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中的会计与税收处理

合集下载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会计方向(一)财务会计1.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2.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3.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4.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5.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7.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11.论会计目标12.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15.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16.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17.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8.试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19.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20.高校会计制度研究21.医院会计制度研究22.社会团体会计制度研究23.政府会计研究2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研究25.会计信息质量研究26.会计假设研究27.会计确认研究28.会计计量属性研究29.账户分类研究30.会计凭证研究31.会计报表附注研究32.资产负债表研究33.利润表研究34.现金流量表研究3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研究36.会计报表体系研究37.会计职业道德研究38.会计档案研究39.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40.会计人员职权研究41.会计法规体系研究42.会计环境与会计(应具体化:WTO.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43.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44.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其协调4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4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47.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探讨48.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4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5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5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5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5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54.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55.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5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57.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58.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59.试论重组会计60.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6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探讨6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4.或有事项会计探讨65.债务重组会计探讨66.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探讨67.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68.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69.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1.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72.企业税收筹划实证探讨73.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探讨74.收入确认方法探讨75.资产计量方法探讨76.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77.关于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78.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探讨79.实证会计方法探讨80.会计教育体系探讨81.中美会计异同探讨82.关于复式簿记的发展趋势探讨83.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账簿体系的探讨84.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8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86.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87.论财务报告中关于收益的不同观点的比较88.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289.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90.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91.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92.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93.改革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探讨94.揭示现金流量的目的与方法95.应收账款风险与管理96.财务造假的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措施97.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中国应采取的改进措施98.论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99.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100.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10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102.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103.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二)高级会计方向10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105.会计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的探讨106.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者知情权的关系探讨106.关于缩短年报披露时限可行性的探讨107.企业合并购买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8.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9.企业合并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110.企业合并中所得税问题的研究111.论企业分部报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112.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转换问题的探讨11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14.企业兼并会计问题探讨115.经营租赁会计问题探讨116.企业破产会计问题探讨11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探讨118.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119.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20.总分店会计问题探讨121.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与盈余管理122.环境会计问题探讨123.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法124.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125.论企业合并的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126.论企业合并商誉127.论合并财务报表128.论购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29.论购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30.论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131.论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3136.论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137.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42.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探讨1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措施145.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问题——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46.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模式探讨147.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148.试论功能货币在我国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应用149.企业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150.管窥外币会计准则151.租赁会计研究综述15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讨153.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发展154.租赁会计准则应用若干问题探讨155.浅谈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56.融资租赁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157.我国租赁会计准则面临新挑战158.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内容以及影响159.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探讨160.浅析经营租赁会计变化及其财务影响1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租赁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162.论经营租赁财务分析163.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64.论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165.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改进166.租赁会计制度创新和我国的路径选择16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综述168.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建议169.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探讨170.债务重组会计核算的探讨171.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浅析17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实例分析17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应用174.以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175.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及税务处理4176.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177.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17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初探17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探讨18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81.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182.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列报与改进183.后金融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184.我国企业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查185.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186.所得税会计准则应用调查187.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188.所得税会计处理——理论与方法189.企业所得税会计的解析与思考190.所得税会计的沿革191.实例简易解读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192.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19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初探194.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195.探析企业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核算196.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分析——来自###公司实例197.公司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三)会计教育方向198.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99.环境变化与会计教育改革200.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新发展201.会计专业学习体会与改革的思考20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体会与思考(四)行业会计及税务会计方向20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204.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205.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会计防范206.商业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难点与对策207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20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09.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210.企业重组中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211.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212.企业经营与决策中的税收筹划213.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214.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思考5215.对我国政府会计构建的思考21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17.