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城市群,其发展迅速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知识基础作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一)知识基础的初步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逐渐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区。
这一阶段,知识基础主要源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以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知识为主。
(二)知识基础的拓展与深化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京津冀城市群的知识基础逐渐拓展和深化。
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融合;另一方面,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活动不断增加,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知识创新。
(三)知识基础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知识基础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同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三、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动力机制(一)政策驱动政府在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政府为城市群的知识基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政府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为城市群的知识基础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二)创新驱动创新是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推动了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同时,创新活动还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群的知识基础发展。
(三)人才驱动人才是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875号(经济发展类089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全国政协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要求,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提升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推进事项,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
一、关于加强产业协同,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一体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我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理顺产业发展链条,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工作。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省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我委和有关方面落实《规划纲要》部署,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明确产业分工和发展重点,推动天津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市信息安全、动力电池两个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协调河北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化解钢铁、水泥、玻璃等领域过剩产能。
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现状及动力机制研究
(二)产业结构失衡京津冀三地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地产业间的协同合作。
从表2可以看出,2007—2019年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呈现明显的“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并且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第二产业稳定增长,第一产业从2015年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起到表11997—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指标演化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现状及动力机制研究刘晓萌,刘妮雅,胡叶星寒,丁利杰(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摘要: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产业空间布局失衡及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
现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失衡原因,主要有区域性协调机制不足;要素配置不合理;协同创新能力差;公共服务不均等。
并研究了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6-0106-04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201019)作者简介:刘晓萌(1982-),女,河北保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刘妮雅(1983-),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胡叶星寒(1983-),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丁利杰(1990-),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国土整治战略,首批试点就包括了京津冀地区,战略要求京津冀地区联合环渤海地区实施区域合作,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产业和人口布局优化,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进行了近四十年,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境,尤其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合作成果,还有明显的差距。
京津冀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京津冀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1. 寻求优势、扬长避短企业运行中都会用比较优势增加自身经济效益,在区域企业合作中各企业逐渐形成优势互补。
在新产品研发时,企业无需为此投入大量资金设置研发中心,可以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
北京的首钢总部就是作为研发基地,生产工作就是由河北部分地区完成。
首钢与中国科学院进行长期技术合作。
通过寻求自身优势,企业可以在生产的各环节利用地方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以期各部分的高效率运转提高整体的微观绩效。
2. 完善产业链京津冀企业合作的缺陷之一表现在产业链上,一方面企业间的地域关联效应不强,结构相似,互补性不足。
在京津冀地区内,由于合作观念的缺乏、行政边界的阻隔和特殊的财政、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维护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趋同现象,京津两市尤为严重。
其占工业产值半数的行业几乎完全相同。
北京虽然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但新兴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地方财政和就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因此与津冀的差别还未形成。
由于京津冀区域在历史基础、社会文化、资源结构等条件上具有较多相似性,产业趋同现象更多的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催生的。
因此容易产生各自市场内部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均质化的环境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难以形成层次分明的产业聚集,产业间难以感应到相互依赖,由于关联度低,产业间的联系和依赖性就小,合作愿望也就低。
另一方面是产业链的残缺。
以手机生产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其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设在天津,但是天津仅有两家企业为摩托罗拉生产电池芯及配套路板。
河北有一家企业为其生产液晶显示屏,其他绝大部分零配件产品来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表面上形成了京津冀区域中摩托罗拉手机的企业合作,但是三方合作并不是完成生产的整个或大部分环节,其合作实质是北京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合作,天津与河北所享受的经济利益少之又少,这样难以达到京津冀地区企业合作的最终目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一、引言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共赢共享。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探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1. 政策引导下的产业协同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指导。
2. 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效应京津冀地区各自具备不同的产业优势,如北京的高端制造业、天津的港口物流业、河北的传统产业等。
这些不同的产业互补性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成了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的实施。
3. 跨区域合作评台的建设京津冀地区建设了一批跨区域的产业合作评台,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
这些评台为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1. 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协同发展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北京的高端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而河北的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不平衡。
2. 产业融合程度低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产业融合程度偏低。
