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刘新红 戢妍丽 姚丽颖 ( 唐山市中建二局医院,河北 唐山 064000)
〔摘 要〕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9 年 6 月至 2012 年 3 月收集该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4 例 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 124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分析其关联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RBC 聚集 指数升高,RBC 变形能力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观察组 TC、LDL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 TG、HDL 水平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受试者综合做相关性分析,血浆黏度指数与 TC 呈正相关( r = 2. 637,P = 0. 000) ,与 LDL 呈正相关( r = 1. 521,P = 0. 002) ; 与 TG、 HDL 无明显相关性; RBC 聚集指数与 TC 呈正相关( r = 3. 321,P = 0. 001) ,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 RBC 变形能力与 TC 呈负相关( r = - 0. 453,P = 0. 013) ,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作为血脂对循环影响的亚微观表现,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监 测指标指导临床诊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由患者本人签 署知情同意书,在 2009 年 6 月至 2012 年 3 月收集我院确诊的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4 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 124 例作为 对照组。观察组 124 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 经头颅 CT 确诊) 41 例,脑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脑多普勒血流检查确 诊) 40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诊断标准为至少一支主要动脉狭窄超过 75% ) 43 例,其中男 74 例,女 50 例; 年龄 49 ~ 82〔平均( 59. 7 ± 14. 6) 〕岁。最近 2 w 内 服用过降脂类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对照组男 72 例,女 52 例; 年龄 48 ~ 83〔平均( 58. 4 ± 12. 6) 〕岁。两组的年龄、性别 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P > 0. 05) 。 1. 2 检测 方 法 所 有 受 试 者 均 在 清 晨 空 腹 抽 取 肘 静 脉 血 3 ml,2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 后,取上层血清检测血脂水平〔总 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C)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TC > 5. 85 mmol / L 和 / 或 TG > 1. 70 mmol / L。同时另抽取 2 ml 静脉 血,4 h( 室温下) 内检测血 浆 黏 度、红 细 胞 ( RBC) 聚 集 指 数、 RBC 变形能力等血液流变学指标。MEN-C100A 全自动血液流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预防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预防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预防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资料与方法2008 ~ 2009 年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82 例,血流变检测仪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感染、血液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血压控制良好( 全天平均收缩压≤ 130mmHg,平均舒张压≤85mmHg) ,男 58 例,女 24 例,年龄 65 ~82 岁,平均 72 岁。

其中清晨 5 ~ 9 时平均收缩压≥140mmHg 或平均舒张压≥90mmHg 患者 46 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组,男 35 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 73 岁; 清晨平均血压< 140/90mmHg 的患者 36 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组,男 23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 71 岁。

患者诊断均符合 2005 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中的诊断标准。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全天平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 BR - 102动态血压监测仪,采用间歇性测量,测量时间为上午 8: 00 ~ 10: 00 至次日上午 7:59 ~ 9: 59。

24 小时内每 30 分钟测量血压,6: 00 ~8: 59为清晨时间段,动态血压24 小时有效读数≥80% 。

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 LG - R80 血粘度计,纤维蛋白原由 C - 2000 血凝仪检测,血细胞比容由 SysmexXT 1800i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沉用魏氏法检测。

采血均于清晨空腹用专用真空采血管按照规范采集,所有操作符合实验室质量标准。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用 t 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与清晨血压正常组相比,清晨血压升高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5) ; 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下降( P <0. 05) ,其他检测指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的特性及其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学科。

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性等。

这些参数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血液粘度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

通过研究血液粘度的改变,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不同的粘度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其次,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肺炎等会引起血液粘度的改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和微循环灌注异常。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这些疾病,提高疗效和预后。

此外,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还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肿瘤是血液流变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参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参数,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最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会导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变。

通过研究这些改变,可以早期诊断和干预血液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的来说,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病等,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疾病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为发展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血流变分析仪研究发现血脂代谢紊乱,尤其是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是AS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HCY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心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已有高黏滞血症倾向。

