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2018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章 三角形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课时)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例2 (2017四川宜宾中考)如图4-3-2,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 上,AB=DE,∠A=∠D,AC∥DF.试说明:BE=CF.
图4-3-2 分析 由AC∥DF可得∠ACB=∠F,又∠A=∠D,AB=DE,可以利用AAS 得到△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C=EF,都减 去EC即可得BE=CF.
AD BC,
因为DAB CBA,所以△ABD≌△BAC(SAS).
AB AB,
知识点一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如图4-3-1,在△ABC和△FED中,AC=FD,BC=ED,要利用“SSS”来判 定△ABC和△FED全等,下面的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 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 )
AB=DE,BC=EF (2)已知两角
思路一(找第三边)
思路二(找角)
首先找出AC=DF,然后应用“SSS”判定全等
①找夹角:首先找出∠B=∠E,然后应用 “SAS”判定全等;②找直角用“HL”判定 全等(后面会学到)
思路一(找夹边)
思路二(找角的对边)
首先找出AB=DE,然后应用“ASA”判定全 等
A.①或②
B.②或③
图4-3-1 C.①或③ D.①或④
答案 A 由题意可得,要用“SSS”进行△ABC和△FED全等的判定, 只需AB=FE,若添加①AE=FB,则可得AE+BE=FB+BE,即AB=FE,故①可 以;显然②可以;若添加③AE=BE或④BF=BE,均不能得出AB=FE,故③④ 不可以,故选A.
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
图4-3-5
A.0 解析 答案
B.1 C.2 D.3 连接AC或BD,构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所以△AEB≌△ADC(SAS).
所以∠B=∠C.
4.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C,D,E三点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
②∠ACE+∠DBC=90°;
③BD⊥CE;
④∠BAE+∠DAC=180°.
①③④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解:在△ABC与△DCB中,
= ,
∠ = ∠,
= ,
所以△ABC≌△DCB(SAS).
3.如图,已知线段BE,CD交于点O,点D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
AC上,AB=AC,AD=AE.试说明∠B=∠C.
解:在△AEB和△ADC中,
= ,
∠ = ∠ ,
= ,
△AOD≌△COB.
= ,
解:在△AOD和△COB中, ∠ = ∠,
= ,
所以△AOD≌△COB(SAS).
如图,BA=BE,BC=BD,∠ABD=∠EBC.试说明△ABC≌
△EBD.
解:因为∠ABD=∠EBC,
所以∠ABD-∠CBD=∠EBC-∠CBD.
所以∠ABC=∠EBD.
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请
找出图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
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
△ABE≌△ACD
解:你找到的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
解:因为△ABC和△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B=AC,AE=AD,∠BAC=∠DAE=90°.
第四章
三角形

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七、布置作业
习题4.81题,2题,4题
七、教学板书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姓名:
王棋
工作单位:
万源市白果乡中心小学校
学科年级: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对前三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根据前一节的经验,可知判定一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除了三边、两角一边、还剩下两边一角的情况。学生能够画图对比,得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结论。并针对“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举出反例,与前面几节的学习形成一个严谨的课堂结构。
分小组画图,要求同1。同时学生画出后用课件进行展示。
学生分小组所画图形展示:
学生分小组画出2问中的图形展示:
培养学生动 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体会画图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一环节的总结做好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亲身经历了画三角形的过程,为下一环节“合作学习”打好了基础。
四、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课件进行展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根据学生回答利用PPT课件进行归纳。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总结收获、体会。
生: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判定课件 (15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判定课件 (15张PPT)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和DEF中
A D,
Q
AB
DE,
B
B E,
ABC DEF ASA
A
D
CE
F
练习
1、如图,∆ABC和∆DEF中,AC=DF,∠A=∠D,∠C=∠F。
(1)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2)类比“SSS”证明全等的格式,写出本题的证明过程。
Q
AB
AC 已知 ,
B C 已知 ,
ABD ACE ASA
练习
3、如图,∠A=∠B,O是AB中点。
(1)要证明∆AOC≌∆BOD已具备了哪些条件?
其余条件的获得方式和上题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依据各是什么?
