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
阈限测定实验报告
阈限测定实验报告阈限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阈限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人类感知到某种刺激的最低或最高强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听觉和视觉的阈限,了解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化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中。
实验室内环境保持安静和稳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听觉和视觉的任务,记录他们感知到的最低或最高刺激强度。
实验一:听觉阈限测定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戴上耳机,听取一系列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刺激。
起初,声音的音量较低,然后逐渐增加,直到参与者能够感知到声音。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能够感知到的最低声音强度,即听觉阈限。
实验二:视觉阈限测定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注视一个屏幕,屏幕上会显示一系列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图像。
起初,图像的亮度较低,然后逐渐增加,直到参与者能够感知到图像。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能够感知到的最低亮度,即视觉阈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听觉阈限:参与者的听觉阈限在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刺激下有所差异。
较高频率的声音需要更高的音量才能被感知到,而较低频率的声音则需要较低的音量。
2.视觉阈限:参与者的视觉阈限在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图像下也有所差异。
较暗的图像需要更高的亮度才能被感知到,而较亮的图像则需要较低的亮度。
讨论与分析:阈限测定实验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听觉阈限的差异可能与人类耳蜗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有关,而视觉阈限的差异可能与人类视网膜对不同亮度和颜色的敏感度有关。
此外,个体差异、年龄和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阈限的测定结果。
结论:阈限测定实验通过测定听觉和视觉的阈限,揭示了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不同频率声音和亮度颜色的感知存在差异,这与人类感知器官的特性和个体差异有关。
深入研究阈限的测定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过程和感知机制的本质。
结尾: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阈限测定的方法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集中频率下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形象地表明阈限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在记录纸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类与那一类(感觉得到和感觉不到)反应的界限。
极限法一般交替地使用递增和递减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本实验被试为吉林化工学院安全专业学生2名(男)。
本次实验地目的在于:1.熟悉极限法地应用。
2.了解纯音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关系。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声音刺激有关,听觉感受性最高地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z时,听觉阈限显著升高,即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频率呈现“U”字相关。
关键词:极限法、听觉阈限1.引言感觉是由物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物理量来说明感觉量。
如以“刚刚感觉到”的物理刺激量来代表感觉的绝对阈限(简称RL),用“刚刚感觉到”有差别的两个物理量之差来代表感觉的差别阈限(简称DL)。
“刚刚感觉到”是指这种感觉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这样大小的感觉量可以用有50%的次数能感觉到、有50%的次数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量来表示。
传统心理物理法有三种基本方法。
作为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的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因为极限法刺激的两个序列被试预先知道,也知道每次都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出现,因此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在渐增序列中提前报告“有”和在渐减序列中提前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在渐减序列中坚持报告“有”和在渐增序列中坚持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习惯误差。
渐增序列和键键序列交替出现,在确定阈限时,求各次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平衡这一系统误差(一般称作“常误”)。
实验指导书-感觉阈限测量实验
《感觉阈限实验》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学习运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等三种方法测量差别感觉阈限,尝试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验证韦伯定律。
二、实验原理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极限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或绝对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值。
一般最小变化值越小,越精确,测得的结果越可靠。
在测量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
一个是标准刺激,一个是比较(变异)刺激。
标准刺激的值始终不变,只有比较刺激的值会变化。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
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
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平均误差AE=∑│X-St│/ N,式中X为每次调整的结果,St为标准刺激,N 为实验次数。
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极限法。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或次数法。
