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四川北川县庄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浅析
四川北川县庄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浅析摘要: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四川庄子沟两岸岸坡发生滑塌及崩塌,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较多的物源,并于2008年“9.24”特大暴雨爆发泥石流,泥石流冲积物堆积于沟口安置区内。
经调查与研究,四川庄子沟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再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基于泥石流发育特征基础上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类型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庄子沟一、泥石流发育特征(一)沟域分区庄子沟属中山区冲沟,区内山势陡峻,沟谷狭窄,地形高差较大。
泥石流沟发源于莲花山,发育高程1681~613m,最大高差1068m,主流方向约358°,近正北向,于坡脚沟谷处汇入湔江,主沟道水平投影长3409m,主沟道顶高程1331.36m,沟口高程613m,沟道平均纵坡降约226.7‰,汇水面积约3.249km2。
该沟整体沟形为V型,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水流量约1~3L/s。
北川-映秀断裂从庄子沟沟口顺湔江横穿通过,刘家坪逆断层顺庄子沟沟道通过,受断层影响,沟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左岸为石炭系灰岩、白云岩等,陡立,于5.12地震引发崩塌,崩塌物堆积于沟道,并阻塞沟道;右岸斜坡表层主要覆盖有残坡积含碎块石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千枚岩,岩体破碎,地震引起右岸斜坡土体松动、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
根据庄子沟泥石流的发育现状和形成特点,将沟域划分为泥石流清水汇流区、物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
1、清水汇流区特征庄子沟沟道内清水汇流区沟道标高约775~1331.36m之间,离沟口水平距离642~3449m,总长2807m,沟道纵比降197.7‰,坡度较陡,沟道呈“V”形谷,沟道宽度一般2~5m,沟道平面形态总体上较顺直,中部有一近于垂直变向的弯道,沟中小弯处沟道狭窄,且沟壁陡直;沟道发育在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块石土之上,局部基岩出露,切割深度不等。
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研究
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研究李春霞;董廷旭【摘要】北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内,境内松散地层均有出露,地层岩性较为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县内有24万余人.本文以北川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北川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北川县;地质灾害;“5·12”地震【作者】李春霞;董廷旭【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北川中学,四川绵阳622750;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北川县地处绵阳市,是四川盆地西北部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山区县,界于东经103°20′~104°40′,北纬31°40′~32°12′之间,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幅员面积2 869.18 km2,距绵阳市城区42 km,距省会成都160 km[1-2].2.1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5·12”地震后,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3-4],灾害规模的等级指标按分级标准(104 m3),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为主(见表1).北川县所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各自所占的比重明显不同,且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灾种比重也不同,其中北川县所有类型的地质灾害类型均以小型为主.2.2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2.2.1 滑坡滑坡占北川县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59.83%.其中按滑坡物质成分划分,土质滑坡占到滑坡总数的99.07%,基岩滑坡仅占0.93%;按滑坡体体积划分,大型滑坡(100~1 000万m3)占滑坡总数的0.46%,中型滑坡(10~100万m3)占6.48%,小型滑坡(<10万m3)占93.06%;按运动形式划分,牵引式滑坡占滑坡总数的89.35%,推移式滑坡占10.65%;按滑坡体厚度划分,浅层滑坡(<10m)占总数的67.59%,中层滑坡(10~25 m)占31.94%,深层滑坡(>25 m)0.46%.县内滑坡主要为土质滑坡,一般厚度在3~6 m,上薄下厚,多为浅层滑坡.滑坡结构面较为单一,在松散覆盖层与下伏基岩接触带,滑动面普遍与坡面一致,以牵引式滑坡为主.区内滑坡成灾规模以小型为主,分散性较强,以威胁分散农户为主.例如,煤甘窝滑坡,位于坝底乡坝底村5组,斜坡体坡度30°~40°,坡顶高程1 004 m,坡脚940 m,滑坡体长40 m,宽15 m,滑体厚度约2~3 m,滑体体积约1 200 m3.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剖面形态呈凸形.滑体组成物质主要为碎石土,碎石含量20%,滑带土主要为软塑状粘土,滑床为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滑坡后缘可见拉张裂缝,深0.5 m,长15 m.目前威胁滑体上方2户8人.2.2.2 泥石流泥石流占北川县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22.16%.其中按泥石流规模划分,巨型泥石流占总数的5%,中型占23.75%,小型占71.25%;按发展阶段划分,县内泥石流沟所处时期分为形成期、发展期、衰退.区内泥石流沟以发展期泥石流沟为主,占到泥石流总量的67.5%,形成期泥石流占20%,衰退期泥石流12.5%;按流体性质划分,全部为泥石型泥石流.震后北川县泥石流冲沟普遍发育,物质来源丰富多样,崩滑物源、侵蚀物源众多.县内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岸坡侵蚀与沟道堆积,泥石流物质进入主河道内抬高河床,而北川县大量人口居住于大沟、大河两侧,主河床抬高又危及这些人口集中分布区,地质灾害因为沟道、河道的物质搬运作用形成循环危害,地质灾害链的形成是北川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北川县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擂鼓-曲山-陈家坝-桂溪一线,巨型泥石流沟均有“5·12”地震断层通过,如擂鼓镇苏宝河泥石流、曲山魏家沟泥石流、青地沟泥石流、陈家坝乡樱桃沟泥石流、青林沟泥石流及杨家沟泥石流.2.2.3 崩塌崩塌(危石)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12.47%.其中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划分,土质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8.26%,岩质崩塌占崩塌总数的71.74%;按崩塌堆积体和危岩体规模大小划分,区内大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17%,中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30.43%,小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67.39%;按崩塌的形成机理划分,滑移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37.78%,拉裂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2.22%,倾斜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8.89%,错断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11.11%.