ,其次为黔西南州(7.16万t )和铜仁市(5.35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遵义市最高,为11.2亿元,其次为铜仁市(8.7亿元)和黔南州(8.64亿元);从初加工覆盖面积来看,黔东南州最大,为2.32万h m 2,其次为遵义市(1.64万h m 2)和铜仁市(1.32万h m 2);从初加工经营主体来看,铜仁市最多,为77㊃641㊃家,其次为遵义市(45家)和六盘水市(37家);从初加工技术人员来看,铜仁市最多,为300人,其次为黔东南州(278人)和遵义市(269人);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比重来看,黔南州最高,为74.89%,其次为铜仁市(44.99%)和六盘水市(31.08%);从初加工覆盖面积占总面积比重来看,六盘水市最高,为65.42%,其次为黔东南州(37.18%)和铜仁市(32.64%)㊂总体看来,铜仁㊁遵义㊁黔南㊁黔东南㊁六盘水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强,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亟待提升㊂1.4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效益稳步增长天麻㊁石斛㊁太子参等8个重点单品,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薏苡仁最强,为3万t,其次是钩藤(1.48万t)㊁太子参(0.96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石斛最高,为13.79亿元,其次是天麻(1.8亿元)㊁薏苡仁(0.96亿元);从经营主体数量来看,天麻最多,为23家,其次为白及(19家)㊁石斛(17家)和太子参(17家);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的比重来看,白及占比最高,为54.43%,其次是石斛(50%)㊁黄精(34.75%),太子参和半夏占比最小,仅为8.98%和8.81%㊂8个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共7.72万t,占全省初加工能力的18.27%;初加工产值19.71亿元,占初加工总产值的46.74%;初加工经营主体数量107家,占全省总量的35.91%;初加工能力占单品总产量的比重为17.72%㊂2019年以来,省级大力支持8个重点单品产业发展,从生产基地建设㊁产地初加工等环节给予全力支持,总体看来,8个重点单品初加工产值已占据全省初加工总产值接近一半,产地初加工效益凸显㊂1.5调研中发现的产地初加工模式典型案例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好的初加工模式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基地+农户 组织方式开展太子参产地初加工,牵头成立了黄平县中药材协会,吸纳了太子参种植大户㊁合作社等510余名会员加入协会,在太子参大面积收获季节,按照3元/k g的优惠价格为协会会员㊁合作社社员提供初加工服务,平均每天加工太子参鲜品50t,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保障了协会会员,合作社社员产后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是通过标准化初加工提高药材品质,提升药材附加值,使药农增加了效益;二是采收后及时加工,解决了种植户因天气影响,丰产不丰收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统一加工仓储,吸引采购商直接来加工点收购,形成了一个小环境的产地交易市场,解决种植户东奔西走找市场而卖不出好价的难题;四是通过集中初加工,回收利用原本要丢弃的药材粉末制成饲料添加剂,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效益;五是初加工后集中仓储,通过仓担质押的方式,使药农更容易获得融资贷款,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㊂2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019年以来,在省委㊁省政府的高位推进下,中药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种植规模㊁产量㊁产值呈现三增长的态势,重点单品㊁重点产区初加工能力稳步增加,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全省各地仍多以 种药材㊁卖药材 的单一形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㊂全省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9.88%,仍存在151.43万t中药材无法通过标准化的初加工实现增值㊂局部看,8个重点单品中,仅有石斛㊁白及初加工能力可覆盖总产量50%以上,其余单品均存在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半夏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81%㊁太子参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98%㊁钩藤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12.89%,虽然这些单品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但初加工能力仍远远不能达到需求㊂另外,9个市(州)初加工能力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其中贵阳市2019年中药材总产量11.17万t㊁总面积1786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1.28%;安顺市总产量38.12万t㊁总面积2928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5.53%㊂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但产地初加工能力没能与种植规模相匹配,无法形成协调的加工体系,100多万t中药材缺少产地加工所需的场所㊁设施㊁设备,大量产新的药材不能保质保量入库,若遇多雨天气,会造成中药材大量腐烂㊁卖不出㊁售价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品质,产业加工效益无法提升㊂2.2产地初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药材质量不稳定㊁商品性欠佳调研发现,现有加工技术标准化程度低㊁加工方法混乱,工艺不统一,技术不规范,各地各法㊁一药多法甚至一地数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的突出问题㊂例如,金(山)银花产地初加工方式中,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有的采用硫磺燃烧密闭烘烤加工,还有的采用硫磺浸泡烘干及杀青烘干的方式;天麻的初加工方法中,仅干燥的方式就有数10种之多,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法㊁有的采用白矾水煮透心后干燥,有的采用天麻与小米共煮透心后干燥㊁有的采用热风循环烘干法㊁有的采用鲜品速干法等,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药材的外观与药㊃741㊃效会造成较大影响㊂同时,这些初加工方法均无具体的加工工艺技术参数,多凭主观判断,再加上加工企业㊁专业合作社及药农普遍缺乏加工技术,加工随意,导致腐烂㊁变质较多,成品率低,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㊂2.3初加工经营主体总体较弱,大企业加工设备闲置率高和小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现象同时存在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全省虽然有298家初加工经营主体,但其中龙头企业数量仅占总数的13.42%,大部分初加工企业成熟度偏低,发展较弱,普遍存在起步晚㊁规模小㊁底子薄㊁实力弱㊁基础条件差㊁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多数企业年初加工能力不足100t㊂例如,都匀市中药材经营主体33个,其中种植企业7家,合作社12家,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14个,但具有中药材初加工能力的企业仅2家,产地初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㊂同时,部分地区大型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却存在原材料 不够吃 ㊁大型加工设备闲置率过高的现象,制约一些初加工企业有效运转和扩大规模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在太子参集中收获的7-9月份,加工设备连续运转24h都不能满足本地药农的初加工需求,但一年下来也仅有这3个月能呈现出 热火朝天 