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昆虫与环境的关系PPT(共30页)
合集下载
《昆虫的基本知识》课件
昆虫的生态环境
1
昆虫的生存环境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昆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昆虫可以传播病毒、病菌和寄生虫,但同时 对受粉和壤产生着有益的影响。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在农业中的作用
昆虫在农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控制害虫、促进受粉和帮助保持平衡。
昆虫与人类的互动
《昆虫的基本知识》PPT 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关于昆虫的基本知识的课程。本次课程将为大家总结昆虫 的分类、结构、生态和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
1 什么是昆虫?
2 昆虫的分类
昆虫是一种种类极其丰富的六足动物,与我们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昆虫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包括:甲虫类、蝴蝶类、 蜻蜓类、蚂蚁类、蜜蜂类等。其分类体系已经趋 于成熟。
结语
1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保护昆虫,保护生态环境
昆虫作为一个独特的生物群体,为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保护昆虫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 也能够保护人类的环境和未来。
解剖学
昆虫的身体结构
昆虫的体结构之复杂,令人惊叹。身体结构包括头、 胸和腹三部分,以及头、胸部和腹部内部的器官。
昆虫的器官
昆虫拥有许多独特的器官,包括触角、背部发光器和 蛹等。
繁殖生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昆虫存在不同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 昆虫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通常喜欢温暖、潮湿、充满 植物和食物的地方。
昆虫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昆虫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生灵。
常见的昆虫
蚂蚁
蚂蚁是一种高度组织化和社会化的生物,被认为是非 常成功和适应性强的物种之一。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 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 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
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 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 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 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 ,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预测害虫发生期 知道了一种害虫或1个有效积温
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公式
进行
预测。
•己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时的 日平均温度为20 ℃,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 幼虫。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第三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 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 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 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 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 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 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 、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 ,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 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 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
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 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 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 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 ,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预测害虫发生期 知道了一种害虫或1个有效积温
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公式
进行
预测。
•己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时的 日平均温度为20 ℃,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 幼虫。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第三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 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 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 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 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 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 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 、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 ,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No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
N=K/(T-C)
Image 1.推测昆虫的发生期 2.控制昆虫(天敌)的发育进度
例如,已知粘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3.1 ℃ , 有
效积温为 45.3 日度 , 预测产卵后的平均气温为 20
℃ , 则可计算幼虫孵化期。
N=—TK-C—
=
—4—5.—3 —
20-13.1
=6.56
、迁飞等行为。 如蝶类、蝇类、蚜类等为日出性昆虫;多数蛾类和金龟子等为
夜出性昆虫。
5、风
风直接影响昆虫的迁飞与扩散。 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 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雨
,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以致命打击。
6、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地面上1.5-2.0M气层内的小范围气 候。有时大气候虽不适合,但由于栽培条件、肥 水管理、植被状况的影响,局部小气候却非常适 合,也会使害虫局部严重发生。应引起注意。
(2)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所需天 数与同期内的有效温度的 乘 积是一常数,这一常数称为有效 积温,而这一规律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K=N(T-C)或 N=K/(T-C) C为发育起点温度, T为环境温度, N为完成某虫期发育所需 天数, K为该虫期发育间的有效积温,单位是(度.日)。
3、直接控制害虫
作业:1、环境条件对昆虫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已知小地老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4 ℃,
有效积温为46.64日度,5月8号卵产下时的平均温 度为20 ℃,计算发育天数。
即气温为 20 ℃时粘虫卵将于 6-7d 后孵化。
例如,正在繁殖一批松毛虫赤眼蜂,要求20d后散放成蜂,已知 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 ℃,有效积温为 161.36日度,其培养温度(T)为:
昆虫生态学1ppt课件
N2体液冰点:体温回升后再下降,体液继续结冰 的温度点。
昆虫对温度反应的相关因素
1、昆虫种类: 物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各异。
2、温度变化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温度骤然升降,长时间温度过高或
过低对昆虫不利。
3、季节差异: 非越冬或越夏阶段,昆虫对过低
温度或过高温度的承受力差。
4、发育阶段: 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不同。
例: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幼虫 蛹 13.1 7.7 12.6
成虫 9.0 OC
5、雌雄性别: 有些昆虫对温度的适应雌雄有差
异,尤其雌雄两型现象明显的。
6、生理状态: 体内含水量高,脂肪量较少的状
态更不耐寒。
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 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 这个积累值是一个常数。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应的温湿度 组合能够产生相近的生物效能。这条规律 可以用温湿系数来表示。
温湿系数: 降雨量/积温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温度
P Q=
(T – C) R•H
Q= T
例: 棉蚜在华北地区
当气温不超过25oC, 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
5天的平均温湿系数在 2.5 – 3 之间,
棉蚜将会大量发生。 在此范围之外,蚜量会下降。 (伏蚜除外)
第九讲 昆虫生态学(1)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 规律。
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 土壤结构
生物因素 寄主 天敌 其它生物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降而 有变化。
定温动物:体温保持一定,较少受周围环 相对的 境温度的影响。如鸟、哺乳类。
昆虫对温度反应的相关因素
1、昆虫种类: 物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各异。
2、温度变化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温度骤然升降,长时间温度过高或
过低对昆虫不利。
3、季节差异: 非越冬或越夏阶段,昆虫对过低
温度或过高温度的承受力差。
4、发育阶段: 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不同。
例: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幼虫 蛹 13.1 7.7 12.6
成虫 9.0 OC
5、雌雄性别: 有些昆虫对温度的适应雌雄有差
异,尤其雌雄两型现象明显的。
6、生理状态: 体内含水量高,脂肪量较少的状
态更不耐寒。
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 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 这个积累值是一个常数。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应的温湿度 组合能够产生相近的生物效能。这条规律 可以用温湿系数来表示。
温湿系数: 降雨量/积温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温度
P Q=
(T – C) R•H
Q= T
例: 棉蚜在华北地区
当气温不超过25oC, 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
5天的平均温湿系数在 2.5 – 3 之间,
棉蚜将会大量发生。 在此范围之外,蚜量会下降。 (伏蚜除外)
第九讲 昆虫生态学(1)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 规律。
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 土壤结构
生物因素 寄主 天敌 其它生物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降而 有变化。
定温动物:体温保持一定,较少受周围环 相对的 境温度的影响。如鸟、哺乳类。
园林植物保护任务四 认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事实上是水的问题。
1、水是虫体的组成部分和生命 活动的重要物质与媒介。
2、湿度对昆虫的发育速度、繁 殖力和成活率有明显影响。一般昆 虫的最适空气相对湿度范围是70% -90%。
3、降水对昆虫的发生也有一定 影响。
(三)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昆虫
2、土壤湿度
对土栖昆虫影响较大的是土壤含水 量。一般土栖昆虫要求湿润而通气良好 的土壤条件,土壤过干或淹水都会直接 影响它们的分布、生存、发育和活动。
【任务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详细观测记录主要昆虫的生态
学特性。了解昆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进行害虫测 报、防治和益虫利用的基础。
【任务准备】 一、知识准备(学习资料单1—4) 二、习题(根据资料单1—4的内容完成教材中习题)
任务4 认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任务实施】 一、材料工具
1.材料 蝗虫、天蛾、步甲、蝉、金龟子、蜜 蜂、蝽象、螳螂、蚜虫、夜蛾等。
(六)小气候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也不容 忽视。有时大气候虽不适于某种害 虫的大发生,但由于栽培条件、肥 水管理、植被状况等的影响,往往 造成适于某种害虫发生为害的小环 境(田间气候),也会使害虫局部 严重发生。如黏虫、韭蛆等。
二、土壤因素
1、土壤的温度
不同的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深 度找到所需温度,加上土壤本身的保 护作用,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 良好场所。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土壤温 度的变化,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如 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常作 上下垂直移动。
的。温湿度都处于适宜范围,有利于害虫的发 育和繁殖;温湿度均不适宜时,则害虫受到抑 制;两方面因素中如果有一个适宜,则害虫对 另一个因素的适应力增强。
第一章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6学时)第二节.pptx
离蛹
(1)离蛹:也称裸蛹,触角、 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能自由 活动,如甲虫的蛹。
脱皮(moulting):昆虫虫体长到一定程度, 重新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的现象。
龄期(stadium):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 时间;幼虫每蜕1次皮,增加1龄。
卵 孵化 1龄 脱皮 2龄 脱皮 3龄
脱皮
脱皮 老熟幼虫
成虫
脱皮
羽化
蛹
成虫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2)幼虫的类型
多足型:具3对胸足与多对腹足,如鳞翅目、膜 翅目幼虫。
二、昆虫发生与环境 的关系
(一)非生物因子对 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子对昆 虫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昆 虫的影响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一、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研究昆虫个体发育的基本 规律,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点;昆虫因种类不同, 每个种都有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即昆虫的种性,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2、幼虫期发育
幼虫期(larval phase):幼虫孵化后至化蛹 之前或若虫变为成虫之前的这段时期;幼虫大 量取食,以获得营养,迅速生长发育;对于大 多害虫,幼虫期是主要为害时期,也是防治重 点虫期。
草 蛉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1)生长与蜕皮
孵化(hatching):幼体破卵壳而孵出的过程。
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
3、蛹期发育
化蛹(pupate):完全变态昆 虫的末龄幼虫老熟后,寻找适 当场所,不食不动,缩短身体, 进入预蛹期,并且蜕去最后1次 皮变为蛹(pupa)的过程。
《昆虫与环境保护》课件
保护昆虫的方法
保护栖息地
保药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昆虫的危害。
推行可持续农业
采用可持续农业方法,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保护昆虫的生存环境。