(2)请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C
解: Q 点O是AB的中点
AO OB 在ACO和BDO中
M
A
D
C
E
B
Q ME PBC
MEA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Q DM AB MDE 90 MDE C 在MDE和ACB中
MEA B, Q MDE C
DM AC,
DME ACB AAS
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上…… 学习过程上…… 其它……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4.7
几何语言
A
D
在ABC和DEF中
A D, Q B E,
BC EF,
B
CE
F
ABC DEF AAS
练习
A
2 1
B
E
D C
Q 1=2
1 EAC 2 EAC 即BAC EAD 在ABC和AED中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判定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判定  教学设计

第四章 三角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的条件;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继续渗透分类思想和转化思想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能应用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条理的思考和理解简单的推理过程。

三、课时设计:1课时 四、教学策略:1.采用交互式一体机辅助教学,既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和时效性;2.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实现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优质的教育。

五、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设计、课件等;学生:一副三角尺、铅笔、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1.引入美(情境导入)⑴ 学生展示锚图,分享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收获。

⑵ 问题情境: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吗? 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故事的形式自然引入课题,既能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视,又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AB2.寻找美(师生合作)师: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共有几种可能性?生:4种可能性。

分别是:⑴三边(SSS);⑵三角(不一定全等)两角及夹边⑶两角及一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⑷两边及一角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用分类思想构建知识框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3.冶炼美(自主-合作式探究)【做一做】(探究一)(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0和300,它们所夹的边为3cm。

问: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桌画的一定全等吗?学生活动:画图---对比。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教材在这一章节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全等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三角形全等相结合,理解并掌握新的判定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运用SSS、SAS、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发现和总结三角形全等的规律。

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或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PPT,包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实例分析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些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它们是全等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结合实例,解释每种判定方法的含义和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判定方法的特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边边边(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画图、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利用“SSS”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7~P9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教材P97“做一做”)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略2.(教材P97“做一做”)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略3.(教材P97“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解:三条边;三个角;两条边和一个角;两个角和一条边.4.(教材P98“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解:(1)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边边”或“SSS”.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 和△DEF 中,⎩⎪⎨⎪⎧AC =DF ,AB =DE ,BC =EF ,所以△ABC ≌△DEF (SSS).5.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国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如图所示,在发射运载火箭时,运载火箭的发射架被焊接成了许多的三角形,这样做的原因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AB =DE ,AC =DF ,点E 、C 在直线BF 上,且BE =CF .求证:△ABC ≌△DE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边相等,同一直线上的一组边相等,可考虑用“SSS ”证明△ABC ≌△DEF .【证明】因为BE =CF ,所以BE +EC =CF +EC ,即BC =EF .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 ,所以△ABC ≌△DEF (SS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易证的结论确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再根据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例2】如图,已知AB =AD ,DC =BC ,∠B 与∠D 相等吗?