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
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
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学时数:144
课程类型: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对特定群体饮食文化现象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二是对饮食文化现象中某个专门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三、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概论 2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 16
第三章中国饮食文化的风味流派 14
第四章中国饮食文化原料与烹饪技法 17
第五章中国饮食审美 13
第六章酒文化与茶文化 15
第七章饮食养生 15
第八章食礼与食俗 17
相关专业知识拓展 10
复习 22
合计 144 四、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第一章概论
[教学内容] 1.1饮食文化的概念 1.2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主要概念和观念。
[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 对饮食文化的概念有基本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饮食文化与餐饮管理》课程标准
《饮食文化与餐饮管理》课程标准饮食文化与餐饮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 了解饮食文化对餐饮管理的重要性
- 掌握各种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俗
- 学会分析餐饮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 培养跨文化餐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饮食文化概述
- 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 饮食文化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 饮食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2. 餐饮管理基础知识
- 餐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
- 餐饮服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
- 餐饮品质管理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
3. 食品安全与卫生
-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 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餐饮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4. 餐饮文化与营销
- 餐饮文化对饭店经营的影响
- 餐饮文化在饭店营销中的应用
- 餐饮文化创新与品牌塑造
5. 跨文化餐饮管理
- 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技巧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协商和决策
- 跨文化团队管理和领导力的特点三、课程评估
-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讨论贡献等(20%)
- 作业与案例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30%)
- 考试: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50%)
四、参考资料
- 《餐饮管理学》吴小军著
- 《餐饮管理与实务》冯英龙著
- 《餐饮管理导论》王安著
以上为《饮食文化与餐饮管理》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饮食文化与餐饮管理的关系,并培养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餐饮管理的能力。标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饮食文化》课程教学标准
《饮食文化》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饮食文化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高职二年级学生
总学时:36学时
一、课程性质
《饮食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一方面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既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餐饮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与途径。
3.能从文化的视野解读烹饪发展的不同现象。
4.能把内在的文化素养在创新菜肴中体现出来。
(二)知识目标
1.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现状。
2.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
3.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
4.感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三)素质目标
传承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适应,行业发展”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餐饮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需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达到融汇贯通的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inese Dietary Culture 课程代码:0504322 学分:2 学时:32 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学科结构内容。目前,国内商业、旅游、农业、食品、师范、职业技术高等院校,甚至一些综合大学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课。旅游、餐饮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适宜于田野方法,可以参阅资料较多。有较充分发挥读、写、议教学方法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上讨论、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读写译
(三)教学安排
每周2学时,16教学周,共3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
一、饮食文化
二、饮食文化研究内容
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
二、“饮食文化”的定义
三、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
二、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高职院校各专业提高学生素质素养教育目标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院理工科各系、文科除旅游酒店类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任选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食常识,。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
(一)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
中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
(二)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
艺术欣赏等课程及其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自制的课件,也采用现成的VCD等音像材料,通过对各种饮食文化形态的文字介绍、形象展示,使同学们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30学时。1.5个学分。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
考核采用论文形式。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广义的饮食文化为中心组织教学,涉及烹调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习俗、医学、旅游等的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重在使同学们树立大文化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掌握相应的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对未来生活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2.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
3.掌握中华传统食物的烹饪方法;
4.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6.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7.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
8.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
3.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理念
4.介绍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特征
5.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6.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烹饪
7.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服饰文化
8.探究深层次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课:结合典籍读本、示范、讨论等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小组活动:在小组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常见课件等,深入学习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理念、特征、烹饪技巧、服饰文化等;
3.趣味游戏:采用探索式、排除式、博弈式等多种游戏形式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4.小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完成自己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
饮食教学大纲
饮食教学大纲
饮食教学大纲
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提高人们的饮食素养和健康意识,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引入饮食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饮食的重要性
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饮食教学大纲的出现,旨在教育人们如何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餐食,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二、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
在饮食教学大纲中,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和乳制品。每一类食物都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了解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餐食,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三、饮食文化的传承
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它还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通过饮食教学大纲,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传统饮食文化,培养他们对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其他文化的饮食习惯,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四、食物安全与健康
食物安全是饮食教学大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了解食物的来源、加工过程以及储存方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食物,防止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此外,饮食教学大纲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和食品添加物,保持身体健康。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教学对象
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作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饮食文化,这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它可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强有力的补充,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节内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在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与内容整体性的意义与作用。
2、素质要求:对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和把握,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实践操作要求:对饮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具备学生对与饮食文化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结合实际,比较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通过比较,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了解并掌握四大原则与五
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区域间饮食文化的通融性。
教学重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研究体系
2、掌握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
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1.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1.4 作业
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中国饮食习惯与礼仪
2.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掌握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讲述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介绍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饮食习惯和礼仪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2.4 作业
观察和了解在中国餐厅用餐的礼仪和规范,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中国主要食品介绍
3.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
掌握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
