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
眷恋与逃离——论述路遥的“恋土情结”
绪论
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延安大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英年早逝,令所有关爱他的人痛心不已。在当代的众多作家中,路遥无疑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在他写作的年代,各种创作思潮风起云涌,但他始终独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是《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浓重的乡土气息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作品因为具有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内在精神气质,在广大普通读者心目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的“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小说联播”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榜首。[i]“《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问世到2000年间,在十五年内至少被重印过四次……这部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其生命力已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许多精心之作。”[ii]迄今为止,对路遥的研究也数不胜数,早期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评论,到《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对路遥的研究形成高潮,不仅有对其作品的研究,对作家自身的研究也很多。在仔细地研究了路遥的作品及评论之后,我发现好多学者对路遥小说中的“恋土情结”研究颇多,而且不乏各自看法,可是在小说中作者又花很多篇幅在主人公想竭力逃遁农村的情节上,这与“恋土情结”似乎形成了矛盾,但这种矛盾在已有的研究中并不深入,研究著述也比较少,而在他的作品中这种矛盾性的呈现又十分明显。本文主要结合作品分析路遥的“眷恋乡村”和“逃离乡村”情节的表现,以及结合作者自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这种矛盾性的“恋土情结”的成因。揭示这种矛盾性及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路遥及其作品。
路遥小说的乡土性
出现大段的景 物描写和人 物心理展示 ,而 独具陕北 地方 艺术 特色的信天 游则成为穿 插其 中最恰 当的表达形 式 。
信天游这一独 特 的民间艺 术形 式其语 言的通俗性 、形象
无 限 同情和哀 怜 ,另一 方 面 ,也表 达 了强 烈 的讽 刺和批
的语言 。作为 黄土地灵 魂 的忠实守 卫者 , 路遥把对 这片充 满了神秘色彩 的土地 的赞美 , 对世 世代代生活在这 片土地 上醇厚朴实 的农 民的 同情和爱恋全 部形之于笔端 , 于 消融
其小说语言之中。他的语言热烈、 奔放, 包含着一片深情, 让读者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表达的同时, 充分地感受着作
家那份炽 热的情感 。它好似 这片黄土 , 朴实 、 无华 , 不矫
饰 。 又充 分显露 出其鲜 明的个 性 。 路遥 小说中常常会 但 在
高原为背景 , 中展现陕北人 民的生活风貌 和思 想情感 , 集
收 稿 日期 :0 9—0 20 6—2 8
作者简介 : 景好 (96 )男 , 风阳人 , 却 17 一 , 安徽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 院中国现 当代 文学专业 硕士生 。
淮北煤炭 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第3 O卷 第 4期 20 09年 8月
J u a fHu ie o lI d sr e c es C H g o r lo ab iC a n u t T a h r o e e n y (hls h n oil c ne) P i o yadSca Si cs op e
论路遥小说乡土叙事的文化内涵
妈妈表面上是责备儿子 ,实 际上话 语 中却隐藏着 一种
爱子心切 的感情 。当高加林 、刘 巧珍给水里撒 了漂 白
粉净化水 ,村里立刻为这事 轰动起来 。 “ 没出山的婆
姨女 子 、老人 娃娃 ,都纷纷 出来看 他们 ” 。这里运 用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4 — 0 1 基 金 项 目 :安 康 学院 高层 次人 才 科研 启 动项 目 ( AY QDRW 2 0 0 9 2 0 )
作者简介 :爨玲玲 ,女 ,陕西延安人 ,安康学院 中文 系本科生 ;崔有第 ,女,陕西平利人 ,安康 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文 学硕士 ,主要 从事 中国现 当代文 学研究。
8 7
了人 称方言 , “ 女子 ”是指 没出嫁 的女孩 ,婆姨是指
貌 。歌 声虽缺 乏训练 ,有 点野 味 ,但 依然甜美 嘹亮 。 这引起 了高加林 的注意 ,他猜到是本村的刘巧珍 。巧
( 一)质 朴厚实的陕北 方言
还是对 乡土生活 的解析 与建 构 ,其 间往往蕴含着 一种
深厚而温馨 的乡情 ,这种 乡情对于那些具有 丰富情感 和敏锐洞察力 的作家更是 意义非凡 。路遥作 为黄土地
陕北方言是陕北 民俗文化 的一部分 ,是 世世代代 的陕北 人 最重要 的交流 工具 。它表 达感 情 亲切 、准
( 安康学 院 中文系 ,陕西 安康 7 2 5 0 0 0)
路遥的乡土文学: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路遥的乡土文学: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黄土高原