例如,景家山崩塌,位于老县城遗址东部,为高位顺层崩滑,在地震期间一次性崩塌掩埋包括曲山镇小学、中学(初中部)在内的大量建筑,造成800余人死亡、200余人失踪.目前崩塌威胁对象为县城遗址、游客,堆积物质主要为大型块石、滚石.震后对该崩塌仅采取了一些简易的支挡措施,针对个别大型块石、滚石进行支挡、支撑,稳定性一般,仍存在个别块体有松动迹象,但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难度较大.区内土质崩塌均为斜坡表层的大型块石形成危石,斜坡坡度一般大于45°,大部分为地震期间上部岩体产生崩落堆积于斜坡之上,或在地震期间斜坡上的块石产生松动形成危石,在外力作用下,如地震、降水导致块石可能再次崩落,这些块石一股裸露于斜坡之上或部分嵌入土层之中,产生崩塌一般不会解体,滚动距离大、冲击力强、危害大、因呈单体、易于清除,一般采取人工切割与爆破.震后岩质崩塌不具规律性,在各种岩层中均有发育,但块体粒径有一的规律性,在灰岩、白云岩岩层中发育的崩塌危岩体一般粒径较大,地形陡峭,以垂直的陡坎、崖壁为主,如老县城的景家山乱石窖崩塌,香泉李家坪崩塌等;在千枚岩地层中发育的崩塌危岩块径较小,多以片石、碎石为主,在落地后易解体.2.2.4 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4.99%,多分布于原唐家山堰塞湖周边,堰塞湖水位下降后,引发原坡体局部失稳而致.地面塌陷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0.28%,主要分布在漩坪乡杨柳村茅斯坪集中安置点,表现为民房开裂,地表大面积破裂,但没明显下挫,裂缝走向无规则,局部范围不均匀沉降.县内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塌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加之人类活动,例如房屋的修建及交通线路的修建,路基加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诱发不稳定斜坡产生的重要因素.2.3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地质灾害在县域内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分布最多的是禹里镇,最少的是通口镇、桃龙乡.分布多集中于小坝乡、片口乡、漩坪乡、陈家坝乡、开坪乡、坝底乡、曲山镇等乡镇(图1).位于地震断层附近的擂鼓镇、曲山镇、陈家坝乡和桂溪镇以泥石流、滑坡为主,其余乡镇多以滑坡为主.因此,北川县内的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域上的分散性和地段上的相对集中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中于某一河段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以下区域:(坝底—墩上)青片河中段、(片口—小坝)白草河上游段、(开坪—禹里—漩坪—白坭)白草河—玉溪河段、(擂鼓镇—曲山—陈家坝—桂溪)苏宝河—都坝河—湔江河段.北川地质灾害呈条带状沿河谷集中分布,且与构造带、地震活动带分布明显一致. 在时间分布上,滑坡地质灾害呈增加态势,尤其是“9·24”和“7·9”洪灾后,增长速度加快.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集中于5—10月份,尤其是7—9月,并且与大雨、暴雨同期戓略为滞后的特点.3.1 地形与气候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插旗山,其海拔4 769 m,最低点香泉清溪河口,其海拔540 m;相对高差4 229 m.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8.8%,并以海拔1 000~1 500m的低中山为主,占73.7%,陡坡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0.9%.气候属于亚热带滋润季风气候.低山河谷地带具有冬季长,夏季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大的特点.全县平均气温15.7℃,境内降雨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夏季多,冬春季少,全年降雨86%均集中在5—9月.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等自然灾害近年来的强度不断增加,其中以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最大.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降水集中程度与强度越大,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大.北川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很大,地势落差较大,且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滑坡及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时间段.3.2 地质构造北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内,由一系列褶皱和数条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区内构造复杂,已发生多次构造变动,加之不同时期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改造作用,形成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景观相对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其表现为断层、褶皱构造,岩体破碎程度较高,残积物普遍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是变质岩和沉积岩,软、硬岩皆有;发育有构造侵蚀高山峡谷—构造侵蚀堆积河谷盆地地貌,且地势落差极大.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板块运动等内力作用,也有风化、流水侵蚀等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北川县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地质作用,如明显的断层、褶皱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作用,容易受到风吹雨打日晒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岩体较为破碎,加之地势坡度、降水强度等作用容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3.3 人类活动2015年末,全县居民总户数86 927户,总人口23.86万人.北川县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0.1∶3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 011元,较上年增长4.9%.北川县在“5·12”地震后,道路基本被全部摧毁,灾后恢复重建至2015年末,全县公路网总里程2 717.69 km,其中省道165.92 km,县道225.63 km,乡道639.8 km,村道为1 668 km,专用道18.34 km.县内矿产品种多,金属、非金属、燃料等矿产均有分布.目前已开发的矿产有石灰石、煤、硅石、板岩、重晶石等.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49.04万kw,武安电站、羊圈坪电站已经竣工发电,小坝电站、干松电站、开坪电站陆续开工建设.旅游资源主要有猿王洞、甘溪溶洞群、药王谷、小寨子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传说大禹降生地之禹穴沟.4.1 防治原则根据北川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在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将保护与防治协调发展,不能只看经济发展的数量与速度,不顾及环境问题,甚至出现破坏环境的现象,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护优先、防治结合,作好常规水土保持工作,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驾齐驱,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对生态环境进行防治[5].4.2 防治措施北川县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巨大,沟道纵坡一般较大,就近期而言,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降低或消除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采用拦挡与排导相结合的措施;就长远而言,防治中就采用生态固源.