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基本要求(正式)word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授课学时: 108 实践学时: 36
学分:8
适用对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概述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
第一部分力学 .
第1章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1.3圆周运动
1.4相对运动
基本要求:
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102000
授课学时: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后继课程: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力学: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
2.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
3.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4.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0000000000000001
课程时长:16周
授课教师:__X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
主题1:质点运动学
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质点、位置、速度、加速度、轨迹等。
上学期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64学时以上)
2009年上学期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64学时以上)
大学物理Ⅰ1、Ⅱ1
参考学时分配
质点运动学(含绪论)(5学时)
参照系坐标系质点运动的描述相对运动
质点动力学(10学时)
牛顿运动定律非惯性系中的力学冲量动量动量守恒功机械能守恒质点角动量 *混沌或时空对称性
刚体运动 (3学时)
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狭义相对论 (7学时)
伽利略变换经典时空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洛仑兹变换相对论的长度、时间和同时性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机械振动 (4学时)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7学时)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平面简谐波的方程波的能量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气体动理论(8学时)
热力学系统平衡态压强公式温度的统计解释能均分定理内能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玻尔兹曼分布律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与平均自由程
热力学基础(8学时)
内能功热量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摩尔热容绝热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熵增原理 *信息和熵、耗散结构
静电场和稳恒电场(12学时)
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场力的功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关系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电容器稳恒电场电动势电场的能量
注:64学时和72学时的班级,授课内容要加打*号和小字部分(视相关专业的要求定)。
《大学物理》Ⅰ1、Ⅱ1考试大纲
质点运动学
考试内容
质点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叠加原理和矢量运算法则。
2、掌握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3、掌握已知加速度求速度与运动方程的方法。
大学物理word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 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并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能够解决涉及多力平衡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二、功和能
1. 功的定义和计算
2. 能的定义和分类
3. 动能定理
4.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力的分解和合成
1. 力的分解方法
2. 力的合成方法
3. 多力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基本概念。
2.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
1.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加速度定律,通过公式推导和实例讲解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 给出几个简单的力学问题,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答。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提醒学生注意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
1. 功和能: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功与能量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在物理实验课中,A 类不确定度主要体现在用统计的 方法处理随机误差。
中的评定方法,不确定度可分为两类。
用不确定度来评价测量的结果,是将测量结果 中可修正的可定系统误差修正以后,再将剩余的误差划分 为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的A类不确定度和用非统计的方法 估算的B类不确定度来表示。
A 类不确定度分量 (简称A分量)
指用统计的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用 Si 表示(脚
标 i 代表 A 类不确定度的第 i 个分量)。
山东大学 理科公共课
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2
绪论
一、 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二、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94
一、 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94
第一节 物理实验及其重要性
1、开设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任何规律和
理论都从实践和实验中来,并受到实践的反复检验, 由此而不断发展。
的概(3率)相有等界。性
--绝对值非常大的正、负误差出现
的概(4率)趋抵近偿于零 。
性
--当测量次数趋近于无限多时,由
于正负误差互相抵消,各误差的代数和趋近于零。
f(x)的意义:
误差范围内的概率。
误差出现在 x 处单位
f(x)dx 是误差出现在 x 至 x+dx 区间内的
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基本程序 实验预习
上实验课
实验总结
(1)实验预习
关键
•课上教师要检查预习情况
阅读教材及资料
写出预习报告
(写在实验报告纸上,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纸一本50页,包括10页封面和40页内容;实验原始记录纸一本20页。
1、实验题目 2、目的 3、原理 4、仪器 5、内容 6、记录表格 7、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实验_数据处理和实验基 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绪论 一、 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二、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一、 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一节 物理实验及其重要性 1、开设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任何规律和理论都从实践和实验中来,并受到实践的反复检验,由此而不断发 展。
表征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评价。 用射击打靶的结果进行类比,以说明这三个概念。
精密度高 准确度高 精确度高
3.粗大误差
这是一种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这类误差具有异常值。 粗大误差的出现,通常是由测量仪器的故障、测量条件的失常及测量者的失误引起的。 带有粗大误差的实验数据是不可靠的。 一旦发现测量数据中可能有粗大误差数据存在, 应进行重测! 如条件不允许重新测量,应在能够确定的情况下,剔除含有粗大误差的数据。但必须十分慎 重。
S 也存在标准偏差,这个标准偏差用 表示。可以证明: A
大学物理理工II-1要求
1
大学物理(理工)II-1基本要求
(学时分配仅供参考)
教材:《大学物理学》第一版上册 总学时48+3,学分3.
