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V 6i a 6i b 12i 2 l l l
37

计算转角和位移的关系 – 节点 A 、B 处
6i l
M a 4i a 2i b
V
6i a 6i b 12i 2 l l l
M 0
A : 4(i3 i4 ic ic ) 2(i3 i4 ic ic ) 6(ic ic )
37kN 74kN
C B A
H
G
M
K
VDC DC 37 11 .77 k N VCB CB (37 74 ) 31 .08 k N
(3)求各柱柱端弯矩:
M DC M BC M AB
VBA BA (37 74 80 .7) 52 .14 k N 80.7kN

层 其余计算从略。
25
(3)梁端弯矩
16
其余计算从略。
26
(4) 弯


27
用反弯点法求下图框架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的数 值为该杆的线刚度比值。
37kN
D (1.5) (0.7) (0.6) (1.7) (0.7) G (0.9) (2.4) (0.6) A E F (0.8) (1.2) (1.0) H (0.8) (0.9) M
hj
0
38
V

6i a 6ib 12i a b 12i 12i 2 V 2 l l l l l
A B
2 K 12i 代入上式, 可得 V 2 2 K l 2 K l

则 D jk
B ib V 12iA K K 2c , , K hj 2 K 2 K 2ic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M DH M DC 1.4 9k2N
MDH19 .42kN
MDC19.42kN
MGH16.67kN
DH (1.5)
G
MGC ? MGC52.04kN
MGK ?
C
G (1.7)
MGK30.56kN B
F
MGF65.93KN
(2.4)
A
E
M G K(M G H M G)F 1 .7 1 .0 1 .03.5 0k6N
任务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7
2.反弯点高度的确定
反弯点高度y的定义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
h
y

2

2
3
h
上部各层柱 底层柱
h——层高
8
3.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
柱子的抗侧移刚度:物理意义表示柱端产生相 对单位位移时,在柱子内产生的剪力。
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侧移刚度:
d 12 ic h2
i c ——柱子的线刚度;
(0.7) B
(0.9) F
(0.9) J
HG

0.6 0.7 0.6 0.9

0.273
(0.6) A
(0.8) E
(0.8) I
MK

0.9 0.7 0.6 0.9

《反弯点法》例题详解

《反弯点法》例题详解

《反弯点法》例题详解在数学中,反弯点法是一种求函数曲线的凹凸性质的方法。

通过求函数的导数和二阶导数,可以确定函数的凹凸区间和反弯点。

下面我们以一个例题来详细介绍反弯点法的具体步骤和求解过程。

例题: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x - 1,求函数的凹凸区间和反弯点。

步骤一:求函数的一阶导数f'(x)。

f'(x) = 3x^2 - 6x + 2步骤二:求函数的二阶导数f''(x)。

f''(x) = 6x - 6步骤三:求f''(x) = 0的解,即求二阶导数的零点。

6x - 6 = 0x = 1步骤四:求f''(x)在x < 1和x > 1两个区间的符号。

当x < 1时,取一个小于1的数代入f''(x),比如x = 0,计算得f''(0) = -6,符号为负。

当x > 1时,取一个大于1的数代入f''(x),比如x = 2,计算得f''(2) = 6,符号为正。

步骤五:根据f''(x)的符号确定函数的凹凸性质。

当f''(x) > 0时,函数在该区间上凹。

当f''(x) < 0时,函数在该区间上凸。

根据步骤四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x < 1时,函数在该区间上凸。

当x > 1时,函数在该区间上凹。

步骤六:求函数的反弯点。

根据步骤三的计算结果,x = 1是函数的一个反弯点。

综上所述,函数f(x) = x^3 - 3x^2 + 2x - 1在x < 1时凸,在x > 1时凹,且有一个反弯点x = 1。

通过以上例题的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反弯点法的求解过程和应用方法。

通过求函数的导数和二阶导数,我们可以确定函数的凹凸区间和反弯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反弯点法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反弯点法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反弯点法是一种常用于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弯矩和剪力的方法。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通过结构的截面特性和材料特性来确定结构的内力分布。

然后,通过计算不同截面的弯矩与剪力平衡点,找到结构的反弯点位置。

最后,通过分析反弯点处的内力分布,计算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下面以梁为例,来介绍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反弯点法计算的过程。

首先,给定一根梁的长度L和受力情况。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截面高度为h,宽度为b,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梁所受外力为均布荷载q。

接下来,我们根据梁的受力分析,计算出梁在距离x处的弯矩M和剪力V的分布式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梁是均布荷载作用的,所以梁上的弯矩和剪力都是连续变化的线性函数。

