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评选出201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科技全球化的进展研究
科技全球化的进展研究潘金虎;余珊萍【期刊名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年(卷),期】2001(23)6【摘要】本文从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产业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三个方面 ,论述了科技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科技全球化;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技术贸易【作者】潘金虎;余珊萍【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2【相关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评选出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举行奖学金奖教金颁发仪式/中国科学院召开2001年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院士科普书系》第二辑出版/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周光召考察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发布2001年"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赠法律服务卡/中国科技大学纳米研究获重要进展/我国人类遗传病基因克隆研究获重大进展/杨福家院士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科技下乡西部行"活动 [J],2.穆东升副省长高度评价"柴达木盆地退化农田草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示范"项目/"江河源区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藏汉西文计算机操作平台"和<班智达汉藏英电子词典>研制成功/"青海道地药材秦艽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青海省科技孵化器大厦开工建设/青海省科研机构改制后外聘人员增长快/省、院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青海省专利信息网点应用系统建成/循化县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园区建设 [J],3.2002年我国重点科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战略高度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推进原始性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突出进展 [J],4.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读《全球化论丛》 [J], 杨龙芳5.全球化视野下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评《创新全球化与科技园区发展》[J], 葛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评出2013年十大突破
《科学》评出2013年十大突破《科学》评出2013年十大突破2013年,攻克癌症路途上的一个转弯,带来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的乐观数据,然而科学家仍然无法判断其前景几何。
其他科学领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CRIPER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在不久后会被更加灵活的工具取代?宇宙射线粒子的确受到超新星遗迹的加速,然而粒子与磁场究竟是如何互相作用的?一项项喜人的科学突破总是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伴随着欣喜、疑问和期待,《科学》杂志盘点了2013年那些领跑科学的十大重要突破。
1、癌症免疫疗法2013年标志着癌症攻克的一个转折点,致力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免受肿瘤影响的长期努力正在奏效,尽管其前景仍是一个问号。
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其目标是免疫系统,并非肿瘤本身。
今年6月,研究人员报告,结合使用伊匹单抗(即抗CTLA-4)和抗PD-1令1/3的黑色素瘤患者出现“深层和快速的肿瘤消退”。
目前尚不能证明阻断T细胞表面的PD-1通路的药物可以延长生命,但迄今为止的存活率使医生对此保持乐观。
20世纪80年代,法国研究人员定义了T细胞表面的一种新蛋白受体CTLA-4,癌症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发现CTLA-4相当于一个阀门,可以阻止T细胞全面启动免疫攻击,他设想阻拦CTLA-4的作用是否可以使免疫系统摧毁癌症。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一位生物学家发现了T细胞上的另一个阀门PD-1。
随着临床实验中抗CTLA-4与抗PD-1带来癌症患者病情的显著改善,该疗法逐渐成为主流。
至少5个主要的制药公司抛弃了早先的犹豫态度,正在开发该类抗体。
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百时美施贵宝针对转移性黑素瘤的伊匹单抗治疗。
2012年,霍普金斯大学的Suzanne Topalian、耶鲁大学的Mario Sznol和同事报告了在近300名患者中使用抗PD-1疗法的结果,其中31%黑色素瘤患者、29%肾癌患者和17%肺癌患者的肿瘤萎缩了一半或更多。
墨子杰出博士后杰出研究生奖获得者
墨子杰出博士后、杰出研究生奖获得者简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创新中心二〇一四年四月墨子杰出博士后简介刘洋,墨子杰出博士后(Micius Research Fellow),男,1984年6月出生。
2007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7月于该校获博士学位,同年在该校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验研究。
曾获得光华奖学金(2010年)、博士生学术新人奖(2011年)、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奖学金(2012年)等学术奖励。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相对论量子比特承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反事实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200 km光纤距离的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Phys. Rev. Lett. 109, 020501 (2012);111, 130502 (2013);112, 010504 (2014)],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术媒体的广泛关注,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3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Highlights of the Y ear)。
他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0 km光纤距离的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建设了国际首个量子保密电话网和国际首个5节点的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Opt. Express 17, 6540 (2009); 18, 8587 (2010); 18, 027217 (2010)],这些成果被应用于实用化的保密量子通信网络,为建国60年国庆阅兵、“十八大”等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传送安全保障。