讲述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
介绍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和食用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主要食品的特点和食用方式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3.4 作业
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中式烹调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教学大纲
一、引言
中式烹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调味方法和
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本教学大纲将介绍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原则
以及常用的烹饪技巧,旨在帮助学员掌握中式烹调的精髓,并且能够
运用于实际的烹饪过程中。
二、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
1. 家常菜与宫廷菜
中式烹调可以分为家常菜和宫廷菜两大类。家常菜以家庭烹饪为主,注重营养和实用性;宫廷菜又称粤菜、川菜等,多用于宴席和正式场合。
2. 食材的选择与处理
中式烹调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对于蔬菜、肉类和海鲜的选购
和处理有着严格的要求。食材的准备工作包括去皮、切片、切丝、切
块等。
三、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
1. 五味调和
中式烹调追求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的平衡。通过调味
料的搭配和烹调时机的把握,使菜肴味道丰富多样。
2. 色香味俱佳
中式烹调注重菜肴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色彩鲜艳、香气扑鼻、口感丰富的菜肴往往会增加食欲,提升用餐体验。
3. 烹饪时间和火候掌握
中式烹调对烹饪时间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火候过大会导致食材变老,火候过小则影响口感和菜肴的色泽。
四、中式烹调的常用技巧
1. 刀工技巧
中式烹调强调刀工技巧的娴熟。刀工包括切菜、剁肉、削皮等,熟练的刀工可以使菜肴看起来更加美观。
2. 烹调方法
中式烹调常用的方法包括炒、爆、煮、蒸、炸、炖等。每种方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在实际烹饪中需要根据菜肴的特点和口味需求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
五、总结
中式烹调是一门非常细致和技术性较高的烹饪艺术。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烹饪过程中熟练应用。中式烹调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华美食文化》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华美食文化》
介绍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性,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培养他们对中华美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课程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菜肴、烹饪技巧以及与食物相关的传统节日和俗。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来源和发展。
2.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和饮食惯。
3. 掌握一些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
4. 研究与中华美食相关的传统节日和俗。
5. 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 模块一:中华美食的历史与发展
- 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探讨中华美食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模块二: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和饮食惯
- 介绍中国传统食物的特点,如色、香、味、形、器等。
- 探讨中国人的饮食惯和餐桌礼仪。
3. 模块三: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
- 研究一些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和技巧,如川菜、粤菜等。
-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传统菜肴。
4. 模块四:传统节日与中华美食
- 介绍与中华美食相关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 研究传统节日中与食物相关的俗和庆祝活动。
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讲座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概念。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制作传统菜肴,并体
验其中的烹饪技巧与乐趣。
3. 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中华美食
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研究和展示。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2. 实践操作的成果展示。
3. 小组研究和展示的质量。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总课时:64(4学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丰富了知识面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具体认知和品鉴,可提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饮食文化素养,促进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本课程还增加了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学生结合相关知识会更深刻地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管理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到达融会贯通的水平。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
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
《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
中外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饮食文化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名厨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58实践学时:6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中外饮食文化这门课程是酒店管理或者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国际名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世界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及饮食文化背景;熟悉中国的饮食发展来源,发展过程和现阶段中国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合理的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来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代旅游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学习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来源和发展现状,了解国外的饮食民宿和礼仪,掌握中国饮食民宿和礼仪,熟悉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器具文化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对餐饮文化相关知识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餐饮行业现状的历史原因的探索;锻炼学生对餐饮业现存问题的积极思考;
3综合素质目标
搭建思考问题的理论框架;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1、饮食文化的概念2、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3、饮食文化研究状况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价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新。
2. 课程大纲
2.1 第一讲:中国传统饮食的历史渊源
-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2.2 第二讲:中国传统饮食的核心概念
- 研究中国传统饮食的四大烹饪技法:炒、爆、炸、烧
-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中的食材选择和配伍原则
2.3 第三讲:中国传统饮食的重要价值观
- 分析中国传统饮食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 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礼仪俗
2.4 第四讲:中国传统饮食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 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3. 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
通过讲解与演示,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
3.2 讨论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并加深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
3.3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研究烹饪技巧等,增加学生对饮食文化的亲身体验。
4. 教学评估
4.1 课堂表现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提问能力和讨论质量等。
4.2 作业及报告
布置相关作业和课后研究项目,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汇报演讲
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汇报演讲,展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考。
5. 教学资源
教师可准备相关教学文稿、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源,辅助学生的研究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
课程编号:19031035
课程名称:《饮食文化》
学时/学分:28/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中国历史文化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饮食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选修课,属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饮食文化》突出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即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学生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相关岗位提供必备的知识积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显白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兼顾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和各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注意从“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增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点。其次,注意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饮食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等相关知识,并对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中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三个层次)问题有所认知。
(二)分目标
1、知识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1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中外饮食的起源与发展,饮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一般技术、科学、艺术,以及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了解中外悠久的饮食历史、民俗以及包括饮食哲学、美学、养生学在内的科学思想,掌握中外饮食文化的的特点及其内涵,接受中外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形成宣传和推销旅游商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接受中外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形成宣传和推销旅游商品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开设《饮食文化》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部分重点知识精讲、部分内容课下自我学习、部分内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教师改变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真正起到引导、指导、评价和监督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百分制。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饮食文化》课程的部分教学活动应该在校外实习基地展开,比如在酒店、旅行社中开展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教学活动等,使学生亲身感受酒店管理行业的最新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四)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本课程标准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修订、改编,尽量向酒店行业挂靠。
五、参考文献
1.赵连友.中国饮食文化.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赵荣光. 饮食文化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维冰. 国外饮食文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5. 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瞿明安.隐藏民族灵魂的符号_中国饮食象征文化论.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7 .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8. 徐海荣主编. 中国饮食史.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9.【美】马文·哈里斯.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0.【美】阿莫斯图. 食物的历史.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编写人:郭苏星
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0年10月9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