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 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 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显 名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
/
《资治通鉴·周纪五》
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 。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言”“谓” 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出现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 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耶、哉、乎、
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人/ 之为 学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 者亦难矣。
各曰何多能为上 问将 益信之曰 十善 曰 所常有陛如益将陛/ /万耳 以从如 陛差 下 曰 善 兵 下/容为下上上我上 不臣 何而 禽陛与/不曰 笑/能问过多为善也下信/曰能/将于言禽曰能多为将将。几多/君也诸兵如将而我将何多何。将/益而我十益禽此信如/能善善曰不能万善信乃曰将何/陛各将上耳曰信//臣将为/下有多几 曰 笑 陛 之为此//不差多我乃何 于 曰 下 所过而上/禽信能信 君 多 不 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方法初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方法初探》

2、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 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 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 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3、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 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 赋役也甚薄/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链接高考1
抓语句核心动词,一句一个动作。
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效果怎么样。
辩虚词,找位置
1.句首虚词:惟、盖、焉、故、是故、 至若、若夫、且夫等等
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 耶、 乎、哉等
3、句间虚词:则、而、以等等
借句式断句读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 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2、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 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 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 背之则亡
3、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 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 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 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明对话断句读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 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明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 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 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 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 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通过合作探究,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讨论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三、典型引导,点拨深化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五、反思归纳,课堂小结具体教学环节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增广贤文》中说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启示我们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里的一个字价值千金。

读书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语用意,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层含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翻译”这个版块。

解读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其能力层级为B级。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译出原文。

“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无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课堂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课堂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课堂设计文言文断句教案设计一、设计设想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想,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基于这种思路,我设计了这节课。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过程和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五、课前准备: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制作成一份练习,在课前发给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总结出断句的方法。

同时,老师准备一份巩固练习,并制作好课件。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一)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 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 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 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 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另外,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也需 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 据之一。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 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 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根据文意在“曰”的前后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 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 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其……邪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 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法。利用这个特 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言断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对偶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 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 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 为上段文字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 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 (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 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 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何, 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 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熟悉这些固 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断句》一等奖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断句》一等奖优秀课件

×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 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 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
方法三:找虚词 理关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要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 志。 ①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敬、唯、盍、夫、且夫、 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故“是故”“于 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 大周正 。
一、考点说明
1、内容要求 文言文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 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 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 断句读。 2、能力要求:理解B
二、命题趋势
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断句考查常采 用两种形式: 1、客观题的形式:判断断句正误; 2、主观题的形式:标出语句停顿。 新课标卷近两年对文言断句的考查题型单一、稳 定,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命题。
三、复习策略
1、明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 2、熟习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 3、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


【典题例析】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配套练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配套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姓名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老子·七十七章》)2、用斜线给下面画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篇》)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4、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至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杨雄之徒,斯人也岂求之于当世哉?(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5、(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日:“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日:“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1)
• D今罚舜臣等/其事甚小/然恐人人自此畏避/佞媚取容/以灾为福/天变不告/ 所损至大。
强化训练
• 2文宗继位,迁公权谏议大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 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 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 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 A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
辨结构,找句式
• 注意特殊句式 • 1、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 • 2、宾前:是、之 • 3、介词结构后置:于、以、乎 • 4、定语后置:者 • 5、被动句:为…….所、被、见、于 • 6、主谓倒装句 •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孰与……乎、
岂…哉、独….哉、奈…何、若…何、得无…乎、无 乃…乎、何以…为 • 注意对称的句式结构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 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 D: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 诈耳\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 错因
错题盘点:错因知多少
• 2 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 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较,曰:“所以出身不 顾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 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 粮。坚还屯。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B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 • 久之/以疾致仕。 • D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 • 久之以疾/致仕。
错题盘点:错因知多少
• 韦贯之卒改它官。迁礼部员外郎。新 罗人金忠义以 工巧幸擢少府监荫子补斋郎贯之不与又劾忠义不宜 污朝籍忠义竟罢于是权幸侧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断句趣谈(1)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母亲)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亲)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这些小故事,说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断句练习,掌握断句方法。

教学难点:特征不明显的文言句子的断句。

学习过程:一、考点探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卷一、卷二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5小题,2015、2016年继续考查,位置变更到第4小题。

这一变动,说明未来几年文言断句会取代文言实词选择题,而成为文言文的一大考点。

新课标卷只是针对文言所选文段中的某一句话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为3分,难度相对低一些。

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1.凭借名词、动词、代词断句(名词)通读语句,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若做主语,则在其前断开,若作宾语,则在其后断开。