各地区企业之间合作交流不够密切,产业链协同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3.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尤其是河北地区的大气污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提升路径1. 深化区域一体化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2015年08月23日10:38来源:新华社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就此,记者采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题1】请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意义重大,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科学定位抓紧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接续、区域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把这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经济新常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新常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于刃刚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与对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新”体现在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増长;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三是与此相适应需要有新动力。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是“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在同一时间重合出现。
叠加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下行压力。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实现“双中高”即“中高速”和“中高端”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
“双引擎”是既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又要改造传统引擎。
要适应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一是钢铁、水泥、造船等制造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二是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三是房地产业调整引发阵痛;四是环境面临“去污染化”的重大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长期积累引发的结果。
一方面,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2013年美国的GDP为16.5万亿美元,中国为9.4万亿美元,日本为6.2万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占世界第一位。
目前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3年达4.16万亿美元)。
2013年4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购买力平价与实际经济规模----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结果摘要报告》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到2014年底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我国官方和学者都不认可这一说法。
即便是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也已给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了巨大变化。
京津冀城市群的相关研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群发展历程: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
起初的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石家庄8地市。
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一直迟迟没有推出。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由于河北一共11地市,为了更好的衔接河北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将涵盖河北省全部。
即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石家庄11地市(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
二、区域基础:1.两个核心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
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能源和重工业唐山:我国北方重化工产业基地,京津冀城市群主要重工业产品和能源供应基地,石油、铁矿石运输枢纽城市。
沧州:京津冀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带南部节点城市,以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的重工、化工产业基地,连接冀中南、鲁西北、西北地区的能源输出港。
邢台: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以装备制造、煤盐化工、新能源、汽车工业、新型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协同不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促进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等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不断加强协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趋势、政策、措施。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的核心位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地区的相互合作与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优势。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河北作为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三地各具特色,资源互补性强。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各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三地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地理联系和经济联系,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流动等。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加强三地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其目的是实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合作,推动地区协同发展。
在经济领域,京津冀地区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天津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区、以河北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集聚区。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还不够紧密,各地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产业结构不够互补。
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艰巨,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人才交流方面,三地之间人才流动不畅,跨地区就业受到一定阻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现状分析】。
1.2 问题意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天津和河北省则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
产业协同程度不高,各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协同发展的效果有限。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才交流不畅,缺乏高端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区域协同规划、强化产业配套支持、推动人才共享等。
各级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区域协同发展给予了支持和倡导。
政府还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未来,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目前仍存在困境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困境出发,提出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协调利用等措施。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产业协同、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人才流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经验借鉴。
1. 引言1.1 概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三地之间的产业结构不够协调,资源利用不够高效,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动和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起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城市之间功能分工不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现象,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不同,如果不加强协同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存在城市间竞争和合作不足问题,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商平台。
只有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
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
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
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其中教育协同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建立教育联盟、开展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了校际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了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学科共建,提升了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然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北京和天津拥有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河北在教育资源方面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