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值的主要方法之一。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方法是让被试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一般选5~7个作为比较刺激,随机呈现每对刺激(一个标准,一个比较)。
实验十二听觉阈限测定
实验十二 听觉阈限测定1引言感觉阈限的测定是深入了解感知觉属性的第一步。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适当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官时,才可能产生某种感觉。
对于听觉来说,适宜刺激是声音,但并非所有的声音作用于耳朵,都会产生听觉。
能产生听觉的声音刺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强度适当。
只有当频率和强度都到达一定程度,人们才刚刚能听到某一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响度绝对阈限。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如何测定响度绝对阈限以及在测定响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在第5章中,我们讲过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能通过各种手段较为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误差,所以在此选用极限法来测定响度绝对阈限。
2 方法2.1被试大学生2名。
2.2仪器听力实验仪2.3程序(1)主试呈现较强的噪音让被试熟悉一下,并初步找出他的阈限范围,从而选定连续的15个噪音强度,并画好记录表,如表1。
表1 原始记录表刺激强度↑↓↓↑↓↑↑↓↓↑↑↓↑↓↓↑201918……7转折点(2)让被试对听力实验仪坐下,并给他如下的指导语:“这是一个听力测试实验。
实验时,请你把耳机戴好,用右耳(或左耳)听,在整个实验中不要换耳朵。
用左手拿好反应键L,用右手拿好反应电键R。
每次我喊‘预备’,你就注意听,如果你听到了刚才听过的那种喀嚓声,就用右手按一下键,接着就休息,等到下一次再喊‘预备’时,再注意听。
如果你听到其他声音,不要管它。
等我喊‘预备’过了4、5秒你还没听到声音,就用左手按一下键,按后就休息,再等下一次。
就这样做,一共要做几十次。
请你在每次反应时都要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要你听到的确实是喀嚓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时,才用右手按键。
”(3)主试按记录表先给一个弱刺激,从喊预备到给刺激之间要间隔2秒左右,但也不要固定不变。
被试反应以后若白灯亮,在相应处记“-”。
接着给较强刺激……直到反应后红灯亮时记下“+”。
然后从下一列的较强的声音开始。
在操作中,↑或↓每次开始的声音强度在两次连续测定中不要相同,以免形成反应定型。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一、引言听觉阈限是指人耳能够感知到声音的最低强度。
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能力,测定频率特定的听觉阈限有助于了解人耳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旨在探究不同频率声音对人耳听觉感知的影响及其敏感度。
二、实验目的1.熟悉极限法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测定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阈限,了解人耳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差异。
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器材:信号发生器、音频功放、喇叭、耳机、电压表、各种频率声音文件;2.方法:(1)调整信号发生器频率的旋钮,使其输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2)依照实验要求,逐渐调低声音强度,直到被试者刚刚能听到该声音。
(3)记录下此时的声音强度,即为听觉阈限。
(4)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其他频率声音的听觉阈限。
(5)将实验数据整理,进行分析和统计。
四、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1)将信号发生器、音频功放、喇叭连接起来,确保电路畅通。
2.实验步骤(1)被试者戴上耳机,并将音量调到适宜的水平。
(2)开始实验前,先让被试者休息片刻,适应环境。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一个特定频率的声音进行测定。
(4)逐渐调低声音强度,直到被试者刚刚能够感知到该声音。
(5)记录下此时的声音强度,即为听觉阈限。
(6)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其他频率声音的听觉阈限。
(7)将实验数据整理,进行分析和统计。
五、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可以得出不同频率的听觉阈限。
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可以得到该被试者在不同频率声音下的阈限曲线。
通过比较不同频率声音的阈限值,可以看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差异。
六、实验误差与讨论1.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被试者的个体差异、环境噪声影响等。
2.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增加被试者的数目,提高实验的重复性。
3.同时,实验时应该注意控制环境噪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结论通过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我们可以了解人耳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差异。
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比较**(**大学**学院北京海淀 10****)摘要听觉阈限是指使人能够产生听觉感受的最小的声音刺激量,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频率下被试的听觉阈限。
24人组成的6个四人小组参加了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测定,测定前实验成功的进行了被试的随机分配,采用ABBA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且采用传统心理物理法中的极限法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听觉阈限不存在着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在不同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听觉阈限随着频率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听觉阈限,极限法,ABBA1 引言感觉阈限的测定是深入了解感知觉属性的第一步。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适当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官时,才可能产生某种感觉。
对于听觉来说,适宜的刺激是声音,但并非所有的声音作用于耳朵,都会产生听觉。
能产生听觉的声音刺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强度适当。
只有当频率和强度都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才刚刚能听到某一声音,这个就是响度绝对阈限。
每个人的听觉阈限也往往不相同。