昆虫保护案例研究
1
蜜蜂保护
通过合理管理蜂群和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蜜蜂的数量和健康。
2
蝴蝶保护
保护蝴蝶的栖息地和植物,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繁殖环境。
3
田野调查
通过对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田间调查,了解昆虫受威胁的现状和保护需求。
结论和展望
昆虫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必要举措。我们需要加强合作,采取行动, 以确保昆虫能够继续发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昆虫与环境保护》PPT 课件
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和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本课件将介绍昆虫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昆虫的方法。
昆虫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食物链、传粉、土壤肥力和有害物质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昆虫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的传粉行为也促 进了植物的繁殖。此外,昆虫还帮助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有害物质的分解。
昆虫受威胁的现状
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了昆虫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 和农药使用是主要的威胁因素。
昆虫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昆虫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它们自身的生存,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和人类的福祉。
《农业昆虫学》课件
腐食性
部分农业昆虫以腐烂有机物为 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分 解者的角色。
寄生性
部分农业昆虫寄生于其他生物 体内或卵中,对寄主造成危害
或影响其生长发育。
04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与防治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农作物生长
01
农业昆虫通过啃食、刺吸等方式破坏农作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导致减产。
传播疾病
06 农业昆虫学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
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学为害虫防治提供了 科学依据和方法,通过研究害 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和种群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 策略和控制措施。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害虫防治,是农 业昆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 过研究天敌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利用和保 护天敌资源,实现害虫的可持 续控制。
农业昆虫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农业昆虫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例如,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生物防治等。
此外,为了实现农业昆虫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农 业昆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规律和种群动 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农业昆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 段防治农业昆虫。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种植抗虫品种等农业 措施减少农业昆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 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农业昆虫的数量。
如细菌、真菌等,通过侵染农业昆虫使其 死亡。
第五章 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ppt课件
精品课件
(2)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湿度 越高,发育速率越快。 影响昆虫成虫的存活率,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 较高的相对湿度昆虫的成活率较高。 影响昆虫的繁殖力。 降水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影响昆虫。
精品课件
(3) 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光的强度对昆虫活动或行为影响明显。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的重要因子。
第五章 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精品课件
昆虫在自然界的分布、生长发育和消长规律不仅 取决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与周围环境因素有 着密切联系。了解昆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开展 害虫预测预报和害虫综合防治的基础。
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 态学。构成昆虫生活环境的因素,称生态因素。依其 性质可分为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及人为因 素。
精品课件
气候因素 ✓ 温度、湿度、光、风 等
生物因素 ✓ 食物、昆虫天敌
土壤因素 ✓温度、湿度、理化性质
精品课件
(1)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精品课件
温度对昆虫影响具体表现: 一是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在有效温区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是影响生殖能力。在适宜温区内,温度适宜
时,生殖力大。 三是影响昆虫寿命。温度升高寿命下降。 温度对昆虫的活动范围还有一定的影响。
1. 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
病原生物常会引起昆虫感病而大量死亡。
精品课件
状白 僵 菌 寄 生
白僵菌 寄生状
白僵菌
与绿僵菌
精品课件
白僵菌制剂
细菌 杀虫剂
精品课件
2.捕食性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
(2)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湿度 越高,发育速率越快。 影响昆虫成虫的存活率,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 较高的相对湿度昆虫的成活率较高。 影响昆虫的繁殖力。 降水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影响昆虫。
精品课件
(3) 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光的强度对昆虫活动或行为影响明显。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的重要因子。
第五章 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精品课件
昆虫在自然界的分布、生长发育和消长规律不仅 取决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与周围环境因素有 着密切联系。了解昆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开展 害虫预测预报和害虫综合防治的基础。
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 态学。构成昆虫生活环境的因素,称生态因素。依其 性质可分为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及人为因 素。
精品课件
气候因素 ✓ 温度、湿度、光、风 等
生物因素 ✓ 食物、昆虫天敌
土壤因素 ✓温度、湿度、理化性质
精品课件
(1)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精品课件
