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青花瓷学习与鉴定规范企业标准2020版
明清青花瓷器鉴别
明清青花瓷器鉴别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特征
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1644至1661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要想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传世的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现今流传的顺治瓷器中,民窑远多于官窑。
综合归纳顺治青花的几个特征:
一、胎釉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多数釉面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透明度较差。大部分器物带酱口(即口沿刷一层酱黄釉)。许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规整,常沾砂,并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见的放射状跳刀痕。盘的底足较平,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盘底往往有窑裂,底边带窑红即火石红。足根微微向内收,足墙较深为宽圈足,个别是双圈足,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出现泥鳅背现象,很光滑,具有康熙早期青花的特点。总体看,顺治青花轻巧的器形不多见。
二、青料顺治青花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浓艳、淡雅与灰蓝三大类。色调总体看深浅不一,趋于灰暗。蓝中泛灰和发暗的多是庙宇供器,明亮鲜艳的是琢器以及外销瓷。
三、造型顺治青花新创的器形不多,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虽多具明代之遗风,但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在过去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进和变化,风格上朴素典雅。常见的有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等,还有笔筒、筒瓶(象腿瓶)、蒜头瓶、橄榄绿瓶、洗口兽耳瓶、花觚、观音尊、直口罐、将军罐以及一些出口欧洲的外销瓷,如大盘等。这一时期青花造型最突出的特点是,烧造了大量的寺庙中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全是民窑,形体都比较粗厚笨重。如:供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瓶等。有的在器身上书写祈求吉祥如意的语句,同时还写有干支纪年款,如故宫博物院藏顺台十一年青花云龙纹净水碗、顺治十六年青花异兽纹炉等。顺治青花造型,总体风格趋于简单,花觚一般呈直筒状,口足微外撇,底不施釉;筒瓶又称象腿瓶,是清初的典型器。将军罐,因宝珠钮盖形似将军的盔帽而得名,始见于喜靖,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形,康熙朝大量烧造。香炉口外卷,圆鼓腹,胎体厚重,有圈足和平足实足两种;笔筒有直口和撇口,直口多,一般是平底露胎,盘、碗的底足常有磕缺,足边旋削痕明显,呈螺旋状。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景德镇为主的官窑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 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1、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应多加以体会,总结。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细微处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光泽的新旧,釉质的粗细,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釉面的莹润与干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才能准确的判断 。 2、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熟练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_张浦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张浦生
1·洪武(1368—1402年)
(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土、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
(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0年第20号)
2020年第20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等10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布。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批准发布《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等106项推荐性
国家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 告
国家标准序号
国家标准编号
国家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1GB/T 229-2020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072021-04-012GB/T 1531-2020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092021-08-013GB/T 2072-2020镍及镍合金带、箔材GB/T 2072-20072021-08-014GB/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2021-04-015GB/T 2969-2020氧化钐
GB/T 2969-20082021-08-016GB/T 3082-2020铠装电缆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低碳钢丝GB/T 3082-20082021-04-017GB/T 3131-2020锡铅钎料GB/T 3131-20012021-08-018
GB/T 4423-2020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GB/T 4423-2007
2021-08-01
9GB/T 5230-2020印制板用电解铜箔GB/T 5230-19952021-08-01 10GB/T 5620-2020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GB/T 5620-20022021-04-01 11GB/T 5915-2020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GB/T 5915-20082021-04-01 12GB/T 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GB/T 5916-20082021-04-01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下面店铺分享了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
明清景德镇彩瓷鉴定要点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青花和高温