根据北川县崩塌的主要特点,其防治措施应采用绕避与排险清危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公路、民房等选线和选址的先期规划,继续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对滑坡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且要加强监测预警措施.对于不稳定斜坡应一般采用监测预警为主,治理工程为辅的措施.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展开不同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健全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6-8].逐步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治理威胁城镇、居民和重要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全面地监控和有效地治理县域内地质灾害体;不断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促使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得到协调发展.*通信作者简介:董廷旭(1965— ),男,四川苍溪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3S技术集成应用,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相关文献】[1] 黄辉军,张伟,殷鑫铭.汶川地震灾区苍溪县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C]//四川省地质学会.2010年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1—5.[2] 王根龙,张军慧,刘红帅.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3):123—125.[3] 许强. 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68—71.[4] 蹇代君,何运,徐焱.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分析[J]. 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13(6): 135—136.[5] 胡凯衡,游勇,庄建琦,等. 北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特征与减灾对策[J]. 地理科学,2010(4):135—137.[6] 余正芳,朱华藏. 遂昌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9): 149—150.[7] 尹念文,何明华.北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益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3(51):121—123.[8] 马超,戈天勇,张威,等.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结构震害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2):79—86.。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张生祥,何勇,何明阳(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四川泸州646000)摘要:“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
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关键词:北川;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治理方案杨家沟泥石流位于北川县曲山镇东溪村电站社,地理位置东经104°22′47.56″~104°23′56.11″,北纬31°49′9.34″~31°52′01.31″。
杨家沟为湔江支流,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龙门山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后山褶皱变质带,沟口有“S302”临时便道通过,下游约 1.5km为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地震后两岸山体破碎,形成了大量物源点,暴雨携带大量泥砂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大量堆积体淤积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段的河道里,致使整个河床填高、壅塞。
因此,为保障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当地群众的安全,对杨家沟泥石流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靠的防治方案显得必要而紧迫。
1 杨家沟灾害史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杨家沟在“5.12”地震前未曾暴发过大的泥石流灾害,在暴雨季节暴发过洪水,洪水均在沟道内漫流,未曾破坏房屋或机耕道。
“5.12”地震后流域内出现多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点,坡体表层产生松动,流域内松散物源量急剧增加,受 2008 年 9 月 24 日老北川县城地区 50 年一遇暴雨的影响,该沟暴发泥石流灾害,参与该次泥石流的固体物源预计近240×104m3,冲出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大部分停积在流域中下游、下游纵坡较缓处,使原始流域沟床整体平均抬高 20~30m,通过调查,预计停积在流域沟道内的泥石流堆积体近180×104m3,冲出沟道的物源方量近60×104m3,本次泥石流灾害对流域主河湔江河造成了短暂堵塞,随后被湔江河水冲刷至河道下游区域。
泥石流灾害防治
泥石流灾害防治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的危害,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实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泥石流通常发生在陡峭山坡上,当大雨或融雪导致土壤饱和时,土壤会失去支撑力,形成泥石流。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植被覆盖和梯田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建设防洪设施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泥石流往往伴随着洪水的形成,因此,建设堤坝和河道疏浚是减轻泥石流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
通过修建堤坝,可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同时,及时清理河道的杂物和淤泥,可以增加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另外,科技的进步也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预警,为人们提供逃生和救援的时间。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进行精确的划定和评估,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泥石流的预测和预警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一些地区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治工作。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泥石流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公众的意识和教育也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公众的泥石流灾害知识普及和培训,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加强社区的组织和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工程师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防洪设施、利用科技手段和加强公众教育,可以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地质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2 0 1 4 年3 月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0L 0GI CAL S URVEY AND RES EARCH
