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计算方法是通过对田间实际的农作物数量进
行测定和统计,从而得出作物的总产量。
下面将介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
测产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割取样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在同一田块内随机选择数量适中的样方,比如每隔5步选择一个样方。
3.在每个样方内割取小麦植株,并记录每株小麦的穗数。
4.随机抽取3株小麦,分别计算每株小麦中的粒数。
5.根据割取样方的数量、每株小麦的穗数和每穗小麦的粒数计算小麦
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样方数量×平均穗数×平均每穗粒数。
对于玉米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称重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如50株),记下每株玉米的行数、穗数和每穗玉米粒数。
3.将这些玉米植株摘下,去掉杂质,并称重得到玉米的总重量。
4.根据抽样的行数和穗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穗数。
根据每穗玉米粒
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粒数。
5.根据玉米的总重量和平均粒数计算玉米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总重量/平均粒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估算作物产量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天气、土壤和农艺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测产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借助科学研究方法,利用试验设计,从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耕地利用等方面来进行试验。
通过科学设计和精密控制,从而研究各种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持续性等的影响以及改进技术、种植方式等。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模拟出来,以及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实施农业生产试验。
它由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结合各个专业知识,在田间事先安排试点,对比实施不同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措施,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结果。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农学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试验方案,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测定农作物产量、品质及可持续性能等农作物技术改进效果,提出更有效的技术改进方案,并指导农民实施。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条件、地形影响等;2)基础设施条件,包括水资源、熟肥等;3)生产方式,包括栽培方式、植保技术、肥料使用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农作物品质、病害防治、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更完善的科学试验以解决实际问题。
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和耕地利用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分析农作物栽培中的复杂因素,这有助于改进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质量等。
因此,田间试验设计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测产
作物收获前对产量的预测。
目的在于在作物收获以前及早提供产量信息,作为制订收获、仓储、运销、加工等计划的依据。
预测方法可分为田间测产和航天遥测。
田间测产通常又有目测估产、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3种方法。
除目测估产外,其他两种方法都要先选定测产田和取样点。
测产田块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要能代表整个测产区的一般水平。
一块测产田上设置取样点的数目,要根据测产田面积大小和作物生长的均匀程度而定,一般为3~9个点。
田间作物生长均匀、土壤差异小的,取样点可设置在测产田的1条或2条对角线上,间隔一定距离成直线分布;作物生长不均匀的可根据生长状况划分为一、二、三级等几种类型按比例确定设点数目。
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测数法取样考查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以测算每亩产量的一种测产法。
大株作物如玉米一般在每个取样点取21行求出平均行距,取51株(穴)求出平均株(穴)距,以其乘积除667平方米,求出每亩株(穴)数。
然后,在每点任选30株(穴),根据该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见作物产量)进行测算。
如水稻可根据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千粒重等,求出平均每株(穴)产量,乘以每亩总株(穴)数,即得每亩产量。
小株作物如小麦,可用1平方米的方框取样,考查其产量构成因素,求出各样点每平方米的平均产量。
割取法将各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扬净并干燥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取样点的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
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取1平方米的方框取样。
条播作物可按条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1平方米面积。
大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积应大些,一般用长方形取样,每点6平方米。
测产田块的测产结果算出后,即可进一步推算出测产区域的作物总产量。
遥感测产即飞机、飞船、卫星遥测。
应用光学、电子和电子光学仪器,接受地面农作物辐射、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电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加工,从中提取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信息;再根据地面农作物的光谱特征,判别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土壤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农作物田间调查操作规程
农作物田间调查操作规程农作物田间调查是农业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制定一份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关于农作物田间调查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调查前准备、调查方法和材料收集等几个方面。
一、调查前准备1.明确调查目的:明确所要调查的农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病虫害类型及发生程度等。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合理安排调查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表。
3.组织培训: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病虫害的鉴定方法,以及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4.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如测量工具、计算器、草稿纸、录音笔等,并带上足够的调查样本袋、标签、相机以及图表等。
二、调查方法1.现场观察法:调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茎秆粗细等指标,同时注意观察病虫害的特征,如病斑、虫卵、虫道等。
2.标本采集:调查时需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后续的病虫害鉴定和分析,样本的选择应根据农作物类型、鉴定目的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3.病虫害调查: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如捕虫灯、粘虫板、捕蝇草等,同时要重点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密度和区域分布情况。
4.数据记录:调查时要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指标、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等,同时采用标准的方法和单位进行记录。
5.数据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调查样本之间的差异和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材料收集1.病害标本收集:将采集到的病害标本放入采集袋中,并用标签标明样本的名称、采集地点和采集日期等相关信息。
2.照片和录音:应将调查现场的一些关键景象和观察结果进行拍照或录音,以备后续分析和备案使用。
3.实时记录:调查人员应结合现场条件和调查目的进行实时记录,保留原始记录,方便后续验证和比对。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资料概述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以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方案旨在介绍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设计原理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下进行试验,观察不同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的处理组合。