的景象,其余大部分时间设备均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其价值㊂2.4初加工环节投入高,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初加工设施㊁设备,厂房的建设等整体资金投入较高,但近年来,政府对初加工环节的整体补贴较少,且由于银行对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授信门槛普遍较高,初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㊁金融资本渠道不畅等一些痛点㊁难点,主要体现在抵押难㊁审批慢㊁融资贵等问题㊂例如,收获仓储的中药材产品市场价格具有不确定性,金融部门无法评估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融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多为厂房㊁专用设备等,位置偏㊁权利弱㊁变现难,多被银行视为无效抵押物;贷款审批流程繁琐,经常出现漫长的审批通过后,早已过了初加工时节,初加工企业发展资金大多靠原始投入㊁滚动发展,部分企业靠民间借贷,很难在短期内做大做强㊂2.5初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足目前,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专家多是农业或者植物学㊁园艺学专业的居多,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了解不深,产业科研基础薄弱,对于初加工环节和关键技术上缺乏系统研究,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㊂长期以来,产地初加工环节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主要由企业承担,而中药材品种种类差异大,种子类㊁花类㊁果实类㊁皮类㊁全草和叶类㊁根及地下茎类等不同品种的初加工方法均不同,企业技术服务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中药材初加工的质量难以保证㊂据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初加工经营主体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680名,其中安顺市仅有31名㊁贵阳市仅有15名,产地初加工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㊂3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问题的原因分析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认识不足㊂政府和大多数生产者十分重视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而往往忽视采后的初加工处理,重生产轻加工的观念导致对初加工环节支持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㊂二是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且中药材生产季节性很强,决定了初加工设施的使用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㊂三是现有初加工条件明显不足,初加工设施㊁设备落后,多数仅以烘干设备为主,清洗㊁分级㊁储藏等一体化初加工设施设备不配套㊂四是初加工技术成果转化率低㊂产地初加工技术相对匮乏,70%以上的科研资金在产前㊁产中阶段,对产后初加工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可以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明显不足,现有初加工技术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㊂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㊂目前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产地初加工社会化服务严重缺乏,导致农户多以传统或土办法进行初加工㊂4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抓具体抓深入,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助推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㊂4.1全面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聚焦石斛㊁天麻㊁太子参㊁艾纳香㊁淫羊藿等重点品种㊁特色品种㊁民族药药用品种的重点产区,重点推进一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促进中药材质优价高㊂重点在大方㊁七星关㊁德江㊁雷山等天麻核心产区建设天麻初加工基地,加强蒸煮㊁干燥㊁切片等关键环节建设;在锦屏㊁荔波㊁赤水等石斛核心产区建设石斛初加工基地;建设以印江为核心的梵净山多花黄精产业带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清洗㊁蒸煮㊁烘干㊁炮制等环节;建设以黄平㊁施秉为核心的太子参产区初加工基地,重点围绕清洗㊁烘㊃841㊃干㊁分级等环节;建设以赫章为中心的半夏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干燥设施的建设和设备提升等㊂在推进重点品种初加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兼顾艾纳香㊁淫羊藿等地方特色道地品种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各重点单品初加工特性针对性改善储藏㊁烘干㊁分级等设施设备,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促进药材产地初加工的集聚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㊂同时,对于有中药材种植但面积尚小且无产地初加工基地的地区,整合食用菌㊁蔬菜等农产品清洗㊁烘干㊁冷藏设施设备综合利用,避免资源闲置㊂4.2着力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扶持和引导生产基地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代化清洗㊁烘干㊁分拣㊁分级等初加工,每个主产县重点扶持㊁壮大一批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分级扶持㊁重点推进㊂针对规模小种植面积不大的合作社和散户,重点以补贴高效的小型清洗㊁烘干设备为主;针对规模一般的种植基地,重点以扶持清洗㊁干燥㊁分级㊁分拣等设施设备为主;针对产业规模集中度较高的种植基地,如黄平施秉太子参㊁大方德江天麻等,重点扶持建设㊁提升大型的初加工厂房,配套建设精深加工基地等,提高产业附加值㊂通过大中小有机结合㊁初加工与深加工紧密结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㊁合作社或散户逐步提高初加工水平,逐步实现区域性中药材产业有基地㊁有加工㊁有品牌㊁有市场的良好局面㊂4.3着力破解资金难题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设立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中药材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帮助七星关区等种植规模大但无初加工基地支撑的县㊁经营主体建立初加工基地;加强与省基金办沟通协调,积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绿色产业扶贫基金申报条件,帮助初加工企业申报使用;按照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的思路,积极探索 农银企 产业共同体(S P V)发展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加强金融创新,增加对中药材产业风险资金池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发挥好政银担合作新型融资担保模式,切实解决经营主体 融资难㊁融资贵㊁融资慢 的问题㊂4.4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培养中药材初加工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对企业㊁生产大户㊁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制定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指导意见,全面提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入股㊁技术转让㊁知识产权共享㊁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㊁企业家,参与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四是设立科技专项,针对中药材各单品特性,加强清洗㊁烘干㊁分级等专用型初加工瓶颈技术攻关与技术组装,结合各地初加工设施设备资源及特性,加强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设备与其他产业加工设施设备共用研究,促进加工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太阳能㊁空气能㊁生物能源,降低加工成本,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强化科技支撑㊂4.5着力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积极向农业农村部争取,将中药材清洗㊁分级㊁切片㊁冷藏特别是小型烘干设备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拓宽农机补贴范围,提升设备购机补贴幅度,减轻农民经济负担㊂通过农机具示范推广,激励和引导广大药农购买和使用,提高小型初加工设备普及率㊂4.6着力加强药材加工体系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逐步推动中药材加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要重视终端质量检测,而且要注重 生产㊁加工㊁贮藏㊁销售 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㊁加工㊁贮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产品标准,初加工技术规程标准,指导按标准化组织初加工生产㊂构建和应用专业的产地初加工㊁质量检测㊁规范包装㊁专业仓库㊁集中存储㊁专业管理㊁气调养护㊁赋码追溯等质量管理规范与追溯管理规范㊂4.7着力推进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因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都包含了净处理㊁切制处理的过程,而炮制进一步运用临床理论为中药材药性的加强,降低毒副性等方面有深一步理论技术依据,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可以减少中间的加工环节,省去厂房㊁设备㊁加工环节的消耗,更符合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㊂下一步,从黄精等重点单品着手,重点推进一批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㊂参考文献:[1]吴潍.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0-94.[2]邓良平.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2(2):121-123.[3]邓良平.我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3(9):8-9.㊃941㊃。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30•【字号】黔府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性、引导性规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具体落实,是统筹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的指导依据。
