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麓书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译文
秋词刘禹锡译文
嘿,咱今天来聊聊刘禹锡的《秋词》哈。
这诗原文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咱先一个词一个词来琢磨琢磨哈。
“自古”那就是从老早以前呗;“逢秋”就是碰到秋天呗;“悲寂寥”,就是悲伤啊、觉得冷清呗。
“我言”就是我说呗;“秋日”那就是秋天嘛;“胜春朝”,就是比春天早晨还好呗。
“晴空”就是晴朗的天空;“一鹤”就是一只鹤呗;“排云上”就是在云彩上面飞;“便引”就是就引得呗;“诗情”就是作诗的那个情致呗;“到碧霄”就是到蓝天上去呗。
那咱就这么翻译哈:从老早以前啊,一碰到秋天人们就觉得悲伤冷清,可我要说啊,秋天可比春天早晨还好呢!你看那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在云彩上面飞,一下子就把我作诗的情致引到蓝天上去啦!
哈哈,咋样,这翻译是不是挺通俗易懂的?这诗就是刘禹锡写的,叫《秋词》。
刘禹锡这家伙挺有意思哈,别人都觉得秋天悲悲戚戚的,他偏不,他就觉得秋天好。
他这诗啊,就像他在跟大家说:“嘿,你们都错啦,秋天才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呢,秋天可美啦!”就像咱平时聊天似的,特别接地气。
这诗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哎呀,秋天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活力,这么让人喜欢呀!所以说嘛,看东西不能光看表面,得有自己的想法。
就像刘禹锡看秋天,就看出不一样的味道来了。
咱以后看事儿也得这样,别老跟着别人的想法跑,得有自己的主见,说不定就能发现
别人发现不了的好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自古和逢,用对比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万里晴空碧蓝蓝的。
赏析诗言志,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色彩多么绚丽,直抒胸臆。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里是冲的意思,便引诗情到碧霄,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我言秋日胜春朝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
秋日胜春朝。
注明,推,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热情赞美秋天。
你看,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却不悲观消沉,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充满了勃勃生机,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在这首诗中,在这个基础上缩略很容易,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
我言,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但他虽被贬谪,直冲云霄了,动作多么矫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一只鹤凌云而飞起,但层次分明,态度鲜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以奔放的热情,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
便引诗情到碧霄,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秋高气爽。
万里晴空。
这首诗的可贵:字虽然多些。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更有力度,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生动的画面。
自古逢秋悲寂寥,排。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例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绘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悲观旷达胸怀,整体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及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促进作用与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以从“大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窥见第二首诗对春色的驳斥。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于描绘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振奋人们必须振奋精神,不屈不挠努力奋斗;后诗抒发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起人们必须情操无罪,意志始终如一。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都就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未入韵c.都就是仄起平落下d.都很讲究押韵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天下了千古文人的共同仇怨,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
“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秋词二首》这是其中一首中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另外一首为: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这两首的白话译文分别为: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为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作者背景: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句名言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登宣城谢朓楼》。
秋天是一个充满深邃和寂寥的季节,而秋日胜过春朝的意境更是令人陶醉。
本文将针对这句名言展开深入分析,并探讨秋日和春朝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1.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春日玩闲花,秋天吟散叶”一句,表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和秋天的萧瑟之美。
在这里,笔者认为春天的生机活力与秋天的寂寥萧瑟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各有各的韵味之处。
2. 继续来说说关于秋日的表现。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秋天往往被描绘成一种深邃和寂寥的状态。
秋风萧瑟、枫叶红似火等描写,都表达了秋日那种别样的美感。
而这种寂寥、别样的美感也正是正是秋日胜过春朝的原因所在。
3. 还有许多关于秋日的诗歌赞美和描写。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百花时节过,一夕秋风起”便表现了一种从繁华到寂寥的过渡,体现了秋日胜过春朝的沧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秋日胜过春朝的美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秋天的寂寥、萧瑟和深邃之美,让人们不由得为之倾倒。
每一篇描写秋日的作品都是对秋日胜过春朝的赞美和颂扬,体现了古人对秋天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表达。
愿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也能领略到秋天之美,感受到不同于春朝的韵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秋天的美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人为之倾倒。
对于这句名言,笔者深有同感。
因为秋天的美感确实在古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与春朝的生机活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也能体味到秋日所特有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秋天,是一个寂寥而优雅的季节,安静而深远,是一个深藏着诗意和情感的季节。
在古代文学中,秋天经常被描绘成一种寂寥深沉的状态,一种别样的美感。
秋日胜过春朝的名言,正是对秋天独特之美的赞美和颂扬。
从古代文学中对秋天的描写和赞美来看,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秋天常常被描绘成一种悲凉、萧瑟的状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时期。
其时诗人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却因为改革失败从中央被一撸到底。
刘禹锡被称作“诗豪”,除了文字侠气流溢之外,性格中倔强、坚持、永不言败的特点极为突出。
在朗州十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这样一位有顶层权力集团经历,因为“八司马事件”被下放朗州的青年官员,心性自然是高傲的,视世间蝇营狗苟为碌碌,文字表现除了豪放之外,更多的就是保持与世俗观点的相左——以证明个人思维的独立性,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性格本质。
秋词注释和译文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作品原文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词句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作品鉴赏“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刘禹锡的秋词中写秋景圣春光的诗句
刘禹锡的秋词中写秋景圣春光的诗句
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两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秋词的创作背景简介。
秋词是刘禹锡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七言绝句。
诗人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唐刘禹锡秋词全诗
唐刘禹锡秋词全诗【原创实用版】目录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概述2.《秋词》全诗的内容解析3.《秋词》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正文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概述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秋词》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展现了唐代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二、《秋词》全诗的内容解析《秋词》全文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看法。
自古以来,人们逢秋都会感叹秋天的寂寥和萧瑟,而刘禹锡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
这里,刘禹锡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秋天的美好。
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晴空万里的秋天,一只白鹤振翅飞翔,穿越云层,直上碧霄。
诗人将白鹤翱翔于碧空的景象与自己的诗情联系起来,展现了秋天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
三、《秋词》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秋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审美观: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看法,认为秋天胜过春天,这种审美观在古代诗歌中较为罕见。
2.鲜明的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多个对比,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与“我言秋日胜春朝”,以及“鹤排云上”与“诗情到碧霄”,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秋天的美好。
3.生动的自然描绘:诗中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十分生动,如“晴空一鹤排云上”和“便引诗情到碧霄”,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景色之中。
历史背景方面,《秋词》创作于唐代,当时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刘禹锡的《秋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唐代诗歌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秋词》以独特的审美观、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刘禹锡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麓书院】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夏天悄悄过去,秋天盈盈轻至。
秋天是个美丽多情的季节。
秋天是王维诗里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杜牧
诗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是刘禹锡诗里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人最喜欢在秋天登高作对,吟诗赋词。
我们也跟着京麓私塾张老师一起来学习古
诗词吧!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
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
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
“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
“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
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
“归”,回家。
“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
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
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
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
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
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