其基本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 随机化: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将试验区划分为随机化的处理组合,使得各处理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 重复性: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每个处理组合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 控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合适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设计步骤田间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需要研究的农作物特性、处理变量以及研究目标。
2. 确定试验区域和时期: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和农作物生长季节,并考虑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
3. 设计处理组合: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测试的处理变量,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合。
应尽量考虑对照组和重复次数。
4. 随机化布局:将试验区域划分为随机化的小区块,使得每个处理组合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5. 实施试验:按照设计方案,在每个小区块内施加相应的处理,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适当的时期,收集各处理组合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常用设计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完全随机设计(CRD):处理组合随机分配在试验区域内,适用于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
- 区组设计(RCBD):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组,每个区组内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 分组区组设计(Split-Plot):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主区块和次区块,主区块中处理组合随机分配,次区块中子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和处理内存在差异的情况。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是在农田或田间进行的实验中,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或农田经营者评估不同农业实践、品种、肥料、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试验: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如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分组区组设计等,确保试验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2. 样本选择: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容量计算方法,确定需要监测或采集的样本数量,并随机选择样本。
3. 数据采集:在试验期间或收获时,采集或记录相关数据,如生长状况、产量、植株高度、籽粒重量等。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并进行适当的数据转换或修正。
5. 假设检验:根据试验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判断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是否显著。
6. 结果解释: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试验结果的意义,评估不同处理或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或农田经营者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优化农田管理方案,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粮食测产方案
垦区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修改稿)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作物产品产量统计是农业生产统计中最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直接反映垦区生产经营成果、效益好坏的关键性指标。
搞准农作物产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垦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一、垦区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的特点: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也就是说用被抽中地块的产量来推断作业区、管理区产量,逐级汇总到农场及总局,以此科学推算垦区的农作物产量。
2、抽样调查在抽选样本单位时要遵守随机的原则,使样本单位有均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3、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较,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要比全面调查取得的产量提前三个月左右。
4、抽样调查需要调查的单位少,可以减少登记误差、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调查范围、时间垦区所有种植农作物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业区)都要实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即实割实测。
以作业区为总体,按抽样调查规则抽选若干个地块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调查,各分局、农场统计部门负责部署、监督检查,由作业区统计及农业技术员组织具体实施。
遵照抽样调查方案要求,测出各作物样本地块产品产量,推算出作业区各农作物产量。
总局统计局要对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复查。
验证的方法,一是把总局所有作业区按当年实割实测产量排队,再等距抽样,按1 %的比例抽选一部分作业区和部分职工住户,进行全部产品检斤过秤取得总产量,再与作业区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来验证误差大小;二是要求按1%被抽中作业区在上报农场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推算表同时抄报总局一份,总局进行超级汇总,以取得农作物总产量,与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以验证抽样误差,误差不超过±2%为有代表性。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
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
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
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
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3.3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1.5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
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1、实际产量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3.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0.74公斤,那么平均亩产=0.74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493.58公斤/每亩。
2、理论产量①水稻:1平方米500株,每株平均80粒,千粒重为24.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粒数×千粒重÷1000平方米粒重=500×80×24.5g÷1000=980g每平方米产量=980g÷500g=1.96市斤②大豆:1平方米23株,每株98粒,百粒重19克。
田间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方法田间调查是农业科研、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田间调查,可以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土地肥力状况、气候变化等信息,为科学制定种植方案和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田间调查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田间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目标。
例如,调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或者调查小麦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明确目标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查内容和方法。
二、选择样本区域样本区域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域,一般选取面积相近、土质相似、种植作物相同或相似的几块地块作为样本区域。
