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汇总1
政治学导论重点
政治学导论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即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
配的过程。
、政治学:研究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动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的地位:○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
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
或民众的地位。
、政治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当代政治学方法论:()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
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信仰体系:即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任何政治势力不得超越于法律。
、权威:即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合法律性:是指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既要符合实体法,如宪法,又要符合程序法,如有关
如何建制政府的组织法。
、政治权力的类型○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
目标就实施制裁的权力类型。○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操纵性权力: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
自由主义
PPT课件
现 实 主 义 政 治 观
52
政治人=经济人
布坎南的研究
个人在政治领域中也追求自己的私利,因此,宪制上 的挑战就是:构造和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以剥 削方式追求个人利益,并引导个人利益去促进整个社 会利益的制度和规章。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这揭示了政治的基本或本质特征 :一定社会关
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 ❖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斗争是 以阶级斗争为其基本内容及主要形式,阶级斗争的 最高形式是政治革命。 ❖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韩非子:《外诸说左上》
❖ 马基雅维利:政治的核心是夺取权力、维护权力和扩大权力。
《君主论》:一个称职的君王,必须有狮子的勇猛,和狐狸 的狡猾 ;
只拥有世俗美德的君王,常常反而将国家毁灭,所以做君 王的人,还要有做坏事的能力;
只要结果对正义的达成是有必要的,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 都是被允许的。做君王的人,要懂得如何牺牲别人。
❖ 进入20世纪,中国政治学科才逐步建立起 来。在100年的历史中,中国政治学经历 了建立——取消——恢复的曲折过程。
PPT课件
42
西方政治学的历程
1. 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 人们关注的是城邦的组织生活
政治学导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名词及概念:
政治: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非零和博弈:是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答: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辅助理解: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二、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第一,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第二,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关系的新范式:由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构成的总体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经济产权的基本形式即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决定了制度绩效。第三,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此外,即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四、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答:(1)政治哲学: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2)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究竟是什么。“科学”泛指知识的集合与掌握知识的方法。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
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 操纵性权力: 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权力主体与权力 客体存在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权力不 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 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 力主体的目标。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 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 4. 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 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 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马克斯· 韦伯将 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强调经济对政治 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 作用。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了政治/ 国家/制度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从不同 国家的比较历史分析来看,政治/国家/制度 使局面变得完全不一样。
制度环境 Situation 制度安排 System 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SSP范式 制度绩效 Performance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于权力运作之 中,建立在权力结构与权力主体结构之上。 政治权力的结构涉及以下方面: 1. 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 2. 权力运行的层次。 3. 权力运行的时间性。 4. 权力作用的结果。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 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 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论述题:
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P41-44)
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论述题:
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P41-44)
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政治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
导论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道德论:把政治归结为一种伦理价值,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要求,提倡“德治仁政”。
神权论: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和国家都是“上帝”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意志的支配。
权力论:政治生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
管理论:政治就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分配论:政治就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2.马克思主义作家对政治问题的阐述:
①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作用,政治的产生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的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达形式已经不再是阶级对抗,而是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现象、政治关系都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阶级想要取得并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都必须要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和运用国家机器。
④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具有其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五篇【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罗万象,其基本线条是: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这一论断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内容的规定。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和政治规律似乎又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因而它又是一门艺术。
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答:(1)政治系统就是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的。在系统的要件中,其中一项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项的变化。
①把政治看成系统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政治并不是存在于它自己的独立的世界里。
②把政治看成一个系统有助于理解政治过程的关联性。政治活动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场所
进行的,而是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等系统相互作用的,它们又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则。更重要的是,把政治看做系统使人们明白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主要决定者。
(2)政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
①政治博弈的要素:
首先,博弈要有局中人。
其次,目标和结果。
最后,博弈的策略。
②政治博弈的类型:
第一,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第二,非零和博弈。是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一、导论
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
(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的定义
道德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对理想生活或社会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事实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
“去阶级化”的界定: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决策式”界定:政治是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涵义的论述
1.政治是一种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社会中心、阶级化表述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7)政治学狭义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为政治主体(体系):国家、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组织)第二部分为政治行为过程:政治权力、政治治理、政治参与;第三部分政治体系的动态变迁:政治发展
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1.★ 政治: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利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2.政治哲学: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3.博弈:某些人或组织作出互相影响的决策。 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目标4.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研究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哲学:应当是什么;政治科学:政治究竟是什么)5.★如何理解政治: 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 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6.★画出伊斯顿的系统论模式图,并谈谈这一模式对我国理解政治有何帮助:政治系统输入 输出社会的其他系统 政府(权威性政策制定者) 政策产品反馈(关于输出的信息)1. 政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输入影响输出,而输出又影响下一轮输入,如此循环不断。2. 把政治看成一个系统有助于理解政治过程的关联性。政治活动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场所下进行的,而是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等系统互相作用的它们又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则。3. 更重要的是,把政治看成系统使人们明白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主要决定者。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内容:第一,“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的制约。第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第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第四,“政治是一门科学,在一种艺术”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第一, 在维护政治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容蔚为壮观。第二, 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的色彩很浓。第三,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第四,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第五, 中国古代思想的体系或系统性较西方要弱。第二章1.★政治权利: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2.强制性权力: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3.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