路遥以黄土高原为创作背景,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文字质朴,于平凡中显山露水。
路遥热爱生活,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因而,在他笔下,大都是好人,没有绝对的坏人。
他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人本身所潜在的那种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和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得多远。
《人生》是路遥的第一部成名作,《平凡的世界》把路遥的文学创作推上了风口浪尖。
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学会选择,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在《人生》里,高加林是高家村的民办教师。他自尊心极强,带着知识分子的清高,恃才傲物,好高骛远。
在高加林落寞难当之时,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热烈的爱,让他重新挖掘出人性的光芒;而当他春风得意之际,却狠心地弃巧珍而去,移情于有文化的城市女孩黄亚萍。
这个负心汉,害苦了巧珍。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刚强的她既没有寻短见,也没有精神失常,而是重新从地上爬起来了!
经过这一场感情生活的大动荡,巧珍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悲剧。她只能接受现实对她的宣判,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准则来生活!但她永远也不会恨加林,她爱他,哪怕这爱是多么得苦!多么痴情的女子啊!
生活永远是公正的!高加林被人举报,又成了农民。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泡汤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后,已和别人结了婚。
高加林的几起几落应了那句话:浮得高,跌得重!但高家村淳朴宽厚的父老乡亲们并没有抛下他,他们热情地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他。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名:***
学号: ************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07级
系别:人文科学系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
指导教师:**
浅析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陈彦红(人文科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也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中国乡土人生的忠实歌者,中国农本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本文通过路遥的作品去分析其深沉质朴的乡土情结。第一部分对其乡土小说做以简单概述,主要从中国乡土小说及路遥小说的特点入手;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乡土情结,首先是路遥作为广大农民的歌者形象,其次是其对农村现状的思考,最后是其对故土的怀恋与告别。从这两大部分三个方面去对路遥的乡土情结做以全面的分析与认识。
关键词:路遥乡土小说怀恋乡土作家
Lu yao's works of native land complex
ChenYanhong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2007 Grade)
Abstract: LuYao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e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Shaanxi province. He is a faithful singer of Chinese vernacular life and a spokesma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lu yao's deep plain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The first part simply overviews his novels,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and that of LuYao;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his agrestic complex concretely from three aspects, his image as a farmers' singer, thinking of the rural situation on the homeland, and the nostalgia and farewell to his homel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may fully explain LuYao's agrestic complex in his works. Keywords: lu yao ; native novel ; nostalgia ; native writers .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乡土情
小说《平凡的世界》作者用时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用时之长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那我们就从这部作品中品味路遥的乡土情结。
