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
兰州的传统文化ppt
兰州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注 重传承和发展,通过传承人的培养、 技艺的传承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得以
延续。
兰州市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出更多 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
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演出等活动 ,兰州市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兰州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保持原有特色 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求。可以通过与现代艺术、科 技等领域的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 新与发展。
兰州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可 以借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向世界 传播兰州的文化特色和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
兰州文化对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积极 作用。同时,通过保护和传承兰州文化,还有助于建设更加 和谐、有特色的社区。
兰州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渊源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不同地 域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为兰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兰州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融合
03
兰州的传统文化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创作中,丰富了艺术作
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兰州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促进文化认同
兰州的传统文化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标识,有助于增强当地人的 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承民族精神
兰州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传承和发扬这些 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游的重要场所。
兰州的现代建筑
高楼大厦
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这些现代 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展现了兰州现代化 发展的成果。
兰州民间习俗
兰州婚礼习俗
随着地域的变迁,民族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这 里,就向您介绍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兰州婚礼习俗。兰 州的婚俗包括订婚、下彩、结婚等内容。 旧时订婚讲究门当 户对。男女双方不见面,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 方托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于男方合婚, 提单瓶酒去女方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不 同意,不开瓶口将酒退回。有的地方,女方若同意便招待一 顿长面,否则就是不同意。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 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点心、连瓶 酒(两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
观光游览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 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这个是青海塔尔寺的如来八塔(17张)并曾入选全国 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 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 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 佛沟、兴隆山;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 白衣寺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南湖公园、西 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 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是具有避 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金城方言
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甘肃、宁夏、新疆的部分地区,共56个县市。 特征 兰银官话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其中永登、皋兰、古浪、天 祝四个地点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其余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 去声三个调。 分区 可分为四个片∶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金城片 银吴片 主要分布于宁夏 有12个地区的声调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 河西片 分布于甘肃与敦煌。甘肃河西片14个地区,敦煌“河西话”的声调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 上声、去声三个调。 北疆片 分布于新疆北部。 一般情况下,在普通话里阴平的调在兰银话里发阴平;普通话里的阳平在兰银话里发去声;普通话 里的上声在兰银官话里发阳平;普通话里的去声在兰银官话里发上声。当然有些特殊的字词不遵循这个 规律,而且兰银官话在不同地区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兰州的民俗
兰州的民俗太平鼓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
这首诗使人们仿佛听到了兰州太平鼓惊天动地的鼓声,看到了擂鼓人欢快矫健的身姿,感受到了那排山倒倒海的气势。
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只有元朝大将扩廓铁木耳在兰州负隅顽抗。
