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雷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侯颖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方式。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学习《雷雨》中的经典台词和情节。
教学准备- 《雷雨》的文本材料。
- PPT或黑板。
-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雷雨》的主题和背景。
- 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学习戏剧基本概念(10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 解释舞台、角色、情节等概念。
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
- 分发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学生进入角色。
- 按照剧本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分析经典台词(15分钟)- 选取《雷雨》中的经典台词,与学生一起分析台词的意义和背景。
-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情景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总结(5分钟)-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课后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小短文。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检查学生对戏剧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 阅读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参考资料- 《雷雨》剧本- 《雷雨》电影或舞台剧视频- 《雷雨》相关的绘本或读物。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课文《雷雨》的内容,能正确读、正确写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读、正确写字。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1.图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
2.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
3.图片、示意图。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雷雨的音效,引发学生对雷雨的注意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雷雨》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2.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教师逐句解释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正确读、正确写生词和词语。
三、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四、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雷雨的特点和现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3.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本查找相关知识,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七、课堂评价(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听、说、读、写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有待提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效果。
雷雨-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雷雨-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喜爱阅读,懂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妙之处。
2.认识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理解近代文学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变化。
3.了解小说元素、结构、人物和情节的关系,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结构、文学手法等内容,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认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水平。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理解小说情节结构,掌握小说人物的生活故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电报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关系。
2.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内容和学习步骤1、导入与预习通过询问学生上周的学习情况引入本课内容,并预告本节课的主题和核心。
2、核心教学环节2.1、小说的主要人物询问学生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并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2.2、小说的情节结构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特别是人物的命运转折、情节的铺陈和发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结构。
2.3、分析电报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电报在小说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电报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2.4、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意义讲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隐含的思想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小说的作用和价值。
3、课堂小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五、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口头和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评价侧重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年语文18 《雷雨》教案 、说课、评课
二年语文18 《雷雨》教案、说课、评课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素质;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认真分析作品;3.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康熙和秀珍的复杂关系;2.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作品情节。
教学难点1.理解秀珍的情感和行动;2.理解作品中的悲剧元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雷雨》的主题思想,阐明作品的历史背景。
2.讲解作品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行动,重点分析康熙和秀珍的关系,引导学生看出作品结构的复杂性。
3.分组讨论康熙和秀珍的行动,分析两人滑稽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幽默元素。
第二课时1.让学生自己阅读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秀珍的情感和行动,让学生体会到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2.小组讨论作品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3.分析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引导学生反思悲剧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第三课时1.学生小组展示这一学期所学的文学知识,以《雷雨》为主题展开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篇作品。
2.整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这篇文化经典,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他们成为优秀的读者和文化传承者。
二、说课本节课我们要学的是《雷雨》。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经典文化作品,通过文化的视角和审美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作品本身,还要关注历史背景和经典文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这部作品,把握住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读者和学习者。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
我们在第一课时要介绍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康熙和秀珍的复杂关系。
二年级下册语文18课《雷雨》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18课《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是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8课,本课内容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课文,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和朗读《雷雨》这篇课文;2. 能够理解和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4. 能够进行想象和联想,发挥想象力,表达对雷雨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1. 课文《雷雨》的课本及课外材料;2. 彩色图片、PPT或实物道具,以展示雷雨场景;3. 语文游戏卡片等教具,用于课堂互动;4. 听力录音设备,确保学生能清晰听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图片或PPT,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好奇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步:课文理解(15分钟)**1. 朗读课文:教师朗读《雷雨》课文,引导学生跟读;2. 生词解释:解释课文中生词,如“雷”、“闪电”等,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句子分析:分析几个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和情景描写;4. 问答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三步: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雷雨时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语文游戏(15分钟)**设计多种语文游戏,如连连看、词语接龙等,巩固学生对课文中生词和句子的记忆,增强学习兴趣。
**第五步:表达展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雷雨》这篇课文,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欲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雷雨》这篇课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深入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多读几遍《雷雨》这篇课文,加深理解;2. 想象并画出自己眼中的雷雨场景;3. 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对雷雨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优秀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雷雨》一课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二、分析学情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三、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18《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策略与手段讲授、创设情景、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一、导课释题1、师: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雷雨声)说说吧,你都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下雨的声音。
生:还有刮大风的声音。