如何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218.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219.中外政府会计比较(五)成本管理会计方向1.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发展2.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特征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的决策系统研究4.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研究5.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研究6.本量利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研究7.标准成本系统研究8.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9.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10.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11.剩余收益与EVA12.EVA与业绩评价13.平衡记分卡与业绩管理14.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15.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研究16.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7.标准成本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8.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19.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的研究20.质量成本研究21.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2.企业战略地图在企业中的应用23.企业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研究24.成本习性分析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25.关键业绩指标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关系研究(六)国际会计方向1.中美会计准则比较2.国际会计准则最新进展及启示3.经济环境变革对会计影响4.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5.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6.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及其对企业业绩影响7.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业绩影响8.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问题探析9.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610.非经常性损益会计问题研究11.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市场反应12.新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处理探析13.资产负债观与上市公司业绩报告14.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市场反应15.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7.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8.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19.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20.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方向1.在线会计服务中的契约问题2.在线会计服务系统中的内部控制鉴证问题3.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4.在线会计服务与财务会计外包问题5.在线会计服务与公司治理问题6.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信息披露效果研究7.在线会计服务系统建设问题8.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现状、问题及其治理10.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1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程序化控制问题研究12.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嵌入问题研究13.网络时代会计控制模式探讨14.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探讨15.IT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设16.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协同问题研究17.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证调查分析18.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效果实证分析19.基于ERP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0.会计信息化相关问题研究21.企业会计信息化焦点问题与对策22.ERP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研究23.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研究24.中国某BRL分类标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25.某BRL环境下审计模式探讨26.基于某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27.某BRL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28.某BRL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9.某BRL实施案例调查与研究30.某BRL信息披露模式与投资者反应31.基于某BRL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构建研究732.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研究3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34.审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35.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36.独立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37.审计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8.在线审计模式的选择与评价研究39.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40.审计信息化效果评价研究41.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调性研究42.中外《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比较研究4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5.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6.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化理论问题研究47.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48.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式研究49.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模式研究50.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5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2.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3.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构想54.企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5.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问题研究56.企业如何实现管理风险由“人控”向“机控”的转换57.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初探58.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新趋向探析59.会计人员的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问题研究60.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职业独立性问题研究61.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信息化研究62.会计信息系统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评价63.会计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64.会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5.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66.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战略67.用友ERP对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作用68.基于用友ERP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对策69.财务建模对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70.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71.财务建模的应用平台建设72.基于MATLAB语言的财务软件开发73.MATLAB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功能开发及使用74.移动网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75.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876.基于移动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77.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78.中外会计软件对比研究79.基于SAP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80.特殊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81.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2.企业资金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3.企业合并报表系统功能性设计问题研究审计方向(一)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1.中小企业审计模式探析2.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探讨5.论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6.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7.公共投资项目绩效链审计模式探析8.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9.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0.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1.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12.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对某某公司舞弊的分析13.对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探讨14.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15.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1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基于某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例分析(二)审计质量控制17.关于政府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18.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的质量控制19.论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20.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21.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案例岳华事务所精密股份的分析(三)环境审计22.论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923.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24.论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与发展趋势25.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26.政府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研究(四)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社会责任审计27.论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28.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浅析30.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31.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32.基于ERP环境下的效益审计33.试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34.浅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基于某某的分析35.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研究36.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探讨37.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效果的分析38.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39.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40.浅析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4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标责任的研究视角(五)审计对象衍生金融工具4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防范——某某危机的启示43.论金融资产的审计风险44.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策略及方法45.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46.发挥金融审计免疫功能的若干思考47.浅析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以某某为例(六)IT审计48.论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风险49.基于IT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50.论网络审计方式与特点51.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52.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3.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54.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问题——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55.网络环境下审计方法发展探析56.数据库的审计策略模型与框架研究57.论电子商务的审计流程与方法10。

