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
【课标解读】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理解影响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2.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习重点】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技能掌握】 1.能够在正确判读寒暖流;2.能够依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性质。
(第一课时)
【主干知识梳理】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地沿着一定方向做的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
暖流——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寒流——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
思考一:暖流的水温一定高于寒流的吗?
3.影响因素:
①主要动力;②;③陆地形状。
【思维点击】寒暖流的判别
方法一:带有纬度的图或南北流向的洋流图
探究:读右图,洋流A为流(寒、暖);
洋流B为流(寒、暖)。
思路:1,根据纬度确定半球;
2,根据流向确定洋流。
总结:一般而言,低纬度海区水温较高,高纬度海区水温较低。由纬度较低海区流向纬度较高海区的洋为暖流,由纬度较高海区流向纬度较低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方法二:带有等温线的图
探究:读右图,判读A、B、C、
D四处的洋流性质,并画
出洋流流向。
思路:1,根据等温线确定半球;2,比较同纬度海区的温度;
3,根据等温线凸向确定流向;4,根据温度确定洋流。
总结: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凸向数值较低海区洋流为暖流;凸向数值较高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4.分布规律:
探究:(1)在下图中左.图.画出全球风带模式,右图
..中画出对应风带附近洋流的流向。
(2)根据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在下面世界大洋分布图中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印度洋海区的表层洋流并标出流向。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第一章: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
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海流的基本类型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
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环流的动力学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
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第四章:海洋环流的意义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
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性。
海洋环流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教案标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目标:
1. 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类型、形成原因和影响。
3. 能够描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海洋的特点和景观。
2.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讲解:
3. 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洋流、涡旋和海洋环流等。
4. 解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成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和水温差异等。
5. 探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调节气温、影响降水分布和影响生物分布等。
案例分析:
6.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案例进行研究,如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海流或日本黑潮等。
7.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参考资料收集案例相关的信息,包括形成原因、运动路径和影响等。
8.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案例,并讨论该海水运动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讨论和总结:
9. 引导学生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并总结他们的观点。
10. 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总结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共同特点和影响。
11. 激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并减轻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扩展活动:
1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案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理解。
评估方式:
14.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刘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中去理解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学生的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导入新课及教学实施】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小实验。下面请大家认真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取出盛着水的玻璃器皿,水面放一块塑料泡沫,代表表层一定区域内的水体。
要求学生探讨: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让这一区域内的水体运动呢?
学生1:吹气使塑料泡沫运动
学生2:用勺子把水槽一端的水轻轻舀掉
……
[教师调控]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根据第一位同学所说的,泡沫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么,根据第二位同学所说的情况导致泡沫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做实验证明学生的这两种猜想]
<教师归纳提升>在海洋当中也存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我们把海洋表层的海水,常
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称海流。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在海洋中会同样出现不同成因的表层海水的运动,即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洋流。对应这个实验的探究结果,分别命名为:风海流、补偿流
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地理科组蔡清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绘制洋流模式简图。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洋流实验和绘图活动,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让学生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洋流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直观地得出抽象的地理规律,充分体验学习地理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2)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其较为抽象,传统教学一般是让学生分析地图后归纳出洋流分布规律。笔者用实验模拟海水运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分布规律。另外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表述简单、精炼,笔者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圆底水槽一个、风筒三个、茶叶末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效果好。本节课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法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相一致。在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观测到海水的运动,学生尝试了用芝麻、树叶、纸片等多种方式,最终选择茶叶末这一最能显示出海水运动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只是限制于水槽过小、风筒功率过高、发热量过大等因素,没能将六个风带全部展示,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但学生在观察实验之后已经能得出结论:“海水在多个盛行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环流”,说明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已经取得了成功。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大规模水流运动对地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掌握大洋洋流、UIW (Uninterrupted Inshore Waves) 和热带漩
涡的概念;
3.能够描述海流的形成原因和运动方式;
4.能够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15分钟)
1.引发学生对海水运动的兴趣,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海洋的壮观视频
和图片;
2.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海水的运动,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
3.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水会产生运动?运动的原因会对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二、知识传授(30分钟)
1.讲解大洋洋流和UIW的概念,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实际海洋洋流运动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介绍热带漩涡的概念和形成原因,以及它在热带地区的影响;
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海洋地理信息,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
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讨论与实践(30分钟)
1.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一些具体洋流、UIW或热带漩涡的情况,并讨论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四、小结(10分钟)
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提醒学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
2.通过问答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导入部分的问题: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至关重要?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3.2大规模海水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地理 3.2大规模海水运动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学习重点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主要洋流的形成
2.运用地图,识记主要洋流名称和分布,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三、课堂导学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过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述
阅读教材P57页前两段,完成问题:
(1)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照性质划分
暖流:
寒流:
如何区分寒流、暖流?
