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教学反思)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案部编版
《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按照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意的方法,学习了《山居秋暝》这首诗,这首诗里有静态和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初晴山间的清新美好,领会了诗歌的意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作者在一座桥边完成的。就是这座桥,大家请看这张图,这座桥叫“枫桥”,在江南的水乡像这样的桥很多很多,但这座枫桥却因为这位作者的一首诗而闻名遐迩,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学习《枫桥夜泊》
1、回顾方法,自学提示
本节课,老师希望大家继续用上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先来进行学习——
在学习写景的古诗时,我们还可以这样学:
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③划一划:画出诗中的景物名称。
④想一想:诗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初读古诗,知作者
课前我们都完成了预习,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朗读。
预设平价:你做到了读准字音,注意了诗的的节奏。
谁来帮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诗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3、解诗题
诗题是什么意思呢?
在理解“枫桥夜波”这首诗的题目时,我们要抓住了重点字来理解,这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bó停泊pō湖泊。在这首诗是“泊”什么意思?在哪儿停泊?“泊”在这首诗当中指的是“停船靠岸,可以理解为,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那么这首诗的内容便是,诗人夜晚把船舶停在枫桥附近时的所见所闻。题目只有4个字,却点名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第1篇】
当周五上午听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之后,令我觉得汗颜。课堂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引领学生对一首诗歌进行剖析与感悟,更是一次与诗歌、民族经典文化的零距离面对。整个70分钟的授课过程,不光台上学生投入学习,台下几百个师者也沉浸其中,给人感觉那不单单是一节语文课,更是一种文化的追根溯源,一份美的享受。
整个上午,我都沉醉在诗一般的课堂氛围中,跟随王老师的每一步教学,专注中时光转瞬即过,那味却悠悠不绝。心灵最大震撼之一——师之功底。
教师本人身上、言语间所传输出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作为一个师者最基本也最凸显的地方。王老师的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信手拈来,都使人感到师者本身的功底。也许正是这份功底使师者的教学风格更显从容淡定,自然深远。不论是诗歌教学以后报告讲座,教师自身的这份文化修养和学术魅力,都犹如诗之有韵、有味、有境,让人听罢仍语音萦绕,回味深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第2篇】
“到客船”的“夜半钟声”在枫桥边悠悠回荡,从而使千百年来的读者着迷。因为这钟声回荡着历史的回声,使每位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人生,人生苦短,来去匆匆,谁没有愁绪呢?
作者为什么会听到夜半钟声呢?因为睡不着,因为有旅愁、在思念。所以这首诗归根结底就是在写诗人的愁思,诗人创造了这样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声、朦胧多义的愁境。
这首诗的题目很精练。“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事件,四个字,“吝啬”到了极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其中第一课《古诗三首》安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和《长相思》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帐营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教授该首古诗时可以采用古诗组读的方式,通过对比学过的《山居秋暝》,感受相同主题、相同写作手法传达的不同意境及诗人的不同心境。
《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人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人客船。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课文配备的插图中,诗人独坐江边渔船上,枫树的枝叶静静飘落。营造了和诗相对应的意境,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由于已经学过《山居秋暝》,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故在学习《枫桥夜泊》时可采用扶放结合、对比朗读的方式感受同样是写景诗,表达的情感却大不同。现在学生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缺少关注,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月落”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渐渐沉落的现象。“霜满天”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天气很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对愁眠”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对于夜晚的景象产生了好奇心,这对于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讲授诗句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他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我考虑在下次的讨论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最后,我觉得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对诗的理解有了提升,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课后写作练习,或者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诗,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举例:在解读“江枫渔火对愁眠”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江枫”与“渔火”如何表现出诗人的愁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画面、情境等方面去感受、理解。在翻译诗句时,教师需指导学生注意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转换,使翻译更准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中的《枫桥夜泊》。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窗外的夜景,想过诗人在夜晚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进而能够背诵、默写。此外,通过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应能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 能力目标:期望学生能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的情感。
3. 情感目标:希望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特别是对于诗人的“愁”,学生应有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而教学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学情分析: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部编版)
2.教学难点
-诗词背景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诗句深层含义:诗句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可能难以被学生直接理解,如“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眠”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其次,在诗句解析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汇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比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讨论的质量。
3.诗词的解析: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等,理解诗句的意境。
4.诗词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夜晚泊船枫桥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之情。
5.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景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诗词创作技巧的探讨: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运用意象、描绘景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注意到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反思第【1】篇〗
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习惯性地问孩子们作者是谁?其中班长刘脱口而出“张续”,其他孩子便滥竽充数异口同声地答道:“张续”。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向心力很强啊!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孩子不自信,缺乏质疑的学习态度。于是,我便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敢于向权威挑战。作者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天残月,江枫渔火,每一处景物都是灰暗、凄凉,处处都透着寒气,整首诗笼罩着深深的愁。这首诗的文眼是“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围绕这个字,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夜羁旅图,表达了孤独、郁闷、惆怅的心情。