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政治学导论大纲
政治学导论大纲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第二节政治学
本章知识点:
1.政治: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2.政治博弈的要素:所有的对策性博弈都有如下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首先,博弈要有局中人。其次,目标和结果。局中人在追求目标时要依赖其所掌握的资源。最后,博弈的策略。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
3.零和博弈: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设想双方处于总体冲突状态,每一方所追求的典型策略就是全面的胜利,结果是只有赢家和输家,即得失相加等于零。两国之间的战争、两位候选人之间的选举都属于这种情形。
4.对非零和博弈的理解:它是指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这种博弈的参与者等于或多于二人,说明了政治不再是简单的总体冲突,有可能赢家多于输家,也有可能输家多于赢家;前者被称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后者被称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很常见。比如在冷战时期,苏美两国若爆发核战争,就没有赢家,都是输家。然而,积极的非零和博弈有的时候更为典型。
5.政治哲学: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what should be),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千百年来,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事实上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人类的基本的政治价值。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政治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第二节政治学
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权力与权利
第二节法治与民主
●第二篇政治意识
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第四章意识形态
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第三篇政治体系
第五章国家
第一节国家起源与国家目的
第二节现代国家建设
第三节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
第六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
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
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
第七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理论
第二节政党制度
第八章政治社会
第一节利益集团
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
第三节新闻媒体
第九章政治人
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
第二节政治家
●第四篇政治行为
第十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第十一章公共治理
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
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
第十二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五篇政治发展
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
第十四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第十五章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含义
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导论:
1)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2016 填空题1)
2)政治研究的对象是(权威性的分配)。(2017 填空题1)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复习提纲
第一编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什么是政治
1、各类政治观
君权神授说;治国说;权力说;政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本书观点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3、博弈和博弈论(分析利益冲突的框架)
4、要素、规则、类型
三、政治的地位
5、政治的地位或作用
6、SSP范式
第二节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
7、政治哲学、政治科学
二、政治学的发展
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
9、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
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三、政治学的范围
11、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四、政治学的研究路径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12、韦伯的权力观
13、简述政治权力的概念和主要因素
简述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
14、简述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权力结构、权力主体结构及二者的关系)
三、政治权力的四种类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要结合合法性来讨论)
15、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05年考研简答题: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操纵性权力;人个性权力(20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19、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连性
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20、政治权力基础的概念及具体内容;简述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21、选举制及评价
2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比较
第一讲比较政治学导论
某些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其相同和相异 并据此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达致对事物 特征的把握和解释。
比较研究:就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
科学研究中而形成的一种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四、比较研究方法在政治分析中的优 长
(二)比较政治学运用比较方法的特点 1,问题取向而非范围取向 2,政治——文化的结构框架而非政治— —经济的分析框架。强调网状因果、多因互
(4)对非西方国家政治的资料增多 。 田野工作(field work) 20世纪5、60年代,比较政治学家们的学
术努力形成了一批精典成果,比较政治学成 为一门学科。
多要素的变量分析、国际范围内的比较视 野、方法上的引入和创新。
三、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不确定性、任意性。阿尔蒙德 :比较政 治学“与其说是一门学科,倒不如说它是一种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动力
1)法西斯主义以制度形态和社会运动的方 式的兴起。历史单线进化论,客观性研究。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及广泛的共产主 义运动 。西方现代化模式,西方中心主义。
3)民族主义运动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 政策研究、学理研究、政治—文化取向。
二、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2,主流社会科学的知识发展有利于比较 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学科动力
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导论
一、政治的性质
(一)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
“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3、政治博弈
类型:零博弈、非零博弈
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4、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研究路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5、从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看,西方政治学可以划分为:
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时期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6、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征是: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合一性
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
7、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本国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府与政治
行政管理们研究组织行为
国际关系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化
制度主义(特点)
(1)在制度的含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上的政体论,即政治制度的好、坏问题。
(2)在制度变迁的方向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线性变迁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制度变迁。
(3)在变迁方式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4)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马克思反对把技术与观念的关系简约为技术决定论或观念决定论,而把社会进步看成是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的互动。
(6)在制度变迁的个人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是把偏好和信念看成是被解释变量,而不是相反。
9、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
基本特征: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
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
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理性选择主义(核心要素都直接来自行为主义,方法论是个体主义,核心命题是“经纪人”假设)包括:
社会选择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二)
1、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政治权力(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3、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
以性质划分:(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以组织划分:政府的公共权力、政党组织的权力、政治社团的权力
以层次划分:中央的权力上级的权力
地方的权力下级的权力
以功能划分: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
4、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关系:
价值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
5、权力转化为权威的条件:
合法律性
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二、政治意识
(一)
1、政治文化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2、
3、政治文化的类型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与参与型文化
4、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5、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信任、规范、网络
6、社会资本四个主要特征:
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
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7、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8、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的互动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9、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二)
10、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依赖性、掩蔽性
11、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保护团体内部团结与稳定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政治体系
(一)
1、国家的含义
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协调的产物,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2、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3、国家的基本目的主要安全、秩序和正义
4、诺思国家悖论
第一、界定所有权结构,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
第二、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5、国家能力主要是以下四种
(1)汲取能力,即财政能力
(2)调控能力,即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合法化能力,汲取的政治认同的能力
(4)强制能力,即运用暴力维护统治的能力
(5)最重要的是财政汲取能力
6、现代国家构建的危机:(认同性、合法性、渗透性、参与性、分配性)危机
全球化时代国家危机:环境危机、恐怖主义
行动方式:军事“维和”、全球共同治理
7、国家类型
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以国家和社会关系为标准的划分: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现代——民族国家
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集权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国家、威权主义国家)、分权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