企业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及纳税分析

企业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及纳税分析

企业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及纳税分析企业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业务活动合并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实体。

企业吸收合并一般分为合并者和被合并者两个角色,其中,合并者为接收被合并者的资产与业务活动的企业,被合并者则指被接收的企业。

1.合并日的会计处理:在合并日,吸收合并的企业需要根据吸收合并的实际情况,确定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业务活动的公允价值。

2.合并前期的会计处理:在确定合并日之前的期间,被合并企业需要按照原有会计政策进行记账,吸收合并的企业需要对被合并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重分类和调整。

3.合并后期的会计处理:吸收合并之后,需要对吸收合并的企业进行合并计算,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合并计算。

4.合并报表的编制:在进行吸收合并之后,需要编制吸收合并的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吸收合并对纳税也会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所得税处理:在吸收合并后,可能会产生由于资产和业务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所得税的调整。

对于吸收合并所涉及的资产转让、业务变更等,可能会触发企业所得税方面的规定,需要进行相应的纳税申报和缴纳。

2.资产重估影响:在吸收合并过程中,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价值可能需要进行重估,重估后的资产价值将作为新企业的税基和资产基础。

因此,资产重估将直接影响到新企业的纳税额。

3.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吸收合并后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

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因为吸收合并而产生变化,对企业的纳税额和纳税负担产生影响。

4.合并企业利润分配的税务处理:在吸收合并后,合并企业的利润分配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新的利润分配方式,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吸收合并具有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分析工作,需要企业财务、税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与配合,以确保吸收合并过程中的会计准确性和纳税合规性。

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的税务和会计处理作者:王庆山吸收合并,被合并企业股东在交易中属于股权转让或股权处置行为,因此存在依法纳税义务,而且也要求会计上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本文以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作为企业合并中的股东应进行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均专指企业所得税。

一、税务处理吸收合并的合并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又称为购买方),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购买被合并方的产权并将其解散的目标:(1)通过直接向被合并企业股东收购其持有的被合并企业的股权或股份(以下统称股权),达到持有被合并企业100%股权时,在接收其全部资产负债后将其撤销;(2)通过与被合并企业股东协商,达成收购被合并企业产权的协议,由被合并企业自己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在向合并企业移交资产负债并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后解散。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合并企业的股东都必须放弃其持有的被合并企业的股权,而取得的利益则是出售股权的价款或被合并企业清算时股东分得的剩余财产。

这符合转让资产或处置财产权利的一般特征,因此应按规定计算相应税金。

(一)涉及股权转让、股权处置及分得被合并企业剩余财产税收处理的规范1.《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1)企业转让、处置投资资产,应计算资产转让收入,而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59号文件(以下简称59号文件)规定:(1)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2)被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选择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3)对于以股权支付以外的资产或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非股权支付金额占全部转让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确认资产转让损益,同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特殊性税务处理与一般性税务处理在企业重组中的区别

特殊性税务处理与一般性税务处理在企业重组中的区别

注:《中国税务报》在本文中有贡献3月12日,优酷网与土豆网同时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预计这笔交易的金额将达10.4亿美元,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股票交换并购案。

而这只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企业重组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以下简称办法)颁布,与2009年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共同构成了对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对企业重组涉及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进行了明确。

至此,关于企业重组的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起到了从税收角度规范和促进企业重组的重要作用。

三大税种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企业所得税,重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对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企业适用政策进行对比,指出其中的异同,为发生重组业务的企业提供参考。

提交资料的要求不同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重组,当事各方应提交书面资料备案;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重组,当事各方应准备相关资料备查。

第一,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企业因重组业务完成时间不同,区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对2011年完成重组的企业,发生符合规定的特殊性重组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当事各方应在该重组业务完成当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按办法的相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资料,证明其符合各类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

对办法发布前即2010年7月26日前企业已经完成重组业务的,如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应按办法规定补备相关资料,需要税务机关确认的,按照办法要求补充确认。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编者按:随着国务院简政放权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企业并购重组的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由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

同时,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可以适用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的并购重组交易划分为“六加二”的类别,且涉及到非居民企业的重组交易备案方式也具有特殊性,使得此项备案工作十分复杂。

笔者结合自身实务经验,就企业所得税“六加二”类并购重组交易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实操要点进行汇总,供读者参考。

一、企业并购重组交易的基本类型(一)六类交易类型:改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对于改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七类并购重组交易,符合一定条件的,重组各方可以选择适用递延纳税的特殊性税务处理优惠政策。

同时,《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及《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对企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备案程序及后续管理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两类特殊交易类型:资产划转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1、资产划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资产的交易类型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几种资产划转类型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和备案程序。

2、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16号)规定,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以在不超过五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浅谈税收和会计的关系

浅谈税收和会计的关系

浅谈税收和会计的关系【摘要】税收和会计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税收对企业会计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税务规定的要求和限制,企业需要合理地记录和披露相关信息。

而会计则对税收起着监管和辅助的作用,帮助企业正确地履行税收义务。

会计信息和税收政策的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实现合规经营。

税收与会计的合规性也是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需要遵循相关法规规定,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税收筹划在会计报告中的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税收规划,从而降低税负,提高盈利能力。