彩釉瓷的烧制成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清瓷都景德镇的形成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 花
考察我国历史文献,最早而又明确提到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的著作是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书中详细记录了农工生产技术,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其中的《陶埏篇》中指出:“坯制成之后,就在车上旋转打圈,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又说:“凡瓷器,绘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入窑烧成。”关于青花瓷的起源,有人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但从考古新发现来看,青花始于唐代更为可靠,发展至明清两代,青花更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以青花和某种彩色釉为主流装饰。
明代早期(永乐、宣德),青花瓷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较元代料细腻,绘画精细,凡是有结晶斑及颜色深的地方都下凹,颜色表现深浅不均。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用国产平等青料,颜色较为均匀,色调柔和淡雅。
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用
明清景德镇彩瓷鉴定要点
河南博物院 魏 威
青花永乐青花
进口回青料,颜色为蓝中闪紫色,色调浓艳,至万历时,颜色逐渐变得灰暗。
明末(泰昌、天启、崇祯),青花瓷用国产青花料,翠蓝色,俗称翠毛蓝。
康熙年间,青花料与明末相似,使用国产料,较精细,颜色青翠艳丽,色调明快,与康熙祭蓝颜色相似,可分出深浅不同的颜色,适于瓷器上的渲染绘画,可表现出花纹图案的阴、阳及侧面、反面,具有纸卷上的绘画效果。由于它能分出五六层的深浅层次,所以又称它为“五彩青花”。
青花瓷鉴定
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我所在的单位70年代就展出过一个尊,当时我还不太懂什么叫瓷器,有个专家说这就叫瓷器。我说这瓷器与现在的瓷器不一样,他说是不一样,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无关。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瓷。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今天我主要说青花瓷。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
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什么是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出来后,等干了用氧化钴往上画,画完后罩上一层釉,再入窑,1260度一次烧成。在上一讲当中我提到过“九方五法”。
1、九个方面中,其中第四方面就是彩。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瀛洲老先生,对元、明、清的瓷器鉴定有很深研究,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孙老通过对青花的观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如果我们把青花的颜色弄清楚,对我们的鉴定及辨伪会有很大好处。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差异为鉴定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鉴定者对青料来源、品位、发色、呈色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是鉴定青花的基础。当我们拿起一件青花瓷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它的造型,接着见到的就是青花的艺术效果,这是直观感受。结果常用明丽、鲜艳、灰暗、晕散、清丽、规整、刻板、呆滞等词进行概括,这些概括的词语的形成,是青花的发色质量、呈色色调与绘画艺术的综合体。什么是发色?什么是呈色?这两种色是怎样的关系,受什么条件的制约?这是要向大家介绍的。发色是青料在焙烧过程的化学变化,呈色是青料烧成后所呈现的直观感受。呈色的色调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第一是发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釉里面的胎子,胎子发黄,发白,松软与
明代青花瓷的发展与变迁
明代青花瓷的发展与变迁
明代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全球瓷器史
上的重要篇章。在明代,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贸易商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青花瓷的风格也
经历了不同的变迁。
初创时期
明代初期,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转型期。唐宋时期的白瓷逐渐
被青花瓷所取代,成为了瓷器的主导品种。此时的青花瓷还不够
完美,粗糙的质感和技术不到位的绘画,使得它远不如后来的精
美绝伦的瓷器。在这个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生
产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工匠经常迁徙的地方。这
时的青花瓷,制作粗糙,图案简单,没有经过精细的磨光和处理。不过,这个时期的青花瓷相对较为实用,也是青花瓷发展的先声。
明成化时期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峰。这个时期成为了青花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青花瓷从
初生婴儿到成熟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青花瓷的技术和制作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制作细致、瓷胎坚韧、釉薄且透明,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图案多使用禅意的意象,色彩鲜艳,风
格独特,受到了广泛的推崇。这时期的青花瓷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被大量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成为了中国陶瓷的重要
传播者。
明嘉靖时期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这
一时期青花瓷的制作技术更加成熟,艺术风格也逐渐趋向于成熟、稳定和成熟。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不仅体量较大,器型也更加轻盈、修长,这和其制作工艺有关,绘画画面的主体也更加丰富多彩,图案趋向于高雅化、典雅化和经典化。
第四周青花技法教学PPT学习教案
第9页/共44页
元代青花
第10页/共44页
明代 青花
1 永乐、宣德时
期青花画法:
单线勾勒结合点、
塌染。
第11页/共44页
明代成化官窑青花
1 以单线勾勒塌染、双勾 填 色画法为主。2 呈现清淡雅致、匀静秀美的风格。其疏简柔和的格调特别具有文雅的气息 。
第12页/共44页
晚明民窑青花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第8页/共44页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第41页/共44页
课后思考
1 你是喜欢坯上直接画青花还是“釉中”画青花?2 看完现代陶艺家的青花作品,你能尝试一些不同于传统笔法的青花画法吗?
