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6f5b2f705cc1755270991.png)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
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
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
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 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
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
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fb25e2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a.png)
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开学语文试题.8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
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
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
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
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
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
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
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6b0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b.png)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不同于艺术美育,环境美育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教育的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提供的是一种科学认知自然环境的系统性知识;从审美体验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注重人在审美中对环境的介入。
一方面,环境美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受现代性美学观和艺术自律论的影响,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往往是从主体的审美态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品形式的感受来培养一种超脱的人格精神。
这种艺术美育方式要求人在审美中摆脱理性知识的束缚而关注于艺术形式去获得主体的审美愉悦。
环境美育方式则挑战了这种排斥知识性的审美规定。
在卡尔松看来,不同于艺术品的形式结构性,自然环境是散乱而缺乏焦点的。
为了避免环境审美体验的杂乱无章与粗俗肤浅,需要借助科学知识来对环境审美体验进行整理加工。
同样面对一个自然环境,欣赏者对环境中的动物或植被有无科学认知,其带来的审美体验是非常不同的。
卡尔松认为,如果要想达到恰当的、正确的审美鉴赏就必须呼唤科学知识的出场。
另一方面,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
在传统艺术美育制度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进行区分,一般都是将艺术欣赏活动置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来进行。
在这种艺术美育中,欣赏者需要摆脱功利性日常经验的羁绊,以审美静观的态度去自由地欣赏艺术。
环境美育超越了以视听为高级感官的静观式艺术审美教育形式,而以更适合环境审美的介入美学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
不同于发生在特定场所的艺术审美,环境审美是在开放、阔大和敞开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人在进行环境审美时,自身就已经被环境包围而处于其中。
这意味着,审美主体不能再以那种与对象相区隔、相分离的静观态度来面对对象,而是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5ce8dc2cc58bd63186bd4a.png)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2020届某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某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fb6b0f90f76c660371a28.png)
2020届某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人统一的思想有多种叫法......2020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人统一”的思想有多种叫法:天人和谐,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等,是讲人类在大自然里面生存发展,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关的。
这个思想在传统文化里面派生了许多的理念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顺应天时。
中国传统文化里从来不讲征服自然,相反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当然,我们也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人定胜天是天的第二种含义,指的是天意。
顺应天时的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对行为有主导作用。
②周代官僚机构是按照天时来设置的,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天官是管官吏的升迁、调配、任命;因为在奴隶社会,做官的是高高在上的,就好比是天。
地官管劳动力调配;因为劳动力是奴隶,在地上,以种地为主。
春官管皇室的祭祀及贵族子弟的培养、教育;因为春天是生发季节,希望贵族子弟、皇室子弟能够茁壮成长。
夏官管军事;因为夏天太阳很暴烈,军事就是暴力行动。
秋官管刑法,秋风扫落叶。
冬官管大型建筑,因为春夏秋三季都要种地,挖河、修堤、造城墙、挖墓等等都是冬天干的。
周代的六官,一直延伸到清代就是六部,相对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除了官僚机构的设置以外,还有行政措施。
比如说赏罚,赏必春夏,罚必秋冬。
过去人判了死刑,除了斩立决,其他都是关到监牢里秋后问斩。
春天要抓农事,要种地,秋日点兵,直到如今还有这个影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8198cfad6195f312ba6fa.png)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
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
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
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 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
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
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4ec03027284b73f24250b1.png)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
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
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
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 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
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
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23a7b54b35eefdc9d33387.png)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
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
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
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 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
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
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18c8b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png)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用假设的语气"”,进一步指出木材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
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茹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某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某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628a35e45c3b3567ec8b89.png)
某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
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
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
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
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贯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
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