戴汉宁,墨子杰出博士后(Micius Research Fellow),男,1985年12月出生。
2007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6月于该校获博士学位,同年在海德堡大学物理所进行合作研究工作,2014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超冷原子量子信息应用的实验研究。
201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已修改)
201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 人类探测器历史性地飞出太阳系美国航天局9月12日宣布,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星际空间中“漫步”。
人类,迎来向星际空间进军标志性的第一步。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8月25日可能就是“旅行者1号”脱离太阳系的日子。
目前,该探测器距太阳约190亿公里,但仍暂时受到太阳的影响。
《科学》杂志发表了相关报告。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约翰?格伦斯菲尔德说,作为人类派往星际空间的“大使”,“旅行者1号”勇敢踏足从未有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为人类的科学梦想和事业掀开了新篇章。
2. 首次3D打印出“活体组织”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水滴网络,能够模仿生物组织中的细胞的一些特性。
利用一台3D打印机,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将这些小水滴组装成为一种和胶状物类似的物质,从而能够像肌肉一样弯曲,并能够像神经细胞束一样传输电信号,这一成果将有望使用在医疗领域。
研究人员在4月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说,这样打印出来的材料其质地和大脑和脂肪组织相似,可做出类似肌肉样活动的折叠动作,且具备像神经元那样工作的通信网络结构,可用于修复或增强衰竭的器官。
3. 世界第一台碳纳米管计算机建成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新设计方法建成的碳纳米管计算机芯片包含178个晶体管,其中每个晶体管由10至200个碳纳米管构成。
不过,这一设备只是未来碳纳米管电子设备的基本原型,目前只能运行支持计数和排列等简单功能的操作系统。
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专家认为,受限于硅自身性质,传统半导体技术已经趋近极限,而这项新突破使人们看到用碳纳米管代替硅,制造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的新一代电子设备的可能性。
这一成果或将开启电子设备新时代。
4. 首次发现人类DNA存在四链螺旋结构剑桥大学的尚卡尔?巴拉苏布拉马尼安等人在《自然?化学》杂志上报告说,过去研究者能在实验室中制出四链螺旋结构的DNA,但一直不知道这种结构是否在人体内天然存在,他们使用一种会发出荧光、只和四链结构DNA结合而不和普通双链结构DNA结合的物质,首次证实了人类DNA中也存在四链螺旋结构。
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来辽宁科技学院作学术报告
2019年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莅临辽宁科技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辽宁科技学院师生作了一场具有科学发展前沿性的学术报告会。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马壮、副书记韩劲松、副校长赵毅、纪委书记崔来成,及本溪市相关部门领导、学校二级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共800余人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由党委书记马壮主持,马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王院士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王恩哥院士的学习、科研及工作经历。
报告会上,王恩哥院士作了题为“量子力学到集成电路”的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从“什么构成的宇宙天体?”“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有生与死?”等具有自然奥秘色彩的提问开始,探究了原子的发现到量子问题的提出这一过程,带领师生们一步步走入神奇的物理世界。
王恩哥院士对各个时期的科学家对相关问题的发现及相互的思想碰撞进行了生动的介绍,阐释了量子力学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最后,他还对中美在半导体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和集成电路应用及中国应努力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讲述。
本次报告会虽然内容深奥,但王恩哥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式帮助理解,让在场师生了解到最前沿尖端的理论知识,也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身上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和兢兢业业的奉献品质。
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党委副书记韩劲松作总结讲话,他希望广大师生以王恩哥院士的报告为引导,保持对科学的求知之心,对事业的炙热情怀,(下转封三)王恩哥院士作“从量子力学到集成电路”学术报告会会场王恩哥院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作学术报告(上接封二)(科技处:张慧书)学校党委书记马壮教授主持报告会王恩哥院士在马壮书记,韩劲松副书记陪同下参观校园以严谨务实的激情,专注铸魂育人,专心任教求学、潜心专研学术,为把辽宁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不懈努力。
报告会前,王恩哥院士接受了《本溪日报》的专访。
采访中,王院士对辽宁科技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成果给予了肯定,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中期优秀项目表示祝贺。
中国及世界2010年,2011年的十大科技进展
10、量子纠缠首次在电晶体线路中完美实现 • 一个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
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 确凿地证明:从电晶体装置中 分离出来的粒子,仍可实现量 子纠缠。这是量子力学的一次 突破性进展。量子纠缠在全固 体材料中的完美实现,意味着 量子力学真正走进了电子元件 中,量子纠缠和全固体材料结 合的目的就是实现量子计算以 及更加固若金汤的通信。该成 果让科学家迈入了量子研究的 新境界。在以原子为基石的微 观世界里,光与电的行为将不 再服从古典规则,而是量子物
4、首次成功制造并捕获反物质原子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 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 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 间”。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捕 获反物质原子。氢原子是只有 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的最简单 的原子。实际上,欧洲核子研 究中心早在1995年就第一次制 造出了反氢原子,但只能存在 几个微秒的时间,就与周围环 境中的正氢原子相碰并湮灭。 此次的突破之处在于,制造出 数个反氢原子后,借助特殊的 磁场首次成功地使其存在了 “较长时间”——约0.17秒。这 一成果被看作是物理学领域的 一大突破
