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设计6: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中)、丘吉尔(左)、斯大林(右)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教学设计4: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作为第七单元《战后的世界》中的第一课,《冷战中的对峙》上承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结束》,下启第二课《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世界历史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悬殊。学情调查表明,我校九年级学生对冷战“非常了解”的有5%“一般了解”的有43%“知道”的有51%“一点不了解”的人数有1%部分学生对冷战时期主要事件如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内容有所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赫鲁晓夫,杜鲁门,尼克松等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对冷战整个过程的认识支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完美版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一、课程标准
1.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某个历史事件。
三、教材结构分析
二战后,从资本主义世界看,德意日三国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只有美国实力大增,概而言之,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减弱;从社会主义阵营看,亚欧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当“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相继建立之时,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战后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是美苏两国的主要矛盾。
美国凭借急剧膨胀的实力欲称霸世界,并对苏联展开了“冷战”。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膨胀,逐渐成为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军事强国。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争霸日益加剧。这一时期,国家利益的争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由于种种原因,双方虽未公开发生过直接的、大规模的“热战”,但间接的“热战”和各种形式的“冷战”却持续了近四十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应放在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危害。难点是分析战后新格局形成及演变的深刻的历史背
初中历史_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比较美国、苏联争霸的局面,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变为敌对,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美苏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是难点。
学习方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二战胜利前夕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参加会议的情况。对战后世界做出了安排。
2、展示图片,二战的影响。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性破坏,人民厌恶战争。提问:二战后的政局将如何发展?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 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 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 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的对峙局面。
看大屏幕总结冷战政策的三部曲:杜鲁门主义(政治方面)、马歇尔计划 (经济方面)、 北约组织的成立(军事方面)。 二、美苏争霸
大屏幕打出“美苏争霸简表”,指导学生看书填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60 年代初期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
80 年代
《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中的对峙》。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冷战中的对峙》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述冷战时期的基本史实: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学习本课,学生能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而且,对学习下一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起着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
九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直观思维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所以在本课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简述美苏对抗的史实和美苏争霸的史实;理解美苏对抗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图和史料,提高读取历史地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美苏争霸对世界安全的危害,树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冷战中的对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第15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冷战”的概念,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⑵了解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⑶理解“冷战”和“热战”的关系。
⑷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
⑴分析“冷战”的原因,探究“冷战”和两极格局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⑵辨证地看待“冷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而形成的遏制和对抗不符合世界发展的需要,只有和平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三)教学重点:
“冷战”表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四)教学难点: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说学情
“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对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美苏争霸的基本史实,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如:1942年发起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结束欧洲战事;其间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了对法西斯作战的统一步调;1945年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共同对日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
3.“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4.美苏争霸怎样开始?
5.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冷战的概念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性事件;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材料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及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运用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用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美苏争霸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带来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以及大国强权不得人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xx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中,如何理解国家实力决定其外交政策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15分钟)
1、导入新课: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但是,就在打击法西斯势力的同时,美苏也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2、展示导学目标,学生阅读课文。
(1)xx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2)xx对峙的原因
(3)、xx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3、教师强调:导言、大字、小字、所有图片都是预习的范围。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标注下来。
4、学生依据目标自学,教师巡回检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疑难。
(二)合作释疑(20分钟)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直答,比较难的问题可由学生补充,教师点拨总结。
1、生回答导学目标(1)
生补充、完善答案
“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教学设计5: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美国苏联争霸的表格,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美苏两国的争霸,认识到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对学生进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展示《二战后的废墟》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谈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二、导入: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
的利益。那么,二战中美苏是盟友,那么,二战结束后,还能友好相处下去吗?
课件展示材料:“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
讨论:美国想干什么,苏联想要什么?
学案4: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方法讲述合作探究展示
准备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检查】
二、【预习自测】
(一)预习检测:
(二)质疑问难:
【探究案】
二、探究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又缓缓地降临……
“冷战”的缘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历史再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初中历史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初中历史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对峙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重点: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的对峙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冷战时期的对峙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PPT、教材、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冷战吗?冷战时期的对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Step 2:讲授冷战时期的对峙 (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和教材讲解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对峙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Step 3:分组讨论 (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对峙的具体事件和影响,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展示视频资料 (10分钟)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冷战时期对峙的情况和影响。
Step 5:总结 (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国际关系的内容。
教学作业:写一篇关于冷战时期对峙的影响及其启示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的对峙情况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观念,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
《冷战中的对峙》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
《冷战中的对峙》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主要事件。
2. 使学生理解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冷战时期的背景及主要事件。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冷战时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冷战时期的背景、事件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冷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课件或黑板。
3. 历史地图或图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冷战时期的宣传画或歌曲,引起学生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二、讲解冷战背景和主要事件(20分钟)
1. 讲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如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对立等。
2. 介绍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成立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选取一个冷战时期的具体事件,如柏林危机。
2. 分析事件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讲解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提出问题:“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0分钟)
1. 讲解冷战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如美苏争霸、proxy wars等。
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冷战中的对峙
一、引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面临着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时期。冷战是一场没有实质性军事对抗的战争,其核
心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对立。这场战争影响了
整个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各国关系,并为当今世界局势埋下了许
多种子。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对峙阶段和潜在危机等方面来介绍冷
战中的对峙情况。
二、历史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被划分为两个超级大国阵营,即以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
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对立,形成了冷战的持续对抗。
2.冷战的对峙是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实力对比的影响。美国作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军事实力远远超过苏联。然而,苏联在战后迅速崛起,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实施的社会主义政策对
美国构成了威胁。
三、对峙阶段
1.第一阶段:冷战的对峙阶段从1945年至1953年,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通过驻扎军事力量和提供经济援助来支持西方国家。苏联则试图扩大共产主义势力,并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东欧国家。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冷战的对峙阶段从欧洲扩展到全球。美国和苏联通过核武器威慑来维持相对稳定的局势。此时,两国之间爆发了许多代理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些战争成为两大阵营之间的代理战争,并几乎引发了全面战争。
3.第三阶段:冷战的对峙阶段从70年代开始,双方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和紧张局势。此时,两国主要关注核军控和军备竞赛,并签署了一系列军控协议。然而,这一时期仍然存在潜在的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