比如外界入耳的声音(一定频率)为10分贝时,被试1和被试2均听不到此声音,当声音强度为12分贝时,被试1刚刚能听到此声音,被试2还是听不到,而声音强度达到15分贝时,被试2才能刚刚听到,那么被试1在该频率下的听觉阈限下限为12分贝,被试2在该频率下的听觉阈限下限为15分贝。
人类一般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0HZ。
但对于1000-2000HZ声音的感受性最好。
20HZ以下和20000HZ以上的振动强度再大,人耳也不能感受,不会产生听觉。
健听人一般可听到上述频率内声强在0-25分贝的声音,声强超过120分贝可使人耳产生痛觉。
心理物理法主要用于对阈限的测量。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
之前我们学过,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通过各种手段较为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误差,所以本实验尝试采用极限法法来测定不同频率下的听觉阈限,同时对其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研究和讨论。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人耳的听觉听阈。
这可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哦,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简单明了。
什么是听阈呢?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能听到的最小声音。
如果声音小到让你觉得耳朵里静悄悄的,那就意味着它低于你的听阈,根本听不见。
你可能会想,这听起来有点简单,但其实测量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咱们得动点脑筋。
实验开始之前,得准备好设备,咱们可不能随便拿个音响来搞。
这玩意儿可得有一定的专业性,要不然测出来的结果就跟放烟花似的,五彩缤纷但没啥用。
设备得是标准的,能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这样才能保证咱们测量的准确。
还得有个安静的环境,像个图书馆那样,让你耳朵里的小仙女可以好好工作。
想象一下,如果外面有小孩在玩,或者邻居在唱卡拉OK,那咱们的实验可就泡汤了。
然后就是找实验对象。
你知道,找人来当小白鼠总得有点意思。
我们选了一些志愿者,都是朋友,嘿嘿,谁不想在实验室里当一回“科学家”呢?他们进来的时候,脸上那表情可有趣了,既紧张又兴奋。
每个人都在猜测,自己能听到多小的声音。
实验前得给他们讲解一下流程,要让他们心里有个数。
毕竟,知道自己在干嘛,才能不至于紧张得像个小兔子。
咱们就开始了。
调试设备,确保一切正常,然后准备开始测试。
声音从耳机里传出来,有的声音低得像耳语,有的则响亮得像打雷。
每当声音响起,志愿者们都得举手。
刚开始,大家都很兴奋,像个小孩一样,听到声音就急着举手。
可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声音出现,大家的反应也慢慢变得谨慎。
声音那么微弱,简直像是在和耳朵玩捉迷藏,弄得大家心里直打鼓。
通过这样的反复测试,咱们逐渐能得出每个人的听阈。
结果五花八门,有的朋友简直听觉超人,能听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声音,简直像小狗一样灵敏;而有的人就有点“耳聋”,只能听到相对大的声音。
这让我们不禁感叹,人耳真是个神奇的东西,真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呀。
完成实验后,咱们得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结果不光是数字,更是一种探索。
听阈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3. 分析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二、实验器材1. 听觉实验仪2. 耳机3. 频率发生器4. 计时器5.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原理听阈是指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因此听阈曲线呈现出一定规律。
本实验通过听觉实验仪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调节声音强度,测定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仪器:首先,了解听觉实验仪器的构造、功能及操作方法。
包括频率调节、强度调节、信号输出等。
2. 实验准备:将被试者安排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要求被试者放松,保持安静。
3. 测定听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听阈测定:(1)将被试者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取一名被试者。
(2)调节频率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3)将被试者佩戴耳机,调整耳机位置,使声音传入被试者耳朵。
(4)调整听觉实验仪的强度调节旋钮,使声音强度逐渐增强。
(5)观察被试者的反应,当被试者能听到声音时,记录此时的声音强度。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被试者在1000Hz、2000Hz、3000Hz、4000Hz、5000Hz、6000Hz、7000Hz、8000Hz等频率下的听阈。
4. 绘制听阈曲线:将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绘制成曲线,即为听阈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绘制听阈曲线,观察曲线特点。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
2. 分析(1)观察听阈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
在3000Hz左右,听阈值最低,说明人耳对中频声音最为敏感。
(2)分析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值,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听力状况。
若听阈值普遍较高,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听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了被试者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了听阈曲线。
3. 分析了听阈曲线的特点,了解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听觉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听觉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最小变化法在听觉感觉阈限测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听觉感觉阈限的测量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听觉感觉阈限是指人耳能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通过比较两种声音强度的差异,找出被试者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声音发生器、分贝计、耳机、录音笔等。
2. 实验对象:10名健康志愿者。
四、实验方法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人。
2. 使用声音发生器分别产生两种不同的声音强度,分别为50分贝和60分贝。
3. 实验者佩戴耳机,依次聆听两种声音,并判断哪一种声音强度更大。
4. 记录实验者判断错误次数,重复实验10次。