2、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 神秘的暗物质一直令科学家感
到迷惑不解,这种看不见的物 质占宇宙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首次 探测到暗物质粒子。在美国明 尼苏达州北部的索丹铁矿地下 2000英尺(约合610米),动用了 30台高灵敏度探测仪,并将温 度降低至零下273.1摄氏度。在 这种实验环境下,当一种被称 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 子”(Wimp)撞击一个普通的原 子时,这些探测仪将能够捕捉 到撞击事件,从而确定Wimp粒 子的存在。
3、发现“超级细菌” •
8月11日,来自英国、瑞典、印 度和巴基斯坦的四国科学家在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 上联合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 了几种“超级细菌”,对几乎 所有抗生素都有极高的耐药性, 而这些细菌可能对全球的公共 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这些菌株 有一个共同点:都携带着一种 相同的基因突变,能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 简称NDM-1。有 了NDM-1,细菌就等于有了非 常坚固的护盾,因为这种酶能 够水解大多数抗生素,使之失 效。上述文章发表后不久, “超级细菌”就在多个国家小 规模爆发,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Top 10 2013年科学事件
Top 10 2013年科学事件作者:来源:《科学24小时》2014年第03期又到了一年一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
2013年可谓科学大年,不少重大科学成果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个年度发布。
从国内到国外,从地球到太空,从微观到宏观,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期待的爆炸性事件。
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一下2013年十大科学事件吧!NO.1“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入选理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实现软着陆。
“嫦娥三号”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史,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此外,“嫦娥三号”还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实现了多个全球“首次”: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勘察两者同时进行并有机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测月雷达实测月壤厚度和月壳岩石结构;首次在软着陆地点利用数据转发器精确测定地月间距离,进行月球动力学研究;首次进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星震和活动星系核……NO.2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入选理由“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成员的发现。
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誉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
量子霍尔效应在物理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88年科学家提出可能存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后,科学家们始终没有在实验上取得任何进展。
当然,作为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最后一个成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哪能这么轻易被发现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能在未来的电子器件中发挥特殊作用:无需高强磁场,就可以制造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例如极低能耗的芯片——从而解决电脑发热问题和摩尔定律的瓶颈问题,进而催生高容错的全拓扑量子计算机——这意味着个人电脑真正意义上的“更新换代”。
这是一个符合未来大数据时代需求的重要发现。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566名院士投票评选2001年中国和世界10大科技进展揭晓
米孔涂料 ) 。要实现纳米产业化,有几个大的障碍: 一个是观念障碍.总拿国外先进国家的应用情况套
我 国的情况 .认为 国外没 有突破 .我 们就不可能 突破:国外没有应用 ,我们不可 能有应用 ,从 而怀 疑 、
否定我们的产 品。第二个技术障碍.从实验制备和中试阶段到应用阶段的跨越是特别艰难 的。第三个
盖率 均达9% 5 以上 ,9 ̄ 0 的区域准 确率 达到 9% 6 9 。这 一研 究是我 国生命科学领 域 的又一 重大突破 。
四、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 由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立项,中 国农科院作物 品种 资源 所 等单位承担 完成 的国家作物种 质资源库 ,保存 种质 瓷源 数量处于世 界第一 ,长
晚, 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 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 在六个参与国中率先绘制
出完成 图 。与草 图相 比,“ 国卷 ”完成 图的覆盖 率从g9 高到l0 ,准 确率从g% 高到9 .9 。 中 0提 6 0% 9提 g 9%
三、我国首次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 “ 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和 中科院遗传所、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家己测定约2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2 序列和基因的覆
一
位认真的教授 t 觉得此事蹊跷,到犹他大学的实验室里呆了几个月,19 年,正式宣布这件事情是 91
不真实的。当时.美国政府召集科技界的专家开了一个会,讨论这个事情 ,当时主要的担心 ,是怕纳 税人 “ 失去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任” 。处理的结果只是犹他大学校长辞职, 媒体没有继续纱炒作,公众 对此表示理解a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能够在错误面前,保持冷静、宽容和客观。历史上 类似的事情很多,人们要相信科学家,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 当然,允许科学家犯错误并不是说我们容忍有意的科学造假。社会必须把科学与科学家分 开,科 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科学家的原 因,有时也会走弯路,但科学是理性的,它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验 来完善 自己t发展 自己。所以,当我们面对科学家作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他看成一个普通 的人.
