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6条易混淆概念解析
2020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数学学习里有不少基础概念,似是而非,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混淆而没能答对题。
今天老师搜集了小学数学最容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家长让孩子看看都搞清楚了吗?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405”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为自然数的“好处”?“0”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数学学习中的容易混淆的概念
数学学习中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准确性的学科,其中有些概念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并提供一些解释和示例,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1. 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和小数是数学中常见的表示方式,但有时学生会混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百分数表示为百分数形式,例如50%,而小数表示为小数形式,例如0.5。
要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只需将百分数除以100。
例如,75%可以转换为0.75。
相反,要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只需将小数乘以100。
例如,0.25可以转换为25%。
2. 直角与直线直角和直线是几何中常见的概念,但有时学生会混淆它们。
直角是一个角度,它的度数为90度,通常用一个小方块表示。
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它没有弯曲或拐角。
在几何中,直角通常用来描述两条直线的相交情况。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称之为垂直。
例如,在一个正方形中,四条边都是直线,且相邻的两条边相交成直角。
3. 面积与周长面积和周长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重要概念。
面积是指图形所占的平面区域,通常用平方单位表示,如平方厘米或平方米。
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界长度,通常用单位长度表示,如厘米或米。
考虑一个长方形,它有两个相等的边长a和b。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a乘以b来计算,即面积= a * b。
周长可以通过将两个边长相加,并乘以2来计算,即周长= 2 * (a + b)。
4. 平均数与中位数平均数和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平均数是指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值。
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例如,考虑一组数据:2,4,6,8,10。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 + 4 + 6 + 8 + 10) / 5 = 6。
中位数为6,因为它是排序后的第三个数。
5. 等式与方程等式和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但有时学生会混淆它们。
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的关系,通常用等号表示。
小学数学最容易搞错的15条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最容易搞错的15条基础概念,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小学数学有些基础概念看似简单,但是有时候连大人也搞不清。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中比较易混淆的基础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对小学数学新教材16个易混淆知识点的解析
对小学数学新教材16个易混淆知识点的解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
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小学数学概念辨析
小学数学概念辨析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逻辑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然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概念容易被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概念进行辨析。
一、整数和自然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而自然数则是指零和正整数。
简单来说,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例如,-3 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0和 1、2、3 等都是自然数,同时也是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计算班级学生人数时,人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在表示温度的变化时,可能会用到负整数。
二、质数和合数质数是指一个大于 1 的自然数,除了 1 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合数则是指除了能被 1 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 除外)整除的自然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需要看它的因数个数。
例如,5 只能被 1 和 5 整除,所以 5 是质数;而 6 除了能被 1 和 6 整除,还能被 2 和 3 整除,所以 6 是合数。
需要注意的是,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因数1。
三、奇数和偶数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例如,2、4、6 等能被2 整除,是偶数;1、3、5 等不能被2 整除,是奇数。
在加法运算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在乘法运算中,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四、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 a 除以整数b(b≠0)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 是 a 的因数,a 是 b 的倍数。
例如,6÷2=3,我们就说 2 是 6 的因数,6 是 2 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五、分数和小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小数则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28 最大公因数是( )4; 最小公倍数是( )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 、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73、79、83 、89、97共25个。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 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 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 ,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 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 、合数和1。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易混淆概念分布在: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等
数与数字
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 例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分数与百分数
联系:都是分数,只不过百分数是一种 特殊的分数;
区别: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如二分 之一米、三分之二千克,又可表示两个 量间的倍比关系。如男生人数是全班人 数的五分之三;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 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 比、百分率。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 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 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 小数。例如:π(圆周率,它是一个无理数)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的数。如:10、20...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而且各位上的数字的
