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大寒习俗教案

二十四节气大寒习俗教案

二十四节气大寒习俗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习俗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大寒习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感受大寒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课件准备:《美味的大寒》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寒节气“冷”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跳一跳、搓搓手、跺跺脚、哈哈气)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小结:天气这么冷,因为大寒到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大寒到了,说明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美味的大寒》,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寒冷的大寒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吃热乎乎的东西)他们发现了哪些热乎乎的食物呢?(年糕、八宝饭、糯米饭、糍粑)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东西做的?(糯米)为什么大寒这天要吃糯米做的食物呢?小结:糯米热量很高,吃完身体暖暖的,因此当寒冷的大寒来临时,人们除了会为新年做准备,还会吃糯米做的食物来驱寒保暖。

出示组图“糯米美食”,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除了糯米,这些食物还用了哪些食材呢?出示制作材料“美味的糯米”,引导幼儿分组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美食、享用美食的快乐。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教案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教案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时间、特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感受大寒节气中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

(2)了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大寒节气与生活、农业生产的关系。

(2)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寒节气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二十四节气,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寒。

(二)大寒的时间大寒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前后。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300°。

(三)大寒的气候特点1、寒冷加剧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此时寒潮频繁南下,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2、干燥在寒冷的同时,空气也较为干燥,很多人会感到皮肤干裂、口干舌燥。

(四)大寒的物候现象1、鸡乳大寒节气开始,母鸡可以孵小鸡了。

2、征鸟厉疾征鸟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3、水泽腹坚此时江河湖泊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五)大寒的传统习俗1、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

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2、吃糯米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大寒吃糯米饭的习俗。

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3、喝鸡汤到了大寒时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

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二十四节气--大寒》活动设计

《二十四节气--大寒》活动设计

《二十四节气--大寒》活动设计二十四节气--大寒活动设计活动背景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大寒标志着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骤冷,天气寒冷干燥,且寒潮频繁出现。

为了增强大寒节气的意义和人们的体验,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气文化- 增进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与交流活动内容1. 大寒知识讲解通过专家讲解、幻灯片展示等形式介绍大寒节气的相关知识,包括气候特点、农事惯、民俗传统等。

2. 传统饮食体验组织传统大寒饮食体验活动,如煮羊肉汤、煮糖蒜等。

让参与者了解大寒时节的传统饮食文化,并亲自动手制作品尝。

3. 寒假儿童手工制作在活动中设置儿童手工制作区域,提供材料和指导,让孩子们制作与大寒主题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等。

增强孩子们对传统节气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 大寒文化展览设立大寒文化展区,展示与大寒有关的传统服饰、器物、画作等。

通过视觉展示,让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

5. 大寒体育竞赛组织大寒体育竞赛,如足球、篮球、冰球等。

利用寒冷季节的特点,增添比赛的特殊性和乐趣。

6. 传统乐器表演邀请专业音乐家演奏传统乐器,为参与者带来音乐盛宴。

通过音乐传递中国传统节气的文化魅力。

活动准备- 提前联系专家、讲师、音乐家等人员,安排他们的时间和演出内容。

- 准备活动场地,根据活动内容准备相关设备和器材。

- 宣传活动,吸引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 准备相关材料和奖品,如手工制作材料、食材等。

- 考虑安全因素,确保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安全。

以上是我们设计的《二十四节气--大寒》活动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大寒教案精选通用版

大寒教案精选通用版

大寒教案精选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时间和由来。

2、帮助学生认识大寒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的智慧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和传统习俗。

(2)理解大寒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大寒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节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大寒时节的图片或视频,如冰天雪地的景象、人们穿着厚衣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大寒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课程。

2、知识讲解(1)介绍大寒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1 月 20 日前后。

(2)讲解大寒的气候特点,如天气寒冷到极致,寒潮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3)讲述大寒的由来,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实践说起,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确定这个节气的。

3、大寒与农业(1)讲解大寒时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如此时是冬小麦等作物的越冬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暖防寒。