朱元璋十分恼火,于洪武十一年派大将徐达讨伐扩廓铁木耳。
但兰州城池危坚,久攻不下。
时一谋士献计:“现在时逢春节,西北人爱玩社火,何不令一部士兵扮成百姓,一部分扮成玩社火的,混入城中,里应外合,就可拿下兰州城。
”徐达依计而行,把端鼓改为长形鼓,藏刀鼓内。
元宵佳节,假扮士兵斜背长鼓,边走边打,混入城里。
第二天一早,徐达传令攻城,一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铁木耳刚上城楼,猛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城池失陷。
朱元璋统一中国,认为端鼓立了功,得天下太平,遂取名“太平鼓”。
近年来,兰州太平鼓多次应邀参加亚运会、迎接香港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得到了“天下第一鼓”的赞誉。
桃花会桃花会于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在安宁区桃园隆重举行。
这一活动自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第一届桃花会以来,每年举办。
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安宁区桃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15公里,面积8000多亩,有184个品种的桃树30多万株,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白粉桃、半旱桃、离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种最为著名。
桃树原产于中国西北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鲜果,有细核桃、紫纹桃、金城桃”;。
金城桃即为安宁桃园出产的迟水桃,说明兰州出产鲜桃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兰州的焦桃被列为贡品。
兰州鲜桃果实艳丽,肉细粉嫩,甘甜多汁,味多醇美,富含脂肪、蛋白质、果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桃中上品,久食能延年益寿。
兰州的安宁桃园早在清代就已观花成会。
兰州的传统文化
-
兰州牛肉拉面
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 汤牛肉面,是兰州著名风味 小吃。传说起源于唐代,它 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 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一清(汤清)、二白(萝卜 白)、三红(辣椒油红)、 四绿(香菜、蒜苗绿)、五 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 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 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 “中华第一面”。
-
兰州酿皮
兰州酿皮是兰州市著 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酿皮是面粉制的食品, 色泽晶莹黄亮,半透 明如玉,切成筷子粗 细的长条状食品,再 加上酱 油、香醋、蒜 汁、辣椒油、精盐等 调料即可食用。酿皮 子价廉物美,其味酸 辣凉爽,柔韧可口, 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 风味食品。在兰州的 大街小巷内随处可见。 这种凉吃的食品,在 夏季炎热的天气里, 很受人们的欢迎。
-
欢腾的兰州
-
-
兰州的传统文化
-
兰州的历史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是中国西北区域的中心城市,远近闻名
的“中国牛肉拉面之乡”。兰州坐落于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 大西北地区独特的“座中四连”位置,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 的本部所在。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出 现先 民们在此生息繁衍的痕迹。兰州,历史上曾经叫做金城。关于金城来历, 一般有两种说法,有“筑城时掘地得金”故有金城之说;也从有地势险 要固若金汤之意而来之说 。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 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甘 肃省兰州地区的一种汉族 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 的古老曲种之一。在兰州 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 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 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如 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 不论在农村的家庭院落, 还是集镇的茶肆酒楼,老 兰州人聚集在一起弹唱; 每当唱到高潮之时,他们 便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显 得气氛十分热闹。
兰州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兰州饮食文化调查报告兰州传统饮食习俗一般家庭以面食为主,品种有长面、细面、面片,剥刀、旗花块、雀舌头、拨鱼子、炮仗子、刺儿子、锅贴、锅盔、包子、饺子、辊蚀、油胡旋、酥饼、馒头、大饼、金银卷、枣儿甜馍馍等。
长面、细面,因调入的菜看和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大卤面、干拌面、躁子面、酸汤面、炸酱面、浆水面、凉面等。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它自己的特色。
兰州不仅有很多的历史名人,说到兰州,很多人都会想到兰州拉面,那么兰州的饮食文化也是不得不说一下的。
兰州文化中,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不一样的兰州饮食文化吧。
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
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才能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
兰州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
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州特色饮食文化离不开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
兰州市大部分地区位于甘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兰州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山泉溪流的地方,就开渠自流灌溉,并设置水磨加工粮食。
千百年来,经过兰州人的吃苦耐劳、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将干旱地区的兰州,建成为著名的“瓜果之城”。
说到兰州饮食文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兰州牛肉拉面。