本文分别检测了46例冠心病患者、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浓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探讨其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冠心病组共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50~76岁,平均(66±5)岁。

原发性高血压组共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50~73岁,平均(61±9)岁;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和肿瘤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健康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8~65岁,平均(53±4)岁。

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无心血管病史和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1.2 检测方法HCY浓度测定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BAYER ACS180:SE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重庆大学生产的FASCO-3010A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测定。

3组样本均采清晨空腹血,2 h内完成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各项数值均以x±s表示,检测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2.1 心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浓度的变化冠心病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6.9±7.8)μmol/L与(14.8±6.9)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9.5±4.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两组血清HCY浓度异常率分别达45%和38%,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

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

阻抗法
总结词
利用电学原理测量血液的电阻抗值,评估血液的流变特性。
详细描述
阻抗法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的电阻抗值,可以评估血液的黏稠度和流动性。这种方法具 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常规检查。
03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应 用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检测 到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 能力等指标,有助于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风险。
预测冠心病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 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风 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 据。
评估脑卒中风险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卒中 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查相 关指标,可以评估脑卒中 的风险。
诊断血栓性疾病
诊断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深静脉血 栓,通过检测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流 变学参数。
诊断动脉血栓
仪器精度要求高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 NhomakorabeaVS
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
血液流变学检查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 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06
未来展望
加强血液流变学研究
深入研究血液流变学机制
进一步探索血液流变学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概念
血液流变学主要探讨血液的流动 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等 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疾病之间 的关系。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意义
01
02
03
预测疾病风险
通过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 检测,可以预测某些疾病 的风险,如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指导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OX—LDL和血液流变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心血管疾病患者OX—LDL和血液流变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44 03, Chi a 30 n
[ sr c] Obet e Toe po ec a g so ls xdzd lw。 e st io r ti ( —DL n a a — Abta t jci v x lr h n e fp a mao iie o n iyl p o en OX— d p L )a d p r me —
w a e s r d. Thec r lton a l ss wa e f r e Re u t The p a m aO X— sm a u e or ea i na y i s p r o m d. s ls ls LD L e eli lv n CH D r g oup w a gh— shi
中图分类号 :4 61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9 5 ( 0 7 0 —6 —2 1 7 —4 5 2 0 ) 42 70
Reato s p b t e xdie o d nst i p o en e e nd p a e e so e o h oo y i o o r ar s a e l in hi e we n o i z d Iw- e iy lpo r t i lv la ar m tr f h m r e lg n c r na y he tdie s
t r fhe e so mor olgy, a elast ea i ns i t he o sw l her lto h p be wee h n t em n c r na y he r s a e M eho s The pls aO X— i o o r a tdie s . t d am
e i n f a ty t a h t i o t o r u e l y c n r l ( < 0 5 . Th i e e c s we e sg i c n n wh l r s i c n l h n t a n c n r lg o p h a t o t o s P g i h .0 ) e df rn e r inf a ti oe f i bo dvso i l o ic st y,e y h o y ea g e a i n i d x r t r c t i i i n e n C e o ma i n i d x, l o ic st r t r c t g r g t e ,e y h o y erg d t i d x a d RB d f r t e b o d v s o iy o n y o n b t e h r u s( e we n t e2 g o p P< 0 0 ) Th ls . 5. e p a ma OX- DL lv lwa o ii ey c r e a i e t b o m a p r me e s o L e e s p st l o r l t O a n r l a a t r f v v h mo h o o y C n ls o Th b o ma i ft e OX— DL lv l n h e r e lg a a t r y b s o i e r e lg . o c u in ea n r l yo h t L e e s a d t e h mo h o o y p r me e sma e a s c—