(2)介绍一些与大寒相关的农谚,如“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让学生理解这些农谚所蕴含的农业智慧。

4、大寒的习俗(1)饮食习俗介绍大寒时节的特色饮食,如吃糯米饭、八宝粥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食物的寓意和营养价值。

(2)祭祀习俗讲述一些地方在大寒时节的祭祀活动,如祭祀祖先、神灵等,让学生感受传统祭祀文化中的敬畏之心。

5、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制作大寒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内容包括大寒的特点、习俗等。

(2)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道大寒时节的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寒节气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节气变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观察大寒时节的自然现象,如霜、冰等,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节气与生活的主题班会,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寒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地观察或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与节气的紧密联系。

大寒教案(精选)

大寒教案(精选)

大寒教案(精选)大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掌握与大寒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农历节气的关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大寒节气的定义和特点;2. 大寒与人们的生活、饮食、健康的关系;3. 大寒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大寒节气与人们的生活、饮食、健康的关系;2. 大寒习俗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大寒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寒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寒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大寒节气的定义和特点,与小寒相比的区别。

b. 分析大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饮食、穿衣等方面。

3. 分组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寒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如大寒美食、大寒健康养生等。

要求学生调查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并准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提问。

5. 课堂讨论(10分钟)整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展开关于大寒的深入讨论。

6. 拓展实践活动(30分钟)根据当地的大寒气候特点和习俗,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

如制作吃的或做的与大寒有关的手工制品、合理安排饮食等。

7.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进行梳理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以“我的大寒寓言”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一个关于大寒节气的寓言故事,要求结构完整、主题明确、语言流畅。

2. 搜集大寒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编写一个大寒主题的PPT。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展示、实践等多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堂内容既有学生们所熟悉的节气知识,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

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

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大寒是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冬季进入了最寒冷的时期。

在这个节气里,冰雪盛行,寒冷逼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大寒节气,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案。

一、教案目标1.了解大寒节气的基本知识;2.认识与大寒节气相关的气候、风俗和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以展示大寒节气相关的气候特点;2.黄历,用于解释大寒节气的出现时间和重要农事活动。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大寒节气的特点。

可以展示冰雪覆盖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大寒时节的穿衣习惯等。

2.主体部分(25分钟)a.讲解大寒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介绍大寒节气的出现时间和气候特点,让学生明确大寒是指冬季最寒冷的节气,并且寒冷是大寒的主要特点。

b.了解大寒的风俗与习惯解释大寒这一节气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关系,例如,人们在大寒时节饮食上的注意事项,以及此时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等。

c.观察大寒的气象变化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黄历或观察气象变化来了解大寒节气的变化特点。

例如,观察温度的变化、风向的转变等。

d.分享观察结果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拓展活动(15分钟)a.创作寒冷的冬日诗歌或散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写诗歌或散文来表达大寒节气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可以以“大寒的冬日,雪花飘落,冰冷逼人”为开端,展开写作。

b.制作大寒节气的手工作品鼓励学生制作与大寒有关的手工作品,例如,折纸雪花、剪纸冰雪图案等,以表现大寒的特点。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大寒节气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观察和表达活动,培养了他们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自主收集关于大寒节气的资料,并制作大寒的小报或海报;2.了解大寒节气在其他国家的名称和庆祝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以上是关于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大寒节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大寒节气带给人们的寒冷与美丽。

幼儿园节气大寒教研活动(3篇)

幼儿园节气大寒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在这个节气里,我国各地的气候特点各异,民间风俗习惯丰富多样。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了解大寒节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幼儿园决定开展一次以“大寒”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习俗及气候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成因及影响,使教师们对大寒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学研讨(1)大寒节气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们分组讨论,针对大寒节气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大寒节气手工制作、大寒节气故事会、大寒节气绘画等。

(2)教学活动展示各小组分别展示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交流。

3. 亲子活动(1)大寒节气亲子手工制作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大寒节气主题的手工制品,如:大寒节气窗花、大寒节气灯笼等。

(2)大寒节气亲子绘画比赛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绘画大寒节气主题的画作,评选出优秀作品。

