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讲座《诗歌鉴赏题及赏析》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004至2015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赏析汇总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巧
3、表现手法
4、构思立意
(2014年浙江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 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 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 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2012·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
枝间新绿一重重,
芳心犹卷怯春寒。
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
爱惜芳心莫轻吐,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
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两个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三个要点:情和 景的关系(一问一答),抽象与形象的关系 (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以及三个具体意象 连用的表达效果。
21题要求分析所选《蝶恋花出塞》开篇的特点。 从作品看,其特点可从结构、主旨、表达方式、感情 基调等方面做分析。抽样中也确有答得不错的例子: 例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写出河山动荡不安,为下 文表达作者愁苦之情定下情感基调。 分析涉及表现手法、感情特点及与全词的关系,简洁 而精当,体现出考生较强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过, 就大多数考生而言,本题的得分并不高,主要原因在 于分析不完整。 例2:这首词的开篇感叹河山无定据,先描绘一幅凄凉 的景象。 例3:从河山无定据,由大到小写,点出主题。 例2只抓住了“凄凉”的情感特点。例3只从“点题” 角度作分析,显然都不够全面,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七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 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 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 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 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当然,读完全 “戏言”中有“真言”。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 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 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 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 诗的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 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4.抓住尾句尾联,把握题旨。 古诗大都有“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通常在结尾点明题 善于品读尾句尾联。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 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 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①承上启 垫下文。 (3)“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 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 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 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七章 古诗鉴赏 微专题
二、词语比较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 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 (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 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 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 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 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
(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 分析。 答案 都表达了归隐之志。赵曲全篇写景,描绘幽美如画的水乡 尾句通过描述采菱女摘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归去的情景,寓 间接抒情(含蓄),表达了归隐之志。滕曲前四句写景,表达人生 感,后四句直写人事,预想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直抒胸臆,表达 陶渊明,急于归隐的志向。
(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梅___意象,描绘出对__听__笛____一事的感受 (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 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 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 时的梅花。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 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 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
点拨关键
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 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 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 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 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 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2004-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详解汇编
2004-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详解汇编——诗、词、曲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浙江省200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004-2015浙江卷诗歌鉴赏归纳
作品作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思想感情意象2004《菩萨蛮》李白触景生情孤寂、惆怅2005《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拟人伤感不平之情荷花、傍晚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借景抒情怜爱喜悦之情2006[正官]《叨叨令》无名氏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流水白云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2007《乌衣巷》刘禹锡寓情于景含蓄深沉兴亡盛衰之感燕子《人月圆》(金)吴激化用温婉悲凉同燕子2008[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议论作结明快直露同燕子《暮倚杖水边》(金)王寂触景生情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元2009《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王旭对比(反衬)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梅花与雪花大自然2010《定林》[宋]王安石拟人流连忘返的愉悦寄情山水的旷达2011《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以景作答,融情入景孤寂惆怅(开篇作用(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012《未展芭蕉》唐钱珝比喻美好情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衬托、对比、比拟沉稳独立、自主自爱2013《秦中吟·歌舞》白居易对比忧国忧民(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
(2分)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014《溪行逢雨与柳中唐》唐李端寓情于景猿声《三峡吟》宋徐照用典、借典故写愁猿声2015《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侧面描写(典故联想、景色渲染)正面描写感想:纵观2004-2015 诗歌鉴赏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较多语言特色考查较少。
在表现手法中以借景抒情以及修辞手法特别是对比反衬比喻拟人考的较多,用典、化用也要注意。
对于意象的考查多出现在两首诗的比较中,共同意象等。
近几年更加侧重和书本内的名句联系如2013 2015 的21题都是与其他诗歌相联系。
然后分点答题据分猜点踩点给分尤为重要。
◤2004-201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归纳◥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2004-201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归纳◥
年份
【浙江2004】
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
1、意象题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的思想感情
微整
答案
█(1)傍晚 西风
█(2)①两首诗都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②杨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019版高考语文(江浙版)一轮讲义: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分析解读浙江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命制一直强调对文学艺术魅力的感悟,在鉴赏中体现主动性和灵活性。
试题选材一般在六七十字以内,选一首、两首、三首诗词都有可能,所选诗歌大多是抒情性的绝句、律诗,词会以小令或中调为主,曲会以小令为主。
作品朝代并不固定,常会选名家的但考生并不熟悉的作品,也可能选非名家的精优作品。
一般选择文从字顺、富有诗情的作品,会有意识地将试题与教材做适当关联与衔接,兼顾内容考查与技巧考查。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赋分一般在7分左右。
预计2019年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进行考查。
五年高考1.(2017浙江,19—20,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1.答案(1)采地黄卖地黄(2)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诗歌
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
