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欣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书法欣赏
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
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方瓦剌人侵犯边关,明英宗驾御亲征,却让太监王振任总指挥,50万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京师动摇。
瓦剌以“送驾还朝”为名,长驱直入,并侵占京师门户紫荆关。
社稷危机万分。
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统率军民抗敌,瓦剌大败,终于认输献出英宗,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时年59岁。
七年后始得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祠堂。
墓与祠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重修。
于谦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遗墨《题公中塔图赞》帖,为普朗和尚题其师所遗公中塔图及赞语。
用笔劲峭有力,畅达清丽,意如行云流水。
此手迹曾经安岐、顾崧等人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信
文信,明洪武初人,号雪山,永嘉人。
工书,楷、行俱佳。
文信野秀轩记
文信《野秀轩记》,楷书,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文信跋赵孟頫《人骑图》,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信跋燕肃《春山图》,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宇初
张宇初(1359-1410),明代正一派道士,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
有道门硕儒之称。
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
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
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
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
著作遗世者有《岘泉集》十二卷(见《道藏》,《四库全书》录为四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及诗文序论等文章,为方内方外之士所敬重。
并擅画墨竹,精于兰蕙,兼长山水。
曾画《秋林平远图》,洪武三十一年(1398)所画的《夏林清隐图》轴传世,现存日本。
张宇初自幼喜读书,除熟谙其世传的符箓斋醮术外兼博揽众家之长,尤善于词墨,为当时名人雅士所重。
苏伯衡称其“形峻而学广,灵仙飞化之变”,梵祝禳祈之灵异。
“儒经释典……诸子百家,多所涉猎……”宋濂亦赞曰:“颖悟有
文学,人称为列仙之儒”。
“……国初名僧辈出,而道家之有文者独宇初一人……”。
张宇初书札
明张宇初《书札》,行草。
释文:清微之谓道中之法也。
以其非复天神霄酆岳者比焉。
而非功行圆融。
心法贯妙者。
其于元降先天之机。
会万于一之理。
信能造也乎。
或冒其名。
托其说。
以高出众妙以自夸。
以驱惑流俗以自蔽。
而世之盲聋幻妄者。
因倚和而鼓倡之。
亦岂不深可哀叹哉。
苟知夫先天不假有为。
不事符咒。
而彼感此应。
若叩孚鼓。
以全己之天也。
岂彼碌碌之足
语哉。
然世称传自雷渊黄公者皆然。
学者尚必审其真伪。
则于道得矣。
嗣天师无为识。
胡俨题洪崖山房图
胡俨《题洪崖山房图》纸本,行书,纵27.3cm,横4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所书七律三首,系为“洪崖山房图”而题。
胡俨《颐庵文集》中均未收录,应属集外之作。
洪崖山位于江西南昌城西山之中,峰峦秀拔,林壑深窅。
胡俨自24岁领乡荐便宦游南北,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已达30年。
“既衰且老,不能不慨然追念畴昔,望洪崖之山,悠然兴其倦归之思。
”遂将所作数篇及当时阁僚为洪崖而作者合为一卷,请中书舍人画家陈宗渊绘《洪崖山房图》。
此三首即为题画而作,表达了内心对归隐洪崖、耕桑读书、为太平之民的向往之情。
第一首末两句“陈郎胸次如摩诘,丘壑能令画里传”是称赞陈宗渊绘画技艺之高妙。
此篇书法笔画矫健而苍劲,精神外露,具有俊爽雄放的风度,是胡俨56岁时的翰墨佳构。
(撰稿人:华宁)
释文:忆着洪崖三十年,青青山色故依然。
当时洞口逢张氲,何处人间有傅颠。
阴瀑倚风寒作雨,晴岚飞翠暖生烟。
陈郎胸次如摩诘,丘壑能令画里传。
忆着洪崖三十年,梦中林壑思悠然。
天边拔宅神游远,树杪骑驴笑欲颠。
风动鹤惊苍竹露,月明猿啸绿萝烟。
觉来枕上情如渴,此意难将与俗传。
忆着洪崖三十年,几回南望兴飘然。
展图每觉云生席,握发还惊雪上颠。
梦入碧溪唫素月,手攀丹壁出苍烟。
求田问舍非吾事,欲託诗书使后传。
款署“永乐十四年春正月颐庵重题”。
钤“胡若思”、“三乐居士”、“琴清轩”、“颐庵图书”印。
鉴藏印有“安仪鉴赏”、“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顾崧之印”、“张珩私印”等共计8方。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胡俨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胡俨《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克急就章
宋克《急就章》,章草。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章法严密,气势相连,首尾相顾,给人以“结意优美”的感受。
宋克草书韩偓七绝条幅
《草书韩偓七绝条幅》,100X32cm,山西省博物馆藏。
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纸本,纵46.7厘米,横37.7厘米。
北京文物局藏。