为什么?【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角相等,可考虑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需添加辅助线AC 构造三角形进行证明.【解答】∠B =∠D .理由如下:连结AC . 在△ADC 和△ABC 中,因为⎩⎪⎨⎪⎧AD =AB ,AC =AC ,DC =BC ,所以△ADC ≌△ABC (SSS), 所以∠B =∠D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证∠B 与∠D 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而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例3】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可以在任意两个点之间钉上木棍,各图至少需要钉上多少根木棍?【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怎样添加木棍才能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呢?【解答】如图1,四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1根木棍; 如图2,五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2根木棍; 如图3,六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3根木棍.图1 图2 图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n 边形沿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添加(n -3)条木棍后就具有稳定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实际情景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C ) A .人能直立在地面上 B .校门口的自动伸缩栅栏门 C .古建筑中的三角形屋架D .三轮车能在地面上运动而不会倒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作射线OC .由做法得△MOC ≌△NOC 的依据是SSS.3.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AD =CB ,E 、F 是BD 上两点,且AE =CF ,DE =BF . 求证:(1)∠D =∠B ; (2)AE ∥CF .证明:(1)在△ADE 和△CBF 中,⎩⎪⎨⎪⎧AE =CF ,AD =BC ,DE =BF ,所以△ADE ≌△CBF (SSS), 所以∠D =∠B . (2)因为△ADE ≌△CBF , 所以∠AED =∠CFB .因为∠AED +∠AEO =180°,∠CFB +∠CFO =180°, 所以∠AEO =∠CFO , 所以AE ∥CF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边边边(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 “角边角(ASA)”和“角角边(AAS)”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AAS”条件,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两角一边”的过程,体会通过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趣味.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应用三角形全等的“ASA”“AAS”条件.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两角一边”.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00~P10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在△ABC 与△DEF 中,⎩⎪⎨⎪⎧∠B =∠E ,BC =EF ,∠C =∠F ,所以△ABC ≌△DEF .2.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在△ABC 与△DEF 中,⎩⎪⎨⎪⎧∠A =∠D ,∠B =∠E ,BC =EF ,所以△ABC ≌△DEF .3.能确定△ABC ≌△DEF 的条件是( D ) A .AB =DE ,BC =EF ,∠A =∠E B .AB =DE ,BC =EF ,∠C =∠E C .∠A =∠E ,AB =EF ,∠B =∠D D .∠A =∠D ,AB =DE ,∠B =∠E4.如图,已知点F 、E 分别在AB 、AC 上,且AE =AF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B =∠C ,使得△ABE ≌△ACF .(只需填写一种情况即可)教师点拨:此题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填AB =AC 或∠AEB =∠AFC .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AD ∥BC ,BE ∥DF ,AE =CF ,求证:△ADF ≌△CBE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回忆我们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结合已知中的平行线段,可考虑利用“ASA ”证明△ADF ≌△CBE .【证明】因为AD ∥BC ,BE ∥DF , 所以∠A =∠C ,∠DF A =∠BEC . 因为AE =CF ,所以AE +EF =CF +EF ,即AF =CE . 在△ADF 和△CBE 中,⎩⎪⎨⎪⎧∠A =∠C ,AF =CE ,∠DF A =∠BEC ,所以△ADF ≌△CBE (ASA).【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ASA ”中,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是两角夹一边而不是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应用时要注意区分.在“ASA ”中,“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例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D 与BE 交于点F .若BF =AC ,求证:△ADC ≌△BD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要证△ADC ≌△BDF ,只需∠DAC =∠DBF 即可.由在Rt △ADC 与Rt △BDF 中,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DAC =∠DBF .【证明】因为AD ⊥BC ,BE ⊥AC , 所以∠ADC =∠BDF =∠BEA =∠BEC =90°. 又因为∠AFE =∠BFD , 所以∠DAC =∠DBF .在△ADC 和△BDF 中,⎩⎪⎨⎪⎧∠DAC =∠DBF ,∠ADC =∠BDF ,AC =BF ,所以△ADC ≌△BDF (AA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等.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完成教材P102“习题4.7”第1~3题. 略2.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BC ∥DE ,AB =ED ,∠A =∠E .求证:BC =DB .证明:因为BC ∥DE , 所以∠ABC =∠EDB .在△ABC 和△EDB 中,⎩⎨⎧∠A =∠E ,AB =ED ,∠ABC =∠EDB ,所以△ABC ≌△EDB (ASA), 所以BC =BD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角边角(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角边(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边角边(SAS)”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经历画图比较,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2.