4. 环保教育组织幼儿参与环保活动,如:大寒节气垃圾分类、大寒节气植树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并强调活动的重要意义。

2. 知识讲座气象专家讲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成因及影响。

3. 教学研讨(1)大寒节气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们分组讨论,设计教学活动。

(2)教学活动展示各小组展示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交流。

4. 亲子活动(1)大寒节气亲子手工制作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手工制品。

(2)大寒节气亲子绘画比赛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绘画画作,评选优秀作品。

5. 环保教育组织幼儿参与环保活动。

6. 总结发言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教师们提出期望。

五、活动评价1. 教师对大寒节气的了解程度。

二十四节气教案大寒的保健

二十四节气教案大寒的保健

二十四节气教案大寒的保健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冬季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时节,天气寒冷,人们的身体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因此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大寒节气的保健方法进行探讨。

一、饮食调养在大寒节气中,人们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首先,要多吃温热食物,如姜、葱、蒜等,可以适当增加食物的辣味。

其次,要注意食物的烹调方式,可以选择煮、炖、蒸等温热烹调方法,以减少食物中的寒性成分。

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二、合理运动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因为害怕冷而减少运动量。

然而,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保健十分有益。

在大寒节气中,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或者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和健康。

三、室内保暖在大寒节气中,室内保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持室内温暖。

首先,要保持房间的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

其次,要加强室内的保温措施,如可以使用加厚窗帘、铺设地毯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增加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四、调整作息在大寒节气中,由于天黑得早,人们往往感觉比较困倦。

因此,要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一般来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在7-8小时左右。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五、心理调养大寒节气中,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和疲倦。

因此,心理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聚会等,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此外,还可以借助瑜伽、冥想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结起来,大寒节气的保健工作主要包括饮食调养、合理运动、室内保暖、调整作息以及心理调养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采取,人们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状态,应对寒冷的气候。

中国传统节气之大寒

中国传统节气之大寒

中国传统节气之大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寒节气的起源和意义;2. 掌握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特征;3. 了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大寒节气的起源和意义;2.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特征;3. 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寒节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的兴趣。

Step 2:了解大寒节气的起源和意义(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大寒节气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由来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Step 3:探究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特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寒节气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描述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特征。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了解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寒冷干燥,气温低,寒风刺骨。

Step 4:了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15分钟)教师介绍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如大寒节气要吃饺子、腊肉等食物,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对身体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

Step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大寒节气的起源、意义、特点和传统习俗,强调中国传统节气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四、教学资源1. 大寒节气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大寒节气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大寒节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气的起源和意义,并进行展示和分享;2. 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大寒节气的主题画、手抄报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大寒节气的起源、意义、特点和传统习俗,培养了对中国传统节气的尊重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寒节气。

2023大寒节气的教案

2023大寒节气的教案

2023大寒节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时间和相关习俗。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与大寒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介绍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

(2)讲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寒节气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引导学生将对大寒节气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大寒节气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大寒节气的习俗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实践法安排学生参与与大寒相关的手工制作或活动,加深对节气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什么吗?(2)引出大寒节气,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大寒节气的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前后。

(2)讲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此时天气寒冷到极点,寒潮频繁南下,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3)讲述大寒节气的物候现象,如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3、习俗介绍(1)食糯大寒节气这天,人们有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的习俗,如糯米饭、年糕等,寓意温暖和团圆。

(2)喝粥喝腊八粥是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之一,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营养丰富,能在寒冷的天气里为身体提供能量。

(3)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后来演变成商家犒劳员工、亲友聚餐的活动。

(4)赶年集临近春节,人们在大寒时节会赶年集,购买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4、文化内涵(1)引导学生思考大寒节气所反映的中国人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智慧。

(2)强调大寒节气中的团圆、温暖和对新年的期待等情感元素。

5、活动安排(1)组织学生分组制作与大寒或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福字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在大寒或春节期间的独特习俗和故事。

大寒寒主题活动教研(3篇)