但二年级刚升三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什么?在备课的时候,我很担心学生根本不能体会到“愁”,因为孩子那么小,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但出乎意料的是个别孩子通过了解诗人张继的背景资料和诗中的意象,学生便自觉体会到当年张继在枫桥边的感受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在教《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在我简单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文章,这次孩子们从这首诗的题目简练的题目中读出“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事件。看来课堂更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孩子的学习意识,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机智地面对学生的回答,精心设计课堂上
的提问,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要干什么。不能过分重复学生的话,而是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作出评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反思第【2】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枫桥夜泊》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句的深层含义,如何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愁绪。
-诗歌朗读技巧:如何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朗读传达出诗歌的情感。
-诗歌意境的描绘:学会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霜满天”与“江枫渔火”,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对比营造特定意境。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显得比较拘谨。作为老师,我应该在讨论过程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时间原因,未能让更多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夜晚的景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感受,这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深感欣慰。通过对比和举例,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是今天教学的一大亮点。
然而,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并未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方式感到不适应。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尝试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分析“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字,如何将江边的枫树与渔船上的灯火形成对比,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枫桥夜泊》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枫桥夜泊》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张继在枫
桥夜泊时所见所感。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古典文学素养的好材料。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景,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此外,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程度不同,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意思,
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意思,把握
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
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
读能力。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
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与《枫桥夜泊》相关的课件,包括诗的全文、图片、音乐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第【2】篇〗
《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课件
2、学生准备: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字典。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枫桥夜
泊》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
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人格的志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味。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抽生背诵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泊”的意思是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天宝年间进士。他的诗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设计意图:
由上节课的古诗自然引入本节课古诗的学习。
二、通读感知,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
1.自学生字,读通读顺。
2.读出韵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羁旅之思。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诗词背景: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
2.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3.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解释难点词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4. 诗词欣赏: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难点词语的理解,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图片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创新教案第【1】篇〗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找2—3名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
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
生:《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的教学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张继的这首诗歌,感受其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张继的这首诗歌,感受其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夜晚的理解和印象,引入课题《枫桥夜泊》。
(二)讲解和示范
1.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发音和朗读这首诗歌。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他们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课堂活动
1. 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讨论。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段落或诗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完成自己的分析报告,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润色,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欣赏了张继的这首诗歌?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否有提升?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枫桥夜泊》的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训练,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朗读录音、颜料
教学过程
一、谈活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生:李白、杜甫
生:白居易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同学可以自由地来向大家介绍。
生;他写的诗歌多愁善感。
生:他的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师(相机以补充):《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伤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幻灯片。
2、出示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诗。
2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的意思。
3、生朗读古诗。
4、生上台讲诗句。
生A:我知道“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是:
生B:我知道:
5、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三、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1、听录音范读,画节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师:诗歌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生:月亮
生:乌鸦
3、师:看着幻灯片,背诵诗歌,告诉老师这幅图该涂上明快还是阴沉的色彩。
生:阴沉
师:表现阴沉的色彩该用什么颜色?
