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

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

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

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

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

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

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

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

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

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

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xx生境保存:

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

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

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一、绪论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

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

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

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

的需求。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

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

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

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

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

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3、应用科学

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2、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技术。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受到重视;

3、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提高;

4、育种途径多样化。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农作物的品种的3个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

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

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

(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

1. 植物的遗传基础

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植物

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

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

生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

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

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

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

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

1. 选种

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选种

育种学复习重点

育种学复习重点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4.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实践性强。

5.作物育种学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极品种类型

1.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还有两种特

殊方式是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包括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

2.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

的同质纯和品种。包括了自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4.自交系的理论亲本系数: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87%,就是自交

作物育种学考试重点

作物育种学考试重点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上,特性上有所差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进化三要素:变异,遗传,选择。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遗传是进化的保证。

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基因工程的三大优点:1)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机交2)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3)基因工程是使个别目的基因转移的技术

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1.种质资源工作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方式繁衍后代的,统称为~。

花器构造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如稻、麦,有利自花授粉。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雌雄同株异花:玉米,蓖麻,瓜类。

作物育种学复习

作物育种学复习

作物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

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

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

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一致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品种的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3、优良品种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改进产品品质

(三)减轻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五)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

(六)适应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作物育种学主要任务:选育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6、作物育种:是利用或创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有利变异固定下来,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

7、自交不亲和性:雌雄蕊发育均正常,能散粉,但自交或系内兄妹交均不结实或结实极少,这种特性称自交不亲和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系叫自交不亲和系。

8、雄性不育

9、常见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豌豆、绿豆、花生、芝麻、马铃薯、亚麻、烟草等。

异花授粉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甜菜、甘薯、甘蔗、蓖麻、大麻、木薯、紫花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啤酒花等

常异花授粉作物有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蚕豆、粟等。

10、划分方式:

天然异交率小于等于4% --- 自花授粉作物;

天然异交率大于50% ---异花授粉作物;

天然异交率介于5%-50%--常异花授粉作物。

11、自交的遗传效应: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水稻育种学:

名词解释:

1.水稻配子体雄性不育:水稻花粉的不育是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所控制的不育类型。F1植株上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表现为穗上分离;F2没有不育株出现。

2.水稻孢子体雄性不育:花粉不育孢子体基因型控制的水稻雄性不育型。

3.矮源:含有矮化育种所需要的矮杆,半矮杆基因的品种资源。

4.垩白米率:带有垩白(心白、腹白、背白)的米粒占调查米粒的百分率。

5.粘稠度:4.4%冷米胶的长度,以mm表示。胶稠度大的品种,饭软,饭冷不回硬。

6.育性亲和源:与籼稻和粳稻分别杂交,杂种自交结实率都正常的水稻品种资源。

7.糊化温度:淀粉粒在热水中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糊化温度高,所需蒸煮时间长。

8.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而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之间杂交,则称亚种间杂交。凡亲缘关系近的不同生态型品种间杂交,也属于品种间杂交

填空:

1.我国籼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培育成功关键在于野生稻资源的利用。

2.水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是N6培养基+黑暗。

3.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育种最有影响的成绩是培育成功了杂交稻。

4.我国杂交籼稻三系配套成功,关键的突破是野生稻群体中找到了不育细胞质。

5.普通野生稻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野生稻。

6.水稻转基因育种涉及: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的构建,转基因植株的获得极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7.诱变处理水稻种子后,性状分离最大的世代是M2代。

7.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两系杂交稻中,绝大多数组合的雄性不育系是温敏不育系。

8.杂种稻优势主要表现在:1.发芽快、分蘖强、生长势旺盛2.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3.穗大粒多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是利用或者创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有利的变异固定下来,培育成作物新品种的过程

2.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求,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相对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3.品种的特点:(1)必须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2)是经济上的类别(3)品种群体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主要性状相对一致(4)品种在利用上有地区性和时间性或品种三特点: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简称DUS)

4.生物进化的三要素为遗传、变异、选择

5.常规育种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性状,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2)盲目性较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6.育种的任务:(1)选育优良品种(2)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7.优良品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第一章作物育种的方式及品种类型

1.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2.有性繁殖植物的主要授粉方式及代表作物:自花授粉(小麦、大麦、水稻、大豆)、异化授粉(玉米、黑麦、甘蔗、甜菜)常异花授粉(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

3.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4.自交不亲和: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第一章

1、如何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

㈠测定授粉方式的方法①确定授粉的方式(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等)②人工自交观察衰退情况(套袋,强迫自交)③测定异交率(4%以下是典型自花授粉作

物.50~100%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4~50%常异花授粉作物)

㈡①父本--显性标志性状.母本---相应隐性性状②父母本行间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

㈢F1中显性性状个数∕F1总个体数﹡100%

2、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①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和②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后代生活力增强