大寒寒主题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到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大寒节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以“大寒寒”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节气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通过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大寒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为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来历、习俗、文化内涵等知识,让学生对大寒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大寒诗词朗诵组织学生收集与大寒节气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大寒手工制作以大寒为主题,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手工材料等制作手工艺品,如大寒节气挂饰、冰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大寒美食制作邀请家长或厨师为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特色美食制作方法,如腊八粥、汤圆等,让学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大寒节气的饮食文化。

5. 大寒民俗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或传统村落,了解大寒节气的民俗活动,如祭灶、贴春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大寒主题绘画比赛以大寒为主题,举办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描绘出大寒节气的美好景象。

7. 大寒主题作文比赛组织学生以大寒为主题,撰写作文,表达自己对大寒节气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活动实施1. 组织准备阶段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制定活动方案。

2.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大寒与防寒保暖教案

大寒与防寒保暖教案

大寒与防寒保暖教案一、引言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如何在大寒期间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份大寒期间的防寒保暖教案,帮助大家正确应对寒冷天气,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

二、认识大寒大寒是阳历每年的1月20日左右,这个时候大地已经进入严冬,气温非常低。

大寒时期,人体更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侵袭,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等。

三、防寒保暖教案1. 衣着保暖- 穿着多层次的衣物:在大寒期间,我们应该选择质地较厚的衣物,可以通过穿着多层次的衣物来增加保暖效果。

可穿着保暖内衣、羊毛衫、棉质衣物等。

- 注意保护脚手等局部:脚手是我们在寒冷天气容易感到冰冷的部位,可以选择穿着保暖的袜子和手套,以保护这些部位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 外出时戴帽子和围巾:帽子和围巾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和颈部的温度,阻挡寒风的侵袭。

2. 室内保暖- 使用暖气设备:在室内可以选择使用暖气设备进行取暖。

不过,使用暖气设备时应合理使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干燥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 寻找保暖措施:在室内寻找其他保暖措施,比如使用暖宝宝、电热毯等,以提前预热床铺和个人空间,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 避免窗户漏风:检查窗户是否有漏风的情况,如果有,及时补上隔风条或用毛巾等物品堵住漏洞。

3. 饮食保暖- 多喝热饮:在大寒期间,多喝热饮可以帮助身体提升体温,保持身体的热量。

可以选择喝热水、热牛奶、姜汤等。

- 多吃温热食物: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热汤、炖菜、热粥等,可以帮助身体提供热量和营养,并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 注意禁忌食物:在大寒期间,应该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比如凉拌菜、冷饮等,以免对身体产生伤害。

4. 运动保暖- 做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提高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寒冷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室内健身等,或者选择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幼儿园《大寒》教案

幼儿园《大寒》教案

幼儿园《大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寒》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学习与《大寒》相关的常见天气、环境和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小麦粉、水杯、陶土、画笔、冰块等。

2.资源准备:与《大寒》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书籍。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与《大寒》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书籍,激发幼儿对《大寒》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学 (15分钟)1.讲解《大寒》的含义和特点:–提问:幼儿知道《大寒》是农历的第几个节气吗?–回答:《大寒》是农历的第24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2.探讨《大寒》的常见天气、环境和活动:–展示图片、视频或使用故事书籍,介绍《大寒》时的天气特点,如寒冷、多雨或多雪等。

–引导幼儿讨论《大寒》时的环境特点,如冰封的河流、结冰的湖泊等。

–提问:在《大寒》时,人们通常会做哪些活动呢?–回答:除夕团圆、腊八蒸粥、划船比赛等。

3. 实践探究 (30分钟)1.游戏:寻找《大寒》 (10分钟)–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派1名代表。

–给每名代表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有《大寒》的关键词),要求代表根据地图提示找到《大寒》。

–第一个找到《大寒》的代表获胜。

2.制作《大寒》的冰花 (20分钟)–准备冰块和小麦粉。

–让幼儿将小麦粉撒在冰块上,观察小麦粉在冰块上的变化。

–解释:小麦粉模仿了冰花的形状,象征着《大寒》的寒冷和美丽。

4. 艺术创作 (30分钟)1.介绍中国传统陶艺中的葫芦 (10分钟)–展示葫芦的图片,并解释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提问:为什么葫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呢?–回答: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谐和幸福。