一、依靠――那土地的根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孙家的贫苦与潦倒,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孙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或者是抱怨什么,依然忍受着,与其说是忍受不如说是生活的主旋律。孙老汉始终在计划着自己家中的事务,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去借钱借粮,然后自己在慢慢的偿还。孙老汉在努力劳动着,在那片土地上,因为他把土地当成了自己虔诚的信仰,那土地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
由此我们想到路遥,不幸的遭遇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他没有产生憎恨,而是让自己明白“我必须一个人”,他依然爱着那片土地,因为不管发生过什么,他始终依靠着他。他注定难以逃脱传统乡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那片土地是他的依靠,它就想一个母亲一样孕育了一切,就像在《平凡的世界》中“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灵魂的告白。就像孙老汉的态度一样,即使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痛苦的生活,但是那份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那个依靠,是自己的根。
二、依恋――那土地的美
路遥的一生钟情于陕北的黄土地,对于养育他多年的那片神圣的乡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依恋。在并不长的生命中,路遥的创作生涯始终用深深的乡土情感和生命的沉重感来感受生活。把那片神奇的黄土地看做创作的的源泉和根植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写作人的生命根植在故土中,为了生命的充实饱满,他的根须便拼命吸吮这土地的营养与水分……写作人还要把这乡土生活和地域性格升华到审美层
路遥《人生》中的那片精神乡土
路遥《人生》中的那片精神乡土
1984年中国电影《人生》
重新看了一遍《人生》,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开头就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话,结合当下的背景,真是世事轮回。刘立本对高明楼(这两个村里的大能人和二能人)说,你掌你的权,我挣我的钱。有意思的是,《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其命运被安排来安排去的。
有一个马专员,专门会看领导脸色,事情干得也漂亮,结果最后成了一个溜须拍马的人,被做了撤职处理。当然,路遥并不是处理的体制下的权力纠纷,像《石榴树上结樱桃》的这种题材。他有更高级的忧虑:那就是对精神乡土的思考。
《人生》恐怕是在气质上最接近俄罗斯精神的作品了。它不仅仅是涉及到了离去与归来的主题,更是对比了人的乡土情怀与游历情怀之间的落差与隔阂,并在沉淀下来的深切的人生体验中,一面质疑外面世界的召唤的初心,一面又为精神乡土的逝去,唱了一曲挽歌。可以用德顺老汉的一句教训:他脱离了自己脚下的土地。其间的背景,一个人的批评是那么苍白无力,另一个人的执拗又是那么好高骛远。在《奥涅金》和《人生》中,背叛精神乡土的,都是属于西方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已经很迫切地召唤了。
亚萍希望高加林做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雁。这又是背离他们精神乡土的一种比喻。尽管他们想要去的是南京或者上海,还特意背诵了白居易的两首关于江南的古典诗歌,但是,这里的南京和上海,是改革开放后最先西化的地方。就像是德顺老汉年轻时候喜欢的灵转嫁去的
天津一样,他称之为“天尽头”,也是西化生活的隐喻。只有两代人生并不圆满的结局是相同的。
奥涅金有一段漫长时间的游历。这段游历是省略的,却无法弥补他在俄罗斯乡土上所缺失的东西。奥涅金在那片古老而广袤的俄罗斯乡下,几乎找到了一种乡愁般的依恋,这时候连斯基正沉浸于要离开的虚荣。奥涅金并没有适时地离开,而是一拖再拖地住了下来。他无疑开始和塔季扬娜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关联。塔季扬娜是俄罗斯乡土的一朵精神之花,她即使远嫁,也注定留有这片土地的芬芳。而她的美丽和芬芳,虽然得到了奥涅金的赏识,却最终被他遗弃,就像高加林遗弃了巧珍。
论路遥创作的乡土情结
心理始终缠绕着沉重 的乡土情结 。“ 故乡的一切和作
家的心灵 凝结成 了血 肉般难 以分割 的整体 ,又在稳 定的空 间里经过 漫长岁月 的浸润 ,从 而在心灵 深处 郁结为极 其深厚的情感 积淀 。”1 遥生前最 爱吟咏 【 2 路 的是艾青 的脍 炙人 口的诗句 :为什 么我 的眼里常含 “ 泪水 , 因为 我对 这土地爱 得深 沉” 。他与农 民在苦难 中建立起 来 的感 情不仅深 深地扎根 在心里 ,甚至渗
学 教 育
论
翌
奎
路 遥 创 作 的 乡 土 情
谢
丽
东
路遥 的作 品把西 北黄 土高 原 自然 风 光 的雄 浑 、 瑰奇 同劳动人 民的人性美 、 人情 美密切 交融 , 使作 品
具有一种浓 郁 的令人 动情 的乡土特色 ,同时显示 出 鲜明 的乡土情 结 。本 文拟对路遥创 作 的乡土情结作
农 民 的 最 透 彻 的理 解 。 二 、 民 式 的 乡土 观 和 理 想 农 路 遥 的 乡 土 情 结 和农 民 的 生
样 的山乡女 子 ,丝毫 不被城里 人 的生 活观念所 侵蚀 ,她可 以舍 弃 爱情 , 但不 能舍弃 乡土 。在 这里 , 我们一 方面为 这样执着 的乡土感 情而赞 叹 ,被 这样一种 纯洁 的人 格精 神所 感染 ; 可另 一方 面, 能 不 不 使我们 思考 的是 ,像这 样一种 至死不渝 的乡土 观是否就 能使农
论路遥创作的乡土特色
的 声 音 这 里 那 里 的 窑 顶 上 也 开 始 升 起 了一 柱 一 柱 蓝 色 的 坎 烟
。 .