2011全国917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1全国917公务员联考申论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150分钟。
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
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材料1: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
据调查,陈某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调查有涉嫌造假。
两院院士评选2009年中外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熬 厂, 两院院士评选 20 年中外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r、 一 、 09
21 0 0年 1月 2 0日. 由 5 3名 中 国科 学 院 院士 6
和 中 国工 程 院 院士 投 票 评选 出 的 2 0 0 9年 中国 十 大
闻 是 :美 国通过 撞 月发 现月 球存 在水 冰 :欧 洲大 型 强 子对撞 机 实现 首 次对 撞创 下 能级 新纪 录 :发现 杀
时 间” 的长 短反 映 了系统 任 务效 能 .机群 中飞机数 量 的多少 以及 备 件储 备 的数 量对 机群 系统 的任务效
能有 明显 的影 响 。 参考 文献 :
【】A r oc nt ci 0 6 2 19 ,D t miigl ii l i F reIs ut n 1 — 0 — 9 4 r o e r nn gsc e o ts
图 6 机 群 系统 状 态 图
维 等 等 完 准 执 修 待 待 好 备 行
==
维 备
修 件
[]高 文 ,祝 明 发 ,徐 志 伟 . 于 维 修 时 间 约 束 的 机 群 系 统 3 基 可 用 度 的 仿 真 算 法 f1. 算 机 学 报 ,2 0 ,2 ( ) J 计 01 4 8 :
8 76-8 0. 8
6 结 束 语
任
务
武器 系统 的任 务 效能 不仅 与装 备 固有 的可 靠性
水平 有关 .更 与使 用 单位 的 维修 资源 、保 障 资源 密
切相 关 .同时还受 到 任务 剖 面影 响 。以上 因素 缺 少
[]焦 健 ,王 自力 . 用 飞 机 使 用 可 用 度 仿 真 论 证 【 北 京 4 军 J ].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2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十号飞船是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 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 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 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 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 补缺”。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 于 2013 年 6 月 11 日 17 时 38 分 02.666 秒,由长征二号 F 改 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 15 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 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 舱返回地面。
5 天河二号蝉联世界超算冠军
6月17日,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以峰值计算速 度每秒 5.49 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 3.39 亿亿次双 精度浮点运算优越性能,在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 强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 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11 月 20 日,在美国丹佛市举行的 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国际 TOP500 组织正式发布了第 42届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强排行榜。安装在国家超级计 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再次位居榜 首,蝉联世界超算冠军。
2013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1 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开展科学探测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 射升空。 14 日 21 时 11 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 以东地区实现软着陆。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 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15 日 23 时 45 分,“两器”完成互拍成像。按照计划, 嫦娥三号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 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 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 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 略目标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 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 巡视探测的国家。
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解读
2012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
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1. “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2. “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6月3日,“蛟龙”号再次出征,向7000米发起冲击。
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7000米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 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三大技术难题12月1日,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
据参与设计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高纬度严寒地区设计的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建成运营的高速铁路。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出201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12月15日,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3年4月16日,河南省新乡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展示H7N9试剂,该试剂可用于确诊H7N9禽流感病毒。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2013年6月17日拍摄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
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展示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
这种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2013年9月4日,中科院的工作人员在检查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光透度。
9月6日,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通过验收,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2012尚未评出)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从接触到最后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
对接机构完成锁紧后,天宫一号姿态启控,建立起组合体飞行模式,开始组合体运行,进行一系列相关科学试验。
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海试任务。
海试期间,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5057、5188、5184和51 80米。
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
本次海试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这次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两院院士评出2015高考备考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整理精校版)
两院院士评出2015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素材汇编0119 1837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俞玮)由5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9日在京揭晓。