根据弯矩和剪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M(x) = -qx^2/2 + C1x + C2V(x) = -qx + C1其中,C1和C2是根据边界条件得出的常数,用于确定梁的受力状态。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梁的反弯点位置。

反弯点是梁上由抗力导致的弯矩的变号点。

在这个点上,弯矩由正变为负,或由负变为正。

在反弯点附近,梁的内力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确定反弯点位置,我们可令M(x)=0,解得反弯点的位置为x=r。

将x=r代入V(x)的方程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弯点处的剪力为V(r)=-qr+C1根据反弯点的定义,剪力也应该为零,因此可以得到C1=qr。

将C1=qr代入M(x)的方程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弯点处的弯矩为M(r)=-qr^2/2+C2根据反弯点的定义,弯矩也应该为零,因此可以得到C2=qr^2/2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反弯点处的弯矩和剪力分布:M(r) = -qr^2/2 + qr^2/2 = 0V(r) = -qr + qr = 0这意味着在反弯点处,梁的弯矩和剪力都为零,这是一个特殊的位置。

通过计算反弯点的位置和反弯点处的内力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

混凝土反弯点法计算题例题

混凝土反弯点法计算题例题

混凝土反弯点法计算题例题混凝土反弯点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的方法。

它基于混凝土在受拉应力作用下的裂缝性质,将混凝土截面分为受压区和受拉区。

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出现第一根裂缝时,混凝土截面的强度随之降低,这个裂缝的位置就是梁的反弯点。

以下是一个混凝土反弯点法计算题的例题:【例题】一根混凝土矩形梁的截面宽度为b=200mm,高度为h=400mm,长度为L=4m。

梁的配筋已经确定,钢筋面积为As=2515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的工作状态为常规状态。

使用混凝土反弯点法计算梁的极限承载力。

解题思路:1. 计算混凝土截面面积Ac和受拉区高度a。

$$Ac=bh=200mm\times400mm=80000mm^2$$根据混凝土抗拉强度σc和配筋率ρ,可以计算出混凝土受拉区高度a。

$$a=\frac{\sigma_c}{0.85f_y}\frac{1-\sqrt{1-2\rho}}{1.6}h$$其中,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ρ为配筋率。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a的值为:$$a=\frac{2.6\times10^6Pa}{0.85\times300\times10^6Pa}\frac{1-\sqrt{1 -2\times\frac{2515mm^2}{200mm\times400mm}}}{1.6}\times400mm=7 7.57mm$$2. 计算混凝土受拉区的受拉力N和弯矩M。

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工作状态,可以计算出梁上的荷载为:$$q=\frac{1.5kN}{m^2}$$其中,kN为单位长度的荷载。

因此,梁上的集中荷载为:$$P=qL=1.5kN/m^2\times4m=6kN$$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混凝土受拉区的受拉力N和弯矩M。

$$N=P=\frac{6kN}{2}=3kN$$$$M=\frac{PL}{4}=6kN\times4m/4=6kNm$$3. 计算混凝土受拉区的应力σ1和混凝土截面的极限承载力M1。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h上、h下——上层、下层层高
51
(三)确定柱反弯点高度系数y
4.反弯点高度
Y yh
当 反 弯 点 高 度 为 0≤ Y ≤ h 时 , 反 弯点在本层;当Y>h时,本层无反点, 反弯点在上层;当Y<0时,反弯点在下 层。
15
8.柱内轴向力
自上而下逐层 叠加节点左右的 梁端剪力。
16
反弯点法的主要计算步骤:
1、计算柱子的抗侧刚度; 2、将层间剪力在柱子中进行分配,求得 各柱剪力值; 3、按反弯点高度计算柱子端部弯矩; 4、利用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进而求 得梁端剪力; 5、计算柱子的轴力。
17
例题:用反弯点 法计算右图所示 框架的弯矩,并 绘出弯矩图。图 中圆括号内的数 字为杆件的相对 线刚度。
hj 2
h j ——第j层柱高
cjk表示第j层第k号柱,t(top)、b(bottom)分别表示柱
的顶端和底端。
12
6.梁端弯矩
梁端弯矩按节点平衡及线刚度比得到。 (1)边节点
顶部边节点: Mb Mc
一般边节点: MbMc1Mc2
13
6.梁端弯矩
(2)中节点:按线刚度比 进行分配。
14
7.梁内剪力
7
2.反弯点高度的确定
反弯点高度y的定义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
h
y
2 2 3
h
上部各层柱 底层柱
h——层高
8
3.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
柱子的抗侧移刚度:物理意义表示柱端产生相 对单位位移时,在柱子内产生的剪力。
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侧移刚度:
d 12 ic h2
i c ——柱子的线刚度;
h ——柱子的层高。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a
A B 则 D jk V 1 h ji2 c2 2 K K ,
K,K ib 2 K 2 ic
B
b l
a
b
D jk