浅谈康熙青花对明代青花的仿制
浅谈康熙青花对明代青花的仿制
摘要:青花瓷是至今都被人们熟知的瓷器种类。在中国的瓷器史上,它是非
常优秀的作品,同时它也作为中外文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媒介。我国最原始的青
花瓷最开始是在唐代,它在历史上的高峰期有三个,分别是明代永宣时期、成化
时期、最后一个是清初的康乾时期,康熙时期对前面两个时期的青花都是有仿制的,它们对康熙时期的发展有奠基作用。本文主要对康熙时期仿制的状况和原因
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花瓷;康熙;明代
一、清代康熙青花瓷对明代永宣青花瓷的仿制现象
尽管清朝康熙的彩瓷和其他颜色的釉都很著名,但是在瓷器制作方面还是
以青花瓷为主,制造的数量多、展示了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在瓷器中占主要地位。从那么多瓷器中脱颖而出的青花瓷,它的胎釉颇为精细、造型多种多样、纹路
清晰。青花瓷器在这一时期中,它大量模仿明代永宣时期和成化时期的青花瓷。
1. 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发色的仿制
明永宣青花发色,显得格外深沉的原因是采用了苏麻离青料,康熙早期绘
画采用的是江西的青料,色调偏暗,中期慢慢开始用珠明料,颜色鲜艳有层次。
晚期的时候颜色从中期的鲜艳有层次变得浅暗,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有仿制明代永
宣的青花瓷,它的瓷面有点泛青,但是不够深沉。总之,清代康熙时期模仿明代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缺少韵味。
2. 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纹饰的仿制
纹样题材和构图方面是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的纹饰模仿的主要方面。永
宣时期的青花纹饰题材的取材范围比较大,对于明代和清代的青花纹饰布局和题
材有奠基的作用,在康熙时期青花瓷中能够看出来它对永宣时期的青花纹饰的模仿。永宣时期青花瓷的主要纹样是各种缠绕的花枝和折枝,构图基本样式是呈现
明宣德青花瓷特点研究
150
明宣德青花瓷特点研究
摘要:青花瓷自唐代出现到元代,发展至明宣德时期,已经到达了巅峰,自青花瓷诞生后就靠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深受喜爱和推崇。在宣德年间,景德镇窑口处于极盛时期,青花瓷无论在选料、制胎、上釉、绘画、提款方面无一不精益求精,与历代烧制的青花相比,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之作,明代宣德瓷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宣德青花瓷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
关键词:宣德;青花瓷;苏麻离青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06—150—(03)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ue and White in the Xuand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何鸿佳
(珍珑瓷馆,顺德,528300)
Abstract: Since its emergence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Yuan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Xuand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has been loved and admired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since its birth. During the Xuande period, Jingdezhen kilns were in their prime, and the porcelain was perfected in terms of material selection, body making, glazing, painting and inscrib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ired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it can be said to be the pinnacle of work. Xuande porcelain is famous for its fine and pure body, crystal-bright glaze and colorful deco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of other periods in the Ming dynasty, Xuand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reached the peak of its firing technology and became one of the famous porcelain products in China.Key words: Xuand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maltum
青花瓷知识全面总结
一、概述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二、青料
(一)苏泥麻青
即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 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明成化青花海水白龙纹天字罐之特点
三、字体端庄清劲,款识独特寓趣
天字罐底心楷书青花“天”字款识,书风端庄清劲, 为成化朝所首创和独有。其有何用意、用于何器物、特征 何在、何人书写等,至今说法不一,恰似猜迷,别有寓 趣。
其一,关于天字款的用意。一种说法是,古代宫廷器 物常常用《千字文》字的先后顺序编号排序,而《千字 文》开篇的第一个为“天”字,将“天”字书于成化皇帝 喜爱的瓷罐上,以示其为“天下第一罐”。另一种说法 是,成化皇帝下旨制做精美的天字罐,告诫群臣,自已受 命于天,是真命天子。虽然两种说法不同,但都将天字款 的用意归结为成化皇宫御用物品的标示。天字罐的五爪九 龙纹饰,为这个结论提供了最直接的佐证。原因是,从元 代延祐起,已有明确规定,皇室采用五爪龙纹,同时用在 瓷器上,在往后包括明代成化在内的近600年中,都只能 皇室御用。
关键词:明成化 青花留白 天字罐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ue and White Seawater White Dragon Pattern Tien-character Jar in the Chenghua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
成化瓷器真伪鉴定
篇一: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鉴定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成化皇帝为讨万贵妃开心,烧制大量精美瓷器