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代表洋流的流向。若等温线由低温向高温处凸出,为寒流;等温线由高温向低温处凸出,则为暖流。
2.洋流分布规律(结合P57图
3.5)
3.洋流成因
结合P58活动题:洋流的形成与风带的关系
⑴在图中填出六个风带名称。
⑵画出洋流方向。
总结洋流成因:、、。
四、活学活用
1.小丑鱼父子想去以下几个地点旅游,上海、苏格兰、圣保罗和马尔代夫,如果你是他们的导游,请你为他们设计4条“洋流团”旅游线路:
①悉尼——上海
②悉尼——苏格兰
③悉尼——圣保罗
④悉尼——马尔代夫
2.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朝着目的地美国纽约出发,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但在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5°N 49.9°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大西洋怎么会有冰山呢?如果你是船长,你会如何设计航行路线呢?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宋全富、刘传宝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教学背景:
1、课标要求分析: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利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结合材料、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读图识图的能力弱,但高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竞争意识强,探究欲望盛。初中已初步了解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同时必修一第二章已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为本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二、教材分析:
1、重难点:
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具体分析: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分为三部分:①洋流概念,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②洋流成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③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借助图3.5(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图3.6(全球风带、洋流模式图)容易认识、理解。第三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设计了三个读图思考题和三个活动题,帮助学生思考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思考题、活动题密切联系,学生边认识、边思考、边绘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层层递进把难点分解,为突破难点设置台阶,降低难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的影响分析较为详细,为这一部分的重点。本部分知识便于理解,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对有关原理进行印证。
教材通过洋流表层规律部分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学会对事物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阐明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凸显人地关系思想。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探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如洋流和涡旋。询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 探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流体动现象(如赤道洋流、北太平洋暖流等)进行研究。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该海洋流体动现象的信息(包括起源、形成原因、运动路径、特点等)。
3. 分享: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所学到的知识。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与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实验,观察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利用一个小容器模拟海洋和大气的关系,通过改变海水运动的方式(如搅拌、加热等),观察模拟大气的变化。
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再次强调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图书或观看相关视频。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分享展示。
2. 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范文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
B.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
C.通过临摹提高用图能力;
D.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
B.通过让学生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
C.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B.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4、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存在知识缺陷,而归纳总结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故确定其为难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2.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其他地区通行的版本中都占有重要篇幅,是高一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章节。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教材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是第三章内容的核心,又与第二章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又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埋下伏笔,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前期备课——构建课堂框架结构
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内容比较难,探究的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逻辑性比较强,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我对该部分教材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明确设计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为了凝练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的教育要围绕这四个核心素养来开展,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地理的核心素养。因此,我设计本堂课的理念是: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学习的知识载体,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规律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解读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上的阐述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把握这条标准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地图”、“归纳”和“规律”。因此对本堂课的要求是从观察现象到呈现规律,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公开课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公开课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
课标分析】
本课程旨在通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需要利用“世界风带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了解世界各海区洋流的具体分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
过程之一。本节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但初中地理知识欠缺,特别是这节课涉及到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盲区,因此在这一部分应有所侧重,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地理图像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性质分类、成因类型。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具体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洋流与其流经海区水温的比较,理解暖流和寒流概念。
2.借助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对比,从而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活动设计、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对比,培育学生严谨的求知理念;利用___下西洋的案例,培养学生研究古人勤于研究、善于利
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法学法】
以学生合作研究为主,辅之归纳式讲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1(约3336字)
【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规律,内容比较抽象、空洞,远离学生生活。高中课程标准将洋流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不探讨密度流、补偿流的成因,重点介绍风海流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理念。
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绘制洋流的分布图并归纳规律,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3.1大规模海水运动导学案
161820℃℃℃
图1
高一地理 班级 姓名 组别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主要洋流的形成
2.运用地图,识记主要洋流名称和分布,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
1.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照性质划分
暖流: 寒流: 如何区分寒流、暖流?