温度对昆虫影响具体表现: 一是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在有效温区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是影响生殖能力。在适宜温区内,温度适宜
时,生殖力大。 三是影响昆虫寿命。温度升高寿命下降。 温度对昆虫的活动范围还有一定的影响。
1. 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
病原生物常会引起昆虫感病而大量死亡。
精品课件
状白 僵 菌 寄 生
白僵菌 寄生状
白僵菌
与绿僵菌
精品课件
白僵菌制剂
细菌 杀虫剂
精品课件
2.捕食性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
农业昆虫基础PPT课件
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分完全变态(膜翅
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昆虫)和不完全变态(直翅目、半翅目、
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两类。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又称卵
内发育,是从受精卵至卵孵化为幼虫(又称若虫)的发育期。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口器的昆虫。
知识准备
一、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 昆虫的头部
(2) 头部的附器
① 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由柄节、梗节、鞭节组
成。其类型多种多样,如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等。
② 口器:农林害虫的口器大多为咀嚼式和刺吸式,此外还有虹吸式、舐吸式
、锉吸式等。
知识准备
过程称为羽化。昆虫羽化后的个体发育是其生活史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成虫期
。成虫期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是昆虫的生殖期。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4) 成虫期
① 繁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卵胎生。
其中两性生殖是昆虫生殖的主要方式,而孤雌生殖(家蚕、蚜虫)、多胚生殖(
虫的幼虫有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种类型。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3) 蛹期: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
期。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金龟甲和蜂类)、被蛹(蝶和蛾类)
、围蛹(蝇和虻类)三种类型。
(4) 成虫期: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
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昆虫)和不完全变态(直翅目、半翅目、
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两类。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又称卵
内发育,是从受精卵至卵孵化为幼虫(又称若虫)的发育期。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口器的昆虫。
知识准备
一、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 昆虫的头部
(2) 头部的附器
① 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由柄节、梗节、鞭节组
成。其类型多种多样,如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等。
② 口器:农林害虫的口器大多为咀嚼式和刺吸式,此外还有虹吸式、舐吸式
、锉吸式等。
知识准备
过程称为羽化。昆虫羽化后的个体发育是其生活史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成虫期
。成虫期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是昆虫的生殖期。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4) 成虫期
① 繁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卵胎生。
其中两性生殖是昆虫生殖的主要方式,而孤雌生殖(家蚕、蚜虫)、多胚生殖(
虫的幼虫有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种类型。
知识准备
二、 昆虫一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昆虫的发育
(3) 蛹期: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
期。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金龟甲和蜂类)、被蛹(蝶和蛾类)
、围蛹(蝇和虻类)三种类型。
(4) 成虫期: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因子错综复杂,并综合作用影响昆虫种群的兴衰,其中以气象因素、 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最大。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 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⑴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活直接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度高发育快,环境温度低发育慢。昆虫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一 定范围的,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要求的范围是在8-40℃之间, 称之为有效温度区。当然还有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 在22-3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就停止发育,过低就会死亡;反 之,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其发育速度放慢,过高则引起死亡。使 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一般而言,温度直接 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昆虫 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地理上的分布。
有效积温公式是:
K NT K N (T T0 ) N K /(T T0 )
K——常量;N——发育天数(d);T——平均温度℃;T 0 ——发育
起点温度。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 律(有效积温法则)。
法则应用的几个方面
发育速率(V):昆虫完成某一个发育阶段 Nhomakorabea需时间的倒数。
世代数 K1 18734 K2 458
每年发生4代
三、预测害虫发生期 知道了一种害虫或1个有效积温
N K
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T公 式C
进行
预测。
己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时的日 平均温度为20 ℃,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幼 虫。
代入公式,即
T16.3161.0342.38℃ 12
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
五、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如果当地全年的有效积温总和不能满足某种昆 虫完成世代所需有效积温,此地就不能发生这 种昆虫。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①对于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 ②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总是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有差
别; ③昆虫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
N 84 7.3(d) 208.5
四、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人工繁殖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
式
T K计算C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
温度来控制寄N生蜂的发育速率,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 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才能按时 出蜂?