5.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两种声音强度的平均差异。
五、实验步骤1. 实验者佩戴耳机,调整耳机音量,使声音发生器产生的声音强度为50分贝。
2. 实验者聆听两种声音,判断哪一种声音强度更大。
3. 记录实验者判断错误次数,重复实验10次。
4. 调整声音发生器产生的声音强度为60分贝,重复步骤2和3。
5. 计算两种声音强度的平均差异。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者判断错误的次数分别为5次和8次。
2. 计算两种声音强度的平均差异:[(60分贝 - 50分贝)/ 2] = 5分贝。
3. 结论:在本实验中,实验者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差异为5分贝。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听觉感觉阈限在5分贝左右。
2.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的注意力、环境噪声等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听觉感觉阈限测定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听觉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最小变化法在听觉感觉阈限测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环境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人耳听阈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耳听阈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听觉阈值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测定人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绘制听阈曲线。
4. 分析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人耳听阈是指人耳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
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I)和声强级(L)两个物理量表示。
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单位为分贝(dB)。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通常在20Hz到20000Hz的范围内。
三、实验器材1. 听觉阈值测量仪2. 示波器3. 耳机4. 音频信号发生器5. 计时器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听觉阈值测量仪接通电源,预热5分钟以上。
将耳机插入耳机插孔,确保连接良好。
2. 调整仪器:调整听觉阈值测量仪的频率选择器,使其指向需要测量的频率。
3. 测量听阈:a. 将耳机有连接线的一侧戴于右耳,背向主试和仪器。
b. 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其输出声音强度逐渐增加。
c. 当被试者刚好能够听到声音时,立即按下计时器,记录此时的时间。
d. 重复步骤b和c,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听阈。
4. 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包括频率、声强级和对应的听阈。
5. 绘制听阈曲线: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听阈曲线。
6. 分析结果:分析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如被试者的年龄、听力状况、环境噪声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听阈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听阈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听阈曲线](https:///figure1.jpg)从图中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
在1000Hz附近,听阈最低,约为0dB;在20000Hz附近,听阈最高,约为40dB。
2. 影响听阈测量的因素:a. 被试者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耳的听阈逐渐升高。
b. 听力状况:听力受损者,听阈普遍较高。
c. 环境噪声:环境噪声越大,听阈越高。
六、实验结论1. 人耳听阈是指人耳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听阈不同。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表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1. 背景人耳听阈曲线是描述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的曲线,是听觉领域中重要的参考数据。
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可以了解人耳的听觉敏感度以及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对于音频技术的设计和听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通常使用听觉阈值测量来完成。
听觉阈值是指在特定背景噪声下,被测听者能够辨别和感知到声音的最低强度。
实验中会利用音频设备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然后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来确定听阈曲线。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听觉感知特点。
2.2 实验设备•计算机•音频设备(如扬声器、耳机等)•声音发生器•数据采集系统2.3 实验步骤1.使用声音发生器产生一系列频率递增的声音刺激。
2.将声音刺激通过音频设备播放给被测听者。
3.让被测听者根据自己听到声音的强度给出反应,例如按下一个按钮或回答问题。
4.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确定听阈曲线上的阈值点。
5.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多组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人耳听阈曲线的图像。
图上的横轴表示声音的频率,纵轴表示声音的强度。
根据被测听者的反应,可以确定听阈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例如听觉敏感度最高点、声音无感知点等。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的听阈曲线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较低频率范围内(约20 Hz - 1000 Hz),听觉敏感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在中高频率范围内(约1000 Hz - 4000 Hz),听觉敏感度达到峰值,此时人耳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感知最为敏锐。
3.在更高频率范围内(约4000 Hz - 20000 Hz),听觉敏感度逐渐降低,人耳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下降。
4. 结论与建议通过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在音频技术设计中,应根据人耳听阈曲线的特点进行声音频率的调整。