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含义DUS

①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

②一致性:品种内同株性状整齐一致

③稳定性: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繁殖后保持不变

4、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自交系(纯系)品种

a创造遗传变异丰富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

b自花授粉结合单株选择,即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和优良基因型

②杂交种

a自交系育种b杂交组合育种

③群体品种

a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单株选择

b保持较大的随即样本群体,多代自由授粉下积累有益基因改良群体

④无性系品种

a有性杂交+无性繁殖b利用芽变

5、.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

(一)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绿豆、豌豆、花生、异交率为0~4%。

花器构造特点

①是两性花,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

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

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遗传特点:⑴个体基因型纯合⑵群体内基因型单一⑶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4)遗传稳定

作物育种学各章复习重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各章复习重点总结

比较自交系品种和杂交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①.自交(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

●自交系或自交系品种在生产上使用时,必须基因型高度纯合、性状优良、整齐一致;

●育种上采取连续多代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作物的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

●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基因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优中选优,可以获得产量、

抗性、品质等性状超过原有品种群体的个体(创造变异的途径)。

②.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

●杂交种育种的两个基本程序。自交系育种;杂交组合的育种,配合力测定。

●获得低成本、高质量、大量的杂交种

1、重要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2、重要作物起源地。

八大中心:

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高粱、苎麻、荞麦、茶、大麻)

2、印度(水稻、甘蔗、芝麻、绿豆、香蕉)

3、中亚(普通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

4、西亚(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

5、地中海:(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小麦、牧草)

6、埃塞俄比亚:(小麦和大麦的次生中心)

7、南美-中美:(玉米、陆地棉、甘薯、番茄)

8、南美:(马铃薯、花生、木薯、橡胶)

3、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育种上应用的途径。

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及细胞学鉴定等。鉴定一般包括农艺性状,如: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因素、抗虫性;产品品质,如:食用价值及其他实用价值。同时通过对遗传机理的分析,明确性状的利用价值和途径。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育种学的学科性质

①人工进化的科学。

②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③应用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种苗的科学

3、生物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4、植物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马铃薯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

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5-50%的植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繁殖后代

异花授粉作物: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甜菜,蓖麻,大麻

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高粱,蚕豆,粟,油菜

5、现代农业对植物品种性状的基本要求

①高产

②稳产

③优质

④适应机械化

⑤适应性强、熟期适当

4、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四大类型

种质资源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搜集种质资源的方法(有四种):直接考察搜集,征集,交换,转引

6、育种的基本过程:制定目标、选择种质资源、创造变异、选择和固定变异

自交系育种概念(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自花授粉植物是称为纯系育种。)从现有品

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

种成系统(个体选择),

通过试验鉴定,

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自交系育种基本过程: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套袋自交、农艺性状的选择、配合力测定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是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自交衰退: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

杂种优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成为杂种优势。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全体。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类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有性繁殖:凡是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不通过两性细胞受精的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作物起源中心: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比较独立的农业地里中心。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远缘杂交: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

作物的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

育的作物新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育种目标是动态、相对稳定的。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作物生长发育

1.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种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步,它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和发芽率对于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而幼苗生长阶段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土壤湿度、适当施肥和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以保证幼苗茁壮成长。

2. 茎、叶、根的生长

茎、叶、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受到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在茎、叶、根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修剪和疏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3. 开花结果

作物的开花结果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它受到温度、光照、水肥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作物的花期和结果期、花粉传播和受精、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栽培技术

1. 土壤肥料

土壤肥料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了解土壤肥料的类型、施用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壤养分的平衡和肥料的配比,以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养分失衡。

2. 水分管理

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的持水性、灌溉的方法和时机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注意土壤排水和保湿,以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影响。

3.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了解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危害和预防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重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

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

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

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3、应用科学

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2、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技术。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2、种质资源受到重视;

3、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提高;

4、育种途径多样化。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农作物的品种的3个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抗性育种的复杂性体现在哪?

(1)抗病性是寄主、病原两个生物体系在一定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寄主、病原、环境三者一体的生态系统;(2)病原具有易变性;(3)病害类型多,其发生、发展与栽培条件有关;(4)抗病性往往与一些不良性状连锁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迟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病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相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该学说假定作物的抗病基因是显性,寄生物的无毒性基因也是显性,只有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无毒性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出抗病反应,其他均表现为感病。基因对基因学说是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模式。

3、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及防治。

抗病性丧失原因:1寄主发生变异2病原发生变异3环境发生变异所以三位一体的病三角,三者任一改变都可导致抗性丧失。抗病性人为流失:1非育种目标的抗性流失2目标抗性中垂直抗性的流失(基因对基因学说)2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的丧失。

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大区域布局,品种轮换搭配,会使生理小种定向选择丧失2品种的轮换3选用聚合品种4,选所系品种5水平抗性的利用6复合抗病性的利用垂直农艺性状优良的水平抗性品种基础上采用回交,转育垂直抗性基因育成复合抗性品种,在垂直抗性中选育水平抗性有同样的效果。

4、杂优利用的条件、途径。

条件:1选配强优势组合。亲本满足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强优势即配合力高、亲本性状突出。2亲本的纯度要高,异交结实率高。3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亲本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种子的产量,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途径: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