拉面是兰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兰州牛肉拉面的餐馆。
看着一个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慢慢变成细长的面条,不由得为之惊叹,其实无论从选材到加配料再到拉面,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技巧。
兰州拉面的面条劲道,面汤鲜美,在面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兰州美食中的经典。
兰州社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兰州社会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舞蹈影响一代代兰州古人的生活。
而饮食文化,兰州的文化名片这些对现代兰州人及中国人生活都有影响深远,是兰州值得骄傲的文化。
兰州的特色
兰州的特色
兰州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情的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自然风光:兰州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五泉山、白塔山等。
这些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欣赏自然风光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2.兰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是兰州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制面工艺和口感鲜美的牛肉汤而著名。
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兰州牛肉面已经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
3.黄河文化:兰州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经市区,形成了独特的黄河风情线。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的美景,体验到兰州独特的黄河文化。
4.人文景观:兰州还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如甘肃省博物馆、兰州水车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
5.美食特色:除了兰州牛肉面外,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美食,如手抓羊肉、酿皮、灰豆子等。
这些美食反映了兰州多元的饮食文化,让游客品尝到当地的美食风味。
6.戏曲文化:兰州地区的戏曲文化丰富多样,如秦腔、陇剧等。
这些戏曲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和精神寄托。
7.宗教文化:兰州有许多宗教场所,如佛教寺庙、道观等,反映了当地宗教文化的多样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或咨
询当地人。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介绍
写对联:甘肃兰州人过 年时喜欢写对联,寓意 吉祥如意,祈求新的一 年平安顺利。
庙会和赶集
庙会:甘肃兰州人 过年时,会举办盛 大的庙会,有各种 民俗表演和手工艺 品展示。
赶集:过年期间, 甘肃兰州人会去集 市购买年货,集市 上有各种特色小吃 和年货。
社火:社火是甘肃 兰州过年时的一种 传统活动,有踩高 跷、舞龙、舞狮等 表演形式。
年糕和饺子
年糕:甘肃 兰州人过年 时喜欢吃年 糕,寓意年 年高升、万
事如意
饺子:甘肃 兰州人过年 时也吃饺子, 寓意团圆、 和睦,也象 征着财源广
进
特色菜肴和饮品
兰州拉面:作为兰州 的特色小吃,兰州拉 面是过年期间必备的 美食之一。
羊肉泡馍:这是兰州 人过年期间的传统美 食,以其独特的制作 工艺和口感深受人们 喜爱。
融合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甘肃兰州人过年的风俗更加丰富多彩, 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注入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03
甘肃兰州人过年的主要习俗
章节副标题
贴春联和年画
贴春联:甘肃 兰州人过年时,
会在家门口贴 上春联,表达 新年的祝福和 美好的愿望。
年画:甘肃兰 州人过年时, 会在家中张贴 年画,寓意着 吉祥如意、幸
XXX
甘肃兰州人过 年风俗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甘 肃 兰 州 人 过 年 的 历 史 背 景
03 甘 肃 兰 州 人 过 年 的 主 要 习 俗
04 甘 肃 兰 州 人 过 年 的 特 色 活 动
05 甘 肃 兰 州 人 过 年 的 饮 食 文 化
甜醅子:这是一种兰 州特有的甜饮料,清 爽可口,是解暑佳品。
兰州风土人情的介绍
兰州风土人情的介绍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兰州风土人情独特,充满魅力。
兰州的风土人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美食文化兰州是中国著名的小吃之都,尤其以兰州拉面而闻名。
兰州拉面制作精细,口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这种面条细长而有弹性,配上鲜美的牛肉和独特的香料,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兰州还有烤羊肉串、驴肉火烧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二、宗教文化兰州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兰州的白塔、舍利塔等佛教建筑物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兰州还有著名的天水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巨型石刻佛像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民俗文化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兰州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马头琴、腰鼓等乐器演奏,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都展示了兰州的独特魅力。
此外,兰州还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的灯会和庙会,春节的舞狮和花车巡游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四、甘肃特色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还体现了甘肃特色的风土人情。
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兰州的农产品丰富多样,如鲜美的瓜果蔬菜、高品质的羊肉和牛肉等,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兰州还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如黄河金砂、石膏等,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的风土人情丰富多样,充满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美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还是甘肃特色,都展示了兰州的独特之处。