和是3的倍数或能被3整除。
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Q:✎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A: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Q:✎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A: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
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
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
小学数学16条易混淆概念解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
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特转录了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16条“知识性诘问”,供同仁参考。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小学易错系列之数学篇如何避免混淆加减乘除运算
小学易错系列之数学篇如何避免混淆加减乘除运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减乘除运算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运算类型。
然而,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容易产生错误。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在加减乘除运算中常见的混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避免混淆的方法。
一、加法与减法的混淆在进行加法与减法运算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两者的关系,导致计算错误。
加法和减法是相互关联的运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区分和避免混淆:1.理解运算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求和的过程;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差的过程。
通过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更清晰地区分加法和减法运算。
2.掌握运算规则:在进行加减运算时,要牢记运算符号的不同含义。
加法使用“+”号,表示合并、求和;减法使用“-”号,表示减去、求差。
3.强调运算顺序:在复杂的数学表达式中,要注意运算的先后顺序。
首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其次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的混淆乘法和除法也是小学生容易混淆的运算类型。
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理解乘除运算的意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求积的过程;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求商的过程。
通过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加清楚地区分乘法和除法运算。
2.掌握运算规则:乘法使用“×”号或“·”号表示,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乘;除法使用“÷”号或“/”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
要注意区分运算符号的使用。
3.注意数的位置:乘法和除法运算中,数的位置会影响结果。
乘法中,数的位置不影响乘积的结果;而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会影响商的结果。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的位置。
三、加减乘除运算的整体混淆有时候,小学生在进行复合运算时,容易将加减乘除运算混淆在一起,导致答案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混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强调运算优先级:在进行复合运算时,要首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然后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PPT文档共36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最易混淆的小学数学基础概念
最易混淆的小学数学基础概念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论。
先来看小学数学教师用书中“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同时,专家也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的传统认知。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什么是有效数字和无效数字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
在取舍时,同一个近似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一般来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近似数0.00309有三个有效数字:3、0、9;0.520也有三个有效字:5、2、0。
而0.00309中左边的三个零,0.520中左边的一个零,叫做无效数字。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例如,加法“2+3=5”,其逆算为“5-2=3”“5-3=2”。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共36页文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手册全解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手册一、整、小数部分【自然数和自然数列】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1、2、3、4、5……等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列:从“1”起,顺次加上“1”,就得到1、2、3、4、5……这样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与自然数列的关系与区别: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列包含了所有的自然数,自然数列是从“1”起由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
在自然数列中,每一个自然数的后面都跟着且跟着一个自然数自然数列可以无限制地延续下去,在自然数列中,任何两个数都不相同,排在前面的数较小,排在后面的数较大。
注意:新的教材规定,“0”也是自然数。
【数字和数】“数字”是用来写数的符号如1、2、3……0十个数码。
“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某几个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或多少的。
数字与数的关系及区别:“数”是用“数字”表示,“数字”是构成“数”的要素,“数字”只有十个,但构成的数则无穷。
同一个数字所占数为不同所标示的数也不同。
例如:2015是一个四位数,这个数是由2、0、1、5四个数字构成的。
【数位和位数】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如个位、十位、百位……位数:一个数中数位的个数,如125是三位数。
关于位数,小学数学课本中已做了明确的说明,并给出了整数数位顺序表。
又给出了整数和小数的数为顺序表。
有这个数为顺序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数位就是在用数字表示数时,各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所占据的位置。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他们各自占据的数位被形象地称作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整数数位是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的,有了数位,我们就可以用数字记数和读出所记的数了。
“位数”一词不是单独出现的,我们常说“几位数”(如两位数、三位数、多位数),说“几位数”是自然数而言。
用一个数字记出的数(不是0),叫做一位数(如1、3、6、9)、两位数(如10、99)、三位数(如100、999)……。
所以,在一个自然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数字不为0),这个自然数就是几位数,对于小数,其小数部分占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05是两位小数,32.1是一位小数,如1.95保留一位小数,其近似值是 2.0。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概念辨析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钟云珠小学数学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其中,有一些意义相近却不尽相同、互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较易混淆。