评选出的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揭幕;“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深海载人潜水器海试首次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京沪高铁全线铺通;水稻基因育种技术获突破性进展;揭示致癌蛋白作用新机制;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大熊猫基因组”发表;煤代油制烯烃技术迈向产业化。
评选出的201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发现“超级细菌”;首次成功制造并捕获反物质原子;IBM发布硅纳米光子芯片技术;“普朗克”卫星绘出首幅宇宙全景;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束流对撞首获成功;“千人基因组计划”获重大成果;首份全球海洋生物普查报告发布;量子纠缠首次在电晶体线路中完美实现。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了17届。
每年的评选结果都对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以及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揭幕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
10月9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1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按计划开展了各项科学试验与在轨测试,之后降低轨道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了成像。
虹湾地区位于月球北纬43度左右、西经31度左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是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
2014年1月26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
军转干考试2014年1月26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互致贺电,庆祝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作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开辟了中欧关系的新时代,谱写出平等包容、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篇章。
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中法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同你携手努力,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推动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1月26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终于与公众见面,为各地小升初政策正式确定了“轨道”,特长生比例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采取电脑派位等公众关注的问题都在《意见》中予以了明确。
《意见》要求,到2016年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
各地细则也将于不久后出台。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月26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她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措施,科学稳妥应对疫情发展变化,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
《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印发实施。
《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
1月25日,在香港的亚洲国际博览馆考场,近万名考生参加了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考生家长用手机拍下孩子参加考试的瞬间。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到美国读本科,作为申请美国高校重要参考的SAT考试,在中国形成热潮。
由于中国大陆没有考点,香港就成为了许多内地学生参加SAT考试的首选。
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
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
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升空。
玉兔月球车与登陆器互拍:在月球表面展示五星红旗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此外,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
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
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
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佚名【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年(卷),期】2014(49)3【摘要】1.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开展科学探测;2.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3.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4.禽流感病毒研究获突破:5.天河二号蝉联世界超算冠军;6.世界上“最轻材料”研制成功:7.世界唯一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研制成功:8.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9.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研制成功:10.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研制成功。
【总页数】1页(P6-6)【关键词】科技进展;中国;反常霍尔效应;全固态激光器;禽流感病毒;最高分辨率;科学探测;发射成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76【相关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评选出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举行奖学金奖教金颁发仪式/中国科学院召开2001年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院士科普书系》第二辑出版/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周光召考察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发布2001年"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赠法律服务卡/中国科技大学纳米研究获重要进展/我国人类遗传病基因克隆研究获重大进展/杨福家院士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科技下乡西部行"活动 [J],2.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J],3.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J],4.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J],5.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评选揭晓/两院院士评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两院院士评选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我国国际竞争力仍受科技竞争力不足制约/科技使上海人生活越来越时尚/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对付草原首害疯草的"克星"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院院士评选出201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
闻
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4日揭晓。
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开展科学探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H7N9 禽流感病毒溯源、H5N1禽流感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获重要突破;天河二号蝉联世界超算冠军;世界上“最轻材料”研制成功;世界唯一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研制成功;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研制成功。
201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人类探测器历史性地飞出太阳系;首次3D打印出“活体组织”;世界第一台碳纳米管计算机建成;首次发现人类DNA存在四链螺旋结构;首次捕捉到太阳系外高能中微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世界最大地面天文观测装置正式启用;首张人脑超清三维图谱问世;首次实现两个人脑之间的远程控制;“一箭32星”发射创新纪录。
这项评选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至今已举办了
20届,为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