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件3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全文-大学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全文-大学课件-

• 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 疑是正确的。
• 另外,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 在分析企业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 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为方面、 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方面,一直是十分有 用的。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 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也就是说: • 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 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 • 而在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得见的手”协 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 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 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 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 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 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 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 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 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 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 最低点的产量见图3-2。
(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1934年,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 格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 度,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 数相等的结论。
• 之后,卡莱基将其从个别企业扩展到产业和整 个国民经济,并将垄断度和所得分配率联系起 来,应用于经济动态分析。
•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垄断 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东华大• 学 高长春
•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的概 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组织 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了产业内部组织的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内的组织关系 。
•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 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 理论分析。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 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 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 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 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东华大• 学 高长春
一、芝加哥学派
•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 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 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 逆向因果关系。

产业经济学 教学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 教学PPT课件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森在内的许多学者 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 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于1959年发表 了《产业组织》,标志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 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S)决定 市场行为(C),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
第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 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 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第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 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 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 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 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第一讲 基本概念
▪三、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是什么,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与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植入价值判断) 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讲 基本概念
▪三、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3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3章

产业结构“不合理”
收益
产业结构“合理”
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经济系统的自我调 节,经济主体在市 场信号的引导下, 通过生产要素重组 和在产业间流动, 使产业结构尽快适 应需求结构的变动。
对经济系统的调控 过程,调控的主体 是政府,政府通过 向经济系统输入某 种信号,直接进行 资源的产业间配置, 使产业结构得以变 动。
法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
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设A是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 XAi、XBi分别是 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则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间的结
构相似系数SAB为:
n
n
1
SAB (
X Ai X Bi ) /(
X
2 Ai
X
2 Bi
)
24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
(3)技术创新提升需求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 升级
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 技术创 新改变了的生活条件,需求对新产品做出反应,会造成 新的需求压力: 技术创新能满足消费需求,使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教育 培训等享受和发展需要上的支出比例上升,带动服务业 发展; 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升级,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改变 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结构; 可以改变出口需求结构,如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 替代”再到“出口导向”。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阶段的变迁。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
第20页/共99页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19页/共99页
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把这种增 长扩散到其他产业部门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 三种形式: 1.规模经济影响,即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 2.产生新产业和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 3.带动影响,即可以带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
第8页/共99页
2. 支柱产业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把支柱产业看作是正处于成 熟期阶段的产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都是支柱产 业。处于成熟期的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还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下特点,即 其产出或收入在整个产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 响也比较大,而且维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支柱产业的地位也 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有的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逐渐进 入了成熟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而原来的支柱产业则会渐渐步入衰退期 而失去其“支柱”的地位。
第16页/共99页
(二)经济发展阶段论

产业经济学第3章进入壁垒-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3章进入壁垒-PPT课件

进入壁垒分类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 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 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
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 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 入者进入的壁垒。
进入壁垒分类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
的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
综合形成的,既包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结构性进入壁垒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关系:结构性进入 壁垒是策略性进入壁垒存在的前提;以前企业无法控制 的结构性变量因素,现在变成了可控的因素,随着市场 结构的演变,策略性进入壁垒日益成为主导形式。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 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 府管制等。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 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 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 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
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产业经济学第3章 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第3章  进入壁垒

2020/10/14
9
规模经济壁垒
成平 本

C
需求D
D
LRAC
O
A
B
M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产量
2020/10/14
10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③产量小于OB时平 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 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 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 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 高。
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在位企业采取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可以使自己获得 成本上的优势,从而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在位者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垂直一体化
利用政府管制
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
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2020/10/14
31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在位企业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 主要有三种:
2020/10/14
22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2020/10/14
23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有效的进入阻挠(如图)
2020/10/14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 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 争性,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如果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增加的话, 整体经济就会受到垄断弊病的侵害,因此主张必须 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 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市场 秩序。
教学要求: 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过程; 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初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明确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正确理解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什么是产业 具有某些相同生产技术或相同产品特征的经济活动组
成的集合或系统。 什么是产业经济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 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 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 (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 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
1 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 2 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3 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品牌、广告等。 以产品差别化为基础,张伯伦进一步分析了垄断与竞争的 关系,他认为产品差别既是垄断因素,又是一种竞争力量, 只要销售量与产品差别有关,则产品差别的非价格竞争就 可能比传统的价格竞争更重要。

产业经济学3章_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1]

产业经济学3章_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1]
伯川德模型表明,市场上有两家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 其均衡结果与完全竞争的最优均衡结果相同。
因而,从社会福利来说,伯川德模型的均衡结果优于 古诺模型。
伯川德模型和古诺模型都是对现实经济关系的解释。 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出不能轻易加以改变,那么 伯川德竞争均衡是合适的;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 出能够比较容易的加以改变,则古诺竞争均衡是合适 的。
9b
如果市场上有多于2的n家完全相同的古诺型企业:
此时,企业1的利润函数为: π1=q1p(q1+q2+q3,+…+qn)-cq1
p均(q衡1 条件可qn以) 写q1为p:(q1
qn )(1
q2 q1
qn q1
)
c
MR=a-bQ-bq1=MC=c
同理可得关于其他n-1家企业的均衡条件公式,将所
第三章 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决定寡占均衡的因素 2、厂商数目、厂商行为的类型、厂商行动次 序等,如何影响寡占均衡 3、卡特尔的稳定性与促成合谋的因素
第一节 寡头市场模型 第二节 合谋 第三节 动态竞争的领导模型
第一节 寡头市场模型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寡头企业 在决策时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 能反应,因而它们决策行为之间存在互 动性。
应该看到超额利润; 无论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选择的原则