前来兰州旅游的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拉面和烤羊肉串,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民俗风情。
兰州的风土人情无疑是吸引人们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兰州,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城市,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欣赏。
兰州过新年的风俗特点,六下作文
兰州过新年的风俗特点,六下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兰州过新年的风俗特点】大家好!我是兰州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明。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兰州过新年的风俗特点。
我很喜欢写作文,因为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们家就住在美丽的兰州城里,每到春节这个传统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热热闹闹地过年。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爸爸妈妈就开始忙着采购年货,准备年夜饭的食材。
年夜饭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家里老老小小都会团聚在一起,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
年夜饭有哪些特色美食呢?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兰州的拿手好菜——拉面。
那浓浓的肉香,加上劲道的麻辣味,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拉面,还有炸馓子、烤牛肉、手撕羊肉等等。
这些都是兰州和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着各种干果瓜子,看着电视剧或春节联欢晚会。
家里的长辈还会给小朋友们发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能诸事顺利、学业有成。
拿到红包的那一刻,我就好兴奋哦!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习俗。
比如有人会挂灯笼,为家里增添喜庆的气氛。
有人会烧开门火,意味着在新的一年把旧的习俗驱赶出去,迎接新的希望。
最让我着迷的习俗,就是舞龙舞狮了!每年除夕夜,我们小区都会请舞龙舞狮队来表演,场面可热闹了!舞龙的人用力扭动长长的龙身,狮子则时而张开大嘴,时而四处乱窜,吓跑了小朋友们的夜游怪物。
最后一定还会给大家派发红彩包,祝福新的一年大家平平安安。
提起过年,我最期盼的其实是从外地到兰州来的亲朋好友们。
每年,我们家里总会挤满了人,阿姨阿姨伯伯伯伯们都会带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和美味佳肴前来拜年。
他们各自准备了中西部地区特色的食物和工艺品,形形色色,好不热闹。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宁的奶酪,口感香浓,入口即化。
还有来自宁夏的手工红丝绒布鞋,精致别致,是女生们的最爱。
大家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兰州的饮食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在古代黄河穿城而过,是“丝绸之路”重镇!为了让大家更加走进兰州,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兰州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
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才能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
兰州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
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州特色饮食文化离不开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
兰州市大部分地区位于甘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兰州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山泉溪流的地方,就开渠自流灌溉,并设置水磨加工粮食。
千百年来,经过兰州人的吃苦耐劳、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将干旱地区的兰州,建成为著名的“瓜果之城”。
说到兰州饮食文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兰州牛肉拉面。
拉面是兰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兰州牛肉拉面的餐馆。
看着一个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慢慢变成细长的面条,不由得为之惊叹,其实无论从选材到加配料再到拉面,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技巧。
兰州拉面的面条劲道,面汤鲜美,在面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兰州美食中的经典。
兰州社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兰州社会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舞蹈影响一代代兰州古人的生活。
而饮食文化,兰州的文化名片这些对现代兰州人及中国人生活都有影响深远,是兰州值得骄傲的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兰州与西安的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
兰州的羊肉泡馍是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即可食用,原汁原味。
兰州风俗文化作文
兰州风俗文化作文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风俗文化。
一说起兰州,那牛肉面的香味仿佛就飘进了鼻子里。
“老板,来一碗牛肉面,面大些,辣子多些!”每天清晨,这样的声音在面馆里此起彼伏。
面馆里人头攒动,大家或站或坐,哧溜哧溜地吃着面,那满足的表情,就像在享受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哎呀,这牛肉面,简直是兰州人的魂儿啊!”一位大叔边吃边感叹。
“可不是嘛,一天不吃,心里就想得慌!”旁边的阿姨笑着搭话。
除了牛肉面,兰州的花儿也是一绝。
每到花儿会,那场面可热闹了。
人们穿着鲜艳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赶来。
“阿哥的山丹花红哟,尕妹的心肝花哟。
”悠扬的歌声在山间回荡。