听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
听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105班刘琳10153132 第4组摘要本实验是要使用听觉实验仪,采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被试在各频率下的双耳响度绝度阈限,作出响度绝对阈限曲线。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量响度绝度阈限的方法。
关键词响度绝对阈限频率强度听觉实验仪1 引言响度(或音强)是听觉的第一属性,声音响度是人耳对于声音强度的主观量,响度单位是宋。
响度是声音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是由振幅引起,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声音的强度可用声压、声压级与声强、声强级来度量。
听觉的响度,作为人的一种听觉经验,是一种心理量,我们无法测量,所以我们通过测量强度这一物理量来反映。
对于分贝量,规定以人能听到的平均绝对阈限值。
人耳可听范围是20Hz ~ 20000Hz,但是双耳适宜听觉范围是1000Hz ~ 4000Hz。
所以实验中,我们选取的五个频率值是围绕着适宜范围的。
测量出在这五个频率下,各被试的响度绝度阈限,并采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响度绝度阈限曲线图。
2 方法2.1 被试在校本科大学生6名,平均年龄21~22岁。
被试听力均正常,无类似实验经验。
2.2 实验设计采用最小变化法,按照ABBABAAB 的顺序,用渐增渐减法测定。
2.3 实验仪器BD-Ⅱ-116 型听觉实验仪,记录用纸。
2.4 实验程序(1)熟悉主试面板个键功能,接通AC220V 电源,预热15 分钟以上。
(2)在被试面板将耳机插入对于耳机插孔。
(3)被试者戴上耳机,背向主试和仪器。
(4)测定步骤:①频率选择:选择仪器设定的固定频率,用波段开关拨至相应位置。
本实验选取512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 这五个固定频率值。
②打开“右耳”开关,选择“连续”声响,开关拨向相应一方。
③按“声响调节”的“+” (红键)或“—”(绿键),增加或减少音量,每按一下,增加或减少2db,连续按着,将自动连续变化。
④音量初值选择“低音量” ,34—100db 衰减挡板。
听觉听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听觉听阈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听觉听阈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听觉听阈与频率、声强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听觉听阈是指人耳能够听到的最小声强。
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与声波的频率和声强有关。
本实验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声强,观察被试者对声音的感知情况,从而得出听觉听阈与频率、声强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听觉听阈测试仪、示波器、耳机、信号发生器、衰减器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表、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被试者准备:选取10名年龄、性别、听力相近的健康成年人作为被试者,告知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仪器设置:将听觉听阈测试仪、示波器、耳机等连接好,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工作。
3. 实验操作:a. 频率测试:首先,将被试者调整为舒适姿势,佩戴耳机。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声波频率设置为100Hz,调整衰减器,使声强达到一定的水平。
然后,观察被试者的反应,记录其听觉听阈。
b. 声强测试:保持声波频率不变,逐渐调整衰减器,降低声强,观察被试者的反应,记录其听觉听阈。
c. 不同频率测试: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测试20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等频率的听觉听阈。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被试者的听觉听阈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不同频率的听觉听阈: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听觉听阈逐渐降低。
例如,在100Hz时,听觉听阈为30dB;而在8000Hz时,听觉听阈为20dB。
b. 声强与听觉听阈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频率下,随着声强的增加,听觉听阈逐渐降低。
例如,在1000Hz时,声强为20dB时的听觉听阈为10dB;声强为30dB时的听觉听阈为5dB。
2. 实验分析:a. 听觉听阈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感知能力存在差异。
阈限测定实验心理学报告
阈限测定实验心理学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是测定人们在决策时的阈限。
阈限是指能够区分有无的最小刺激差异,比如我们能否分辨出两个声音的音量大小是否有所不同,这个就是我们的阈限。
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测定视觉阈限,第二部分是测定听觉阈限。
我作为实验者参与了两个部分的测定。
第一部分测定视觉阈限,实验使用了心理学常用的两点阈限实验法。
实验由一系列的两点对出现,实验者需要在对中辨别出两点间距离是否有所不同。
实验共有100个对,其中50个对间距离有所不同,50个对间距离相同。
实验中对间距离由大到小递减,实验者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辨别两点间距离是否有所不同。
实验最终测定出我在视觉阈限下的最小辨别距离是0.2厘米。
第二部分测定听觉阈限,实验使用了心理学常用的同一异音实验法。
实验开始时播放一段恒定的音频,在随后的实验中,每一次播放都在固定时间点处播放一个音符,其中有一个音符的频率和其他音符不同,实验者需要辨别出这个不同的音符。
实验中包含20个不同的频率,并且每个频率都会出现两次。
实验者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辨别出每个音符中的不同频率。
实验最终测定出我在听觉阈限下的最小能够分辨的频率差异是2赫兹。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测定出了我的视觉阈限和听觉阈限,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了解我的感官表现。
听阈曲线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听阈曲线的物理意义,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分析不同频率和响度下人耳的听觉敏感度。
二、实验原理人耳的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知是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完成的。
当声音传入耳朵时,外耳的耳廓收集声音,耳道将声音传递到中耳,鼓膜振动产生压力波,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内耳,内耳的耳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听阈曲线是指在不同频率和响度下,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声音强度。