5、显性、超显性假说的分歧、共同点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反向的中亲或超亲优势。

不同点: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表现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作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间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等位基因间的异质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

两种假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但是他们忽视了细胞质基因和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的作用;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的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间的互作;忽略了胞质基因组的互作。

6、配合力概念,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特点。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是受多种基因支配的。

一般配合力(GCA):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是可遗传的部分。

特殊配合力(SCA):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即受基因间的显性和超显性以及上位性等效应所控制的,只能在特定的组合中由双亲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而反映出来,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7、遗传脆弱性:遗传脆弱性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构成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由于选择、突变、遗传漂变而引起的群体内基因平衡被打破的现象。比如:遗传多样性的大幅度减少和品种的单一化,增加了对对严重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即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会产生新的适应性而使作物失去抵抗力。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最初始的起源地为原生起源中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性状的遗传变异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8、杂交育种原理、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杂交后代处理的系谱法,混合法。

杂交育种原理:1、基因重组综合双亲优良性状2、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3、基因积累产生超亲性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3、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亲本。4、选用一般配合力好的材料作亲本。

系谱法的优缺点:优点①对质量性状和遗传力高的数量性状早代选择便于优中选优,能及早获得优良性状,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②能排除基因型间竞争而导致的不同类型的消长;③逐代选系选株,逐代建立系谱档案,便于查源,便于研究。缺点①数量性状早代选择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②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占地多,往往受人力、土地条件的限制,不能种植足够大的杂种群体,使优异类型丧失了出现的机会。

混合法优缺点: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混合法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不易丢失。混合法可保存较多的类型和优良基因,有利于基因广泛重组,有利于数量性状的形成和选择;(3)混合法可使杂种群体经受自然选择,有利于发展抗逆性和适应性,利于选出适应性强的个体。缺点(1)不能尽早掌握优良性状,不便于优中选优,育种年限长;(2)基因间竞争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消长;一些人类需要的性状可能丢失,如:大粒、早熟、矮秆等类型;(3)选株世代工作量大,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参照单株难选,优良类型不易确定;在F2群体选择单株十分困难;株系比较工作量大。

9、回交育种的优点及局限性。优点:(1) 后代群体易于选择控制:由于回交过程中选择依据明确,即选具有目标性状且综合性状像轮回亲本的个体即可,由于回交的遗传效应,易控制杂种群体向着育种目标发展,不像杂交育种,分离广泛类型多。(2)群体小,便于加代:一般几十、几百株。选择主要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只要目标性状显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进行选择,为异地、异季加代提供方便。

(3)有利于打破目标性状基因与不良基因连锁。(4)易于推广:只在原品种的基础上改良一二个性状,丰产性、适应性及要求的栽培条件与原品种相近,且也易为轮回亲本推广地区的农民接受。

缺点:(1)只限于改良单一性状,不能获得重大突破(2)要求被转移的性状受少数基因控制,属于数量遗传的性状不易导入。(3)每回交一次需要做大量的杂交工作,工作量大,费时费工。

10、不同繁殖方式的作物遗传特点及育种的关系。

自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①群体同质,个体基因型纯合。②基因型和表现型基本一致。③遗传性相对稳定.④自交不退化。因此,自交作物便于良种繁育,种性易于得到保持。但是,这类作物尽管自交衰退小,却仍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自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关系:品种的优良特性保持时间长,不易退化。育种方法简单,适合于选育常规品种,如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良种繁育不设隔离区,良种提纯方法比较简单而见效快。杂优利用一般用品种间杂交种,配制杂交种母本用不育系或采用化学杀雄。

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选择效果差。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在没有其它因素干扰下,可保持群体遗传平衡。自交生活力衰退,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关系:适合于选育生物学群体品种,混合选择育种法是育种的主要方法。品种的优良特性不能长期稳定。选择次数多,常用多次选择和轮回选择,最有效的办法是用自交系的选育。杂优利用是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杂种品种选育是异花授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良种繁育必须设隔离区。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基本群体的大部分基因型是纯合的;也是同质的,代表品种的基本性状;小部分个体,基因型是杂合的。所以主要性状是同质结合的,群体多为异质群体。表现型基本一致,但又包含不同比例的变异个体。 2.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不严重。3.自交后代生活力衰退不严重。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关系:适合于选育纯系品种、群体品种。品种的优良特性比较稳定,可以较长时间使用在育种方法中,多用系统选育方法。杂优利用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但对亲本要经过自交纯化后利用,纯系间杂交种优势明显;一般利用雄性不育系和化学杀雄。良种繁育要设隔离区,良种提纯一般采用改良混合法,提倡一地一种。

无性繁殖作物的遗传特点:1.无性繁殖的后代,表现型与母体相似,没有分离。2.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植株遗传基础相同。3.无性繁殖作物,没有经过自交纯化,如果来自杂交的后代,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若用种子繁殖,后代出现分离。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关系:一般适宜选育无性繁殖系品种,育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