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简介
抗震防灾实验室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实验室防灾减灾实验室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是唐山大地震后为适应我国土木工程抗震防灾科技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是国内高等科研院校组建较早的同类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防灾减灾实验室现有实验仪器设备200余台,有工程结构动力测试仪器设备、常用检测仪器设备,完好率为95%。
仪器设备有:教学实验框架模型、JZT-20激振器、动态应变仪、CD-7、CZ-S、65型拾振器、位移传感器、小型加载设备、电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标定仪等,设备总值350万元。
防灾减灾实验室现有实验人员2人。
防灾减灾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服务,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场所。
承担着本科生的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及课程实验,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动力实验和科研项目试验等。
开展的试验有结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构件承载力试验等。
防灾减灾实验室在完成教学实验基础上,为科研项目实验服务。
一方面,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实验技术试验,包括抗震模型试验、隔震减震、冲击、无损检测、振动控制等试验工作。
另一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试验的发展,不断改进实验技术手段,根据科研实验需要研究自制了有关测试仪器、试验模型装置、常规维修检测标定设备。
实验室多年来进行的试验主要有:(1)结构扭转耦联模型试验,(2)砌体抗震墙实验测试,(3)已有建筑动力特性试验,(4)世界银行资助的山西阳高土窑洞激振试验,(5)应县木塔系列试验,包括动态测试、木材试验,残损检测(6)砖石古建筑动力实测,(8)桩体加固液化砂土实验,(9)爆破监测(10)结构施工检测,(11)彩塑残损的无损检测,(12)建筑物可靠性检测鉴定。
实验室近年组织完成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试验,2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试验,1项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及太原市城建科研项目的有关试验。
防灾减灾实验室人员近年获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论文60篇,编著教材专著3部,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
太原理工大学专业名称一览表
工学
矿业工程学院(10)
081401
地质工程
四年
工学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理学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四年
工学
081201
测绘工程
四年
工学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四年
工学
081501
采矿工程
四年
工学
081503
矿物加工工程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3)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工学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四年
工学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四年
工学
化学化工学院(5)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082901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经济管理学院(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020106T
能源经济
四年
经济学
120103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120203K
太原理工物电学院2..
科研合同经费:1470.01 万元 进 账 经 费: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1237.65 万元 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项, 省部级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14 项) 发表学术论文:70 篇(SCI 收录 38 篇;EI 收录 46 篇;2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发明专利:授权 6 项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 34 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一个交叉学科博士 学位点, 六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一个工程硕士学 位点。拥有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两门精品课程, 一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一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 396 名, 硕士生 206 名, 博士生 21 名。
凝聚态物理 39 人;光学工程 41 人;控制科学与工程 36 人; 集成电路工程 31 人;控制工程 5 人) 博士研究生: 21 人 博 士 后: 4 人
教学
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45784.92(含三本教学工作量 13941.92) 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545.06;人均本科教学工作量:463.03 承担的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教学班:253 个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2 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院行政
院党委
院 长:王云才 副 院 长:郝玉英 院长助理:张明江
杨毅彪
书 记:李建明 副书记:彭彦彬
办公机构
党务行政办公室:张 莉(主任) 教学科研办公室:甄 炜(主任) 学生工作办公室:冯志宇(主任) 院 团 委:秦莺莺(书记)
刘小平 李维强 周颖娟
2012 年, 学院科研合同经费共计 1470.01 万元, 进账经费 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 1237.65 万元。 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 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 17 项, 省部级项目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 14 项。获山西省科学技 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太原市科技奖优秀科技项目奖一等奖 1 项, 中 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1 项, 2012 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一 等奖 1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6 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 发表学术论 文 70 篇, 其中被 SCI 收录论文 38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论文 2 篇), 被 EI 收录论文 46 篇。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接收推免生招生办法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接收推免生招生办法一、专业领域简介机械工程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其他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承担着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设计艺术学和工业设计工程专业领域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的研究生培养。
具体专业介绍请登录机械工程学院和机械电子研究所网页了解。
二、接收专业领域和人数机械工程学院81人080200机械工程36人080700动力工程及热物理1人085201机械工程34人085206动力工程2人085234车辆工程4人085237工业设计工程2人1305L1设计艺术学2人三、申请条件机械工程学院接收推免生的条件,不低于《接收推免生工作安排》中的申请条件。
1)申请人必须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且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注册成功。
2)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426分以上)。
3)本科学习成绩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未受任何纪律处分。
四、接收程序1)申请者将《接收推免生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必须是单个文件,文件名为学生姓名)发送到学院E-Mail并和学院联系确定复试资格、复试时间和复试地点。
2)同时申请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信息并回复同意参加复试。
3)复试合格后我校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推免服务系统”发送拟录取通知,推免生须回复同意拟录取完成了录取流程。
4)全部参加复试的推免生必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注册和填报志愿,否则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5)接收推免生复试录取截止时间为10月23日,学院依据申请者向学院提交申请的时间确定复试录取名单,额满为止。