12 ic hj2
l

框架梁的线刚度无穷大时


1,
D

12ic hj 2
同理可推导底层柱 D 值
0.5K,Kib
2K
ic
42
(二)柱的抗侧刚度D值
2.带有夹层的柱,其抗推刚度按下式计算:
D'
1 1
1
D1D2 D1 D2
D1 D2
D D
1 2


12 i c 1
c1
h
2 1
12 i c 2
c2
h
2 2

43
计算各柱所分配的剪力:
44
(三)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y
上、下端约束对梁反弯点的影响
由此可见,反弯点法的关键是反弯点的位置 确定和柱子抗推刚度的确定。
4
1.反弯点法的假定及适用范围 ①假定框架横梁抗弯刚度为无穷大。 如果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 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 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 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 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
77
48
0.7)5
2.1
4k N80.7kN
A
E
(3)求各柱柱端弯矩:
MDC

MCD
VDC
3.3 2
19.42k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M DH M DC 1.4 9k2N
MDH19 .42kN
MDC19.42kN
MGH16.67kN
DH (1.5)
G
MGC ? MGC52.04kN
MGK ?
C
G (1.7)
MGK30.56kN B
F
MGF65.93KN
(2.4)
A
E
M G K(M G H M G)F 1 .7 1 .0 1 .03.5 0k6N
18
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 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
19
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 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
(1)柱的剪力 三层:
20
二层
21
首层
22
(2)柱端弯矩 三 层
23
(2)柱端弯矩 二 层
24
(2)柱端弯矩 首 层 其余计算从略。
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 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 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 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 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反弯点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的,即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应不小于3。
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变形情况:
当梁刚度无限 大时,水平荷载作 用下框架的变形情 况:节点转角为0,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 同。
6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 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 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 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 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 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 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 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

反弯点法例题详解

反弯点法例题详解

例:用反弯点法计算图1所示刚架,并画出弯矩图。

括号内数字为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

8图1解:顶层柱反弯点位于柱中点h2,底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高-hi处,在反弯点处2 3将柱切开,脱离体如图2、图3所示。

8!怡"G [H IF QGD F QHE F QF图2顶层脱离体图3底层隔离体顶层:底层:IFF QAD F QBE8IDA FC0.3 40.43 2 4(2)计算各柱剪力:EB0.286 8kN 2.29kNFQHE0.428 8kN 3.42kN FQADF QCF 0.3 25kN 7.5kN F QBE0.4 25kN10kN(3)计算杆端弯矩, 以节点E 为例说明杆端弯矩的计算F QIFF QGD杆端弯矩:M EHF QHEh 223.42kN ^^m 5.64 kN m (反弯点位于空处)2 2F QCF(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k k k k iGDIF-0.286 2 2 3 HE-0.428 3M EB F QBE匕 10kN 36 m 12 kN m3 32(反弯点位于柱汕处)计算梁端弯矩时, 先求出节点柱端弯矩之和为:M M EH EB17.64 kN m按梁刚度分配:12 M ED27 15M E F 刃17.64 17.64 图3是刚架弯矩图。

8i173.787.84 9.8 kN mkN m 3.783.783.133.7893.785.649.82・51 5.647.84123.7812.7812.781824图3弯矩图(单位kN m )18。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i1
i3
B
ic ic
i2 i4
A
ic
i1、 i 2
与柱A端相交的梁的线刚度 为 i3 、i
4
34
35
u i
D




B

hi


C
A
36
柱 AB 剪力与 相邻梁 、柱杆端的侧移△及转角 相关
因此需求出转角和位移的关系
预备公式 : 转角位移方程 A、B 端均为刚结的杆端
M a 4i a 2i b M b 4i b 2i a
D jk

a
l
b
a
12ic hj
2
b
l
12ic 2 hj

B

框架梁的线刚度无穷大时 , 1 , D 同理可推导底层柱 D 值

0.5 K ib ,K 2 K ic
b
hj
a
A
39
(二)柱的抗侧刚度D值
柱的抗侧刚度D值
12ic D 2 h
式中
h —层高 ic EIc / h ; ic —柱的线刚度, E —柱混凝土弹性模量; I c —柱截面惯性矩; —与梁柱刚度比有关有刚度修正系数
hj
的顶端和底端。
——第j层柱高
12
cjk表示第j层第k号柱,t(top)、b(bottom)分别表示柱
6.梁端弯矩
梁端弯矩按节点平衡及线刚度比得到。 (1)边节点 顶部边节点: 一般边节点:
Mb M c
M b M c1 M c 2
13
6.梁端弯矩
(2)中节点:按线刚度比 进行分配。
V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咱今儿就来唠唠这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结构力学里挺重要的一块儿呢!比如说咱有个框架结构,就像搭起来的积木房子似的。