制定实施《规划》,有利于推动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建成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可持续的贵州城镇化发展新路,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深刻领会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与“特”,切实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省有关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制定《规划》配套政策与措施,形成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根据《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首创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城镇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实时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和各地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加强工作考核,定期组织评估,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7〕61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正文:
----------------------------------------------------------------------------------------------------------------------------------------------------
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7〕61号
省水利厅:
你厅《关于审批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的请示》(黔水呈〔2017〕1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厅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以全省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加强江河两岸及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预防为重点,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要帮助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本地区水土保持工作。
五、你厅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抓紧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将检查情况报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3日——结束——。
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编写技术要求
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编写技术要求药材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它不仅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而且对指导生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药材质量标准正文及起草说明部分。
由于药材质量常因各因素如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条件、贮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对其外观性状、组织特征、理化鉴别方法、杂质限度及有关成分含量测定均应予以规定。
一、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
按《中药命名原则》有关规定书写。
一般应以全省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二、来源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
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三、性状性状主要指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
各药材由于来源、产地加工不同,其性状各有一定特点。
根据各种药材的性状特征可以初步鉴定其真伪或优劣,将其规定在质量标准中,作为外观鉴定的依据,多植物(动)来源的,性状无明显区别者,可合并描写;有明显区别者,应分别描写,分别描写时应根据植物品种的次序:第一种全面描述,其他只分别描述与第一种的不同点。
性状的观察方法主要是运用感官来鉴别。
如用眼看(较细小的可借助于扩大镜或解剖镜)、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
描写药材性状时, 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用语要准确。
取样应注意代表性, 性状描述以该药材大多数常见的形态、大小为依据,个别特殊情况也可略提,除必须鲜用的药材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干燥品为主,易破碎的药材,以完整者为主。
有关性状数字的写法,属于名词或名词术语有关的,用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唇形”,“二至三回羽状复叶”,“三出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精神,推动中药材保护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坚持“大企业、大品种、精准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经济、社会、扶贫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250亿元以上。
建设1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累计达8个以上。
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成,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60%;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全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其中,2016年完成中药材面积550万亩(含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
培育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12个。
推进2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建设,200个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建设。
二、重点任务(一)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1.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重点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我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农科院、省林业厅)2.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
在全省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县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掌握中药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3.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
根据国家要求,建设我省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农科院)(二)强化优质中药材生产和供应保障。
4.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
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建设3-5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加快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配套品种的繁育,选用优良品种,在适宜产区开展5种以上我省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5.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结合我省中药材生产特点,重点建设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创新中药等方面18种大宗原料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