五、复试复试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地点拟定为:时间:第一次复试时间:9月29日地点:机械工程学院会议室特别注意:根据报名参加复试的人数和录取情况,可能调整复试时间,请申请者随时关注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和机械工程学院网站通知,或电话联系了解复试安排。
太原理工大学三本
太原理工大学三本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工科大学,是山西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有三本,即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一批、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二批和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三批。
下面将对这三本进行详细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一批是指太原理工大学招收的分数线最高的本科生,通常是全省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也包括其他省份的高分考生。
这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综合素质较高,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优秀学子。
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大,但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机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二批是指太原理工大学招收的分数线居中的本科生,这部分学生在高考中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较为平均,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中等学子。
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适中,学习压力适中,可以在学习之余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三批是指太原理工大学招收的分数线较低的本科生,这部分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一般,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太原理工大学的普通学子。
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学习压力较小,可以更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太原理工大学三本学生在校期间都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但无论是哪一批学生,都应该珍惜在太原理工大学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太原理工大学的学子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友谊和成长,成为栋梁之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原理工大学学校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2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名;设有70个本科专业,120个硕士点,43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20个工程领域,10个高校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5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8个山西省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同时,学校还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03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54 名,博士生导师131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8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30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5名,15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8人,硕士、博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的教师60余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全院在校本科生1790人,硕士研究生487人,博士研究生103人。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艺术设计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车辆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还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三个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具有培养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机械工程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调整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三个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山西省品牌专业,2007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成为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
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太原理工大学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是太原理工大学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简介【最新】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方向,学习共同的基础课,第三学年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和个人志向选择专业方向,并通过毕业设计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三维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工业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要求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基础。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8人,硕士、博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的教师60余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全院在校本科生1790人,硕士研究生487人,博士研究生103人。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艺术设计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车辆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还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三个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具有培养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均达到 90 % 以上
一
本科生 应届 考研 升学率
。
,
,
直在 30 % 以上 20 07 年达到 了 4 5 %
,
全 面 贯 彻 科 教兴 国战略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积 极
, ,
学 院具 有 雄 厚 的师 资力 量
有硕士 以上 学位
,
,
教 师均具
开 展各项工 作
。
其 中具 有 博 士 学 位 者 超
,
,
力学及 河 流动 力学 水 利水 电工 程 水 利 工 程 结 构
,
瞄准 学 科前 沿 开 展 科研 工 作 近 年来平均
,
,
水 文水 资源 港
,
1 5
、
航道与近海工 程等
;
5
个学 科 )和
每 7 人 就 具 有 1 项 在 研 的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
。
农 业 水 土 工 程 学科硕 士 学 位授予 权
。 ,
具 有 水利 工 程
领 域 工 程 硕 士 学 位授 予 权 其 中 水力 学及 河 流 动力
学 院具 备 承 担 水 工 模 型 试 验
、 、
、
河工模
学 学科 为 山西 省 重 点 学 科
。
型试 验 温 排水模 型 试 验 潮 汐水域环 境 问
水 利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下 设 水 利 水 电
、
、
农业 水利
题模拟研究
,
,
水 利 水 电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与
、 、
(含水利信息化 ) 水 文 水 资源 3 个 系 1 个 水利 实验
,
设 计 土 壤 分析 水 资源 评 价 水 库优化 调