Vo l _ 3 7 N0 . 1 Ma r . 201 4
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地质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师书冉 , 涂 良权 , 沈卫立
k m 。 , 物源 区汇水 面积 6 . 2 k m 。 , 总面积 1 7 . 9 k m , 占泥
石流流域 面积的 9 6 . 7 7 % 。 2 . 1 . 1 汇水 区特征
2泥石 流地质特 征
樱 桃 沟 泥 石 流 沟 位 于都 坝 河 右 岸, 流 域 面 积
1 8 . 5 0 k m , 主沟长 7 . 0 0 k m , 平 均纵坡 度角 8 。, 主沟 两岸 呈 “ V ” 型峡 谷, 两岸 谷坡坡 度 4 0 ~7 0 。。沟两 岸
丛, 植被覆盖率 为 5 0 %~6 0 % 。
在地 震前植 被发 育, 地震 后地 质灾 害发育 , 导 致植 被
覆盖率降低, 残坡积物发育, 坡面切沟汇合后 的大部 分沟段沟水冲刷强烈 ; 多条支沟内在“ 9 ・ 2 4 ” 强降雨作
2 . 1 . 2 物源 区特征 分 布 于 泥石 流 沟 中段, 高程 9 3 0 ~1 1 0 0 m , 沟 长 2 . 0 k m ,平 均 坡 度 为 l l 。, 沟宽 2 5 ~5 0 m 不等, 沟 底全 部 为松 散 堆积 物 覆盖 , 沟 内两 侧坡 体 为 松散 物
详细计算 了泥石流的重质 、 流速 、 流量 、 冲 出量 等动力 学参数。结构表 明, 樱桃 沟泥 石流 的流体 密度为 1 . 6 8 6 t / m 。 , 流
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开题报告
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北川县是四川省阿坝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川西北腹地,雪山草地景观区与川中丘陵景观区之间的过渡带。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川县在夏季频繁发生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而其中,五星沟地区是北川县泥石流频发的区域之一。
为了确保五星沟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该区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拟开展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研究,旨在为该区域的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1.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区域地质环境分析:对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
(2)危险性评价:通过采用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评估该区域的危险性。
(3)防治措施: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五星沟地区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3 研究目标(1)了解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特点,为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估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
(3)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及流程2.1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五星沟地区的泥石流发生情况、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2)野外调查法:对五星沟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并确定该区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
(3)定量分析法: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建立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
(4)案例研究法:以五星沟地区为例,提出针对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2 研究流程(1)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2)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4)进行危险性评价;(5)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如何预防泥石流灾害
如何预防泥石流灾害
1、防治原则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治理,相关的泥石流研究人员积累了一定的泥石流防治经验,总结出一个灾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
2.1预防工程措施
防护工程是针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等主要工程措施做一定的防护建筑物,主要是为了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护坡、挡墙、顺坝等都是主要的防护工程技术。
2.2加强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一种通过种植植被来防止或减少泥石流危害的重要方法,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分类方法,它是根据生物类别,将生物措施分为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三种类型。
林业措施是指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种植一些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稳固沟床等。
农业措施则为了少了水土流失,根据地形、流域等特点,合理规划,开发坡地农田耕地,让土地被重新利用。
牧业措施是指在易发生泥石流山区要避免过度放牧,防止草场退化和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量。
2.3、治理工作要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
治理工作要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换句话说要让群众尝到甜头,才能保证群众的积极性经久不衰。
举个例子,在安化大鹿院村实行的是综合治理,早在1988年人均占有粮370kg,人均纯收入就在达到了480元,家家有存款,有余粮。
在1984年,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临近大鹿院的每一个村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等,但令人震惊的是唯大鹿院安然无恙。
这说明了什么?降雨程度相近,灾害却显然不同,充分说明该村在治理和防护功能上的明显差别。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泥石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损坏建筑、道路等,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因此,本文就从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从中吸取教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泥石流灾害成因措施1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在实际的自然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比较大,具有很强的毁灭性,在逐渐形成过程中,要必需一下几个条件:一是坡度大,所处地形能够很好的蓄水蓄物;二是构成这个地形的土质比较松散;三是在短时间内会形成大量具有突发性的水。