不错,像这种又打雷又下雨的现象我们就叫它雷雨。
那你们知道一般在什么季节会下雷雨吗?(生:夏天。
)对,一般在夏天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雷雨天气。
师:那除了雷雨,你还知道哪些雨?生:春雨、小雨、倾盆大雨、毛毛细雨。
师:是啊,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不管是蒙蒙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都是多姿多彩的!今天让我们走进 18 课,一起来感受一场雷雨。
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雷雨生齐读四)、检查认字情况,解决问题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1、读准字音(五)、感悟课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
(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了解现代话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3.通过演讲演练和角色演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
4.通过剧本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情节讲解、角色演练和课堂讨论。
1.导入学生对话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并提问学生话剧的分类和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引领学生进入该话剧的世界。
2.情节讲解依次介绍剧中每个场景的故事情节,剖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该剧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角色演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剧中对话,进行学生的表演,该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话剧表现手法和学生的演技理解。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剧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分析剧本的方式,来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情节和代表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互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阅读剧本进行互动分析,并归纳剧本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
3.学生自主探究法:通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来帮助学生探讨课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中收获知识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了解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考察学生的表达和演技能力,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能力,在教师评价中注重个人能力和团队的能力。
3.考察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在掌握完基本学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在课堂教学中,《雷雨》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话剧的历史背景和表现手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探讨。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上,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小组互动和角色演练的方式,从轻松愉快的创意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完善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2. 人物分析3. 情节分析4. 主题探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题解答、分享心得等。
3.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播放《雷雨》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评论、解读、背景资料等。
3. 纸质教材:课文原文、注释、解析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3.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冲突。
4. 情节分析:梳理课文情节,理解矛盾冲突的发展。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3.2 时间安排1. 预习时间:课前一周2. 课文朗读时间:2课时3. 人物分析时间:2课时4. 情节分析时间:2课时5. 主题探讨时间:2课时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1课时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单元测试: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
3.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资源1. 《雷雨》原文2. 注释3. 解析5.2 网络资源1. 《雷雨》相关视频、音频资料2. 专家评论、解读、背景资料等5.3 教辅资源1. 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评价表3. 课后作业模板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导入:通过播放《雷雨》戏剧表演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文《雷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雨》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曹禺及其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评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作者曹禺简介。
2.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分析。
3. 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作者曹禺简介。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分析。
(3)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
(2)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4. 写作评论:通过写作评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作者曹禺简介。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讨论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4. 第四课时: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
5. 第五课时:写作评论和总结课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雷雨》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内涵。
3. 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3. 理解《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雷雨》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
2. 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意义和戏剧结构。
3. 将《雷雨》的主题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雷雨》中的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雷雨》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关系。
3.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4. 象征手法探讨:引导学生发现《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如雷雨、周家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5. 戏剧结构分析:分析《雷雨》的戏剧结构,如紧张冲突、高潮迭起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艺术特点。
6. 主题内涵探讨: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角度思考《雷雨》所反映的主题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评估学生在探讨《雷雨》主题和象征意义时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如分析某个角色的心理变化或写一篇关于《雷雨》的短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3. 口头报告:组织学生进行《雷雨》相关的人物或情节的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雷雨》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曹禺的其他戏剧作品,或现代文学中对《雷雨》的评论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18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感性知识少,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现,增强学生对雷雨的感性认识。
(2)通过品读帮助学生区分雷雨前、中、后景物的变化。
(3)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对雷雨前、中、后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雷雨的过程,使课堂更具有直观教学的效果。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地领会雷雨的特点,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的一面。
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帮助学生领会雷雨前、中、后景物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多媒体播放插图《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谁知道他是谁?老师:你们见过雷雨吗?学生回答……师: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共同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课雷雨,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小海螺,也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
(2)标段落序号。
1、读准生字音:(多方式读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几个的生词。
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再组词。
学生领读再齐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课件。
(两幅图)2.学习识字方法。
师:刚才我们读了生字,也能根据生字组成不少词语。