税收和会计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税收、会计、关系、影响、作用、信息、政策、合规性、筹划、报告1. 引言1.1 浅谈税收和会计的关系税收和会计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国家的基本运行和发展。

而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决策的核心工具,通过记录、汇总和报告信息来实现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监管。

税收和会计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税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还涉及会计在税收筹划和合规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和税收政策在实践中需要协调一致,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税务申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税收和会计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税收和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

2. 正文2.1 税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税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纳税是企业的法定义务,缴纳的税费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

这就需要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相关税费支出,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不同的税收政策可能对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会计政策,以最大程度地符合税法规定,降低税负。

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

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

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2009年4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59号文),明确了企业重组所得税政策。

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企业并购活动异常活跃,但因此前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尚未明确,很多企业的重组行动暂被搁置,59号文的出台明确了国家对重组税收优惠政策,将刺激企业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可谓意义深远。

为了使广大企业深入了解该政策,作为税务律师笔者现将59号文解读如下。

一、明确了“企业重组”的定义我国以前的税收文件从未给予“企业重组”明确定义。

对于企业重组的相关税收政策也散见于各税收文件中。

59号文的出台,不仅明确了“企业重组”的概念,同时划分了企业重组的六种主要类型。

根据59号文的相关规定,企业重组将分为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六种,该六种类型基本上涵盖了资本运作的所有基本形式。

1、企业法律形式改变企业法律形式改变是指企业注册名称改变、住所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的简单改变,但符合本通知规定其他重组的类型除外。

例如北京金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海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某公司将住所地由北京市迁移至上海市;原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原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等均属此类重组。

2、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

例如:A公司因向B公司销售产品而拥有B公司10万元债权,合同期已届满,B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还款,于是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同意A公司的债权转为对B公司拥有的股权,即属债务重组。

3、股权收购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

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其作用1.1企业合并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第22号准则《企业合并》指出: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取得对另一家或多家企业控制,或者联合两家或更多企业的结果.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颁布的1970年11月起生效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第一段对企业合并所下定义为:企业合并指一家公司与一家或几家公司或非公司组织的企业合成一个会计主体。

这一会计主体继续从事以前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企业的经营活动。

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37条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对另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发生支配性影响的联合方式。

欧盟1990年9月21日生效的合并条例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或者控制一家企业的个人,收购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直接控制权或间接控制权;其形式可以是购买企业的资产、股票,或是采用合同形式及其他形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CAS20 P2) 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由此可见,各国法律对企业合并的表述虽有差异,但概括而言,企业合并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通过取得财产和股份,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广义上的企业合并是指一企业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对他企业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行为。

1.2企业合并的作用企业合并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首先,企业合并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企业外部扩展既可以便企业得到迅速扩展而不加剧竞争,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企业扩展的成本,又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短期借款能力,而且,企业合并可能给有关方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对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以其在原有企业的权益交换一家大公司的股份,而不是出售企业得到现金,可以免除税收上的负担。

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特殊性处理的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特殊性处理的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业务在同时满足被合并企业股东 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 85%(含同一控制下且不需 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以及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相关条件时,合并 业务涉及的三方可以选择按下列特殊性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合并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一)非股权支付中涉及非货币性资产应否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问题。 合并业务在符合特殊性处理规定的条件下,虽然合并企业支付的对价 85%以上为股权支付,但仍可能涉及非股权支付。这里应注意的是,如果 非股权支付中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仍应按税法规定确认资产的转让所得 或损失。 (二)接受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按照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资 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这里重点 分析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以下简称合并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在不 涉及非股权支付的情况下,合并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为被合并企业原来的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原则。因此,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 规定,被合并企业股东可暂不确认旧股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但应确认非 股权支付部分对应的旧股转让所得或损失。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取消⾮⾏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等有关规定,现对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问题公告如下: ⼀、按照重组类型,企业重组的当事各⽅是指: (⼀)债务重组中当事各⽅,指债务⼈、债权⼈。

(⼆)股权收购中当事各⽅,指收购⽅、转让⽅及被收购企业。

(三)资产收购中当事各⽅,指收购⽅、转让⽅。

(四)合并中当事各⽅,指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及被合并企业股东。

(五)分⽴中当事各⽅,指分⽴企业、被分⽴企业及被分⽴企业股东。

上述重组交易中,股权收购中转让⽅、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和分⽴中被分⽴企业股东,可以是⾃然⼈。