其次,三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存在差异,导致教育协同发展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
例如,招生政策、学籍管理等方面的不一致,给学生的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教育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合作项目存在短期性和临时性的特点,缺乏可持续性。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
三地政府应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加大对河北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开展对口支援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流动。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三地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
三是推进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协同创新。
三地应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逐步实现统一标准和相互衔接。
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者:李鸿忠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3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协同意识,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定位天津角色、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一、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历史重任,也是政治担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根植于时代要求、着眼于宏伟目标、来源于实践探索的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参与其中、服务其中、受益其中。
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宗为纲,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切实担负起党中央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的国家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着眼全国发展大局,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铺路筑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三地冠名,主题明确、范围明确、责任明确,意义非凡。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工作时,要求京津两地共同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双城记”。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并全面深刻阐述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升级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区域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公共服务差距等。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一。
长期以来,北京作为首都,集中了大量的高端服务业和创新资源,而天津则在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河北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和不平衡,导致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北京可以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一些非核心的产业向外转移,为天津和河北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天津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加强与北京的产业对接,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水平;河北则应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资源环境的约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同时加大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区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此外,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破坏。
公共服务的差距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北京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而天津和河北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加大对天津和河北的投入和支持。
时政09 京津冀协同发展(原创试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提技增能解读及原创押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原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周年。
()A.九B.十C.十一D.十二【参考答案】B2.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
也是在这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10年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这一国家战略有利于落实的新发展理念。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协调【参考答案】D3.(承上题)协调之于京津冀,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在、文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齐心协力一起向前。
()①经济②民生③生态④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4.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43万亿元,区域外贸总值增至5.03万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这说明()A.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B.京津冀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京津冀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D.京津冀极大激发了广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参考答案】A5.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区域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协同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读《图1 2013-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可知,10年来,京津冀地区()(注:2013-2022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2023年为初步核算数。
)A.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B.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C.一核两翼格局已日渐清晰D.现代化首都圈推进建设【参考答案】A(说明:注意图片标题中的“生产总值”及“单位:亿元”)6.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京津冀合作新动力
口 本- i 者 q E : i J
1 佳艳 /文 - . I
台 , 业 内 人 士 并 不 敢 给 出 乐 观 的 答 的 东 风 正 在 萌 发 。
京津冀一体化6 年探 路
京 津 冀 经 济 圈 一 直 被 视 为 继 珠
的 低 下 、一 体 化进 度 的 缓慢 而 饱 受 病 首 都 经 济 圈 ” 设 想 , 在 京 津 冀 一 体 三 角 、 长 三 角 之 后 , 中 国 经 济 的 第 诟 。而 今,虽然 从 20 0 5年 就 开 始 编 化 进 程 中 首 先 伸 出 了 橄 榄 枝 ,让 人 三 极 。 京 津 冀 区 域 规 划 作 为 国 家 级 制 的 京 津 冀 区域 规 划 还 在 等 待 国 感 觉 到 京 津 冀 区 域 合 作 这 个 大 题 材 的 区域 战略 规 划 ,其 地 域 范 围涵盖 务 院 的 批 复 , 这 份 规 划 年 内 能 否 出 所 蕴 含 的 种 种 动 力 ,借 着 “ 二 五 ” 北 京 、 天 津 两 个 直 辖 市 和 河 北 省 的 十
下 滑 ,而 京 津 冀 仍 能 保 持 稳 步 增 长 , 联 效 应 不 大 ,不 太 容 易 形 成 较 长 的 产
一
定 程 度 上 缩 小 了京 津 冀 与 上 三 角 、 业 链 。 京 津 冀 经 济 圈 内 具 有 产 业 链
珠 三 角 的 差 距 。 但 在 本 轮 经 济 增 长 拉 动 效 应 的 电子 、 生 物 制 药 等 产 业 , 中 ,京 津 冀 的 发展 仍 然 主 要 依 赖 于 政 也 因 为 河 北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 能 力 不
营企 业纷纷 向内陆迁移 ,京津冀成为 以 形 成 分 工 细 腻 的 产 业 链 。 京 津 的
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进步桥头堡近年来,京津冀协同进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
作为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撑区域,京津冀地区被赐予了实现创新驱动进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
而要实现京津冀协同进步的目标,需要建设一批具有桥头堡作用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如何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进步的桥头堡,助力京津冀协同进步。
起首,要全面提升京津冀协同进步的战略地位。
当前,京津冀协同进步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但在一些地方的详尽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让京津冀协同进步的战略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京津冀协同进步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协调,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进步的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行京津冀协同进步。
其次,要加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要实现京津冀城市一体化,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统筹,推行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还需要加大环境保卫力度,缩减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城市一体化建设,可以使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更加宜居,吸引人才来京津冀进步,推动京津冀协同进步。