这 是 一 些 麻 利 的 妇 女 开 始 为 自 己 的 男人
。
和孩 子们 准 备午饭 了
河道里
密集 的 杨 柳 丛 中 叫 玛 炸 间 隔 地 发 生 了 那 种 叫人 心 烦 的 单调 的 大 合 唱
《 描 述了 那 个 离海 边 不 远 社戏 》
,
的偏 僻小 村 庄
、
来 的 水气 朦胧 的月 色 起伏的 连 山 乍 明乍 暗 的渔 火 婉 转 悠 扬 的 笛 声 看社戏 的 乌蓬 船 … … 这 一 切 好 象
在 读 者 面 前 展 现 了一 幅 充 满诗情 画 意 的 活 动 画 卷 令 人 心 旷神 怡 犹 如 置 身 初 夏 江 南 水 乡的 夜 景 之 中
, 。
,
自己 生 长 其 地 看惯 了 或者 不 觉 得 什 么 但 在别 地 方 人
, ,
看 起 来是 觉 得 非常 开拓 眼 界 增 加 知 识的
”
(
致 罗 清 祯 信 ) 鲁迅 在这 里 虽然 说 的是 绘 画 但 对 文 学 创作来
。
说 也是 完 全 适 用 的
,
。
看 过 鲁 迅 小 说 尤其 是 农村 题 材 小说 的 人 忘 不 了 小说中描 绘 的 那 种 浓 厚 的地 方 色 彩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
本文对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包含的乡土意识进行解读。从乡土意识的概念、乡土意识的体现和乡土意识中的人文情怀这三个方面来对乡土意识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深入对作者路遥和这部作品的了解。
标签:路遥;《平凡的世界》;乡土意识
一、《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他对乡土的解释是“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1] 乡土意识大意就是指人们对曾经生活过的乡村土地的眷恋,简单来说乡土意识是一种乡土情结,往深层次来说则是一种精神家园意识。
首先从取材上来说,农村、农业、农民是他主要描绘的事物,人物则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主线,描绘他们在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路遥正是从这些原始而鲜活的素材中提取并融入了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习俗。然后从语言来看,路遥在小说中穿插使用了极具陕北特色的信天游和陕北方言。在民俗式的表达和口语化的地方语言的润色下,给人传达出一种朴素和真挚的感觉。
二、民俗对乡土意识的体现
小说中的红枣是陕北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延川和清涧两地的红枣,更负盛名。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县,目睹枣树的生长和成熟不仅是作者的童年记忆,枣树的存在更是一种故土的象征。除了枣树外,黄土高原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河流。河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故乡的河流养育着那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小说中的河流,不管是原西河还是东拉河,都见证着陕北黄土高原文明的发展,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绘了很多具有陕北特色的民俗。从婚丧嫁娶习俗来看,陕北农村办喜宴时十分讲究,小说中少安和秀莲结婚时,孙父拼了老命也要办好儿子的婚礼,不能让大家看笑话这一处就充分印证了陕北农村穷的叮当响也要办喜宴的习俗。从节日风俗来看,陕北乡村的打枣节是他们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全村人齐齐出动去打枣,打枣的盛大场面也说明了打枣节之于他们的重要性,整个村子都处在一种丰收狂欢的氛围之中。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风俗,丰富多彩的习俗都展现着这一地区的风貌,黄土地上沉闷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在各式习俗的点缀下给农民单调的生活带来几抹色彩,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
论路遥的黄土地情节
。
“
”
。
是黄土 地 尽 管他 的童年 是在 饥饿 和 郁 闷 中度过 但是 他对世世代 代繁衍 生 存着 陕北 人 民 的这 块厚 土 却没 有 丝 毫 的怨 恨 而 是充 满 了 一 种深沉 的爱
, , , 。
。
样从 小缺 少 双 亲 的抚 爱 但他们都 有 独 立 自主 独 立 处世 的能 力 他 们都 能 按 照 自己 的逻辑来生 活 可 以 为 自己 的未来 拼搏奋 斗 爱 情 的缺 失也 给 路遥带 来 了 重 大 的影 响 路 遥从 小就 生 活 在 他
遥 一 生 但是 路 遥并没 有 被 它们所 打 倒 而 是苦苦地挣扎 探求科 学
, , ,
… … 路 遥 的这 种对黄 土 地 的 亲生父 亲 般 的感 情也 就体现 了 他 感情世
知识 的高峰 在 他所钟情 的 黄 土 地 上 辛 勤 的劳 作 奏 响着 生 命 的凯
, ,
界中特 有 的 恋 土 情结 路 遥 以其 澎 湃 的 激情 在 其 小说 中倾诉 着对黄 土 地 对 生 活 在 黄 土 地上 的人们 的眷 恋 之情 这 种情 感 可 以 使 读 者从 中体 味 人 间真情
, , ,
为 自觉 的文 化 意识 对苦难 有着深刻 的理解 与体验 月 创 几饿 有 着刻 骨
, , ,
路 遥生 于 陕北 这块黄 土 地 也 长 于 这 块黄 土 地 就 在他所钟情 的 这 片黄 土 地 上 路 遥从 小 经 历 了 生 活 的巨 大磨 难 所 以 路 遥 常将人
《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
《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
1. 引言