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床对 这 门新 兴 学科 的 了解 与认识 及 临床 应 用还 不 够深入 。 因此 , 需要进 一步开展 对其深入研 究 , 大 临床 应用 。 扩 血液流 变 学, 就是在 宏观 、 观与 亚微观 水平上研 究血 液 的 细胞 成分 和血 浆的 变形 与流动 特 性 , 微 以及 与血 液
血液流变学临床常做 的指标有:1奎血粘度( hlb o s sy WB , ,2血浆粘度(l m ioi () w o l dv c i , V 曲) ( ) e o i t o p s a s s a vc . t, v, )( ) 清粘 度 (e i oi ,s ,4 红 细胞 比积 ( 积 ,e of ,H T c) ( ) 沉 ( S , y P p ,3血 s ̄m v csy V) ( ) s t 压 hm ̄ ct C ,H t,5 血 i E R) () 6 红细胞 变形 能力 ( 变形性 或刚性 )聚集・ () 细胞膜 微 粘度 ,8 血 液触 变性 ,9血 小板 的粘 附性 、 集・ 、 l 7红 生, () () 聚 l 生 及凝 血 因子释 放 功能 ,1) 血与 纤溶 ,1) 外血 栓 形成 和血栓 弹力等 , 有各 种血 细胞 流 变・ 细胞 因子、 (O 凝 (1体 还 l 生、 炎 症介 质等 。 而临床血 液流 变 学基本 指标或核 心指 标 主要 是 四 项 : 即血液 粘度 、 浆粘 度 、 细胞 压积 及血 浆 纤 堆 血 血
2 血液流变 学 的分类【 ・J " l l
血液 流变 学分为宏观血 液 流 变 学 ( c hma el y 与微 观 血 液 流 变学 ( i e rel y 。 宏观 血 液流 mam e r oo ) h g mc mo o g ) mh h o 变学将血液 作 为连续介质 , 究血 液与 血浆的 宏观 流 变性 质 , 研 即剪切 率 (ha t)剪切应 力 (ha rs) 粘度 serr e、 a serses与 t (ioi ) 关 系. vs sy 的 c t 以及 血 管壁 上剪切 应力分 布等 。 微观血 液 流变 学别研 究血 液 内部微 观结构 与血 液 流 变性 的关 系, 即寻找血液 或血 管 中分 子结构 、 体 结构或 胶 细胞结构与流动的变形之 问的关 系。现 夸微观血液 流变学又分为细胞流 变学(e u r hd g ) cl l e oy 和分子流变学 Iar ( l ua tel y。细胞 流 变学是 在 细胞 水平上研 究血 液流 变性 质 , mo cl o g) e rh o 主要 包括红 细胞 变形 、 细胞聚 集 、 细胞 红 红 表 面 电荷 , 白细胞 流 变性 质 以及 血 小板 流 变性 质等 。 分子血 液 流变 学( l ua e oho g ) mo cl hm rel y则从 分子 水平研 究血液 成 分的流 变特性 , e r o 包括 血浆蛋 白成分 对血浆 和血 液粘度 的影 响 . 离子 与红细胞膜 蛋 白之 间的相 互作用 , 钙 选择 素 ( cn 与结合 素 ( t n对 白细胞 粘 附作 s t) de i ie ) n 用的影响 等 。 3 血液流变 学检 测指标 及其测 定【 ,】 11 23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粘度: 反映血液的 流动性和粘 滞性
血液流变学 参数:包括 红细胞变形 指数、血小 板聚集指数、 血液粘度指 数等,反映 血液的流变 学特性。
01
02
03
04
2
疾病诊断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多种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如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
标准化的挑战:不 同检测方法和仪器 之间的差异
标准化的进展: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等机构正 在积极推进检测结果 标准化工作
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结合
检测结果与临床 症状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疾病 诊断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治疗 方案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预后 评估的关联分析
红细胞聚集指数检 测:通过测量红细 胞在红细胞聚集指 数仪中的聚集程度, 计算红细胞聚集指 数。
血小板聚集指数检 测:通过测量结果分析
红细胞变形 能力:反映 红细胞在血 管中的流动 性
血小板聚集 能力:反映 血小板在血 液中的聚集 程度
检测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检测精度提高:采用更先
02 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
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速度加快:采用快速
04 检测方法,缩短检测时间,
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检测结果标准化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标准化的意义:提 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比性
标准化的方法:制 定统一的检测方法 和标准
01
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液样 本的采集、处理、保存等
02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如药物、饮食、运动等