太原理工大学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名;设有70个本科专业,120个硕士点,43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20个工程领域,10个高校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5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8个山西省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同时,学校还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07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54名,博士生导师121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8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30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5名,14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机械管理开发》
【年(卷),期】2009(24)4
【摘要】学院简介机械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教授32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47人,硕士、博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的教师60余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全院在校本科生1713人,硕士研究生575人,博士研究生113人。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机械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办学历史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4;G649.28
【相关文献】
1.发挥高校优势为山西经济建设服务--奋进中的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J], 杨兆建;任家骏;轧刚
2.山西煤机装备制造业亟需突围——专访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混举[J], 张辉
3.高校优秀学长领航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例 [J], 武文婷
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J],
5.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最新
2023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最新2023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几名2023年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70位。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23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几名太原理工大学历年全国排名第几名太原理工大学2021年全国大学排名第72名;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大学排名第78名;太原理工大学在山西省排名第几名太原理工大学在山西省内排名第1名。
太原理工大学简介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
1962年归属山西省。
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设有25个专业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开设84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全日制学生40311名、国际学生475名、教职工4039名。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一个分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虎峪镇。
这个校区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宽敞的校园,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校区,设有理学院、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和研究所。
校区的课程设置广泛,涵盖了工程学、信息科学、土木工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设有各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校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活动方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学术竞赛等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太原理工虎峪校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科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太原理工虎峪校区将继续加强教育和科研实力,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科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介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介绍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原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当时所设的四个科目中就有土木工程科。
1931年开展成为山西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院时土木工程系为该院四系之一。
1960年,土木工程系成立建筑学教研室,并于1962年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下设工民建、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供热与通风工程、环境工程五个本科专业。
1994年,建筑学专业独立建系,土木工程系下设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本科专业。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成立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系、水利工程系和环境与市政工程系组建为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xx年,水利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各自独立建院,土木工程系与建筑系组建成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现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组成,学院下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实验中心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目前拥有教职工11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教授19名,副教授21名,在校本科生 1000余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00余名。
学院的办学场所由多学科综合实验楼(局部)、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以及道桥馆(局部)组成,总建筑使用面积约9000平米。
在教学科研方面,近年来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15项、及横向工程500项。
取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创造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0余部。
在学科建设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具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为山西省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科学与技术具有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汾西重工”科技创新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为推动我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鼓励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在学院内营造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创新型人才,经学院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协商,由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我院设立“汾西重工”科技创新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根据双方协议,特制定本评选办法。
第一条评选范围:凡注册取得正式学籍的我院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
延期毕业研究生不能申请。
硕博连读研究生按所处学习阶段申请。
第二条奖励标准及名额:博士研究生1人, 5000元/人;硕士研究生3人,3000元/人;本科生3人,2000元/人。
第三条评奖条件:(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在校期间无不良记录。
(二)学习勤奋,成绩良好,主干课程无不及格记录,重修(补考)不超过6个学分且参评时无不及格课程,研究生外语水平达到授予学位的要求。
(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第四条评审时间:每年3月份组织评选。
第五条组织机构:学院成立“汾西重工”科技创新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评委会主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教师代表、院学工办主任和团委书记担任委员。
下设奖学金评审办公室,由院学工办主任担任主任,院团委书记、教科办主任担任副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评审程序:(一)学院下发评选通知,学生本人向学院提出申请,填写《“汾西重工”科技创新奖学金申请审批表》,提交科研成果原件、学术论文收录证明及获奖证书(或证明)等材料。