将计算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代入19 ℃条件下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 蠖卵期的有效积温: K=8×(19-8.5)=84(日度)
二、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 代数
世代数 某 某虫 1地 年1完 代 的成 所 总需 有的 效(有 (积 日 日 效 温 度 )度 )积 总 K K12温 和
己测知槐尺蠖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8日度(K),某年4-8月(槐 尺蠖活动期)在北京高于9.5 ℃(槐尺蠖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的平均值)的 有效积温总和为1873日度(K1),即可推算出该虫在北京每年发生的世代 数: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 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 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
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 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 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 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 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因为①=②=K,得N1(T1-T0)=N2(T2-T0),即
T0
N2T2 N2
N1T1 N1
将计算所得C值代入原式即可求得K。
槐尺蠖的卵在27.2℃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19 ℃条件下,经 8天孵出幼虫,则代入积温公式,得槐尺蠖卵期发育起点温度:
T 0818 9 4 4 .5 .5 2.2 72 3.5 .6 98.5℃
植物保护技术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 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 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 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 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 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 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 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 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V=1/N
一、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
发育起点T0可以由实验求得:将一种昆虫或某一虫期置于两种不同温度条件 下饲养,观察其发育所需时间,设两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完成发育所需时 间为N1和N2,根据K=N(T-T0),产生联立式: 第1种温度条件下: K=N1(T1-T0)………………………………………① 第2种温度条件下: K=N2(T2-T0)………………………………………②
⑵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 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 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 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 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 应减去发育起点“T0”。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 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⑴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活直接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度高发育快,环境温度低发育慢。昆虫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一 定范围的,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要求的范围是在8-40℃之间, 称之为有效温度区。当然还有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 在22-3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就停止发育,过低就会死亡;反 之,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其发育速度放慢,过高则引起死亡。使 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一般而言,温度直接 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昆虫 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地理上的分布。
有效积温公式是:
K NT K N (T T0 ) N K /(T T0 )
K——常量;N——发育天数(d);T——平均温度℃;T 0 ——发育
起点温度。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 律(有效积温法则)。
法则应用的几个方面
发育速率(V):昆虫完成某一个发育阶段 Nhomakorabea需时间的倒数。
世代数 K1 18734 K2 458
每年发生4代
三、预测害虫发生期 知道了一种害虫或1个有效积温
N K
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T公 式C
进行
预测。
己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时的日 平均温度为20 ℃,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幼 虫。
代入公式,即
T16.3161.0342.38℃ 12
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
五、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如果当地全年的有效积温总和不能满足某种昆 虫完成世代所需有效积温,此地就不能发生这 种昆虫。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①对于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 ②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总是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有差
别; ③昆虫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
N 84 7.3(d) 208.5
四、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人工繁殖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
式
T K计算C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
温度来控制寄N生蜂的发育速率,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 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才能按时 出蜂?
将计算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代入19 ℃条件下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 蠖卵期的有效积温: K=8×(19-8.5)=84(日度)
二、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 代数
世代数 某 某虫 1地 年1完 代 的成 所 总需 有的 效(有 (积 日 日 效 温 度 )度 )积 总 K K12温 和
己测知槐尺蠖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8日度(K),某年4-8月(槐 尺蠖活动期)在北京高于9.5 ℃(槐尺蠖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的平均值)的 有效积温总和为1873日度(K1),即可推算出该虫在北京每年发生的世代 数: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 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 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
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 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 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 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 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因为①=②=K,得N1(T1-T0)=N2(T2-T0),即
T0
N2T2 N2
N1T1 N1
将计算所得C值代入原式即可求得K。
槐尺蠖的卵在27.2℃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19 ℃条件下,经 8天孵出幼虫,则代入积温公式,得槐尺蠖卵期发育起点温度:
T 0818 9 4 4 .5 .5 2.2 72 3.5 .6 98.5℃
植物保护技术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 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 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 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 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 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 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 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 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V=1/N
一、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
发育起点T0可以由实验求得:将一种昆虫或某一虫期置于两种不同温度条件 下饲养,观察其发育所需时间,设两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完成发育所需时 间为N1和N2,根据K=N(T-T0),产生联立式: 第1种温度条件下: K=N1(T1-T0)………………………………………① 第2种温度条件下: K=N2(T2-T0)………………………………………②
⑵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 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 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 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 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 应减去发育起点“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