这意味着,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影视市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1013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49.png)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C(这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并非“意义〞)(3分)2.D(错误有二:其一,申请实验区牌子本身并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文中也未提到;其二,“做好基础性工作〞过于笼统,不是“具体措施〞)(3分)3.C(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复活徽州自身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项目〞;B项,“惟一出路〞错,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措施很多,而“保护〞和“发展〞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最佳统一;D项,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对,原文说“具有巨大的潜力〞,两者不是一回事)(3分)4.A(益,义与前面的“增〞字相同,动词,“增加〞的意思)(3分)5.B(A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但②句不属于“损娇掩媚〞的行为;B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②句属“损娇掩媚〞的行为,符合题意;C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属“增娇益媚〞的行为;D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是作者主张妇人平日不必佩戴首饰,并非“损娇掩媚〞的行为)(3分)6.D(A项,本文中心观点并非那句话;B项,新媳妇也要戴首饰;c项,“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无中生有)(3分)7.(1)这和美玉藏到深山里山就会有灵气,珍珠藏到水里水就会变美丽是同一个道理。
(得分点:“蕴’’“予“灵…‘媚〞各1分)(2)还能忽略她的外表而看出她的真实容貌,认为她的美丽应当不止如此。
(得分点:“犹〞“略〞“谓〞各1分)(3)不是这种艳丽隆重的妆饰,就不足够来抚慰他们的一番用心.(得分点:“盛〞“足以〞“慰〞各1分)8.颈联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动景.“熊升树〞、“鹿饮溪〞未受任何惊忧,见其除“幽径〞的“独行〞者之外,四野无人,一片幽静,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见于言外。
(4分)9.杜牧诗句是看见了人家,王维诗句是看不见人家,才问樵夫,梅尧臣诗句则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问:“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传来鸡叫,仿佛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
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
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
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
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贯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
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
这意味着,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影视市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
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
结果,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
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公正合理地分配“象征资本”,让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使其即使处在幕后,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当然,笔者如此立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转行或跨界。
而是想强调,转行跨界必须源于志趣的改变而非利益的驱动,且转行跨界后还需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人气就从这个行业的大咖一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新秀。
否则,很容易造成行业秩序的混乱,长此以往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选自宫浩宇《影视创作呼唤工匠精神》)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珠宝莫泊桑妻子的去世让郎丹先生悲痛不已,生活对郎丹来说越来越困难了。
先前,薪水在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维持生计。
他奇怪她哪儿来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他只能打定主意变卖东西。
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因为每天看见它们,都会损害对他心爱的人的回忆。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找了很久,因为她一直到去世前几天还在不断地买。
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走进一家首饰店。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立刻叫了起来:“哎呀!这串项链是从我这儿卖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先生,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
”这一次,郎丹先生惊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
他说:“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您没估错吧。
”商人打开帐薄,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1876年7月20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的。
”他走出首饰店,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往回走。
他走到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头绪。
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妻子没有能力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
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
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
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天旋地转,赶紧请人送他回家,随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一直哭到天黑,伤心欲绝。
最后疲乏过度,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着了。
一道阳光照醒了他,他慢腾腾地起来,他想到了那家首饰店,想到这儿,臊得满脸通红。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
他开始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
一万八千法郎!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了。
然而,他肚子饿,饿得很厉害。
他突然下定决心,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首饰店。
首饰商人从抽屉里取出十八张大钞票,点了一遍递给朗丹。
朗丹用一只颤巍巍的手把钱放进口袋,打算出去,又转过身来,垂下眼睛,对一直在微笑的商人满脸通红地说:“我……我还有别的珠宝……都是从……同一个人那儿继承来的。
您都愿意收吗?”商人鞠了个躬,说:“当然愿意,先生。
”一个钟头以后,他回到首饰店。
他们开始一件件地研究,一件件地估价。
朗丹也开始撕破脸皮争价钱了,他发脾气,要人把帐薄给他看;随着金额的增加,他的嗓门也越提越高。
珠宝总价共达十九万六千法郎。
商人用开玩笑的口吻说:“这些东西的主人把所有的积蓄都存在珠宝上了。
”朗丹一本正经地说:“这也是一种存钱的方法,并不特殊。
”他拿了钱,然后走了出来。
他到瓦赞饭店吃了中饭,喝了一瓶价值二十法郎的酒。
吃完饭,他叫了一辆马车,到布洛涅树林去兜风。
他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气望着来来往往的车马,恨不得向行人宣告:“我也有钱。
我有二十万法郎!”他想起内务部,连忙叫马车送他去。
他大模大样走进科长办公室,说:“先生,我是来向您辞职的。
我得到了一笔三十万法郎的遗产。
”然后他到英国咖啡馆去吃晚饭。
他正好坐在一位看上去好像很有身份的绅士旁边,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炫耀一下。
于是他告诉这位先生,他刚刚得到了一笔四十万法郎的遗产。
半年以后,他又结婚了。
第二任妻子虽然很规矩,可是脾气难伺候,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丹先生的薪水在妻子的手里时,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可见妻子死前在郎丹心中是一位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太太。
B.“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经在前面做了暗示,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C.郎丹先生第一次离开首饰店一再走错路,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歉意。
D.通过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莫泊桑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金钱万能、金钱万恶的黑暗现实,以及小市民在金钱面前贪慕虚荣的嘴脸。
5.小说中郎丹先生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他的心路历程。
(5分)6.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两年,巨量投机资本涌入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厨房,甚至共享马扎,花样百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2020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提供服务者约为6000万人。
放眼全球,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实践。
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评论指出,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比在任何国家有前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而不是硅谷。
在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青年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在列。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摘编自“全景网”2020年1月16日刊文)材料二:2020年共享经济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
以共享单车为例,2020年6月起,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即使巨头摩拜和ofo也被用户押金、无法盈利等问题缠身,运营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