在教学中,应注意辨析它们的异同,把每一个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出来,以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准确地运用。
数学基础知识有:概念、法则、定理、性质。
一、数学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一)数学概念数学概念在数学思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判断构成的,可以说,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
判断、推理、证明都基于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本质属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许多的性质,如形状、颜色、气味等。
一个事物除了有许多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间存在各种关系,如,上下、左右、大于、小于、胜负、平等、互助等等,在形式逻辑中把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的属性,在事物的诸多属性中,有些属性是某个或某类事物所特有的,决定该事物的本质,使某一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后面这几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另外,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则外延越大。
如,我们来给“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增加内涵看看,如果增加“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话,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概念,那么再增加一个内涵“邻边相等”,又可以得到“正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教学,为后续概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果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的内涵中减少“两组对边平行”的属性,就得到了外延扩大的“四边形”的概念了。
可见,从数学知识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概念体系”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形成明晰的知识结构,并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合理性”.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的含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它揭示了“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反映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其中的关键词“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既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又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2.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
小学生易错题解析常见的时间与日期概念混淆问题
小学生易错题解析常见的时间与日期概念混淆问题时间和日期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但很多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混淆。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易错的时间与日期概念混淆问题进行解析和分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小时制与分钟制的区别小时制和分钟制是表示时间的两种常见方式,小学生经常会混淆两者的概念,容易出错。
小时制是以小时为基准来表示时间,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
比如,8点30分可以写成8:30,其中冒号表示小时和分钟的分隔符。
分钟制则是以分钟为单位来表示时间,多用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
比如,8点30分用分钟制表示就是8 × 60 + 30 = 510分钟。
总结:小时制和分钟制从表示方式上有所区别,需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二、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转换小学生常常在进行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时出现混淆。
这里给出一些注意点和解决方法。
1. 24小时制转12小时制:如果小时数小于等于12,则直接写出转换后的小时数,例如,15:30转12小时制就是3:30 PM;如果小时数大于12,则需减去12,并在后面加上PM表示下午时间,例如,19:45转12小时制就是7:45 PM。
2. 12小时制转24小时制:如果是上午时间,直接写出转换后的小时数,例如,10:30 AM转24小时制就是10:30;如果是下午时间,需将小时数加上12,例如,3:45 PM转24小时制就是15:45。
总结:在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之间转换时,注意小时数大小以及上午和下午的表示方式即可。
三、日期的运算和计算小学生在日期的运算和计算中也容易出错,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月份的加减运算:月份的加减运算需要在一个月的基础上计算。
例如,某人的生日是7月12日,再过15天是几月几号?首先确定7月有31天,然后计算 12 + 15 = 27,即为8月的某一天。
答案是8月27日。
2. 天数的加减运算:有时需要在一个月的基础上加减天数。
小学数学最容易出错的16个“小细节”,给孩子看看!
小学数学最容易出错的16个“小细节”,给孩子看看!1、除和除以的区别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这两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因为半圆的周长还多出了一个直径。
3、压路机前进后的相关计算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试求它侧面的周长。
(自行车车轮前进一周的距离也是相同求法)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4、绳子长短比较问题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5、余数商问题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6、百分比相关求xx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7、切忌半个人、半棵树再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8、改写数应注意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9、大数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相关例题】1000700008这个数读几个0?【正确答案】2个【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0、近似值问题【相关例题】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错误答案】9999【正确答案】14999【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1、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错误答案】3.14<π<22/7【正确答案】22/7>π>3.14【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一定要写原数排列。
12、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______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
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特转录了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16条“知识性诘问”,供同仁参考。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
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
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
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
“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
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
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应该思考“规定”背后的数学涵义。
3、什么是有效数字一无效数字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
同一个近似数如果在取舍时,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一般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近似数0.00309有三个有效数字:3、0、9;0.520也有三个有效数字:5、2、0。
而0.00309中左边的三个零,0.520中左边的一个零,都叫做无效数字。