当事各⽅中的⾃然⼈应按个⼈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进⾏税务处理。

⼆、重组当事各⽅企业适⽤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指重组业务符合财税〔2009〕59号⽂件和财税〔2014〕109号⽂件第⼀条、第⼆条规定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下同),应按如下规定确定重组主导⽅: (⼀)债务重组,主导⽅为债务⼈。

(⼆)股权收购,主导⽅为股权转让⽅,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股权转让⽅,由转让被收购企业股权⽐例最⼤的⼀⽅作为主导⽅(转让股权⽐例相同的可协商确定主导⽅)。

(三)资产收购,主导⽅为资产转让⽅。

(四)合并,主导⽅为被合并企业,涉及同⼀控制下多家被合并企业的,以净资产最⼤的⼀⽅为主导⽅。

(五)分⽴,主导⽅为被分⽴企业。

三、财税〔2009〕59号⽂件第⼗⼀条所称重组业务完成当年,是指重组⽇所属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会计与税务处理探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会计与税务处理探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会计与税务处理探究摘要:新形势下,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抓住机遇抵御风险,需在决策效率、运营成本、资源配置等多方面改善,实现外部环境下的企业内部资源最优配置。

文章主要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的实践案例展开剖析,结合高速公路企业的特点,以吸收合并为出发点,介绍合并中涉及的财税概念。

希望通过分析企业在合理运用财税规则下的吸收合并操作实践,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会计与税务处理市场竞争瞬息万变,重大战略机会稍纵即逝,企业提升决策效率、质量势在必行。

为此优化组织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加快提质增效,谋求企业内部资源重组的相应案例也逐渐增多。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股东通过支付相应的合并价格获得被合并方净资产,而被合并方注销成为合并企业组成部分,整个过程涉及合并方、被合并方及股东,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后虽然已经失去独立法人地位,但是合并方仍属于独立法人。

企业吸收合并与企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其不仅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企业在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吸收会计与税务处理工作不仅可帮助企业优化管理工作,也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

一、相关概念阐述(一)公允价值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公允价值即为可变价值,是根据市场价格所确定的一种价值。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规定其是在资产或负债交易过程中双方在交换资产及债务清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双方认同的交易价格。

根据《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合并需根据具有合法资质的中国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将其作为公允价值。

(二)企业合并、吸收合并、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在进行资产重整时,可以通过吸收合并、分立出售等方法将有形财产及相关债权债务进行整合;向其他机构或人员转移劳工等。

前者指合并企业前后受到同一方(多方)最终控制,这种控制不是暂时的,主要包括吸收合并、新增合并、控股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企业所得税法确立了法人所得税制,对法人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准予 其发生的亏损在以后不超过 5 个年度内弥补,对不同企业法人之间发生 的亏损不准弥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对一 般性重组,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要全部释放,蕴含在资产中的未确认 所得纳入征税范围,资产接受者则按照新的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 础;对特殊性重组,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相关规定,坚持历史成 本原则保持资产等的计税基础不变,将亏损等税收属性延续,以促进企 业重组活动顺利进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 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对涉及合并双方的不同法人之间的亏损弥 补作出特殊规定,明确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在合并企业实行限额弥补, 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 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 税务总局公告 2010年第 4 号)明确,弥补亏损的限额不是总额,而是在 税法允许的期限内,每年可弥补的金额。 那么,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过程中,被合并方的亏损具体应如何弥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限制,扩大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的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国务院连续出台文件要求完善财税〔2009〕59号文件,支 持企业兼并重组,说明该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股权(资产)支付 比例过高(不低于 85%)、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过严(5 个基本条件同时 满足,且符合股权/资产支付比例要求)、亏损弥补限额小等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依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实质判断,被合并 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含亏损)的计税基础一并并入合并企业,符 合逻辑;顺应国家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政策要求,及时完善财税〔2009〕 59号文件,为企业合并重组提供制度保障。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质属于权益性交易,被合并方符 合税法规定的亏损应全额弥补。我国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的基本处理原则是权益结合法,其实质是股东群体相互转移风险和报酬