血液流变学检验与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流变学检验与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流变学检验与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在临床心内科疾病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心内科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液实施不用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的血液性质,为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16-02血液流变学是指人体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会随着血液成分的变化而变化,临床通常会以血液流变学检验作为相关病症的诊治依据,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1]。

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包括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可以全面的解释血液与血管之间的作用、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心内科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为(50.2±1.3)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6±2.5)年;其中肺心病患者15例,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18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患者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病情组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检验流程实施检验操作,观察组采用北京众驰ZL4500型标准的血液流变学检验流程实施血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

标准血液流变学检验操作方法如下:1.2.1采集标本血液标本采集前12h禁食动物脂类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的心态,且禁止服用对血液流动有影响的药物,比如维生素K、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采血应避开女性患者月经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探析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探析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探析目的探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血液流变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分析其与血栓性性疾病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同时随机选取临床确诊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72例,为方便记录,将以上两组列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

重点记录观察两组的血流变指标和脂蛋白a等各血脂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

在全血粘度、全血还原指数、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在血沉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类似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标签:心脑血管;血流变指标;血脂水平临床上认为,血液流变指数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出现的重要参考,预示着当事人疾病病程的开始。

因此定期对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进行预报,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临床界对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二者间的关联度角度出发研究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笔者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心脑血管科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实验组),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3+7.6岁。

脑梗死32例,心肌梗死40例。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03T09:24:37.542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1期作者:申智梅[导读] 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申智梅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

对2组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

结论:血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血流变检测;血栓性疾病;应用血栓性疾病在发病初期无任何的表现,一旦产生临床症状时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因此,为确保血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效果,要在早期进行准确诊断[1]。

相关研究说明,血流变检测能揭示人体血液内有形成分流动性与变化规律,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等参数综合反映了血液流变学特点,同时客观说明了血液粘滞度,科学检测这部分指标可最大程度预防血栓性疾病。

基于此,为了检验这一指标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

研究组年龄50-78岁;平均(65.72±5.44)岁。

对照组年龄48-80岁,平均(65.49±5.29)岁。

2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抽取所有研究对象5mL的静脉空腹血,采集至肝素抗凝真空管;采用众驰伟业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型号为ZL6000)及其相关配套试剂,检测指标为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体力学性质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特性的学科,对于促进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血液是心脏通过血管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液体载体,其黏度、凝血性和流变性是决定血流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血液黏度受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变形性的影响,而血浆黏度则受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因素影响。

此外,血液凝血性和凝聚性对血流动力学也有着重要影响,如血栓形成可能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液流变学研究了血流动力学特性与血液黏度、凝血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凝血时间、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参数,可以评估血流状态、判断动脉疾病的程度和临床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血液流变学可以评估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检测血液黏度、凝血功能等指标,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临床信息,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介入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血液疾病监测与治疗血液流变学在贫血、血栓症、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液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对于患有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评估血液流变学参数,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病情发展情况,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 临床手术指导血液流变学在临床手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心脏手术、血管介入治疗等操作中,血液流变学参数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术中患者的血流状态,预防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血栓形成、栓塞等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三、血液流变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探析【摘要】目的探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血液流变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分析其与血栓性性疾病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同时随机选取临床确诊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72例,为方便记录,将以上两组列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

重点记录观察两组的血流变指标和脂蛋白a等各血脂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

在全血粘度、全血还原指数、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在血沉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类似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关键词】心脑血管;血流变指标;血脂水平【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6-01临床上认为,血液流变指数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出现的重要参考,预示着当事人疾病病程的开始。