(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上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上课)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虚词断句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对偶(对称)
奉 之 弥 繁/侵 之 愈 急 臣 闻 贫 贱 之 交 不 可 忘/糟 糠之妻不下堂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
反复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一年视离经辨志。”
——《礼记学记》
意思是说小孩读书一年后,要考查“离经 辨志”。这里“离经”即指句读能力。
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 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 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 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读法不同,意思也就变了。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 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 作指示代词。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大 也/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韩非子·说林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a 看其是否搭配(特别是关联词语); b 看其关系(或意思)是否用错; c 看其位置(关联词语连接句子的不同成
分,相当部分放在它的外面)是否错误; d 看该虚词是否多余。
这个峡谷至今仍是个谜, 听老人们说,那里从来就没有 人能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就 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答案: 自相矛盾。既然“从来就 没有人能进去过”,那就不可能有 “进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 的”。
介词位置不当。 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
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 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 验的架子上。
改正: “把”字短语应紧 挨动词中心语“缚”。
(2013·辽宁卷)作为一个全 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 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 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答:
(2012·四川卷)我国首座自 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 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 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 了实质性步伐。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 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 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 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 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改正: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 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 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的重要保证。
答:
(5)注意句中虚词(如关联词语、介 词、副词)的使用:
师傅看上去年纪近40岁上下 改正:
(7)注意代词的使用:容易 犯指代不明的毛病。
“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 极其错误的。
答案: 指代不明导致歧义。 “这”可以指“有偿新闻”,也可 以指“有偿新闻受到批评”。
(2011·江苏卷)为纪念建党 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 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 台参加比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断句》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 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 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 大安用照二百里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 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 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 大∕安用照二百里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 上自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 上自若
(2)、明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唯、盍、夫、
则、且夫、若夫、窃”等前面可断句;
②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
呼”等,前后都可以断句;
③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
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 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房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 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 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 楼也
文言断句“五明”断文言源自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2、完成相应练习。
1、明词性
(1)明名词、代词、动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 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 汝、余、彼等),谦称(寡人、臣、妾、朕 等),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 下);动词可以独立充当谓语,找出文段中 的动词,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 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 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 例: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宣传标语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标点断句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
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 不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 上,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 了意思﹕
•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 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 相反。
• 鲁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 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 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 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 通音律。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 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 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 价说:‘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 了。’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古人断句
夔有一足
• 夔: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 音乐著称
•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 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 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 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 也。”——《韩非子》
• 注释:
• 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文言文断句
•请不要坐坏了
介绍朋友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2页 2
目的引领
掌握文言文断句办法, 能准确进行断句
第3页
第4页
目的引领
掌握文言文断句办法,能准 确进行断句
第5页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 分断句,正确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第6页
【文言文断句办法】
◇掌握大意,语感审读。 ◇抓住标志,巧断句读。 ◇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第27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
第28页
(三)观句式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29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第30页
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第31页
《师说》中几句话,有些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第7页
读读看,不要急着动笔
第8页
夔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 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 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1、名词(或代词)标志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 语。主语前与宾语后普通要断开。
第12页
(定)主 [状] 谓〈补语〉(定)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晋书》)
课堂练习: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 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
中 有 蛇 意 甚 恶 之 既 饮 而 疾 于时,
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
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 政/焉 用 杀 子 欲 善 而 民 善 矣/君 子 之 德 风/小 人 之 德 草/草 上 之 风/必 偃。”
(《论语·颜渊篇》)

探究三 试结合下列语段断句,试 找出其中的虚词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
方法三:看虚词,找位置
句首词:夫、惟、盖、凡、且、窃、请、敬、斯、 今夫; 句尾词:乎、哉、也、矣、欤、焉、耳 ; 句中词:以、于为、而、则; 关联词:苟、虽、则、虽然、纵、向使、假使、 然则、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 至若、若、故、是故、已而、岂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盍、奚、孰、奈何、 若何、若之何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 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方法一 标名(代)词,定主宾
小试身手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下 者 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 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 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 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方法二
●对话、引文:曰、云、言、白、语、 道、谓、对等。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 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 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 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 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 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 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 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 (一足,一只脚。),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
③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学学而而时时习习之之/不不亦亦说说乎乎有/有朋朋自自远远方方来来/ 不不亦亦乐乐乎乎/人人不不知知而而不不愠愠不/不亦亦君君子子乎乎
•呜邪呜邪呼呼/其其信信然然邪邪其/其梦梦邪邪其/传其之传非之其非真其真
★方法四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 为?
• 女婿理直气壮的说:岳父遗书上写得 很明白: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 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 不得争执。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 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
• 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 了富翁真正的意思: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 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 不得争执。
文பைடு நூலகம்文断句
【没有标点的遗书 】
• 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 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 取名为非。
• 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 夺走,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 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着:六十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 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 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 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几年 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夫要 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 里。
• 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 仆、妾;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 阁下、陛下、足下……
• 疑问代词:谁、孰、何、焉 • 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 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 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 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言断句技巧和思路
第一步:读文段,通文意,可断则断。
第二步:找特征(名词、对话、虚词、句式 修辞、结构、常识,多种方
法综合运用)
第三步:巧断句(比较不同之处,分析正误, 找出正确停顿点。)
• 考点解析:
• 新课标卷文言文断句考查的形式是 客观题,在文言文语段中截取一段 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 停顿。此题难度不大,是应得、必 得分!
学习目标: 1.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善于实际运用,提高备考复习效率。 3.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 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 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 岁。
★方法五 修辞(对偶、反复、顶真、排比)
•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 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 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 寒之色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 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 善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 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 而无饥寒之色。
★方法六 结构(并列、总分、对比……)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方法七
文化常识(天文、地理、职官、科 举、宗法、称谓、避讳……)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 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 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 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方法一
• 重要名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固定句式:何…之有?如…何?唯…是…
非唯…抑亦…、不亦…乎? 何…之为?无乃…乎? 可得…欤?得无…乎? 固定词组: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 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故溪•• 故谿贫不不不/穷知登登 不则地高高 知父之山山地母不厚之/不厚不子知也也知/山山富之贵之高则高也亲也戚/不不畏临临惧深深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 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
★方法三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 耳、而已。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关联词:
①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嗟夫、 嗟乎、呜呼……)
②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