能够利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用数学语言说明理由.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及其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推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通过画图比较,得出“SAS”结论的过程及应用.【教学难点】探索“边边角”能否用于判定全等.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2~P10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1)两边及夹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5 cm,3.5 cm,它们所夹的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桌画的一定全等吗?(2)以2.5 cm,3.5 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 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解:(1)与同桌画的是全等的(如图1).(2)与同桌画的不一定全等(如图2).图1图2总结:(1)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在△ABC 与△DEF 中,⎩⎪⎨⎪⎧AB =DE ,∠B =∠E ,BC =EF ,所以△ABC ≌△DEF .2.如图,已知BD =CD ,要根据“SAS”判定△ABD ≌△ACD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ADB =∠ADC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AD =BF ,AE =BC ,且AE ∥BC .求证:△AEF ≌△BCD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题意可知,如果∠A =∠B 就可证△AEF ≌△BCD .由AE ∥BC 可得∠A =∠B .【证明】因为AE ∥BC ,所以∠A =∠B .因为AD =BF ,所以AD +DF =DF +FB ,即AF =BD . 在△AEF 和△BCD 中,⎩⎪⎨⎪⎧AE =BC ,∠A =∠B ,AF =BD ,所以△AEF ≌△BCD (SA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例2】如图,BC ∥EF ,BC =BE ,AB =FB ,∠1=∠2,若∠1=60°,求∠C 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组边对应相等,可考虑证明△ABC ≌△FBE ,从而得出∠C =∠BEF .又由BC ∥EF 可得∠BEF =∠1,进而解决问题.【解答】因为∠1=∠2,所以∠1+∠ABE =∠2+∠ABE ,即∠ABC =∠FBE . 在△ABC 和△FBE 中,⎩⎪⎨⎪⎧BC =BE ,∠ABC =∠FBE ,AB =FB ,所以△ABC ≌△FBE (SAS), 所以∠C =∠BEF . 又因为BC ∥EF ,所以∠C =∠BEF =∠1=6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2)学会挖掘题中的已知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AB =AC ,AD =AE ,欲证△ABD ≌△ACE ,可补充条件( A )A .∠1=∠2B .∠B =∠C C .∠D =∠ED .∠BAE =∠CAD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 ≌△DEF 的是( C )A .AB =DE ,∠B =∠E ,BC =EF B .AB =DE ,∠A =∠D ,AC =DF C .BC =EF ,∠B =∠E ,AC =DF D .BC =EF ,∠C =∠F ,AC =DF3.如图,已知AB =AD ,若AC 平分∠BAD ,问AC 是否平分∠BCD ?为什么?解:AC 平分∠BCD .理由如下: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BAC =∠DAC .在△ABC 和△ADC 中,⎩⎪⎨⎪⎧ AB =AD ,∠BAC =∠DAC ,AC =AC ,所以△ABC ≌ADC (SAS),所以∠ACB =∠ACD ,所以AC 平分∠BCD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结AE 、CG .求证:(1)AE =CG ;(2)AE ⊥CG .【互动探索】(1)观察图形,证明△ADE ≌△CDG ,即可得出AE =CG ;(2)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AE ⊥CG .【证明】(1)因为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所以AD =CD ,GD =ED ,∠CDA =∠GDE =90°.因为∠CDG =90°+∠ADG ,∠ADE =90°+∠ADG ,所以∠CDG =∠ADE .在△ADE 和△CDG 中,⎩⎪⎨⎪⎧ AD =CD ,∠ADE =∠CDG ,DE =GD ,所以△ADE ≌△CDG (SAS),所以AE =CG .(2)设AE 与DG 相交于点M ,与CG 相交于点N .由(1)得△ADE ≌△CDG ,所以∠CGD =∠AED .因为∠GMN =∠DME ,∠DEM +∠DME =90°,所以∠CGD +∠GMN =90°,所以∠GNM =90°,所以AE ⊥CG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90°,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解决问题.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边角边(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证明角或线段相等.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

本节课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相似、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几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操作活动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让学生观察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尝试将一个三角形变换成另一个三角形,从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讲解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判定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习题含详细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习题含详细答案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A.AB=CD B.EC=BF C.∠A=∠D D.AB=BC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3.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4.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C B.∠D=∠B C.AD∥BC D.DF∥BE5.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 B.∥ADB=∥ADC,BD=DCC.∥B=∥C,∥BAD=∥CAD D.∥B=∥C,BD=DC6.