在样本区域内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观测。
三、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目标和样本区域,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时间;采集数据类型和方法等。
四、进行现场观察1. 观察土地和环境首先需要观察土地和环境。
包括土壤质量、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
可以通过观察土壤颜色、质地、湿度和温度等指标来了解土地情况;通过观察天气状况、气温变化等指标来了解气候情况。
2. 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其次需要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包括植株高度、茎粗细度、叶片颜色等。
可以通过测量植株高度和茎粗细度来了解作物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
3. 采集数据最后需要采集数据。
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采集相关数据,如产量、叶面积指数等。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如对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
2.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编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结果编写成报告,并附上相关图片和数据表格等。
报告应该包括调查目标、样本区域、调查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七、总结和反思在完成田间调查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包括:调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分析结果是否科学等。
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次调查更加准确和有效。
八、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样本区域,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0.85/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水稻测产标准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水稻产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测产标准。
水稻测产标准主要包括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种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特征的综合考量,来确定水稻的产量水平。
下面将从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方面对水稻测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田间测产标准田间测产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式进行的水稻产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样地选择:在水稻田中随机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避免选择有特殊情况的地块,如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
2. 样本划分:在选定的样地内,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品种特点,划分出若干个典型样本区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3. 采集样本:在每个样本区域内,随机采集水稻植株,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记录。
4. 数据统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计算出每个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
5. 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各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整个田地的水稻产量。
田间测产标准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数据真实可靠,但也存在着耗时耗力、工作量大的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加权平均测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二、加权平均测产标准加权平均测产是一种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和数理模型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水稻产量的测算结果。
其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采集:同样需要在田间进行样本的采集和数据记录,但相比田间测产,加权平均测产更加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异常值的排除、数据的标准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权重确定:根据不同样本的特点和影响程度,确定各个样本数据的权重,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和数理模型进行权重的分配。
4. 加权平均:利用统计学中的加权平均方法,对各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水稻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田间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测定农作物的产量,能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一、测产地点的选择:1.选择代表性好的农田进行测产,尽量选取均匀、规整的农田;2.应避免选择土地贫瘠、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
二、测产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田间无关物品,如石块、杂草等;2.清洁测产用具,如称重器、塑料袋等。
三、田间测产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测产区域的面积:(1)如果测产区域面积较小,可以直接使用直尺或量尺进行测量;(2)如果测产区域较大,可采用简单的网格法测量,将地块划分为等大的小方格,然后测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再求和得到整个地块的面积。
2.选择测量样方:(1)根据测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选择一定数量(如10个)的样方,使其能够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2)样方的大小一般为5米×5米或10米×10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样方之间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测量作物的株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行(如5行)作物,数出每行中的株数,并求平均值;(2)若行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行数。
4.测量作物的穗/蒴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株(如10株)作物,数出每株上的穗/蒴数,并求平均值;(2)若株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株数。
5.测量作物的有效粒数/果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穗/蒴(如5个)或果实(如5个),数出每个穗/蒴或果实上的有效粒数/果数,并求平均值;(2)若穗/蒴或果实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数目。
6.称量作物的重量:(1)将每个样方内的作物收割,去除杂质后,进行称量;(2)称量时要求准确,可使用天平等精确度较高的称量器具;(3)每个样方的作物重量之和即为该样方的产量。
7.数据处理和统计:(1)对每个样方的株数、穗/蒴数、有效粒数/果数和产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2)计算每个样方的单位面积产量,即每亩或每公顷的产量;(3)计算整个地块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小麦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小麦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2.1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2.2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
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
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10-25cm,小区间距30cm,区组间距50cm,每小区的行数≥8,5 m2≤小区面积≤15m2。
小区的长或宽必须是行距的整数陪。
小区计产面积即两侧各收割两行后,测量新小区长宽,在此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
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
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可以设置副对照。
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
注:小区面积是指种植作物边行长与边行宽的积。
3.2. 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农作物测产方法范文