1.1地质地形条件从地形方面来讲,地势陡峭、山高沟深、整体纵度较大,是流程形状。
从地貌方面来讲,在通常条件下,泥石流具体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上游地区一般的地形比较多为三面环山,同时其中一面的出口形状呈漏斗状,比较开阔,同时周围山海拔较高,坡地势陡峭、山体破碎,缺少相应的起到保护作用的植被,能够集中大量的水和堆积物;在中游地区,要多为很狭窄和很陡深的峡谷,在很大程度上谷床纵坡的降度很大,能够使泥石流能够发声迅猛的直泄;而在下游地区,多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者河谷,能够容纳泥石流,为泥石流的冲击提供比较宽阔的空间。
1.2松散物质来源在通产情况下,泥石流多发生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断裂褶皱地形以及地震频发的地区。
同时,地表破碎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为泥石流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较为大量的固体物质来源。
另外,如果岩层结构很松散,过于软弱,比较容易被风化,整体的地表结构很容易受到破坏,也能够为泥石流的发生创造诱发的条件。
还有就是人类的滥砍乱伐,破坏了地表的原始植被,破坏了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厂开礦的废渣废料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很好的物质来源和材料。
1.3水源条件分析在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诱发条件和动力来源。
在通常情况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包括暴雨、冰雪融水以及水库溃堤防水等。
泥石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泥石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作者:刘娜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泥石流是一种在山区非常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国是受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进入雨季后,泥石流发生率会随之增高,为一些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本文将结合四川丹巴县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泥石流灾害对人们以及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预防措施从泥石流的特点上来看,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历时短的特点,属于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洪流。
一旦泥石流发生,周围的生态环境、房屋建筑等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的认识,了解其成因,做好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丹巴县地形地貌简介四川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丹巴县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全县最低海拔1700m,最高海拔5820m,相对高差为4120m,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从气候上来看,丹巴县属于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山顶与河谷的气温相差24℃以上,年降水量约在60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期间,其中降水量最多的是6、7、9三个月份,当进入汛期开始有暴雨降下,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引发泥石流的发生。
二、泥石流成因分析1.地形因素在地形上来看,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地点具备山体较高且山中间的沟较深、地势险峻且陡,沟床纵坡较大、流域形态可以成为水资源的汇集地点。
而在地貌上上来看,一般可将泥石流发生地点分为三部分,即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上游形成区的地形特点一般为3个方向均有山体分布、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可以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垂直下落;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定稿)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定稿)第一篇: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定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的了解,可预测山区及山前地区居民点和工程建设(已建或待建)所在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从而减小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文章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泥石流危害虽然很大,但是只要深入了解其成因、特征就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整治,消除或降低泥石流对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我们在了解泥石流成因,提出预防措施的的同时也要树立环保意识。
一、泥石流含义我国是多山之国,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山体稳定性较差,加上丰富水源条件,使我国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危害相当严重。
泥石流是由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层在水的掺合下形成的泥浆,在震动或暴雨、冰雪融水等外部条件激发下,沿坡面或沟槽作突然性的流动现象。
它是介于水流和土体滑动间的一种运动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泥石流与洪水同属山地洪流,即它们都是大量水分携带山体泥、沙的流体沿沟、槽汇聚呈急泻而下的洪流。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流体中水分与泥、砂组分的含量比例多少。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要具有利于水和物质汇集和泥石流流动的高山深沟、陡峻地势、坡降大的沟河流域等地形地貌。
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物堆积的开阔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地形。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
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多种因素导致,如降雨、地形、植被等,而且其发生无法预测,危害巨大。
因此,采取应急避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
了解泥石流特征在遇到泥石流前提前了解泥石流的特征即能让你更快地反应并做出对应的应急避防措施。
以下是泥石流的特点:•快速流动:泥石流流速快,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每秒数十米,让人无从逃生。
•破坏性强:泥石流夹带大量岩石、土石等物质,可以带走建筑物、桥梁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性质复杂:泥石流具有较高的流体性,形态多变,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