力 学(18学时)
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 (参考学
时3,一次课)
1. 质点运动的描述
基本概念:参考系 质点 位置矢量
位移 速度 速率 加速度
基本要求:利用函数时间一阶、二阶导数,由运动方程到速度、加速度描述
2
基本要求:利用函数的时间微、积分得到描述运动的量
会用矢量的合成分解
3、 给定轨道的平面曲线运动 基本概念: 自然坐标 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基本要求:明确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的求法、关系 圆周运动的描述
4、相对运动
基本要求:明确相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合成关系
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定理
(参考学时3,一次课)
1 、牛顿运动定理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基本要求: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运用牛顿定律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解决动力学问题。
2、 质点的动量定理
基本内容:冲量 质点的动量定理 基本要求:明确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力的时间积分为力的冲量,并熟练掌握动量定理,明确矢量性。 3 、质点的动能定理
基本内容:功 质点的动能定理
基本要求:明确力的空间积累效应为力的冲量;熟练掌握动能定理。 4、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基本内容:力矩与角动量 角动量
定理与角动量守恒
基本要求:会求对定点力矩和角动量;熟练掌握角动量定理,明确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第三章 质点系的运动定理
(参考学时6,二次课)
1、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基本内容: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基本要求:理解质点系概念,掌握求质心的方法,熟练掌握质心运动定理。
《大学物理》学习指南
《大学物理》学习指南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及医学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建议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理和定律,学会分析物理过程,课后适当做些习题,以巩固物理知识。为了学生更好学好《大学物理》,给出了每章的基本要求及学习指导。
第一章 质点力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概念。 3.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理解力、力矩、动量、动能、功、角动量的概念。
二、学习指导
1.运动方程: r = r (t )=x (t )i +y (t )j +z (t )k 2.速度:
平均速度 v =t ∆∆r 速度 v =t d d r
平均速率 v =t ∆∆s 速率 dt
ds
v =
3.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 a =t ∆∆v 加速度 a =t d d v =22d d t
r
4.圆周运动
角速度t d d θω==R
v
角加速度 t t d d d d 2θωβ== 切向加速度 βτR t
v
a ==d d 法向加速度 a n =22ωR R v = 5.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至其他物体所施
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作用力时所获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a 的方向与合外力F 的
方向相同。即dt
P
d a m F ρ
(完整word版)教案大学物理
教案
大学物理
(05 春)
大学物理教研室
[第一次]
【引】本学期授课内容、各篇难易程度、各章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及形式等
绪论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学与技术科学、生产实践的关系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
☆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本章难点: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教学过程】
·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学时
·典型运动、圆周运动 2学时
·相对运动 2学时
《讲授》
一、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照系和坐标系
):
(2)自然坐标系(如图1-2):
3 时刻与时间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量
1位置矢量
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的量.如图1-1所示。
k
j
i
r z
y
x+
+
=(1-1)矢径r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2
2
2z
y
x
r+
+
=
=r(1-2)矢径r的方向余弦是
r
z
r
y
r
x
=
=
=γ
β
αcos
,
cos
,
cos (1-3)
运动方程描述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称为运动方程,可以写作
x = x(t),y = y(t),z = z(t) (1-4a)或
r = r(t) (1-4b)
轨道方程 运动质点在空间所经过的路径称为轨道.质点的运动轨道为直线时,称为直线运
动.质点的运动轨道为曲线时,称为曲线运动.从式(1一4a )中消去t 以后,可得轨道方程。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4分
计划学时:160学时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
1.前沿
1.1课程定位
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四征求意见稿)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这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规范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规范
《本科》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以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用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物理问题和使用高等数学工具去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现代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绪论
基本要求:
(1) 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方法。
* 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下列三级词汇区分,从高到低,概念分“理解”、“了解”、“知道”三级;运用方法分“熟练掌握”、“掌握”、“会”三级。
(二)质点运动学
基本要求:
(1)会根据质点运动方程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会根据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可积的运动方程;
(3)熟练掌握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4)理解平动、相对运动;
(5)初步会使用矢量、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解题。
(三)质点动力学
基本要求:
(1)会熟练使用矢量和微积分工具,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一般难度的力学问题;
(2)掌握牛顿三个定律及适用条件;
(3)了解牛顿力学中几种常见的力,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4分
计划学时:160学时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
1.前沿
1.1课程定位
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大学大一物理课程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第一学期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一掌握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四个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二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会处理两类问题:(1)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2)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
三掌握曲线运动的自然坐标表示法.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
四理解伽利略速度变换式, 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
第二章牛顿定律
一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二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掌握功的概念, 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
三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四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能处理较简单的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问题.
第四章刚体的转动
一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二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
三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角动量定律,并能处理一般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
四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以上规律分析和解决包括质点和刚体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解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
容解读
2010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面简称《基本要求》),以上两个基本要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8年1月24日正式首次颁布,经过2年修订和完善,又于2010年再次颁布2010年版《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教育部发文指示教指委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制定相应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是编写课程教材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各高等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后续学习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基础课程的学时是切实贯彻基础课程《基本要求》的保证,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远目标着眼,宁可从其他方面争取学时,也不应短视地压缩基础课程的学时。
希望老师们充分重视物理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认真学习,按照基本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且针对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中国大学慕课建设的背景下,不断的建设和提炼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72106B
中文名称:大学物理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0
总学分:4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本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现象及基本规律,对典型的物理问题要形成清晰的物理图象,深入理解其内涵。(2)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验和列举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分析总结出概念和规律的实质,掌握观察—实验—假设—实践—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3)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方面问题的能力。同事,也为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据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所
规定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建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方面采用三维立体图和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正式报告稿)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B:6条)
10.天体物理与宇宙学(B:3条)
11.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
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
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 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四、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 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 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
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3. 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
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五、教学过程基本要求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
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习题课、
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倡有条件的学校以小班形式进行,并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
为主,学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0%,争取做到不少于15%。鼓励通过网络资源、专题讲座、探索性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提倡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演示实验——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
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
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
4. 习题与考核——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习题的选取应注重基本
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
5. 双语教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物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和科技外语交流的能力。
六、有关说明
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和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物理课程,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