农作物测产方法范文1.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农作物测产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在农田中设立试验地块,采集农作物的样本,经过称重、计数等手段,统计样本的产量,从而推算出整个农田的产量。
田间试验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气候、土壤、肥料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统计学上的随机化设计,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植株抽样法植株抽样法是一种针对农作物个体的测产方法。
该方法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植株,收获并进行称重、计数等操作,从而得到农田中所有植株的平均产量。
植株抽样法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和生长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如小麦可以根据穗数、粒数等进行抽样,玉米可以根据穗长、粒数等进行抽样。
3.无人机遥感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作物测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搭载红外相机、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航测,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从而通过反射率等指标进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测定。
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面积农田的数据,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为农作物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农作物测产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全面的农田信息,包括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从而对农田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估测。
卫星遥感技术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监测大面积农田的变化,对于农作物测产、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农作物测产是农业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传统的田间试验法和植株抽样法是可靠的测产方法,但需要较大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农作物测产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为农业生产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作物测产方法将进一步完善,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作物新品种田间鉴定方案
农作物新品种田间鉴定方案一、鉴定目的。
咱得看看这个农作物新品种到底咋样,是骡子是马,拉到田里遛遛就知道。
这鉴定就是要搞清楚新品种在实际田间环境下的表现,像产量啊、抗病虫害能力啊、品质这些方面是不是真有它宣传的那么厉害。
二、鉴定对象。
就是咱要鉴定的那个农作物新品种呗,不管是新的小麦品种、水稻品种还是啥别的农作物,只要是新冒出来的,都得接受咱这田间的考验。
三、鉴定地点。
1. 选择原则。
得找个能代表这个农作物正常生长环境的地方。
比如说这品种是适合在北方旱地种的,咱可不能找个南方水乡的田。
就像给北方大汉找个东北大炕睡觉才舒坦,你要是把他扔到江南小船里,那肯定不合适。
2. 具体地点。
可以是当地的农业试验田,这种地方土壤条件、灌溉设施啥的都比较规范。
或者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农户田块,不过得提前和农户商量好,别到时候人家把咱当成偷菜的给赶出去了。
四、鉴定时间。
1. 作物生长周期。
要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收获,全程跟踪。
就像陪着孩子长大一样,一天都不能落下。
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周期不一样,小麦可能就是大半年,玉米几个月,咱就得按照各自的节奏来。
2. 关键生长阶段重点关注。
比如农作物的发芽期、开花期、结果期,这些时候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是考验新品种的时候。
发芽期看它出芽齐不齐,开花期看它授粉好不好,结果期就看果实结得多不多、好不好。
五、鉴定指标。
# (一)产量相关。
1. 单株产量。
一棵农作物能结多少果实,这是最直接的。
就像看一个工人一天能生产多少产品一样,产量高的肯定更受欢迎。
2. 单位面积产量。
这就是看一亩地或者一公顷地能收多少粮食。
要是单株产量高,但是种得太密或者太稀,单位面积产量上不去也不行。
这就好比一群人干活,每个人都很能干,但是人太多或者太少,总的工作量也不一定高。
# (二)抗病虫害能力。
1. 常见病虫害抗性。
看看这个新品种对当地经常出现的病虫害有没有抵抗力。
比如说在南方种水稻,稻飞虱、纹枯病这些就是常客,如果新品种能把这些害虫病菌都给挡在门外,那就是个好苗子。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田间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研究方法,其结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品种品质、改进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田间试验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一、实验方案设计田间试验的第一步是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必须严格遵守科学原则,充分发挥农作物生长规律所具有的规律性,充分发挥农作物品种的特性。
实验方案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试验对象,如农作物、农畜产品等。
2.选择适合的实验地点和实验时间,以发挥试验效果。
3.固定试验条件,如土地状况、气候、施肥量和土壤处理等,以便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4.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和数据收集方案。
二、实验设备选择和调整田间试验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如田间试验试验田地、农机具、专业实验设备等。
在使用实验设备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整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试验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备使用之前应进行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2.使用设备时要正确操作,以避免误伤事故的发生。
3.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标准化的实验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注意实验数据的时间和方法的统一规范。
3.使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变异性,从而获得可靠的数据结果。
4.对实验数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四、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环节,是研究者了解实验成果、发现规律及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结果要以科学和简练的方式进行报告。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
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
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
1、基本情况调查
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
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
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
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
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
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
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
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
1、实际产量
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
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公斤,那么平均亩产=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公斤/每亩。
2、理论产量
①水稻:1平方米500株,每株平均80粒,千粒重为
24.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粒数×千粒重÷1000
平方米粒重=500×80×24.5g÷1000=980g
每平方米产量=980g÷500g=市斤
②大豆:1平方米23株,每株98粒,百粒重19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平均粒数×百粒重÷100
平方米粒重=23×98×19g÷100=428.26g
每平方米产量=428.26g÷500g=市斤
③玉米:1平方米6株,每株粒数(按14行×每行32粒)448粒,百粒重3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平均粒数×百粒重÷100
平方米粒重=6×(14×32)×35g÷100=
每平方米产量=940.8g÷500=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