因此定期对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进行预报,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临床界对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二者间的关联度角度出发研究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笔者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心脑血管科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实验组),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3+7.6岁。

心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

心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

心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1 预防控制风险因素
如不吸烟、保持健康体重和规律锻炼。
3 定期体检
与医生进行定期检查和咨询。2 早期识别并治疗及早发现病症并采取必要的治疗。
总结和展望
通过了解心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 病,提高生活质量。
黏稠度检测
了解血液的黏稠度水平,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黏度。
红细胞变形能力测量
通过流变仪或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变形性。
血小板聚集性检测
使用血小板聚集测试来评估血液的凝聚能力。
血液流变改善的方法和措施
1
饮食
摄入富含纤维、低盐和低脂肪的健康饮食。
2
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
3
药物治疗
从抗凝药物到抗血小板药物等。
红细胞变形能力
关键参数,影响血管阻力和血 液供氧。
血小板聚集性
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有关。
心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的关系
1 黏稠度与血压
黏稠度增高可导致血压升高。
2 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管疾病
受损会影响血管弹性并加重疾病发展。
3 血小板聚集与血栓风险
影响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
血液流变指标的意义和检测方法
心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
快来探索心脑血管病和血液流变之间的关联。了解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和 血液流变在其中的作用。
心脑血管病的定义和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 衰竭。
脑血管疾病
如中风和脑血栓。
其他相关病症
如动脉瘤和心律失常。
血液流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血液黏稠度
影响血液流动性和心脏工作负 荷。

血管流动研究报告

血管流动研究报告

血管流动研究报告血管流动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血管流动的特性和机制,我们开展了一项血管流动的实验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体外血管模型和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血管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和数值模拟。

下面将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种仿真血管模型,模拟真实的血管结构和组织特性。

这个模型由柔软的塑料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流动性。

模型上的血管通道通过微细制造技术制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我们通过观察人体血管的图像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尺寸和几何形状,以使其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

接下来,我们使用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我们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建立了血液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程序对血管模型进行了仿真。

通过调整参数和初始条件,我们模拟了不同流速和流量的血管流动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和分析。

最后,我们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了血管流动的一些重要特性和参数。

例如,我们测量和计算了血管中的平均速度、流速分布、壁面粘附力等。

通过对这些特性和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血管流动的机制和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流动的速度和流速分布是非常复杂的。

血液在血管中呈现出多层次的流动状态,存在不同量级和方向的速度分量。

此外,血管壁面的粘附力对血液流动也有很大影响。

我们还观察到,在某些情况下,血液流动会形成涡流和涡旋,增加了流动的混沌性和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次血管流动研究通过仿真模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血管流动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定量研究。

我们得到了血管流动的一些重要特性和参数,进一步深化了对血管流动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生物流体力学的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本次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例如血液的非牛顿性、血管的扩张和收缩等因素未能完全考虑进来。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验和模拟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血管流动信息。

浅析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措施

浅析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措施

浅析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措施发表时间:2019-05-07T10:28:27.42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李建格[导读]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人体的血液和血液中所包含的各组成成分的流动、变形的科学。

河北高阳县中医医院李建格摘要:血液流变学是研究人体的血液和血液中所包含的各组成成分的流动、变形的科学。

血液流变学检验在如今的临川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可以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一些疾病的发现,发展等可以提供一些预见性资料。

本文对血液流变学检验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血液流变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血液流变学从进入我国以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血液流变学检验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与临床上许多疾病病症有关,也使得很多疾病可以被更好的发现和进行疾病的预测。

目前来看,血液流变学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也被列为了中老年人群进行体检的常规项。

1血液流变学概述1.1.研究内容和涉及范围从研究角度来看,血液流变学检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血液的粘度、血细胞的流变性、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造成的影响。