结合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19种中药材生态基地。
(责任单位: 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科院)6.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
培育20家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有关要求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培育10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鼓动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
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
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计生委)(三)增强中药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7.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
选定3-5个品种及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省产道地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8.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
挖掘和继承太子参、何首乌、淫羊藿、金钗石斛、头花蓼、金(山)银花、刺梨、杜仲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技术,形成5-7种道地大宗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的力度。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9.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
选育3-5个优良品种,开发3-5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10.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计生委)(四)推进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
11.加快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
支持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培育发展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12.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
积极推动省内优势中药生产骨干企业、中药流通企业与省内外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共建跨省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林业厅)13.切实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
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加快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责任单位: 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五)加快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
14.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
结合国家新版GMP认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制工作,规范我省中药材名称,完善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模式。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15.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结合国家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积极完善相关措施,提升我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商务厅)16.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常用大宗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积极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责任单位: 省扶贫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计生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林业厅)17.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加强药品检验机构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建设,提升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
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
积极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1-2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计生委)(六)进一步健全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18.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并与全国性网络相连接,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
(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卫生计生委)19.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30个以上中药材种植信息监测点组成的全省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网络,并与全国性网络相连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责任单位: 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农委、省林业厅)(七)不断完善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20.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
完善省产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21.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在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和重要集散地,规划和建设5—6个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食品药品监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八)强化科技支撑和质量保障。
22.加强繁育、种植、加工过程技术研究。
开展中药野生资源保护抚育、良种选育、种子种苗扩繁、耕作栽培、采收加工、运输储藏等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研究,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可控性,为生产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和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省食品药品监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23.加强质量控制和过程监管技术研究。
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同时强化人员质量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过程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为中药材基地(包括种子种苗基地)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理局、省扶贫办、省农委)(九)合力延伸重点药材产业链。
24. 建设中药民族药大品种原料供应基地。
针对我省中药民族药大品种(如仙灵骨葆胶囊、参芎注射剂、咳速停糖浆、热淋清颗粒、热淋清胶囊、宁泌泰胶囊、复方丹参片、妇科再造丸等),重点支持天麻等19种重点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为我省重点企业供应优质可靠的中药材原料。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药品监管理局、省科技厅)25.强化生态型初加工企业能力。
在天麻等19种重点发展药材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初加工基地,加大对生态型初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提升初加工企业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保障中药材后续加工生产产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保障主产区和集散地的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