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三)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核心知识点背多分必修三知识点→调节题模块→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一种细胞可能生活在一种或多种细胞外液中。
如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下图。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三种细胞外液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三类非内环境的物质:(1)体外特有的:消化酶、泪液、汗液等;(2)细胞内特有的:血红蛋白、呼吸酶、DNA等;(3)人体不能吸收的:纤维素、淀粉、麦芽糖等。
7.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8.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9.血浆的PH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含有酸碱缓冲物质HCO3-、HPO42-。
10.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调节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13.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14.神经元结构:树突+胞体+轴突。
髓鞘包裹轴突构成神经纤维。
15.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导。
注意:若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为单向。
17.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见右图→1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成因:K +外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19.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成因:Na +内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20.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结构为突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长句问答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腐乳、泡菜、果酒、果醋的制作,主要用到了哪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细胞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腐乳制作原理(反应式):。
制作腐乳时,让豆腐块长毛的目的是:。
加盐腌制豆腐块的目的是:。
3.泡菜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制作泡菜配制的盐水质量分数为:,浓度太低,则制作泡菜时,盐水为什么煮沸后冷却?蔬菜装坛时,装八层满,原因是:。
在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中补充水?。
腌制时乳酸的含量变化为;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泡菜腌制过程中,杂菌逐渐减少的原因有。
4.果酒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发酵温度是清洗葡萄时,应该先除去枝梗还是先冲洗葡萄?,为什么?将葡萄榨汁装入发酵瓶,为什么要留1/3的空间?发酵过程中,每12小时松开瓶盖1次,原因是:。
松盖排气后及时拧紧瓶盖,目的是:。
酒精发酵旺盛时,其他杂菌一般难以存活,原因是。
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酒精如何鉴定?。
5.果醋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果酒制作完成后如何做进行果醋的制作?。
果醋制作的温度和气体条件与果酒制作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发酵工程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1.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发酵过程的重要基础)是什么?。
按物理性质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分离鉴定微生物一般用培养基,工业生产一般用培养基。
按功能来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在培养基中加刚果红可以鉴别菌。
按成分来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工业生产一般用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此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及O2的需求。
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培养霉菌时,PH调至;培养细菌时,PH调至。
牛肉膏、蛋白胨都能为微生物提供,牛肉膏还能提供。
3.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主要包括4.消毒是指,无菌操作时,一般对什么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有什么优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必修三)1. 体内的液体环境等同于内环境吗?为什么?提示:不等同。
体内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为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下图为内环境组成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图中结构2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2)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的渗透压发生何种变化?提示: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血浆)的渗透压下降。
4.经测量,某人的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 ℃,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此人的体温在24h内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5.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是在什么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的?提示: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6.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与激素c具有协同作用的是什么激素?提示:肾上腺素。
(3)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7.强化体温调节中的“三、二、一”8.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9.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
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高中生物,可以说是把握了高中生物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高中生物,可以说是把握了高中生物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盼望能关心到您。
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学问点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0.9% 的NaCl。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放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汲取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帮助集中,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突起树突轴突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生命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世界的各种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一课,是固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生命机能、环保生态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文就简单地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四个部分。
其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
1.2 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运输及排泄等过程。
其中酶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1.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有丝分裂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第二章组织器官及其功能2.1 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组织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结合而成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充分体现了细胞分工协作的原则。
2.2 器官的构造及其功能: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血管、肝、胃、肺等。
不同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不同,互相协同作用,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人体调节与控制3.1 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分泌调节的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
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开花结果、休眠等生理过程。
3.2 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负责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3.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一种机制,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四章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汇总
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1、拉马克的核心观点?2、什么是自然选择?3、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4、先变异后选择还是选择导致变异?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第二节第一课时1、什么是种群?2、种群的特点?3、什么是基因库?4、什么是基因频率?什么是基因型频率?5、理想种群的特点?6、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换算公式(哈代温伯格定律)?7、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8、可遗传变异包括?9、突变包括?10、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11、进化的实质?12、谁决定进化的方向?13、接受自然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第二节第二课时1、什么是物种?2、什么是隔离?3、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4、隔离的意义?5、新物种形成的标志?6、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有隔离?7、进化一定形成了新物种?8、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9、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第二节第三课时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2、收割理论?3、捕食者存在的意义?4、什么是共同进化?5、生物多样性的内容?6、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必修三第一章1、体液?组成?2、细胞外液又称为?3、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4、血浆的特殊之处?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6、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7、血浆渗透压靠什么维持?8、血浆pH范围?维持酸碱度的离子?9、细胞外液的温度?10、内环境的意义?11、内环境的发展历史?12、目前认为的调节机制?第二章第一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结构基础?3、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4、什么是效应器?5、怎么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6、兴奋又被称为什么?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何特点?8、两种电位。