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BD=CD B.AB=AC C.∥B=∥C D.∥BAD=∥CAD二、填空题7.如图,在∥ABC和∥BAD中,BC=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ABC∥∥BAD.你补充的条件是(只填一个).8.如图,AD=AB,∥C=∥E,∥CDE=55°,则∥ABE=.9.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8,BC=3,P、Q两点分别在边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且PQ=AB.问当AP=时,才能使∥ABC和∥PQA全等.10.如图,∥1=∥2.(1)当BC=BD时,∥ABC∥∥ABD的依据是;(2)当∥3=∥4时,∥ABC∥∥ABD的依据是.三、解答题11.已知,如图,B、C、D三点共线,AB∥BD,ED∥CD,C是BD上的一点,且AB=CD,∥1=∥2,请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AB=CD,AD=CB.求证:∥ABC∥∥CDA.13.已知:如图,AD为∥BAC的平分线,且DF∥AC于F,∥B=90°,DE=DC.试问BE与CF的关系,并加以说明.14.已知:如图,点E、C、D、A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ED=AB,∥E=∥CPD.求证:∥ABC∥∥DEF.15.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解答】∥AE∥FD,∥∥A=∥D,∥AB=CD,∥AC=BD,在∥AEC和∥DFB中,,∥∥EAC∥∥FDB(SAS),故选:A.【分析】添加条件AB=CD可证明AC=BD,然后再根据AE∥FD,可得∥A=∥D,再利用SAS 定理证明∥EAC∥∥FDB即可.2.答案:D解析:【解答】A、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利用ASA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ABC=∥DCB,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AB=CD、∥ACB=∥DBC、∥A=∥D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能判定∥ABC∥∥DCB,而添加AC=BD后则不能.3.答案:D解析:【解答】在∥ABD与∥CBD中,,∥∥ABD∥∥CBD(SSS),故③正确;∥∥ADB=∥CDB,在∥AOD与∥COD中,,∥∥AOD∥∥COD(SAS),∥∥AOD=∥COD=90°,AO=OC,∥AC∥DB,故①②正确;故选D【分析】先证明△ABD与△CBD全等,再证明△AOD与△COD全等即可判断.4.答案:B解析:【解答】当∥D=∥B时,在∥ADF和∥CBE中∥,∥∥ADF∥∥CBE(SAS),故选:B.【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而得出当∠D=∠B时,△ADF≌△CBE.5.答案:D解析:【解答】A、∥在∥ABD和∥ACD中∥∥ABD∥∥ACD(SSS),故本选项错误;B、∥在∥ABD和∥ACD中∥∥ABD∥∥ACD(SAS),故本选项错误;C、∥在∥ABD和∥ACD中∥∥ABD∥∥ACD(AAS),故本选项错误;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D∥∥AC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6.答案:B解析:【解答】A、∥∥1=∥2,AD为公共边,若BD=CD,则∥ABD∥∥ACD(SAS);B、∥∥1=∥2,AD为公共边,若AB=A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D、∥∥1=∥2,AD为公共边,若∥BAD=∥CAD,则∥ABD∥∥ACD(ASA);故选:B.【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二、填空题7.答案:AC=BD(或∥CBA=∥DAB)解析:【解答】欲证两三角形全等,已有条件:BC=AD,AB=AB,所以补充两边夹角∥CBA=∥DAB便可以根据SAS证明;补充AC=BD便可以根据SSS证明.故补充的条件是AC=BD(或∥CBA=∥DA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在三角形中位置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寻找条件.已知给出了一边对应相等,由一条公共边,还缺少角或边,于是答案可得.8.答案:125°解析:【解答】∥在∥ADC和∥ABE中∥∥ADC∥∥ABE(AAS)∥∥ADC=∥ABE∥∥CDE=55°∥∥ADC=125°∴∠ABE=125°【分析】在∥ADC和∥ABE中,由∠C=∥E,∥A=∥A和AD=AB证明∥ADC∥∥ABE,得到∥ADC=∥ABE,由∥CDE=55°,得到∥ADC=125°,即可求出∥ABE的度数.9.答案:8或3.解析:【解答】①当P与C重合时,AC=AP=8时,△BCA≌△QAP,在Rt△BCA和Rt△QAC中,,∴Rt△BCA≌Rt△QAC(HL);②当AP=BC=3时,△BCA≌△PAQ,在Rt△BCA和Rt△QAC中,,∴Rt△BCA≌Rt△PAQ(HL)【分析】此题要分情况讨论:①当P与C重合时,AC=AP=8时,△BCA≌△QAP;②当AP=BC=3时,△BCA≌△PAQ.10.答案:SAS、ASA解析:【解答】(1)∵∠1=∠2,AB=AB,BC=BD∴△ABC≌△ABD(SAS);(2)∵∠1=∠2,AB=AB,∠3=∠4∴△ABC≌△ABD(ASA).【分析】(1)因为∠1=∠2,AB共边,当BC=BD时,能根据SAS判定△ABC≌△ABD;(2)因为∠1=∠2,AB共边,当∠3=∠4时,能根据ASA判定△ABC≌△ABD.三、解答题11.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2,∴AC=CE,∵AB⊥BD,ED⊥CD,在△ABC与△CDE中,,∴△ABC≌△CDE,∴∠ACB=∠CED,∵∠CED+∠ECD=90°,∴∠ACD+∠ECD=90°,∴∠ACE=90°,∴△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1=∠2可得AC=CE,再加上AB=CD,AB⊥BD,ED⊥CD,可直接证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E全等,从而易得三角形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证明:在△ABC和△CDA中,,∴△ABC≌△CDA(SSS).【分析】根据“SSS”可判断△ABC≌△CDA.13.答案:BE=CF.解析:【解答】BE=CF.理由:∵∠B=90°,∴BD⊥AB.∵AD为∠BAC的平分线,且DF⊥AC,∴DB=DF.在Rt△BDE和Rt△FDC中,,∴Rt△BDE≌Rt△FDC(HL),∴BE=CF.【分析】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得出DB=DF,再证明△BDE≌△FDC就可以求出结论.14.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证明:∵AB∥DF,∴∠B=∠CPD,∠A=∠FDE,∵∠E=∠CPD.∴∠E=∠B,在△ABC和△DEF中,,∴△ABC≌△DEF(ASA).【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PD,∠A=∠FDE,再由∠E=∠CPD可得∠E=∠B,再利用ASA证明△ABC≌△DEF.15.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证明:∵AC=DB,∴AC+CD=DB+CD,即AD=BC,在△AED和△BFC中,∴△AED≌△BFC.∴DE=CF.【分析】根据条件可以求出AD=BC,再证明△AED≌△BF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 EDH FDH F DH DH EDH FDH (SAS ) EH FH
H
1、今天我们学习哪种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答:边角边(SAS) 2、通过这节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答:SSS、SAS、ASA、AAS 3、在这四种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你发现 了什么?