再次,要推动创新驱动进步。
作为京津冀协同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驱动进步需要重点突出。
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
同时,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进京津冀地区的科技资源共享和人才流淌,形成创新合力。
通过推动创新驱动进步,可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进步的动力,实现高质量进步。
最后,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推动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进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同时,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进步,培育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促进了区域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更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新征程上,京津冀肩负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奋力推进。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正当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起步阶段主要靠规划和政策来推动,进入全面深化实施新阶段,需真正构建起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既要符合协同发展的一般特性,还要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一般性是指,协同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除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堵点;多样性是指,现阶段三地发展各有侧重,北京在全国率先“减量发展”、天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河北强力去产能治污染;特殊性是指,北京作为首都,其功能是复合型的。
基于以上特性,须进一步推动四类上下联通、横向联动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推进政府合作和协调体制机制创新。
研究推动跨区域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合作事项,如近期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
二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
畅通京津冀要素流动,确保市场准入、运行和交易相统一,覆盖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
三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保障体制机制创新。
包括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如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一卡通行工四是推进产业转移承接和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协调、推动产业承接转移配套服务建设,实现有序转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支撑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质量发展韧性正当时。
提升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劲韧性,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京津冀产业优化分工布局,强化产业协同能力。
塑造细分行业竞争优势,差异化布局重点产业,实行错位发展。
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区之一,正逐渐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就如何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进行探讨。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同发展。
在这一方面,可以加强产业整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跨地区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一体化,形成产业互补发展的新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协同发展格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区域布局优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通有无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同发展能力。
加强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战略协同发展,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打造国际化的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地区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品质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可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人居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四、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发展活力在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方面,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 讯 作者 : 黄莉( 1 9 8 9一) , 男 , 天 津 城 建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硕 士 研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绿色建造 与运营 、 新型 城镇化。E — m a i l :
Hu a n g l i i @  ̄x ma i l . e o m
于外 生 动力 范畴 。
内生 动力是指 产 生 于 区域 内 部 的 动力 , 直接 作 用 于 区域经 济发 展 过程 , 可被 理 解 为 导 致 区 域 经济 发展 的 内生 变 量 。来 自于 区 域 内部 的资 源 、 技术 、
交通 一体化 、 生态环保 、 产 业 升 级 转 移 等 方 面 率 先
取得 实质 性 突 破 。面 对 复 杂 的 国 际形 式 和 区 际 竞 争, 京津冀 地 区应 当统 筹 考 虑 , 破 除 既 有 的 利 益 格
人才、 制度 等 , 在 一 定 的条 件 下 , 会 成 为 推 动 区域 经
济发展 的力 量 , 属 于 内生 动 力 。外 生 动 力 是 指 产生 于 区域 的外 部 , 间接 作 用 于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过 程 , 可被理 解 为导致 区 域 经济 发 展 的外 生 变量 , 如来 自 于 区域外 的更 大 系统 的 制 度 政 策 等 。 内生 动 力 是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决 定 因 素 。但 内 生 动 力 与 外 生 动 力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两 者 可 以相 互
空 间维度 上表 现为 空 间结 构 的演 化 , 区 际 关 系 上 表
现 为吸 引与辐 射 的交 互 作用 , 探 讨 区域 发 展 问 题关
键是 研究 区域 在 以上 三 个 维 度 发 展 的 动 力 与 动力
机 制 问题 。
根本 动力 是 指 能 够 决 定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进 程 和
转化 。 1 . 1 . 2 根 本 动 力 与 辅 助 动 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局, 重 新规 划 区域 布 局 和形 态 , 探 寻适 合 京 津 冀 协
同发 展 的动力 与动 力 机制 , 推动 区域 协 同 发展 顺 利
实施 。
1 区域 发 展 动 力 模 型 构 建
区域 发展 在 时 间维 度 上表 现 为 区域 经济 增 长 ,
同, 动力 的 内涵也 不 同。 1 . 1 . 1 内 生 动 力 与 外 生 动 力
战略 。2 0 1 5年 的政府 工作 报告 指 出 : 把“ 一带 一路 ”
建设 与 区 域 开 发 开 放 结 合 起 来 , 加 强 新 亚 欧 大 陆 桥、 陆海 口岸 支 点 建 设 。推 进 京 津 冀 协 同发 展 , 在
【 关键词 】 协 同发 展 ; 动 力机 制 ; 要素禀赋 ; 分 工 与 专 业化 ; 聚 集 【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6 1 . 5 【 文献标识码 】 A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出 现 了 区域 化 分 割 的局面 , 长三角、 珠 三 角 借 助 区位 优 势 率 先 发 展 了起 来 , 区域 协 同发 展 不 断 在 实 践 中得 到 落 实 ,
| 篙 教骥
【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8 6 2 ( 2 0 1 5 ) 0 5 — 0 0 1 8 — 0 5
京 津冀 协 同发 展 的动 力 与 动 力机 制
王建 廷 黄 莉 (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市, 3 0 0 3 8 4 )
【 摘要 】 京 津 冀 地 区 区域 协 同发 展 一 直 以 来 受 到 严 重 的 诟 病 , 区域 内 部 恶 性 竞 争 明 显 , 缺 乏 科 学合 理 的 区域 协 同发 展 合 作 机
1 . 2 区 域 发 展 的 动 力机 制
动力 机 制 指 动 力 的 形 成 与 作 用 过 程 。 研 究 区
1 8
城 市 发展 研 究 2 2卷 2 0 1 5年 5期 U r b a n De v e l o p me n t S t u d i e s Vo 1 . 2 2 N o . 5 2 0 1 5
方 向 的动 力 , 诸 如 主 导 产业 变 化 、 产业 结 构 变 化 等 ;
辅 助动力 是指 对 区域 经 济 的 发展 速 度 有 影 响 , 但 不 能 改变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进 程 和 方 向 的动 力 。 从 逻 辑 上看 , 根 本 动 力 属 于 内生 动 力 范 畴 , 辅 助 动 力 则 属
制, 严 重 制 约 了 区域 的 可持 续 发展 。通 过 构 建 区域 协 同发 展 动 力 模 型 , 从 区域发展 动力分析 入手 , 引出区域健 康发展 的动 力 机制 , 进 而 分 析 京 津 冀 地 区 区域 协 同发展 的 关键 问题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京 津冀 地 区要 素 禀赋 优 势 突 出 , 但 产 业 同构 化 严 重 , 区 域 分 工 不够 明确 , 导 致 区 域 聚 集 能 力低 下 , 发 展 动 力 不 足 。 因此 , 明确 三地定位 与分 工, 制 定 区域 经 济 增 长 、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演 化、 区域 辐 射 能 力提 升 等 实施 路 径 是 实 现 京 津 冀 协 同发展 的 关 键 。
而京 津冀 地 区却 一 直 处 于 理 论 探 讨 阶段 。进 入 2 l 世纪 , 我 国经济发 展 重 心 北移 , 区 域发 展 处 在 优 化 、 建设 的关键 时期 , 京 津 冀协 同发 展 纳 入 了 国家 重 大
1 . 1 区 域 发 展 的 动 力
动力 是推 动事 物 运 动 和 发 展 的力 量 , 是 导 致 区 域 发展 的 根 本 原 因。不 同 区 域 发 展 动 力 的 差 异 是 导 致 区域 不 平 衡 发 展 的 主 要 原 因 , 分 析 的 角 度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