1.1 概述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家庭、爱情和社会变革为主题,通过对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物命运起伏和生活百态的真实图景。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首先是引言部分,接着将介绍《平凡的世界》作品简介以及乡土文学的意义和特点。其后,将探讨小说中对乡土社会的抒写与描绘,以及网络时代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紧接着是当代作家对乡土中国社会的再现和反思,并提出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进行。然后,文章将进行平凡人物塑造与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分析,深入剖析小说中平凡人物形象塑造、现实主义表达方式以及对人性、命运、伦理道德等议题的探讨。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乡土中国社会抒写与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当代人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并展望未来乡土中国社会抒写和传承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平凡的世界》这一代表作,探讨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并引起读者对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注。同时,通过分
析小说中平凡人物塑造以及现实主义表达方式,探讨小说对于人性、命运、伦理道德等议题的深入思考与展示了什么观点和价值观。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增强读者对于乡土中国社会的认知,并激发他们为乡村文化传承努力奋斗的热情。
2. 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
2.1 《平凡的世界》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人民作家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路遥。这部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讲述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转变,展现了乡土中国社会的抒写与传承。
论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论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摘要】: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是陕西当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长久以来,路遥的小说被大江南北的青年读者传阅着、品味着,慰藉过一批又一批仿徨失意、柔弱无依的心灵,我想他的作品即使被誉为“新时期以来最杰出的励志教材”也不为过。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路遥的作品展示着浓郁的乡土乡情,尤其是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并有着深厚的儒家农本文化内蕴。本文把路遥的作品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背景下,从路遥对黄土地难以磨灭的挚爱,路遥乡土情结产生的主要根源这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对路遥的小说进行再解读,寻找阐释的空间,探索作品的文化轨迹,发掘其内在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路遥;乡土情结;根源,意识
1.路遥强烈的乡土意识
中华民族诞生在原始农业社会的摇篮里,从远古时期开始,生命的繁衍和发展便牢牢维系在土地上,因此,乡土情结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强化,从而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农业文化根性极深,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野,对这片黄土地有着难以磨灭的深情。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1]”。正是这样一种与乡村,与农民的牢固的精神联系,助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品格,气质,包括那种农民式的尊严。
1.1 20世纪中国作家的乡土意识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源于20世纪20年代,周氏兄弟(周树人、周建人)应该是这一小说流派的开山者,无论是在创作实践上还是理论奠定上,早期的乡土小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着力描绘乡间的死生、农村的凋蔽、残酷的封建礼教和愚昧的陋习。其次,对于生活在苦难、落后、愚昧之中的故乡人一方面充满了无限同情和哀怜,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也就是说他们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来关注他们故乡的,从而使小说形成一种
从《平凡的世界》谈路遥的乡土情
从《平凡的世界》谈路遥的乡土情
作者:朱凯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9期