2.制作《大寒》主题葫芦 (20分钟)–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葫芦模型和画笔。

–指导幼儿使用画笔绘制与《大寒》相关的图案或文字。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共同欣赏彼此的成果。

大寒教案通用版

大寒教案通用版

大寒教案通用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案主要涵盖了大寒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大寒时节的饮食调理和保健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寒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大寒时节对人体的影响;2. 能力目标:掌握相应的饮食调理和保健方法;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寒的概念、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教学难点:饮食调理和保健方法的掌握与实践。

四、教学准备1. 大寒时节的图片和实例资料;2. 相关饮食调理和保健方法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寒时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寒冷的感受以及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大寒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大寒的概念和特点,向学生解释大寒对人体的影响,如容易引发感冒、关节炎等。

结合实例讲解,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大寒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寒的意义。

3. 讨论与互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大寒时节的个人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大寒的了解和理解。

4. 饮食调理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大寒时节的饮食调理方法,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适量食用温热的食物等。

同时,讲解冬季饮食的注意事项,如忌食过多油腻和冷饮等。

5. 保健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大寒时节的保健方法,如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等。

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锻炼动作和保健器材,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6. 活动与总结(15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大寒相关的小活动,如解决大寒时节的常见健康问题、合理设计冬季饮食方案等。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答题。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再次强调大寒时节的重要性及相关保健措施。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大寒的概念、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相应的饮食调理和保健方法,增强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

迎接寒冷季节的大寒节气

迎接寒冷季节的大寒节气

迎接寒冷季节的大寒节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2.掌握大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3.培养学生对冬季健康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2.大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冬季健康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2.相关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大寒节气的景象,引起学生对冬季的关注和兴趣。

Step 2 了解大寒节气1.教师简要介绍大寒节气的概念和时间,解释大寒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大寒节气的特点,如气温寒冷、天气干燥等,引导学生了解大寒节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Step 3 探究大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如吃饺子、喝腊八粥、贴春联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习俗和传统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Step 4 培养冬季健康保护意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冬季健康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冬季健康保护的小贴士,如穿暖和、勤洗手、多喝水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Step 5 总结与展望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寒节气的特点、习俗和传统,以及冬季健康保护的重要性。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其他节气的特点和习俗,进行比较和探究。

2.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大寒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小册子或海报;2.写一篇关于大寒节气的作文,包括对大寒节气的理解、习俗和传统的介绍,以及冬季健康保护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掌握了大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并培养了学生对冬季健康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大寒节气教案

大寒节气教案

大寒节气教案【大寒节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了解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和传统习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节气、充分利用时间、关注健康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传统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大寒节气知识、大寒节气气候特点、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寒节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寒节气的认识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大寒节气的定义和时间,解释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比如寒冷、干燥等。

3. 气候变化讨论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大寒节气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季节相比较,讨论其原因和影响。

4. 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教导学生一些适应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如保暖、合理饮食、注意补水等,帮助学生增强抵抗寒冷的能力,保持健康。

5. 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大寒节气的一些传统习俗,如冬泳、腊八粥、踩高跷等,通过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的背后文化内涵。

6. 活动体验安排学生参与大寒节气相关的活动,如品尝腊八粥、制作高跷、观看冬泳比赛等,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大寒节气的民俗风情。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大寒节气的特点、养生方法和传统习俗,并对大寒节气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调查并报告其他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拓展学生的节气文化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实践节气养生方法,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管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活动参与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对大寒节气知识的掌握程度、养生方法的实践情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大寒教育活动方案

大寒教育活动方案

大寒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寒冷的极限,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和传统节气的了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特举办大寒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定为大寒节气的前后两周,具体为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初六(2023年为1月5日至1月19日)。

三、活动内容1. 传统习俗的讲解安排老师为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如节令饮食、民间保健方法等。