(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实用手册目录和部分章节

(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实用手册目录和部分章节

(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实用手册目录和部分章节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实用手册目录第一章会计和税务基础知识2第一节会计基础知识2第二节税收基础知识8第二章会计核算规范和税务手册15第一节销售及应收款项核算15第二节采购及应付款项核算44第三节固定资产核算62第四节在建工程核算85第五节无形资产核算91第六节长期待摊费用核算101第七节长期股权投资105第八节借款核算126第九节职工薪酬核算137第十节税费核算149第十一节成本核算160第十二节费用核算173第十三节研发费用核算183第十四节营业外收支核算189第十五节所得税核算198第三章凭证账簿处理规则219第一节原始凭证处理规则219第二节原始凭证传递程序220第三节记账凭证处理规则220第四节记账凭证的传递程序221第五节会计账簿处理规则222第六节会计档案管理223前言我曾参与多家公司的会计核算规范手册的咨询和编写工作,特别是把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税收规定融入至会计核算手册的编写之中,让我感觉这是一件很有实践意义的工作。

毕业后,我有幸从事会计监管工作,继续与会计打交道,能及时学习会计、税收的最新知识,进而增进自己的会计专业素养,以跟上会计发展的步伐。

在工作中,我因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不少企业的财务总监。

他们经常向我反映: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更强,他们公司财务人员在实务中亟需一些更具操作性的会计核算手册,并且能结合税法的规定,方便查找。

于是,就有了读者手上的这本书。

本书充分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年版》和税法的最新精神,紧跟会计准则发展的新趋势,密切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税收法规的补充规定,对公司会计核算和税务知识进行了手把手的讲解和阐述。

全书分为基础篇、实务篇、程序篇,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和税务基础知识、销售及应收款项核算、采购及应付款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在建工程核算、无形资产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借款核算、成本核算、税金核算、职工薪酬核算以及凭证账簿处理规则等。

企业合并中会计与税收处理

企业合并中会计与税收处理

企业合并中的会计与税收处理摘要:合并不仅对于企业自身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企业的合并对我国的会计以及税收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企业合并中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在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在税务中就应该要以税务方法为准,要尽可能的保持会计处理方法和税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本文从企业合并的定义出发,研究了合并中的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税收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166-01一、企业合并的定义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合并指的是把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单独的企业合并,从而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合并主要有三种方式,也就是控股合并、吸收合并以及新设合并,对于控股合并来讲,它指的是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获得对被合并方的控股权,被合并方在进行合并之后仍然能够使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得以保持并继续经营企业,合并方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投资进行确认。

对于吸收合并来讲,它指的是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的方式来获得被合并方的全部的净资产,合并之后把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予以注销,被合并方的原有的资产和负债在合并之后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

对于新设合并来讲,它指的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之后,其法人资格都会被注销,并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

在企业所得税中,企业合并指的是一家或者是多家无需经过法律清算程序就能够解散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把它的全部的资产和负债向另外一家现存或者是新设的企业进行转让,来为它的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者是其他的财产,从而实现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企业的合并。

二、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一)同一控制之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的是在同一方的控制之下,一个企业获取另一个或者是多个企业的股权或者是净资产的行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的前后都受到同一方或者是相同的多方控制,而且这一控制不是暂时性的。

财税[2009]5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解读

财税[2009]5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解读

1、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收购方以其控股企业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其取得的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如何计算确认?答:根据财税[2009]59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的有关规定,收购方以其控股企业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收购被收购企业股权(或资产),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收购的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以换出股权的原计税基础确认。

涉及补价的,应按财税[2009]59号文第六条第(六)款规定调整计算计税基础。

2、判定重组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条件之一:“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此处的“交易支付总额”如何理解?除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合并外,“交易支付总额”是指重组中收购的股权、资产,被合并企业、被分立企业的分立资产按公允价值确定的总额。

3、企业重组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合理的商业目的如何说明?答:企业重组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合理的商业目的应对照总局[2010]4号公告第十八条的六个方面逐一说明,税务机关对合理的商业目的有疑义的,可要求企业进一步提供说明,尤其对重组活动给交易各方税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化说明时,不仅要有定性的描述,还应有合理的测算。