但是从研究领域看,其主要的内容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血液流变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发病机制的判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对一些疾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上的血液流变学检验和微观的血液流变学检验。

其中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属于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的重要指标。

1.2.仪器的使用及养护为了防止因为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仪器不同而造成的结果误差,在检测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对样品加样、混匀等操作可以自动进行的同一种型号的仪器。

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是血液动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部的流动特性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定量和定性地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来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变形和变化,为临床提供脉管流畅度的参考,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是血液,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约45%~50%。

血液的流变性是指与血液流动有关的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如黏度、粘滞度、变形能力和弹性等。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粘度、变形和聚集性对血液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红细胞应力变形能力对血管通透性和血流阻力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血液病、肿瘤等领域,这些疾病中,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疾病的关系十分紧密。

例如,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粘度增大,这些都会导致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动减慢,从而使心脏的供氧能力降低,引起严重的心肌缺氧。

此时,单纯的血清生化指标不能反映出较为直观的效果,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患者微循环情况,进一步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

另外,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病,与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有关,而血液流变学可以通过评估这些参数来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肝病如肝硬化、肝癌,常常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流供应情况,更好地进行肝脏的移植手术,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总之,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深入研究血液流变学,更好地应用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学探讨

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学探讨

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学探讨以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学探讨为题,本文将介绍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流变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物理性质和流动特性的学科,主要包括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聚集性等指标。

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至关重要,任何疾病或病理状态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异常。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血液在流动中的阻力大小。

血液黏度的测定可以通过传统的旋转式黏度计或新一代的微流变仪来完成。

旋转式黏度计通过测量旋转圆筒内的黏度液体受到的阻力来确定血液的黏度。

微流变仪则利用微流控芯片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微小流道中的压力差来计算血液黏度。

血液黏度的增加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而降低的血液黏度则常见于贫血等疾病。

红细胞变形能力是血液流变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红细胞在血管中变形和通过微小血管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可以通过滑板法、旋转法和滤泡法等方法来进行。

滑板法是将血液滴在玻璃滑板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变形情况;旋转法则是将血液放置在旋转圆筒内,通过旋转圆筒观察红细胞的变形情况;滤泡法则是将血液通过一系列的滤泡,观察红细胞通过滤泡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常见于贫血、高黏滞血症等疾病。

红细胞聚集性是指红细胞在血管中互相结合成团或堆积的倾向。

红细胞聚集性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黏度计、滑板法和显微镜等方法来进行。

血液黏度计通过测量血液在不同切变速率下的黏度来间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情况;滑板法通过观察血液在滑板上流动的形态来判断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显微镜则可以直接观察红细胞聚集的情况。

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加常见于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血液流变学的检验方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定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红细胞聚集性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和评估各种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血液流变学测定对心脑血管病的初步探讨

血液流变学测定对心脑血管病的初步探讨

血液流变学测定对心脑血管病的初步探讨
焦明仓;张雪萍;闫胜利;董梅芍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7(004)006
【摘要】@@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科学数据.因此,受到临床重视.本文通过对1 57例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431)
【作者】焦明仓;张雪萍;闫胜利;董梅芍
【作者单位】芮城县中医医院,044600;芮城县中医医院,044600;芮城县中医医院,044600;芮城县中医医院,044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绝经后妇女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增加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 [J], 吴杰;吴洪飞;戴燕芳;李斌;马文雄
2.心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测定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J], 刘林武
3.115例健康老年前期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测定的对比分析 [J], 孙家祥
4.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关系初步探讨 [J], 林锦祥;沈敏海
5.延安市女性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测定分析 [J], 王廷慧;杨源芳;蒲立群;欧州罗;叶向前;霍满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流变学检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血流变分析仪高血压中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目前已表明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通过药物的干预也进一步证明它的作用。

本文就近几年在此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关于二者的关系,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

张荣芳等对18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和102例健康老人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8项指标中除Hct和Hct+nb外,其余几项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证明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密切的关系。