那这反弯点法呀,就是帮咱搞清楚这个“积木房子”受力之后会咋变形的。

咱先看看柱子,柱子上不是有好些个节点嘛,嘿,这节点可就有意思了,就像关节一样,能活动能弯曲。

那反弯点呢,就是柱子上那么一个特别的点,在这儿啊,柱子弯曲的方向会变。

咱来举个具体例子哈。

就说有个两层的框架,柱子啊梁啊都齐全。

那咱咋用反弯点法算呢?先找那些个关键的节点,看看它们的受力情况。

然后呢,根据一些个规则,确定反弯点的位置。

哎呀,你想想看,这就好比是走迷宫,得找到正确的路才能走出去。

咱找反弯点也是一样,得找对了,后面的计算才能顺顺利利的。

算的时候呢,要把柱子分成几段,每一段的内力都不一样。

这就好像切蛋糕,每一块的大小味道都有点不一样。

然后呢,根据反弯点的位置,算出每一段的弯矩呀剪力呀啥的。

这过程中可得细心点,别弄错了。

不然就像做饭放错调料一样,那味道可就不对啦!你说这反弯点法神奇不神奇?它能让咱清楚地知道这结构在受力的时候到底会怎么个变化法。

再比如说,要是这个框架受到了风的吹呀,或者别的啥外力,咱用反弯点法就能算出柱子和梁会怎么变形,会不会承受得住。

这就好像给这个“积木房子”做了个体检,看看它健不健康。

咱学这反弯点法,就像是掌握了一把钥匙,能打开结构力学里好多知识的大门呢!你要是学会了,那以后遇到啥结构问题,都能心里有底,知道该咋去分析解决。

反正我觉着吧,这反弯点法挺有用的,咱得好好学,好好研究。

别觉得它难就退缩了呀,多琢磨琢磨,多做做例子,肯定能搞明白的。

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被这点小困难给难住了呀,得勇往直前,把这知识给拿下!就这么干,准没错!。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ppt课件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ppt课件

• 第三层
M CD

M DC
11.77
3.3 2
19.42kN.m
M GH

M HG
10.09 3.3 2
16.65kN.m
M LM
MML
15.14 3.3 2
24.98kN.m
3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 第二层
M BC

M CB

31.08
3.3 2
2 3
3.9
181.24k N.m
M
BA

52.28
1 3

3.9

67.96kN.m
M FE

69.71
1 3
3.9

90.62kN.m
M JI

69.71
1 3.9 3

90.62kN.m
4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 (3)求出各横梁梁端的弯矩 • 第三层
M DH M DC 19.42kN.m
M GC

1.7 1.7 1.0
(16.65
65.93)

51.99kN.mM GL来自1.0 1.7 1.0
(16.65

65.93)

30.59kN.m
M LG M LM M LJ 24.98 65.93 90.91kN.m
6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 第一层
M BF M BC M BA 51.28 67.96 119 .24kN.m
M FB

2.4 2.4 1.2
(65.93 90.62)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C 9.08E+4
21.88
35.01
D 2.38E+4
24.99
42.48
E 4.64E+4 94000 98.7 48.72 1.7
82.82 77.49 81.65 69.40 77.49
F 2.38E+4 1
A
24.99 24.99
42.48 82.47
B
48.72 3.3 160.78
C
24.99
令 i左边梁 为 1.0,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4 所示。
图.4 梁柱相对线刚度
(3)求修正的反弯点高度(图 5)
图.5 修正的反弯点高度图
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
y = y0 + y1 + y2 + y3 A、B、C 轴柱的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如表 3、表 4 和表 5 所示。
表 3 A 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D 值的计算
=
12
53
= 4.64 ×10 4 kN / m
其余各层边柱:
D余边柱
= 12EI h3
12 × 3.25 ×107 × 1 × 0.55 × 0.553
=
12
3.23
= 9.08 ×104 kN / m
其余各层中柱:
D余中柱
= 12EI h3
12 × 3.25 ×107 × 1 × 0.65 × 0.653
4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3
3.20 0.56 0.480 Nhomakorabea0
0
0.48 1.54 0.219 90758 19876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讲解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讲解