听阈曲线反映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三、实验仪器1. BD-116型听觉实验仪2. 立体声耳机3. 方格纸4. 直尺四、实验内容1. 实验步骤(1)打开听觉实验仪,调节音量旋钮,使耳机输出声音适中。
(2)选择一个频率(如1000Hz),调节响度旋钮,使耳机输出声音刚好达到听阈。
(3)在方格纸上记录下该频率和响度对应的听阈。
(4)重复步骤(2)和(3),分别记录100Hz、200Hz、300Hz、400Hz、500Hz、600Hz、700Hz、800Hz、900Hz、1000Hz、1100Hz、1200Hz、1300Hz、1400Hz、1500Hz、1600Hz、1700Hz、1800Hz、1900Hz、2000Hz等20个频率的听阈。
(5)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听阈曲线。
2. 数据处理(1)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2)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响度为纵坐标,绘制听阈曲线。
(3)分析听阈曲线,得出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绘制出人耳听阈曲线,如下所示:![听阈曲线](https:///5Q8z6yJ.png)2. 分析(1)从听阈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不同。
在3000Hz附近,人耳的听阈最低,即对3000Hz附近的声音最敏感。
(2)随着频率的增加或降低,人耳的听阈逐渐升高。
这说明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听阈曲线实验报告
听阈曲线实验报告听阈曲线实验报告引言: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听觉阈曲线则是研究听力感知的基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听阈曲线,了解人类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并探讨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纯音听阈测定法,使用了一台专业的听觉测试设备。
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内,佩戴耳机,并调整音量至舒适的水平。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按照听到声音的强度调整按钮,以确定自己能够听到的最低声音。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位参与者的测试,我们获得了一组听阈曲线数据。
听阈曲线通常呈现出“倒U”形,即在低频和高频时听阈较高,在中频时听阈较低。
这与人类听觉系统的特性相符合。
实验数据还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听阈曲线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更强。
听阈曲线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听阈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听觉系统的特点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听阈曲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在不同频率声音下的听力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例如,在高频段听阈较高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高音乐或噪音的伤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听阈曲线的研究对于音频工程和音频设备的设计与优化也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频率声音的听阈差异意味着在音频设备的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频率响应的平衡,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听阈曲线还与语言学、音乐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语言学中,了解人类听阈曲线的特点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语音产生和感知的机制。
在音乐学中,对听阈曲线的研究可以帮助音乐家和音乐制作人更好地把握不同音高的表现效果,从而提升音乐作品的质量。
结论:通过听阈曲线实验,我们了解了人类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能力,并探讨了听阈曲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听阈曲线的研究对于保护听力健康、音频工程优化以及语言学、音乐学等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听阈曲线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听阈曲线来改善听觉体验。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其敏感程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至关重要。
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调整声音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并绘制听阈曲线图。
实验步骤:1. 实验仪器准备:音频发生器、耳机、音频放大器、计算机等。
2.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3. 实验参与者准备:确保参与者的耳朵清洁,避免耳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实验开始:参与者戴上耳机,调整音量到适宜的水平。
5. 实验过程:音频发生器逐渐改变频率,参与者在听到声音时按下按钮。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参与者听到声音的频率和相应的音量大小。
7.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人耳听阈曲线图。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一条人耳听阈曲线。
该曲线显示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最高,而对低频和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较低。
这意味着在设计音响系统或者调整音量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频声音的控制,以满足人耳的听觉需求。
讨论与分析:人耳听阈曲线的实验结果与人耳的生理结构有关。
人耳内部的耳蜗是负责声音传导的重要器官,它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
具体而言,耳蜗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较高,这是因为中频声音的波长与耳蜗的结构相匹配。
而对于低频和高频声音,由于波长过长或过短,耳蜗的结构无法有效接收和传导,导致人耳对其敏感度降低。
实验结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音响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人耳听阈曲线的特性,调整不同频率声音的输出,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在噪声控制和环境调节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12级心理系师范班 10120330131 李敏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形象地表明阈限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在记录纸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类与那一类(感觉得到和感觉不到)反应的界限。