2. 制作手工艺品组织学生制作与大寒节气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剪纸等,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乐器演奏邀请艺术团队为学生表演传统乐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

4. 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5. 书法写字比赛举办书法写字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6. 特色美食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大寒节气传统美食,如饺子、糖葫芦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安排•第一周:进行传统习俗讲解和手工艺品制作。

•第二周:举行乐器演奏、诗词朗诵比赛和书法写字比赛。

•第三周:举办特色美食品尝活动。

五、活动意义通过大寒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的文化熏陶和引领。

六、活动总结大寒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为大寒教育活动方案,希望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第24节)大寒节气の年味、天气农谚

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第24节)大寒节气の年味、天气农谚

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第24节)大寒节气の年味、天气农谚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寒节气和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3. 学习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了解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1.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2. 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

三、教学难点:1. 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 学生对天气农谚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大寒节气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培养学生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谈论大寒节气的时间、特点和节气含义。

让学生了解此节气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2.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介绍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让学生了解此节气是寒冷的冬季末期,是天气最冷的时候。

大寒过后,春节就要来到了,气温也将逐渐回暖。

同时也介绍农事特点,让学生了解此节气对农民朋友们的重要性。

3. 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引导学生通过天气农谚了解大寒节气的天气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

如“大寒到,寒潮到,大寒前后不出钓,大寒后来开怀”,“大寒前后无阳光,科头上长疮”和“大寒没冷,年中没粮”。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问答法2. 图像展示法3. 课堂互动法五、教学评价:1. 课前讲解大寒节气,让学生掌握此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 课堂通过多个天气农谚了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3.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和专注度。

以上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一份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希望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参考借鉴。

大寒课程设计

大寒课程设计

大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寒”这一节气的特点、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必要的气象知识和自然观察技能。

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熟练描述大寒节气的时间、气候特征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寒的习俗和农事活动。

技能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应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培养观察自然、记录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大寒节气的基本概念,包括其时间点、持续时长及其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地位;其次,大寒期间的气候特征,如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的变化;再次,大寒相关的自然现象,如雪、冰、霜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最后,大寒习俗和文化内涵,如腊八节、祭灶、扫尘等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和民间故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大寒节气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文化内涵;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大寒现象和习俗进行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大寒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大寒期间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最后,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运用实验法验证大寒期间的气象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其次,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大寒节气特点和习俗;再次,实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等,用于学生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最后,网络资源,如气象、文化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其学习态度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寒
一、教材分析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1月20日前后。

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

教材中作家冰心的《腊八粥》描述的便是佳节前夕人们的生活习俗,让人眼前不由得浮现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辽阔的祖国大地,气象更新,人们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大寒节气有关的农谚、古诗、风俗、养生知识等。

2.感受大暑节气“寒”的特点。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知节气的兴趣,激发对大寒节气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寒冬腊月之“寒”。

难点:在让学生感受大寒的寒冷的同时,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四、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白萝卜、盐、辣椒、冰糖、白醋、干净的罐头、标签贴、密封罐
五、预设教学流程
(一)说文解字,谈“寒”导入
1.知识回顾
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节气歌,你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
节气歌里告诉我们24节气,利用图数一数,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什么呢?引入“大寒”,知道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2.说文解字
说到这个“寒”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和它有关的词语?(预设:寒冷、寒假、寒冬腊月)
说文解字中这样说:寒,冻也。

古人认为,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男女分读,发现共同点“寒冷”。

3.字源出发,认识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二)节谚农谚猜猜猜
1.出示游戏规则:
(1)必须在老师读完题并且说“开始”后,举手抢答。

(2)抢答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得提醒。

(3)抢答错误时,老师说“开始”,才能重新举手抢答。

2.抢答游戏
说上句,猜下句: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说下句,猜上句: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3.适时讲评:读了这些农谚,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冷、农业、迎来暖。

4.用拍手歌的方式来记住这些谚语。

5.小结:从这些节气谚语和农业谚语中,我们知道了大寒可真是冷啊,但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