18
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 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
19
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 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 (1)柱的剪力 三层:
20
二层
21
首层
22
(2)柱端弯矩 三 层
23
(2)柱端弯矩 二 层
24
(2)柱端弯矩
5.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0.7) B (0.6) A
F E
(0.9)
(0.8)
(0.9) J (0.8) I
二层: CB
GF
0 .7 0.280 0.7 0.9 0.9 0 .9 KJ 0.360 0 .7 0 .9 0 . 9
29
底层:
(2)求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
0 .6 BA 0.272 0.6 0.8 0.8 0.8 FE JI 0.364 0 . 6 0. 8 0 . 8 D
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变形情况:
当梁刚度无限 大时,水平荷载作 用下框架的变形情 况:节点转角为0,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 同。
6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 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 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 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 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 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 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 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l
l l2
46
(三)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y
柱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柱子两端转角的相对大小。 如果柱子两端转角相等,反弯点必然在柱子中间;如 果柱子两端转角不一样,反弯点必然向转角较大的一 端移动。
影响柱子反弯点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的位置; ②梁、柱线刚度比; ③荷载形式; ④上、下层梁刚度比; ⑤上、下层层高变化。
(0.8)
A
E
2.7m
(1.2)
8.1m
(0.9) 3.3m
J
(0.8) 3.9m
I
28
解:由于框架同层各柱 h 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
分配系数。
DH
M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
(0.7)
(0.6)
(0.9)
C
G
K
顶层:
DC

0.7
0.318
0.7 0.6 0.9
任务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反弯点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的,即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应不小于3。
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变形情况:
当梁刚度无限 大时,水平荷载作 用下框架的变形情 况:节点转角为0,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 同。
6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 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
0.8 0.8
0.8
(37
74 80.7)
69.71kN
VIJ
0.8 (37 74 80.7) 0.6 0.8 0.8
69.71kN
(2)求出各柱柱端的弯矩
第三层
M CD
M DC
11.77
3.3 2
19.42kN.m
M GH
M HG
10.09
3.3 2
16.65kN.m
3.9
135.92kN.m
M EF
69.71
2 3
3.9
181.24k N.m
M IJ
69.71
2 3
3.9
181.24k N.m
M
BA
52.28
1 3
3.9
67.96kN.m
M FE
69.71
1 3
3.9
90.62kN.m
M JI
69.71
1 3.9 3
90.62kN.m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M GC
1.7 1.7 1.0
(16.65
65.93)
51.99kN.m
M GL
1.0 1.7 1.0
(16.65
65.93)
30.59kN.m
M LG M LM M LJ 24.98 65.93 90.91kN.m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第一层
M BF M BC M BA 51.28 67.96 119 .24kN.m
M FB
2.4 2.4 1.2
(65.93
90.62)
104.37kN.m
M FJ
1.2 (65.93 90.62) 2.4 1.2
52.18kN.m
M JF M JL M JI 65.93 90.62 156 .55kN.m
(4)绘制各标杆件的弯矩图
(3)求出各横梁梁端的弯矩 第三层
M DH M DC 19.42kN.m
M HD
1.5 1.5 0.8
16.65
10.86kN.m
M HM
0.8 16.65 1.5 0.8
5.79kN.m
MMH MML 24.98kN.m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第二层
MCG MCD MCB 19.42 51.28 70.70kN.m
第二层
VBC
0.7
0.7 0.9
0.9
(37
74)
31.08kN
VFG
0.7
0.9 0..96kN
VJL
0.7
0.9 0.9
0.9
(37
74)
39.96kN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第一层
VAB
0.6
0.6 0.8
0.8
(37
74
80.7)
52.28kN
VEF
M LM
MML
15.14 3.3 2
24.98kN.m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第二层
M BC
M CB
31.08
3.3 2
51.28kN.m
M FG
M GF
39.96
3.3 2
65.93kN.m
M JL
M LJ
39.96 3.3 2
65.93kN.m
第一层
M
AB
52.28
2 3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实例:已知框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中括号内数值
为该杆件的线刚度。用反弯点法求出各杆件内力, 并绘制出弯矩图。
D 1.5 H 0.8 M
37kN 74kN
0.7 1.7
C 0.7
0.6 1.0
G 0.9
0.9 3300
L 0.9 3300
80.7kN B 2.4 F 1.2 J
0.6 0.8
0.8 3900
A
E
I
2700 8100
4.3.3 反弯点法计算方法实例
解:(1)求出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
第三层
VCD
0.7
0.7 0.6
0.9
37
11.77kN
VGH
0.6
37
0.7 0.6 0.9
10.09kN
VLM
0.9
37 15.14kN
0.7 0.6 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