•大水量: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水分,泥石流所包含的水的流量可以是河流的几倍。
预测监测泥石流在危险区域内应该加强监测,在最开始发现泥石流的征兆时,及时预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预测泥石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地质学方法:重视地质、地形、植被、气候、地震等方面的综合特征,准确预测泥石流。
2.物理模型方法: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发展和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出合理的泥石流物理模型,对泥石流进行预测。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的多光谱、高分辨率的能力,提供泥石流的空间信息,对泥石流进行预测。
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泥石流,减小泥石流对居民和物质带来的危害。
如果区域已有泥石流预警系统,则应遵循预警系统的警报和指示。
制定逃生计划当泥石流情况严重时,需要速逃至高地处,此时预先做好逃生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帮助你制定逃生计划的建议:1.查看地形:寻找呈上升坡度的地形,此类地形较固定,稳定性高,是逃生的好地方。
同时远离河道,靠近外围区域。
2.注意道路状况:注意道路的稳定性以及周围的地质条件,选择一条直接通往高地的道路,在遇到堵塞或不安全的情况下寻找非常规的路线。
4.避免夜间行动:在泥石流来临时天黑已经没有机会逃生,早上和白天逃生更加安全。
防范泥石流的建筑构造设计对于建筑构造的设计要选取适宜的地段和地基,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适合当地的植被,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有效防止泥石流的侵袭。
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物资容量大等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因此,应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加强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特别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在遇到泥石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首先是地形条件。
地形形态和坡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并产生快速流动的地区。
泥石流形成地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60°的陡坡,其面积大的可达数十平方千米。
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流通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
泥石流进入本区后具有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并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堆积区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之地。
其次是地质条件。
泥石流多发育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的山区。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是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质来源,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是泥石流形成碎屑物质的来源。
再次是水文气象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也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
因此,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
突然大量来水包括强度较大的暴雨,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以及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再加上水对山坡岩土的软化、潜蚀、侵蚀和冲刷等都会增加物质的来源。
除此之外,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农业活动,以及一些矿山业主“采完,赚够,就走人”的做法,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变局部地形,增强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补给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质来源。
绵阳震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绵阳震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 泥石流造成的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本文从绵阳震后的自然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从政府管理层面的措施,生态生物层面的措施,工程防治层面的措施三个方面对如何防范绵阳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建议,为研究灾后的泥石流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字] 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绵阳部分地区地质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造成绵阳地区特别是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地的地质环境更加脆弱。
地震后事实上表明了绵阳部分地区滑坡、泥石流活动异常强烈,特别是震后的强降雨加剧诱发了泥石流灾害发生,造成部分地区交通中断、房屋损毁,财产损失严重。
如2009年7月17日凌晨爆发的安县插秧沟巨型泥石流,顷刻使16户房屋被掩埋,并给灾区的恢复重建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
本文针对绵阳震后的自然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对于防范绵阳震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小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具有现实意义。
1绵阳市自然环境概况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全市境内降雨量大,河流众多。
涪江在绵阳境内长约380 km,支流众多,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南北地势高差达5000多米。
境内涪江支流很多,平通河、通口河、芙蓉溪、梓江等。
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
加上地震后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岩体破碎,物源富集,导致容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绵阳泥石流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的话,泥石流形成的情况是这样的:在一些有沟谷深壑的山区,或是地形险峻的地区,存在很多松散的固体物质,在大暴雨的带动下形成的。
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是水源条件、地形和松散物质。
2.1 地震给绵阳带来了大量的松散物源绵阳大部分地区在地震中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切割岩体,岩体强度大大降低,易于风化破碎,且地震发生了大量的滑坡、崩塌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北川县某泥石流诱因的地质环境讨论