①根据流向判断:一般而言,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是寒流。 ②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代表洋流的流向。若等温线向水温高处凸出,为寒流;等温线向水温低处凸出,则为暖流。
练习:读右图,该海区位于 (南、北)半球, A 为 (寒、暖)流,B 为 (寒、暖)流。 3.洋流的形成:影响因素
有 、 、 。 画图分析:洋流的形成与风带的关系
⑴在图中填出六个风带名称。 ⑵画出洋流方向。
⑶观察模式图中形成的洋流环流圈:
中低纬度海区: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时针方向)
阅读教材P 57页图3.5,完成下面问题:
【合作探究】
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对比洋流模式图和教材中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记住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各海区不同的洋流名称,并注意它们的流向、性质以及环流圈方向。
⑴在各大洋的中低纬度
....海区,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各由哪些洋流组成?洋流性质如何?
⑵在各大洋的中高纬度
....海区,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各由哪些洋流组成?洋流性质如何?
⑶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分为和两条洋流,性质
都是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因为没有陆地阻隔,所以自向流,环绕地球,性质是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这是课标中“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3、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并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识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
三、目标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在图上比较同纬度、不同纬度中各大洋洋流运动的方向、大洋东西岸洋流(寒流和暖流)的分布,归纳出并绘出《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情态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课程标准
1、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从课标看,重在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具体:要求学生看图了解世界上的表层洋流及其分布,这是学习基础,但是不要求学生熟记洋流名称;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合作探究,及时补充回顾气压带风带知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读图回答问题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注重学生读图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是在学习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进行的。水文是地理环境中一个重要要素,而海水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主要指的是洋流,它是地球上水体运动的主要的一种类型,对它的学习是了解海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水的运动塑造着地表的形态,为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及对本节课课标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知道风海流的形成
②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②通过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③让学生掌握“假设”的研究方法,认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科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
设计:陈祖林审定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并学会用海水等温线判读寒流、暖流;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
3.结合地图和实例,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本节知识要点梳理]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⑴主要有、、三种。
⑵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或引起的巨浪;
破坏力极大,它能、。
⑶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流动,
叫洋流。
2、洋流的分类
(1)按热力性质分类:
①寒流:→,它比流经地区温度,
②暖流:→,它比流经地区温度。
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探究点一:洋流性质和流向的判读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在下面海水等温线图中判断洋流,并写出结果。
(2)按成因分类:
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
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其主要动力 ;
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 动,叫密度流。(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
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
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 的限制和 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盛行风
3、影响洋流的形成因素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探究点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洋流的形成因素,初步掌握风海流。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南半球: 时针方向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时针方向
北半球: 时针方向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地转偏向力 沿大洋西岸向高纬度(暖流) 西风带
西风漂流 沿大洋东岸向低纬度(寒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时针方向
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
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逆顺。
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课堂检测]
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4、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
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读下图完成5--6题:
5、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6、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甲为秘鲁寒流
B.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为千岛寒流
D.乙为巴西暖流
7、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8. 在下图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区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B.乙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洋西部
D.乙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