产生原因?电荷分布?9、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否消耗能量?10、兴奋时产生的电流叫什么名字?膜内流向?11、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还是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什么结构传递?具体结构?13、在突触上,信号是如何转变的?14、化学信号指的是?储存在?分泌方式?跨几层膜?与什么结合?1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原因?16、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脊髓的功能?17、人脑的高级功能?特有的高级功能?18、长期记忆与什么有关?第二节1、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谁分泌的?作用于什么器官?2、什么是激素调节?3、常见的腺体和分泌的激素?4、举例说明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5、正常血糖的浓度范围?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7、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谁分泌的?简述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在人体中,存在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
细胞外液约占1/3,包括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蛋白质(如血浆蛋白)、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和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维生素等。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而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尿的产生和尿液的形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在高中的学习中,生物学科是重点,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比重,那么你想知道自己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掌握了多少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篇1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1、过程2、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记忆网络图解1.1细胞生活的环境核心考点背记1.1.1人的体液及组成1.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
这里的“外”是相对于“细胞内”而含的,相对于整个生物体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
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3.细胞外液三种组成的比较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注意:(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血浆: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1.1.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2)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等。
(3)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维持在?之间,变化很小,从而保证了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1.1.3@1.1.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
(2)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2CO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综合提升】1.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液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分析如下:(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
(2)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强,从而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促使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
(3)淋巴循环受阻: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最终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进人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5)代谢废物积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液增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核心考点背记1.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实例分析——-人的体温及其变化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变化: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始终接近37℃。
年龄影响体温:随着年龄增长,体温逐渐降低。
(性别影响体温:女性一般比男性体温高。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 ℃。
2.稳态的内容pH:-(1)理化性质温度:37℃渗透压:770kPa(37℃时)(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
3.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由神经系统参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激素、CO2、H+等)对机体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参与。
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主要由免疫系统参与。
2.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
1.2.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5)内环境稳态失调时,机体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1.2.4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的实例【实验与探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有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障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3-、HPO42-等)有关。
?(2)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3)实验步骤注意:》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④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
⑤绘制pH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
(4)绘出各试管的pH变化曲线(5)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记忆网络图解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核心考点背记2.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也无效应传入神经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也无效应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既无感觉也无效应.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对内外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只有感觉无效应注意:(1)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发生,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发生。
(2)据图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时,可以根据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分析。
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分别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
、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区别形成过程先天具有的<后天形成的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联系永久性的(固定的)#暂时性的(可变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1.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神经冲动的产生:―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准导形式:局部电流。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神经元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等,膜内K+浓度髙,膜外Na+浓度高。
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上广通道开放,使其有一种向膜外被动扩散的趋势,而膜内的负离子则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使内流超过了K+外流,于是形成细胞膜“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Na+- K+泵,细胞排钠保钾,再恢复到静息电位。
2.1.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图解(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于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
(3)递质释放后,可专一性地被突触膜上的特异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重新转化为电信号)。
2.1.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中枢主要功能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还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语言、大脑皮层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脑干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控制生物节律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1.5 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主要功能区分布图损伤区功能障碍症障碍症特征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W区失写症,书写、绘图能力V区失读症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权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S区运动性失语症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能讲话【规律方法】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人,传出神经传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兴奋传递方向:→。
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八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人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2.2通过激素的调节核心考点背记2.2.1 激素调节的发现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引起胰腺分泌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