摘要:黄土高原那一片雄浑而神圣的土地始终给人以粗犷大气之感。黄土一样的厚重,汉子一样的粗犷似乎成了陕北作家的代名词,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许多作品的背景都是那片黄土,而大部分主人公是那黄土上的纤夫——农民。小说《平凡的世界》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用时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用时之长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那我们就从这部作品中品味路遥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乡土情结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18-01
一、依靠——那土地的根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孙家的贫苦与潦倒,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孙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或者是抱怨什么,依然忍受着,与其说是忍受不如说是生活的主旋律。孙老汉始终在计划着自己家中的事务,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去借钱借粮,然后自己在慢慢的偿还。孙老汉在努力劳动着,在那片土地上,因为他把土地当成了自己虔诚的信仰,那土地是他的根,是他的依靠。
由此我们想到路遥,不幸的遭遇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他没有产生憎恨,而是让自己明白“我必须一个人”,他依然爱着那片土地,因为不管发生过什么,他始终依靠着他。他注定难以逃脱传统乡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那片土地是他的依靠,它就想一个母亲一样孕育了一切,就像在《平凡的世界》中“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灵魂的告白。就像孙老汉的态度一样,即使在这片土地上有过痛苦的生活,但是那份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那个依靠,是自己的根。
也论路遥的乡土情结
也论路遥的乡土情结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充满人情味和泥土芬芳的乡土文学。路遥就是乡土文学的骄子之一,他以精湛深邃的思想,燃烧的激情和飞扬的文采,创作了一部部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品,大大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宝库。
路遥的成功之处在于淋漓尽致地挖掘表现了构成我们民族心理结构的要素——乡土情结和传统。乡恋、乡情、乡思等多种乡土情结作为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天性,在有文学以来的历史上就反复出现和衍变。当然,不管人们怎样赞美歌颂土地,都不过分,因为人总是“地之子”嘛。自有人类以来,土地便成了满负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类文明进程的每一步履中,都凝结饱含着土地的哀与乐。在文学作品中,爱情主题是永恒的,而土地主题则远远胜过于它而成为文学的母题。
一、中国农业文化的厚重积淀
人类历史在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劫难和痛苦之后,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区域,人们有了自己的具体生存空间,有了对某一地域,一重生存环境的确认。这意味着有了一种所有权。这种权力是神圣的,不能让与、窃取和抢夺的,于是自然就产生了国家、乡土、爱国和民族的意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不断被历史冲刷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就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人们的平衡心理倾斜了。文明得进步与人类精神的惶恐间的巨大反差,使人类深深感到生命的痛楚和
人性的压抑,人是多么渴望有一片精深安宁又使灵魂得到安慰的乐土啊!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世界文化自然也就处在竞争、融合的格局之中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深井中去寻找发展民族的荣光,以加快自己发展的进程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乡村土地母亲恋人路遥小说爱情叙事研究
总的来说,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各具特色。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展 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 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中发现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谢谢观看
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一家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依然坚守着那 片养育他们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生活的希望。在面对种种困难时,他 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正是路 遥笔下乡村土地所象征的永恒情感。
二、母亲的形象与母爱的伟大
路遥的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出现以及母爱的表达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母亲在 故事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用无私的爱滋养着整个家庭,成为支撑家 庭成员度过难关的坚强后盾。