2018年1期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与展望北川县某泥石流诱因的地质环境讨论柳树权,寇贵存,冯金炜(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北川县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内,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5.12”汶川大地震更是触发了多种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北川地震地质遗迹安全,文章通过调查查明了北川县某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沟道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暴发频率、活动规律,达到了预测泥石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目的,划定了 泥石流灾害危险区范围,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关键词:泥石流;沟道;地震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1-0177-03Abstract:Beichuan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Longmenshan structural belt, the regional structure is developed, the size of faults is staggered distribution, and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a varie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a and the safety of seismic geological relics in Beichuan, in this pape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 debris flow in Beichuan county are found out, the conditions of source, channel and source of debris flow are found out, and the frequency and activity of debris flow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It ha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ebris flow and possible hazards, delineated the scope of debris flow hazard risk area, and provided geological data for drawing up the emergency plan of debris flow and the design of control engineering.Keywords:mudflow; channel; earthquake1泥石流沟域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1.1位置与交通该泥石流位于北川县慈竹村、庙坪村境内,白草河主 干流的右岸,距北川羌族自治县城约35公里,道路路面较 差,慈竹村有通村机耕道至该上游,勘查区交通条件较差图1勘查区交通位置图1.2气象水文1.2.1气候北川县位于著名的鹿头山暴雨区,雨量充沛。
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陈琛(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许琳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邓君宇(平顶山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近些年来,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的阐述,总结了泥石流暴发的成因、危害及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危害;防治措施泥石流是指在山地、沟谷间,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大量洪水、泥沙及石块等的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暴发突然及预见性小等特点。
它是山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
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流失的产物。
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发生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
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泥石流的成因及分类我国幅员辽阔,山脉纵横,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泥石流不仅分布广泛,形成条件复杂,而且类型多样。
1.1泥石流的成因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以及近些年人类的活动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1.1自然因素泥石流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其暴发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1.1.1地形地貌: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大,流程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地质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地质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分析师书冉;涂良权;沈卫立【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4(000)1t1【摘要】樱桃沟泥石流位于汶川“5·12”大地震震中北川县,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
本文在分析樱桃沟泥石流沟流域和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等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基于动力学原理,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
结构表明,樱桃沟泥石流的流体密度为1.686 t/m3,流速为6.06 m/s,大块石的运动速度为6.45 m/s,泥石流整体冲压力为35.56 kPa,泥石流的最大冲起高度0.72 m,爬高1.15 m,弯道超高0.41 m。
笔者以期为正确设置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The debris flow in Yingtao gully is a typical gully debris flow, which is located in Beichuan County,"5. 12"Earthquake epicenter,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valle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bris flow and forming conditions like topography, water source and sediment sources,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parameters, the bulk density, flow rate, flow capacity and sediment flush-out, are calcula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luid dense of debris flow is 1.686 t/m3,flow rate is 6.45 m/s, whole impact force is 35.56 kPa, maximum surge wave height is 0.72 m, debris flow climb-up is 1.15 m, super elevation in bend is 0.41 m. The results can offer theory basis for setting debris flow control structure reasonably.