实验中采用交替地使用递增和递减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本实验通过分析4名同学的实验数据,发现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有关,听觉感受性最高的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z时,听觉阈限有所升高,但范围不大,可能由于实验条件不好,有些同学在高频8000hz时绝对阈限降低,使得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呈现“”字的相关。
关键字极限法听觉阈限刺激频率1 引言感觉是由物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物理量来说明感觉量。
如以“刚刚感觉到”的物理刺激量来代表感觉的绝对阈限(简称RL),用“刚刚感觉到”有差别的两个物理量之差来代表感觉的差别阈限(简称DL)。
“刚刚感觉到”是指这种感觉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这样大小的感觉量可以用有50%的次数能感觉到、有50%的次数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量来表示。
基于上述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量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
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因为极限法刺激的两个系列被试预先知道,他也知道每次都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出现,因此极限法便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在渐增序列中提前报告“有”和在渐减序列中提前报告“无”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在渐减序列中坚持报告“有”和在渐增序列中坚持报告“无”的习惯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集中频率下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形象地表明阈限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在记录纸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类与那一类(感觉得到和感觉不到)反应的界限。
极限法一般交替地使用递增和递减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本实验被试为吉林化工学院安全专业学生 2 名(男)。
本次实验地目的在于:1.熟悉极限法地应用。
2. 了解纯音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关系。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声音刺激有关,听觉感受性最咼地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z时,听觉阈限显著升高,即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频率呈现“ U'字相关。
关键词:极限法、听觉阈限1.引言感觉是由物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物理量来说明感觉量。
如以“刚刚感觉到”的物理刺激量来代表感觉的绝对阈限(简称RL),用“刚刚感觉到”有差别的两个物理量之差来代表感觉的差别阈限(简称DL)。
“刚刚感觉到”是指这种感觉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这样大小的感觉量可以用有50%的次数能感觉到、有50%勺次数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量来表示。
传统心理物理法有三种基本方法。
作为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的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因为极限法刺激的两个序列被试预先知道,也知道每次都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出现,因此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在渐增序列中提前报告“有”和在渐减序列中提前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在渐减序列中坚持报告“有”和在渐增序列中坚持报告“无” 的倾向所产生的习惯误差。
渐增序列和键键序列交替出现,在确定阈限时,求各次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平衡这一系统误差(一般称作“常误”)。
因为极限法的刺激系列反复出现,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刺激范围,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两个系列的起始点不要相同,要经常无规则的变化才行。
为了检查被试是否有期望或习惯误差,两序列的操作顺序还要做适当的安排。
因为在多次的测定过程中,往往会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而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要检查渐增序列与渐减序列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就要使两者练习或疲劳影响的程度相等,也就是使两者在测定顺序上机会均等(假设练习或疲劳的作用随测定次数的增多而等速变化)。
极限法一般交替地使用递减和递增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声音强度与声波的振幅相对应,音高则是与声波的频率相对应的。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性的。
对不同频率的纯音进行听觉阈限的测定,可以揭露这种对应关系,而且也是一切与听觉有关的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
响度绝对阈限是指在某一声音频率使我们刚刚感觉到有声音时的强度。
当声强逐渐增加时,我们会主观上产生由强到弱的程度不同的响度感觉。
声强和响度二者不同,声强是声音的客观物理量,而响度是声音的主观物理量。
一般而言,频率相同的声音的响度是由强度所决定的,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响度除了由振动决定之外,也受频率的影响。
当声音频率不同时,即使振动强度相同,听起来响度也不相同。
也就是说,频率不同的声波,其响度的绝对阈限值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听分析器对各种频率的声音感受性不一样,对于强度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会觉得响度不同。
对响度的最初研究是关于响度级的确定,具体表现为等响度曲线。
当心理物理量表法诞生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了响度和强度的直接研究,对于响度的这些研究,对于通讯器材的设计、医用测听器的校准和聋症的诊断等有很大的助益。
2.实验方法2.1实验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专业1101.2.2实验仪器与材料EP304A听觉仪、耳机2.3实验程序(1)试验之前让被试者面对仪器坐下,戴上耳机,刺激的呈现有时从强到弱,有时从弱到强,被试分别报告听到声音和听不到声音。