产业经济学完整课件

产业经济学完整课件

产业创新的方式与特点
产业创新的方式
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等方式,对现有产业 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过程。产业创新的方式包括技术 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产业创新的特点
产业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同时,产业创新也 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产业 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背景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 深刻变化,产业组织形态也日益复杂,需要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产业经济学原理,研究产业 发展规律和政策效应,为政府制 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 支持。
市场监管政策
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理 论和监管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 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提出加强 市场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政策 建议。
创新驱动政策
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创新理论和 技术进步原理,研究技术创新对 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促进 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
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混合并购有三种类型:在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 间的产品扩张型并购;对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 产品企业的进行市场扩张型并购;纯粹的混合并购。 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目的是追求组合效应,降 低经营风险。
三、西方企业并购的演进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二、并购的类型
(一)按照被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划分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 间的并购。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产品或提供相同服务。 企业间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后企业的规 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 中海油并购尼日利亚油田(2006)——!
• 雅戈尔并购Kellwood男装(2007)——? • 首钢并购吉布森矿业(2008)——? • 北京汽车买进萨博的技术(2009)——? • 吉利并购沃尔沃(2010)——?
海外并购的成功条件
• 资本运作能力
• 政治协调能力
• 整合运营能力
• 跨文化管理能力
四、纵向并购的市场封锁效应
• 封锁效应理论:假定企业 A处于上游市场,企业B处于下游市 场,企业 C 、 D 、 E 与企业 B 竞争。如果 A 、 B 两企业合并, A 可 能将原料优先供应B企业,而减少供应或不供应给 C、D、E三 企业,对于这三个企业来说, A 、 B 两企业的合并就产生了 “封锁效应”。 B 企业因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地位,在极端情 况下,C、D、E三企业还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A企业以此手 段既垄断上游市场,也垄断下游市场。 • 类型:封锁原料与封锁客户

产业经济学3.市场集中

产业经济学3.市场集中

20-40家
卷烟、电灯、石膏制品、平板玻璃
II.高集中寡占型 65-75% >85% 20-200家
轮胎、洋酒、变压器、洗衣机
III.中(上)集中 50-65% 75-85% 较多
寡占型
粗钢、钢琴、轴承
IV.中(下)集中寡 35-50% 45-75% 很多
占型
使用肉类制品、壁纸、杀虫剂
V.低集中寡占型 30-35% 40-45% 很多
测量市场集中度还有一些技术性障碍,具体体现 在测量操作程序中:
(一)限定市场(或产业)的范围。 对同类产品范围、市场地理范围的界定以及企业 产品多样化程度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市场集中度。
(一)限定市场(或产业)的范围
首先是产品的定义。在理论上,一般将 需求交叉弹性高的产品定义为同一市场或 产业。
从需求方的视角看,生产相近产品(并 不必然要求相同,只要交叉弹性足够大) 的一群企业就是一个市场。
第二节 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
一、市场集中度指标
在产业经济学中,市场集中程度与企业数量、资 源份额(包括运输量、产出、员工数量、资本、增加 值、控制的技术等)的非均等程度两个基本因素密切 相关。这些因素都被看作决定竞争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
(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
虽然榜单前十位变化较大,但整个50 0家企业中,仅有38家企业换榜,为中国企 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中国企业5 00强11年来最低,说明中国大企业格局已 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产业经济学 第三章

产业经济学  第三章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3.1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2 产业结构高级化

3.3

Outline: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

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 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优化 的衡量标准不同;

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 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

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 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 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 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供给结构 优化

需求结构 优化

国际贸易 结构优化 国际投资 结构优化

供给结构包括资本(资金)结构、作为供应因素的投资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技术供给结构,以及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等。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需求结构包括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

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间的进出口结构(即进口和出口的比例)。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利用外资或外来投资)。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实施产业政策三、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通过平均利润规律的作用,使资源按社会需要在部门间转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过竞争规律的作用,使各产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以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观点
第三章 第一节
• 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 并存的。
•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有效率的产业 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与完全竞争必须满足存在大量且小规模的买者和卖者、 而且不存在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等市场结构条件不同, 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 场结构形态。
有效竞争的评估 标准?
第三章 第一节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第一节
1、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3)有效竞争的11条标准
• 1939年,梅森在张伯伦等基础上,提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和 研究方向,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条件的论述归 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和经济绩效标准。这就是 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完全可竞争市场: 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
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 的市场。
进入
退出
沉没成本: 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
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投资 5000 万元
卖出3000万元 沉没成本=2000万元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观点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ppt课件
如上图所示,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 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在图(a)中, 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从而决定 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 只 能 是 价 格 的 接 受 者 (Price takers) , 而 不 是 价 格 的 决 定 者 ( Price setters)。因此,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并且它与横轴之 间的距离就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同时,我们也已证明此时:MR=Pe,所 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e。在图 (b)中,e点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 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qe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 模。
第三章 企业
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选择效率更高即平均成本最 低的设备规模。因此,当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它选 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 该点所对应的产量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 又因为只要存在着超额利润,竞争的压力会引起市场 供给增加,由此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 即P1=LAC的最低点。总之,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 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 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 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 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 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