“这花儿唱得真好听,让人心里甜滋滋的!”一个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说。
“那当然,这可是咱兰州的宝贝!”妈妈笑着回答。
兰州的羊皮筏子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坐在羊皮筏子上,顺着黄河漂流,那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又刺激又好玩。
“哇,这羊皮筏子太牛啦,就像水上的精灵!”一个游客兴奋地大喊。
“哈哈,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筏子工笑着回应。
还有兰州的太平鼓,那气势,简直能把天震破。
鼓手们用力地敲打着鼓,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神情。
“这太平鼓打得真带劲,让人热血沸腾!”一位大爷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没错,这是咱兰州人的精气神!”旁边的年轻人跟着附和。
兰州的风俗文化,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它是兰州人的骄傲,也是外地人了解兰州的窗口。
我想说,兰州的风俗文化如此丰富多彩,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传承吗?。
兰州风俗作文
兰州风俗作文《兰州的风俗:那碗牛肉面的讲究》兰州有一种风俗,那是被一碗牛肉面贯穿起来的。
在兰州的早上,满大街都飘着牛肉面的香味。
兰州人吃牛肉面那是相当有讲究的。
走进一家牛肉面馆,那场面可热闹了。
面馆里人满满的,大家点菜也简单粗暴,二细、毛细、大宽、薄宽等等这些词就像接头暗号一样。
我当初去兰州玩的时候,还闹过笑话呢。
我进门就和老板说给我来碗牛肉面就好了,老板瞅了我一眼,说“那你要啥粗细呢?”我当时就懵了,敢情这还有区分啊。
旁边一个大叔就笑着说“娃娃,这牛肉面的面型可多着呢,二细就像那毛线粗细,一般人都爱吃,毛细就更细了,跟头发丝似的。
大宽那可就是大面片了。
”最后在大叔的推荐下,我要了碗二细。
等面的时候也有道道。
醋壶、辣子罐就在桌上老老实实地待着。
本地人那是一勺辣子两勺醋就往碗里倒。
我看着红红的辣子有点犹豫,旁边一个小伙儿一边倒辣子一边跟我说“害怕什么呢,咱这辣子香得很,没有很辣。
”然后就看到那红红的辣子在面汤里散开,竟然有种别样的美。
再看看里面的牛肉片,切得薄薄的,虽然不多,但每一片都很劲道。
绿色的香菜和蒜苗星星点点地撒在面上。
夹起一筷子面,那口感,筋道得很,在嘴巴里越嚼越香。
汤头鲜得不得了,感觉就是牛骨熬了很久很久的那种。
吃面的时候,周围没什么人说话,都在呼噜呼噜地吃面,那声音感觉是对这碗面最大的尊重。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都在享受着这碗面。
这就是兰州的风俗啊,早上来一碗地道的牛肉面,面馆里弥漫着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人与人之间简单友好的交流,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这碗牛肉面,就像兰州的一个文化符号,带着兰州人的讲究和豪爽,年复一年地滋养着兰州人的胃,也传承着兰州的风俗。
《兰州的过年风俗:社火的热闹》一到过年,兰州就热闹起来了,社火那是不能少的风俗。
兰州的社火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大年初几的时候,大街小巷就开始有社火队伍的身影。
我跟着我兰州的朋友一起去看过。
那队伍可真是五花八门的。
有踩高跷的,那些人穿上各种古典的戏服,把脚绑在高高的木棍上,就那样走起来了。
兰州的风俗
• 兰州旧俗,人到老年,女儿要选闰年闰月(农历)为父母制办寿 衣。一般为绸子衣料,红、青、蓝颜色,共做单、夹、棉衣7件。 寿衣忌用斜纹布料。儿子为老人做寿材 (即棺材)。棺材以柏木为上,
松、杉次之,忌用柳、桑、槐等杂木;油漆颜色以大红为主,前蜂 后鹤,云水潮底。人死后,为死者穿好寿衣,置于春凳上(有的用 床板),停放于堂屋中央。头朝门,脚朝墙,用手巾或黄、白纸盖 脸,双脚用红头绳捆扎在一起,请阴阳或年长者为死者开路 (即用 麸子或玉米面从死者头部撒至院外,将死者灵魂引向阴曹地府)。
•。
。 中秋节祀月、赏月,亲友间相互走动,在节日期间都有许多讲究,特别是妇 女、小儿,也有节日间相互玩耍的游戏。如像妇女在赏月、划船串月或者是“走 月亮”时都要头戴花;有的妇女还在中秋栽花,种花,讲究的是“好花常开”、 “愿月常圆”,以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祝 愿和企盼。这一天,儿童结伙进入果园偷摘一些果品,谓之“摸青”,即使园主 发现,也不能责怪。当祭月的月饼摆放出来后,左邻右舍的儿童就会来“偷月 饼”,主人同样不能责怪。现如今,除平民百姓有瓜果祭月、尝新之俗外,唯一
能见之于现代信息传播的,就要数月饼了。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 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 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 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 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
设灵堂、香案、献供品。在春凳周围铺草,供孝男孝女跪卧守灵。 大门上贴上丧联。一般停丧3至4天(兰州人称之为前三后四),由亲
友吊唁。期间,还要请阴阳,做法事,超荐亡灵。孝子披麻戴孝,
家乡甘肃的风俗作文
家乡甘肃的风俗作文第1篇《家乡的风俗》作文兰州是妈妈的故乡,我跟着妈妈回兰州过年,也了解了兰州独特的过年习俗。
兰州地区历史上曾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带,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和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民间春节习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北方人有句谚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完小年,年味开始升温。
老兰州人这天要“祭灶”,将灶饼、糖、瓜子摆到盘中,供在“灶爷”像前,焚烧祭纸、点燃香蜡,念念有词恭送灶王爷升天。
之后就是大扫除、炸油果、蒸枣花等,备着过年期间吃。
等到了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做糟肉,炸丸子,蒸八宝饭。
糟肉对于兰州人来说十分重要,兰州人过年别的可以不讲究,但若没有一碗糟肉,这个年就感觉没过好。
相传兰州人过年吃糟肉起于明朝。
当时明肃王携家眷从江苏迁兰,成为第一代老兰州人。
江苏人过年喜食酒酿蒸肉,而兰州周围不产稻米,自然没有了酒酿。
老一代兰州人为了吃到家乡味就地取材,兰州糟肉就定型为五花肉和与酒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豆腐乳的搭配,一直延续至今。
从而形成与淮沪、陕西的糟肉不一般,但又神似的制作方式。
蒸出来的肉更为健康,可上桌品食,也可夹馍吃,肥而不腻,口感软烂,肉香和酱豆腐香绕于舌尖,是兰州的年味之一。
致使很多新兰州人也无不为之倾倒,纷纷从老兰州那里拜师学艺并加以创新。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
从清晨开始,姥姥姥爷早早地起来,准备好祭祀用品,去公墓区祭奠家中祖先。
下山回来后,就贴对联、福字。
午睡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最正宗的老兰州初二这天都是回娘家吃臊子面的,一碗面,吃得妈妈和闺女肚里、心里都暖暖的。
初二过后,就要开始走亲戚拜年了,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