在人物塑造方面,路遥刻画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有 着独特的外在特征,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以 各自的方式应对和解决,展现出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路遥小说的情节安排也是非常值得一提。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故事串联起来, 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同时,情节的推进和 人物的发展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中的刘巧珍,她虽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深知教育对于孩 子的重要性。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为高加林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用自己的 爱激励他不断追求梦想。刘巧珍的形象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使得 高加林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路遥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詹兴雷)
内容摘要:路遥是来自农村的一位作家,是一个传统农民的儿子。他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的艰苦、落后有着深刻体验和体会。后来又从农村进了城,对从农村进入到城市的艰辛、困惑以及生活在城市的农村青年的艰难、心酸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在路遥的作品中着重表现了在城市物质文明冲击下农村青年想在城市里面奋斗的愿望和追求。没有过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很难理解路遥的世界。即使是在农村生活的人,如果没有那份真挚燃烧的爱也无法理解路遥。对于那曾经养育过他的广袤贫瘠的陕北黄土地,在苦难的生活中曾经给过他爱和温暖的父老乡亲以及兄弟姐妹,甚至包括那在夕阳中暮归的老牛,傍晚袅袅的炊烟以及小沟里潺潺的流水,牧童悠扬的笛声和信天游等充满温馨的生活情调和氛围,都成为作者一生中难以忘却的情感记忆。
关键词:乡土情结;农村生活;氛围;情感
在路遥的小说中,乡恋、乡情、乡思成为其重要的审美内容。他把自己整个生命和故土融为一体,把土地、家庭和亲人联系在一起,这种“乡土情结”渗透在他创作的每个角落,在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反映出来,是路遥作品中笔墨最为浓重的一部分。路遥对于农民的生活和困境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是农民的儿子来看待。他称自己“像个农民”,“生活习惯像个农民”,他的根是深深地扎在土地上的。因此,在路遥笔下的无数个小说世界里,那种与土地恋恋不舍的情意洋溢于每一个角落,因而构建了他作品鲜明的乡土风格。读路遥的作品,总有这样一种感受,他所有的小说背后似乎总有一颗不平静的心灵在急切地寻找什么,探索什么。
一、形成路遥“乡土情结”的因素
1.童年经验对路遥小说创作的影响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他的全部人生将在这里展开。这一过程虽然短暂却足以给人们留下终身不灭的印象。特别是对于作家而言,童年的生活往往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路遥于1949年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那里自然环境恶劣,物质生活贫困,7岁那年,父亲把他过继给了远在延川的伯父。贫穷的伯父家只能勉强供他念完小学,在这五年期间生父生母极少来看他,这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因此,物质的贫困,亲情的缺失进一步形成了他内向、忧郁的性格。同样,在那种环境下也练就了他刚强的意志,塑造了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格,在后来的创作中极大地刺激、强化了他的想象力,促使他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路遥笔下所有的人物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高加林、刘巧珍……,都具有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新人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保持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他们有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也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人生》中作者赋予了巧珍和德顺爷爷一种理想化的人性——即善和美的化身;《在困难的日子里》马健强已饿的饥肠辘辘,面有菜色,但他那正直、质朴、诚实、刻苦的精神品质打动了读者;《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县委书记马延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生命避免了两派群众一触即发的大规模武斗,舍生取义的道德精神在他身上闪光和升华。作者对这种人性真、善、美精神的揭示,基本都是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标准来衡量的。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过程中,路遥汲取的是儒家文化。可以看到,在路遥笔下,凡是积极奋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历经磨难而坚强不屈的人物及其行为,总是得到他的赞赏。不仅如此,路遥还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注入当代人的意识之中。如高加林的弃旧恋新,孙少平为当矿工“走后门”,孙少安为发展砖厂“请客吃饭”等,他写出这些人物在非常的环境形态下顺应社会,“不择手段”地加入社会的竞争行列,但由于作者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仍然受到他深切的同情和偏爱。