【总页数】5页(P34-38)【作者】师书冉;涂良权;沈卫立【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许昌 461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许昌 461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相关文献】1.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 [J], 程思;袁源;王运生2.河南省商城县琉璃河泥石流地质特征和动力学参数分析 [J], 胡继华;陈瑾3.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地质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J], 师书冉;涂良权;沈卫立4.四川省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J], 唐晟;黄晓明5.崩塌堆积体启动坡面泥石流判别与防治——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泥石流为例[J], 佘涛;李金洋;陈欢;孙金辉;李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第一篇: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
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
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第二篇: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地震前较小规模 ) , 特别是 2 0 1 0 年8 月1 2 — 1 3日和 2 0 1 2 年8 月l 6 ~ 1 7日爆发泥石流为分期形成和不 同时期爆发泥石流 。通过在北川设立观测站监测到震后北川泥石流的临界小时降雨量仅为 3 7 . 4 m m 。樱桃 沟泥石 流 地震后 经 历 3 次 强 降雨 如下 : ① 、2 0 0 8 年 “ 9 . 2 4 ”强降雨 : 根据四川省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 9 月2 3日 8 时至 9 月2 4日7 时, 北 川县降百年一遇特大暴雨 ,其境内平均降水约 1 5 0 m m,陈家坝乡降水量达 2 7 9 m m,最大小时降雨量为 8 7 m m,最大 1 0分 钟 降雨为 1 4 m m。 ② 、2 0 1 0 年 “ 8 . 1 2 ”强降雨 :根据北川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2 0 1 0年 8 月 1 2日 8 时至 8 月1 3日 8 时,“ 5 . 1 2 ”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的绵 阳市北川县普降暴雨 ,最大 2 4 h 降雨量达到 2 5 6 m m, 期间最大小时 降雨量 已经达 6 0 余m m 。 ③ 、2 0 1 2 年 “ 8 . 1 7 ”强降雨 :根据绵阳市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自2 0 1 2 年1 6日 早上 8 时到 1 7日 下 午 3时 ,5个 小 时 内J  ̄ J l l 县有 5个 站 点 累计 降 雨超 过 3 0 0 mm,雨量 为特 大暴雨 。其 中 ,J L J l } 擂鼓 镇五 星 沟3 4 6 mm、北川 老县 城 3 2 6 m m、擂鼓 镇 3 1 5 m m、曲山镇 任家 坪 3 1 2 am、沙 坝村 3 r 0 9 mm。根 据J L J I I 气象 局 统计 资料 显示 ,陈家坝 乡 老场村 2 0 1 2年 8月 1 6日晚 2 0 : 0 0至 8月 1 7日 8 : 0 0 ,降雨量 为 9 7 mm,2 0 1 2 年 8 月 1 7日8 : 0 0至 1 0 : 0 0 ,降雨量 为 4 5 mm。 由以上强降雨与灾情对 比分析 ,说 明了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诱发因素。震后泥石流形成的临界雨 量 明显 降低 。根据 泥石 流发 生 临界 雨 量 的研 究 成果 、地震 前 的资料 表 明 ,该 区域 泥石 流发 生 的前期 累积 雨量为 3 2 0  ̄ 3 5 0 m m,激发泥石流的临界小时雨量为 5 0 ~ 6 0 a r m 。地震后 ,临界雨量发生了变化 , 2 0 0 8年 9月 2 3 日至 2 4 日的泥石 流发 生前 的累积雨 量 为 2 7 2 . 7 mm,激发 泥石 流 的临界 雨量 为每 小时 4 1 . O mm, 累积雨量和临界雨量较地震前都有所降低 。 2 ) 陡峭的地形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樱桃沟位于后龙门山中山地貌 , 地势 由东向西倾斜 , 高差悬殊 , 地形复杂。在椒 山为最高,海拔高程 2 3 4 9 m,在陈家坝河谷地为最低 ,海拔高程 6 5 6 m,相对 高差 达 1 6 9 3 m。 由于河流 切割 深度 大 ,山势 陡 峭 ,坡 度多 在 4 0 。 ~7 O o之 间 ,主要河 流支 沟下 游大部 分 为悬崖峭壁。整个沟域为 “ V ”型谷地貌 ,特别是上游沟段和各支沟通常沟谷较为狭窄,纵坡较陡, 水流 湍急 ,且动 态变 化 较大 ,具 陡涨 陡落 的 山溪 沟 谷特 征 。 由于沟 谷流 域 面积 大 ,地形 陡 峻 ,易 于 汇水 。水 流由陡峭的坡体 ( 支沟 ) 后缘形成高势能 ,沿斜坡 ( 支沟 ) 下泄转化成极大动能 ,冲击松散体 ,相互作 用形成泥石流 。 在沟 内物源充足时, 沟床坡降大小一方面表现为影响着松散物质转化成泥石流的多少; 另 方 面则 表现 为一 旦水 力条 件满 足 时,将控 制泥 石流暴 发 的规模 及 危害 程度 口 。 3 ) 松散和破碎的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 了物质来源。流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是震旦系 、 寒武 系、 奥陶系、志留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 Q ) , 岩石坚硬 , 受断裂构造作用 , 岩石破碎 ,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 多 为碎裂 结 构 ,斜坡 表 层岩 体受 风 化和 卸荷 作用 强 烈 ,多呈 散 状结 构 ,岩 土体工 程 地质 条件 差 ,斜 坡稳定性低 ,滑坡 、崩塌发育 ,尤其是受 “ 5・ 1 2 ”地震作用 ,山体斜坡稳定性急剧降低。泥石流的物源 主要来源于主沟中上游内的沟底物质和老堆积物 的塌岸冲刷形成的松散体 ,其次为物源区内的滑坡。地 震 诱 发崩 塌 、滑 坡产 生 了丰 富松 散土 体 ,强 烈扰 动地 表 ,毁 灭性 、大面 积破 坏植 被 ,使 得泥 石流 形成 条 件 发 生剧 烈变化 。2 0 0 8 ~ 2 0 0 9年 ,实地 调查 和测 绘 主沟 内下切 深度 为 1 1 . 5 m,最深 达 2 m;支沟 中主要 为 樱 桃沟 下切 深度 达 1 . 5 ~ 2 m,通 宝 沟为 2  ̄ 2 . 5 m。2 0 1 2 ~ 2 0 1 3年 ,实地 调查 和测 绘 主沟基本 无变 化 ,但 支沟 中樱桃沟 由于下切深度加强深度变大至 2 . 5 ~ 3 m, 通宝沟下切 由于淤积作用深度变小至 1 1 . 5 m, 形成了交 替 和分 期 效应 。 如 2 0 1 2年 “ 8 . 1 7 ”泥石 流 中 ,经 过现 场调查 和 分析 显示 ,该 次泥 石流 一次 冲 出量 为 l 8 . 5 4×1 ( ) 4 m’ , 其 中由支沟引发 冲出量达 1 1 . 9 8 × 1 0 4 m ,占整个冲出量 的 6 3 . 7 %( 表1 ) 。流域内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 除与所在区地层岩性 、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活动等地质条件和降水等有关外, 很大程度上受地形条件 的控制, 尤其是泥石流沟谷流域面积 、沟道坡降和长度三个地形形态要素 。 综上所述 ,樱桃沟泥石流的形成有 内在和外在 的因素 ,内在因素为 自然的地形条件和大量的松散物
2 0 1 3 年8 月第 3 3 卷增1 . A u g . ,2 0 1 3
3 形成 原 因 分 析
樱 桃 沟泥 石流 属暴 雨沟 谷 型泥石 流 。其成 因机 制 和引发 因素 主要 为三 个方 面 : 1 ) 集中的大量降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 了水源条件。樱桃沟近年来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根据泥石 流堆 积扇 特征 和调 查访 问情 况 ,对 1 9 7 8年 、1 9 9 8年 、2 0 0 8 年 、2 0 1 0年 和 2 0 1 2年共 五次 泥石 流 ( 前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