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过年,准备的时间少了,也少了一些繁复的礼节,但,只要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圆饭,只要还有一碗臊子面、一碗糟肉和几个油果子,就是兰州人的年味!第2篇《家乡的风俗》作文“离家三里远,别具一香风。
兰州的春节风俗习惯是怎样的
兰州的春节风俗习惯是怎样的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比较注重民俗习惯的老兰州人对这事非常重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州的春节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兰州春节风俗习惯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
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擀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
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旧俗,兰州人初一不出门,呆在家中话家常。
如今已无这种讲究。
初二,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
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
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称为破五,吃荞面搅团。
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商店纷纷开门营业。
主妇们忙完年事,或回娘家,或到姊妹家拜年,一般要住几天,共叙母女或姐妹之情。
如今已无此讲究,初一也可拜年。
节日期间,小贩们沿街或在庙会上,叫卖乒乒乓,也叫哈哈笑,北京人叫噗噗噔儿,其形似葫芦,由紫色玻璃制成,含管轻吹,薄底振动,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
还有叫卖风车的,北京人叫风轮。
它由细竹蔑条与红绿彩纸条扎、糊而成,一根竹梢上扎两三个碟子大的风轮,随着春风旋转,形成彩轮。
大人小孩都爱卖一个玩耍。
还有艺人卖的糖人、糖老鼠,卖的漫脸子(秦腔脸谱面具),都是小孩最爱买的玩意儿。
兰州人春节交通生活指南办理手续办理乘机手续需注意:国内航班出发旅客进入T2航站楼二楼出发大厅办理。
另外,无需托运行李的旅客,可凭二代身份证在T2航站楼出发大厅、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大厅内的“自助值机”快速办理乘机手续。
T2航站楼航班起飞前30分钟,准时截止办理乘机手续。
安全检查办理完乘机手续后,国内航班出发旅客需通过出发大厅中央的安检通道进入候机隔离厅。
安检通道共有12个,其中,1号为头等舱和VIP旅客专用通道,2-11号为普通旅客通道,12号为晚到旅客及员工专用通道。
兰州中秋节的风俗
兰州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兰州作为中国的西北地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中秋节风俗。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兰州人民以各种方式庆祝中秋,传承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
兰州中秋节的风俗丰富多样。
首先,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兰州人民会在中秋之夜,赏月、祭月。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美食,比如月饼、柚子、瓜子等,然后在户外或室内摆放一张桌子,将这些美食摆放在桌上,供人们赏月时享用。
在兰州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下,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共同欣赏月亮的美丽。
而在庆祝中秋的同时,兰州人民还会祭拜月亮,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祈福。
兰州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那就是赏花灯。
人们会在这一天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比如纸灯笼、彩灯等。
兰州的街道和广场上都会悬挂彩灯,犹如星星点点的繁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喜悦。
特别是在兰州的夜晚,灯光闪烁,五彩斑斓,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份浓郁的节日氛围。
人们会带着孩子一起走在街上,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感受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兰州中秋节还有一项特别的风俗,那就是赛制月饼。
中秋节是月饼的主要食品之一,而在兰州,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办赛制月饼的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参赛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精美的月饼,并在外观、口感等方面进行评比。
这项比赛不仅考验了参赛者的制作技巧,也展示了兰州人民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中秋节期间,兰州还有一项传统的游戏活动,那就是拔河比赛。
这是一项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人们会组成两队,拉着一根绳子,互相对抗,看哪一队能够用力更多,将对方拉到自己的一边。
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凝聚力。
总的来说,兰州中秋节的风俗丰富多彩,既有赏月祭月的庄重和肃穆,也有赏花灯的喜庆和热闹,还有制作月饼和拔河比赛等民俗活动。
这些风俗不仅是兰州人民对中秋节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共同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和渠道。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增进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难忘的中秋节。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兰州风俗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兰州风俗
老实说,兰州风俗这么一个题目,我一时还真拿捏不准该从哪里着笔。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兰州人,对于家乡的那些有趣的小风俗小情调,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嘛。
就拿过年来说吧,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可就热闹非凡了。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吃了年夜饭后,和爷爷奶奶他们一起玩'贺年'的游戏。
我们会把一些硬币或糖果之类的小礼物装进红包,然后在除夕夜里门一家挨着一家去拜年,把贺年包分送出去。
拿到贺年包的人都会高高兴兴地说一声"祝你新年快乐哟!"