那么,生字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谁愿意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回答(3-5人回答)师:通过刚才的回答,我知道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不少。
第18课《雷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8、《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重点学习雷雨前。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重点学习雷雨中、雷雨后。
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哗”、“渐渐地”,比较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
18 雷雨教学设计
18 雷雨教学设计1. 教学概述本次教学以曹禺先生的现代剧作《雷雨》为素材,通过理解剧作中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同时,学生将通过本次教学,提升阅读、表达和分析能力,为今后探究优秀文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雷雨》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心活动;•掌握现代剧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内容3.1 课程内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现代剧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雷雨》剧情梗概和人物分析;4.剧作中的主题、冲突和情感婉约等探究。
3.2 教学安排教学时间:4节课课程组成:•第一节课:《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述;•第二节课:现代剧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第三节课:《雷雨》剧情梗概和人物分析;•第四节课:剧作中的主题、冲突和情感婉约等探究。
4. 教学方法4.1 教学手段•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雷雨》的剧情、人物和背景知识;•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剧作中的主题、冲突和情感婉约等问题;•观摩法:通过观看经典的电影、话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法:通过写作作业,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过程1.第一节课: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述,帮助学生理解剧作的社会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剧作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同时,讨论学生对于戏剧的理解和创作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审美自觉和审美能力。
2.第二节课:介绍现代剧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从戏剧的外部形式和内部构造角度,揭示戏剧的审美原则和逻辑关系。
雷雨的部编版阅读教学设计
雷雨的部编版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雷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2.课件:包含《雷雨》的文本及相关图片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4.课前准备:预先阅读《雷雨》的文本,准备相关问题和讨论点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鲁迅,并引发学生对于戏剧的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戏剧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整体感知将《雷雨》的文本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一段剧情,感受其中的冲突和张力。
然后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3.分析探究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剧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你认为剧中的哪个人物最吸引你?为什么?- 剧中的冲突有哪些?你认为这些冲突背后有什么深层含义?- 通过《雷雨》,你能感受到哪些社会问题或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剧中的内容,并理解作者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文学鉴赏通过对于剧中的精彩语言进行解读,加深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理解。
可以选取《雷雨》中的一些经典台词,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同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创设一些场景,让学生模拟台词演绎,体验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表演剧场为了更好地理解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剧场的活动。
让学生自由选择剧中的场景,分成小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确保学生能够还原和展示出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6.作品评析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观摩,组织一次《雷雨》作品评析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不同表演的感受和观点,进一步理解戏剧的艺术表达和呈现方式。
7.课堂总结对于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雷雨》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发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
四、课后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如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或者选择其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戏剧结构;(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雨》;(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中的艺术特色;(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2)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2)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3)作品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雷雨》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口头表达能力;(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2)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3. 选择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人物关系分析:(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2)周萍与四凤的关系;(3)周朴园与周萍的关系。
2. 象征手法探讨:(1)雷雨的象征意义;(2)窗户的象征意义;(3)楼梯的象征意义。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 品味戏剧语言,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及动作性。
3. 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 难点: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雷雨》的片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及情节,从而引出课题《雷雨》。
2. 戏剧知识介绍
简要介绍戏剧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3.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曹禺的生平及作品。
4.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5. 深入研读
-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 引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及动作性。
- 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选择《雷雨》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8雷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侯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语调、语速读出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2、能正确说出动词“压、垂、挂”的意思,理解“压、垂、挂”在句子中的用意。
3、感悟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并且在观察时能按一定顺序观察。
4、能正确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并能用“……了,……也……了”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理解“压、垂、挂”在句子中的用意。
2、能正确说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难点:
1、能正确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能用“……了,……也……了”说一句话。
2、能正确把握感情,通过语调、语速读出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描写雨的句子雷雨前后对比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唤醒感知
课件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唱这首歌曲呢?请会的同学跟着唱。
夏天的雷雨真有趣啊!让我们一起坐上青蛙宝宝们的氢气球去寻找夏天的雷雨吧!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同学们,请坐稳了让我们一起跟着氢气球飞进第18课,继续感受这激动人心的雷雨吧!(板书:18 雷雨)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哪些自然段分别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呢?(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研读“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体会课文语言上的特点,产生写作上的共鸣。
(一)、研读“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录像,边看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天气闷热、乌云、刮起大风、闪电、打雷)
2、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全班齐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3、学生交流汇报课文如何介绍雷雨前的景象,教师点拨。
A、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理解词语(课件黑沉沉、压字体变红)
黑沉沉——说明云层很厚,压(请同学做动作,很使劲地往下按)——说明云层很低想象云层很厚很低快要压到我们了,这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闷热)(板书:压)
②你还能说出几个ABB形式的词语吗?
③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在文中还有没有句子让我们感觉到很闷很热呢?
B、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理解词语:
蝉——一种昆虫,又叫知了。
一动不动,一声不叫——一点动静都没有,强调了叶子不动,蝉不叫的程度。
②你还能说出几个一()不()这种形式的词语吗?