说到成化瓷器的精美,自然与当朝的帝王有关。要从成化皇帝的身世说起,成化皇帝幼年就被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成化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后,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的控制了
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在18岁时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由于他的命运曲折,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由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宫女一直服侍,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人就是后来的万贵妃,这个女人影响到了成化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
青花瓷是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高温炉火烧成。
明代青花官窑瓷器,造型浑厚古朴,釉质肥厚滋润,纹饰布局严谨,画法豪放洒脱为基本特征。为了论述方便,我把明代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
一. 明代早期: 洪武、建文、永乐、宣德。以永、宣瓷为代表。
1. 洪武官窑: 洪武(1368—1398)计31年。传世品不多,主要特征如下: 胎质洁白,较为粗松,有不规则的气孔或开片;底足修削规整,圈足内墙为离心切削,外墙向内重刀斜削,少有塌底现象,薄底大盘有塌底现象。玉壶春瓶则颈短腹粗,圈足增大。
绘画工整有余,而变化不多。回纹以正反两个一组,蕉叶纹以中径留白, 叶脉细如鱼骨, 轮廓线复笔加粗; 扁菊纹: 花型随圆, 花蕊双构画斜格, 里层线描, 外层填色; 缠枝莲纹: 麦粒状花瓣, 花叶瘦劲; 牡丹纹: 花瓣内填色, 外加单线勾边。
钴料以国产料为主,淘炼不精。发色谈蓝清丽有层次,无晕散;或淡兰中深兰色斑,有少量晕散;或者呈苏麻离青,有黑色铁锈斑,釉层肥厚,滋润平滑;较少有开片;无釉砂底多刷有一层红浆色为洪武特有。
2. 洪武民窑: 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 早期瓷化程度差,中后期瓷化程度好。圈足由小到大;足壁由厚到薄;挖足由浅到深;足壁切削由斜到直,由轻到重;足心多留有乳突;底部均不施釉;内墙外撇,外墙内收。画法以一笔点划;以圆弧形线条居多;釉质肥厚,以淡卵青为主,少有缩釉现象。
3. 建文朝仅4年(1399—1402)无官窑传世,民窑面目不清。
4. 永乐朝22年(1403—1424),官窑胎体细薄,造型规整,制作精湛轻盈,器内外修削平整光滑;典型特征是挖足精细讲究;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碗类圈足以挖足过肩为典型。
成化斗彩天字罐鉴定
成化斗彩天字罐鉴定
篇一:成化官窑的鉴定要点
成化官窑的鉴定要点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
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图
一)。
成化皇帝为讨万贵妃开心,烧制大量精美瓷器
说到成化瓷器的精美,自然与当朝的帝王有关。要从成化皇帝的身世说起,成化皇帝幼年就被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成化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后,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的控制了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在18岁时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
位。由于他的命运曲折,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由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宫女一直服侍,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人就是后来的万贵妃,这个女人影响到了成化皇帝的一生,因此成化皇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痴情皇帝。成化一生迷恋比他年长十七岁的万贵妃,她是他的朋友、情人、母亲和保护者。成化皇帝为了讨万贵妃开心,交派景德镇的生产大量的瓷器,且要求极为严格(图二)。在历史档案中虽找不到具体的数字,但《明史·食货志》概括性地叙述了当时烧造之多:“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LB TG321.24—2019
明成化青花瓷学习与鉴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明成化青花瓷胎釉、青料、造型、纹饰和款识。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丽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胎釉
2.1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
2.2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2.3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
2.4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2.5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罐等琢器讲究修胎,接口不明显,多砂底,釉底较少。
2.6碗的足跟细圆,足径变小,足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
3青料
3.1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3.2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
3.2.1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3.2.2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3.2.3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3.2.4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3.3成化民窑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4造型
4.1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4.2器物品种主要有瓶类、罐类、杯类、炉类、碗碟类、盘类、壶类和一些文房用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