(二)奖学金评审办公室对申请者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按评分细则打分排序,按1:2确定候选人名单。
(三)由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获奖学生名单并公示。
公示结束后,学院签署审批意见,报请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审查备案。
太原理工大学各学院校区分布
代码
培养单位
校区
详细地址
001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迎西校区
迎西校区: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79号
虎峪校区: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新矿院路18号
明向校区:山西省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0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迎西校区
003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迎西校区
005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明向校区
006
土木工程学院
迎西校区
007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迎西校区
008
化学化工学院
迎西校区
009
矿业工程学院
虎峪校区
010
轻纺工程学院
明向校区
01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明向校区
012
数学学院
明向校区
013
政法学院
明向校区
014
经济管理学院
明向校区
015
体育学院
明向校区
016
煤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迎西校区
021
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迎西校区
022
新023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明向校区
024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明向校区
025
马克思学院
明向校区
026
外国语学院
明向校区
027
艺术学院
明向校区
028
软件学院
明向校区
029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迎西校区
030
大数据学院
明向校区
031
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道桥实验室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道桥实验室简介
道桥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专业实验室,现有专职实验人员2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高级实验师1人,总建筑面积达370m2。
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43台件,总价值约30多万元。
不仅拥有完善的常规实验设备,还拥有技术性能先进的全自动路面平整度仪和路面材料强度试验机,以及配有沥青混合料成型及其性能测试系统的设备。
沥青室能开设沥青材料三大指标和沥青抗老化试验,以及沥青含蜡量测定;沥青混合料室能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密度试验和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试验;桥梁模型室利用太原市漪汾桥模型对学生开设桥梁的静动力特性测试;学生在校内道路实地进行路面平整度、路面渗透性和路面摩擦系数的试验。
道桥实验室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教学及科研实验。
主要本科实验课有:路面材料及路面品质实验(6课时)、桥梁结构工程综合性试验(8课时)、建筑工程方向沥青材料试验(2课时)。
道桥实验室通过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实验室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本科生研究创新性实验和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
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实用版)目录1.太原理工简介2.2023 年太原理工校历概述3.校历具体安排4.假期与调休安排5.结语正文1.太原理工简介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太原理工创建于 1902 年,前身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山西公立商业专门学校等阶段,最终于 1953 年建立为太原工学院,1978 年,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
2.2023 年太原理工校历概述根据 2023 年太原理工校历,该年度的教学安排、节假日和学校活动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校历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包含 18 周的教学周和 2 周的考试周。
此外,校历还包括了寒假、暑假、国庆节、春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3.校历具体安排2023 年太原理工春季学期从 2 月 13 日开始,到 7 月 9 日结束。
其中,2 月 13 日至 5 月 28 日为教学周,5 月 29 日至 6 月 4 日为考试周。
春季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享受暑假,暑假时间为 7 月 10 日至 8 月 27 日。
秋季学期从 8 月 28 日开始,到次年 1 月 7 日结束。
其中,8 月28 日至 11 月 20 日为教学周,11 月 21 日至 12 月 3 日为考试周。
秋季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享受寒假,寒假时间为 12 月 4 日至 2 月 12 日。
4.假期与调休安排在 2023 年太原理工校历中,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学校还安排了一些调休时间。
例如,在春节和国庆节期间,学校将安排调休,以便学生可以连休较长时间。
具体调休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另行通知。
5.结语2023 年太原理工校历为师生们提供了明确的时间安排,有助于大家提前规划学习、工作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简介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铸、锻、焊、金相等4个热加工专业由机械系分出,随后机械系相继调整,设置了内燃机
工程、机电一体化、汽车工程、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专业。
1981年机械制造、机械学和流体传动与控制3个二级学科被
确定为国家首批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被增列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原太原工学院齿轮研究所是于1960年机械工业部布点,由我国
著名机械学专家朱景梓教授牵头成立的全国第一家主要从事齿轮传
动与设计的研究单位。
原山西矿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前身相继
为机械工程系、煤矿机械系、矿山机械系)成立于1958年,先后设
有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选矿工程、煤矿机械、测试技术及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机械设计等专业。
1985年矿
山机械学科被增列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机械电子工程学
科被增列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原太原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轻
工系于1990年成立,并设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1993年更
名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他们当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领导者;有些成为了
学术造诣极深的专家、学者、科学家、教授;有些担任了国家、省部、厅局等各级领导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党的优秀高级领导干部、我院机制专业1962年毕业生云布龙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1个(涵盖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个,工程硕
士领域硕士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一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工程示范训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品牌专业1个,教
育部、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个,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
学院共设四系、一部、一中心、两所: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车辆工程系、工业设计系、机械基础教学部、实验技术中心、齿轮
研究所、矿山机电液研究所。
全院共有学生2445人,其中本科生1758人,研究生687人。
教职工181人,其中教师135人。
教师中
教授27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硕士学位教师78人,全院有8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5名。
2009年我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党委2005年、2009年两次被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评为“山西省先进基
层党组织”。
这是对我院近年来办学综合实力和教学、科研、管理
水平不断进步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