(2)实验时主试先使用1000Hz,再顺序使用2000、400、4000、200、8000Hz。
每种频率都交替进行递增、递减各4个系列的测试。
递减系列从远超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强度开始,每次衰减3分贝,直到被试者听不见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
递增系列从远在阈限以下的声音强度开始,每次增加3分贝,直到被试者刚刚听到声音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
不论递增或递减系列,主试者必须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
为了避免被试者疲劳,可组成主试者、被试者各两组,每完成两种频率测听,主试者、被试者轮换一次。
主试应事先准备好两个人的实验记录表格,分别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3.1不同频率下测得的听觉阈限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单位:db)3.2根据所绘制的折线图3.3对这六组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的结果因为方差齐性,且F=46.41 , df=5 , P=0.001<0.05,说明这六组数据可得在0.05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
3.4对被试的三组实验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的结果由表可得P=0.2416>0.05,说明三组数据在0.05水平下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绝对听觉阈限在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4.1 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极限法的刺激系列反复出现,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刺激范围。
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两个系列的起始点不要相同,而是应经常无规则的变化。
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正是为了防止被试对开始点产生练习效应,即根据前几次的经验来判断大约何时能听到声音或听不到声音,而不是真正听到或听不到之后再报告。
因此,随即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可以防止数据丧失真实性。
4.2极限法用于本实验测定听觉阈限的不足之处4.3实验误差及其控制43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控制在极限法实验中,由于刺激是按一定的顺序呈现的,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给同一种判断的倾向,如在下降序列中继续说“有” 或“是”,在上升序列中继续说“无”或“否”,这种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即习惯误差。
由于习惯误差在递增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超出阈限,被试仍报告感觉不到,这就会使测得阈值偏高。
相反,在递减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小于阈限,被试仍报告有感觉,这就会使测得的阈值偏低。
与习惯误差相反的是另一种误差为期望误差,它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
用递增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低;用递减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高。
实验中,米用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在数量上保持一致的办法,来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
4.3.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的控制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与此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
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为了平衡练习和疲劳效应的影响,在实验中,采用抵消平衡设计(即ABBA设计),这样,即使可以让练习或疲劳效应平均作用在递增或递减序列上。
4.4影响实验的其它因素441设备本身的因素4.4.2 纯音的影响本实验的声音刺激为纯音,纯音是指波形呈正弦曲线的声音,如音叉的声音和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声音。
在自然环境中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极少是单一的纯音,而是不同频率和振幅混合而成的复合音。
由于被试平时很少听到这样的纯音,再加上实验室外有部分噪音,以及实验器材本身产生的噪音,使被试对纯音的分辨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幻听、耳鸣的现象。
4.4.3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现象听觉适应是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系统一般对一个稳定声的感受性在最初1〜2分钟内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听觉适应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
听觉疲劳是声音刺激强度大大超过听觉感受器的正常生理反应限度,或声音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
由于实验中被试长时间听一个声音,会产生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阈限的测定。
在实验中,笔者采用当主试呈现声音刺激时才戴上耳机,当主试在调节刺激声音的分贝时就把耳机取下的策略,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听觉适应现象。
笔者还采用每完成一种频率的测试,就交换主试和被试的策略,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听觉疲劳现象。
444判断标准实验中,被试判断标准的不一致也会引起误差,避免这一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实验前要训练被试,使其掌握恰当的判断标准。
4.4.5被试的主观情绪由于本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被试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要注意及时休息,要求被试努力克服不良情绪。
4.4.6听觉掩蔽效应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声音的掩蔽现象。
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
5.结论5.1对同一被试,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的刺激有关,且听觉感受性最高的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时,听觉阈限显著升高,即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呈现“ U'字的相关。
5.2绝对听觉阈限在不同个体和性别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