4、吸收合并符合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注销前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答:符合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企业合并业务,被合并企业注销前的当年度无论盈利或者亏损,均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5、企业合并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如合并前各企业剩余的税收优惠年限不一致的,合并后企业每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统一按合并日各合并前企业资产占合并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划分,再分别按相应的剩余优惠计算应纳税额。

此资产口径如何掌握?答:企业合并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除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其优惠比例按总资产帐面价值计算以外,其他的优惠比例按总资产公允价值计算。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亏损如何弥补[会计实务,会
计实操]
企业所得税法确立了法人所得税制,对法人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准予其发生的亏损在以后不超过5个年度内弥补,对不同企业法人之间发生的亏损不准弥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对一般性重组,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要全部释放,蕴含在资产中的未确认所得纳入征税范围,资产接受者则按照新的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对特殊性重组,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相关规定,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保持资产等的计税基础不变,将亏损等税收属性延续,以促进企业重组活动顺利进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对涉及合并双方的不同法人之间的亏损弥补作出特殊规定,明确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在合并企业实行限额弥补,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明确,弥补亏损的限额不是总额,而是在税法允许的期限内,每年可弥补的金额。

那么,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过程中,被合并方的亏损具体应如何弥补?笔者建议,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质属于权益性交易,被合并方符合税法规定的亏损应全额弥补。

我国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基本处理原则是权益结合法,其实质是股东群体相互转移风险和报酬的协议合。

关于所得税会计中会计与税收处理不同造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关于所得税会计中会计与税收处理不同造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 • • • 资产账面价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账面价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举例说明资产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 固定资产
– 取得时,入账价值=计税基础 – 后续计量,产生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说明资产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举例:200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计 提坏账准备300万元。税法规定:只允许按照应收账款账面余 额的5 ‰计提的坏账准备税前抵扣,即:3000 ×5 ‰=15万 元。2006年资产负债表日:
①账面价值=3000-300=27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
所得税费用计算
•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当期应交所得税
税法上的利润
所得税费用计算
–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 调整减少额 –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 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 税负 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增加
分析:①账面价值=360万元 [ 公允价值]
②税收计税基础=300 -300 ÷20 ×5=225万元
[ 账面价值360万元>计税基础225万元] 形成: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例说明资产的计税基础及差异
– 其他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 质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抵扣。

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股权或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股权或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股权或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1、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股权或资产无偿划转的会计处理在实践中,关联企业之间股权或资产无偿划转问题,一般只会发生在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即资产或股权无偿划转发生在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

因此,同一控制下的关联企业之间股权或资产无偿划转的会计核算的实质是同一控制下的股权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行为,其会计核算的依据是CAS2C2014)第五条的规定oCAS2(2014)第五条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H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木。

即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而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具体账务处理时,划入方按所享有的被划转企业划转FI所有者权益账而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集团总部对其增加的投资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木溢价或股木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被划转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账而价值有为正数的情况,也有为负数的情况,因此,划入方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木时,又有不同的确认方法。

(1)被划转企业所有者权益为正数时的账务处理。

被划转企业所有者权益为正数时,划入方应按所享有的被划转企业划转日所有者权益账而价值的份额直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木。

例1: A公司和B公司是甲集团所属的两家全资子公司,C公司是A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甲集团内所有企业均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