③课件再出示句子: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读读两个句子,比比哪个句子更好?(第二句好,它描写的程度更深,强调了叶子不动,蝉不叫的程度,更能感受到闷热)
④个人读—评议---齐读
为什么那么闷热?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风都没有。
那天气一直这么闷热吗?从哪里知道请找出来读读。
C、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这阵大风来得怎么样?从哪个词语知道?理解“忽然”的意思,说说忽然的近义词是什么。
(课件“忽然”字体变红)
2、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了风大?乱摆,垂,课件字体变红
①用肢体语言表现乱摆。
如果你是这小树枝,会怎样乱摆呢?请你示范给大家看看。
②复习生字“垂”,理解意思并懂得“垂”在句子中的用意
A、生认读,说结构,部首,说记法
B、生书空,师板书。
(板书:垂)
C、理解意思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请同学演示“垂”)
③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请同学们读读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垂”字呢?
“垂”用得好,它让我们体会到了风刮得很猛烈,看到了蜘蛛以它自己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了,说明蜘蛛心里很害怕。
除了蜘蛛逃走,说说其他动物会有什么反应?(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小鱼游出水面。
)
④个人读—评议---齐读
同学们,想想雷雨前最让人害怕的是什么?电闪雷鸣,更何况是这时候的闪电……雷
声……
D、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理解词语(课件“越来越”字体变红)
越来越……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
②品读句子,体会“越来越”用得好,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随时间而加大。
③照样子说词语,并用词语说话。
越来越亮——闪电越来越亮。
越()越()——……越……
④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呢?为什么?(不能,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
)
⑤讨论: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个人读—评议---齐读
4、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炎热的夏天里,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到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谁能通过朗读把雷雨前的景象形象地表达出来呢?(指名读)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研读“雷雨中”
1、课中操:雨中即景
哗啦啦,雨终于下起来了。
让我们欢呼这场大雨的到来吧!(师生表演唱)是啊!以后出门感觉天色不对,要记得带把伞了。
如果真的忘记了带伞,遇到了雷雨也不要急着冒雨回家,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行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读完后请告诉老师为什么?或者你在学习中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自读第4—6自然段。
3、学生汇报自读的收获
4、学生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适机引入三个问题: 问题1——哪些词语看得出来雨大?(哗哗哗,看不清;“哗哗哗”读的时候要读得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大,下得急);问题2——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势由大到小,有急到缓有一段时间。
读的时候要稍慢点,声音由大到小。
请学生用掌声表现出来);指名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问题3——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大——小)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能把这场大雨由大到小的变化准确地读出来)
夏天的雨像个爱变脸的娃娃,他变化多端,时而大哭,时而欢笑。
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
齐读——分组赛读——评一评
(三)、小组合作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出示雨后视屏)经历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课件出示文段及问题)
①请你用“——”在文中画出雷雨后的景象?(穿插指导观察要跟课文一样,按照一定的顺序)
②你最喜欢哪个景象,为什么?(课件“挂、坐”字体变红)
适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挂”让我们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十分美丽。
“坐”是拟人的写作手法,它让我们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引导学生能用“挂”、“坐”说一句话。
(板书:挂,坐)
如果你是这只快乐的蝉,你会怎样把这美景告诉给好朋友?用“……了,……也……了”说一句话,用上拟人的写作手法(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景色是那么的美丽。
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开心地笑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歌唱家青蛙先生也开起了演唱会)
③比较雷雨前后的景象,看看有什么不同,记录下来。
(2)小组汇报
(3)介绍对比的写作方法
课文开头通过描写乌云、蜘蛛逃走及蝉一声不叫等现象来体现雷雨前的闷热,最后在结尾中再一次通过描写这些事物的变化如天空出太阳,挂上了彩虹、蝉及蜘蛛悠然自得的情景来体现雷雨后生机勃勃的现象。
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对比,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喔。
(4)指导朗读,句号停顿,清晰读出雨过天晴景象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1、这节课作者让我们欣赏到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作者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你可以读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配乐)。
2、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的这么细致?
是啊!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把观察到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运用上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如果我们也做个生活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五、课外拓展
汇报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雨的句子,课件展示,请同学品读欣赏。
如: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像是在窗外挂了一层帘子。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铺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六、作业
小练笔:模仿《雷雨》,写一则观察天气的小日记。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压、垂
雷雨中大——小
雷雨后挂、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