这种热热闹闹的场景,现在想来还是让人觉得温馨极了。
不过,兰州最有特色的地方恐怕还得数那些小吃摊了。
到处都是香喷喷的羊肉串、酸奶、冰峰等等,让人食指大动。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大家就会三五成群地坐在小摊边,吃着凉爽的酸梅汤,聊着天补充点水分。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正坐在小摊边吃着羊肉串,突然就下起了雨。
我们赶紧钻进了旁边的小店里,结果那小店老板二话不说,立马就把一个大盆给我们搬出来,让我们把串串插在里头。
那会儿我们几个看着雨中飘荡的烟火气,再啃一口香喷喷的羊肉串,心里美滋滋的,简直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说到兰州的风俗,其实还有大把大把的有趣事儿等着你去发掘。
不过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我也快写到600字的限制了。
希望通过这些小细
节,你们能多多少少感受一下我家乡那别具一格的生活情调。
虽然平凡,却也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兰州风俗啦!。
兰州过年的风俗
兰州过年的风俗
兰州过年的风俗
一、年货准备阶段
在春节前,兰州的市场和商场都会变得非常繁忙,因为人们需要购买年货,包括糖果、水果、腊肉、牛羊肉等传统食品。
二、贴对联和窗花
在除夕这一天,兰州的家庭会贴对联和窗花来增添过年的气氛。
对联和窗花都是用红纸剪成的,上面写着吉祥话语或者祝福语。
三、守夜和放鞭炮
在除夕夜,人们会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会放鞭炮,祈求除去疾病和晦气,招来好运和祥和。
四、全家团聚
新年的第一天,家人会全家团聚,共进团圆饭。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年互道贺,赠送礼物,祝福对方好运和健康。
五、参观庙会和跳舞
在新年期间,兰州的庙会非常盛大,人们会前往宝顶山观音寺、五泉山寺等寺庙参拜祈福,还会在庙会中品尝各种美食和看表演。
此外,
人们也会在广场跳舞,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
六、分糖果和红包
在新年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糖果和红包,这是表达彼此祝福和感激的方式。
大人会给孩子们发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也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石莉萍(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兰州城市民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传承变异,呈现出以下特点: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去陋存新,健康文明;兼收并蓄,对外开放;追逐时尚,引领潮流;西俗东渐,洋为中用。
把握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民俗为城市发展服务,是延续城市民俗生命力的主要途径。
Abstract: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ake the native place culture as a foundation,passes through the long-term inheritance variation,presents below the characteristic:Hand down a tradition,development innovation;Goes to save newly,the healthy civilization humbly;Swallows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uncritically,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chase fashion,eagerly anticipates the tidal current;West penetrates eastward vulgarly,makes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Grasps 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he characteristic,the reasonable protection,the development and serve using the folk custom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is continues the urban folk custom vitality the main way.关键词:兰州城市民俗特点Key word:Lanzhou Urban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基金项目: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项目“兰州城市民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11B-13)作者简介:石莉萍(1970—),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和民俗学。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23-02兰州自古以来就是陇上名城,其城市民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
许多民俗事项今天依然活力依旧,如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兰州水车、兰州太平鼓等。
纵观兰州城市民俗的演变和发展,可以看出兰州城市民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传承变异,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兰州民俗中的节日习俗,尤其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这样的大节,都保留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比如在春节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在家中团聚,一定要吃顿团圆饭。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情趣不断提高,传统节日习俗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变化。
如过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开始讲究享受,去饭店包席既不需要自己洗菜、做饭,又吃得舒服、快活,虽多花些钱也觉得值得。
兰州城市民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这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也是民俗变化受社会经济制约的体现。
二、去陋存新,健康文明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但城市的民俗并非都具有文明性。
在很多城市,男青年找对象多要求对方温柔、善良、精明能干,以便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这种观点主要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之上,而今兰州市男青年在择偶时则提出:“下得厨房,上得厅堂。
”这实际上是对妇女解放提出的一个新口号。
兰州女青年的择偶标准也由过去的注重男方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职业等观念向看重男子本人的学识、能力、容貌等方面转化。
这是婚姻习俗在当代城市中出现的文明新气象。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推行,城市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被奉为掌上明珠。
但由于中国脱胎于儿千年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至今仍盘根于人脑之中,特别是传宗接代的宗法制度更具影响力。
早在先秦就存在弃杀女婴之陋俗,《韩非子·六反篇》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建国之后,荒山野岭弃置女婴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
即便在城市产院,有些妇女产下女婴后不想养活但又舍不得扔弃,便抱给那些不能生育的妇女。
时代在发展,“男女都一样”的观念已蔚然成风。
“生男孩好听,生女孩好命”的说法已成为相当多的兰州人的口头禅。
在兰州很少有弃女婴的现象,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城市生育习俗向文明转化。
三、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城市处在时代的前沿,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正因如此,自古城市都是政客商贾文人骚客的云集之地。
大量的移民从各地云集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当然,这里并不排斥本地居民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但大量的还是从外省涌入的。