二、“乡土情结”在路遥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1.路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西北高原那雄浑、博大的自然景物,其中倾注了
作家对乡土的深情、依恋,对土地有一种赞美不尽的激情。在《人生》中作者写道:
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红色的霞朵。除过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味。远处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沟,绿草丛中滚动着点点白色。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这些富有魅力的黄土高原风景画,是如此的令人向往,如此地牵动着人们的情思。作为一个在黄土地上长大的、充满了农民乡土观的年轻人,陕北黄土地的一切都渗透到路遥的每一个毛孔之中。
2.深入社会深处,勾勒出色彩鲜明具有社会内容和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体现时代的生活和情绪。在《人生》中作者借高加林进城卖馍,将农村农贸集市的热闹场景展示的淋漓尽致:
县城南关的交易市场热闹得简直叫人眼花缭乱,一大片空场地,挤满了各式各样买卖东西的人。以菜市、猪市、牲口市和熟食摊为主,形成了四个基本的中心。另一个最大的人群中心是河南一个什么县的驯兽表演团,用破旧的蓝布围了一个大圈当剧场,庄稼人挤破脑袋花两毛钱买一张票,去看狗熊打篮球,哈巴狗跳罗圈。市场上弥漫着灰尘,噪音像洪水声一般喧嚣,到处充满了庄稼人的烟味和汗味。
《平凡的世界中》当孙少安从山西娶回不要彩礼的贺秀莲时,正逢热闹的“打枣”节:
妇女们头上包着雪白的毛巾,身上换上了见人衣裳,头发也精心地用木梳蘸着口水,梳得黑明发亮;她们一群一伙,说说笑笑,在地上捡枣子。所有树上和地上的人,都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顺手摘下或拣起一颗熟得酥软、红得发黑的枣子,塞进自己的嘴巴,香喷喷,甜咝咝地嚼着。
路遥描绘了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民俗风景画,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观念、节庆仪式等。
3.在情态各类的人物形象中,路遥总是把最真挚的感情倾注在乡下人身上,
他常用城乡对比的方式来刻画人物,从而更加突出农村人的传统美德。《人生》中高加林才华横溢,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张克南则显得唯唯诺诺,缺乏年轻人的朝气和魄力。《在困难的日子里》马健强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考验,即使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刻苦学习。而丰衣足食的周文明则显得不思进取,过着公子哥的生活,嘲笑讽刺他人。还有在《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高广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清贫乐道的高广厚总是无怨无悔。相比之下,身为教育局副局长的卢若华整天忙于官场交际,追名逐利,甚至损人利己,他的自私心和虚伪的面孔让人触目惊心。
4.路遥强烈的乡土情结不仅是对乡土自然的描绘和对乡土人情的赞颂,甚至上升到了一种哲学层面。《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圆圈:他离开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小说最后,他扑在德顺爷爷脚下,两把手抓着黄土,沉痛的呼喊“我的亲人啊……”。作者有意识的让高加林离开土地后处于精神的流浪和灵魂的失重状态,而让他再次回到土地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与归宿。其次是小说中的德顺爷,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生活的老人,他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去影响、教诲高加林:人不能没有扎在乡土的“根”。作品流露出的不仅是一种典型的农民式的乡土观念,更是富有农民式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哲学概括。
三、“乡土情结”引起的城乡文化冲突
路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文化有着潜在的情感认同。后来,他又进城学习、工作,接受了蕴涵现代意识的城市文化的启迪,从而自觉地对这两种文化进行审视,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在作家看来,农村物质条件落后,正统文化偏重于传统道德,重视人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孕育出一种比较狭隘、简单、保守的思维方式,导致农民很难接受现代文明。
1.城乡文化冲突在爱情领域中的表现。城乡之间文化冲突最集中地体现在青年男女身上。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始终是贯穿小说的情节线索。路遥作品中爱情在人物设置上有一个稳定的三角模式,那就是围绕主角设置两位负载不同文化蕴涵的异性,通过两位异性在面对爱情的不同心理和行为来表现城乡文化差异。比如在《人生》中,作者围绕高加林设置了刘巧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