路影等就164例老年冠心病颊叩难 毫鞅溲П浠 ?00例健康老人比较,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明显的,尤其是全血低切黏度最严重,而且冠心病越严重,血液流变学改变越明显。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老人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查不适于冠心病的诊断,但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对治疗指导和宏观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学文对5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也表明与正常值相比显著升高,尤其是全血黏度。

李全珍对59例冠心病患者和31例健康组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差异,前者全血黏度特别是低切变率全血比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和血液凝固性均明显增强,呈高凝状态,表现为高黏滞血症。

陈少华等对77例高血压患者、135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流变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纤维蛋白原等均大于或高于正常人,提示血压与全血黏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全血黏度的增加对舒张压的影响要比对收缩压的影响大。

全血黏度增加促进了高血压患者中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大量研究证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与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相关的几个因素
2.1 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少。

申红等对30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同时检测了微量元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均比对照组高,而且Zn、Mg水平比对照组低,都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能与微量元素有关。

王冬国等对134例冠心病和60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钙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相比冠心病患者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等有显著增高,血清钙浓度却显著下降,提示血清钙浓度与血液黏度等指标有密切关系。

目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还在进一步探讨中。

2.2 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吴海琴等采用核孔滤筛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Index of
filt ration,IF)进行测定,并与1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患者红、白细胞的I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提示红细胞及白细胞变形的降低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通过心肌毛细血管网的速度减慢,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刘登海[9]通过对77例冠心病、56例正常对照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液黏度等检测表明,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减低,同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应升高。

2.3 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自由基的关系罗兰等对32例冠心病患者和32例对照组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变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冠心病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红血细胞压积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脂质过氧化物活性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的同时,伴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活性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间呈正相关。

李悦山等测定了3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丙二醛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谷胱甘肽氧化物酶的活力和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自由基增多及血液黏度增大。

全血黏度增大主要由于红细胞流变性改变所致,红细胞流变性改变可能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以上研究均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流变改变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自由基的关系。

2. 4 与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关系魏文宁等对9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α2-纤溶酶抑制物,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其中以低切变率为明显,血浆黏度也有明显增高,α2-纤溶酶抑制物有明显增高。

正常情况下α2-纤溶酶抑制物与纤溶酶以1∶1比例结合并使后者失去溶解纤维蛋白原的能力,α2-纤溶酶抑制物升高说明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纤溶性低下,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甚为明显而且不稳定性心绞痛还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这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发生冠脉梗死的潜在危险。

提示α2-纤溶酶抑制物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该试验还表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α2-纤溶酶抑制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血液流变学与纤溶系统有一定的联系。

其原因可能是机体纤溶活性受抑,部分微血管纤维蛋白沉积或阻塞,血液中纤维蛋白多聚体增加,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红细胞刚性减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5 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的关系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慢性炎症标志物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已引起临床重视,并得到实验证实。

重视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性标志物来评价冠心病的慢性炎症病理过程,血清铁催化羟自由基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引发机体微循环异常,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翁维明等对35例冠心病患者和25例对照组,分别做了超敏C反应蛋白、Fe含量测定和流变检测,结果是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HS-C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同样有明显差异。

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本文认为HS-CRP作为一个灵敏的慢性炎症评价指标对于临床冠心病病理过程分析及治疗、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冠心病血清铁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以UA组增加更加明显。

铁催化羟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异常改变中密切相关。

高敏感性的慢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用于分析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以及与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6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关系吕东苗等选取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心绞痛37例共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细胞参数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患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表明
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高极有可能是导致细胞参数异常进而促使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直接原因。

2.7 其他因素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逐渐发生异常改变。

孙慧谨等认为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苏玉文等[16]探讨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与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只与7项血流变指标中的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正相关,其他6项指标无相关性。

可能与试验所用方法或其他因素有关。

总之,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涉及的相关因素也很多,这也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阐明它们的作用机理,无论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是预后的判断以及疾病的预测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