由于各地移民向城市的迁徙,不同的文化传统、民俗风习也不断融入城市。
城市融入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所创造的各种民俗文化内容,吸纳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精华。
作为移民城市的兰州,其民俗呈现出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
如兰州既有自成系统的地方大菜———陇菜菜系,又有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砂锅子、热冬果等品种繁多、具有浓郁的西北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来自大江南北的粤菜、川菜、鲁菜、京菜、湘菜等著名菜肴,吃的花样之多、内容之丰富,堪称全国独有,是美食家的“天堂”。
这些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菜系流派,充分反映了兰州饮食民俗兼容并蓄的特点,构成了一道色彩绚丽的兰州饮食文化风景线。
城市民俗的兼容并包并非无原则的,它往往要经过选择、排斥、接纳直至最后的变异同化的过程。
一般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地区所具有的民俗风格和民俗特点,大都会被城市民俗大量吸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比较落后地区的民俗习惯,则往往在城市民俗的自然选择中被筛落和淘汰。
[1]近年来兰州涌入了很多外地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一个地区的大多都住在同一个社区,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但他们的习俗很难渗透到兰州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反而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兰州城市习俗的影响。
经济区域发展2011年10月刊改革与开放(上接第122页)社会工作服务。
在社区服务基础较好的社区,优先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薄弱的社区渐次推开。
(三)需求形式以政府为导向,培育社会工作机构,探索政府与社会协作,实施专业社会工作。
从衢州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现状看,社区管理存在着行政化倾向,“政社不分”现象较为普遍。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吸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重要领域,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是政府公共服务有益的补充,为部分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需求。
(四)需求内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内容应符合当地社会需要、未来社会发展、服务对象特征。
衢州市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城镇化、社会转型、区域合作、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将满足于社会救助、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求,并逐渐拓展到职业教育服务、医疗社会服务、企业社会服务等领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四、专业社会工作者需求的保障措施专业社会工作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为切实保证专业社会工作的顺利推进,首先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一)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政策服务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自身在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战略中的职责和任务,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制定专业社会工作职业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社会工作需求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二)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保障机制坚持多途径培育。
从实际社会工作者中培育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引入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督导,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土督导。
通过专业教育培训、专业职业实务培训,完成实际社会工作者向专业社会者的转变。
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实行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相挂钩的待遇和晋升体制,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引导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规划。
(三)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机制我国目前已形成以“购买项目”为主的上海模式、以“购买岗位”为主的深圳模式。
两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比较而言,“购买岗位”要比“购买服务”更为简单,比较适合培育社会工作机构的起步阶段。
(四)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要在政府、高校、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之间形成合作机制,共同承担推广、普及社会工作的责任: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推动和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关高校应充分发挥知识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行动中倡导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以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的信赖、支持。
参考文献:[1]孙莹.如何区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J].中国社会导刊,2007(4)[2]万雪芬.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J].理论月刊,2009(10)[3]徐小平.社区社会工作者素质现状及对策———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工作者素质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4]杨荣.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以社区发展为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6]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98-2008)[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钟莹、赖丰茹、麦富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及其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面对外来民俗的渗透,兰州以开放的姿态予以接受,甚至吸纳。
如一些外来习俗愚人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很快就在兰州人中间,特别是青少年中间风靡开来,成为兰州现代民俗的一道新的风景。
四、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由于城市商业繁荣、物质丰富、交通发达、信息传递快捷,这些都促使城市居民的观念不断更新,民俗文化也跟着发生迅速的更替。
以兰州服饰而论,兰州人在服饰方面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的速度不亚于沿海大城市。
明清时期兰州人就在服饰方面追逐时尚、引领潮流。
《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土柔泽,人多秀逸,好修饰,美服居。
”[2]建国后,在兰州市民中五十年代时兴西装裤,六十年代时兴小腿裤,七十年代时兴喇叭裤,八十年代时兴宽松裤,其间隔时间多在十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