此幅作品参用楷、行、章草诸书体,录唐代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书体变化适意,用笔自如,圆劲飞动,韵致朴茂。
释文: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
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
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
真草偏枯:谓两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须求映带,字势雄媚。
邪真失则: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
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射空玲珑:谓烟感识字,行草用笔,不依前后。
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
随字变转:
谓如《兰亭》“岁”字一笔,作垂露;其上“年”字,则变悬针;又其间一十八个“之”字,各别有体。
宋克章草急就章
章草急就章(局部)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
宋克《急就章》,章草。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其用笔流畅,行、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雅微存。
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之赵孟頫所临《急就章》更为生动精采,富有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性、跌宕的艺术情趣。
这是章草发展到宋、元以后而形成的新风格。
沈度敬斋箴册
《敬斋箴册》为沈度的小楷作品,属典型的“馆阁体”作品。
1418年(永乐十六年)书,其笔力劲道,气格超迈,通篇结字匀停,行列齐整,形貌丰润淳和,端雅雍容。
《敬斋箴册》代表馆阁体最高水准。
宋广太白酒歌
宋广草书太白酒歌轴,纸本,草书纵,87cm,横33.6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款署“昌裔为彦中书”。
鉴藏印有“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仪周鉴赏”、“冯公度家珍藏”
及乾隆内府收藏印共10方。
诗录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二。
宋广此篇笔画精熟,流利飞动,风度洒脱,是其草书的典型面貌。
但线条多连绵圆婉,缺乏筋节转换,笔力稍逊,字态亦少变化,故内蕴与劲道略显不足。
古人论及草书方圆之道称:“书一于方者,以圆为模棱;一于圆者,以方为径露。
盖思地矩天规,不容偏有取舍。
”
此作在《墨缘汇观》、《朱卧庵藏书画目》等书中有著录。
释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谓醒者传。
宋广风入松词
《风入松词》,明,宋广书,纸本,立轴,纵101.7cm,横33.7cm,草书,7行,147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徐学烜、陈骥德等鉴藏印5方。
这首《风入松》词是元代著名文人虞集所作,清新流丽,脍炙人口。
宋广将它录与友人陆德修。
作品创作于1379年,笔法秀劲流畅,体势翩翩,代表了宋广草书的最高成就。
释文: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底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又泥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椷。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洪武十二年夏五月,余于钟山挈累还吴。
明年春又处长徙家湖南昆丘。
友人陆君德修颇爱眷之,将行,德修出此纸俾余书,遂录《风入松》二阕,以为复会张本云耳,匊水外史宋广昌裔识。
解缙草书宋赵恒殿试佚事
《宋赵恒殿试佚事》,解缙书,纸本,草书。
纵20厘米,横8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解缙游七星岩诗
沈粲书应制诗
沈粲《书应制诗》,行书。
此书是沈粲得到皇帝的恩准,遊览宮苑,並以藻丽的词句,歌颂皇家园林之美。
此幅楷书与章草二体並用,楷书精整,草书古朴华丽。
末一行出現较放纵的连笔草书,好像逐渐从拘谨的笔法中,解脫出來。
沈粲诗书
沈粲《诗书》行书纸本。
纵25.9 厘米,横861厘米。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
《梁武帝草书状》沈粲书,草书。
通篇章草与今草夹杂,洒脱奔放,挺劲峭拔,自然天成。
因章草捺脚的率出,形成字字独立,很少连绵,但行气极为流贯。
沈藻楷书橘颂
沈藻(生卒年不详),字凝清,一字仲藻,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官至中书舍人,迁礼部員外郎。
沈度子,承家学,以書法知名,擅长楷书。
张电楷书王维诗轴
张电《楷书王维诗轴》,纸本,183×94cm。
上海博物馆藏。
归昌世行草书扇面
归昌世《行草书扇面》。
归昌世行书七律诗轴
归昌世《行书七律诗轴》,洒金笺,纵117.3厘米,横30.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陈鎏行草韦应物陪元侍御春游诗
陈鎏《行草韦应物陪元侍御春游诗》,水墨金笺,扇面,17×51cm。
钤印:陈氏川西人□□。
题识:陈鎏。
释文: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
不因俱罢职,岂得此时同。
贳酒宣平里,寻芳下苑中。
往来杨柳陌,犹避昔年骢。
陈璧临张旭秋深帖轴
陈璧《临张旭秋深帖轴》,纸本,草书,107.7×33.9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幅临唐张旭《秋深帖》,凡五行,共七十四字。
与古帖比较,字体变得稍为娟秀姿媚,具有自己的草书面貌。
陈谦书杂诗
陈谦《书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