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 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 ,情 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C
F
A 40°
B
D
40°
E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找出全等三角形
A
D C B
△ADC≌△CBA (SAS)
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 ∠EDH=∠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标注 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 与同桌进行交流。
这说明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
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看老师的作图示范,再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 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由此得出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这个定理说明,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 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 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三角形具有 稳定性的原理。 介绍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综上所述,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 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 等。
想一想: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时, 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有四种可能:三条边、三个角、 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
做一做:
1)与小组内的同学比较各自手中的三角尺,有没有三 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它们一定全等吗?和老师 手中的三角板相比较呢?
A
D H C
∵BD=CD,BH=CH, DH=DH∴△DBH≌△DCH(SSS)
练习2。如图,已知AB=CD,BC=DA。你能说明 △ABC与△CDA全等吗?你能说明AB∥CD, AD∥BC吗?为什么?
解:在△ABC与△CDA中,
A
D
∵ AB CD(已知)
∴∠BAC=∠DCA,∠ACB=∠CAD(全等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 ∴AB∥CD,AD∥BC(内错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C(已知) B ∴BD=CE(等式的性质)
D
E
O
C
第四章 三角形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 哪些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答:边边边(SSS)角边角(ASA)角 角边(AAS) 根据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 要三个条件,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 还有哪种情况? 答:两边一角相等
第四章 三角形
指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即是与原来
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想一想: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颖画的三角形全等。 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只知道一 个条件(一角或一边)行吗?两个条件呢?三个 条件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 条件
做一做:(1)只给出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 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 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按下面的条件画三角形,画完后小组内交流,看所 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其它条件不确定)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2)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45°; 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和6cm.
第四章 三角形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为“边边边”或“SSS”
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一个 三角形△A’B’ C’使A’B’=AB,∠A’ = ∠A, ∠B’= ∠B 画法:1.画线段A’ B’ =AB B 2.在A’B’ 的同旁,分别以A’ N B’ 为顶点画 ∠MB’ C’= ∠B, A’ ∠NB’ A’= ∠B’A’M,B’N交于 点C’, 得△A’ B’ C’
B
A
C M

C’
1.
或 “ ASA ” 角边角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角边或 “AAS”
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B=BC,∠B= ∠C(如图),求证:BD=CE.
A
证明:在△ACD和△ABE 中 ∠A = ∠A (公共角)
AC = AB (已知) ∠C = ∠B (已知) ∴ △ACD与△ABE 全等(ASA)
答:至少有一个条件:边相等
“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A
1、在△ABC中,AB=AC,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D
B
D
C
证明:∵AD是∠BAC的角平分线(已知)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AB=AC(已知) ∠BAD=∠CAD(已证)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BD=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练习:1、如图,AB=AC,BD=CD,BH=CH,图 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解:有三组。在△ABH和△ACH中 ∵AB=AC,BH=CH,AH=AH ∴△ABH≌△ACH(SSS);在△ABH 和△ACH中∵AB=AC,BD=CD, AD=AD ∴△ABD≌△ACD(SSS); B 在△ABH和△ACH中
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答: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
(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 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比如三角形 两边分别为2.5cm,3.5cm,它们所 夹的角为40°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 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 F C 全等吗?
2.5cm AD
40°
3.5cm
E B
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ABC≌△CDA(SSS)
BC DA(已知) AC CA (公共边) B
C
今天我们经历了画图验证两个三角形全 等的过程,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可 以利用它来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我们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三 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 大小就确定了。在生活 中,三角形的稳定性 有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