根据甲集团专业化重组需要,甲集团总部要求A公司将所持C公司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给B公司,划转基准日为2014年12月31 Ho甲集团总部根据A公司所持C公司股份调整对A和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 , 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 可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 的计税基础 , 以被合并 企业 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 由合并企业承继;
应付账款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总额
净资 产
40 0 5 0 11 O 5
() 冀 嚣 £ ( 蕈
式作为合并对价 ,在合并 日按 照取得被 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 值 的份额作 为长期股权投 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被合 并方 : 一般情 况下 , 需要对股东 的更换做 出会 计处理 , 仅 除非出现 经批准国有企业改制成立新公司或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
项目
银 行 存款 应 收 账 款
大基本类型—— 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 并。众所周 知, 两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很 大差异 . 么在税 收处理及相 应确认 那
“ 递延所得税 ” 方面是否也有差异昵?本文分别从 同一 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与非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入手 , 阐述有关 “ 企业合 并中的 会计处理 与税收处理”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
得或 损失。
以下用实例具体说 明: 例 1 A、 C公司分 别为甲公 司控 制下的子 公司 ,其 中 A于 : B、
20 0 6年 3月 成 立 时 ,由 甲 、 D分 别 以 8 0万元 、0 0 2 0万 元 银 行 存款
出资 , 分别占 A注册 资本 的 8 %、 O 2 0 0 2 %。 0 9年 7月 3 O日, B以增
账面价值
6O 0 60 2
公允价值
60 0 7O O
计税基础
60 0 70 0
10 0 %股权 的情况下 , 合并方按确 定的可辩 认资产 、 被 负债 的公允
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 被合并 方股东 : 置长期股权投 资, 处 结转长 期股 权投资的账面 价值 , 出售所得与长期股权投 资的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 收益。 将 ( ) 二 三方的税 务处理 合并方 : 根据《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 若干问题的 通知》 财税[0 95 《 2 0 ]9号 ) 的有 关规定 : 企业股东在企业合并发生 时
述 了企业合并 中的会计与税 收处理 。
【 关键词 】 同一控制 ; 非同一控 制; 企业合并 ; 会计处理 ; 税收处理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 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 成一个报告 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划分 , 企业合并分为两 被合 并方股 东 : 若合 并各 方均采 用特殊 性税 务处理 。 以原 则 持 有的长期投 资成本 为计税 基础 ,无需确认 股权 转让所 得或 损 失; 若合并各 方均 采用一般 性税务 处理 。 则应 当确认股权 转让 所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递 延 所 得税 资 产 资产 总额 短 期借 款
7O 8 9O O
2 0 29 O 2 70 O
90 0 10 O 0
7 5 32 5 7 70 0
7O 8 70 0
27 0 8 70 0
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 于其交易支付 总额的 8 %,以及 同一控 5
1 0 0 0 5 0
10 5
税务处理” 亦或按照一般性税务处理 , 从而确定被合并 资产 和负债
的计税基础。若符 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时 , 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
债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 若符合一般 性税 务处理 时 ,
则以该被合 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确定。 被合并方 : 控股合并 的情况下 , 在 仅在控制权 上发生 了变化 , 因此无需作 出相关税务处理 ; 在吸收合并情况下 , 若采 用特殊 性税 务处理 , 以其原计税 基础确定 资产 、 负债 的计税基础 , 故不存在所 得税 的清算 。
未分配利润
50 7
注: 计提 坏 账 准备 8 0万 元
合并方 B公司的处理
① 合并 方 B公 司的会计处理 :
借: 银行存款 60 0

j实
应 收 账 款 70 0 股本—— 甲公司 股 本 — — D 公 司 80 0 20 0

RI LI O h A E E F "
( ) 一 三方的会计处理 合并方 : 合并方以支付 的现金 、 转让非现 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
税率为 2 %外 。 5 不考虑其他相 关税费。 0 9 7月 3 20 年 0日A公司资
产、 负债账面价值 、 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如表 1 :
表 1 单位 : 元 万
及的“ 角” 主 有三方 : 合并方、 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股东。 被


发 5 0万 股 普 通 股 ( 价 43 0 市 5元 / ) 股 自母 公 司 甲处 和 D处 取 得 A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 参与合并的企 业在合并前后均 受同 指“

10 0 %的股权 , A公 司进 行同一 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假定 除所得 对
方或相 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 控制并非暂时性 的” 。该类合并涉
l 曾 耋 , — 0
企业合并中的会计 与税收处理
宝鸡机床集 团有 限公司 李海燕
【 要】 摘 众所周知 , 同一控制 下企业合并 、 同一控制 下企业合并在会计 处理上存在很 大差异 , 非 那么在税 收处理及相应 确认“ 递延 所
得税” 方面是 否也有差异呢?文章从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 下企 业合 并两个层 次, 并方、 合 被合 并方、 合并方股 东三个角度概 被

11O 0
21 5 7
1O 1
16 O 8
3 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 的计税基础 , 以其原持有 的被合并企业股权 的计税基础确定。
结合以上规定 , 合并方应 区分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 “ 特殊性
其 中: 股本 资本公积
盈 余 公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