生:蓝、灰
生:淡绿、黄
4、请学生将幻灯片上色。
5、师: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愁。
生: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忧伤。
生:表达了作者的痛苦。
生:表达了作者的失望。
6、师总结:大家从诗句中的哪些景中读出这份情感?说一说。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生平背景的掌握。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简介诗人张继及《枫桥夜泊》的背景。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
(1)解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文学鉴赏
(1)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评价诗歌。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6. 课堂小结
(2)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3. 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枫桥夜泊》。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
一、揭示背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解题。(生说)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夜晚,走近张继的内心,去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出示要求)请你来给大家读,提醒一下大家。明白了吗?
3.(出示诗歌)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24页,自读诗歌,注意要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4.学习生字。
(出示霜、愁、眠、苏、寺)孩子们,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字啊?(出示愁)谁能用它来组个词呢?(发愁、愁眉不展、忧愁)从我们组的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愁是什么意思呢?(愁,人的一种正常情绪,是人们遇到不好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说道:愁,忧心忡忡。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秋”作声旁。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由繁盛而萧瑟、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愁,篆文(秋,草木凋零的季节)(心,感伤)。
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愁字呢?我们来看看,愁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扁平一些。请同学们做个小老师,仔细观察愁的写法,指导老师来写好这个愁字。
好了,孩子们,赶紧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两遍吧,看谁能够写得既工整又美观。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老师给出了评价字的三个标准,作业整洁给一星,书写正确给两星,占位准确给三星。(大家评价生写)
下面请同桌互相检查,给你的同桌评价一下。
5.读古诗。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看了,好多同学都得了三颗星呢,看来大家都努力认真去写了。现在咱们再把愁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
师: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出示诗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节奏来读。(生读)
看到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可以吗?
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老师读1、3句,大家读2、4句。
下面男女生合作来读,男生读1、3句,女生读2、4句。
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1、3句,一个读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初读诗句,整体感悟
孩子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读了这么多遍以后,大家肯定会有所感悟。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下你此刻的感受,你想到的是什么呢?生:愁(板书:愁)
(2)理解诗意,体会忧愁
师:当我们在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你感觉到忧愁了吗?当我们听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时候,你觉得寂静吗?当我们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时,你觉得凄凉吗?是呀,那为什么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会感到凄凉和忧伤呢?
下面请大家在书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把它圈出来。(生说,师板书:月乌霜满天,枫火------,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1、学习第一句
①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吧。谁能结合图片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生答)
②师质疑:孩子,老师有一个疑问,霜不应该是在地上吗,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继怎么说霜满天呢?你是怎们理解的?(生答)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关于这个霜满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讲解)
③这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深夜的寒冷,诗人的孤独,对吗?
④指导朗读。
师:孩子,你能读出夜的寒冷,读出诗人的孤寂吗?(挑生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师: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渐渐地落下。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在这片幽暗之中,张继又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生答。
预设:找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渔火。
②孩子,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对字的?
(有人认为是张继面对着江枫渔火难以入眠;还有人这样理解,说诗人因为心里忧愁,所以他眼里的景物也是忧愁的,把江枫和渔火拟人化,它们也很忧愁,所以相对无眠(板书))
③指导朗读
孩子,你能带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诗吗?
3、学习第三四句
①师: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月亮西沉,乌啼声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此时,他又听到了什么?生说。
②指导朗读。
(3)小结体会,以歌抒情
1、孩子们,当你心中有愁闷的时候你用什么办法表达?(生汇报)
师:漫漫长夜,漂泊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没有妻儿的嘘寒问暖,张继只能用诗来诉说自己的失意落寞。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失意落寞,身在他乡的张继,让我们一起吟诵出内心的忧愁。(师引读)
2、诗人不仅用“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这几种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是直接用“愁”字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就叫做----借景抒情,情和景交汇融合在一起就叫做----情景交融。(板书)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交融,于是这首诗就成为了后世的典范。你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被后人改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体会诵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五、课堂小结,感悟诗情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外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课后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