4、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例如:加法“2+3=5”,其逆算为“5-2=3”,“5-3=2”。
故此,加法的逆运算只有减法;减法“5-2=3”,其逆算有“5-3=2”,“2+3=5”。
故此,减法的逆运算有减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综上可知,只能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理,也只能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5、为什么不写“倍”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时,很多小朋友会自然提出这样的疑问,如:“饲养小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为什么“12÷3=4”的后面不写“倍”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质疑(学生有较强的解题规范意识)。
但同时又该对学生说明:在解答应用题时,得数后面一般要写上的是数的单位名称。
如:12只的“只”;8克的“克”。
一个数只有带上单位名称,才能准确地表示出一个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轻重等等。
但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例如,上面的计算结果“4”,表示12里面有4个3,就是12只小鸡是3只小鸭的4倍。
所以,在算式里不写“倍”,以免“倍”与单位名称发生混淆。
6、“倍”和“倍数”的区别在第一学段我们学习了“倍的初步认识”,认识了概念“倍”,而在第二学段,我们又学习到“倍数”这个概念。
那么,“倍”和“倍数”这两个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这两个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倍”指的是数量关系,它建立在乘除法概念的基础上。
例如:男生有10人,女生有30人,因为“10×3=30”或者“30÷10=3”,我们就说,女生人数(30)是男生人数(10)的3倍,也可以说,男生人数(10)的3倍等于女生人数(30)。
勿宁说,“倍”其实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商(这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等各种表现形式)。
“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它建立在整除概念的基础上。
例如,30能被6整除,30就是6的倍数。
可见,“倍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且对数的形式有特别的要求(必须为整数)。
同时我们又看到,30也是6的5倍,因为6×5=30,“6×5”表示6的5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倍”的涵义应宽泛于“倍数”,后者可以视为前者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种表现。
7、“时”和“小时”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时”和“小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小〕时并非国际时间单位。
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统一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把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把非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作为辅助单位。
(注:〔〕里的字,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这样,在我国范围内使用的法定时间单位就有:天(日)、〔小〕时、分、秒。
由此,“时”既可以表示时间,又可以表示时刻。
由于“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实际应用时间单位“时”时,现行教材作了如下处理:7.1当列式计算出时间的长短时,在得数的括号里写上时间的单位“时”。
例如:超市营业时间:21-9=12(时)。
(此处可省略“小”字)7.2在用语言表述时间的长短时,为避免“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则在“时”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
例如:超市营业时间12小时。
7.3在用语言表示时刻时,一律不得出现“小时”字样。
例如: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园(而非7小时30分)。
8、“改写”和“省略”是一样的吗先来看的教材例题截图(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22页)。
从形式上看,此例将“改写”与“省略”两种对数的变化置于了同一个要求之下(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真希望编者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改写”与“省略”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表现在:目的不同。
“改写”的目的是方便对大数的读写,而“省略”则是取数的近似值。
方法不同。
此处的“改写”是去掉“亿”位后面的0,再写上一个“亿”字,而“省略”除了要找准“亿”位,还要考虑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是几,然后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符号不同。
“改写”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大小并未改变,所以用“=”号连接;而“省略”既改变了数的形式,又改变的数的大小,所以用“≈”连接。
9、“路程”就是“距离”吗这两个词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语言中是替代使用的,其实不然。
“路程”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路线的长度;而“距离”则指连接两个地点而成的直线段的长度。
“路程”所经过的路线可以是曲形线,也可以是直形线,还可能是折形线。
一般情况下,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程”要大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当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线为直线时,路程和距离才相等。
10、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还是1/1先看看分数单位的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显然,在分数意义中,关键是“分”,没有“分”,就没有“份”。
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最少份数是2份(如果是1份,也就无所谓“分”),由此得到的分数单位是1/2,所以1/2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尽管就广义的分数来说,1/1也可视作分数,但它已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识的与整数对立的那种分数(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所产生),故此,最大的分数单位应以1/2为宜。
11、像0/3、3、3/这样的数是不是分数分数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其中,分成的份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要表示的份数叫做分子。
由此可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应该是非零自然数。
从这个意义来说,以上这几个数徒具分数的形式,而不具分数的实质,因此都不应该视为分数。
进而,在考查学生对“分数”涵义的理解时,应着眼于通常意义上的分数,将上述这些变异形式纳入思考的范围,其本身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且会令诸如“分数都大于0”等命题的真与假陷入尴尬。
12、比6多1/2的数”应该是“6+1/2”还是“6+(1+1/2)”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弄清“6”的性质。
显然,此处的“6”其实是一个“数”,而非一个“量”,求“比6多1/2的数”应属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范畴,问题中的“多几”都是确定的具体数,这里的“几”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所以,这里的“1/2”是指在6的基础上“多1/2”这个“1/2”数的本身,而非“6的1/2”。
所以,“比6多1/2的数”应该是“6+1/2”。
当然,如果题目确定为“比6多它的1/2的数”,那答案则属于后者。
13、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同一课程标准下,不同的教材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这给执教者带来了困惑:到底可不可以不乘100%呢笔者以为,求“××率”其结果必定为百分率。
以出勤率为例,就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如果公式只写成: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我们说这只是分数形式(也即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几分之几”),并不是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