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五)常见典故 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它是古代诗人常用 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古典诗歌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 )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
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
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锦帽貂裘” 名词活用 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意象组合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 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 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
(四)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2019(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2019(附答案)【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0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 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真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注】①阌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县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赏析】《歌舞》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诗的前十六句描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揭露这些朝廷官员不顾国计民生,整天忙于营建第宅和追逐游玩的骄奢淫逸。
后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从赴宴时车马的高贵华丽,舞楼的豪华秾艳,宴饮的不分昼夜等方面,刻划出他们的丑恶嘴脸。
两个场面,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狱中冻死的囚犯,对其给予诗人深切的同情。
诗人将诗歌的视角移到统治者的对立面,使诗歌的立意得以深刻,体现出此诗强烈的讽刺效果。
强烈的对比与深刻的讽刺,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详尽铺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这首诗不仅前后两个部分是对比,在前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对比。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课件资料之如何解答语言鉴赏题 浙教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表达技巧入手 从景象特点入手 从表情达意入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一看肠一断”这一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语言鉴赏型考题
云破月来花弄影
用拟人的手法写云散月开,花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生动细致地写出了花摇曳生姿的景致。
从表达技巧入手
寻找切入点
要熟记技巧
2004年全国卷一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
--如何解答语言鉴赏题
形象
语言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的角度
04高考: 湖北卷 辽宁卷 吉林、四川、黑龙江 浙江卷 重庆卷
05高考: 上海卷 全国卷二 福建卷 天津卷 辽宁卷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隐性提问:某诗中某一联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请分析。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以“横斜”“浮动”尤绝。你认为好在哪里?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读标题,探内容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溪行逢雨”)和写作对象(“与柳中庸”)。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
(2)读正文,明主旨第一首:该诗的“情语”是“那堪”一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伤心之情。
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愁”一词,表达了愁并非因客观事物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的道理。
(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暗示是:用典,景哀。
李诗鉴赏李端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日落”“山昏”“雨繁”,烘托出昏暗、凄冷的意境。
后两句写“共听一声猿”,其实听猿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作者却将猿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这种写法使情思显得稍为复杂。
徐诗鉴赏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
本诗的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得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自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
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 “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 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 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 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 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 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 “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之情。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 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 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
人
的心情。(2分)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6分)
【答案】19. (1). 久留(逗留) (2). 依依不舍 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 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 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19. 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
”一词点出了李将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
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 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 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 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1.(2018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诚心志的告白。知识拓展 何 为“点染”?
(1)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后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 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词学集成》引江顺诒 语)。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道:“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 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 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 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 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 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 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 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 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2004-2019年高考浙江 诗歌鉴赏题及赏析
-2-
考纲要求 浙江省的高考《考试说明》没有单独对古代诗歌阅读作出要求,根 据高考命题实际情况,古代诗歌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共用”了如下几条: 1.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2.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巧
3、表现手法
4、构思立意
(2019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 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 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 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 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 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 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 “吟哦”“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 “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 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 句分析。
20.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 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 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方法点拨 诗歌中常见的5种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 痛苦;⑤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乡念亲;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 易逝的伤感;⑤仕途 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